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轨道卫星通信论文

2022-04-19

随着航空航天产业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低轨卫星星座开展互联网业务(卫星互联网)已成为国际市场热点。我国国家战略也提出“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对于国外卫星互联网系统还不具备有效的监管手段。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静止轨道卫星通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静止轨道卫星通信论文 篇1:

美国天基红外系统

天基红外系统简介

美国天基红外系统(space-basedinfraredsystem,简写为SBIRS)是一种未来新式导弹预警和跟踪系统,它将取代已过时的国防支援计划(DSP)卫星,用于探测全世界的导弹发射,跟踪飞行中的敌方导弹,并指引反导武器加以摧毁。早在1991年1月,在当时的美国总统老布什重新审定战略防御启动SDI计划后,天基全球防御系统便更名为天基红外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导弹预警。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使用DSP卫星系统进行导弹预警。DSP卫星系统是以洲际导弹入侵预警为主要对象,而在这次战争中,伊拉克使用的飞毛腿导弹是短程战术导弹,DSP卫星系统预警效果不理想。此后,虽然美空军进行过多项技术改进,但由于DSP卫星位于地球静止轨道,要使其地面分辨率大幅度提高是不现实的。天基红外系统计划是新一代导弹预警卫星系统,也是国防支援计划的换代计划,采用不同轨道高度的多颗卫星组成,预警能力大为提高。

天基红外系统于1992年8月获得批准,1995年开始列入财政年度开支,预计执行到2008年完成,但目前该计划的实施进度已经大大拖延。天基红外系s统由空间卫星系统和地面控制站两部分组成,空间卫星系统由3种轨道高度的卫星系统组成,即低轨卫星系统(SBlRS-LEO)、高轨卫星系统(SBIRS-HEO)和静止轨道卫星系统(SBIRS-GEO)。低轨卫星系统由“空间和导弹跟踪系统”计划支持,高轨卫星系统由“战区高空区域防御”计划支持。天基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借助GEO卫星对发射的导弹进行粗查,由HEO卫星和LEO卫星作定点详查,对导弹进行跟踪,并测出导弹的弹道轨迹参数,进行威胁评估,最终摧毁之。为了天基红外系统的建成,美国还制定了ALERT计划、CB计划和JTAGS(联合战术级地面站)计划。ALERT计划是为提高GEO卫星数据的处理速度服务的;CB计划是为研制高水平红外探测器而设置的;JTAGS计划则是一项为天基红外系统的卫星建造移动式地面站而制定的计划。这样,美国天基红外系统发展计划中至少包括六个计划:低轨卫星计划(SBIRS—LEO)、高轨卫星计划(SBlRS—HEO)、静止轨道卫星计划(SBIRS~GEO)、ALERT计划、CB计划和JTAGS计划,从而成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核心。

天基红外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天基红外系统将是一个包括多个空间卫星系统和地面设施的综合系统,它由高轨道卫星、低轨道卫星和地面设施组成。

天基红外系统的高轨道卫星:

高轨道卫星包括4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2颗大椭圆轨道卫星(HEO)。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主要用于探测、发现和跟踪助推上升段的导弹,卫星上带有凝视型和扫描型两种红外探测器。扫描型探测器采用一种小型阵列扫描整个地区以建立整个地区的完整图像,它用于提供快速的全球覆盖。在凝视型探测器中,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焦平面阵列连续地观测一个特定的区域以及红外辐射的变化。它用于精确的战区探测和跟踪。扫描型探测器对导弹在发射时所喷出的尾焰进行初始探测,然后将探测信息提供给凝视型探测器,后者进行精确跟踪。它不仅能够确定弹道的方位角还能提供导弹进入其弹道时的速度和高度。大椭圆轨道卫星(HEO)在与赤道平面成大倾角的轨道上运行,它的远地点处于北半球上空,可长期观测北半球的情况,能够探测从北极区域的潜艇上发射的弹道导弹。

天基红外系统的高轨道卫星扫描速度和灵敏度比DSP卫星高得多,而且,它能够穿透大气层和在导弹刚一点火就能探测到其发射,因此对短程导弹发射的探测能力和定位精度比DSP卫星强得多,它可在导弹发射后10~20秒内将警报信息传送给地面部队,定位精度小于1千米,而DSP卫星的精度约3千米。

