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帧设计研究论文

2022-04-15

摘要:书籍装帧设计作为现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传递信息的交流方式,各式各样的创意书籍装帧形式给大众提供了多层次的选择,也总能满足于个别大众的审美需要。同时书籍设计体现出的独特特性定能真正吸引广大人群,因而传递信息的构架也就有了渠道。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装帧设计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装帧设计研究论文 篇1:

基于“五感”交互理念的书籍装帧设计研究

摘  要: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社会信息的传播量与日俱增,媒体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作为传统信息传播载体的报纸书籍已经慢慢退出传播媒介第一线。在新时代下,书籍装帧设计过于迷恋旧形式与新媒体都是不合适的,从人的“五感”交互理念出发进行装帧设计,有利于提升受众在阅读时的体验感与满足感。本文以五感设计为方法导向,以期为书籍装帧设计提供一定的新参考。

关键词:“五感”;书籍装帧设计;陌生化认知;关联性设计;下意识设计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和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也变得越来越繁复,书籍已经不再是信息传递的主力军。书籍的传播效率、便携性、储存容量等都无法与新兴的电子媒介媲美,但书籍存在的意义与其特殊的功能性却是电子媒介始终无法代替的。

一、“五感”设计与纸媒书籍设计

现代社会是受众体验式的经济时代,无论哪个行业都非常注重受众的体验感。而体验是指受众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种感官进行的一种感受活动。书籍装帧设计不应该只是担任信息展示的角色。在当下技术革新迅速的背景下,设计就需要担任桥梁的角色,把新技术、新生产与受众连接起来,并在受众的生活中起到思想引导的作用。

(一)“五感”设计

伴随着科技与思想的进步,在认知学科领域里以触觉为中心的“五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五感分别为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这是人的五种基本感觉。如在电影画面中强烈的色彩视觉冲击、山口县光市梅田医院的视触相融的导视设计、激情高昂的音乐听觉刺激、不同食物所带来的嗅觉与味觉体验等。但在认知学科领域里还有“第六感”,是一种机体模糊知觉和一种精神感应[1]。根据人的五感进行设计就是通过人的各个感官接收信息,在主体脑海中对信息进行构建并产生记忆。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五感设计也被普遍应用,如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装帧手法、不同克数或材质的纸张、不同的版式设计等,通过这些不同材质与形式的组合对书籍内容做出新的诠释,并对受众产生一定的思想引导。五感交互设计会是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从现在的设计趋势可以看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体验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更加注重个人精神世界的满足,而五感交互设计可以更直观、更有效地与受众进行连接,提升受众的体验感与满足感。

(二)纸媒书籍装帧设计

在新的技术面前,传统的书籍装帧设计并没有被淘汰,且传统媒介传播也并没有随着新技术、新感觉的到来而消亡。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设计要将传统与现代的媒介进行整合与规范,并采用“新+旧”而不是“新-旧”的模式,立足于新的平台,进行新思考、新利用。传统纸媒书籍在互联网等电子媒介还未出现时主要担任将信息准确清晰传播给受众的角色,随着电子媒介的出现,书籍渐渐转变为“艺术家”般的角色,很多经典书籍被当成艺术品收藏,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受众也会越来越喜欢。准确来说,伴随着阅读媒介的更新,传统纸媒书籍并没有受到冲击逐渐消亡,而是进行了升华[2]。

二、“五感”交互理念下的书籍装帧设计

随着时代进步,书籍装帧设计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视觉感官,而要力求潜移默化地渗透人的五感,给受众带来全方位的阅读体验。人是各种感觉的集合体,基于五感进行信息传达可以使受众于脑海中形成综合形象。设计是一种对人的感觉的细微处理,书籍装帧设计需要通过五感语言与受众交流这些细微的感觉,并提升受众的体验感。

