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环境设计论文

2022-04-20

摘要:工作室制已经成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广泛推行和探讨的教学模式之一,使学生系统掌握环境设计专业所必需的知识和理论,并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服务于社会实践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环境设计艺术人才。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低年级环境设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低年级环境设计论文 篇1:

新教改下的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教法改革研究

摘要:我国教育政策的每一次改革,每一次的课程改革都是对一个阶段的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进行重新定位和检查。并结合课程的实际设计理念,提出新的教学方案和管理对策,以探索多种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本文在当下新教改的背景下,从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教学、校企合作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为在新形式下探索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新教改;环境设计;课程教学;

引言:新教改是指新的课程改革,其核心宗旨是更新传统观念,利用灵活多变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新的理念、新的内容、创新的教学方法提升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环境设计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课程开设有人机工程学、装饰材料与施工、居室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装饰工程概预算等核心专业课程。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和建筑工程技术。2012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正将环境设计专业纳入其中。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各大高校为了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们对环境设计专业的认知与理解,均对环境设计专业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思路的转型,并提出了新的课程设计方案和教学理论。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专业性的应用型人才,探索科学性的教学方法成为每一位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

1、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法改革的意义

1.1是新教改环境下不断探索与改革的必然趋势

伴随着近些年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不断的改进,我国教育政府机构也根据国情及社会实际需求,提出了新的教育模式,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全面的优化,逐步加大了通识课程和思政课程的教育,其必然导致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量进行压减。根据我国教育政府给出的详细的数据信息可以看出,在大多数院校中,都在满足国家宏观教育宗旨下,依据专业特性、课程属性及学校自身特色,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与修改,进一步突出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其也将促进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的改革与创新。

1.2是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必然结果

我国自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以来,对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冲击,特别是装饰行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使得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变得异常严峻。这需要教育政府及相关教学单位根据目前我国实际情况,培养大量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在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关于环境设计专业,但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需要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整个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进行改进,创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不断探索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与改革,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进行无缝对接。

2、新教改下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法改革原则

2.1采用高质量教材或权威教材

教学者在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对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选择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教材,并将科学可行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之中。在新课改教学中,如果说课程的数量减少,老师要与学生形成教与学的教学画面,教材必然成为教与学的过程中的首选。当下,由于高校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在不断的更改和创新,老师们在教材的应用上面,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所以不同的高校采用教材就五花八门,这种情况就不利于专业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尽管有些高校对学生在环境艺术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心理状态和学习模式进行仔细的调查问卷,但在对教材的选用上依旧琳琅满目,不成体系,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上知识结构不系统。因此,教材是连接着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老师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教学现状的高质量教材或具有时代特色的权威教材。

2.2设置合适的课程结构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设置合适的课程结构及教学形式。我校根据环境艺术的专业课程教学现状,也分发了一些调查问卷,在环境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中,从低年级开始规定专业学习方向,在大一打过学习的基础之后,学生们才可以对环境艺术设计有一个更加普遍的认识,才可以更加符合環境专业学习的要求。另外,老师在对环境艺术专业课程的难度进行设计的时候,也要根据课程进度的实际情况和课时的多少进行设计,普通专业课程每个学期有差不多40节左右的课时,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当形成了个人意识和对这个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课程就到了结课阶段。因此,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进一步侧重实践性教学,采取实践实训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提高设计项目在课堂驱动的课时占比,提升实践课程的教学课时比例,从而,有效的加强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实践能力。

2.3倡导建立多元的教学方式

目前,很多高校为了契合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都积极地在对所开设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向着专业更大,内容更丰富,更全面的发展道路进行探索。课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的制定,应大力提倡学生参与其中,使其进一步凸显出教与学的有效互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式、交流式及探究性的教学模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倡导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老师不但可以更好的将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也能通过调查、信息搜集及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提升自我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3、新教改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法改革思路

