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广场文化建设必要性论文

2022-04-29

摘要:当前我国已步入全面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广大农村的社会经济取得了显著发展,伴随着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音乐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工作迫在眉睫。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村广场文化建设必要性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农村广场文化建设必要性论文 篇1:

以广场体育文化为特点的农村群众体育文化建设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体育文化的建设已取得了较大突破。但在农村的体育文化建设中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引起国家及社会更多关注。如果通过建设广场体育文化,调动农民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创建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可有效促进建设农村体育文化事业的开展。本文介绍了广场体育文化的特点,并介绍了创建体育文化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广场体育文化;农村群众体育文化;全民健身

目前我国农村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但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仍远远滞后。有些地方还盛行着封建迷信活动,使得农民们的精神文化氛围较差。在农村开展体育文化建设能够营造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氛围,有利于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何在农村开展广场体育文化建设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

一、农村群众体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全民健身”的需要

“全民健身”是我国体育建设的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体育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并已初成体系;与此同时,农村的体育文化建设仍然比较滞后,需要引起政府与社会的更多关注。为在农村普及体育文化,让农民们的体育素质得到充分提高,应当加大力度进行农村群众体育文化建设。

(二)充分利用“08年奥运会”后效应

08年奥运会的举办让我国体育文化氛围变得更加浓厚,人们会比以前更加重视体育活动、对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也越来越高了。这样的背景为开展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国家应当抓住机会,加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让农村人民体育文化素养跟的上时代发展。

(三)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我国经济处于飞速发展期,农村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也被大大改善了。这样就使得对农村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应当跟得上物质发展需要。但目前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工作中仍存在很大不足。很多农村还盛行着封建迷信、法轮功等活动,使农民的精神文化层次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如果不对该现状加以改善,很难让农村文化建设更快开展起来。体育文化建设,就是通过进行体育锻炼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农村开展体育文化建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应当抓好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广场体育文化的内涵

(一)广场体育文化特点

1.参与主体多样、自由

在广场上进行体育活动的人群多种多样,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在广场上自由运动。并且,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进行体育活动的种类。因此,广场体育活动越来越被更多人所欢迎着。

2.活动内容丰富

广场体育文化的内涵是通过人们在广场上进行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人们可以在广场上进行体育锻炼、文娱活动、人际交流、休息等各种活动。像一些传统活动,如太极、武术、秧歌等在被很多人所热衷;于此同时,像街舞、轮滑等现代活动项目也可以在广场上看到。可以说,现在的广场体育文化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二)广场体育文化的作用

1.丰富人们生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很多现代人长期在电脑前办公使其处于身体亚健康状况。因此,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在被更多人所重视。于是,广场上进行体育活动的人群在逐渐增多。很多居民都把在广场上进行体育锻炼当成了每日的必备活动。

2.提高综合素质

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力、合作能力,使人们养成奋发向上的精神。无论男女老少,人们在广场上坚持体育锻炼、互相交流,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此外,人们在广场进行体育锻炼时候会逐渐形成一种文化氛围,也促进了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

3.丰富城乡文化

目前,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逐渐走向正轨,越来越强调“人化自然”理念。人们越来越体育文化视为一种“丰富文明建设”的手段。除了体育锻炼,在旅游、商务、传媒等多个领域都可以看到体育文化的影子。因此,广场体育文化建设有助丰富呈现文化。

三、广场体育文化为特点的农村体育文化建设

(一)建设广场并提供运动器材

进行以广体育文化为特点的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应当在人群经常活动的地方建设广场,并在其中提供一些运动器材。这样可以方便人们进入广场进行体育活动、发展体育文化。

(二)建设体育活动的群众组织

有关部门可以建设俱乐部、活动中心等组织,为群众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便利。此外,还可以培养一些专业体育辅导员,专门为群众提供体育指导服务。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有助于农村群众体育文化建设的开展。

(三)加强体育宣传力度

政府部门可在体育研究、技术开发、宣传推广等方面更多着力,让人民介绍体育知识、新式健身手段等内容;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宣传广场体育文化。这样有助于农民了解广场体育内涵,提高他们在广场进行体育锻炼的意愿,促进体育文化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

广场体育文化因其参与人数多、内容丰富、文化氛围浓厚在发展农村体育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快速发展广场体育文化,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关注,通过优良的设施建设、各种活动及宣传使农民群众体育文化精神得到迅速提高。

參考文献:

[1]常志利.探索发展农村群众体育的新途径——论广场体育文化的创设[J].当代体育科技,2014,15(6):17-18.

[2]平永忠.山东省农村小广场体育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5,01(7):115-118.