(一)陌生化认知下的视觉冲击

如原研哉先生在《设計中的设计》中所述,“作为形象的组合和相关操作的设计,视觉认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叫“常识”,也就是对社会事物与事件的一种常规性认知,这是伴随着时间的积累而在不同受众内心与脑海中形成的一种范式。例如,人们认为书籍应该是方正的矩形,所以一本以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为造型的书籍对于人们来说就是新奇的,这种非常规的设计会使受众产生好奇心理,这就是一种视觉感官的刺激,跳出人们的常规认知。2017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作品《书·筑:介入》是由书籍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共同设计完成的,该书将完整的长条纸张对折的装订方式使书浑然一体,读者在阅读时不会由于书籍有过分的韧劲而产生不适感。这本书装帧设计的最大亮点就是将书籍的前半部分进行模切,斜状圆形孔洞的设计将书籍看成了建筑空间。这样非常规的装帧设计把书籍常规属性陌生化,将书看成一座建筑或一种空间,在此理念下进行的设计不会被书籍原本的性质所束缚,这就是经过陌生化认知后再设计所产生的新的视觉冲击。

(二)关联性听、触交融设计

针对书籍的特殊性质,听觉主要是指翻书时的“沙沙声”对受众的影响,触觉则是受众通过肢体接触媒介而产生感受活动,二者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由多感官综合刺激产生的综合认知形象。不同用途的纸张会给受众带来不同的常规认知,例如报纸采用新闻纸,纸张克数不大、易破损但较为轻便,易折叠与携带。受众经过常年的阅读与接触已经形成了系统记忆,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类似纸张,脑海中就会自动唤醒相关记忆,这就是人的触感记忆。听觉记忆对受众来说会更加直观一些,对于生活中反复出现的声音,人的记忆会更加深刻。例如玻璃杯碰撞后会出现“叮”的一声,就被人们深深地记入脑海中,当再次出现这种声音时人就会产生一种下意识的反应,配音领域就是灵活应用人熟知而又雷同的声音进行创作。202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作品《说舞留痕:山东“非遗”舞蹈口述史》是一本以山东民间舞蹈传承人现状的田野考察为内容的书籍装帧设计。整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了新闻纸进行印刷,新闻纸又称白报纸,主要用于报刊与书本,纸质轻松、具有一定的弹性、表面光滑不易起毛、不适合书写。所以基于常规认知,白报纸的使用使受众在触摸后会有一种现场翻阅材料的感受,区别于常规书写用纸的触感,翻阅白报纸时的哗哗声响与触感相结合就会使受众对所翻阅内容有一种大体的区分。书的下半部分采用的是牛皮纸拉页与皱纹纸穿插的设计形式。牛皮纸因为不易撕裂、强度高,常作为包装材料,受众在进行翻阅时的触感有别于白报纸,且配上黑白双色的印刷会给受众形成一种严谨板正的感觉,再辅以轻薄、色彩鲜艳、纹理多变的皱纹纸来调和受众的感受,使书籍严谨中透出些许活泼灵动。一本书的装帧设计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材质,受众在进行阅读时就已经脱离了单纯的阅读体验活动。设计者将书籍本身当作一种作品进行创作,虽是形式服务于内容,但在满足其功能性的情况下最大化地突出了形式的个性,将舞蹈二字成功地融入到装帧形式中。

(三)嗅、味觉创新设计理念

设计要以触觉为起点刺激受众直接感受,进而引起受众的其他感觉联想。因为工艺与流通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嗅觉与味觉在书籍装帧设计里很难实现,但二者以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述的方式缠绕在一起,通过嗅觉等感官的刺激让受众记忆再生。嗅觉常指人对气味的一种感受活动,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人最常能感受到的是书本纸张与油墨的气味[3]。Nick Bampton是无印良品的一本香料书籍,此书将可食用的香料做成“纸张”,并印上香料的名称方便用户烹调使用,用户在使用时只需要按量撕下相应的香料纸张放入炊具烹调即可,这种设计就是对受众的嗅味觉进行刺激进而丰腴受众的体验活动。现代设计机构KOREFE设计了一款面食书,旨在教授受众如何制作意大利千层面,同时该书自身由面粉制作而成,受众只需要按照书中指导将调料放置在容器中,并将书放置其中,就可以烹调出美味的面食。上述两个案例都是以受众的嗅觉为主要交互渠道,通过受众的嗅味觉来刺激受众感觉进行体验活动。