天基红外系统的低轨道卫星:

天基红外系统的低轨道卫星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是美国“亮眼”系统的后续计划,1994财年“亮眼”系统由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局移交给空军。低轨道卫星的任务主要是提供已发射的导弹弹道中段的精确跟踪和识别,它将在世界范围内跟踪从发射到再入的弹道导弹,并能将引导数据提供给导弹拦截弹。低轨道卫星将与高轨道卫星共同提供全球覆盖能力。

天基红外系统的低轨道部分将由约24颗小型、低轨道、大倾角卫星组成。飞行在多个轨道面上的低轨道卫星将对地工作,以提供立体观测。每对卫星通过60GHz的卫星间链路进行相互通信。每一颗卫星将包括两种探测器,一种是捕获探测器,它是一种宽视野扫描短波红外探测器,用来观测助推阶段的导弹尾焰。一旦搜索探测器锁定了一个目标,信息将传送给另一种探测器——跟踪探测器,后者是一种窄视野、高精度凝视型多色(中波、中长波、长波红外及可见光)探测器,它能锁定一个目标并对整个弹道中段和再入阶段的目标进行跟踪。这些探测器将按从地平线以下到地平线以上的顺序工作,一旦捕获和跟踪目标导弹的尾焰、发热弹体以及再人大气层弹头,卫星上的处理系统将预测出最终的导弹弹道以及弹头的落点,将数据传输给地面反导系统,用于拦截来袭的导弹或弹头。

整个低轨道卫星系统将利用卫星内部的数据链连接在一起,这样,每一个卫星都能与系统中的其它卫星通信。当一个卫星所跟踪的导弹离开它的视线,它可以将目标的位置告知第二个卫星,第二颗卫星将继续跟踪目标并将有关引导信息提供给地面防御系统,在必要的情况下,这种传递可以在整个天基系统的所有卫星中接连进行,直到目标被摧毁或无法再探测到目标。

低轨道卫星系统的特点是:

(1)由于轨道低,低轨道卫星更接近战场,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2)能精确、及日寸地测定敌方导弹发射装置的所在位置,使得地面部队能够在更多的导弹发射前摧毁其发射装置。

(3)能够为反导拦截弹提供超视距制导,使拦截弹能够拦截射程在雷达作用范围之外的导弹,并在远离友军和人口中心的地方击落来袭导弹。这样就能够对来袭导弹进行多次拦截,提高拦截的成功率。

(4)能够精确地引导地面雷达捕获来袭导弹和弹头,使地面雷达在敌方导弹进人其作用范围时才开始工作。这就减少了现代战场常常使用的武器——反辐射导弹的威胁。

(5)在和平时期,低轨道卫星通过搜集导弹的研制、部署、特征和弹道数据等信息来监控全世界的弹道导弹试验。此外,它还可用于监视空间的物体,帮助避免卫星、飞船和空间碎片之间发生碰撞。

低轨道卫星系统的部分参数如下:

该卫星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每颗卫星重量要求不超过680千克,发射使用德尔它火箭,每次可发射4颗低轨道卫星。卫星上载有宽视野捕获探测器(SWIR)

和窄视野跟踪探测器(MWIR、MLWIR、LWIR和可见光部分),分别用于弹道导弹的探测和跟踪,卫星之间的通讯频率为60Ghz,卫星与地面之间为44/20Ghz,卫星到卫星控制网络为S波段;卫星上装有容量为40安时的镍氢电池,并使用功率为1.5千瓦的太阳能电池板充电。卫星的整体使用寿命大于10年。

地面设施:

