煤矿三违教育培训论文

2022-04-19

摘要:为了解决煤矿作业的高危险与用煤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煤矿安全教育培训,降低事故发生率。本文通过对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安全教育煤矿安全安全培训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煤炭需求不断增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煤矿三违教育培训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煤矿三违教育培训论文 篇1:

浅谈煤矿企业“三违”人员的教育培训

摘要:“三违”现象在煤矿企业难以杜绝,同时它也是煤矿事故发生的祸根。“三违”人员教育培训是做好反“三违”的基础工作和必要途径。本文展述了谢桥煤矿关于“三违”人员教育培训的一些做法,同时也对“三违”人员教育培训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三违 教育 培训 做法 对策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及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象已成为严重威胁职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影响企业形象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顽症”。“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是违章”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事故与违章的关系。 “三违”不除,矿无宁日,2011年淮南矿业集团的几起死亡事故都与“三违”有关。谢桥矿作为淮南矿业集团主力矿井之一,在反“三违”方面关口前移,源头上规范职工行为,以规范制度为前提,注重安全教育培训,严管、重处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效果良好。本文重点展述 “三违”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旨在总结经验,供于交流,弥补不足。

1教育培训制度

谢桥煤矿确立了“三违不能容、管理人员粗心大意不能容”的安全理念,同时也形成全员反“三违”、安监抓“三违”、职工培训中心教育“三违”人员的良好氛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抓好“三违”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制度。

第一,“三违”人员到职工培训中心报到前,要持通知单或由安监处审签的自送“三违”报告单,到矿财务科缴清罚款。“三违”人员教育培训期间,予以暂时性封存矿灯,培训结业后,“三违”本人持结业单到矿灯房启封矿灯。

第二,每期“三违”人员培训前,职工培训中心要及时对“三违”情况进行梳理、分类,分别提供给各授课教师,以便针对性备课。

第三,职工培训中心建立 “三违”人员教育培训档案,实行闭合管理。培训中心与安监处的保持沟通联系,确保“三违”人员按时参加教育培训。

第四,“三违”人员教育培训严格按以下流程进行:报到审核→学习培训→互动帮教(每期结业前,培训班安排1次集中互动交流谈心活动)→亲情帮教(对较严重“三违”和重复“三违”人员,由矿工会家属协管会组织“三违”家属到矿参与帮教,并签字,否则不予结业)→现身说法(每名矿查“三违”人员,培训结业前,安排回本单位班前会进行现身说法,着重谈学习认识与体会,并由单位领导进行剖析、点评。单位要做好记录)→结业考试→电视曝光→定期回访(对较严重及重复“三违”人员,上岗三个月后,由职工培训中心跟踪回访,并填写《三违人员回访表》存档)。

2“三违”人员教育培训

我们对“三违”人员开展教育培训采用的是分专业针对性教学,各专业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着重讲清讲透本专业违章人员违章的条款、行为的后果、今后注意事项以及相应案例等,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可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以强调“三违”的危害性和纠正三惯思想为主旨的,让“三违”者深刻认识到:首先只要“三违”就会遭受制度、章程的制裁,甚至受到法律的严惩;其次“三违”人员可能丢掉一个月辛苦赚来的生活费;再次他们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最后他们可能要出现安全事故,使得身体遭受极大的痛苦,甚至可能危机自己的生命。

同时我们在教师实践经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也不断完善:

2.1教师实践经验

⑴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实验是培训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和行为。⑵加强教师的实践生产经验的积累。教师实际生产经验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当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时,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和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也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实践的能力和行为。所以各培训结构应鼓励教师到生产矿井去实践锻炼,制定实习计划,到生产一线去了解、掌握现代化矿井的各个生产系统、生产环节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谢桥煤矿职工培训中心专职老师都是从基层干过5年以上的各专业本科生担任,而且每位专职老师每月都有下井指标。

2.2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内容安排设计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培训质量的高低,教材能否为学员提供合理适切的学习内容,将关系到学员学习效果的好坏。我们选用教材都是近年来煤炭工业出版社及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教材为主,集团公司及矿培训资料为辅,既把握总纲又贴近实际。