(四)下意识设计

在下意识领域里尝试设计工作主要就是解析人的常规认知,利用人的常规认知实现差异化设计。例如深泽直人的产品设计作品CD播放机与茶包,就是利用人对物品外形的常规认知,对其功能性进行陌生化设计并捕捉到事物的新鲜感,让受众通过下意识的认知行为去认知非常规性的设计,从而引发受众的异样感受并建立心理暗示。1998年长野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与闭幕式的节目册设计就利用特种纸与特殊工艺使纸张具有像冰一样的视觉感受,通过视觉与触觉等感受活动唤醒读者对冬季雪中漫步的美好记忆,这种利用五感在受众脑海中的烙印而进行的设计就是下意识设计。在书籍的封面设计中,将纸面进行特殊的痕迹处理从而引起受众情感记忆共鸣的手法也属于下意识设计。其实,下意识设计是以人的五感为基础的,人的各种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画像”,设计师对这种信息加以利用并以非常规性的方式重新诠释常规设计。

三、五感体验时代下书籍装帧设计的趋势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未来书籍的设计可能会脱离“书籍”的固有概念,书籍狭义上是指装订成册的文字与图像,常规载体为纸张,但是在新媒体时代,电子书也是书籍的一种,以电子屏幕为载体并对文字与图像信息进行传播,摆脱了传统纸媒的某些“限制”。电子书的命名,说明在大众的常规认知中,书籍的核心就是文字与图像以一种有规律的形式排列组合,并不是只有以纸张为载体的文字与图像设计才叫做书籍。

新时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电子媒介已然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介,承担起纸媒书籍转播信息的主要社会责任。在纸张普遍应用之前,古代人民使用竹简作为文字与图像信息传播的载体,不也是一种书籍吗?不难想象,日后科技越来越发达,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更迭,信息的传递效率也在不断提升,书籍以后的设计载体也会越来越多元化,不再仅仅局限于纸张这种较为单一的形式,也不再受到具体传播媒介的限制,书籍的概念也将随之变得宽泛。

当下的书籍装帧设计更倾向于艺术性的表达,注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增加了商业与艺术价值。这种不再局限于纸张而向多元媒介转变的趋势,使多元化的设计载体也将实现单一媒介所做不到的多感刺激体验活动。多元化的设计载体将给受众带来多感刺激的阅读体验,五感也将受到最大程度的刺激从而丰富受众的体验活动。

四、基于“五感”视角的书籍装帧设计方法

對已有的书籍进行再设计,是对书籍这种客观物质的一种陌生化认知与重新诠释。如原研哉先生在《设计中的设计》书中所述:“我们的脚下埋藏着巨大的矿脉。我们需要的只是发现的眼睛。”“如果将某一种素材当成优秀的素材,第一步就是要把这种素材的特性无限纯化。”如果将书籍比作一张白纸,那么书籍装帧设计就仿佛是在这张白纸上作画,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创意来源于最平凡的生活,在进行书籍装帧设计时应以书籍内容目标受众的需求为指导,对常规书籍的装帧形式采用非常规手法进行创作,这样易使受众无意识中对同类书籍进行横向对比,从而使受众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差别意识[4]。对书籍装帧设计来说,在设计前期就要先了解书籍的受众范围及其需求,再进行针对化设计,结合内容,明确书籍装帧设计具体想要传达出什么信息。具体明确的信息表达会提升受众阅读时的体验感,但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不能完全“顺从”受众,要给予一定的“障碍”,完全顺从受众的常规认知,会带给受众倦怠感,长此以往会使受众的思想缺乏创新力与思考力。

五、结语

在新时代里,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化,但新技术只是一种元素的革新,它改变的只是环境而不是创造本身。对于新环境里的书籍装帧设计来说,其功能性与意义发生了转变,书籍装帧设计应明确设计的传达目的,准确传达信息,针对书籍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意设计,扩大书籍的特性,从而吸引受众[5]。

当下的书籍装帧设计是一种基于体验活动的交互设计。对比电子媒介,纸媒书籍阅读对于受众来说更具有使用感与满足感,电子书的阅读削减了阅读体验感但增加了阅读的效率。然而,对于受众来说,阅读效率并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电子媒介的快速发展使书籍脱离了主流媒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电子媒介的出现与发展也解放了书籍,恢复了其作为“素材”的特性,二者在当前阶段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魏旭燕.从媒介走向艺术——纸书设计在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0(9):114-117.

