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网融合网络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随着我国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通信工程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通信工程服务能力越来越强,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其主要原因是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让通信工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多网融合网络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网融合网络管理论文 篇1:

多网融合环境下网络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异构融合网络的运营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网融合的背景下,网络管理不仅仅需要考虑网络运营的“质”,更要考虑网络与综合性业务控制平台系统的互通、代理分立网络的管理与控制数据服务集群的可靠性切换等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多网融合背景下的业务控制平台的需求,然后针对性地设计实现了面向多网融合的网络管理系统。

关键词:多网融合:网络管理;研究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所谓的三网融合顾名思义就是将网络进行融合,它融合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和计算机互联网,在三网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基于TCP/IP技术的融合网络。最终用来支持相应的通信业务,其中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图像。但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三网融合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广播电视网络、电信通讯网络和互联网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网络,更为重要的是将3种网络的业务和管理进行融合。当前生活中关于网络融合的业务已经较为常见,如TV通话等,但是对于多网融合下的网络管理研究进展不是特别理想。此外,在多网络进程不断加快的趋势下,互联网络的发展将会朝着大型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网络管理系统也必须随之进行改革才能够适应多网融合技术的发展。

1 多网融合背景下网络管理系统需求

I.I 多网融合背景下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其所使用的终端无论是单一网络还是多网融合之后的复杂网络,用户关注的重点始终是良好的用户体验、友好的用户界面以及多元化的业务服务等内容,因此在多网融合的大背景下,一个能够完全符合用户需求的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用户终端能够在复杂网络中随时切换,多媒体与用户终端的高度契合,多业务协同触发功能,异构网络注册功能等。具体而言,多网融合背景下网络管理系统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业务控制结构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多路径控制、Qos控制、策略控制等内容,负责网络连接和传输质量的控制。从管理系统的角度来看,多网融合带来的最大的调整是不同网络之间的切换和资源整合问题,因此业务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网络连接质量和资源的高效率传输;其次是网络管理系统的管理界面。毫无疑问,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网络管理需要做好相应的适应设备,但是对于多网融合背景下不断加入的新设备是无能为力的,管理界面也不例外。对此,笔者认为SUN公司开发的JMX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JMX的主要作用就是统一当前的不同管理程序,从而变相地减少了不同应用服务器之间管理和移植的困难,为构造多网融合下的网络管理系统界面创造了良好契机。

1.2 承载面终端节点管理

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融合的过程中,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融合已经相当成熟,出现了很多新业务如VOIP业务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广播电视网络虽然也在不断加快与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融合进程,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当前只有个别大城市推出了IPTV等业务,其他地区仍旧以向用户单向传输节目内容为主,这毫无疑问是和信息时代交互式特性相违背的,因此多网融合下承载面终端节点管理的重点在于对广播电视网络的进一步改造上。对此,笔者建议采用美国的DOCSIS双向改造方案。DOCSIS主要是对电缆数据服务接口进行规范,是当前国际有线电缆标准组织制定的一个标准,该标准的最大优势是对有线电缆上提高数据服务所需的通信和运营支撑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如用户端设备CM、广播电视网络前端设备CMTS、CMTS与数据网之间的接口协议、CMTS/CM与HFC网络之间的接口协议等,从而使得当前的有线电缆高速度传输信息成为了可能。

1.3 承载面云服务节点管理

近几年来,云计算技术可以说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研究热门,而多网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狭义云计算主要指的是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广义云计算则是从网络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2个角度对其定义的,其主要是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即云服务。对此,笔者认为云服务应当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基础设施即时服务、平台即时服务和软件即时服务。其中基础即时设施服务的主要目标是提供性能稳定且规模可变的基础设施资源;平台即时服务指的是为用户提供虚拟化平台以确保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般而言,平台即时服务要具备灵活可定制的特点,从而满足用户能够根据详细的应用需求来获得服务的目的;软件可随时服务,并且面向客户的服务需求,可以说,这一来源能够在相应的云计算下提供相应的专用平台,而且由相应的服务开发应用进行平台的接口调整,并且还需要由客户制定开发,另外需要进行租用软件服务。基础设施即时服务、平台即时服务和软件即时服务三者是相互独立的,它们面对的是需求不同的用户,而且它们之间也存在必然的联系。具体来说,平台服务基于相应的物理来源。另外,软件中的即时服务可基于平台即时服务,也可以直接部署于基础设施即时服务之上。

