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农业科技论文

2022-04-29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在近些年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花生的种植栽培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优质花生良种的选择以及栽培技术的科学应用,是花生高产的重要基础。基于此,结合优质花生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的实施应用进行详细探究,希望能有助于实际花生的产品质量提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农业科技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农业科技论文 篇1:

浅谈付家镇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本文根据付家镇的自然条件,详细介绍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整地施肥、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及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付家镇;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发展花生生产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要途径之一。花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付家镇位于辽宁省的最北部,属风沙地区,土壤以沙壤土为主,沙土层较厚,适宜大面积发展花生生产。花生年播种面积已达12万亩,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但由于人们长期固守于旧的种植方式,单一、混杂退化的低产品种,产量一直徘徊不前。为了充分发挥付家镇花生生产优势,提升单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我们付家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付家镇的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择适宜品种

适宜本地区主栽品种有:鲁花11、鲁花12、花育20等。

1.鲁花11

属中熟直立大花生,生育期128d左右,株高45cm左右,分支8~10条,株型紧凑,结果整齐集中,百果重210g左右,百仁重90g以上,该品种抗旱性强,较抗叶部病害,适应性广,高产稳产。本地区适宜覆膜栽培。

2.鲁花12

生育期125d,株型直立,株高45cm左右,分支9条,结果整齐集中;易收获,百果重165g,百仁重70g左右,抗旱耐劳、耐瘠薄,适应性广。

3.花育20

属早熟、直立、“旭日性”出口小花生品种,株高40cm左右,总分支7~9条,结果支6条左右,株丛矮小,株型紧凑,节间短,抗倒伏,叶色浓绿,连续开花,开花量大,结实率高,双仁果率达95%以上,果柄短、不易落果,荚果蚕茧型,百果重173.8g,百仁重68.6g,出米率73.3%。

二、整地与施肥

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根系发达,要选择土层深厚,耕层疏松,土壤有机质在1%以上,且通气、透水、蓄水保肥不重茬、不迎茬的沙壤土或壤土。土壤耕翻深度以25~30cm为宜,具备深、活、松和上松下实结构的土壤最为理想。花生整个生育期需肥量较大:要施足底肥,合理追肥,适量喷肥,中等肥力地块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磷酸二铵15kg,尿素12~12.5kg(追肥),草木灰75~100kg做基肥。

三、适期播种

1.选种、晒果

不用受冻、发霉和发芽率低的种子,播种前进行发芽实验,发芽率在95%以上的做种。花生播种前10d左右剥壳,剥壳前晒果2~3d。将花生果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薄一点铺开晾晒,同时再翻动2~3次,以提高种子活力和消灭病菌。然后对剥壳后的种子再进行分级粒选,选用整齐一致、大小均匀、色泽好的花生米做种。

2.药剂拌种

一般在老花生种植区或連作地块,花生播种后,易发生真菌病害造成大量缺苗;或在花生生长期易发生花生叶斑病、根茎腐病等病害。均应进行药剂拌种,一般用可湿性多菌灵粉剂,用量为种子重的0.5%,拌种方法是在播种前将药剂与种子充分拌和,使每粒种子均沾上药剂即可。

3.播种时间

覆膜可使5cm处地温提高3~5℃,可比陆地栽培早7d左右。以5cm处地温连续5d稳定在15℃以上即可播种。(5cm土层湿度占田间最大持水量50%)。付家地区花生适宜播种时间是:覆膜花生4月20日-5月1日;裸种花生5月1日5月10日。

四、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遵循“苗期积极促进,中期主动调节,后期预防早衰”的原则。

1.苗期

结合中耕除草、及时将子叶清出地面,促进子叶营养转化和制造养分。

2.中期(初花至结荚)

中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也是管理的关键时期。首先要结合中耕追肥,遇旱浇水,中耕除草,增加地温,破除根结。同时培土迎针,也可同时在结果层补施钙肥,施于结果层。此期要促壮控旺,初花期用50~100g硼砂对水50kg均匀喷洒叶面,提高结果率。在盛花期末,对生长过旺的可以用生长调节剂调控,缩短节间,提高饱果率。一般以壮饱安1000~1200倍液喷施,或用麦健600 mL/hm2均匀喷雾,可促进开花,下针,提高成果率。

