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微电影创作论文

2022-04-18

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园微电影创作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园微电影创作论文 篇1:

校园微电影创作成为影视高校学生就业创业途径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校园微电影的发展路径研究,不仅关系到学生整体创作思维的转换,创作能力的提升,而且也是一种与社会、与市场的真正接轨,更便于影视高校的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本文就对校园微电影创作将成为影视高校学生就业创业途径的可行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有更多的青年学子探索电影世界,从而用自己的专业创作顺利的进入社会,进行就业创业。

關键词:校园微电影;就业创业;可行性

微电影作为当下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分支,影视高校的学生往往是其创作的主力军。可以说,年轻学生的创作不仅是自己专业探索的选择,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当下大学生的重要文化使命。因为微电影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创作中难免鱼龙混杂,如经专业创作团队的带领和规划,无疑会得到更规范、更繁荣的发展,具体如下:

一、 微电影的生存语境解析

(一)微电影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随着网络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的视听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微电影应运而生,并得以迅猛发展。之所以说其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因为微电影的出现不仅适宜于网络时代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利用,而且也适应了网络时代随身化媒体的便利播放,同时更适合着网络时代多元化用户的多样需求。因为每个人每天都有大量的碎片化时间,如等地跌、坐公交时,闲暇之余,往往会拿出手机进行观看。手机无疑成为了碎片化时间下更易选择的观看工具之一,而短小的、内容丰富的微电影也易符合受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从而成为人们观看的选择。可见,微电影确实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因为它的出现适应了当下人们随时、随地、随心观看的需要。所以,微电影得以迅猛兴起,并在短短几年发展成为一种新文化业态。

(二)微电影的发展趋势

微电影往往指各种新媒体平台播放的微制作、微投资的视频短片。“微”字当头,是其主要特征,总体风格简洁灵活,尤其和新老媒体平台的互动,让其发展有了诸多空间,总体态势较好。但也因创作门槛较低,又稍显随意,比如内容低俗、制作粗糙、管理混乱的也不乏其例,而直接原因在于非专业创作,所以专业团队的介入,微电影市场秩序的改良,才会带来微电影弊端的消解,从而给予微电影发展更多的机遇。由此可见,无论是微电影品质的提升,还是微电影市场的规范等等,都离不开专业人才专业化的打造和引导,所以微电影的发展趋势必将是要向专业靠拢,而培养微电影的创作和运营人才,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立足于影视高校的人才培养,而且如下就对影视高校学生打造校园微电影,并将其作为就业创业途径的可行性进行具体分析。

二、校园微电影成为影视高校学生就业创业途径的可行性及现状分析

校园微电影是微电影队伍的重要生力军,如果校园微电影的打造成为了影视学生就业创业的平台,那么微电影的整体发展也会因为专业人士的介入及优秀作品的引领,出现一个新的突破。而且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校园微电影因其自身特点,也会成为影视高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就业的途径之一;究其原因,具体如下:

(一)团队结合较易,投资成本较低

影视高校的学生拥有相同的知识背景,且大多怀揣电影梦,团队结合较易。且校园微电影的制作往往不需要大投资,只要组织好校内自己的团队好友,拥有一台摄像机或装有后期软件的电脑,就能具体的进行操作。除此之外这些怀揣电影梦的学生也往往会获得各自专业院校技术设备上的支持,突破了传统电影的制作模式,较为灵活。且因都有专业学习背景,所以学生易于掌握,易于完成,不失为学生创业就业的措施之一,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碎片化时间较多,当下播出环境较活

当下大学生在校除了上课时间外,还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影视高校的学生可以利用这些闲暇时间,进行校园微电影的创作,另外在校的便利环境也易获得自己专业教师的指导,尤其配合当下灵活的播出环境,在自媒体时代,优秀的微电影特别容易脱颖而出,甚至于会为学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由此,可见校园微电影创作确实有可能成为影视高校学生就业创业的道路之一。

(三)政府支持力度大,学校高度重视强

最近几年,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自身创新创业工作,花大力度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大赛举行、奖项的设置等等,由此高校也在积极引导,其中加入的创新创业课、第二课堂等等,在有些影视高校中,即通过校园微电影创作、运营来进行,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及市场运营能力。正是因为大环境的影响,有些在校生已经将打造校园微电影作为了自己的就业之路。

由此可见,校园微电影创作具备让青年学子选择的可能性,从而其成为就业创业的可行性路径也就越发可能,也期待微电影因专业学子的加入,越发得丰富多彩,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陈吕,陈斯洁.从微电影现状看校园微电影创作[J].戏剧之家,2016(06).

