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用电安全技术论文

2022-04-17

摘要:校园用电安全一直是学校非常关注的问题,一旦发生电力安全事故,将严重威胁到学校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目前,在高校校园内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安全隐患,提高用电安全意识,做好电网隐患、故障的及时发现和排除,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学校用电安全技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用电安全技术论文 篇1:

“供电”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供电”作为一门理论结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很难由理论联系到实际,学生学习效果欠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对供电课的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了解电力系统的组成和稳态运行方式,深入理解电网各元件的特性数学模型和相互间的关系,利用好教学改革资源掌握大中型发电厂、变电站的电气主系统设计与运行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今后从事电力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本门课程有着自己的特点,对其进行教学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供电;电气;教学;改革;实践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现代工矿企业供电系统,了解先进的供配电理念及供配电设备,掌握基本用电安全技术和标准等。随着本专业内涵与外延的不断丰富和拓展以及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本课程在该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目的与手段

1.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与不断实践使学生了解工厂配供电系统。如何在保证配供电安全、可靠,电能质量好和经济的条件下,安全用电。了解厂内常用配供电设备;注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熟悉国家各项技术经济政策,掌握有关供电方面的规程、规定。培养学生正确和独立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电力系统中供电方式及理论分析。掌握工矿企业设备原理及供电设备,电力系统过电压分析及其保护相关的电力分析,电气主系统的工作方式与运行特点。

2.教学方法和手段:板书、多媒体、现场演练、实际现场教学、案例、实验分析等多位一体的教学手段并丰富课堂教学。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教学要求

1.教学重点与难点:短路计算,电气设备的选择,专用矿用电气设备的应用范围。工矿企业供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选择,矿用设备供电及设备保护及整定计算。

2.教学要求:根据供电课程的可实用性和职业发展需要,要求对该课程讲授多样化。工矿企业供电系统,要求学生识记,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系统接线方式和中性点接方式。输电线路,了解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输电导线截面积的选择及其计算。依据现场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短路电流的计算是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点,掌握短路电流及其短路电流的计算是供电安全和设备选型的主要依据,继电保护整定的参考。结合实际和现场进行教学,让学生注视该内容的重要性。了解电气设备的选择措施与方法,并能够应用和设计。继电保护作为供电课程的重点内容,了解继电保护原理及其工矿企业供电中的应用。掌握供电安全技术,供电技术中的安全及其保护措施,并针对安全因素了解工矿企业中的安全应用。矿用电气设备的选型、继电保护及供电安全,掌握各种矿用专用设备及其工作原理。针对以上的课程要求及教学特点,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多位一体化教学。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管理与教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课堂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把大量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处于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被动角色,这种授课模式对于一般的理论讲解课程有其一定的适用性。但本课程作为一门硬件设备学习课程,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很难由理论联想到实际,使课程与现场实际脱节,学生学习效果欠佳;必须结合工作岗位实际要求,加强动手能力和操作,加深对设备的认识;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1. 教学管理模式:学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制订了电气系校企合作委员会议事制度、校企共同开发建设课程实施办法、企业兼职教师聘用、考核和评价办法、电气系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管理办法、电气系教师企业锻炼实施办法等相关制度,并在执行中不断完善,形成长效机制。建立激励与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开展校企合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改与科研。鼓励与行业企业开展研究與生产技术开发;创造各种机会,提供经费支持,培养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立合作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具体的合作目标体系及实施细则,进行有效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估。建立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兼职上课的选用、考评制度。要求每年来校上课的企业教师具有一定的现场指导经验,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的教学丰富课堂。

2. 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改革教学方案设计 可以让学生观看案例,通过事故使学生受到教育,增强学生的对该课程的兴趣和责任感,通过现场教学结合理论分析,深入浅出的教学极大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教师的主导下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比如展开讨论、相关书籍及网络的查阅,了解到书本中没有讲的前沿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在这方面教师要严格把关,做到作业布置与考核。做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做到课程有笔记,温故而知新。利用好多重教学方法结合考核凸显教学改革的特色。