2 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与设计中,一般较为成熟,并且相应的IP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时无组织网络,它们不能够有效地建立统一、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因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系统建设比例落后,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建立不能够实现。此外,针对网络管理技术而言,多网融合需要统一的技术支撑,它在对广电网络进行系统的管理时需要进行多网融合,并且对其中的发展需要具备多重发展的重要意义。

2.1 数据模型设计

网络管理项目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一般采用的开发网子系统是C语言,而且在开发过程中通常按照C语言的相关要求对数据模型存在的信息模型进行分析,还可采集到MIB节点信息的数据类型,可用相关的MIB进行观察。另外,数据模型需要对网管系统采用oracle等数据库类型的格式进行分析。为此,还可利用Powerdesigner,在具体生成的表格中建立soL语句,进而在相应的管理数据中对数据模型列表进行管理。相应的网管子系统中,需要读取数据配置更新,获得CMTS信息。而后,通过CMTS的IP地址、共同体community信息访问相应的CMTS设备,由此便可以查询到CMTS下被管理的CM信息,依据CM信息,能够获得CMTS与CM之间上行信道UCHTAB和下行信道DCH TAB相关的信息。另外,通过CM设备连接CPE设备信息。

2.2 总体框架设计

该部分的设计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SNMP源码与数据库接口。针对此,笔者建议利用开放源码包,主要包括netsnmp。netsnmp源码包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网络管理协议软件,它是一种比较开放的源代码。另外,在支持SNMP vl,SNMP v2c与SNMP v3hog中,一般使用到的是IPV4及IPV6。具体系统开发过程中,netsnmp5.7.1经常会被应用到,源码中的SNMP消息收发模块,其定义的SNMP消息结构体与网络管理系统程序中定义的消息结构体不同。具体来说,需要编码函数、SNMP源码函数的最主要功能是对码流进行解码,还需要在结构信息中进行程序的自定义;其次是网络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的接口。操作数据库中的读写操作时,需要将相应的程序及数据进行连接,在登录到数据库上,能够将被连接到的命令作为应用程序的第一个可执行命令。对此,笔者认为采用预编译工具Pro术C来完成这一功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最后是系统总模块设计,该系统模块包括6个部分:主函数模块、CMTS模块、CM模块、数据库模块、CMTS数据收发模块、CM数据收发模块。因模块的功能分布不同,相应的系统主要分为5个线性流程,其中有CMTS采集线程、CM采集线程、数据库采集线程、CMTS数据收发线程、CM数据收发线程。另外,这其中较为重要的函数模块包括最后执行的CM模块工作,另外,主函数模块包括CM模块上的线性工程。

2.3 GMTS管理模块设计

基于整个网络管理系统的模块而言,其中CMTS位于网络的最前端,它在网络中处于网络的最节点位置。另外,互联网及广电传统HFC的网络中,需要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协调及调制,在对CM进行调整认证后,需要给CM的分配宽带进行管理分配。GMTS管理模块需要具备以下功能:采集CMTS的信息,而且对采集表的采集状态进行采集,而且能够将信息存入到数据库线程中。因为数据线程在存入数据库功能能够对CM进行采集,还需要将CM的信息进行列表,其中包括:IP地址,送入CM。具体来说,CM线程主要负责采集CMTS线程,另外,CM线程中共分为2种状态:CMTS_INIT_M和CMTS_RUNING。CMTS线程在接受信息后,对其迸发颗粒进行判断,准确判断之后按照相应的操作步骤进行列表。另外,在CMTS进入CMTSRUNING_M后,如果是事物型并发颗粒,则初始化事务列表,触发相关操作,CMTS进入CMTS_RUNING_M状态。如果收到其他类型消息,则CMTS线程一直处于CMTS_INIT_M状态。