[2]陈凯燕.论校园微电影服务站的创新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4(04).

课题:本文系2017年度河北传媒学院第九届重点课题《校园微电影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KT201705);本文系2018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校园微电影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究——促进影视高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之思考》的成果(项目编号:JRSHZ—2018—01029)

作者简介:齐桂华(1980),女,汉族,河北黄骅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

作者:齐桂华

校园微电影创作论文 篇2:

浅谈校园微电影创作在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本文中的校园微电影是指:由学校师生创作的以校园生活和学习生活为题材,以校园文化为底蕴的一类微电影。下文出现的所有“校园微电影”一词均是指此定义。

综合素质是指人的思想、文化、身体及心理等方面素质,包含了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保健和精神文明建设等主要内容。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等。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磨砺欠缺,往往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审美素质和交往素质几方面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依赖性强、自我管理能力差、集体意识薄弱、明辨是非能力欠缺、意志薄弱、交往能力不够好等。

校园微电影创作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即剧本创作、分镜头改编、正式拍摄、后期制作。这看似简单的四个步骤,对小学生而言,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学生要学会明辨是非、甄别美丑,要学会协调与他人的关系,要学会克服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当学生成功地完成校园微电影创作之后,其综合素质必定有了质的飞跃。而这其中,校园微电影创作对学生的“磨砺”功不可没。笔者认为,校园微电影创作在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是可圈可点的。

● 培养创造力

微电影创作的首要步骤是剧本创作,它是微电影创作的基础。如何让主题和故事情节不落俗套,这就需要学生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学习、生活中提炼出有意义的故事情节。在确定好主题和故事情节之后,必须把它写成剧本,这种文本格式小学生未曾学过,只有通过网络自学,并改变自己惯常的写作思维和方法去编写,这是学生创造力得到培养的另一种表现。最后,还要把剧本转化为分镜头,对小学生来说,这一过程是最困难的,学生以前未曾考虑过怎样用镜头来表现剧本内容,未曾体会过镜头与文字的差异:有时一段复杂的文字只需要一个长镜头就可以表达,有时一句短短的话却需要几个分镜头来体现。一组学生一般只有一部DV摄像机,这更增加了构思分镜头的难度。学生要学会像导演一样去思考镜头的机位、演员的表演,以及影片的蒙太奇思维等。这一过程是最具“头脑风暴”的,学生的创造力也就在此中得到不断提高和升华。

● 传递正能量

一部微电影,要表达什么、弘扬什么,是创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小学生涉世未深,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对于事件的对错、现象的美丑辨别不清,所拍的内容大多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没有明确的观点,有时连自己拍摄的微电影要表达什么都不知道,这时候教师要耐心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对所要拍摄的内容进行研究:影片中的人物做法对吗?你对影片中的故事有什么看法?影片结尾对人物或事件的对与错是否有明显的观点表达?让学生在创作小组中交流探讨,或向家长请教,或在书籍和互联网中寻求答案。经过思考和探索,学生制作出来的微电影就会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作为创作团体中的一员,学生在创作中思考、探索,对影片内容深有感触,所受教育也最深,而其他学生在观看影片时,由于与创作者年龄相仿、心理特点和想法相近,加上影片内容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因而更容易引起共鸣,更容易接受影片所要表达的观点,从而实现正能量的传递。

● 磨炼意志力

一部微电影的制作,撇开其他步骤不说,单“正式拍摄”就已经花掉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小学生控制能力差,拍摄过程容易笑场,拍一个镜头可能要NG好几次;一个小组一般只有一台摄像机,对某些多机位拍摄一次就能拍完的镜头,实际操作中学生要停下好几次,利用仅有的一台摄像机从不同的机位来拍摄,演员也要重复演几次,这无疑增添了拍摄的难度,延长了制作时间;学生的拍摄时间一般定在周末,如果其中的某位学生不能如约前来拍摄,那下周同一时间整个团队未必能按时继续拍摄,原因可能是某位学生的家长要带小孩出去办什么事,也可能是另一个兴趣班时间有改动等。微电影创作其中的一个步骤就已经如此耗时,可以想象,完成全部创作对小学生而言是多么艰巨!确实有不少学生因为困难而中途放弃了,但也有更多的学生坚持下来并成功制作出一部部微电影,他们的意志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磨炼,得到了提高。