[3]陆彪,李毅,房华.沉浸于五感中的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0(4):88-89.

[4]刘金福.基于“五感”体验的产品包装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20(12):66-67.

[5]程跃.探析电子出版时代下书籍装帧设计的转变形式[J].工业设计,2020(10):120-121.

作者简介:谢博文,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

通讯作者:李东娜,硕士,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

作者:谢博文 李东娜

装帧设计研究论文 篇2:

基于地方特色文化构建概念书籍装帧设计研究

摘 要:书籍装帧设计作为现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传递信息的交流方式,各式各样的创意书籍装帧形式给大众提供了多层次的选择,也总能满足于个别大众的审美需要。同时书籍设计体现出的独特特性定能真正吸引广大人群,因而传递信息的构架也就有了渠道。当下的书籍装帧尽管在创意及形式上都有较好的突破,也能吸引大众的眼球和审美特性,并在找寻新的材质、独特表现形式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它自身的价值,但仍有不尽完善之处,对于书籍装帧设计的地域性文化体现还需加强。地域性的特色能为书籍提供最有效地传播途径及文化,也能代表民族性的特性。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书籍装帧,创意设计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设计日益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和必要手段之一。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然而各个国家书籍装帧的设计民族文化品位特征逐步消失,被国际特征取而代之,虽然国际性的设计可以带来传达上的方便,但是,缺乏民族文化品位性的设计,却是千篇一律的设计,缺乏了生动性和多元性。”

由于国际交往,国际贸易的急剧增加,国际间对话也与日俱增,这样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视觉语言的形成,使国际主义设计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无论是书籍装帧、广告、海报、交通标志和交通图,以至到电脑网络,设计上日益更新。单看书籍装帧设计在当今的社会因为各种文化层次的需要,设计出了让人们赏心悦目的众多书籍。因而书籍装帧艺术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书籍装帧的风格和制作工艺也层出不穷,精彩纷呈。同时,市场经济也为书籍设计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考。设计观念、设计手段、设计方向也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了深刻的变化,具备了很多新的特点,这也是整个设计师群体水平普遍提高的一种反映。但是在这琳琅满目的设计中我们也需要找到创新的设计手法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即把地域性文化作为书籍设计的主题。但是在设计的手法上过于单一,要设计出怎样的作品让大众能够一眼惊喜,这就是我们需要运用创意理念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做出独特创意的书籍装帧作品,因而这也正是我们在书籍上体现和发展地域性文化与之给予全世界交往传递视觉语言的途径。

二、《走进攀枝花》书籍装帧的设计创意分析

书籍作大众传媒的一种交流工具,所传递的信息及创新的形式表达能够与大众异曲同工,这种设计也是我们需要进步的。好的创意装帧设计特别是封面设计能够给大众带来第一时间美的享受又能较好的传递信息,封面设计继而成为书籍无声的推销员角色。因此就需找出一个共同点来贯穿整个设计的始终。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因而“攀枝花”则成为了本课题设计的“代名词”。另外需要选择怎样的元素才能准确的代表出地域文化的特色,这也是本课题需要考究的。然后把其通过艺术的形象设计形式表达出书装所传达的信息。

1.攀枝花地理(自然)资源

“攀枝花市地势西跨横断山脉,东临大凉山山脉,北接大雪山,南抵金沙江。市境内有大小河流9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49条,按水系可分為金沙江水系和雅砻江水系。其主要支流有安宁河、三源河、大河。攀枝花市属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具有夏季长、温度日变化大,四季不分明,气候干燥、降雨集中,日照多,太阳辐射强,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等特征,可以说,这里成为了一个上千种植物的植物王国。攀枝花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各种资源的集聚成就了攀枝花成为“优秀旅游城市”,同时也逐步增进了人们对攀枝花的了解。人们可以迈出步伐亲身来感受地域特色,客观的来认识这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但是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愿望能够亲自感受地域特色。更多了解攀枝花的渠道就是人们通过发达的互联网、书籍以及电视等等来客观的认识攀枝花,也因此人们对攀枝花多渠道了解留下记忆的也并不全是能够“走进攀枝花”,而是有更多选择的方式方法来了解它也就是——走进攀枝花。