3.后期(结荚至成熟)

由于脱肥或病菌危害,叶子容易早衰,脱落。因此,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早衰。主要应用根外施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1%尿素1~2次,同时针对不同病虫害喷施杀虫剂或杀菌剂控制病虫危害,保护叶片,延长功能期,促进荚果饱满充实,提高产量和品质。

五、加强病虫害防治

1.病害

叶斑病是本地区多年来栽植花生的长发病。花生叶斑病是花生黑斑病与褐斑病的统称,是花生中后期的主要病害。花生发病后,叶片脱落,容易早衰,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严重年份减产30%左右,这两种病害均以危害叶片为主。

黑斑病:病斑初为黑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病斑正反面均为黑褐色或黑色,有淡黄色晕圈,最大特点是病斑背面有许多黑色小点,并呈轮状排列。

褐斑病:初期和黑斑病相似,后扩大成比黑斑病稍大的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正面红褐色或紫褐色,有明显晕圈,背面色浅为黄褐色。与黑斑病相比最大特点是子座即黑色小斑点很小,分布在病斑的正面、不明显、且无轮放。

防治方法:亩用40%甲基托布津胶悬剂50mg加磷酸二氢钾150g,肥药混用,无论是防治效果还是增产效果,都比单用防治花生叶斑病效果好。

2.虫害

蚜虫防治:在花生中前期是蚜虫发生期,蚜虫不仅吸食花生汁液,也是传播病害的主要媒介。防治蚜虫必须立足“早”字,在蚜虫“窝子密”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或广克威乳油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地下害虫防治: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等。防治方法:(1)要合理轮作,花生良好前茬是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避免重茬、迎茬。(2)要秋季深翻,减少虫源。(3)要种子包衣,播前用种衣剂包衣,此法也能有效地防止鼠害。(4)要实行土壤处理,在秋翻整地时,每公顷用30%辛硫磷颗粒剂22.5~30kg均匀撒施田面,浅翻入土。(5)要防治幼虫,在金龟子孵化盛期和幼龄期每亩用50%或90%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

六、及时收获

在正常情况下,应在早霜前,植株呈现衰老状态收获最适宜。即顶端生长点停止生长,上部叶片发黄,中、下部叶片由绿转黄并逐渐脱落,茎蔓变黄并出现不规则的长条黑斑,大多数荚果、荚壳网纹明显,荚果内海绵层收缩并有黑褐色光泽,籽粒饱满,果皮、种皮基本呈现固有的颜色,此时是花生收获的最佳时期。

参考文献

[1]董文召,汤丰收,陈钦勇.我国花生栽培技术现状与展望[J].农业科技通讯,2010(10):12-15

[2]刘旭云.云南省旱地花生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0(4):36-37

[3]新农.花生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2010(3):40

[4]余世英.花生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途径探讨[J].农技服务.2009(11):22-23

作者:周晓艳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农业科技论文 篇2:

优质花生良种及栽培关键技术浅析

摘 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近些年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花生的种植栽培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优质花生良种的选择以及栽培技术的科学应用,是花生高产的重要基础。基于此,结合优质花生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的实施应用进行详细探究,希望能有助于实际花生的产品质量提高。

关键词 优质花生;栽培技术;高产

花生是比较重要的经济作物,在适合花生生长的农村以及山区,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花生,但栽培技术的落后使得花生的产品和质量很难提高。通过此次对优质化生良种的栽培技术的探究,希望能对提高花生种植产量以及质量有所裨益。

1 优质花生耕作方式及良种的选择

栽培技术的提高,对花生的质量产量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花生的耕作制度从一年一熟向着一年多熟的方向发展,并由单作向着套种的方向迈进,花生的生产区以及生产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受到降水、地形、温度的等因素影响,花生的耕作方式有所不同,总的来说,花生的种植方式主要有平地开沟平作,利于排水的畦作和深松整地垄作[1]。对花生良种的选择比较重要,种子的质量和日后的生长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在良种的选择环节就要加强重视。具体选择的时候就要选择早熟高产以及耐寒耐瘠以及适应性强的花生品种。根据实际的花生良种的选择,可根据花生种植时间的不同进行选择,如四川夏播客选择天府12、13、28号等,对于春播的就可选择天府14、18号进行种植。

