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故事资源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对于聋哑学生而言,有效使用视觉信息,可以弥补自身不足,促进知识学习。根据聋哑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利用视觉语言将教学内容以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提高聋哑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然而,目前的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多凭借个人教学经验,没有将教学设计思想融入进去。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拼音故事资源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拼音故事资源教学论文 篇1:

用心捕捉身边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具体地说,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激发聋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聋生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平时教学中如何捕捉运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呢?

1 以学生身边故事为课程资源

对聋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果单凭课堂的说教和书本上的例文,学生体会感受不深,特教教师要用心发现、捕捉身边的课程资源,抓住时机启发诱导聋生思想,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道德教育。

一位教师发现一名学生给来看他的继母包里悄悄放了两袋酸奶,于是疑惑地问他:“妈妈给你买的,你为什么要放回去两袋?”他告诉老师:“让妈妈在路上喝,我家离学校远。”教师陷入了沉思……第二节课时,这位教师就利用学生身边的这个故事为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报恩情怀”的教育,并利用师生对话、生生互动过程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给学生留了篇作文。

因此,在聋校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开发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拓展性教学资源和生成性教学资源。

2 以生活中的“语文”为课程资源

“生活即语文”。作为聋校语文教师,要确立大语文教学观。一个学生想让老师帮忙买点心吃,比划了半天老师也不懂买什么,让她写出点心名字吧,她表示不会写。最后不得不算了。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太密切了,这位教师根据此事让学生展开讨论,应该怎样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生在想想说说中发现身边的很多学习资源:有的说应该到超市里学,记住各种物品的名称;有的说从电视里学,看广告,看字幕;有的说走在大街上可以观察周围的广告牌子或店牌;还有的说可以从QQ聊天中学,可以和朋友发短信学……

因此,课堂教学要和生活联系得再紧密些,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一位一年级语文教师在领学生复习时,改变以往的复习方式,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报纸,让学生从报纸中寻找自己认识的字,并圈起来,比比谁认识的字最多,学生复习时感到新鲜,兴趣盎然。这位教师就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报纸作为课程资源来辅助教学。

3 以聋生兴趣特点为课程资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活动方式和手段,学生现有的发展基础和差异,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聋校教师要根据聋生特点,从兴趣入手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知识。

汉语拼音是聋校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让刚入学的听力残疾儿童掌握一组相对单调、枯燥、抽象的符号,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怎样让学生学得快乐有趣呢?一教师教学音节时,先出示所学的拼音,然后让学生为之配图。如学习“yun”时,他让每个学生都画一朵云,并在下面写上音节“yun”;课下,他让学生给书中的音节配上图,做成卡片,互相考问、学习。这位教师就是以聋生有绘画天赋的特点为课程资源,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绘画中学习。

4 以聋生身边环境为课程资源

学校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做课件时多数选用网上现有的图片,为了吸引聋生学习兴趣,一位教师突破常规,总是用自己平时在学校照的照片来作为素材。为此,他把学校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花草虫鸟、教室宿舍……都以照片形式收集起来,等讲课时再把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图片运用到多媒体教学中。当学生看到身边熟悉的环境和自己的同学、老师时,感到特别亲切,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丰富的教学资源就在身边,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地面向社会,面向全体学生,不能“睫在眼前长不见”。因此,教师应时时处处有课程资源意识,树立课程资源观,对课程资源保持一种“敏感性”,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教师要树立收藏的意识、积累的意识,把自己平时发现的各种可用教學资源收集起来,如好的课件、教具、文章、图片、照片等,这样就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的教学资源库,“厚积而薄发”,一定会为自己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总之,课程资源处处皆是。教师要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用心去发现捕捉,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王云霞

拼音故事资源教学论文 篇2:

聋哑学生的可视化教学研究

[摘要]对于聋哑学生而言,有效使用视觉信息,可以弥补自身不足,促进知识学习。根据聋哑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利用视觉语言将教学内容以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提高聋哑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然而,目前的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多凭借个人教学经验,没有将教学设计思想融入进去。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设计中,需要阐释可视化教学的主要功能,构建可视化教学的基本流程,提出可视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可视化教学的资源支持。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需要在分析教学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聋哑学生认知特征开展实施,应用信息处理方法分析教学关系,通过针对性开发资源工具予以支持。