地面设施包括:美国本土的任务控制站(MCS)、备用地面控制站(BMCS)、防摧毁控制站(SMCS);海外中继地面站(RGS)、一个应急RGS;多任务移动处理系统(M3P)和相关的通信网络;培训、发射和支持性基础设施。地面设施通过三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将把DSP和对战区的攻击和发射早期报告地面站联合成一个美国本土任务控制站,并使用DSP的卫星数据;第二阶段改进第一阶段的软件和硬件,以满足高轨道卫星以及保留的DSP卫星的所要求的功能。此外,多任务移动处理系统将取代战区内陆军联合战术地面站并满足天基红外系统战略处理的要求。第三阶段将为天基红外系统的低轨道卫星提供所需的功能。目前已建成DSP统一地面站,在此基础上将扩建成MCS地面站,具有接收、处理、控制、通信功能。此外还有外国站,目前有意向国家及地区的有加拿大、日本、韩国、以色列和西欧等。此外,目前已建成DSP联合战术移动地面站,在此基础上将升级接收天基红外系统卫星,从而成为天基红外系统移动地面站。

天基红外系统的作用和意义

据新闻界报道,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5月7日下午2点,首枚天基红外系统静地轨道卫星(SBlRS-GEO-1)成功发射升空。发射任务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进行,原计划在前一天升空,由于天气原因,发射被推迟。这颗卫星是一颗地球同步卫星,配备有高精度扫描和定位传感器,将提供导弹发射和整个地球的广域监视,由一枚“宇宙神-5”型运载火箭送入太空。这颗卫星将增强美国的导弹预警能力,同时大大提高美国的情报收集能力。

在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对苏联第一次核打击的进攻提供预警,建立了一个由监视站、雷达站和卫星系统组成的巨大监视网。其中一个计划便是国防支援计划(DSP)。这个卫星系统是由地球同步轨道上的红外卫星星座组成,主要任务是探测助推阶段的火箭,并向国家最高指挥当局报告。但是冷战结束后,导弹威胁也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美国认为,虽然来自俄罗斯,或者说来自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攻击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这些已不是主要的威胁,取而代之的是来自所谓“无赖国家”或者恐-筛组织的带有核生化弹头的战区弹道导弹的攻击。因此,需要改进现有的预警系统。美国的“天基红外系统”就是为这个而研制的。它将取代现有的国防支援计划,为美国部队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弹道导弹预警。

“天基红外系统”有四大功能:一是导弹预警,它可以为指挥人员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导弹预警信息;二是导弹防御,它可以跟踪从初始助推阶段一直到飞行中段的导弹目标,有关数据还可以被传送到拦截带;三是技术情报侦察,它可以提供描述导弹特征所需的数据以及其它目标数据;四是作战空间特征的描述,它可以帮助指挥人员评估战斗损伤,并跟踪红外辐射强烈的射线,从而增强战场态势感知。

“天基红外系统”将是一个包括多个空间星座和地面设施的综合系统,它是由高轨道卫星、低轨道卫星、地面设施三大部分组成的。高轨道部分将为美国最高指挥当局和作战部门提供全球战区的有关战略和战区导弹发射,以及导弹助推飞行阶段和落点区域的红外数据。

与DSP卫星系统相比,天基红外系统的优越性是非常明显的。它能够精确地引导地面雷达,捕获来袭导弹和弹头,使地面雷达在敌方导弹进人其作用范围时就开始工作。这样,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来自反辐射导弹的威胁。而且这个系统也是美国整个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一个核心部分。美国要在21世纪建立全球主导地位,保证军事上的绝对优势。这种绝对优势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在空间系统的完善。这个系统其实是个大系统。前两年,美国发射了X-37B空天飞机,今年年初又发射了X-47B,从航母起飞、无尾翼的喷气式无人战斗机,这次卫星发射也是个标志性的成果。美国在发展进攻的“矛”的同时,也在打造越来越坚固的“盾”。而导弹防御系统,尤其是发射天基红外系统卫星,就是打造越来越坚固“盾”的一个核心部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天基红外系统”为未来21世纪美国在军事上保持绝对优势地位,提供了技术支撑。

静止轨道卫星通信论文 篇2:

提前应对卫星互联网无线电安全风险

随着航空航天产业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低轨卫星星座开展互联网业务(卫星互联网)已成为国际市场热点。我国国家战略也提出“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对于国外卫星互联网系统还不具备有效的监管手段。因此,重视卫星互联网风险点,推动建设我国自主卫星互联网系统将是今后的重点工作。