2.4 DB模块设计

数据库模块中的工作主要是从数据库线程的队列中的多数据信息进行获取,并且将信息存入到数据库中。当数据库处于DBOK状态上,在收到其他数据库队列中获取的数据时,它能够将相应的信息存入相应的数据库。如果遇到刷新配置,按照配置指标进行更新,在读取之后,CMTS_LIST读取遇到阻碍时,必须对数据库信息进行测试链接。最后,在回到DB_INIT的状态后,遇到读取指标失败后,使得测试数据库进行链接,最终回到DB,最后在不能够接受相应的信息后,仍然处于DM_OK状态。

3 结语

笔者所研究的多网融合背景下的网络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PL/soL数据库客户端供给对数据库中储存的相关数据进行查看,并没有涉及可供用户之间进行操作的图形界面平台,也没有实现基于XCP的系统原型下虚拟机节点的自动迁移和内存自动分配。因此,笔者认为,未来网络管理的研究重点将更多地集中在开发具有图形界面操作平台的网络管理系统。另外,在虚拟化的系统下可以实现自动迁移及内存的自动控制。

作者:韦福峰

多网融合网络管理论文 篇2:

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问题和改善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通信工程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通信工程服务能力越来越强,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其主要原因是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让通信工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还不够完善成熟,在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技术方面问题,所以,对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出有效的改善措施,成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需要重点分析和研究的内容。基于此,本文针对现阶段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应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多网融合技术;通信工程;通信技术

引言

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为通信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促进了通信工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因此,多网融合技术受到了多方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在多往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应用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的问题,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探索,不断完善多网融合技术,为通信工程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一、多网融合技术介绍

多网融合技术主要是对通信工程进行监控和管理网络,安全防护网络等相结合的一种结构性的控制网络系统,这种网络系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需要和通信工程中的各个子系统控制网络进行联系,进行协同工作。多网融合技术把通信工程中独立的控制网络进行有效的衔接,并和宽带信息网进行连接,提高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网络聯系性,形成一体化的综合性网络管理系统结构。多网融合技术是确保通信工程顺利运行的基础性保障,对提高通信工程的运行稳定性和高效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通信工程系统运行安全受到威胁

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影响到了通信的安全。在以往的通信工程运行模式中,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独立运转的,并没有办法通过一个通用的判断标准来对其他的子系统安全问题进行判断,但是,在所有的子系统进行整合统一之后,将会遇到一种新的问题就是,如果一个子系统出现安全风险,这种风险将会影响到和其产生联系的其他子系统,对其他子系统的运行产生安全威胁。

(二)系统稳定性不足

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个,让通信系统中独立存在的各个子系统进行了统一和衔接,这样在管理方面更加方便。然而,这个统一的整体在运行时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比如,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各个子系统都是独立存在,独立运行的,一个子系统出现问题,只会影响到其本身。但是,现在,如果一个子系统出现问题,那么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对整合之后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了通信工程的服务质量。

(三)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缺乏

多网融合技术和通信工程的融合发展,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研发和支撑,但是,随着我国通信领域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发展越来快,这就造成现有的通信专业人才吸取,无法满足于通信领域的发展,通信技术发展水平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和阻碍。另外,人才稀缺问题一直都是一种全球性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所以,通信领域专业人才不足问题也影响到了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三、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应用改善措施

(一)提高通信安全

首先,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通信工程相关立法工作的完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通信工程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为通信工程的良好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通信领域的各个企业还要加强通信安全管理,不断进行技术方面的研发,提高通信技术水平,研发新的通信技术产品,如开发新的杀毒软件、对相关的病毒库进行更新和完善,提高病毒入侵的防御能力。另外,通信技术的使用者也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应用通信技术的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不破坏各种通信设备设施,积极配合通信部门工作人员工作。