2.3教学方法

煤矿生产的特点是炭生产大多是井工开采、地下作业,工作环境恶劣,时刻面临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等灾害的威胁;井下一线工人队伍构成繁杂多样,年龄偏大,既有全民合同工、集体合同工、又有农民劳务工,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淡薄,文化基础差。我们根据这个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2.3.1利用图为并茂,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不适宜时代的发展,教学毫无感情色彩,如果我们还是采取给学生上课的模式来讲授,则学员们或是不愿听,或是听不懂,或是记不住,教育效果非常有限。而多媒体教学寓教于乐,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学员的视觉、听觉使他们不断受到语言和图像的不断冲击,身临其境,高度参与,从而提高了培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的。

2.3.2 “一体化教学”手把手训练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实验、操作同时进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一些仪器、仪表的使用,和一些简单,体积小的设备,一般都把这些搬到教室,在课堂上,对照实物,一边讲解一边演练,比如多自救器、瓦斯检定仪、等都是这样,首先讲解原理、结构、操作步骤等等,然后让他们分组实验;对于一些稍大的设备,就直接领他们到实习车间去,现场给学员从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各部件名称、作用以及拆装和常见故障维修等进行实地讲解。这样的教学,使得学员面对实物学习起来也觉得相对容易了许多,也更好地理解了一些理论知识。

3教育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1 学习思想不端正

不少“三违”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到职工培训中心学习就是走下过场;我们对于“三违”人员第一节课就是思想教育可,转变“三违”人员学习思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

3.2不愿结业

在培训期间也存在个别学员不愿意结业的现象,故意考试不及格,呆在职工培训中心,不愿上班;针对这类学员我们首先了解原因,与三违人员所在单位领导或家人一块协商,转变其态度。

3.3不来报到

这类三违人员越来越少,但也存在;针对这类人员我们统计人数,通过网络或走访进行催培,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交由安监部门对其所在单位进行停头处理。

4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对“三违”人员教育培训的一些粗浅认识与总结,不足之处,尚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搞好教育培训工作只是我们反“三违”工作其中的一环节,反“三违”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从各个环节不断的摸索和完善,对三违现象及人员要发现一处,查处教育一处,净化安全生产环境,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作者:莫庆军

煤矿三违教育培训论文 篇2:

浅谈新形势下做好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

摘要:为了解决煤矿作业的高危险与用煤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煤矿安全教育培训,降低事故发生率。本文通过对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安全教育 煤矿安全 安全培训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煤炭需求不断增大。而煤矿作业的高风险、高事故、高死亡率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全国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2005年43起, 2010年达到52起,同比增加21%,死亡人数上升了46%。员工的安全教育与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影不离,实践证明,安全教育工作做得好的煤矿,其事故率就低,它是贯穿于煤炭生产的一条主线。员工作为煤矿安全工作的主体,素质的高低将影响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是搞好安全工作的一项根本措施,是实现本质安全矿井的唯一途径。

下面我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煤矿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目前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

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强制性要求,可以看成是一个“外因”。受教育培训的煤矿员工发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上的改变,可以看作为“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二者结合越好,则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就越好。

1.1 “外因”方面 表现在部分企业管理人员重视短期利益,忽视企业的长远利益,看不到安全教育培训对企业发展产生的长期效果;不重视安全教育培训迎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队伍建设、培训管理机构的建设、管理人员的配备、培训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以及企业培训责任制的建设和落实等,使得安全培训教育成为一种可有可无或应付上级检查的状态。

1.2 “内因”方面 主要是指煤矿职工整体素质偏低、工学矛盾、安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不当等。

1.2.1 煤矿工人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安全意识淡薄,整体呈现“一高两低一乱”的局面,即年龄偏高、文化水平低、业务技能低、思想行为较乱。煤矿工人主要由以下几种情况组成:一是在煤矿工作的老工人,有一定的井下工作经验,但容易将多年形成的不好的工作习惯、弊病带到岗位上。另一些是农民工,随着煤炭行业升温,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也在煤矿找工作,成为“煤矿工人”的一部分。他们没有井下工作经验,思想行为松散,安全意识淡薄,不懂得煤矿安全法律法规;还有一些为刚离开校园的大中专毕业生,接受能力强,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矿井作业的安全意识。煤矿工人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为煤矿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带来困难。