[3]王艳泽.河北省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卢洪英

农村广场文化建设必要性论文 篇2:

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现状及有效策略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已步入全面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广大农村的社会经济取得了显著发展,伴随着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音乐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工作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拟从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的必要性出发,分析新农村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重点探讨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的有效策略,旨在推动我国系农村音乐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农民群众的音乐文化素养。

关键词: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现状;有效策略

音乐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讲就是采用音乐教育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促使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出现了巨大变化,农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升。我国党中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是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且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还要培育现代化的新农民。广大农民群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促使培养文化素质高、品德思想优秀的新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迫切要求与核心内容。因此,要实现农民素质的大幅提升,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工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功能与作用。

一、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音乐都是广大群众的一项重要娱乐项目,古代有着“高山流水”的佳作欣赏,今天有各种各样的音乐会活动。当现代人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们的精神生活追求也越来越高。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无论是精神系统还是生理系统都会受到鼓舞。与此同时,情绪比较低落的人通过音樂欣赏也能起到振奋精神的效用。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组织丰富的音乐活动,对农民的思想道德品质与精神修养进行培育,最大程度精华不良的农村社会风气。据实践检验,音乐文化能够潜移默化人们的道德素养、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新农村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农村音乐文化活动之中,肃清打架、赌博、不讲理、无所事事等不良社会风气,促使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有趣。

(二)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历程中,切实推进音乐文化的建设力度,不但能够愉悦农民群众的身心,而且可以让广大农民通过一系列音乐作品了解与熟知国家的有关政策,体会到党中央与政府给予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浓浓人文关怀,进而为遭遇各种困难、挫折的农民提供心理层面的激励与慰藉。同时,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还应高度重视音乐文化所蕴含的强大的正能量,并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科学应用音乐文化对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进行引领与疏导。另外,在建设新农村时还应通过音乐文化建设发挥其警示与教育的功能,逐步緩解与解决农村中潜藏的各种乡里或邻里矛盾,采用舞蹈、歌唱等各种形式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营造风清气正的、和谐的新农村精神文化氛围,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丰富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内涵

音乐文化承载着深厚的人类文明与精神文化,属于人类社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从本质上讲,音乐不但能够让人享受到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可以提升人们的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加强人们的精神文化修养,丰富人们的音乐文化知识。同时,音乐文化艺术所具有的多样性、广泛性、开放性以及大众性特征,还能满足各个年龄段、不同层次的人们的社会交流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可以显著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且对农村文化格局的提高也十分有益。[1]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工作是塑造农民群众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更是对人生价值的关怀,有助于农民群众的平等与自由,促进人们、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

二、新农村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

(一)农村音乐文化人才较为匮乏

由于传统的、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深刻影响,使得国家的教育投入倾向于广大城市地区,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则明显不足,导致诸多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比较差。多数农村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都不是专职教师,而是由其他课程老师所兼任,音乐内容也多以流行歌曲为主,没有固定的音乐教材或者合理的教学模式,加之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致使很多音乐课程被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所占用,可供学生们参加的音乐文化艺术活动也少之又少,导致很多农村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一或枯燥。[2]另外,近年来一些农村地区开展的合乡并校政策,导致农村仅有的少数专业音乐教师也因农村条件比较差、学生数量较少等因素,而到城市寻求发展机会,同时毕业于音乐院校的大部分大学生也会因农村待遇低、环境差等问题不愿意支教农村。由此可见,音乐文化人才紧缺是当前我国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与解决。

(二)音乐文化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现代化的农村群众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单一的生活方式,而是愈来愈渴望有趣的、多姿多彩的、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譬如,在当今广大农村地区经常出现的红白喜事表演、庙会、“三下乡”义演等各种活动形式。加之新时代的很多农村年轻人都在大城市打过工,接受过或多或少的城市文化生活,因此即便是返回到农村,但却与传统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所不同,更加追求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中也包括音乐文化活动。因此,努力改变当前农村音乐文化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的发展现状极为迫切。

(三)政府职能发挥有待提升

新农村的音乐文化建设具有显著的民族属性、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政府在推进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当引导功能,农村自身则应发挥主体性的功能与作用。然而,当前政府在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中还停留在传统形式的管理层面,对音乐文化的发展进程缺乏详细的、整体的规划,在音乐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也比较乏力,缺乏高效的、高质的宣传与引导等。[3]由于政府的职能发挥不够到位,导致新农村音乐文化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设施不够健全,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参加音乐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

