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制教育体制建设论文

2022-04-28

(广州市五一小学广东·广州510000)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青少年体质状况的现状的研究,教育体制、学校、家长及学生和经费等原因导致青少年体质的现状主要表现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视力等三方面不佳。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青少年法制教育体制建设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青少年法制教育体制建设论文 篇1:

浅议新时期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已迅速成为我国刑事犯罪的主体,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如何从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多方面杜绝中学生逃学、辍学,教育青少年克服不良诱惑,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全社会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也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目前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缺陷,需要我们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完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制的措施和方法,以推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改变目前青少年法制教育比较滞后的局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

一、法制教育定位于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最主要和最核心的是要通过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具备良好法律意识的青少年,应该正确、合法地运用自己的权利,并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每个青少年在享受法律规定权利的同时,要全面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对不履行义务的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青少年要通过学习法律来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在遭遇不法侵害时,会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青少年要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要有远大的理想,认真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如一些影视、书刊、出版物等宣扬色情和暴力的文化毒品,不阅读黄色书刊、不观看黄色电影、电视、不迷恋游戏、赌博、上网、远离毒品、不结交狐朋狗友。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远离犯罪,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二、以家庭教育为主渠道,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长要自觉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改进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素质会影响子女的素质,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不易走上歧途。家庭要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给青少年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家长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不让学生登陆黄色网站,不打电脑游戏,不长时间地看电视或者上网聊天。引导子女把课余时间的旺盛精力投入有益的学习或者体育活动中去。家长要多学习、少应酬,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意识,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注重言传身教,与子女建立平等的关系,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子女的成长。

三、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合格学生

学校是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场所,抓好在校生的法制教育是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通过各学科教学,有机地渗透法律知识,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各科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例如,历史、政治和语文等学科教学,可渗透《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知识,重点渗透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宪法》和其他有关的法律法规,做到自觉学法、守法和护法。另外,要保证法制教育有充足的师资力量。一方面,各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定期对现有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综合法律素质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要有意识地吸收一些法律专业的大学生进入教师队伍,他们法律知识比较丰富,理论功底比较深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法律,从而为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以社会教育为主格局,优化学习环境

社会各界、各个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形成社会教育的框架体系,认真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政法、工商、文化、教育主管部门要统一协调,联合行动,综合执法,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对学校周边200米以内的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台球室、网吧“三厅一室一吧”和商贸摊点等场所,进行必要的清理整顿。该关闭的要坚决关闭,对其他不健康的娱乐场所要从严管理,规范运作。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公共娱乐场所。共青团、“关工委”、工会、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团体组织要向青少年伸出热情的双手,多层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青少年在温暖的集体中接受教育和锻炼,茁壮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材。政法机关和共青团要积极开展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组织青年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庞大、系统的社会工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既要立足学校,不断将学校的法制教育推向深入,又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和各类社会资源,不断探索新时期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山西省和顺职业中学)

作者:卢晓庆

青少年法制教育体制建设论文 篇2:

青少年体质状况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广州市五一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摘 要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青少年体质状况的现状的研究,教育体制、学校、家长及学生和经费等原因导致青少年体质的现状主要表现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视力等三方面不佳。主要对策:加强保障青少年体质的法制建设;加大体育成绩在“中考”“高考”中的比重;要推行学校一把手负责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落实好各级政府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质状况 现状及对策

“少年强则国强。”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既是百年大计,又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回望历史,“东亚病夫”的记忆刻骨铭心。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一、青少年体质的现状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代表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发表了《增强青少年体质刻不容缓》中提到,关于青少年(7至18岁)体质重要指标呈下降趋势的表现:肥胖率日趋增长,超过“安全临界点”;心肺功能下降,运动能力趋低;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攀升,位居世界前列。

2010年山东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覆盖了全省16个地市,共检测大中小学生45310人。其中,44.2%的1到3年级小学生视力不良,超重、肥胖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7—18岁中小学生超重率城市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7.13%、11.07%;肥胖率城市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4.46%、6.70%。

表1 广州市天河区五一小学体质测试情况表

由广州市天河区五一小学体质测试可知(见表1),体质指数(简称BMI)是评估体重与身高比例的参考指数,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体质指数(BMI≥22)呈递增趋势(从1.5%到15.8%),说明小学生体重随着年龄的增大,体重呈超重,甚至肥胖的趋势明显。50米跑随着年龄的增大,速度有所提高,提高的趋势不明显;坐位体前屈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提高,五年级提高的幅度明显,1分钟跳绳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提高幅度明显,五年级和六年级提高的幅度不明显;视力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呈下降趋势,但是下降不明显。