2.攀枝花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中国有着56个多民族的国家,各种各样的文化汇聚一堂,让整个中国充满着朝气以及些许神秘色彩。然而攀枝花作为四川西南地区的一个新兴年轻的工业城市,这与一些其他的城市并没有什么大不同,但是这样一座年轻的城市却汇聚了34个多民族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融合成为城市的另一道风景线。各种文化融会贯通,布满整个城市的角落,形成了如今不一样的特色文化城市。同样饮食文化也是多种多样的,给来这里旅游的人们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饮食选择,也因此成为本土城市的一大特点。

攀枝花地处川滇,金沙江横贯东西,在这里居住着34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文化,由此构成了五彩缤纷的金沙江文化。而金沙江流域文化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中国文明多元一体形成和发展这样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金沙江流域的文化与文明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元。它不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十分鲜明的流域特征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形貌,并将以此区别于其他流域或地域的文化。因此,对于金沙江流域文化的研究,事实上是对中国文明多元一体形成和发展的研究,并将以其富于特色的地域文化成果,丰富中国文明多元一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内容,深化我们对于各族共创中国文明史的认识。不言而喻,金沙江流域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

3.攀枝花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对于大大小小的城市来说都会有自己地域独特的文化。攀枝花从最初的建设历经四十多年的风雨变化及发展,从初始的工棚逐渐演变成如今的高楼大厦。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以及南亚热带的气候使得攀枝花自然景观“风光无限”,各种植物四季如常。四季如夏、阳光普照的气候也成就了攀枝花 “疗养之地”的名号。以及经过建设者们的后天建造,让大家看到如今的人文景观二滩国家森林公园、大黑山森林公园、米易龙潭溶洞等。

4.材质

书装与所对应的材质是不可分割的,什么样的内容决定搭配与之融合的材质,这样才能真正较好的传达出书籍给人们带来的信息。作品需要用怎样的材质还需看主题内容的取决。正如攀枝花给大家的第一认识就是“钢铁城市”,留下的第一影像也是一天到晚的采集矿产原料,到处充满“钢铁的味道”。然而就因为如此致使这里钢材产量位居全国前茅。有了这样的旗号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攀枝花,同时这也是攀枝花最具地域特色的元素。因此根据这样的特点《走进攀枝花》书装设计的材质选用则为仿不锈钢材质和不锈钢材质。运用这些材质来做出攀枝花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做出不一样视觉感受的概念书籍装帧设计。利用立体的表现形式直观的把攀枝花的地域特色传递给大众,从而真正的体现出书籍最本质的作用。

5.色彩

书籍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文化传播的使者,通过书籍装帧可以吸引人们的视线,引发购买欲望。色彩是重要的视觉元素,在塑造书籍个性和创造情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攀枝花是一座工业城市,主要经济来源于钢铁生产,这是大多数人在知道攀枝花后得出的第一反应。颜色给人的感觉灰色多过于蓝天,这也是无奈之处,但是唯一能弥补这一劣势因素就是这充满火红色的亚热带气候。因而在色彩上选用了不锈钢的本色银色、攀枝花的红色及煤炭的黑色的组合,体现出了钢材的本质特色及攀枝花工业城市的稳重之感,同时在重重灰色包围中,那火红的攀枝花(木棉花)盛开在金沙江两岸,真有点“日出江花红似火”韵味,攀枝花(木棉花)就是我们找寻的――象征着新的“生机”及“纯净”的天空,还自然一片蓝天。

三、《走进攀枝花》书籍装帧的实物创作

《走进攀枝花》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主要是封面的设计的辅助效果:利用不同材质来表现出攀枝花的地域性文化,让这些不同材质的书籍装帧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本土文化传递给大众,让更多的人近距离来了解攀枝花,客观的认识攀枝花。

书籍装帧设计的创作方法主要是手工制作及运用电脑软件做辅助设计。设计以呈现平面立体化的概念书籍装帧效果。在创意上来打破传统的平面封面设计,以不一样的视觉画面感来抓住读者的心理。