3.1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若干子任务,并对每一个子任务明确任务目标,最后以实践应用为任务考核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依据课程任务主线,引导学生实践性学习,其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和创造力,也能有效的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进行联系。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主要分为基础专业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两类专业课程最基本的区别,除两者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所占总课时比例不同以外,两者的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基础专业课程的教学服务与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目前,很多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尽管都围绕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之下,但在具体进行课堂教学时,基础专业课程教学的老师往往忽略了课程的基本性质及教学目标,不自觉的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即教材知识点到作业练习的两点一线,例如AUTOCAD软件课是环境设计的基础专业课程,它除将服务于后续所有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外,也将是学生未来从事设计行业必须熟练的专业技能。很多任课教师在进行讲授时,往往只是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并通过相关作业练习使学生仅仅是掌握AUTOCAD软件的操作,忽略了AUTOCAD软件与装饰工程项目实操的融合,导致学生进入核心专业课程学习时,却无法按照老师的要求有效开展实操,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无法有效的深入开展。因此,课堂教学需要依据课程特性和教学大纲,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根据空间设计的实际案例进行实操训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3.2理实交互式的校内实训教学

理实交互式教学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交互的一种教学法,是将环境设计专业每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生产技术进行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打破传统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同一教师在不同教学场地,通过理论与实践相互交替,直观现象和抽象问题交错出现,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先理论后实践或先实践后理论模式,而是理实相互交互,相互包容,其在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突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新教改背景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为适应国家整体的教育宗旨,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缩短了原有课程的学时,但为了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唯有对现有课程学时进行重新调整,以我校为例,对核心专业课程的理论学时由原来的80%缩减为现在的40%,其实践课时由原来的20%提升到现在的60%,部分课程实践课时甚至提升到80%。这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授,也同时要求老师将环境设计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教学中。例如《装饰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把课堂搬到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直接感触到装饰工程的施工流程、施工工艺、施工细节处理,并通过向学生提出常见的施工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透析理论知识,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导实践技术应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装饰材料与施工方面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大大提升课程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3三维融合式的校企合作教学

三维融合式教学是指学校、企业和实地三个维度进行共同融合的一种教学方法,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学校,与学校教师共同结合工程实地进行专业课程知识讲授,在理论指导实践并使理论得以升华的同时,提升学生各种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2018年《人民日报》提到“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和战略突破口。”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宗旨以本科教学为主,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三维融合式的校企合作教学优点在于兼顾企业的市场主体特性、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主线同时,集科研资源、工程技术人员、真实工作环境于一体。

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过程中,以实践应用论、知识认识论为基础,以企业人才需求为背景,根据各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專业核心课程设置校企共讲,工程项目实地检验,不但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专业能力,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例如,《装饰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共同讲授课程知识内容,并结合工程实际项目,让学生更为清楚的了解到一个装饰工程项目从业务洽谈、项目签订到项目实施整体流程,并具体分析工程项目进度表的编制与实施情况。使学生能对课程知识学以致用的同时,提升学生自身动手能力和全方位的综合发展能力,有效的实现了专业课程教学与市场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如今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的过程中,很多教学改革都已经开始实行一次性定位和改进。这些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都可以更好的对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进行全面的提升。老师只有经常性的对环境设计进行专业性的学习进行市场调研,才可以将环境设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找准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调整和塑造,在整个的教学体系中,老师要丰富教学的内容的同时,要进行不断的自我提升和完善,探索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以便培养出更多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欧,涂元生.新教改下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教法与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5-48.

[2]张悬鹏.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J].现代装饰(理论),2013:128.

作者:杨元高

低年级环境设计论文 篇2:

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构建与研究

摘 要:工作室制已经成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广泛推行和探讨的教学模式之一,使学生系统掌握环境设计专业所必需的知识和理论,并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服务于社会实践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环境设计艺术人才。本文将从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索研究,并结合工作室课程模块划分、“3+x”体制模式、项目工程教学等,旨在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思路,以培养环境设计创意产业所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关键词:环境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

掌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知识,具有专业设计与工程实践能力,运用相关技术以及各类材料的施工工艺,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表达,注重技能与实践是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教学课程体系的重中之重,环境设计专业在新时代更要融入到产业的创新和变革中去,引进来,走出去,产学研与公司互相培养协同模式。加强“工作室社会化”和“工作室交叉化”,可创建“景观设计工作室”、“室内设计工作室”、“动画工作室”、“艺术科技工作室”、“多媒体工作室”、“公共艺术工作室”、“风景园林工作室”等交叉学习实践,使学生系统性、实践性、设计性的与行业公司企业构建模式,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增强实际动手能力,与社会需求协调统一。

