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法制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高中生易接受各种新奇事物,但是缺少辨别能力,法律意识淡薄,极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导致违法犯罪。因此,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是当前学校要切实开展的工作之一,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法制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法制教育论文 篇1:

高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有效渗透

摘 要:法制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学校作为进行系统法制教育的重要阵地,针对不同学科开展不同的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学校各个环节中,提高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增强高中生的法律素质,势在必行。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语文课堂更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主渠道。

关键词:高中语文;法制教育;有效渗透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自从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来,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被摆上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增强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对高中生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坚持抓好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全体公民的整体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指出,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习近平主席更是强调,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要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开发和利用法制教育资源与高中语文课堂相结合,已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相关情境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各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多媒体技术逐渐应用于各学科课堂。当然,高中语文课堂也是如此。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存在着无可比拟的优势,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创设相关情境,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渗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展示相关图片、播放视频等,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例如在讲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文章时,在讲到“十四年前……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介绍电影《东京审判》《南京!南京!》《美丽人生》,通过典型片段,精彩影评,在拓展課本人文内涵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师生在共同回忆人类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战争暴行和中华民族遭受外敌侵略的不堪往事,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加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支持被压迫民族和发展中国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斗争,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

二、重视课堂提问艺术,引导深入思考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较强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注重提问的艺术,创设提问的教学情境,从而避免学生的敷衍,吸引他们真正投入在课堂中来,引发他们用心思考,有利于学生接收和理解枯燥乏味的法律知识。

例如在讲授《氓》这篇文章时,在讲到“女也不爽……二三其德。”“三岁为妇……至于暴矣。”教师可以设置情境问题:如果诗中的女主人公生活在今天的社会,可以怎样保护自己?讨论交流后,本文告诉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结合现在的法律谈谈你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条,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第十三条,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三、注重故事的运用,聚焦注意力

对于学生而言,相对于枯燥的法律知识讲解,他们更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将课堂内的知识故事化,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这样得到的知识可以较长时间地保存在学生的记忆之中,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讲故事的情境,从而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这样能对学生起到思想启发的作用,让他们的视野变得更广阔,从而提升他们的法制素养。

例如在讲授《陈情表》这篇文章时,在讲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余,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教师可以通过讲“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等孝敬长辈的故事适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参考文献

[1] 盖京菊.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J].华夏教师,2018(29):27-28.

[2] 杨永寿.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1):88.

作者:罗艳明

高中语文法制教育论文 篇2: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

摘 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高中生易接受各种新奇事物,但是缺少辨别能力,法律意识淡薄,极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导致违法犯罪。因此,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是当前学校要切实开展的工作之一,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法制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0.038

语文学科有特殊性,能很好与法制教育相融合。同时,语文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健全的法制意识是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也应该主动担负起教育青少年的历史重任,强化对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制思想的培养,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在教学中贯彻法制教育,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

语文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拥有丰富内容的同时可以渗入许多法律知识。讲授教材中的课文能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而且,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

如学习《陈情表》一课时,我们可以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和“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些句子中感受到李密对祖母的拳拳孝心。教师可借此给学生讲一讲对长辈的孝顺和赡养义务。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发扬这种优良传统。赡养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有精神上的慰藉。这些都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不遵守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良心的谴责。

又如,小说《包身工》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只有十五六岁,住在恶劣的条件中,接受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的双重压榨。还有一个典型的形象 “芦柴棒”,没有名字,备受虐待。讲课时,教师可告诉学生在我国的《劳动保护法》中有明文规定:“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或招用童工。”

二、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法律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可有意识的设置一些公德类材料作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运用学生的作文进行法制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这篇作文中的事例:2013年12月3日,高中女生琪琪从陆丰望洋河桥上跃下身亡。前一天,因怀疑她偷窃服装,店主将监控视频截图发至微博求人肉搜索,很快琪琪的个人隐私信息被曝光,她成为身边同学朋友指指点点的对象。对此,网上议论纷纷,几个网友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去分析造成琪琪悲剧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也已打破道德底线,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店主只是怀疑琪琪偷服装,并没有确凿证据,却罔顾法律将其照片发到网上,引发人肉搜索,并发布侵犯他人隐私的信息,悲剧的发生也就不奇怪了。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琪琪事件”里,网络暴力正在腐蚀人们的心灵,扰乱社会秩序,触犯道德底线。教师要通过这些告诉学生,对网上的信息要学会甄别,不要做网络暴力的幕后推手,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再看2015年的全国卷高考题:因父亲总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小陈迫于无奈,也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要求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态度,阐述看法。这个作文可以从“情”和“法”方面立意,可以批评老陈的漠视法律,不顾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可以赞扬小陈的坚守法规,用法律来维护亲情是爱不是害,不为亲者讳是法治精神的体现;给警方写信可以写运用网络媒体传播正能量时需重视隐私保护。

针对2015年8月18日出现在邯郸街头的“警民对跪”一幕,教师可让学生写一个评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互跪事件”的背后是我国要成为一个文明的现代法治国家,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与以人为本的结合,首先要大众破除“人情高于法”的执念。

三、通过语文字词教学介绍法律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对某些词语的解释,教师可尝试从法制的视角来分析。如讲解“赡养”时,教师可将“抚养”与之相比较,告诉学生父母抚养孩子是无条件的,是不可推卸的义务,未成年人出生后有享受父母抚养的权利;而赡养老人是每个成年子女的义务,同样父母有让子女赡养的权利。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在享有某种权利时就必须承担对等的义务。通过对“赡养”“抚养”两个词语法律角度的讲解,不但能使学生对两个词的区别更明晰,而且能使学生对权利、义务的相对性有初步的认识。

有些语病题也给我们提供了法律教育的机会。如2015年保定调研考试的一个病句题: 四部门联合通告指出,司法机关对2014年12月1日前自动投案的在逃境外经济犯罪人员,可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本是没有语病的句子,可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减轻和从轻是重复。在试题讲解时,教师可给学生解释一些法律概念:减轻处罚是指判处低于法定最低刑的处罚。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处罚种类和幅度内对行为人适用较轻种类或者较小幅度的处罚。

总之,语文学科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法制意识。同时,法制教育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应完成德育任务。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动脑筋,找办法,利用课堂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陈春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育

中渗透法制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49-50.