[关键词]聋哑学生;教学设计;视觉认知;可视化教学

我国的残疾人约7000万,其中聋人约1300万,18岁以下应接受教育的聋人达100多万。作为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特殊教育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艰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深入应用,推动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发展,也为特殊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特殊教育发展已成为国内外的共识。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发布调查报告《特殊教育中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上,2006年又出版了培训教程《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们的信息通信技术教育》。在我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更加关注残疾人享受信息化成果、参与信息化建设进程。”《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针对特殊教育需要,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残障学习者的特殊教育需要,使他们能够尽可能克服或弱化认知、情感以及身体和感官障碍带来的困难。”

一、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问题的提出

在特殊教育中,聋哑学生占据很大比例。伴随着可视化媒体的普遍应用,聋哑学生能够直接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在聋哑学生的学习变得有形有声有色的背景下,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成为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1.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产生背景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知识可视化工具越来越多,可视化教学引起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可视化借助计算机媒介,应用‘视觉语言’表征手段,将知识通过视音频、概念图表、视觉隐喻、知识地图、思维导图及内部结构图等呈现技术,使内隐知识物化或降低知识难度,目的是帮助人们正确解读、建构、应用及传达知识,从而促进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知识的传播和创新。”

由于聋哑学生的听觉障碍,视觉对于他们的学习来说就变得尤为重要。他们主要通过观察周遭的事物获得对事物的感知,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对于聋哑教育而言,应用可视化方式,能够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促进知识的传播创新,可以帮助聋哑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更加自主地学习、交流与生活。例如,对于聋哑教育,“基于中国手语规范的视频、动画等以喜闻乐见形式的多种文字字幕的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将促进我国不同地区手语的统一,消除方言性的地方手语对不同地区间手语交流的障碍。”

2.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价值分析

根据聋哑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视觉语言将教学内容以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有助于提高聋哑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Easterbrooks&Baker提出对于有听力障碍的个体而言,他们学习的内容大多数来源于视觉信息,通过视觉形式获取信息成为他们最可行的学习方式。郭立红也指出聋生在知识的输入方式上以视觉型为主,应发挥他们知识输入方式的优势,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鉴于视觉对聋哑学生认知的特殊作用,聋哑学生的可视化教学应该积极开展。

一方面,可视化教学有助于聋哑学生应用视觉信息,提高学习效果。可视化教学将复杂的教学内容视觉化、形象化,避开了聋哑学生的生理缺陷,调动聋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使聋哑学生利用视觉直观地获得所学内容的信息,有助于其知识学习和情感交流。

另一方面,可视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开展聋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设计自动化研究在短期内很难取得突破的情况下,教学设计可视化致力于通过降低技术门槛,实现一条可替代性或补充性的教学设计捷径法。”应用信息技术支持的可视化教学有助于降低聋哑学生的教学设计难度,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等教学经验缺乏者更是优化教学设计的重要手段。

3.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研究问题

在教育领域,应用视觉媒体促进聋哑学生学习受到不少研究人员和教学实践者的关注。如何应用可视化促进聋哑教学活动,如何开展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更是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具体来说,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研究需要关注下列问题:

(1)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有什么联系?

(2)聋哑学生的认知特征与可视化教学有什么关系?如何面向聋哑学生开展教学?

(3)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如何实施?怎么提出面向一线教师的教学流程和实施策略?

(4)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资源具有什么特征,与一般视觉资源有什么不同?