1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室运行管理模式是学校与社会企业公司合作的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工作室教学梯队,以实践工程为教育背景,集产业、项目、科研为一体,优化课程模块、产业结构,整合优化资源,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社会职业生涯,模拟社会产业形态,构建经济产业化的集约工作场景,以团队公司合作为主要模式,为学生可持续职业培养拓展空间。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公司的资源最大效益双赢的结果。

2工作室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现状与特色分析

2.1环境设计专业概述

环境艺术所涉及的学科很广泛,包括建筑学、生态学、生理学、环境美学、环境生态学、城乡规划学、工程图学、心理学、设计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方向及特色以创新创业为先导,产业结合为重点,服务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创新科研教学体制,实现“专业课设置及课程体系设计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全部课程紧密结合、社会发展与提升人才质量紧密结合。

2.2工作室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分析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有通识必修、通识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创新创业必修和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习、专业课实习、工作室专题、企业综合实战、毕业设计)等。工作室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建立了项目过程的统筹课程体系。以“拓展世界”、“拓展未来”、“拓展实践”为目标,不断探索实践环境设计的设计前沿,行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夯实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是交互性和实践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体系。强化课程模块划分和“3+x”体制模式,以课程实习、专业课实习为先导,强化工作室模式下的工作室专题实践建设,以教学课程比例为要求,注重工作室专题的教学重要性,以行業项目和实际工程为背景,研究企业公司模式下的岗位分工、机制体制、工作流程、岗位分工和专业内涵细化设计方向,环境设计专业与岗位对接,项目与实践及生产相结合。目前工作室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主要就业方向有:商业空间设计方向、建筑规划设计方向、风景园林设计方向、居住办公空间设计方向、施工技术设计方向、材料设施设计方向等。通过模拟实践评估,以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全面实行创新性工作室教学模式。

3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构建

3.1课程模块与学分划分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动手性、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构建,工作室主要是为科研、教学与社会实践服务的,即产学研立体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学分划分、实践操作应用、团队建设等,把工程项目与生产实践作为主线和考核主体,打破传统教学界限,构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与创业能力。

根据工作室的大纲与教学计划,模拟出针对不同工作室的完整的课程体系,根据年级的递进关系和实践划定学分,低年级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学分占总学分的50%,学生可根据专业方向和个人意愿完成电脑辅助等程序学习和训练,加深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掌握和应用。经过近两年专业训练后,进入工作室实际训练,占总学分的40%,通过项目、课题和比赛等实践操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队伍为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和企业、工程项目的工程师,在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下其专业的包容性和交叉性极强,涉及到不同专业、不同知识的融合,毕业设计和竞赛占总学分的10%,工作室教学模式以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

3.2加强团队建设,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可根据工作室专业方向,以学科带头人模式,组建教学团队,实行工作室责任制,注重职称、学历,形成梯队建设,顺利带领学生完成科研任务、实践工程任务和竞赛任务。明确工作室人才培养实践环节与目标,大力开展实践改革和创新,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实习实践,构建相对独立的工作室教学体系和能力培养。结合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和竞赛,创新性、案例性的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实践与设计,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3注重创业和就业教育

在环境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下,设置创业与就业教学课程和实践性创业就业教学环节,加强学时的就业指导与教育,传授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注重创业实战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的培养。依托学科优势,集政府、学校、企业、公司、多方资源,创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推进不同阶段的创业、就业模块建立。

参考文献:

[1]薛野.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2]赵琳,郭惠超.高校环境设计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开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6).

[3]刘秀珍.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5).

作者简介:

孙杨(1983.02—),女,吉林长春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单位:长春建筑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植物配置、园林设计。

作者:孙杨

低年级环境设计论文 篇3:

交通环境设计专业中快速设计教学探议

摘要:快速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促使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有创新意识的设计人才的必由之路,快速设计能力也是环境设计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因此,本文就如何在交通环境设计教学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手绘快速设计能力作浅陋的探议,也为同行或兄弟院校的快速设计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交通环境设计专业 快速设计