1.2.2 工学矛盾和工教矛盾突出。煤矿职工生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加上针对职工安全培训的激励和考核机制不合理,在上班之余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学习,即使学了效果也不好,再加上多学多干也得不到好处,使得员工对安全教育培训有一种抵抗心理。工教矛盾是指很多培训教师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一线骨干,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井下一线,其进行教育培训的时间和精力同样不能得到保障,这就使得教学的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1.2.3 在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一些企业的培训管理者分不清“教育”与“培训”的含义。“教育”是指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是思想意识,态度问题;而“培训”则是操作技能、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技能问题。混淆教育与培训的概念,不因人施教,不分阶段分层次施教就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的特点就是要明确利害关系,解决对错是非的思想观念问题;培训是以掌握技能,增加知识为目的,须采用专题或重点讲授,使学员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 新形势下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

2.1 转变思想,提高对安全教育培训的认识高度 安全教育培训是职工最大的福利,是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的一个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做得好的煤矿,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就低。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要象国家对基础学科高度重视一样重视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当成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加强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机构软硬件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安全培训责任制建设、培训网络的建设以及安全教育培训考核机制的建设。领导与员工都要重视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大教育培训资金的投入,重视安全生产知识的提高和更新;紧抓教学流程管理和重点环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2.2 严把四道关口,提高入矿工人的综合素质 首先,把好新工人进矿这一关。以顺和矿为例:人劳科在新工人招聘时要进行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等情况的审查,培训办对新工人的综合素质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最后凡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准录用。这样既解决了职工综合素质低的问题,又体现了顺和矿招收员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以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被录用的新员工要进行严格的脱产培训,培训结束后由培训办统一组织考试,考试不及格者一律退回。培训时间井下工种不少于72学时,地面工种不得少于24学时。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煤矿安全生产。具体内容包括:顺和煤矿的基本概况以及采、掘、机、运、通等基本知识;矿井五大自然灾害的概况及其防治措施、应急救援预案、自救互救、急救方法和避灾路线;本工种岗位职责和操作技能,井下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所从事工种可能造成的职业健康伤害和伤亡事故;拒绝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和撤离现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自救器等逃生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身边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再次,把好进区队关,新工人进入区队时要对其进行面试和岗位应知应会考试,考试合格者留用,不合格者退回人劳科。

最后,师徒合同关,新工人必须由队级组织签订师徒合同。因为基层区队既了解职工基本情况,对其考核也有一定的力度,导师带徒时间不得少于4个月,期满后必须经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考试,成绩合格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顺和矿通过严把四道“关口”,加大对新入矿员工的培训教育力度,提高了新工人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局面。

2.3 解决工学矛盾和工教矛盾 工学矛盾是安全教育培训质量得不到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完善煤矿职工安全培训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多采用正向激励激发职工的内在驱动力,使得员工自愿接受培训。目前一些煤矿的安全教育培训采用脱产或半脱产的形式,效果很好,值得推广。要解决工教矛盾,要求企业领导要有前瞻性。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兼职教师以鼓励,给予教师一定时间保证用于教育培训工作。

2.4 安全培训教育应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为主 有研究表明,煤矿事故的发生90%是由于工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麻痹大意、安全意识淡薄引起的;而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低下而造成的煤矿事故仅占很小的一部分。目前,大多数煤矿企业培训重点仍放在岗位操作技能上,当然,对于技术含量高的特殊岗位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占井下作业人数70%的一般工种而言,安全意识培训应放在重要位置。

通过采取措施加强安全教育,营造安全氛围。利用宣传教育活动,让职工群众树立安全意识,认清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安全与家庭幸福的关系。开展警示教育,经常运用历年来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育职工,通过那些触目惊心的事例在员工心灵上产生震撼,组织职工家属、新工人、受伤人员、“三违”人员进行观看,接受教育。职工违章后,管理人员要查明职工违章的思想根源,有针对性地给职工提出帮教意见,帮助其树立安全意识,也可以通过家访的方式,让职工家属利用“枕边风”、“父母情”以及“子女愿”等形式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

2.5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因人施教,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提高职工素质,教育培训是关键,根据职工实际情况分层次、分工种、分级别的进行培训:分层次要注意结合职工的文化程度和技术知识掌握程度,区别对待,层次高的职工多讲理论,差的多讲操作;分工种培训就是对各工种做到培训了就能用;分级别培训根据职工的技术水平的高低进行针对性培训。

总之,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培训,使职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安全操作得到规范。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拓宽各式各样的安全教育培训路径,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受教者的内在共鸣,才能达到教育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聂爱明.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2007(04).

[2]郑波.加强煤矿安全管理 建设本质安全体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5).

[3]李小欧.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分析[J].价值工程,2012(27).