(四)音乐文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随着新农村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各项生活的基础设施也都随之不断完善,但音乐文化设施却并未紧跟新农村的发展步伐。纵观当前广大农村地区,高质量的音乐文化广场几乎没有,很多农村老人不能像城市老人那样在专门的场地听音乐、跳舞等,文化生活十分受限。同时,可供广大农民群众开展音乐活动的礼堂数量也十分罕见,很多农民群众想观看有水平的音乐演出只能到城镇进行观看。只有过节、农闲时期,一些农民群众才能在腾出来的谷场等空地开展跳舞、唱歌等少量的娱乐活动。[4]由于缺乏足够的文化场地、完善的音响设备等,造成新农村的丰富音乐文化活动难以广泛普及或者有效开展,也正是由于音乐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导致音乐文化艺术手段比较落后,相应的音乐文化活动内容也十分有限等等。

三、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发扬传统音乐文化观念

中国的传统音乐在历代发展过程中,凝聚了广大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是华夏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经过筛选、沉淀与积累而成的文化艺术精髓。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征,尤其具有较强的渗透力与生命活力,其不仅能够折射出一个地区的音乐文化发展历史,而且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当地群众的音乐审美情趣。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音乐文化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娱乐方式,加之网络媒体与年轻人的热烈追捧,使得其以迅猛的发展势头改变着新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的音乐文化艺术生活。因此,在推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思想宣传教育,促使其树立科学的發扬传统音乐文化的思想观念,有效充实农村音乐文化活动的底蕴与内涵。[5]诸如,各级政府要高度关注传统音乐文化在繁荣与活跃新农村音乐文化生活,以及推动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作用,还要强调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开发与保护,不断为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还可以重点推进当地音乐文化的发展,对乡土气息浓厚、特色化的民间音乐、原汁味的本土音乐等进行筛选与整理,并有机融入到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工作中;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大力宣传传统音乐文化,最大程度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营造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

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要重视发挥文化艺术的独特优势,注意音乐内容的广泛性与先进性的有效结合,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播与推介,着力培育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引导新农村音乐文化的发展航向,营造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具体策略如下:一是组织专门的音乐文化宣传队,定期到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文化活动,在广大农村播撒音乐文化的种子;二是积极辅导农村音乐艺人的各项创作,多开展以新农村为题材的各种音樂节目,从思想层面对农村音乐艺人进行感染与熏陶;借用院校文化、节庆文化以及农村文化等,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活动;积极举办老人家、农民音乐艺术节、农民大舞台等音乐文化艺术活动等。

(三)丰富音乐文化活动形式

实现新农村音乐文化活动形式的丰富化与多样化,可以有效激发广大农民参与音乐文化活动的积极性。音乐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事件活动,拥有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载体,只有在广大农村普遍开展群众性的音乐文化活动,调动农村参加各种音乐文化活动的兴趣与动力,才能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比如,可以在农民空闲时间组织合唱比赛、激情广场、接力演唱等各种形式的音乐文化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充足的平台,让热爱音乐文化活动的农民群众有机会、有平台去演唱,切实丰富农民的娱乐生活。

(四)设立农村音乐文化博物馆

广泛收集优秀的农村音乐作品、音乐技艺、乐器、音乐道具、音乐服饰等文化资源,设立专门的农村音乐文化博物馆,保存与宣传农村音乐文化艺术。同时,还能以农村音乐文化博物馆为基础,定期对馆藏的农村音乐文化进行展览,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参观与欣赏各种音乐文化资源,[6]深化农民群众对音乐文化的了解与认知,激发广大农民的音乐热情,为新农村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设立农村音乐文化博物馆并非是一项简单任务,而是需要长期的、系统的向前推进。

总而言之,新农村音乐文化的有效推动,有助于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群众的音乐文化品位,促使农民切实从新农村建设中受益,增强农村音乐文化的旺盛活力与勃勃生机。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还能有效提升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推动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目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还有诸多问题有待发现与探索,尤其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更需要高度重视音乐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将健康的、正能量的、先进的音乐文化普及到广大农村地区,真正改善新农村的文化生活,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韩琨,毛百川.基于高师音乐教学平台对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淄博地方音乐文化研究为例[J].职大学报,2015(02).

[2]陈容.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9).

[3]何新.当代语境下中国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4]皇甫华.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2009(10).

[5]刘东兴,武少颖,杨雪.高洛音乐会《普庵咒》曲牌与仪式的关系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0(02).

[6]刘东兴,郭腾,马晓男.谈涞水、定兴、易县《普庵咒》曲牌音乐形态[J].衡水学院学报,2011(06).