1.仿不锈钢材质书籍装帧制作

攀枝花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主要经济来源于钢材的获取。那么针对这样的特点书装所选用的材质则与之相关的仿不锈钢材质双色板(银色和黑色)来做一系列书装。主要采用的是机器雕刻出地域性元素,分别把这些地域特色雕刻在三本书面上。银色的面呈现一种自然的肌理效果,与钢材溶解的工序呈现出异曲同工的效果。通過雕刻的手法去除银色的表面呈现带有地域元素黑色的图形,两色之间产生非常强烈的对比关系。同时通过雕刻的手法使整个画面体现出浅浮雕立体效果,此效果一是打破传统的平面书装效果;二是立体效果表达出来钢材的特质以及攀枝花工业城市的稳重之感。

这本书籍装帧设计同样是以仿不锈钢材质呈现,整体设计体现出攀枝花的厚重之感。此书籍装帧整体主要是以立体效果呈现。首先,在三块仿不锈钢板上雕刻出代表攀枝花地域特色的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切割出来形成独立的图形。其次,将这些元素用一根铁丝连接在四方形的空架子上使独立的图形能够360度旋转,既让大众可从每个角度去认识攀枝花的地域特色又可形成互动的关系。再次,在被切掉地域元素的仿不锈钢板上镂空的部分中夹上一张透明薄纸,并在薄纸上写上相应的文字和具有代表性的点“红色攀枝花”。不仅能让大众简单的从文字上了解攀枝花,而且融入了传统书籍的手法令此书装“味更浓”,实体图形与切下镂空出的图形相互透叠使整个概念书籍装帧设计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2.不锈钢材质书籍装帧制作

此书装与仿不锈钢材质的雕刻手法及地域元素表达不尽相同。区别在于材质的选用,此材质更加有厚重感和真实感。整个书装以小册子的形式表现,元素同样采用雕刻的手法呈现出立体效果。利用黑、白、灰的颜色使整个画面富于层次感,画面效果不显单一。同时在每个页面上漆上半朵红色的攀枝花,使五个页面合在一起形成四朵完整的“攀枝花”的地域代表元素。在五个页面的右上角分别写有走、近、攀、枝、花五个字,再用圆环把其链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带有地域特色文化的小册子。以物形化来体现本课题这一创新概念书籍装帧设计。

结论

书籍是我们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知识储备的渠道,好的书籍对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都会发散最为直观的吸引。书籍不管是封面设计、图形、文字等都是能引起读者兴趣的最初始印象。书籍的装帧作为书籍最为灵魂的部分,同样如此。没有装帧的书籍就无法称为完整的书籍,因此书籍装帧是我们需要精心设计的部分。本课题是通过调研后在定位上加入地域性文化的概念,在创意上打破传统的装帧方法而形成有着地域性元素的《走进攀枝花》概念书籍装帧设计。随着人们观念的提升和审美需求的提高,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种创新的设计理念。书籍装帧设计师也将会寻求新的艺术语言来适应人们不断扩展的新的审美及阅读需求。当代概念书籍装帧设计将对设计师提出新的书籍设计思维模式,从形式到观念,当代概念书籍装帧设计将超越传统的书籍形态和阅读方式。当代概念书籍装帧设计集创意性、趣味性于一身,从书籍的结构、材料、阅读方式等方面打破传统,是对当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探索和尝试,必定会使当代的书籍装帧设更加富于多样性、独创性和现代性。

参考文献:

[1]袁璐.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民族化特征[J]. 东方艺术,2005.4.

[2]杨波. 论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J] . 新西部(下半月),2007.6.

[3]中共攀枝花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编.攀枝花对外宣传辑录1995—1998让攀枝花走向世界[M]. 1998.

[4]袁珂. 山海经校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5]吕敬人. 从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的过渡[J]. 中国编辑,2003.1.

[6]中共攀枝花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 攀枝花对外宣传辑录1995——1998让攀枝花走向世界[M].

[7](走进攀枝花)http://www.pzhs.gov.cn/zjpzh/zrgk/zrgm/ index.shtml

[8]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7.

[9](汉)司马迁.史记[M].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5.