作者:付景阳

煤矿三违教育培训论文 篇3:

创建一流教育培训园推动矿井安全发展

抓好安全教育培训是实现煤炭企业安全发展的治本之策。济三煤矿始终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全员安全素质,推动矿井安全发展的重要举措,认真贯彻上级一系列安全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的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严格培训管理,创新方式方法,增强了教育培训效果,提升了全员安全素质,促进了矿井安全发展。

2008年,计划培训6443人,实际完成10068人,完成计划的156.2%,从业人员培训率100%,应知应会合格率100%,应持证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全员培训率100%。主要做法在全省煤矿安全培训现场工作会上进行交流。矿井荣获山东省企业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全省煤矿安全培训先进单位、济宁市企业教育培训先进单位、鲁西监察分局安全培训先进单位、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安全培训优秀单位等称号。

提升认识高定位,切实把教育培训放在矿井安全发展的重要位置

随着矿井生产建设的快速发展,科技装备不断升级换代,对员工业务技术素质和安全自保互保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抓教育培训就是忽视职工生命,搞好教育培训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因此,济三煤矿始终把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作为矿井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列入矿井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矿井安全生产的总体布局,同时规划、同时部署、同步推进,推动了矿井安全发展。认真落实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鲁西监察分局及集团公司关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方针不动摇,按照“建设济三煤矿教育培训园,争创行业一流教育培训基地”的工作目标,在充实师资力量、完善硬件、提高软件、优化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建立了设备完善、功能齐全、师资力量充实的良好育人环境,促进教育培训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完善配套强基础,依托一流教培基地提高培训水平

教育培训工作离不开硬件的支持。济三煤矿千方百计地保证教育培训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育培训工作需要,投资近400万元用于培训设施的更新完善和培训场所的改造建设,建成了理论教学、模拟实验、实训操作、文体活动、餐饮住宿、医疗卫生“六位一体”的“三级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基地”。

完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教学环境。一是教学设施标准化。配有各类教室12个,模拟实验室4个,实训场所5个及安全教育展室、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同期培训规模可达300人。特别是配有先进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安全培训点播系统的8个电教室和各种安全书籍6000余册的图书阅览室,丰富了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直观、生动、易懂。开通使用兖矿集团远程教育网与济三煤矿网能大学,为全员自主学习、培训、交流搭建了新平台。二是教学环境优美化。在注重教学设施标准化的同时,还为学员提供了一流的教育培训环境。教学场所宽敞幽静,教培中心位于济东住宅区边缘,既避开繁忙紧张的生产区,也远离住宅闹市中心,总占地面积11960m2,教学场地建筑面积5000m2,环境清静,绿树成荫,适于学习培训。三是后勤服务人性化。培训基地附近配套有中高档酒店、技术装备一流的兖矿三院和大型购物超市,为职工住宿就餐、医疗卫生、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推行“三制”管理,教室设施实施“包保制”,学员座位实施“桌牌制”,学员就餐实施“定桌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文体活动,丰富了学员业余生活,达到了教与学、培与管有机统一。

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安全操作技能。一是开展实验教学。利用通防、采掘、机运、电器四个装备先进、功能齐全的模拟实验室,进行安全生产监测监控、采煤、掘进生产工艺、矿井常用供电及提升运输方式的模拟演示,将理论教学与模拟实验有机结合,提高了职工的感性认知能力,增强了培训效果。二是开展实训教学。建成投用了普掘、综掘工作面、通防、机电、运输五个实训场所。通防实训室,配有瓦斯、煤尘爆炸综合演示仪、爆破器具、“一通三防”配套设备;机电实训室,配有移动变电站、高防开关、其他井下常见电气开关;矿井运输实训场,配有刮板输送机、斜巷运输绞车、信号照明、语音报警装置、防跑车装置及配套设施;普掘工作面,配有局部通风机、耙装机、喷浆机、除尘机、炮眼布置模型、激光定向仪;综掘工作面,配有综掘机及相匹配的二运皮带运输机、综掘巷道相关电气设备。通过实训基地,可对放炮员、综掘机司机、皮带机司机、绞车工、井下电气维修工等20多个工种进行实训考核,实现了井下作业在地面的实践操作。三是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在实训中,采取专业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员模拟操作的方式,根据学员实践操作当场考核打分,使教师教授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能够及时融合到现场实践,做到了教师讲解形象、学员领会快速,缩短了消化吸收的过程,提高了培训实效。