● 建立团队意识

校园微电影创作,是一个团队的运作:它需要组织者的统筹帷幄,也需要队员的分工协作;它需要队员有铁的纪律和精确的时间观念,也需要队员有强烈的团队意识,顾全大局,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而以上这些,恰恰是大多数小学生所欠缺的。校园微电影创作,让学生“不得不”去建立这种团队意识,否则将无法如期完成创作。笔者执教的班级有个以陈圳晓同学为首的团队,准备拍一个反映老人摔倒后该不该扶的微电影《扶不扶》,笔者本来对该团队抱有很大的期望。三周以后,查问进展,竟然连一个镜头都没拍出来,究其原因,说第一次是陈圳晓迟到,第二次陈圳晓临时换角色,一个队员因为自身的角色由男2号降为配角,想不通而闹矛盾;第三次是一个队员没来,原因是“陈圳晓第一次也迟到了”。哭笑不得后,笔者只能把队里的成员全部找来,告诉他们:团队就是一台精确运转的机器,每个队员都是机器的一个组成部件,虽然分工不同,但是同样重要,缺少其中任何一件,机器都不能正常运转……这个团队最终如期完成了创作,作品虽不太理想,但还算完整。笔者觉得,能够让学生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学会去建立起团队意识,也就足够了。

● 提高综合能力

在专业电影拍摄中,场地、饮食、时间、道具等都有专人安排。小学生拍摄微电影,则要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统筹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笔者把以上这些统称为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是逐步培养出来的,如拍摄过程队员内部有分歧,要学会去调解;节假日要进校园拍摄,要学会与门卫沟通;有些镜头需要“群众演员”,要学会去寻找等。通过处理这些问题,每个队员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团队组织者无疑是受益最深的,某些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表现得异常出色,李煜炜就是其中一个。在拍微电影《青涩爱恋》时,她的团队原定于在暑假期间开始拍摄,没想到女主角临时被家长带回老家去,李煜炜主动打电话与女主角的妈妈沟通,“晓以大义”,最终成功地把人“要”了回来。另一次是她的团队无法在上午完成预定的拍摄任务,下午又有队员要上兴趣班不能继续拍摄。李煜炜果断地决定利用中午时间完成拍摄,但是吃饭成了问题:回家吃吧,不够时间拍;在外面吃吧,又不够钱。她聪明地给笔者打来电话,让笔者代向学校门卫借钱,最后大家吃上了饭,顺利地完成了拍摄任务。她们的作品《青涩爱恋》最终代表学校参加了深圳市首届“雏鹏奖”校园影视大赛。

在辅导学生校园微电影创作中,笔者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拍出来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你的拍摄经历却是最美的。”只有经历过艰辛的拍摄过程,才能体会到个中的酸甜苦辣,才能让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校园微电影创作,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在实施素质教育,优化学校德育途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江毓光

校园微电影创作论文 篇3:

校园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研究

摘要:微电影因其篇幅短小、故事紧凑、可读性较强等特性,在现今的新媒体时代下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的接纳、学习和应用能力较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介入微电影、制作微电影、传播微电影。将目光投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上,观察了解微电影的深层次内容发展,预测微电影产业未来的变化趋势,引导大学生在微电影创作方面积极健康向上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微电影;高校大学生;网络平台;微电影大赛

当今网络平台上有短视频、微电影、网络大电影、院线电影等视频表现形式,而其中高校大学生涉足的领域自然是微电影。短视频所在平台较为狭隘,如“快手”、“秒拍”之类,网络大电影以及院线电影商业气息浓厚,动辄百万千万投资,普通高校大学生无法涉足其中,就剩微电影这一领域可供广大高校大学生试水。从当前网络微电影的发展现状来看,大学生所创作的微电影尽管水平高低不均,但却也有形式多样、创作手法新颖的优秀作品。目前国内许多学府已经将微电影的创作能力作为检验学生专业能力的一块试金石,因此,对于大学生微电影的创作与实践有必要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探讨。