四、课程教学改革的学法

学生为主体,教师教学为主导,在学习中结合实践环节,对课上及时总结和记录,课下做练习和阅读的参考教材,扩展知识面。对基本概念记忆,知识点理解,对实际问题加以应用,保证本门课程的教学时间,并在此基础上上进行创新。较大程度上利用好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有所收益。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及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执行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教学辅导,观察和同学们交流,及时做到课下反思与总结。

五、课程教学改革的考法

本课程考试,致力于使学生实践应用性,并且紧紧围绕多位一体化教学,从传统的一考定终身,到现今多种考试方法结合,考试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并且要多样化。每一章都有作业和设计内容。

1.平时考核:到课情况;考核出勤作业情况;考核作业完成度、正确率,作业质量;课堂表现,课堂提问、学生上课态度;阅读教材,对教材的理解度等。

2.阶段考核:知识拓展自学能力;单元知识掌握理论应用于实际。以论文,大作业学生课下设计相互结合多样一体考核,包括系统知识的笔试记录阶段考试的总分。

3.结课考核:作为知识系统考核,题型多样化结合口试、实践操作、笔试综合评价学生,以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为目的。系统知识掌握理论应用于实际。

六、结束语

教学改革后,教学中不再是单一的板书和说教,而是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既有老师的引导,循序渐进;又有学生积极参与工作任务的完成。边教边学边做等教学方法交织在一起,采取多媒体课件教学、实训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综合测评课程满意度较高,形成了老师愿意教,学生乐意学的和谐场景。同时,本课程改革是在“国家电工进网作业证”(简称“电工证”)的启发下完成的,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紧扣电工证的要求,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就可以非常顺利的取得电工证,目前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且主动探索研究问题,课堂教学效果尤为的显著,为学生以后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靖.审美文化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审视[J].湖南社会科学,2003(3).

[2]陈正良.冲突与整和[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3-106.

[3]陈先云.语文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四个问题[J]. 课程·教材·教法,2006,26(1):36-38.

作者:李刚

学校用电安全技术论文 篇2:

浅析校园用电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校园用电安全一直是学校非常关注的问题,一旦发生电力安全事故,将严重威胁到学校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目前,在高校校园内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安全隐患,提高用电安全意识,做好电网隐患、故障的及时发现和排除,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校园用电安全为切入点,在分析校园用电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优化校园用电安全问题的策略,旨在说明做好校园用电安全防护的重要性,以期为高校电力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用电安全;问题;对策

近年来,高校對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用电范围和用电量都在不断扩展,校园用电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安全用电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全校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避免出现漏电、断电、电火等安全事故,校园安全用电的措施还是很重要的,必须加强校园用电安全建设,优化供电运行环境。如何在高校进行校园用电安全建设是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关注的焦点。因此,探索校园用电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进行了相关思考。

一、校园用电安全问题分析

目前,校园用电中还存在着诸多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师生安全用电常识的缺乏、供电设备发生老化未更换、电网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自动化电网监测手段不足等。首先,师生安全用电常识的缺乏是校园用电安全问题之一。就目前而言,高校学生在用电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学生乱接电源电线,在寝室内私自安装电源设备,私自使用电炉与“热得快”等,这些大功率的电器容易引起短路带来火灾危险。高校师生在校园用电过程中,不规范操作电器、实验室未安保护接地线以及违章用电,都会使校园用电存在安全隐患。其次,供电设备发生老化未更换使得校园用电存在安全隐患。校园用电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线路设备等存在老化或不良现象,导致电网供电能力弱,所造成的损耗也较为严重。再次,电网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威胁着校园用电安全。在高校用电中,部分长期处于重负荷或满负荷运行状态的电网设备,不仅浪费资源,而且还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容易引起火灾。此外,校园用电安全问题还表现在自动化电网监测手段不足方面。校园用电的自动化发展程度较低,配电网结构薄弱,难以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探索优化校园用电安全问题的策略势在必行。

二、优化校园用电安全问题的策略

安全无小事,为进一步提高校园用电安全,在了解校园用电安全问题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解决当下的安全用电问题,必须探索优化校园用电安全问题的策略,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校园用电安全教育