2 优质花生地块选择及播种的方法

优质花生种植的地块选择环节也十分重要,地块的质量直接影响花生的长势。对地块的选时就要选地势平坦以及土质疏松和土层深厚的。花生喜生茬,但忌连作,所以对花生的种植就要结合时间确定轮作以及间套作种植模式。对于前一年种植过豆科作物的地块就不太适合种植花生。花生的播种前要注重精细化的整地,这是保障花生高产的基础。

选择土块之后就要处理花生的种子,可使用花生种衣剂进行拌和种子,花生播种前要注意观察天气,选择晴天播种,连壳晒种5~6 h,持续两三天再剥壳选种。种子的选择选择种仁饱满以及充实没有质变的作为种子。花生种子在播种前每20 kg种子采用25%多菌灵100 g对水8.3 kg浸泡种子,然后使用90%钼酸铵10 g和种子进行拌和直接播种。花生种子播种适合早播种,并合理密植。花生的正常发芽条件是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 ℃以上[2]。所以春花生播种在4月上旬比较适合。为保证花生的苗齐以及不缺窝,就要结合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性质和播种的方式来确定花生播种的密度。对于土壤条件较好的可进行稀播。

3 优质花生的施肥及管理工作

苗期的花生吸肥量较大,要保证花生在这一期间养分的充足,否则就会阻碍花生的壮苗。早熟花生的开花下针期或晚熟花生结荚期间,对氮磷钾肥料养分的需求量较大,在这一环节就要保障肥料养分的充足。花生到了饱果成熟期时,吸肥量占据10%,这一时期氮、磷、钾肥料可按照3∶0.4∶1的比例进行配制[3]。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对花生需要的养分科学补充有着积极作用,要结合花生生产的水平以及土壤主要养分丰缺的情况进行确定肥量。对于基肥的实施要保证充足,以化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将氮磷钾配合使用。每667 m2施优质土杂肥2 500~3 000 kg,并配合5kg的尿素以及30 kg钙镁磷肥、10 kg氯化钾或100 kg草木灰混匀,整地时深施均施。对种肥的应用要以及追肥的时候都要能够按照科学的方法实施,保障肥料的实施科学合理,这样才能保障花生的健康生长。

花生的管理中,对于补苗以及间苗的实施,种植人员就要对花生苗情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出现了缺苗的情况就要补苗,通过催芽坐水种的方法应用,清棵蹲苗。花生幼苗出齐之后可在幼苗距离2 cm的部位绕苗挖一圈土,及时铲趟,小苗出土后就要实施开铲。要认真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并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花生种植时,使用地膜覆盖能够增产35%以上,能够提高地温以及增强花生的抗旱防涝能力,有效减少肥料的流失[4]。花生的管理工作中,要适当地浇水,协调营养生长以及生殖生长。高产田在花生幼苗期如果50 cm土層湿度低于最大持水量4%就要及时对花生浇水。果实成熟期遇到干旱土壤湿度低于最大持水量50%时,也要及时浇水。

花生的病虫害防治方面,主要是对枯萎病、叶斑病等病害的防治。这就需要和田间管理的工作紧密结合,增加实施有机肥,加强花生的抗病能力。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照种子量0.3%进行拌种也能起到预防病虫害的作用。对于花生的害虫防治,就要在播种前每667 m2用辛硫磷400 g加入细沙撒在土面上预防蚜虫以及金叶虫等。

4 结语

优质花生的良种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结合实际的种植地区,按照科学的种植方法进行栽种。通过此次对花生的种植栽培的方法探究,就能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保障花生种植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飞,翟长敏,万文勇.带壳播种对不同花生品种产量构成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7(13):37.

[2]吴业林.地膜覆盖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7(14):78.

[3]鲁成凯,张晓军,王铭伦,等.根土空间对花生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J].花生学报,2017(2):18-23.

[4]黄聪,周世益,刘逊忠.花生施用硼、锌微肥的效应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7(8):216-218.