学生的手绘快速设计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促使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有创新意识设计人才的必由之路。而且,手绘快速设计能力已成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和设计单位招聘设计师的重要选拔方式,当然,这更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体现交通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文就如何在交通环境设计教学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手绘快速设计能力,作浅陋的探议,也为各位同行和兄弟院校的快速设计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学生快速设计能力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手绘表现及快速设计一直是环境设计创作的主要表达手段,但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逐渐进入设计领域,环境设计行业包括全国大部分高校的环境设计教学被这场计算机技术革命迅速波及,设计单位普遍采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和创作,计算机设计的特性可以精准的表达空间的尺度、材料质地、光影变幻,能准确的表达出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正因计算机设计有如此之多的优势,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课和整个设计行业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即:传统的手绘设计表达方式被计算机效果图逐渐取代,学生热衷于电脑制图软件的学习和研究,慢慢开始忽视手绘快速表现的设计方式,这种现象不容乐观。在我国大部分设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表达的课程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较为突出的有两个方面:1.片面夸大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些学生离开电脑,甚至做不了设计;2.普遍将电脑视为绘图纸笔的替代品,从而忽视手绘的学习与研究。殊不知,手绘快速表达较计算机辅助设计而言,更是一名设计师应必备的技能和素质。此外,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过度使用抹煞了学生作为创意个体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用电脑绘出的图大同小异,千图一面,缺少个性化。加之,学生过度依赖计算机辅助设计导致学生忽视设计创作中创意思维的过程,许多好的创意火花无法全面展现。再次,由于,快速设计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工作常态,因此,忽视手绘快速表达能力训练也不利于当今环境设计复合型、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不符合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现实目标。

此外,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也结合山东交通学院交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目前考研及就业应聘的反馈情况进行了总结,发现学生在快速设计中存在以下问题:1.掌握不好时间,考试时间不够用,图画不完;2.手绘表达能力薄弱,图面表达粗糙,甚至仍有低级错误出现,如:比例尺、指北针忘记绘制,剖面绘制错误,绘图工具使用生疏;3.设计词汇贫乏,应变能力薄弱,考前靠背方案的方式来应对考试,综合设计的应用能力较差;4.在平时的设计中闭门造车,缺乏与老师及他人的沟通交流。

这些问题虽然不占大多数,但也反应了教学与考试、与设计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因此,我们在快速设计教学的实践和改革上应充分拓展新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创新设计能力、高尚审美能力的适应性复合型设计人才。

二、交通环境设计中快速设计能力培养与提高的研究

理想的快速设计教学目标应在于强化学生手绘基本功,提高其设计积极性,使其在设计中快速进入状态,真正提高其设计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笔者针对山东交通学院交通环境艺术设计本科教学,并结合自身在快速设计教学中所做的相关实践,做了如下研究:

1.依托交通环境设计课程群,在教学中注重基本功训练分散与集中的有机结合,循序渐进的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快速设计能力。

快速设计对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手绘基本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本科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识的穿插快速设计能力的培养,依托交通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群,并结合山东交通学院交通环境设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要求,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根据交通环境设计的特点,在依托课程群进行快速设计能力培养时,课程安排以收放结合的“花瓶式”教学模式较为理想;低年级的专业基础训练收紧,中高年级的学生要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主,毕业前夕再加以收紧。

在低年级,专业基本功的练习重在图示的表达训练,结合《工程制图与透视》、《建筑初步》、《效果图表现技法》等设计初步的课程有目的的讲授和训练如何快速地进行图示的表达。在中高年级,《园林规划设计》、《交通场站外环境设计》、《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的开设使学生逐步接触较为复杂的环境设计训练,学生的设计兴趣也日渐浓厚。此阶段以重在培养学生的开放型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主。中高年级的设计作业周期较长,训练强度不如低年级高,因此,课程中适当穿插短时间的块体设计,可提高学生的设计积极性,使其更快的进入设计状态,也能对课程中的主题设计起到辅助作用。

毕业前夕,学生由于面临考研和就业的压力,对提高快速设计能力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可针对考研、应聘、及职业资格考试进行集中的快速设计教学,理论讲授应全面且系统的传授快速设计的思路和设计的方法步骤,选题内容应接近考研和就业的模式,提出更复杂的设计任务,使学生在合理可行的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设计应变能力。