与发达国家比,中国青少年体质有不小的差距。人民日报2014年4月4号海外版评论:过去25年,韩国青少年的肺活量、运动能力等体质指标一直在提升中;日本青少年的体质自二战后也一直处于上升势头,其中身高25年间增长10多厘米。与日本相比,我国青少年超重率、近视率大幅上升,运动能力却大幅下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如何遏制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趋势是教育部门及体育教师目前重要任务。

二、青少年体质呈下降趋势的原因

(一)教育体制的原因

目前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校偏重于升学率,体质健康往往被忽视。学生及家长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目前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校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多以应试教育为主,“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的事实没有改变,但是人口众多这一国情的背景下,目前没有更好办法促进教育公平,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学习时间延长,体育活动时间减少[1]。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存在体育教师配备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学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容乐观[2]。有些学校对体育课不重视,表现为课程和时间安排不能保证,教学内容和训练手段落后,锻炼效果不理想;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包括长跑活动、班级球类比赛等)减少,许多学校害怕学生发生意外伤害,减少家长因伤害而找麻烦。

(三)学生及家长方面的原因

学生方面,自身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怕苦、怕累较为普遍,在参加体育锻炼、选择锻炼项目时往往避“重”就“轻”。

家长方面,太多家长给予孩子学习方面的关注较多,并不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而学生一旦在学校因运动受伤,家长不管什么原因都认为是学校的责任。学校开展的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外出比赛活动,往往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孩子逐渐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另外,家长们为孩子补充过剩的营养,使得“豆芽菜”和“小胖墩”型孩子增多。

(四)经费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学校师资紧缺、场地不足和器械落后等原因,归根结底是经费不足[3]。表现在城区学校运动场地人均严重不足,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缺乏或落后等。中小学体育经费与语数外在师资、培训以及经费配比方面相差较大。

三、遏制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对策

(一)加强保障青少年体质的法制建设

制定“青少年健康促进十年计划”,作为国家层面的中长期计划持之以恒地推进落实。同时,修订已沿用二十余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制定《校园体育安全条例》等,指导和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依法、有效开展。由国家财政给学生购买体育课意外险,减轻学校及教师在体育课上的责任。

(二)加大体育成绩在“中考”“高考”中的比重

改进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要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教育评估体系,增加体育在评估体系中的权重。改革是一个从上到下、循序渐进的过程,上层的行政措施不够强劲,下层的局面必然也无法根本扭转。在现行升学考试制度下,进一步加大体育课的比重,确保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把体育作为“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并与语、数、外等必考科目同等重要。

(三)推行学校一把手负责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教育改革把体育融入素质教育体系中。首要责任在教育主管部门,从课程选择和设定上来说,权力下放,应当以教师、家长、学生为核心,贯彻“以人为本”主题思想,共同来选择和设计每个学校的校本课程,逐渐形成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教育格局。

新加坡一周三堂体育课,在中小学,除正常的体育课外,学校还组织了各种体育兴趣小组,下午下课后,兴趣小组开始活动,学生们运动两个小时后再回家。学校需认真履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四)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措施

设立学校专项体育经费,依据学生规模招聘新教师、建设体育场地设施,以及购买体育器材,与此同时,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向学生开放。并将此作为各级教育主管门考核和各类学校评估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地区实行行政问责。

参考文献:

[1] 杨飞云.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透析学校体育现状[J].中国校园导刊.2011.6:147.

[2] 陈玮君.从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透析学校体育现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6):10-22.

[3] 邢建超等.关于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39.

作者:夏兰清

青少年法制教育体制建设论文 篇3:

青少年犯罪心理探微及预防

摘 要: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青少年自身的因素、家庭监护不到位、学校教育管理失当和社会因素等综合作用,导致青少年犯罪人数上升。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完善教育体制,改善社会环境,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从而达到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 犯罪心理; 预防; 青少年; 心理健康

Exploration and Prevention for Criminal Minds of Juvenile

CHEN Wei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 China)

Key words: criminal minds; prevention; juvenile; mental health

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我国经济仍然持续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青少年犯罪率却在呈上升趋势。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青少年犯罪在20世纪50-60年代只占刑事犯罪率的10%-18%,在70-80年代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就达70%以上,在20世纪末,青少年的刑事犯罪率已高达80%以上,而且其犯罪特征明显呈现低龄化、手段残忍性、暴力性、团伙性、突发性等特征。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征

(一)突发性

青少年犯罪往往在事先没有经过精心细致地策划,犯罪动机很模糊,没有一个明确的犯罪目的和对象,多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有时是受到某种外在因素的诱发和刺激造成犯罪。这种具有突发性的行为反映了青少年感情易冲动、脾气暴躁,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残忍性