(责任编辑:刘昀)

作者:刘文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农业科技论文 篇3:

我国花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摘要: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花生栽培实践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稳定产量提高品质同时,节约全过程生产资料以实现花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主要方面。本文结合近些年来花生栽培领域的研究成果和部分地区先进经验,阐明优质高效栽培的实施效果和机制机理,并对花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难点及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花生;优质;高效;栽培;可持续发展

花生是我國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全国种植面积在470万公顷左右,年产1 700万吨左右,每年可以提供约300万吨油脂、大量的蛋白质及其制品,以及丰富的维生素B2/A/D/E及钙、铁等营养[1-3]。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需求越来越大,资源开采加大,可利用耕地减少,后备耕地储量紧缺,对包括花生在内的粮油作物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4-6]。传统农业粗放式管理使得这种矛盾愈发凸显,水肥药等生产资料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下。花生生产中,过量施用化肥会造成田间土壤板结、肥力退化等问题;而过量施用农药会带来农药残留,影响花生品质和安全[7,8]。与此同时,机械化程度不高已成为制约花生规模化生产的主要因素,且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加快转移,农业劳动力成本逐年增高[9]。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实现花生产量品质效率的协同,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保证花生的产量品质、实现花生生产可持续发展,正成为花生栽培的难点和重点,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特色的花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则显得愈发重要。

前人在花生优质高效栽培方面取得很多重要进展,本文从播种技术、水肥技术、轻简化栽培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多熟制以及改良技术等方面对花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加以总结,综述部分地区的先进经验,以期促进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改良与发展。

1 优质高效栽培的内涵与意义

花生的优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提升花生营养品质,如蛋白质、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增加,另一个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如通过绿色防控措施,减少化学农药施用及残留,进而生产出绿色优质花生。花生的高效栽培不仅在于提高花生的产量和资源利用率,同时还要降低人力成本的支出,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借助机械化等轻简化栽培手段,减少农民的劳作强度,实现花生轻简高效栽培。同时,还需要对于障碍性土壤进行改良,扩大有效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

当前农业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趋势尚未有效遏制,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花生生产来说,需要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实现花生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事实上,优质高效农业是我国进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时期农业产业自身的一次革命,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 花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2.1 单粒精播技术

花生单粒精播技术是通过少群体壮个体,在搭配高产品种条件下,适当稀植培育健壮个体,提高单株生产潜力,进而提高群体质量和经济系数,有效解决花生生产中存在的花多不齐、针多不实、果多不饱等问题,实现花生增产增效的目标[10]。发展花生单粒精播,可减少用种量20%~30%,增产5%~10%,经济效益增加10%~15%,达到节种、增产和高效的结果。冯烨等[11]以花育22为材料,证实单粒精播可保证花生根系生长优势,促进根系的干物质积累。单粒精播技术可提高花生个体的农艺性状,其生长前期的主茎、侧枝、根冠比、叶面积指数等农艺指标明显优于双粒穴播,从而实现花生增产增效[12]。

农艺性状提高的同时,也促进花生对地下养分的吸收,转移到荚果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增加。梁晓艳等[13,14]研究表明,与对照组双粒穴播相比,在合理密植下,单粒精播的花生荚果氮磷钾分配系数增加,每公顷22.5万穴可增产8.1%。究其原因而言,一方面,单粒精播技术提高了花生的叶面积指数等农艺性状[15];另一方面,它协调了地上部同地下部、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使得花生冠层微环境得以优化,促进花生对地上光能的吸收[11]。此外,单粒精播通过控制酶的活性调控代谢水平,延缓衰老周期,使得花生有更长的周期去积累干物质,提高荚果产量[16]。可见,花生单粒精播技术,提高了花生用于干物质积累的能量获取,进而提高荚果产量品质,使得高产品种的生产潜力得以释放。

2.2 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把施肥同灌溉结合起来,在提高水肥利用率同时,避免水分、肥料过量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水肥一体化可以节约水资源,相比传统灌溉,利用以色列补偿式灌溉技术减少水分的渗透损失,减少用水量50%~70%,提高水的利用率到75%,并有助于花生产量增加[17]。这对于水资源贫瘠的土地种植花生尤为重要。例如,在河北改良砂壤土的试验中,冀花13号花生采用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在减少化肥用量40%的基础上,产量增加17.19%[18]。