二、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研究现状

“只有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理解,才能为即将开展的研究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引导,进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索可能的研究之路。”梳理可视化教学与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方面的研究文献,论证相关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能够为建构聋哑学生的可视化教学理论奠定基础。

1.可视化教学研究述评

伴随知识可视化的教學应用,可视化教学成为新的教学方式。可视化教学指利用视觉语言将教学内容以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李向农等通过调查发现,将学习资源采用可视化表征方式呈现,可突出教学过程直观性、交互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国外,早在1983年研究视觉媒体的霍尔蒂提出建议:“教学设计者应该将自己内部的表征外显化,并将学科专家和学习者的内外部表征容纳进教学设计”。伴随可视化技术不断应用于教学中,可视化教学研究已蔚然成风。1986年,美国的Polaroid Education Program项目便开始对教师进行培训,促使他们充分利用视觉元素促进学习者的学习。1995年,Blumenthal-Kelly认为:基于视觉的策略作为课堂交互的基本部分,更加有助于提升学习者对教学材料的理解。1996年,儿童教育家斯图尔特·墨菲认为视觉学习对于儿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2008年,瑞士的卢博图里和美国的斯塔布斯联合出版了首部有关教学设计的可视化语言手册——《教学设计可视语言手册:理论与实践》,体现了教学设计可以从设计语言的应用中大大获益。2010年,犹他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硕士韦恩·贝特曼(Wayne A.Bateman)以“知识的视觉化,而非仅仅是知识的记忆”为理念,开发了免费的交互式的多媒体在线学习网站“Visual Math Learning”強调通过图片、计算机动画等视觉化技术,将数学知识和概念视觉化,以促进数学教育和培养中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另外,Brown和Sedgewik等人在工作站上开发的Balsa可视化原型系统在众多研究成果中较为著名,作为讲授计算机科学的手段应用于布朗大学教育计算实验室。随后Stask设计出了Tango系统,使得算法可视化适用于课堂教学演示。

在国内,可视教学已经得到很大重视,在多个方面开展了可视教学研究。(1)教学过程的可视化设计。其中,叶妙玲指出教师在教学的决策过程中绘制概念图/思维导图,使决策过程可视化,有利于教师看见自己的思维轨迹,实现自我监控和指导;曹晓明提出了基于教学“活动图”的可视化教学过程设计方法,分析了可视化设计支持工具的功能要素,并阐述了教学活动图的具体设计步骤;钱旭鸯阐释了教学过程设计可视化的实现路径:基于正式可视建模语言和基于非正式的可视记录语言。(2)教学内容的可视化设计。在教学内容方面,借助可视化认知工具对相关知识材料进行结构化显示,可以帮助教师形成清晰的课堂教学知识结构,便于记忆、提取以及现场提示。张维忠借鉴认知负荷理论,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典型案例,提出可视化教学内容设计的五大原则:信息组块、时空邻近、一致性、双通道和标记性。(3)教学思维的可视化设计,教学中师生双方思维可视化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毛昕等阐述了在教学中引进思维可视化理论与技术,以思维导图为工具,提高学生记忆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改善教学双方的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改变观念,养成可视化思维和运用思维导图的习惯,不断挖掘自己的思维潜能,提高学习和创造能力。(4)可视化教学工具设计。可视化教学工具能够及时有效地支持学生和知识之间的互动。随着视觉学习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视化教学工具的开发日益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李建年把可视化认知工具大纲/语义组织图、空间/语义结构图、表格/语义组织图,并指出运用可视化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何秋琳认为:可视化教学的种类丰富,涵盖了英语、数学、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于学习者的可视化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可视化教学资源开发。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可视化的途径不尽相同,周宁等分别探讨文字信息、程序段信息以及网站信息分类的可视化方法。基于学生的认知喜好,黄同成等提出构建集图、文、声、像、物为一体,动静交融、虚实互补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多形式、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示教学内容。(6)可视化技术的学科应用。其中,张小峰将概念图等可视化技术应用在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中,探析了运用概念图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可视化设计的五种基本策略及运用概念图软件设计词汇教学的基本方法;李朝锋指出在人工智能教学过程中,开发相关的可视化演示程序,可以将枯燥难以理解的理论算法问题转化为有趣的可视化演示问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概况而言,可视化教学研究经历了认知分析、符号体系到教学实践的过程。其中,认知过程研究侧重于可视化教学的理论依据,符号体系研究侧重于可视化教学的信息载体,教育实践研究则侧重于可视化教学的具体应用。可视化教学的应用研究不仅根据学科特点,深入到数学等学科领域,而且分析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从虚拟的多媒体环境拓展到真实的课堂环境。由此可见,目前教育研究者已关注可视化教学思想,并依据学习者的特点和学科教学的特征,开发合可视化教学资源,构建可视化教学模式,不断促进教学改革。