校园用电事故中很多都是人为引发的,加强校园用电安全教育是优化校园用电安全问题的关键。学校要经常对全体师生灌输“安全用电”的意识,加强学校用电安全管理,并将用电安全落到实处,才能确保校园用电的安全。在具体做法上,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点,一是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以“校园安全用电教育”为主题的宣传和培训,对师生进行用电安全警示教育,使“安全用电”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建立、健全校园用电管理制度,制定和颁布安全用电管理办法,使校园用电有章可循,规范校园用电行为。

(二)及时更新校园供电设备

及时更新校园供电设备是优化校园用电安全问题的重要环节。对需要更新的校园供电设备,可报请学校领导同意,聘请供电部门资深的电力工程师或请电力设计部门的专业人员,对学校现行用电状况进行仔细地测算,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用电参数,按照此参数设计出相应的供电设备电力图,并严把校园供电设备型号、规格、质量关。与此同时,为顺应国家绿色照明工程,应秉承“绿色照明、科技照明”的的用电理念,全方位推广绿色用电,提倡学校广泛使用节能电器电具,用效率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产品,减轻学校的用电负荷,尽量实现其自动控制化管理,顺应全球节能减排的趋势。

(三)定期维护校园供电系统

校园供电系统复杂,为了保证校园内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定期维护校园供电系统对优化校园用电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对高校校园电力建设而言,要想实现节电的同时又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应对供电系统经常进行检查,严格控制供电线路布设,检查维护校园的供电线路和供电系统,做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通过定期维护校园供电系统,做好校园内供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的安全隐患的排查,严禁带电操作,严禁乱搭乱扯,对少数师生员工中违反供电操作办法,要及时进行处理,排查用电安全隐患,确保校园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四)完善电网的自动化监测

电网电力自动化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完善电网的自动化监测是优化校园用电安全问题有效举措。在校园用电安全建设中,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网监控调度自动化建设,应在有人值班的总变电所设立监测中心,完善监控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在此过程中,结合校园的综合监控和智能化,实时监控。需要注意的是,自动化监测应具备监测功能、报警功能和共享功能,即监测功能是系统利用相关计算机软件,对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而报警功能是指当系统出现故障或现场的设备出现故障时产生报警信号,共享功能则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和技术实现供电数据共享。

三、结语

总之,校园用电安全任重道远,提高校园用电安全水平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对高校电力安全建设而言,应加强校园用电安全教育、及时更新校园供电设备、定期维护校园供电系统、完善电网的自动化监测,面对校园用电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积极探索优化校园用电安全问题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校园安全用电水平,保障高校的电力安全。

参考文献:

[1]许波.对创新用电安全服务模式的探析[J].中国新通信,2017,(06).

[2]李恩敬,黄士堂.高等学校实验室用电安全管理[J].实验室科学,2016,(05).

[3]文立菊.学校用电安全技术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2).

[4]林进鹏,苏少琳.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用电智能控制与管理系统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6).

作者简介:李强(1973-),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技师,研究方向:用电安全。

作者:李强

学校用电安全技术论文 篇3:

供电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的普及,我国电网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供电也越来越重要,电气工程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高度重视,对电气工程人才的供电知识掌握及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供电课程是电类的一个主要专业课。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改变授课方式、学习方法、校企合作、建立良好教风与学风尤为重要。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供电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引言]电气工程是现在科技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学科。它一直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从某种程度来说,电气工程是否发达,也关系着国家科技是否发达。所以电气工程的教育和培养人才方式在一些大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现代工矿企业供电系统,了解先进的供配电理念及供配电设备,掌握基本用电安全技术和标准等。随着本专业内涵与外延的不断丰富和宽展以及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本课程在该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与不断实践使学生了解发电厂及工厂配供电系统基本方式、工作原理;如何在保证配供电安全、可靠,电能质量好和经济的条件下,安全用电。

2.了解厂内常用配供电设备;注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熟悉国家各项技术经济政策,掌握有关供电方面的规程、规定、计算、设备选型。

3.培养学生正确和独立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建设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这门课程,对社会的作用,并且增加就业的机率,和行业学院有机对接。这就需要我们对这门课程进行创新改革。