另一方面,在不同生育时期肥料对作物产量影响不同,特别是水分敏感期的干旱胁迫,制约花生正常的代谢调节,降低酶活性,可造成25%以上的减产效应[19]。水肥一体化可以按照花生水肥需要周期,多次施肥,精确控制化肥用量。王立峰[20]研究表明,滴灌条件下分期施肥,对比传统的一次性施肥,提高茎叶含氮量分别为8.3%~24.7%和4.5%~19.5%,提高地上部氮素累积6.0%~40.0%,氮肥利用率提高70%~120%,同时花生的饱果率、饱仁率、出仁率均有所增加。水肥一体化还可以实现大量营养元素与中微量营养元素的适宜混配及合理供应。花生不同生长时期,利用水肥一体化结合新型配方肥,可以促进肥效协同效应,达到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花生脂肪和蛋白质等指标品质的目的[21,22]。此外,还可通过输送管道供给适宜种类和浓度的农药,实现水肥药一体化施用,减少农药的残留,促进花生品质提升和生态安全。

2.3 新型肥料替代传统化肥

新型肥料别于传统、常规肥料,在传统肥料基础上拓展了功能,更新了形态、制造材料及应用方式等[23,24]。新型肥料具有高效化、复合化和长效化等特点,其优越性体现在能够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对花生抗寒、抗旱、抗瘠薄和抗盐碱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新型肥料能够显著增加肥效,例如商品化有机肥料有助于改善土壤板结情况。而单纯施用无机肥料,会破坏土壤团聚体,引起土壤板结,土壤>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显著减少,团聚体破坏率提高9.4%~16.6%,平均重量直径减少0.15~0.18 mm[25]。商品化有机肥既有无机肥料为花生提供营养基础的功能,又有有机肥促进微生物生活、提高酶活性的作用。相对传统无机肥,施用商品化有机肥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全生育期平均值分别提高114.9%、49.0%和29.0%,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呼吸速率显著提高,对于土壤肥力、花生产量提高效果明显[26]。缓控释肥实现了肥效与花生生长周期的协同,减少对花生结瘤的抑制作用,提高花生產量。与一次性施肥相比,控释肥料处理增加荚果产量2.5%~10.8%,增加生物量1.3%~6.9%,氮、磷、钾当季利用率分别提高3.9%~15.8%、0.6%~4.2%和2.6%~14.2%,花生粗蛋白和粗脂肪指标也有一定提升[27]。

新型肥料还包括增值肥料,即在传统肥料基础上加入海藻类、腐植酸类、氨基酸类等增效剂,用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使作物增产增效。田间试验表明,使用生物炭和炭基复合肥,能够改良土壤pH,提高有机碳和氮含量,起到类似秸秆还田的作用[28]。海藻肥和多效唑搭配施用,可以克服单施多效唑在增产同时花生籽粒品质降低的弊端,达到优质高产[29]。腐植酸类肥料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刺激作用[30]。水溶肥是传统肥料的变体,把花生需要的养分搭配在液体或固体水溶的肥料里,可以用于叶面施肥、水肥一体化等;而搭配保水剂等的功能性肥料也可用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强花生抗旱保水性。因此,新型肥料不仅有传统肥料提供作物生理营养基础的功能,还可以保护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肥效,实现花生栽培可持续发展。

2.4 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

机械化普及率低已成为制约花生生产发展和产业成长的主要“瓶颈”,研发适宜的花生机械及配套栽培技术是花生栽培研究的热点问题[9]。从花生生产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需要实现投入精准化、管理轻简化、操作规范化、作业机械化。这其中,实现从播种到收获流程中以机械取代人力,是省时省力的高效栽培方向。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可降低人工作业误差,通过机械播种收获可以实现统一标准、规范化栽培生产,还具有采收及时、效率高的突出优点,利于扩大规模种植。此外,机械化减少人力投入,相应减少生产成本,且一些机械采收摘净率可达到95%以上,相应提高花生产量效率[31]。事实上,花生种植在相当多的地区还是传统劳动密集型农业,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有着传统人力密集型农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是未来优质高效栽培的必由之路。