国内外卫星互联网发展迅速

全球兴起卫星互联网热潮。在静止轨道卫星互联网方面,主要有InmarSat卫星系统、W3C卫星系统以及ViaSat系统等开展卫星互联网业务。在非静止轨道卫星互联网方面,OneWeb公司计划发射648颗低轨卫星为全球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预计于2019年完成全球部署; SpaceX公司计划发射4425颗小型低成本低轨道卫星以及7500颗甚低轨道卫星打造全球卫星互联网;Outernet计划发射上百颗卫星提供單向广播服务;O3b公司则已运营多颗中低轨道卫星,为尚未接入互联网的欠发达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三星公司也设想发射4600颗卫星来打造自己的卫星互联网。此外,虽然Google、Facebook等公司相关的卫星互联网计划先后流产,但仍然通过投资或者租用其他卫星公司设备的方式谋划卫星互联网业务。

我国卫星互联网刚刚起步。目前,我国合法开展卫星通信业务的企业主要包括中国电信、中国卫通、中信网络、亚太卫星和亚洲卫星等。在卫星互联网方面,除投入使用不久的中星16号等卫星可以提供宽带移动通信服务外,国内尚未有其他卫星互联网系统实际投入使用。目前,中国航天科工、中国航天科技、中国电科等公司都开始积极规划、研发、推进卫星互联网相关工作。

当前卫星互联网存在的四个风险

风险一:无法阻断跨境传播。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除卫星广播业务外,我国并不能向其他国家提出该国卫星网络不可覆盖我国领土的要求。因此,任何覆盖我国的境外卫星均具有在我国境内开展卫星互联网业务的技术能力和手段,并且其卫星通信链路不受我国监管。由于卫星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远,非法设置使用卫星终端的用户之间,可通过未经批准在我国境内开展业务的境外卫星及其地球站等轻松实现境内或跨境通信,并且绕开我国互联网监管直接接入国际互联网。

风险二:威胁信息和空天安全。各种计划中的卫星互联网系统涉及卫星数量巨大,如果相应卫星具有观测功能的载荷,则将使我国的重要设施等处于完全暴露的状态,可能进一步造成信息泄露等严重问题,将给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带来新的威胁。此外,由于卫星互联网系统中大量的非静止低轨卫星的存在,寿命较短、难以回收,容易形成太空垃圾,威胁航空航天安全,甚至威胁地面居住地和设施安全,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和人员生命损失。

风险三:缺乏有效监测技术。卫星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空间业务应用,主要涉及静止轨道卫星系统和非静止轨道卫星系统,工作频率一般为Ku和Ka波段。而我国现有卫星监测技术仍有很大局限性,例如,对于卫星移动业务,因其终端多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移动、易隐蔽等特点,现有的无线电监测技术手段还难以对其进行准确实时的监测定位。此外,由于卫星数量很多,开展卫星互联网无线电监测也是一项繁琐、困难的任务。

风险四:难以监管终端市场。卫星互联网终端主要包括静止轨道卫星、非静止轨道卫星、卫星移动终端等,其生产、销售、进口监管的难度较大。由于获取方式隐蔽,监管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发现查处滞后、溯源困难等问题。

应对方式

提升对卫星互联网的监测能力。针对目前我国卫星监测设施对Ku/Ka频段静止轨道卫星、非静止轨道卫星、卫星移动等终端缺乏相应无线电监测定位能力的情况,应尽快保障技术资金人力资源,加大对卫星互联网监测技术的研究力度,推动相应的卫星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可通过升级现有固定卫星监测设备,提升对各类卫星、卫星终端设备的监测定位能力,并逐步建立固定式、 移动式的移动卫星监测网络,实现对卫星互联网信号的测量识别、终端定位、内容解码、干扰压制、访问控制等功能。通过统一规划、合理部署,探索开展对卫星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有效管控方法。

推动我国自主卫星互联网建设。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势不可挡,因此,我国应重视并抓住这一新发展机遇,提前布局自主的卫星互联网产业,推动卫星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一是鼓励科研机构和生产厂商合作研发,实现卫星互联网核心技术突破;二是指导、鼓励相关企业进行应用创新、拓展业务范围,及早抢占卫星互联网应用市场空间,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三是追踪国际卫星互联网发展状况,推进相关单位有组织的进行卫星网络资料申报工作,争取国际地位;四是积极参与有关卫星互联网的国际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主动参与协商,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共同降低各种安全风险。