《供电课程》课程大纲在2010、2012年均进行了修订。2016年,结合专业转型发展需要,对2013、2014来两个年级学生的课程大纲进行了修订,制定了具有专业转型发展特色的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和2015版教学大纲。在改进2015版课程大纲时,我课程组在校企合作行业学院的教学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下企业调研

认真听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意见,结合现场实际及企业对电类课程需求目标,针对供电课程内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

2.调整课程内容结构

课程内容结构调整主要保险在课内实践内容的加强。针对学生参加工作后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了对节能内容的讲解及综合训练。

3.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

花力气到企业一线收集相关材料,加大案例教学力度,培养学生接近实际,

增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现场教学

利用行业学院教学平台,增加实践教学力度。例如,在讲解采区车场、采区煤仓、井底车场供电等内容时,采取了下矿调研、下井观察的授课方式。

5.現场工程技术人员参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根据供电类课程教学的需要。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方面,企业指导教师按着1:1比例配置,收到了良好效果。

6.课件制作

增加了案例教学课件和flash课件的应用,让死的东西动起来,加强直观教

学效果。

7.建立试题库

经过努力,建立了《工矿企业供电》、《发电厂电气》试题库。

三、课程分析

我认为课堂改革应该突出课堂内容的一些直观性,使课堂内容更加简单,但是也要具有特色。老师能够与同学进行深度的互动。现在科技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室已经基本普及。多媒体教室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不得不说这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同学们更好的吸收知识,了解知识。同时也会增加学习的乐趣,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这种技术用来打造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一个改革制度里要建立一支数量合格,质量合格的教师,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基本方案。因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任何教育都离不开教师。

1.存在的不足

(1)没有与专业转型发展相适应的教材;

(2)对教案、课件的研究、开发力度还不够;

(3)精品课建设力度不够。在课程建设上,自治区级精品课仅仅有一门,校级精品课也只有2门。对于“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来说,课程建设显得很薄弱。

(4)网络教学,特别是混合式课堂还没有形成;

(5)实践教学质量应进一步提高,评价方式应进一步研究。

(6)学生科研意识差,对参加诸如“技能大赛”等实践技能活动的积极性不强。

2.改进措施

(1)借助专业转型发展的东风,以行业学院建设为契机,组织教师深入一线,与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努力编写具有自己特色的、适合专业转型发展的教材或讲义。三年内,争取编写教材2-3部。

(2)对教案、课件进行专门研究。特别是对课件的研究与开发。转型发展的成果应该体现在课件上。组织教师对每一门供电课进行研究,先从专业核心课上下功夫,制作出适合专业转型发展的高质量课件。以专业核心课为突破口,争取一年内,使得专业核心课的课件上一个新的台阶。

(3)重视课程建设,加大课程建设投入。实行课程建设负责人制度,在最短时间内,提高课程建设层次。

(4)引导教师建立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加大投入,积极创造“混合式课堂”的条件。

(5)借助行业学院建设这一契机,从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课教学入手,探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新途径,研究、改进对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并不断完善。

(6)引领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积极参加学校、行业、国家组织的各种技能大赛等活动。争取每一年都能够参加该类活动一次。

四、供电课程总体建设

为了保持供电课程的持续发展,经过采矿系及课程梯队全体教师的深入研讨,确定该课程的建设如下。

1.建设内容

以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的,加强课程内容建设,提升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品质;深化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性。

(1)教学内容

根据岗位需要,划分能力模块,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把基本知识、应用知识、理论难点、动手实践进行有效组合和改造。加强课程的应用型建设,紧密结合现场实际,大力开展基于岗位行动系统化的课程改革,便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理论上适度,实践上强化,能力上创新。丰富和优化课程网站建设,提升网站的内涵建设,继续丰富资源下载内容,及时按比例更新资源内容,扩大浏览量,为更多的学生服务。

(2)教学方法

积极推行基于真实场景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等教学模式与方法;探索“双师同堂、深度互动”等教学新模式。推进在线教育学习网络平台的使用,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稳步建设网络课程和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大课堂教学改革、课程评价机制改。

(3)师资队伍

继续加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增加所有主讲教师深入煤矿参与工程实践的时间,提高双师双能型师资比例,加大周边供电实习基地工程技术人员的聘用力度,实现校企共建,联合培养。