2.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研究述评

在国外,非常重视聋哑学生的视觉资源应用,如美国建立了超越视力(Beyond Sight)网站,日本应用实物投影仪帮助教师吸引聋生注意力。鉴于聋哑学生利用视觉进行学习的特殊性,可视化技术应用日益增多。其中,意大利开发的在线软件(Logic-based e-Tool for Deaf Children)根据听障儿童的特点,采用基层架构分析评价模式,尝试将书面语和手语结合起来,通过阅读世界流行的童话故事“丑小鸭”,训练听障儿童的阅读能力,提升其时序推理的能力。该软件是一款基于逻辑推理的创新的数字化工具,也是第一个对听障儿童阅读能力进行训练的在线软件。另外,可视化技术也渗透到聋哑学生的辅助器具中,拓展了聋哑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中,交流辅助软件AudiSee将教师的面部图像传送到学生桌面的显示器或教室的大显示屏上,聋哑学生能够读懂老师的唇语,而不用去考虑教师的位置或者使用何种教学语言。此类软件的发明为聋生可视化教学提供了较好工具支持,促使聋生可视化教学从理论深入向实践。“辅助技术一方面极大地弥补了残障学习者在视觉、听觉、运动、言语等方面的缺陷,另一方面拓宽了残障学习者的学习机会与范围,有效地提升了特殊教育的效率与质量。”总体来说,国外研究多根据聋哑学生的认知特点,应用可视化技术促进聋哑学生的信息接受、理解和交流。

在国内,已经开始关注聋哑儿童的可视化教育,注重开发适合于聋生的可视化教育资源,并逐步把教育资源应用到聋哑学生教学中。(1)在视觉的认知作用方面,李苏翰认为视觉对聋生认知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出应该通过现代媒体呈现视觉信息,以帮助聋生利用形象进行思维,提高学习效率。(2)在视觉情景构建方面,周莹指出关于聋生视觉情境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两方面:扩大视觉情境研究的范围和让聋生更好地融入视觉情境;傅敏结合语文教学,提出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视觉效用,突破语言交流屏障,弥补聋生缺陷,使信息得以有效传播。(3)在视觉资源开发方面,郑俭等将特殊教育网络资源分为综合性资源、早期干预信息资源、听觉障碍资源、视觉障碍资源和辅助技术资源等,然后分析特殊教育网络资源的研究与应用状况;徐州师范大学陈琳等认为聋教育信息资源应该符合聋生视觉感受性强的特点,提出通过手语的展示,使之成为声音与文字的形象性注释,让国家标准手语在全国得到推广和普及,并开发聋人《手语900句视频》、《手语动画》和《手语视频电子书》;胡红华分析了宝应县特殊教育学校自主开发的、集手语查询、学习和推广于一体的“手语在线”系统以及与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备课资源库,认为可以为聋生提供很好的可视化资源。(4)在可视化教学开展方面,袁亚杰等提出利用语音信息可视化开展聋校汉语拼音教学工作,把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变得可视可触;张卓星指出在听力残疾儿童的教学中应正确运用缺陷补偿理论,可以较多地运用表现实景的影音文件以及生动、略带夸张的动画和丰富多彩的图片,形象、真实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总体来说,国内的研究多集中于论证视觉环境对聋哑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侧重于从工具层面探讨图形、图像等信息呈现功能,视觉资源应用仍存在内容形式单一、人文关怀不足等问题。

从现有成果看,国内外研究已经关注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但仍然存在不足:(1)从理论基础的角度看,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多凭借个人教学经验,没有系统地将教学设计思想融入进去。(2)从教学实施的角度看,缺乏蕴含可视化因素的教学理论,来针对性指导聋哑学生的可视化教学活动。(3)从资源支持的角度看,聋哑学生的教学资源多关注视觉媒体自身的可能优势,而没有充分面向聋哑学生的教学行为。