2.5 绿色防控技术

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可大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量,提高花生的品质和竞争力,实现生产可持续性。花生田间实践中,基于有害昆虫生理习性的趋光性等,以杀虫灯诱捕害虫;针对鼠类喜欢在障碍物边缘活动的习性等,利用TBS技术即捕鼠器和围栏系统防治鼠害[32];同时,利用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开展生物防治,比如利用荚际微生物的拮抗作用来防治花生黄曲霉素[33],减少黄曲霉对花生的侵染,提高花生品质状况。可以利用昆虫信息素或引诱剂以诱杀害虫,如利用性诱剂防治花生田暗黑鳃金龟,这些相比传统化学农药,具有高效无污染的特点[34]。在常规防控技术之外建立花生叶斑病、锈病、病毒病及蚜虫的数据模型,研究花生病虫发展动态及与源库指标的关系,能够为病虫害防治提供预测预报服务,降低农药使用强度,提升花生产品质量[35]。还可建立智能化预防体系,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技术对症下药,对减少农药残留、提高花生品质、实现优质高效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2.6 粮油多熟栽培技术

采用轮作倒茬、间套种等粮油多熟栽培方式,可有效破除花生连作障碍,减轻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花生品质提升[36]。研究表明,在沙质浅脚田上采用花生—水稻/小麦轮作方式,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使其有机质含量从1.2%增加到1.6%,全氮从0.08%增加到0.09%,全磷从0.05%增加到0.07%,全钾从0.59%增加到0.67%,也减少花生病虫连续侵害的威胁[37]。对于不适宜轮作制度地区,间(套)作在减少花生田连作不利影响的同时可提高土地效益。玉米/花生间作可以改良花生的铁黄化现象,通过间作效应,补充花生需要的铁营养,促进叶绿素的生成,增强对弱光的吸收能力,进而提高光合作用,增加花生产量[38,39]。玉米/花生间作能够改善玉米和花生根区的营养(如磷素)状况,间作的根际效应有利于玉米从土壤中获得更多的营养元素[40]。另外,郭峰等[41]研究表明,花生小麦套作提高了苗期和饱果期的光合色素含量,延长花期,使得群体光合利用率提高,进而提高土地整体效益。花生与玉米、小麦等其它作物间(套)作,还可影响粉砂粒、粉粒和粘粒比例状况,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防风蚀能力[42]

2.7 障碍性土壤改良技术

对酸化、盐碱、贫瘠、沙化、干旱等障碍性花生田土壤进行改良,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花生生长环境及产量品质[43-48]。陈雯雯等[49]研究表明,以菇渣及菇渣搭配熟牛粪处理可以显著缓解土壤酸化,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活,提高部分酶活性,促进花生生长发育,提高单株结果能力,进而提高产量。在酸性土壤施用钙肥,有助于提高相关代谢酶活性,增加花生荚果产量,例如每公顷花生田添加钙肥210 kg和420 kg,相对不施用钙肥的对照处理分别增产26.9%和21.6%,品质指标中赖氨酸、总氨基酸含量和油酸/亚油酸(O/L)比值也有明显提升[50]。在盐碱胁迫条件下,叶绿素易受到破坏,影响花生叶片的光合作用,从而使干物质积累减少、产量降低。采用黄绿木霉T1010改良盐碱地,可以提高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花生光合作用,降低盐碱胁迫对花生危害,使每公顷花生产量从2 725 kg提高到3 780 kg,提高38.7%[51]。

对于贫瘠土壤的改良,可采用深耕深松措施,同时搭配秸秆还田。有研究证明,深耕后下部土层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33.0%、4.0%、7.4%和5.4%,秸秆还田后土壤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8.2%、12.7%和4.2%。在河南省两个生态区进行2年定位试验表明,深耕能够提高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壤土上分别增加3.4%~14.2%,在粘土上分别增加3.9%~8.6%;深耕条件下,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壤土上分别增加3.0%~13.8%,在粘土上分别增加1.6%~20.2%[52]。沙化土壤保水性差,不能保证花生生长正常的需水。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改良沙质土壤团粒结构、容重,提升土壤的持水能力,改良土壤水分特征的基础[53],保证花生正常生长的需水,即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花生产量品质。对于干旱花生田,采用节水滴灌技术及施用保水剂等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土壤墒情,促进花生生长发育。同时,施用沼液等液态肥料,在提高土壤水分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库,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沼液化肥配施处理比不施肥单株饱果数显著提高26.3%~31.6%,百粒重增加9.1%~42.4%,花生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54]。可见,采取适宜的改良障碍性土壤措施,在提升田间土壤生产力同时也可促进花生优质高效的实现。