2.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快速设计能力。

(1)教学中加强造型能力的训练和提高。造型能力是艺术表现的基础,同样,快速设计能力的提高有赖于造型能力的提高,交通环境设计专业中造型能力的提高可通过大量的速写来完成。任课教师可结合《环境设计速写》、《效果图表现技法》、《建筑初步》、《植物造景设计》这类涉及到由写生升华到设计的专业课程,对学生进行造型能力的训练。课程前期,要求学生通过速写的形式搜集和整理设计所需资料,把现实及资料中的对象提纯表现,重点掌握用线条来塑造形体的技能,方案设计阶段,结合所整理的资料,再综合设计出设计方案,这一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又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由写生进入设计状态,笔者经过实践,认为事倍功半。(2)教学方法上应注重技法表现形式的训练。快速设计的表现技法主要包括:线描技法、彩铅技法、水(彩)粉技法、马克笔技法、综合技法,一个成熟的快速设计能完善的通过技法来表达空间中的各种物体。结合《效果表现技法》课程,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注重图面形式美感的处理,如图面的布局、空间的氛围、物体的尺度、各种构件的比例、光影、材质都要具有形式美感。在临摹阶段,指导学生选择一些形式美感强、设计创新意识大胆的作品进行临摹,在讲授中指导学生如何用审美的眼光分析设计作品,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在快速设计中的思考力和判断力。(3)注重学生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与应用时提高其快速设计能力的根本。在以往的教学中,像《园林规划设计》、《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交通场站外环境设计》这类设计课程,由于轻视方法教学,教学中忽视了系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设计缺乏独创性。因此,教师在讲授设计课程时,应实现“设计技法”到“设计方法”的飞跃,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注重设计思维方法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系统全面的传授快速决策的技巧和设计方法,使学生完全领会设计思维的运行特点,并自觉激发自身思维发展并控制思维走向。快速设计的特点是过程的快捷紧凑,指导教师若能亲自示范整个设计过程,就更能使学生的设计思维透明和清晰。

3.形式多样的选题可激发学生进行快速设计的兴趣。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三种效果较好的选题形式,概括如下:(1)短题练习(1周)。笔者上课提供一段关于街头轮滑的视频资料,要求学生在校园自选一块场地,设计轮滑场地,要求这块轮滑场地要符合大学校园绿地的常用功能,又要很好的解决轮滑场地的交通路线需求。这类设计题目没有先例可参照,在教学中,学生积极了解轮滑场地的设计要求和规范,主动查阅各种资料,设计兴趣高涨,设计成果中不乏佳作。(2)现场快题设计(4小时)。结合户外参观,选择一块场地进行设计。设计前需对场地进行实地调研,包括地形、日照、风向、周围环境等问题。这种针对现场调研后的设计,会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场地感、空间感、尺度感,尤其对场地的各项功能分区划分科学合理,避免了以往设计时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思维,也不乏佳作。(3)随堂设计(1小时)。选取有待改进的场地进行优化设计,例如,对济南动物园中玻璃围栏对游客拍照产生反光的问题进行优化设计。这种实际问题,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设计兴趣,学生们还专门到动物园进行实地考察,因此,设计出的设计更加合理、实用。

4.结合设计竞赛和毕业设计,为快速设计训练建造交流平台。

(1)结合不同层次的设计竞赛,为快速设计训练建造交流平台,提供训练机会。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不少学生对于设计竞赛非常感兴趣,因此,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不同层次的设计比赛,在设计比赛中训练快速设计能力,教学效果颇佳。此外,还可在本学院之间定期举办快速设计竞赛,加强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设计交流,创造设计氛围,激发学习兴趣。(2)结合毕业设计,搭建快速设计的交流平台。教师结合毕业设计中的真实课题讲授实践项目的整套流程和快速设计在设计项目中运用的方法,如:迅速查找资料、快速分析问题、交流、决策,快速完成整套设计,就此可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热情,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结 语

总之,快速设计作为交通环境设计教学中专业设计课程的补充和必要辅助手段,丰富了设计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促使学生重视日常的观察积累,反思自身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对应对研究生入学考试和设计单位应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设计师基本素养的体现,因此,快速设计能力的培养在交通环境设计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山东交通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快速设计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快速设计能力培养与提高的途径,尚不完善,仅广大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韦爽真.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 王向阳.环境艺术策划与设计[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李煜,山东交通学院文法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李煜

上一篇:学科专业中药学论文下一篇:钢结构施工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