一、发展中的微电影

近几年,我们时常能够听到身边有着各种关于微电影的活动,最常见的有各种以教育组织名义举办的微电影大赛,以及由政府牵头举办的各种微电影节。高校借微电影大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其创作的积极性。政府与企业通过微电影节巧设主题,扩大影响。

1.微电影的兴起

对于微电影,确切的定义还未落定下来。从广义上讲,微电影属于微视频中的一种,而微视频是指以网络视频播放平台为基础,长度在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微视频内容包含非常广泛,娱乐、经济、政治、体育等等,几乎可以说世俗上所有长视频所包括的内容微视频都可涉猎或者涵盖。从狭义上来讲,微电影也是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段,普通院线电影具有清晰的逻辑线与完整的故事情节,微电影同样也具备。并且微电影所表现的审美价值以及世俗观念与电影一样,与绝大多数人的审美观念是一样的。在创作过程投入时间成本方面,微电影的时间成本显然更低,通常数天内即可完成拍摄。综合时长以及拍摄周期的因素,微电影相对于一般电影的资金投入要少得多,同时这一原因也造就了高校大学生为微电影主要输出人群的原因[1]3-5。

2.微电影的发展现状

微电影短小的体量与紧凑的故事,一直在考验着每一个创作者用镜头讲故事的能力,越来越多的观众,也渐渐接受并喜爱上了这样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并且由于微电影创作低门槛、易上手的特性而转化为创作大军中的一员。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目光也开始聚焦在微电影产业发展领域以及创作者本身的方向上来。

(1)微电影的主要创作人群

“微时长放映、微周期制作、微规模投资和微播出平台”[2]10,曾是业内有关学者为微电影总结的特点,抛开“微平台播放”不谈,其余三项特点确实将微电影的准入门栏一降再降。微电影兴起之初,社会各界涌入了一大批的尝鲜者,无论是商业运作、民间玩票性质的创作亦或是学术作品,微电影作为新生的视频展现方式着实吸引了各方势力竞相角逐。这一时期出现的《老男孩》、《一触即发》、《床上关系》等一系列优秀作品无时不刻地在彰显着微电影在视频领域的分量。然而到了今天,随着其他新興视频形式的兴起,如“网络大电影”、“短视频”,微电影昔日的风光不在,热度已经趋于平稳[3]5。特性决定命运,微电影的特性注定将其引入高校校园。微电影由于制作周期短、易上手的特点,非常适合于在校大学生在影视创作方面的发展。所以,如今微电影的主创人群成为高校大学生的现状,其实也是长期以来微电影和高校大学生已经是密不可分的双向选择了[4]13,17。

(2)微电影的内容分析

但凡深入了解过微电影产业的人,都应该知道在微电影发展中期,有这样几部比较有代表性的微电影作品。一是以缅怀青春、歌颂友谊为主题的《老男孩》,二是企业投入巨资,具备浓重商业性质的《康美之恋》,三是劝导人们珍惜生命、爱护家人的公益类微电影《回家》。而公益类微电影则又细分为纯公益性质以及植入商业信息的两种。

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的微电影涵盖内容甚广,在分类方面与院线电影不相上下。爱情片、剧情片、喜剧片、家庭片、伦理片、文艺片、音乐片、歌舞片、动漫片、西部片、武侠片、古装片、动作片、恐怖片、惊悚片等等。而且微电影相比于上百分钟的院线电影,更加适合商业广告的运作,现在市面上的各类影视广告也学会分集分系列,以微电影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的面前[5]23。

(3)微电影的传播平台

微电影与网络平台的联系密不可分,可以说微电影的降生就是在网络视频平台的摇篮之中。2010年,微电影逐步通过网络平台进入公众的视野,全面而新颖的题材与形式为观众带来了新鲜的感受。腾讯、优酷、搜狐、乐视以及爱奇艺,这五家网络视频平台为蓬勃发展的微电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微电影带来的巨大网络流量也滋润着网络平台,为视频平台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另一方面,各大高校、当地政府或者二者联合的微电影比赛、微电影节作为微电影的展播平台,也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大学生微电影节”、“国际微电影大赛”、“邯郸微电影节”等等比赛不绝于耳[6]4。有了高校的牵头以及政府的鼓励,更多的大学生作品也就迈出了校园,面向了更多更广的观众。与微电影在网络平台逐渐被网络大电影取代不同,各式各样的大学生微电影比赛以及各类微电影节,如今还依然活跃在全国各地,可以说微电影“微时长放映、微周期制作、微规模投资”的特性以及独有的广告性质为微电影的存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7]5。