3 展望

近年来,我国花生种植面积稳步增加、产量稳步提升,其在油料作物中的地位也愈加重要。基于当前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花生栽培技术提升亟需加强,尤其是对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的改进还需持续发展。结合花生栽培技术发展需求及前景提出以下展望。

3.1 解决花生优质高效机制问题

目前研究中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机制问题,一个是花生品质形成的机理及与环境的作用机制问题尚不明确,另一个是以花生营养高效为核心的栽培技术体系尚未建立完善。与此同时,花生栽培过程中,还需要解决好个体与群体生长协调的问题,土壤改良与养分供给协调的问题,以及病虫防控与综合治理协调的问题。

3.2 破解优质高效与高产之间的矛盾

产量、品质、效率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提高花生产量的过程中,易造成生产效率下降、品质降低。破解三者矛盾的关键在于制定合理的花生目標产量,在合理发挥产量潜力和稳产的前提下,改进栽培技术,提升花生品质和效率,实现产量、效益、环境、产品安全协调统一的理想农业生产模式。

3.3 优质高效栽培的未来前景

优质高效栽培对过去和当前花生生产起到很大作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未来花生及其制品应当符合更高层次的营养健康要求,栽培生产过程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进一步实现绿色优质生产,消除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等;二是加快满足生产者对减少劳动力的诉求,实现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从而达到高效生产、优质产出和营养安全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 万书波. 花生品种改良与高产优质栽培[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 Francisco M L D L,Resurreccion A V A. Functional components in peanuts[J].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2008,48(8):715-746.

[3] Arya S S,Salve A R,Chauhan S. Peanuts as functional food:a review[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53(1):31-34.

[4] 田雪原. 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宏观与决策选择[J]. 人口研究,2001,25(4):1-11.

[5] Anikwe M A N,Obi M E,Agbim N N. Effect of crop and soil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soil compatibility in maize and groundnut plots in a Paleustult in Southeastern Nigeria[J]. Plant and Soil,2003,253(2):457-465.

[6] Siri-Prieto G,Reeves D W,Raper R L. Tillage systems for a cotton-peanut rotation with winter-annual grazing:impacts on soil carbon,nitroge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J].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2007,96(1/2):260-268.

[7] 王才斌. 实施理性栽培,推进山东花生生产可持续发展[J]. 花生学报,2018,47(1):74-76.

[8] Kuotsu K,Das A,Lal R,et al. Land forming and tillage effects on soil properties and productivity of rainfed groundnut(Arachis hypogaea L.)-rapeseed (Brassica campestris L.) cropping system in northeastern India[J].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014,142:15-24.

[9] 陈有庆,胡志超,王海鸥,等. 我国花生机械化收获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 中国农机化, 2012(4):14-17.

[10]李安东,任卫国,王才斌,等. 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生育特点及配套技术研究[J]. 花生学报,2004(2):17-22.

[11]冯烨,郭峰,李宝龙,等. 单粒精播对花生根系生长、根冠比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3,39(12):2228-2237.

[12]张佳蕾,郭峰,杨佃卿,等. 单粒精播对超高产花生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8):3757-3766.

[13]梁晓艳,郭峰,张佳蕾,等. 单粒精播对花生冠层微环境、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5,26(12):3700-3706.

[14]梁晓艳,郭峰,张佳蕾,等. 适宜密度单粒精播提高花生碳氮代谢酶活性及荚果产量与籽仁品质[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6,38(3):336-343.

[15]郭峰,万书波,王才斌,等. 不同类型花生单粒精播生长发育、光合性质的比较研究[J]. 花生学报,2008,37(4):18-21.

[16]冯烨,李宝龙,郭峰,等. 单粒精播对花生活性氧代谢、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3,45(8):42-46.

[17]杨林林,张海文,韩敏琦,等. 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及应用前景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43(16):23-25.

[18]宋亚辉,刘朝芳,李玉荣,等. 花生水肥一体化最佳施肥量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17):12-13.

[19]张俊,刘娟,臧秀旺,等.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花生产量及代谢调节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5,29(6):1190-1197.

[20]王立峰. 滴灌条件下施氮时期对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16.

[21]顾学花,孙莲强,高波,等. 施钙对干旱胁迫下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5,26(5):1433-1439.

[22]丁红,张智猛,戴良香,等. 水氮互作對花生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48(5):872-881.