三、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设计

“教学设计领域视觉转向的重要意蕴不仅在于改变了基于符号表征或文字描述的传统套路,为新的教学设计捷径法的开拓提供可能,更在于教学设计思维方式的全面革新。”聾哑学生可视化教学设计应该面向聋哑学生视觉认知的特点,根据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探讨聋哑学生的可视化教学问题,引导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实践应用,为聋哑教学一线教师提供理论参考。

1.阐释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主要功能

可视化教学利用图形图像等手段,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视觉化和形象化,来建构、传达和表示复杂的知识,帮助聋哑学生、记忆、建构和应用知识。尽管可视化教学适用于聋哑学生的学习需要,但具体应用却千差万别,仍需要归纳出主要的教学功能。

根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1)可视化技术的补偿作用。可视化技术优化了聋哑学生的学习环境,可以一定程度补偿他们的先天不足。(2)可视化资源的教育作用。可视化教育资源能够支持聋哑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将会缩小聋哑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别。(3)可视化形式的交流作用。可视化形式可以减少聋哑学生与他人交往中的许多局限,使他们与别人的交往更为方便。

2.构建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基本流程

“只有掌握教学设计思想的灵魂,才能实现教学设计可视化的自由形象创造,教学设计的可视化与创造性也才能紧紧结合在一起。”尽管聋哑学生有别于其他群体,其可视化教学也有所不同,但可以针对聋哑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分析聋哑学生的可视化教学的基本流程。

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需要在反思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现状,分析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面向聋哑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分析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要素,形成聋哑学生的可视化教学理论的基本流程,并经过教学实践检验与完善此流程。

3.提出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实施涉及多个方面,单个方面的研究只能反映局部问题。为此,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实施应该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根据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分析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面向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果三个重要环节,可以提出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若以更加精微的视角来思考,教学设计的可视化其实是置于视觉文化、视觉思维等更为广阔的语境之下的。”根据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实施分为:(1)可视化教学的目标预设,为可视化教学开展提供方向引导;(2)可视化教学活动的活动保障,为可视化教学实施提供支持条件;(3)可视化教学的结果判断,为可视化教学提供反思改善。

4.分析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资源支持

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不仅包括聋哑学生的认知分析,还包括教学资源以及实践应用;即不仅涉及聋哑学生的学习特征分析,而且应该实现可视化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聋哑学生的可视化教学不仅是可视化技术资源的应用,而且是教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根据文化包括器物、行为和制度三个层面,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可以在教学资源、教育行为和教学理论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其中,教学资源是基础性因素,教育行为是实践性因素,教学理论是引导性因素。

目前聋哑学生的视觉资源多从工具层面探讨视觉资源的设计制作以及可能效果,未能充分面向聋哑学生的教学行为。对于聋哑学生的可视化教学资源应用,“不仅涉及理论与媒体应用和软件选择方面的问题,还要对课程中相关活动及其先后顺序进行周密设计,制定出教学重点、语音学习库、互动与反馈、教育技术与资源整合等一系列方案。”因此,应该以教学系统理论为基础,根据聋哑学生年龄、生理和认知的特点,结合聋哑学生视觉资源应用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如何应用视觉资源支持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例如,尽管目前可视化教学工具种类丰富,但仍需要依据聋哑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创造性改造或者针对性设计。

四、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开展

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开展需要从特殊教育、教学设计和可视化教学等多维视角探讨,应该将“自上而下”的理论逻辑推演与“自下而上”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使可视化教学对聋哑学生而言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具体说来,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需要在分析教学问题的基础上,针对聋哑学生认知特征来实施,应用信息处理方法分析教学关系,通过开发资源工具予以支持。

1.调研现状,分析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问题

如何分析现有可视化教学的问题,总结现有可视化教学的经验,成为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开展的前提。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设计、发布问卷,从家庭、生活和工作等方面,考察聋哑学生视觉信息的接受、理解、应用和反馈等情况,分析聋哑学生视觉信息的需求与满足现状,分析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问题,为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开展奠定基础。

在分析聾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现状时,可以采用SPSS和MATLAB分别作为统计和仿真工具,结合统计资料和实际调研的数据,仿真可视化教学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总结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经验,分析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对策建议。