★ 大创项目:基于地方特色文化构建概念书籍装帧设计研究——以《走进攀枝花》创意设计为例,项目编号:025501352

作者:冯然

装帧设计研究论文 篇3:

老龄化背景下的书籍装帧设计研究

摘 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当下市场中面向老年人群体的书籍非常少,在书籍的设计上也没有很好地考虑到老年人在阅读书籍时会遇到的困难。面对这一状况,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一些会影响老年人阅读书籍的因素,并对面向老年人的书籍装帧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书籍装帧;老年人;老龄化;视觉设计

0 前言

当今社会对老年人这一群体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各类面向老年使用者的电子产品、机械产品层出不穷。但是在老年人更为习惯的阅读媒介——书籍上的针对性设计却投入甚少。在调查中发现,面向老年读者的书籍非常少,根据老年阅读者的需求设计的书籍更是寥寥无几。本文将浅析老年读者的需求,并从设计的角度下对老年人书籍提出几点建议。

1 我国老年书籍现况

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况

从2018年统计的数据来看,我国60周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上升。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到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我国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1]

这种老龄化的趋势推动了各种以人为本的产业的发展,给这些产业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是在如此众多的产业中,我国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却较少考虑老年人这一群体。在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当下,视觉传达设计应配合其他面向老年人的设计,满足老年人群体的各种需求,解决当下社会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设计师们应当时刻注意当下社会的微妙变化,站在老年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帮助老年人切实地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实际问题。

1.2 我国老年人书籍发展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群体的文化程度也在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有了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目前市场有在书籍内容上面向老年人的书籍。

很多的书籍只在内容和主题上考虑到了老年人的生活,例如养生类书籍、经典名著等,但却没有考虑老年人阅读困难这一现象。就目前来看,部分专给老年读者设计的书籍没有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特殊习惯,缺少特殊化设计处理。

2 影响老年人阅读书籍的因素

2.1 生理因素

当人慢慢进入老年,视觉生理状态将发生变化。例如由于晶状体变浑浊而导致色彩辨别力下降、由于老花眼导致视力下降等等。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书籍的重量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老年人的阅读体验。

在书籍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字号、字体、色彩、材质等因素都会影响老年人的阅读体验。本文研究了比较重要的几点因素,总结出一些能够满足老年阅读群体需求的书籍字号、字体、色彩以及材质的选择。

第一,字体以及字号。文字是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哪一款字体、字号都与老年人是否能获得很好的阅读体验息息相关,是书籍是否能满足老年群体视觉需要的最重要因素。

在阅读了相关的书籍,以及对部分老年阅读群体的调查与试验中发现,老年人对书籍字号的需求为至少在10pt以上。调查显示,老年阅读群体对10pt及以下字号的字存在识别严重困难的问题,建议设计师在设计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书籍时,字号的大小可以在13pt至16pt之间选择。在字体方面,宋体、黑体、楷体、圆体这些字体更易阅读,其中宋体和黑体是其中相对更易识别的字体。

综上所述,设计师在设计面向老年读者的书籍时,字号上要在13pt至16pt间选取。优先选择在老年群体中辨识度最高的宋体,其次是黑体;尽量避免楷体以及注意防止手写字体文字的出现。最后书籍中较生僻的字和词语也要注意避免,减少老年人在阅读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第二,色彩。色彩的搭配在书籍设计上也尤为重要。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老年人的视觉功能逐步降低。特别是由于晶状体慢慢变浑浊、变黄等原因,导致一些颜色的组合对于老年人来说会变得更加难以识别。

晶狀体变黄变浑浊会增强对波长较短的可见光的吸收,蓝光到达视网膜将变得困难,情况严重者甚至会无法感知蓝光。[2]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显示,老年阅读者最容易识别的颜色搭配是白色和黑色搭配、红色与黄色搭配。老年读者比较难识别的颜色搭配有黄色与白色的搭配、白色与蓝色的搭配、黑色与紫色的搭配等。其次,老年人对蓝色、绿色色彩范围内的颜色较难识别,在红色、黄色色彩范围内的颜色较易识别。