(二)完善系统稳定措施

第一,国家相关部门要为通信领域的发展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通信领域稳定有序的发展。第二,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应用的过程中,要从通信工程中的各个子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分析,构建一个统一的操作标准和技术标准,在统一的指标和标准下进行多网合并融合。必要时,还要添加系统稳定器,借助于外力的作用来提高通信工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第三,还要加强对通信工程管理工作,通信部门要定期对通信工程各种设备和零部件进行检修和维护,提高通信工程管理效率。但是在此过程中,对于那些不能直接解决的技术方面的问题,要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创建系统运行的稳定环境,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通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通信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从不同的层面来出发。首先,国家要加强通信工程方面的建设,加快通信工程技术产业的转型发展,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对通信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另外,从学校教育方面来说,各个学校要加强通信工程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开设通信工程服务相关专业课程,制定课程教学规划,培养更多优秀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此外,从通信工程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要和学校之间建立起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学校对通信专业人才进行理论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而企业要加强对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通信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通信工程的健康高速发展,也加快了通信工程服务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但是,在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对通信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影响到了通信工程的健康发展。因此,通信部门的相关人员要重视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不断完善其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策略,提高通信工程运行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鄞昌锋.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应用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数字通信世界,2019(07):243.

[2]黄成明.铁路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问题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09):105.

作者简介:刘鑫,男,四川省广元市,1983年1月,本科;工程师;铁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基于移动计算网络的应用、数据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等。

作者:刘鑫

多网融合网络管理论文 篇3:

“三网”融合后的网络媒体机遇与挑战

十余年前就开始讨论的“三网”融合问题,终于迎来了破冰的一天。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从今年开始,我国将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至2015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

“十年磨一剑”,国家此时决定推出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将会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融合又将面临怎么样的困难?这些都已经成为传媒业界关注的一大热门话题。

意在“互相进入”

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将如何予以推进?笔者根据1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各方面资料,进行了关键点的梳理:

明确“三网”融合方式,不是合并而是互相进入: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由是观之,“三网”融合并非“三网”的“物理融合”,而在于推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打破垄断。

对于广电和电信的各自开展业务予以界定: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鼓励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从新政策的条款上看,允许广电和电信相互进入,但具体的“度”却明显不同,广电获益相对较多,电信对内容的采制较受限制。

“三网”融合需体制机制支撑,将建立适合的新监管体系:“三网”融合在技术障碍被基本消除后,体制问题日渐凸显,因此,国务院提出的阶段性目标,最具攻坚性的仍是体制问题。在会议决定中提出,未来要“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要“强化网络管理。落实管理职责,健全管理体系,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

对“三网”融合涉及的产品开发、网络建设、业务应用及在农村地区的推广,给予金融、财政、税收等支持,将“三网”融合相关产品和业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这些规定无异于给“三网”吃了“定心丸”。

“三网”融合将带来什么?

对于老百姓:接入一张网实现数字化生活。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最看得见的效果就是将给消费者的数字化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三网”融合状态下,消费者的选择权将更多,必将带来服务品质的提升和相关资费的降低;同时,“三网”的彼此融合,还会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数字化娱乐体验。

未来的数字化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有人作了这样的描述:“市民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如果你手机随身,不仅可以随时随地打电话、发短信,还能用手机上网、看电视、听广播等等;如果你在家,打开电视机,你不仅能够看丰富的电视节目,还能用电视机上网浏览新闻,或者在线播放互联网上的视频;打开电脑,也不仅仅是上网,通过网络看电视、打电话都不是什么难事。”

可以想象,到2015年,只要拉一条线、接入一张网,甚至可能完全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就能搞定通信、电视、上网等各种应用需求了,实现全数字化生活。而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家中仍需要重复布线,也需要交几份费用。

对于经济:将打造新的增长点。“三网”融合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资本市场的一大热点,其影响深远。有关专家预计,“三网”融合经济上会带动6—7千亿元的投资和消费,而且还有可能增加20万个就业岗位。不论从长远来看或者是从短期来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三网”融合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