2.针对聋哑学生认知特征,有效开展可视化教学

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不仅将教学材料视觉化,更是借助视觉感官经验促进聋哑学生学习。由于不同背景的聋哑学生存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和认知风格等差异,可视化教学如何针对性满足聋哑学生需要,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呢?分析聋哑学生教学的条件变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采用可视化教学的方法变量(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可以产生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结果变量(教学效率、教学效果等)。

“要确定受众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要选取合适的可视化知识载体形式,同时要考虑知识的趣味性和易懂性,从而实施知识的组织化和可视化。”开展聋哑学生的可视化教学时,需要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他们的视觉接受能力。另外,在聋哑学生应用可视化技术时,可以提供辅助的特殊工具或者相配合的其他软件,以降低视觉信息的理解难度,增强聋哑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可视化教学的效果。

3.应用信息处理方法,分析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关系

在聋哑学生的可视化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可视化材料的交互关系。然而,目前分析课程教学过程的最典型的方法是观察法。课堂观察法容易受课堂现场气氛的干扰,难以把握课堂的全貌,并且整个过程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缺少反思的空间。所以,为弥补课堂观察法的不足,还可以采用信息处理方法,分析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师生互动情况。

在分析过程中,根据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需要,应用有微格教室、多媒体机房等设备和场所,观摩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实际状况,分析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S-T教学分析方法,把聋哑学生可视教学中的行为分为教师(T)行为和学生(S)行为两类,通过构建以教师行为、学生行为随时间变化的S-T图,分析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随着时间变化的情况,进一步阐释可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

4.针对性开发视觉资源,支持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实施

开发教学资源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有用性,更在于它可以带来学习方式的改变。应用视觉资源的网络平台和针对性开发的可视化软件,有助于满足不同聋哑学生的多元学习需要,发挥可视化教学的最大效果。“普通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经验不能完全照搬到聋教育资源建设中,因此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必须研究聋人的认知特点,并据此进行设计,必须坚持设计为先。”

因此,在聋哑学生可视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中,首先需要了解聋哑学生的视觉认知过程,明晰视觉符号对聋哑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把握视觉学习环境和技术对可视化教学实践的作用: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选择最为合适的可视化载体,综合应用图表、图像、视频等可视化呈现方式,优化聋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作者:赵慧臣 郑曼

拼音故事资源教学论文 篇3:

巧用网络资源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资源已然成了一种教学资源,它能优化教学内容,给教师提供更多丰富的教学素材,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用网络资源,可增强课堂趣味性,能帮助教师实现“寓教于乐”,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爱上语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把网络资源应用到各个教学活动中,以此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网络资源;小学语文教学;优化措施

Skillful Use of Internet Resources to Optimize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Lianhu Primary School, Wudu District, Longna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JIAO Fangyun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被大力提倡应用于教育教学,“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巧用网络资源优化教学内容,以此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服务,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不断提升。

一、巧用网络资源,趣味识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历史。汉字是意音文字,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这就形成了 音、形、义统一的特点。深入研究汉字,会发现其中蕴含了许多深刻的哲理。学习汉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尤为重要。有大量汉字的形似、音似,但其含义差别较大,这导致了许多小学生易把汉字弄混,对汉字记忆不深刻。汉字的积累对学生学习语文极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识字教学,结合学生心理特征把趣味元素融入识字教学中,以此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汉字。

(一)借助图画,刻画汉字形象

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备课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丰富有趣的图画,通过图画来刻画汉字的形象,以此帮助学生形象记忆汉字,且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以此促使学生主动研读汉字。比如,在学习“金木水火土”这几个汉字时,教师可以巧用网络资源,把汉字本身在实际生活中的状态、形象等以及汉字本身的结构通过图画呈现在学生眼前,以此吸引学生的眼球。

以“木”这一个汉字为例,看到“木”字,一般会想到木头,教师便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木头这一形象并结合“木”字的组成结构来刻画“木”这个汉字。因在生活中我们时常能看到木头,通过形象的刻画,小学生一般看到图片后便能自己读出“木”字,且能明白这一汉字所代表的含义。教师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优化识字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趣味,并使学生深刻理解汉字。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象化中,通过图画方式教学汉字,能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游戏,强化记忆