动态管理严考核,规范完善教育培训运行体系

健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成立了由矿长、党委书记任主任的安全教育培训委员会,明确两名矿领导分管教育培训工作,并设立教育培训专职部门,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先后制定印发了《济三煤矿安全培训规定》、《济三煤矿教培中心学员管理制度》等90余项管理制度和15项实训基地操作规程,坚持每月一总结,编制印发《教育培训简报》,及时通报培训情况,使安全培训做到了靠制度去激励、靠规章去管理、靠考核去奖罚,逐步规范了安全培训工作。

加强班级学员管理。对教师和学员实行“443”管理模式,每天“四签名、四督察、三巡查”;严格执行学员管理制度,每期培训班评选优秀学员,做到奖优罚劣,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行亲情化教育、心贴心服务,及时了解学员遇到的难点问题,最大限度地为学员提供方便;推行“班主任负责制”,从入学、注册、考勤、考试到结业办证全程负责,创造了严而有序的教学环境。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配备了85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成立了采掘、通防、机运、实训、现场教育培训五个教研组,其中,专职教师28名,兼职教师57名,全都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级职称的占40%,高级职称的占30%。专职教师中有14人持省煤监局颁发的教师合格证,1名教师被评为集团公司十大职教能手。兼职教师全部由各专业副总工程师、专业拔尖人才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组成,保证了教学质量。

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积极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发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引进煤矿安全培训全程网络管理系统,从学员报到注册、影像信息收集、考试、办证实现了网络化管理。

创新方式求拓展,增强教育培训实效

安全教育培训的关键在于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技能。济三煤矿立足这一根本,注重教育培训的灵活性和实效性,创新培训方式,注重拓展结合,提高了教育培训质量。

开展“四类”教学。一是坚持分类教学。实行不同工种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方法,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二是坚持实践教学。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充分发挥实训场所优势,强化技能培训,提高操作能力。三是坚持灵活教学。创新运用案例分析、启发提问、互动研讨等方法,活跃教学氛围,实现了学员与教师的互动,激发了职工学习兴趣。四是坚持拓展教学。将企业文化、经营管理、节能减排、思想政治等内容纳入教育培训,增强了教学的全面性。

注重“四个”结合。一是与安全案例教育相结合。结合矿井实际,认真开展亲情、联手、“三违”惩戒、安全诚信等“八项”教育,特别强化案例警示教育培训,利用声光自动控制的安全教育展室,形象直观的剖析煤矿事故案例,通过组织案例讨论分析,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实现了直观警示与生动培训的有机结合,起到了强化培训效果的作用。二是与“四五级联动”培训相结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四五”级联动安全培训的实施意见》,在区队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和“电子教室”点播系统,与集团公司、矿三级培训机构培训系统联网,区队可根据专业岗位工种需要,直接下载培训内容和考试试题,增强了区队自主培训的实效性。建立完善了基层培训网络管理体系,不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区队现场抽考,督促区队自主培训责任落实。三是与安全文化相结合。按照安全文化“六预”流程关于预教预警的要求,实施岗位安全技能“说教培训”,分专业按岗位细分作业标准,建立了“两卡一册”,预警预教卡、安全确认卡和岗位精细标准手册,组织专业兼职教师现场说教,变读措施为现场讲措施,实现干什么、学什么、懂什么、会什么,有效促进了干部职工危害因素辨识能力、安全技术操作能力和避灾抢险应急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四是与现场相结合。积极开展安全技能“传帮带”活动,对新分学生、转岗人员等“新工人”安排1-2名安全技能导师,手把手现场传授岗位操作技能、隐患辨识等知识。定期组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将井下现场作为“培训课堂”、“实践车间”、“竞技赛场”,以比促练、以练促学,提高了全员技术素质和操作技能,培育了一支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职工队伍。先后有3名员工被评为全国煤炭系统专业拔尖人才、优秀机电队长、模范班组长,4名员工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技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测量团体连续两年在集团公司职工岗位技术比武中勇夺第一。

济三煤矿虽然在安全教育培训上做了一定工作,但距上级的要求,与先进单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发展中,济三煤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创新发展、质量第一、服务至上,外创品牌,内强管理的指导思想,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和后勤服务水平,倾力打造行业一流的“三级教育培训基地”,全力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矿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供稿单位 兖矿集团济宁三号煤矿)

上一篇:初中物理习题教学论文下一篇:城市特征园林景观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