二、校园大学生微电影的发展

高校大学生微电影作品在网络微电影中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也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于商业微电影,高校大学生微电影的创作没有极端的目的性以及功利性。摒弃了大多数的商业属性,大学生微电影的创作往往是因为几个创意,一群年轻人就围绕在了一起开始创作属于他们的作品。

1.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优劣性

(1)创作优势

①较低的创作门槛。与成熟的院线电影相比,大学生微电影的创作并不需要十分专业的器材,一两台单反,几只三脚架就能够拍摄出一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微电影。同样,由于微电影创作投入时间成本小的特点,大学生完全可以在学习生活外进行拍摄与剪辑。所以微电影在高校环境中很容易就扎根生长,而高校的大学生也得以很快的上手操作。

②新颖的展现形式。相对于传统电影的创作手法,大学生在微电影创作形式上打破了很多条条框框,完全不拘泥于传统的拍摄手法。像是沙画、定格动画、手语等等更加新颖的表现形式从各高校大学生的手中诞生。当下迅猛发展的科技帮助电影行业不断创新,高校大学生也结合自己的创意,将更多形式新颖的微电影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8]16。

③广阔的创作前景。无论是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或是邯郸微电影节,各种形式、各种主题以微电影为载体的活动,在不断的举办,而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身影也活跃在此类的活动中,参展参赛的大学生人数以及作品数量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

(2)创作劣势

创作环境较差。微电影的门槛低的特点,让高校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微电影作品的创作中,同时大多数的高校大学生微电影作品质量也还处于入门阶段。在剧本故事的设计、影视语言的把握、拍摄器材的选择、机位的架设、画面的构图、后期的剪辑水平等创作要素上,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往往都是选择最低标准去完成作品[9]35,38。尤其是影视相关专业外的大学生,在缺少拍摄技巧的同时也缺少系统的理论支撑,因此,多数大学生所拍摄作品的质量可想而知。在这种条件下,画质不够细腻、拍摄手法粗糙、剪辑逻辑性不强、故事内容有矛盾等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

2.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题材与内容

高校微电影作品数量逐年增长,每年都有新的作品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之中,而良莠不齐的作品质量,似乎也成为了高校大学生微电影作品的特性。发展初期的大学生微电影题材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多为校园爱情故事类,情节简单,风格明快,深得在校大学生的欢迎与喜爱。在后续大量出现的此类题材中,多是用迷茫、青春、无病呻吟的的元素,引起了多数观众的反感。自这一阶段后,高校微电影的种类开始走向多元化,从青春题材衍生出更多的如惊悚、悬疑、魔幻、纪录、喜剧等新颖题材。不得不说,高校大学生微电影作品的内容走向,其实也受传统院线电影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的摸索、模仿、创新,这也是激励高校大学生在微电影创作路上的一种精神力量。

三、正确看待大学生的微电影

随着更多的原创视频作品出现在网络平台之上,一些包含着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内容的视频也渐渐露出了头角,并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情况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作品题材的局限性

高校微电影虽已经朝着多元化发展,但其因创作主题为高校大学生的缘故,题材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高校微电影很少涉及主旋律题材,对于文化以及历史题材的创作也相对较少。目前高校大学生群体基本为“90后”,他们是网络文化的主要生产者和消费者,但由于年龄以及经历的原因,较难驾驭关于社会现实题材以及历史文化题材。另一方面,涉及现实以及历史题材的作品对于创作者的文化底蕴以及严谨性都偏高,作为还在象牙塔内的高校大学生能达到如上要求的人寥寥无几。

2.創作的自我意识较强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层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尊重的需求、爱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低端的需求被满足后,人们就会产生超越生存的需求而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10]15-16。

高校大学生在作品的孵化过程中,会出现固执己见的现象。为了能够将自我的想法融入作品之中,完全封闭对外界建议以及指导的接纳。这种坚持与拒绝,一方面体现出大学生个体意识的出现,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大学生内心渴望证明自我的价值表现。究其原因,是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迫切希望一部属于自己个人的作品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创意、思想水准。