[2] 刘建国.细润无声识法理 观照审美铸情怀——高中语文渗透法

制教育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21):52-53.

[3] 宫慧芳.浅谈如何在语文科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新课程导

学:七年级上旬,2015(6):39.

[4] 耿启梅.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J].速读旬刊,

2014(6).

On Legal Educ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DANG Ya-jing

(Anguo Middle School, Anguo Hebei, 071200, China)

Key words: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legal system

[ 责任编辑 张翼翔 ]

作者:党亚静

高中语文法制教育论文 篇3:

浅议高中语文教学怎样渗透法制教育

摘要:今天,我们早已步入了文明的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然而,我国中小学生犯罪率在不断增加,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我们教育者的主要课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便成为了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肩负着人文教育的重大责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使学生不但获得学科知识,而且能用法律这一武器在实际生活中保护自己。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渗透制教育;法律教育

一、用现代眼光看待以前的黑暗社会,学习法律知识

在教学《水浒传》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林冲杀了陆虞侯、富安等人,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让人痛快至极,大声叫好,它是林冲性格上的突破:忍无可忍,则无需再忍,也是林冲被逼上 梁上的真实写照。这种暴力行为在封建时代“恶人横行,好人受欺”的黑暗背景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而在今天的法治社会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告诉学生不能仿效林冲的这种行为。同时教育学生要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治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别人欲致我们于死地,放火烧了我们的住所并沾沾自喜时,应根据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不可也不应该鲁莽行事,更不动刀杀人。同时,对于我们高中学生来讲,我们应该机智,充满智慧地去解决问题。可以请求他人,可以发短信,也可以直接拨打110……总之,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进行,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或损失。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法制观。这样,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就学会了法律知识,何乐而不为?

二、用现代眼光解读传统观念,渗透法制教育

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刘兰芝与焦仲卿双双殉情让我们十分惋惜,因为在封建社会中,维系婚姻的是封建传统观念,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导致两个真心相爱的人只能选择在天堂里相聚。这让我们看到那个社会黑暗,腐朽,毫无人性的一面。但在现实生活中,倡导婚姻自由,绝不可像焦仲卿与刘兰芝那样选择殉情,我们可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来保护自己的婚姻。再如教学诗经《氓》时,也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我们可以像诗中女主人翁那样选择离开,但应通过法律程序离婚,得到自己应得的,捍卫自己的权益。在这两篇课文中可树立学生在以后生活中的正确婚姻观念,倡导婚姻的和谐。

三、在阅读中进行法制教育

学生读书阅读,我们能够利用好这个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必读的课外名著有很多篇目,而《西游记》、《水浒传》等又是学生非常愿意的古典名著。以《水浒》为例,谈自己是如何利用课外阅读这一平台适时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

《水浒》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尤其《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手法精妙,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评价时,都注重了鲁提辖值得歌颂,因为他嫉恶如仇,仗心相助,而郑屠仗势欺人,自私可恶,应该被打死。作为教师,是否可以考虑周全,让学生讨论郑屠是否该死?即使该死,是否由个人快意恩仇?要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将来都是一种犯罪。要知道,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要远大于空洞的法律读本。试想:如果让学生都认同鲁智深、宋江等的激情犯罪,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都仿而效之,那么对创建和谐的法制社会是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认同情感的基础上,对处理问题的方式应存疑、存异。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英雄”,是历史的产物,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必须由公安机关依靠严格的程序,用铁的证据来裁定。所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法制意识的培养是法制教育的核心。

四、在学生的写作中进行法制教育

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

1、利用法律条文的语言特点,引领学生品味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准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说明文是文体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说明文的教学、尤其是事理性说明文的教学则因其枯燥、乏味而让大多数语文教师头痛不已。其实,法律条文便可以成为我们教学事理说明文的最佳助手。例如,指导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可以从中体会其法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简明性以及法律条文特有的严肃性、严密性;此外,还可以抓住某几句具体的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章第29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和第五章第35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求学生揣摩其中“应当”、“不得”、“鼓励”这几个词在条文中的含义和用法,从而认识到说明文用词准确、严密的要求,并揣摩在写作说明文时锤炼词语的技巧和方法。

2、利用法律文书,指导学生学习记叙的表达方式在议论文、应用文中的合理运用。由于学生长期写作记叙文,养成了在叙述中大量运用渲染、铺排、夸张、加工、虚构等细节刻划手法的写作习惯,而这些在议论文和调查报告等应用文的写作中是不妥当的。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这个写作思维的转变,可以找来一些诉状、辩词、判决书之类的法律文书,让学生在阅读中懂得,在特定文体中的叙事要做到客观、准确、清楚、明了、简洁、平实。由于有了最为形象、直观而典型的范例,学生们便能很清楚地区分叙述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用法了。

所以,在語文教学这个主阵地上进行法制教育内容就显得尤为必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积极想办法,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快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兰.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金海梅.浅议法制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机渗透[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12):111-112.

[3]曹骞,申晶晶.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环境渗透教育[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1(02):47-48.

作者:胡波

上一篇:墨家思想艺术教育论文下一篇:电力企业投资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