近几年,青少年犯罪不但犯罪率高,而且社会影响极大的恶性刑事案件的比例也在上升。据统计,青少年犯罪成员已占全部社会犯罪成员的80%以上,已成为社会犯罪的主体。其犯罪手段残忍,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笔者在高中阶段亲身参加过一次公捕大会,三个初中的学生为了几块钱把一个出租车司机杀死,并且进行分尸,手段极其残忍。这也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三)团伙性

据相关的数据统计,1992年至1995年期间,上海市闸北区法院判决的166件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团伙犯罪为80件,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47.62%,并且每年都在呈上升趋势。他们为了在力量上占优势,就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形成有预谋的犯罪团伙。这些团伙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容易发展成为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

(四)暴力性

根据相关统计表明,青少年犯罪中暴力型犯罪案件在1991年末仅占总数的7.8%,1995年底猛升到21.95%,1996年达到36.2%。尤其是在强奸、抢劫等案件中很明显。由此可见,青少年犯罪具有很明显的暴力性,而且不考虑后果的严重性。暴力犯罪行为容易使受害人受到惊吓不敢反抗以达到目的。

二、青少年犯罪心理解析

造成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青少年心智不成熟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生理发育很快,但心理发育相对较慢,不具有很强的是非辨别能力,容易受外界的不良因素的刺激,产生情感冲动,走向极端。

1. 认知方面。存在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观念,只向社会索取,追求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遇到一些挫折就容易灰心沮丧,认为是社会不公平,对社会产生积怨,充满了反社会的不良情绪,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没有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在青少年阶段,青少年的道德动机逐渐理想化、信念化,具有很强的易变性和敏感性,道德情感较为丰富和强烈,好冲动不拘小节,道德意志已经形成,但比较脆弱。[1]青少年的学历大多数较低,没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功底,认识上有偏差,不能够正确地辨别是非善恶,容易形成和树立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至于“一失足成千古恨”,使自己陷入犯罪的泥潭。

2. 性格意志方面。从青少年罪犯的性格来看,大多属于外向型性格,比较任性和放纵,带有一定的偏执性,在人格上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缺乏社会责任感;是非善恶辨别能力较差,缺乏怜悯之心和同情心;性格多疑,充满敌意和戒备心理;脾气暴躁、言语具有较强攻击性;独立性和自控能力比较差,易受外界环境影响。[2]由于他们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很薄弱,容易被金钱和物质等诱惑,就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3. 情绪情感方面。青少年处在过渡时期,心理在向成熟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是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期。[3]青少年富有激情,情绪高亢,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对不喜欢的事情表现出厌恶的情绪,出现情绪和情感的两极化,主要表现是情绪波动较大,对情绪情感的调控能力较差,烦躁不安,容易冲动。在情感上对他人表现冷酷、多疑、易嫉妒、易愤怒,易气馁。青少年罪犯的情绪情感观念中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大多是扭曲的,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反映。[4]正因为青少年的情绪易激动导致青少年犯罪有很大的突发性。

(二)家庭监护不到位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是爱的港湾,家庭是安全的避风港,家庭是孩子生长发育的温床,是塑造情感、性格、意志,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场所。帕森斯把家庭比喻为“制造人格的工厂”。[5]家庭对一个青少年心理成长和人格的造就有很大的影响。家庭监护不到位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另一条重要原因。

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对于子女的一切都不加以指导和管理,一切都由子女自己去料理,或是委托近亲属代管。在感情上给予不够,受不到良好的管教,使得孩子缺乏家庭教养,染上不良习惯,为犯罪埋下种子。如果过于溺爱,父母对于子女的要求千依百顺,任其为所欲为,缺乏应有的管教,导致人格畸变,行为难以控制,走入犯罪的泥潭。如果家庭管理很严,父母对子女过分苛刻,采取棍棒教育,不假颜色,铁板面孔,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在这样的家庭里会使子女们心灵受到创痛,得不到家庭的乐趣和温暖,以至于会走向极端。因此,如果不注意家庭监护方式,会使青少年的身心受到创伤,使青少年变得性格孤僻、自私、冷淡,与人难以相处。同时也会造成父母与子女感情不和谐,家庭气氛紧张、冷漠、不和谐,使孩子感觉到自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失去了父母的关爱,产生不安和失望的情绪,导致子女形成一种自闭的心理。

(三)学校教育管理失当

学校是育人的基地。在学校生活中,学生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学校教育状况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青少年犯罪心理产生与否。在学校这个教育过程中,致使青少年产生犯罪心理的因素有:

1. 思想品德教育的观念较为落后。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落后、脱离实际、没有与时俱进,以单纯说教的方式进行,缺乏灵活性。学校虽然设置了法律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课,教育者授课的目的可能仅仅满足于应付课程,没有真正的达到该课程的目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同虚设。另外学校法制宣传教育不到位,加之青少年自身不重视这方面的学习,致使许多青少年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基本的法律意识。

2. 学校片面重视学习成绩,不注重全面发展。高升学率是学校的金字招牌。目前,学校只片面要求升学率,没有关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问题,不注重青少年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造成青少年是非观念模糊、道德观念缺乏、法制观念淡薄。学校为了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致使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产生很重的思想负担,造成心理不平衡。于是,就以在学校捣乱或反抗老师发泄其心理的不满,进而在这些学生身上滋生犯罪心理的苗头。

3. 学生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在新时期,学校应当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的学校因学生多,没有耐心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只是单纯的以罚代管,以罚代教。学校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轻则停课,重则开除学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不怕,就怕没有改错的机会。学校为了学校的名声,不问是非曲直就直接对学生进行处分,不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学校通过这种不当的管理方式,过早的把这些学生抛向社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给社会安定带来隐患。

(四)社会因素影响

经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改革开放如沐春风,历时30年,国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地完善,社会得以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腐化的生活方式也随之而来。加之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它不健康的内容严重污染社会环境,侵害、腐蚀青少年的灵魂。青少年的心理免疫力不强。这些不良的生活观念和文化氛围也不可避免地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催化剂,在不断地吞噬他们纯洁的心灵,诱导青少年误入歧途。

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稳定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努力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达到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三、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预防机制

(一)关注青少年心理发展并进行良性引导,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

心理是人的行为和品性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积极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6]德国教育家福录贝尔说过:“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母亲的手里”。[7]这就说明家长的心理素质和道德行为、文化修养对子女的成长和成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优化家庭环境,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爱好,给孩子做好表率,以健康的思想、高尚的品行教育和引导青少年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通过言传身教,让自身良好的品行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尊严,多给予关爱,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有不良行为动向时,适时的予以教育引导,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父母应该让子女参加有益的社会文化活动,如野外生存与救生训练、观看爱国教育影片、参观博物馆和艺术展览等活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人格观念和价值观念,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抵御消极因素的侵蚀。

(二)重点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对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和知识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改变单方面的要求升学率,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引导个性发展的前提下,使青少年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管理制度,改变教育方法,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同时学校还要开展法制教育,举行劳教人员现身说法活动,切实担负起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的重任,使青少年从小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学校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与心理学教育相关的公共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充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能力,让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纠正自己不良心理倾向,提高心理素质。另外要创新道德教育的方法,采用平等互动,积极交流和疏导的方法,及时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8]

(三)净化社会环境,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平台

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滋生青少年犯罪的土壤。社会中的消极因素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催化剂[9]。政府各部门和社会上的相关机构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外部环境。

1. 纯化互联网环境,净化文化市场。在现代社会,互联网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途径。但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公安机关必须加强对网吧、网站和游戏厅的监管,认真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剔除网站中的不良信息,并联合相关单位大力打击宣传色情和暴力的图书、影视光盘,防止对青少年的感染和侵害,坚决取缔含有色情内容的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发廊和网吧等,杜绝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纯洁的心灵的腐蚀。

2. 加强社会治安建设和加大普法宣传的力度。政府和相关机构要经常进行法律宣传活动,使青少年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当代青少年应该从法律入手,培养自己独立的健康的思维方式,逐步地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倡导依法办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打造自己的亮丽人生。

3. 建立青少年帮教管理机构并联合社区,对青少年罪犯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并给与关爱,为他们的人生指明发展的方向。另外,必须对流浪青少年进行救助,让他们拥有家庭的温暖,感受家庭的关爱,让他们快乐成长,拥有健康的心理。

总之,在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大、教育制度存在缺陷和社会不良的文化等等因素的影响下,青少年犯罪现象在所难免。这些都极大影响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犯罪率的上升,严重地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我们必须时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通过对犯罪青少年进行“感化→教育→挽救”,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和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力和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郭黎岩.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翟恩波.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及其预防[J].教育纵横谈,2004,(6).

[3]郭黎岩.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陈友良.当代青少年心理素质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5]柯常钦.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及对策[J].高等函授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6]郭黎岩.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赵惜群.误区与对策:中学道德教育反思[J].湖南科技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7,(6).

[8]张炜,宋禾.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6,(4).

[责任编辑、校对:杨贤]

作者:陈 伟

上一篇:发包方企业工程财务风险论文下一篇:导师制下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