3.故事内容不够深刻

高校大学生创作出的微电影作品,大多数为先拟定主题,然后虚构故事,再进行创作。创作者对作品主题的认识多是基于自己的观念,再加上生活经验与观察,最后整合而成。因此,在高校大学生自身涉世未深的前提下,高校大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难免出现两种倾向,第一是过分迎合主题,且对主题的了解流于形式。二是与主题疏离过远,导致作品后期成型后完全偏离主题。这种想表达些什么,却又无法顺利的用作品流畅表达的现象,是大学生微电影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通病。追根溯源,还是高校大学生在创作之时没有深入思考主题,创作过程过于随意,才导致这种有话说不清的尴尬境地。

4.作品尺度的把握不到位

高校作为微电影大量产出的生产基地,对于微电影的影视生态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目前网络平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导向不正的微电影,高校微电影也难以梳理其中的关系。

高校大学生虽然已经进入对人生的开始独立思考的阶段,开始去思考生命、社会、婚姻等问题,但由于社会阅历的问题,还是与这些话题有着天生的隔膜。当高校大学生开始尝试此类题材,则更容易受网络已有作品的价值观所影响,从而忘却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所处的环境。对于作品题材的掌控也就越发的脱离,从而产生了许多涉黄、涉暴、涉俗的高校微电影。而网络视频平台的审查机制相对宽松,也为这些不合格的作品打开了流通的大门,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越来越多意识形态不端正的微电影作品。而文化作品又是引导社会舆论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对微电影的引导以及规范就变得更加刻不容缓。

四、提升大学生微电影创作质量

引导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意识形态,主要还得依靠官方的导向。因为,难以驾驭的历史、民族、人性等类似现实题材要求作者的知识面以及知识素养较高。大学生创作群体的避而不见意味着逃避问题,因此,官方力量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参与度与影响力,引导大学生使其能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有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如民族文化以及人文精神等领域。加强大学生的素质修养教育,使大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磨练了意识,成熟了思想。

帮助大学生提高微电影创作水平,除官方的必要引导,还需要民间力量的扶持。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培养机制,给于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环境与机会,给大学生的创作有试错的可能。如今已有国家将每年的电影产业收益,拿出一部分专门扶持青年创作者,以期构成一个完整的影视作品生态链以及生态环境,可谓是用心良苦。

目前网络中传播的各种视频又多又杂,视频质量可谓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整个网络视频环境颇有烏烟瘴气之感,所以有关影视行业以及网络播放平台端的相关法律法规也需逐步完善。将涉黄涉暴等一系列违规作品全部下架,从根源掐断这些不良作品的产出,再从平台播放端严格筛选,这样才能使整个网络视频风气为之一肃,从而为新生的视频作品做出榜样,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更有利于优秀作品产出的环境。

在全国高校中,接受过系统知识体系灌输的半专业型人才并不多,想要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并不是一部两部作品就能代表的了[11]12。而官方的合理引导以及民间机构的扶持与鼓励,再加上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这三种力量,一个起到规范引导作用,为大学生微电影铺路,一个为微电影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及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一个为优秀作品创作之路清除障碍。在这样的环境下,微电影这颗逐渐成长的树苗定将会成为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陈晶晶.当代中国微电影的艺术特征分析[J].电影文学,2014(20).

[2]倪宝祥.微电影命名之弊及商榷[J].电影艺术,2015(5).

[3]杨玉洁,田霖.微电影的美好时代[J].影视制作,2012(5).

[4]李民,刘伟卓.微电影的类型化研究[J].青春岁月,2015(7).

[5]何建平,张薇.中国微电影研究现状综述[J].当代电影,2016(6).

[6]谢志勇.浅谈微电影[J].新闻传播,2012(9).

[7]李文明,安阳.浅析微电影的市场优势及出路[J].知识经济,2016(7).

[8]陈娜.对微电影广告的反思[J].新闻爱好者,2012(12).

[9]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10]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1]魏巧利.微电影广告的认同释惑与价值重估[J].编辑之友,2015(7).

作者:黄录良

上一篇:物联网运营管理论文下一篇:全媒体新闻传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