丰富卫星互联网风险管理手段。卫星互联网风险主要是威胁无线电安全。因此,应多角度完善对卫星互联网的监管手段。一是对国内外卫星互联网新型业务模式可能造成的无线电安全影响及早预判,例如军事安全、反恐处突等,在风险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应对策略研究,制定可行、可靠的反制方案、应急预案等,提升快速处置能力。二是加快论证境外卫星互联网与我国现有卫星网络的兼容性,主动掌握过境卫星的频率及轨道资源使用情况,做好信息储备。三是完善对卫星互联网终端设备在生产、销售、使用、进口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手段。四是寻求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采用国家间统一或兼容的标准,大大降低卫星互联网给双方带来的风险管理成本。

作者:赛迪智库

静止轨道卫星通信论文 篇3:

东方红卫星长大了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揭开了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各类应用卫星的序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东方红一号这个生机勃发的嫩芽,已长成参天大树。

东方红二号:开辟中国卫星通信新时代

20世纪70年代,早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随着世界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做出了尽快研制“东方红二号”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在试验通信卫星的基础上,研制实用性通信卫星,以改变我国通信技术落后的状况的重大决定,刚刚完成“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发射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人员,又开始了挺进36000千米的新长征。

1 984年1月29日,“东方红二号”首发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工位上由新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遗憾的是由于火箭三子级二次点火失败,使“东方红二号”卫星停靠在一个无用的轨道上。

试验队领导遵照张爱萍副秘书长关于“要振作精神,共同想方法,出主意,抢救卫星”的指示,立即召集飞行控制小组有关技术骨干会议,经过集体分析研究,提出了尽快将固体发动机点火,提高卫星轨道的方案,尽管卫星发射失利,但是,仍然完成了大量的技术试验,这些试验充分验证了卫星方案的正确性。

在初战失利的情况下,航天人没有气馁,他们擦干了泪水,又开始了新的战斗。由于“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一次研制了两颗,因此,时隔三个月后,1984年4月8日,第二颗“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升上了太空,16日18时27分57秒,卫星定点在东经125度赤道上空。广袤的太空,终于有了中国第一颗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实现了我国卫星通信事业划时代的革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之一,缩短了与世界上研制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国家技术水平上的差距。

卫星定点后,有关部门先后进行了20多天的通信信息传输试验,试验经过表明,卫星技术指标完全满足设计要求。中央军委张爱萍副秘书长利用卫星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通了电话,国务院还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隆重的庆祝大会,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研制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实际工作寿命大大超过了设计要求。1986年,中国发射成功“东方红二号”实用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实用通信卫星与试验通信卫星相比,技术上有了适当的改进,卫星结构与试验通信卫星相似,只是采用了覆盖我国国内领土的窄波束抛物面天线,从而提高了波束的等效辐射功功率,极大地提高了通信容量、通信地面站的信号强度和接受电视图像的质量,其传输质量超过了当时我国租用的“国际通信卫星”,原来接收“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的电视图像需要使用10米直径的天线,而实用通信卫星只需要3米。

1 988年3月后,我国连续发射成功3颗“东方红二号”甲实用通信卫星,这些卫星采用了新的设计方案,性能不断增强,寿命不断延长,卫星转发器由2个增加到4个,使电视转播能力由2个频道增加到4个,电话传输能力由1000路增加到3000路,设计寿命由3年增加到4年半,使中国卫星通信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一段时间里,使我国的卫星通信转发器的国产化程度达到三分之二,占领了国内卫星通信的半壁江山。

“东方红二号”实用通信卫星的发射成功好可靠稳定运行,开辟了我国卫星通信事业的新时代,为开放的中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东方红三号:打响“太空保卫站”

20世纪80年代。随着卫星通信浪潮的冲击和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引发了国内对通信卫星转发器的更高需求。面临这种情况,我国科技人员在研制“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的同时,就着手开展研制中容量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的方案论证和技术攻关工作,旨在缩短与世界通信卫星研制技术的差距,让空间技术更为广泛的服务于经济建设。