《上海证券报》也刊发文章指,如果实现“三网”融合,预计我国固定宽带网络上所承载的媒体与娱乐业务收入,将超过移动通信所承载的部分,仅此一项业务将促进我国GDP增长约0.8个百分点。通过几年内加大“三网”融合的建设,将形成6000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

对于传媒或将掀起新一轮的内容大战。随着“三网”融合的破冰,电信、广电、互联网业务的“互相进入”,未来无疑将出现多网竞争的局面,在技术竞争之外,内容的竞争,势必将趋向白热化。笔者认为,这对于传媒业界来说,也将引发新一轮的内容大战:

一方面,对个性化内容的追求将越演越烈。随着电信、广电、互联网业务的“互相进入”,彼此对于内容的需求将更多,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三网”必将不遗余力的追求个性化内容。

另一方面,广电的触角将借机越伸越远,这将给现有的报纸、网站等媒体带来新的竞争压力。在目前媒体的竞争情况来说,广电媒体占据了大量内容制作资源,广告赢利能力较强,随着广电向电信业务的延伸,广电媒体势必将具有更多竞争优势,将很有可能在媒体竞争中处于更为主导的位置。

“三网”融合的现实难度

应该说,“三网”融合是世界性的潮流与必然趋势,一旦实现,将对三大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酝酿了十余年之后,此次“三网”融合的破冰确实具有重大意义。

长期以来,“三网”融合的进程并不理想,一直“徘徊在雷声大、雨点小的试探期”,事实上,“三网”融合在技术层面的障碍早已消除,之所以久拖未决,是纠结在融合后主导权、监管权等的归属上。因此,对于“三网”融合在未来将碰到的问题不能做足够乐观估计,将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

部门藩篱。“三网”融合在行业管理上首先就涉及到多个部门利益重新调整、整合的问题。按照目前的行业管理体制,电信和广电分属两个完全互不隶属的管理部门——工信部和广电总局,同时还涉及文化、出版、工商等多个职能部门等。一件事让两个系统去做,竞争难免大于合作,扯皮也就会永远存在。由此,推行“三网”融合,势必要涉及不同部门之间利益的分配、调整和整合——改变目前多头管理、相互掣肘的问题。

根据未来“三网”融合的趋势以及业务形态,国家将有可能建立统一的网络监管机构,业内也在猜测,国家是否会在未来几年将进行相关部委的职能调整,形成“大部制”管理。不管猜测如何,如果不解决监管权的归属问题,“三网”融合中的利益之争仍将是最大阻碍。

利益分割。一直以来,广电和电信都试图进入对方的领域,如IPTV,但又通过行政壁垒的方式阻止对方入侵,以致长期使多网融合陷入僵局。此次国务院出台明确的推动政策,是至上而下强行“炸”开了“三网”融合的部门利益堡垒。

尤其是电信和广电,他们之间存在着更为直接的利益重新调整、整合问题。广电和电信业务的“双向进入”,无疑不只是业务上的“双向进入”,也是利益、收入上的“双向进入”。电信企业有可能会收取电视接收费,电视台也可能会收取电话费上网费,此间将可能面临的利益分割、博弈的复杂性、艰巨性,可想而知。

广电融合。尽管在此次政策上,此次广电获得的扶持力度显然要大一些,但由于广电市场化程度和体制改革较电信行业相对滞后,尤其是广电网络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各地割据的状况,如果突然对电信网、互联网开放,广电行业恐难以招架。因此,能不能将政策上的利好转化为市场上的收益,对于广电行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近年来,经过电信重组和市场化改革,电信运营商在固网和移动网络融合、电信和互联网的融合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广电系统要在“三网”融合中抢到有利位置,必须首先进行体制的变革。以当前各地有线电视网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显然不足以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巨无霸电信企业进行竞争。

无论困难有多大,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看,“三网”融合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已经极为明显。一方面,它有利于网络资源的合理高效使用、节省重复建设投资、破除行业壁垒和垄断,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三网”融合将意味着无论是看电视,还是上网打电话,都将拥有更多的选择。

作者:杨晓燕

上一篇:绿色移动通信技术论文下一篇:课堂目标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