(4)实验实习

为推动专业的转型发展实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应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完成理论教學之后,对应课程内容安排实习,安排供电课程设计。严格落实课程教学大纲,完成规定的实验数,力争开出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上,围绕供电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特别是加强矿山供电的教学工作。

(5)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授课过程中,进一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把“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理念和做法引入课堂,增加课堂教学效果。

2.保障措施

认真规划,抓好落实,借助转型发展的契机,加大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力度。

(1)调动同学主观性

在中国的传统课堂教学方面,课堂基本上都处于沉默的状态。所以同学们在课堂上会变得很沉默。完全处于消极的接受状态,没有主动去学习知识的愿望。相对而言,老师占据非常主动的地位。长期以来,我们都觉得这非常的正常,但其实这是非常不科学的。现在高校普遍存在同学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如何才能更好地抑制这种现象,更好的调动学生的主观性,是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积极参加教学活动

同学们主动的参加教师的教学活动。因为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最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中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去听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更应该主动的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教师更好地互动,使自己的知识达到更高的水平。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一个知识点,比如说功率的控制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他们会自己学习机电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会利用手机等一些网络来上网查找资料,并通过自己分析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来,同学们不单自己解决问题,也有一种解决问题之后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使同学们更愿意主动去解决问题。而教师也更好的传授使个个环节都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3)激发学习的兴趣

提高同学对课程的认识和所学专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学生更好的学习斗志。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专业的学习中去。这样才能上课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以高效率的学习来完成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巩固。比如说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课程理论智能电网,老师就可以鼓动同学们在课下整理相关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兴趣就被老师所激发,从而使他们更加专心地去寻找资料。这也锻炼他们在信息寻找过程中去找寻有用信息的重要能力。以小组为单位使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信息。使同学们自己的辛苦努力被别人所理解、接受。他们也有展现自己的舞台。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才可以使自己本专业的应用前景进行更好的学习。这样才能意识到电力专业重要性和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针对该班学情,虽然采取了不同方法与措施,例如:任务驱动教学法,每次课以问题方式清晰阐述重点、记忆知识和扩展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思路与步骤,分析解决问题的要点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条理化,及时布置任务、检查督查任务完成情况,但效果很不理想。找过个别学生谈心、沟通与交流答应的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组织了寝室学习小组、一帮一互学、微信学习平台、定期完成电子版学习任务(作业)等不同措施与办法,但是近50%学生不能完成,诚信严重缺失。

五、考核方式

1.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分为出勤、平时及课堂表现、教材及课外阅读,课堂及课外笔记。其特点是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规划课程设计,比如让学生多解直流高压输电特性让学生查阅直流高压输电的特点与工作原理,这是课堂教学的拓展。让学生积极的参阅学习资料,使学生体会到获得新知识的成就感,培养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对表现不佳的学生给予扣分处理,督促其端正学习态度。

2.阶段考核

阶段考核可以分为闭卷笔试,实践分析、课程报告的形式进行的。其特点是课程进行一个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考核,阶段考核试卷形式为阶段的重点内容,笔试考核分为基本知识点,分析题,实践应用题,计算分析题等。使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本课程内容,并且在阶段考核中查找不足,更好的检查自己在考核中出现的问题。阶段考核中还有分析报告,以大作业的形式给出的,给出问题,让学生直接去自学并且学会分析,查找问题。

3.结课考核

结课考核分为闭卷笔试,实践应用,报告形式给出的。笔试是对整个课程重点、难点进行考核;报告是针对整个课程体系综合设计的,全面剖析课程设置的,分析应用前景提高学生的知识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这篇文章对于电气专业本科生所学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出很多的改革措施。不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入手,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使同学们的主动性得到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肇,黄满花,罗庆跃.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8):101-103.

[2]贺秋丽,黄盼,许梅.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教改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2003,(S1):139-141.

作者简介:

姓名:李刚, 1980年1月, 男,汉族,吉林省梨树县,硕士,副教授,电气工程

2019年呼伦贝尔学院科研项目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行业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供电课程为研究对象2019JYYB14”

作者:李刚

上一篇:思品课开放式教学论文下一篇:拼音故事资源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