[23]赵秉强. 新型肥料是肥料质量替代数量发展的战略选择[J]. 中国农资,2012(28):24.

[24]赵秉强,张福锁,廖宗文,等. 我国新型肥料发展战略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10(5):536-545.

[25]姜灿烂,何园球,李辉信,等. 长期施用无机肥对红壤旱地养分和结构及花生产量的影响[J]. 土壤学报,2009,46(6):1102-1109.

[26]王才斌,郑亚萍,梁晓艳,等. 施肥对旱地花生主要土壤肥力指标及产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3,33(4):1300-1307.

[27]张玉树,丁洪,卢春生,等. 控释肥料对花生产量、品质以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4):700-706.

[28]战秀梅,彭靖,王月,等. 生物炭及炭基肥改良棕壤理化性状及提高花生产量的作用[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6):1633-1641.

[29]张佳蕾,李向东,杨传婷,等. 多效唑和海藻肥对不同品质类型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5,37(3):322-328.

[30]李锐娟,姚延双,申利肖. 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在花生上的肥效研究[J]. 基层农技推广,2015, 3(9):23-24.

[31]黄振辉. 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要点分析[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7(10):63-64.

[32]谢春晖. 湟中县TBS技术绿色控鼠试验初报[J]. 青海农技推广,2015(2):20-21.

[33]王凯,闫培生. 利用拮抗物生物防治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技,2010, 35(10):47-51.

[34]李晓,鞠倩,姜晓静,等. 利用性诱剂防治花生田暗黑鳃金龟的研究[J]. 植物保护,2012, 38(3):176-179.

[35]朱本静. 花生叶斑病模拟模型与病虫害预测专家系统的研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07.

[36]李孝刚,张桃林,王兴祥. 花生连作土壤障碍机制研究进展[J]. 土壤,2015,47(2): 266-271.

[37]陈贵善. 花生轮作好处多[N]. 云南科技报,2002-03-04.

[38]郭笑彤. 玉米/花生间作改善花生铁营养的分子生态调控机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14.

[39]焦念元,宁堂原,赵春,等.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的研究[J]. 作物学报,2006,32(6): 917-923.

[40]章家恩,高爱霞,徐华勤,等. 玉米/花生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7):1597-1602.

[41]郭峰,王才斌,李新国,等. 小麦-花生套作对花生光合色素、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8,23(S2):1-4.

[42]李美. 玉米花生间作群体互补竞争及防风蚀效应研究[D].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2.

[43]Shen P,Wu Z,Wang C,et al. Contributions of rational soil tillage to compaction stress in main peanut producing areas of China[J]. Scientific Reports,2016,6:38629.

[44]王淑君,夏桂敏,李永发,等. 生物炭基肥和水分胁迫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7,39(6):827-833.

[45]刘恋. 有机、无机土壤调理剂配施对沙化潮土的改良效果研究[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2014.

[46]于天一,孙秀山,石程仁,等. 土壤酸化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2014, 33(11):3137-3143.

[47]丁紅,张智猛,戴良香,等. 水分胁迫和氮肥对花生根系形态发育及叶片生理活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5,26(2):450-456.

[48]高荣嵘,杨莎,郭峰,等. 盐旱交叉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8,40(2):218-226.

[49]陈雯雯,申卫收,韩成,等. 施用不同配比菇渣、熟牛粪对酸性土壤质量和花生产量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4(1):69-74.

[50]张佳蕾,郭峰,孟静静,等. 酸性土施用钙肥对花生产量和品质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2015,39(11):1101-1109.

[51]陈建爱,陈为京,祝文婷,等. 黄绿木霉T1010促进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花生生长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107-111.

[52]冀保毅,赵亚丽,穆心愿,等. 深耕和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 2016,20(1):46-51.

[53]韦武思. 秸秆改良材料对沙质土壤结构和水分特征的影响[D]. 重庆:西南大学,2010.

[54]郑学博,樊剑波,周静,等. 沼液化肥配施对红壤旱地土壤养分和花生产量的影响[J]. 土壤学报,2016,53(3):675-684.

作者:王凯 吴正锋 郑亚萍 沈浦 于天一 郑永美 孙学武 王才斌

上一篇:中小公路运输企业运营管理论文下一篇:语言学方法分析短消息语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