因此,在设计面向老年人的相关书籍时,在色彩上应注意避免使用蓝色到绿色色彩范围内不易识别的颜色。

第三,版式。书籍的版式设计就是将文字与图片等设计元素整合起来,书籍的版式设计得当的话,不仅能够让老年人比较轻松地了解、明白书籍中的文字以及图片,更能让老年读者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但就目前部分面向老年人的书籍来说,版式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目前面向老年人的书籍中,版式上较常出现的明显错误有行距过于紧凑、篇幅上字数过多、图片与文字不能很好地产生联系。这些问题会让老年人在阅读时遇到很多理解障碍,增大老年人阅读书籍的难度。

总的来说,在版式上,首要的是较好地向读者传达准确的信息。书籍面对老年读者,因此字体不宜过密,篇幅不宜过长,内容不宜太烦琐,应用简洁的语句表达信息。其次是版式的美观,细致地安排各元素的位置、处理好各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了解老年阅读者们的审美倾向,做到书籍版式既清晰又美观。

第四,材质。纸张是承载信息组成书籍的主要成分,纸张本身也会参与进老年读者的整个阅读流程中。所以书籍的材质也要纳入老年人书籍设计的考虑范围内。

首先纸张本身的颜色会给老年阅读者带来很大的影响。有些纸张本身亮度较高,会刺激老年读者的眼睛并让读者产生不适;同样,纸张颜色与纸张上的内容的颜色搭配出现对比度高等问题也刺激读者眼睛,使老年读者产生不适。其次纸张本身就有反光效果,会让书籍变得刺眼,对老年人来说阅读起来较为困难。最后,纸张材质的克数过重会给老年读者带来困难。在设计面向老年读者的书籍时,应该采用较轻、较易移动的材质,减少拿放书籍时给老年人带来的麻烦。

2.2 心理因素

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圈子。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变化,生活方式与中年时期相比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生活圈子不断缩小,越来越严重的孤独感随之而来。面对这种变化,老年人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微妙的改变。因此在为老年人设计书籍时也应考虑他们的心理感受。

不同的色彩能够给老年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比起在老年书籍中广泛使用的单一颜色,例如黑色、白色、灰色,还有很多颜色可以让老年人感到心情愉悦。经过调查,老年人较喜欢的颜色有浅蓝色、浅黄色、淡粉色这一类颜色。这些颜色搭配较为淡雅,能够让老年人拥有较平稳的情绪。同时,部分老年人也喜欢鲜艳的颜色,在设计书籍的色彩时,也可以适当添加一些鲜艳的颜色让书籍变得更加有趣。对于老年人来说,一些扎眼的颜色也会影响他们的阅读注意力以及阅读心情。所以设计书籍时,在色彩搭配上也应避免会带给人强烈刺激的搭配。

总而言之,在设计老年人书籍时应灵活运用颜色,给老年人的阅读增添乐趣。同时注意色彩搭配,选择适当的颜色,达到稳定读者情绪的目的,让老年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拥有较好的阅读心情以及体验。

3 国外成功老年书籍案例

国外一些优秀的老年书籍设计,大多在书籍之外的辅助工具上也有精心的设计。

例如有给老年人设计的书籍随带的便携式放大镜,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阅读文字;为老年人设计的便携式夜间阅读灯,夜灯可以根据阅读者的舒适度进行调节,也可随意调节夜灯的远近以及高低;以及从老年人记忆能力降低的角度出发设计的电子便携记忆卡,帮助老年阅读者轻松地提取想要反复阅读的内容,方便老年人后续的重复阅读。这些设计都解决了老年阅读者在阅读时的诸多不便,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设计。[3]

如果能基于老年人用戶体验的立场,设计更好的辅助工具帮助老年人阅读,将会在给老年人阅读带来便捷的同时增添许多阅读趣味。

4 结语

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同时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老年人的书籍设计也应当更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在书籍的内容上以及书籍的版式、颜色、字体、材料等方面的选择上都应该慎重考虑。

站在老年用户的立场上,为老年人设计出更好的属于他们自己的书籍,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上的种种不便,拥有美好的老年生活,是当代设计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2018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EB/OL].中国产业信息网,2018.

[2] 康瀚厅.“关怀”老年读者对书籍设计视觉需求的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9.

[3] 龙书.老年人对书籍设计视觉需求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作者:陈明睿 侯力丹

上一篇:学生人文教育论文下一篇:潍坊室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