到底搞一个什么样的卫星?在研制卫星方案阶段,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专家认为,如果我们按常规的卫星研制思路来走,就永远落在世界水平后边,只有跨过传统的发展阶段,才能迎头赶上国际空间事业的脚步。要搞就不能走卫星研制的常规发展阶段,要搞就要世界先进水平!因此, “东方红三号”从20世纪60年代水平起步,瞄准当时的80年代的水平。

他们大胆提出了卫星携带24个C频段通信转发器,采用公用舱技术、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和液体双组元统一推进系统等国际上最先进的通信卫星技术,研制出一颗具有国际20世纪80年代水平的通信卫星,实现我国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研制技术的新跨越。这就是说,要用8年时间,使“东方红三号”卫星从当时我国通信卫星只有国际上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一步跨入80年代。

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史不能不大书特书这一天。

1997年5月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中容量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终于在西昌发射成功,5月20日15时01分,“东方红三号”经过漫漫的征程,终于到达了它的“太空泊位”,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 25度赤道上空。茫茫太空,终于又有了一颗中国新星。中国通信卫星事业终于迈出了坚毅的第二步。

“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的发射成功,无论对于我国的空间事业还是通信卫星产业,都是一个历史性的胜利,如果此次发射失败,不仅中国卫星研制者10年的心血将付之东流,更为严峻的是,在广袤的太空中,将没有中国的通信卫星,国家不仅将要继续租星或买星,而且,宝贵的太空轨道位置也将丢失,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的通信卫星民族工业将面临更为困难的境地。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 “东方红三号”卫星的发射成功,对于中国通信卫星产业来讲,意义非凡。

“东方红三号”卫星所占领的太空轨道位置,对于我国来讲,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绝佳位置。在这个位置上, “东方红三号”卫星的波束正好覆盖我国全境。

“东方红三号”的成功,不仅解了我国通信卫星市场的燃眉之急,同时,这颗卫星的研制,还带动了我国电子、材料、机械、计算机和加工工艺水平的提高,给我国高科技领域以极大的牵引,促进我国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它的意义还在于我国在日益激烈的通信卫星市场竞争中,夺回了部分市场,展现了我国卫星研制者的雄厚技术实力合信心。

为适应国内外通信卫星市场飞速发展的需要,振兴我国的通信卫星民族产业, “九五”期间,在国家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支持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就开始进行大型静止轨道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四号”公用平台技术的研制开发工作,在卫星大型承力筒、大容量储箱等卫星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于2001年1月,完成了前期技术攻关任务,卫星方案通过了国防科工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开始研制。

“东方红四号”通信卫星是我国第三代通信广播卫星,携带48个通信转发器,寿命1 5年,有效载荷将以直播和通信为主。预计用四年时间完成。

开展“东方红四号”大容量通信卫星的研制,不仅将大大加强我国卫星通信、广播电视、信息传播工作,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还将大大缩短我国在通信卫星领域与国外的差距,使我国通信广播卫星研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专家介绍,指根据不同航天任务,进行局部适应性修改,可支持多种有效载荷,以构成不同卫星的卫星平台。是国际卫星技术发展的趋势。在进行“东方红四号”卫星研制的同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采用成熟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形成我国新一代大容量、长寿命通信广播卫星公用平台。该平台在设计思想上,坚持通用性、继承性、扩展性、及时性和先进性的原则,平台功能与目前国际上同类卫星先进平台水平相当,适用于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第二代直播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等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通信任务,可以在短期内,形成小批量生产能力。灵活便捷的运作方式和优越的性能价格比,使该卫星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能力。

专家指出,开展“东方红四号”卫星的研制和大型通信广播卫星公用平台的建立,不仅将大大提高我国卫星通信、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水平,加速我国信息化进程,还将大大缩短我国在通信广播卫星领域与国外的差距,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有几个能研制大型通信广播卫星及其平台的国家。

“东方红四号”卫星公用平台的研制,已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利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我国为委内瑞拉研制发射了通信卫星,实现了我国卫星出口零的突破。中国卫星终于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作者:孙宏金

上一篇:小学管理环境教学论文下一篇:电视剧戏剧性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