大多小学生都喜爱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常常乐此不疲。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巧用网络资源设置文字游戏,以此强化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夯实学生基础。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设置“你画我猜”游戏,借助电子白板把汉字呈现出来,并标注好汉字的拼音,以便学生准确认读。然后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中派出一名代表把看到的汉字绘画出来,其余的成员则猜测这是什么汉字,并正确书写汉字。或者,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设置“遣词填空”游戏,借助办公软件制作文字表格,并在其中合理设置空格。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抢答方式,让学生在空格处补充汉字,使之与周围的文字组成词语。在游戏中获胜的小组或个人,教师可以给予其一定奖励,以作嘉奖。巧用网络资源设置文字游戏,可以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汉字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强化学生对汉字的记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巧用网络资源,丰富阅读教学形式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阅读能使学生感受到多姿多彩的世界,可以让学生踏上奇妙之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丰富阅读教学形式,以此优化阅读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遨游于阅读世界。

(一)角色扮演,培养学生个性

小学生的性格特征比较鲜明,他们活泼爱动,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扮演角色,可提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相关视频,学生观看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扮演视频中的人物,合作表演出视频呈现出来的大概内容,台词可自由创作,不必拘泥于原句。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机会,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另外,通过演绎,自然能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更加深刻。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二)构建直观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意境极美的阅读课文,其中蕴含了深刻的含义,突显了文章主旨。在教学这类阅读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巧用网络资源构建主观情境,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抓住学生眼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良好的学习感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秋晚的江上》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给学生呈现出一幅秋意正浓、月光散在江面上、江边柳絮飘扬等具有意境的诗意动态图,并配上舒适的背景音乐,以此构建直观情境,熏陶学生情感,使学生情感共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外延伸,拓展教学内容

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巧用网络资源拓展阅读教学内容,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教学故事二则《扁鹊治病》《纪昌学射》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搜集与本课有关联性的阅读内容,比如在《成语故事》这本课外阅读书籍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内容,通过多媒体把故事内容呈现出来,以供学生阅读,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中蕴含的真理进行分析。另外,教师还可以把相关的动画视频播放出来,以增强课堂趣味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课外书籍进行阅读,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

三、巧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考验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等。写作是许多小学生的短板,他们认为写作太难,因此对写作不感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巧用网络资源,优化写作教学内容,以此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水平不断提升。

(一)提供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灵感

很多小学生在写作中常常不知如何动笔,究其原因,主要是无素材可写。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巧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找寻写作灵感,使学生做好有话可写。比如,以“这样想象真有趣”这一命题作文为例,在写作课堂上,教师可以把网上搜集来的生动且带有内涵的图片展示出来,然后随机给这些图片标上序号,再让学生按照图片的序号发挥想象,有逻辑性地写出与图片内容有关的某个主题(可以是故事内容,可以是作文片段内容,可以是某一场景发生的事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活跃学生思维。这样可以优化写作教学内容,提升写作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激發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升。

(二)联系实际生活,梳理写作思路

一些小学生的写作内容比较空泛,缺乏情感,影响了写作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巧用网络资源把生活元素穿插在写作教学中,以此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找到写作方向,使学生写出的作文流露出真情实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质量不断提升。比如,以“家乡的风俗”这一命题作为例,教师可以把不同地区的民俗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带领学生走进民俗世界。之后,再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以此打开学生话题,使学生在写作课堂上了解更多的风俗习惯。最后,教师再对课堂内容做出总结,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从而使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进行写作,进而丰富学生的写作内涵,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资源运用在教育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优化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活动有效实施,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从而帮助教师达成教学目标。在网络资源的运用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整合教学资源,搜集丰富有趣的素材,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质量提升,同时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志新.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8(07).

[2]聂春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现代交际,2017(06).

[3]吴亚雯.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08).

(责任编辑  袁  霜)

作者: 焦芳云

上一篇:学校用电安全技术论文下一篇:课程改革室内设计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