作者简介:杨天宏(1978—),男,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文化产业发展。

作者:杨天宏

农村广场文化建设必要性论文 篇3:

职工文化建设11个对策

职工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职工文化的建设发展是新时期、新世纪对于文化大发展提出的重要课题。如何通过创新推动辽宁职工文化建设发展,对于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和建设辽宁文化大省至关重要。

(一) 提高对职工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职工文化是辽宁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方面,是和谐辽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文化是凝聚和激励职工的重要力量,文化是“软实力”, 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职工文化已经成为职工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进一步提高对职工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从战略高度注重对职工文化建设的领导,把职工文化建设纳入政府的文化发展规划之中,并且体现在议事日程上。

职工文化建设是一项政治性强、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政策、制度与法律构成了职工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与支撑体系,职工文化的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社会共同参与。

深入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职工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学习党的文化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明确职工文化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提高对新时期职工文化工作的认识。明确建设社会主要核心价值体系,在职工文化中展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提高职工的素质,是职工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 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

抓好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完善的辽宁职工文化发展体系,推动职工文化建设的发展:

1. 构建“四位一体”的职工文化阵地

构建以各市工人文化宫、县(区)工人文化宫、企事业好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职工书屋“四位一体”的职工文化阵地。改变目前各市、县(区)文化宫出租(闲置)的状态。借助现代化网络发展的优势,开辟职工电子书屋,创建辽宁职工文化网站。充分发挥这些设施和场所的功能,发展职工文化。

2. 发展并做强职工文化宣传阵地

办好省总一报一刊一站。鼓励各级工会挖掘市报、厂报、板报、文化贴板、文化广场、文化讲坛、职工文化博物馆等宣传舆论资源,借助社会媒体的力量,为广大职工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

3. 建立职工文化培训、活动阵地

培训是提高职工宗旨素质的重要手段,建立职工文化馆、活动站、活动中心、培训基地、健身所、运动场、各种球场等职工文化建设阵地,对职工进行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并且培训职工的文化修养和爱好,提升职工的生活热情和文化活动的特长,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推动职工文化的发展。

4. 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在文化阵地积极开展体育、歌舞、健身、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文化演出、演讲、旅游等精彩纷呈、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所需要的场馆、活动中心、文化站、健身所和综合馆,并且建立文化活动的示范阵地,去感染人、打动人、鼓舞人,满足职工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搭建创新载体,建立辽宁职工“日、月、节”文化,打造辽宁职工文化品牌

开拓创新辽宁职工文化建设,增强职工文化的发展活力,以“日”、“月”、“节”为载体,作为职工文化发展的推进体系,搭建长效载体,打造“辽宁职工文化品牌”。

1. 打造“辽宁职工文化日”

把每年的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传统节日和舶来节日作为“企业文化日”。

第一、在职工文化建设中发掘中华民族文化的道德潜力

每年的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传统节日,是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的节日,以时间、节日作为职工文化建设的载体,在节日活动中教育职工,发扬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传统,发展先进文化,在活动中传承了文化,发展了文化。比如“红歌颂党•携手奋进”为主题的庆“七一”文化体育活动。

第二、在职工文化建设中积极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文化多元化下,职工文化建设中引导职工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吸取世界先进文化,做到洋为中用,博采众长。

外来文化与外来节日在年轻一代中有很大影响,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年轻职工接受很快,以这些节日作为职工文化日,过节日的同时,进行教育,如情人节、圣诞节,是人们对于爱情与幸福生活的渴望,那么幸福生活就应该是劳动获得,劳动创造财富,而创造就要求有科学知识和技术,这样激发了职工学习科学,掌握技术,积极创新,争当状元的积极性。

第三、文化活动的规范化、经常化、多样化,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

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并且用人单位直接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职工是职工文化的创造者,也是职工文化的享有者、传承者,职工文化活动丰富职工的生活,展现职工的风貌。

2. 打造 “辽宁职工文化月”

联合政府有关部门,把每年的五月份定为“辽宁职工文化月”。充分调动社会、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一年一个主题,广大职工做主角,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唱响时代主旋律,营造职工文化氛围,增强职工文化影响力和工会的凝聚力。

第一、五月作为辽宁职工的文化月,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更加丰富了节日的内涵,职工是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职工就是劳动者,劳动节是职工自己的节日,职工文化月也丰富职工文化的内容。

第二、五月职工文化月,在以增强职工身心健康为主的前提下,坚持劳动崇高,劳模光荣,人才宝贵的思想,更好地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

第三、开展“争做知识型职工”工人状元活动。职工文化月、职工文化日及职工文化节,开展经常性的工人状元比赛,建立制度,激励工人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掌握知识,技术精湛,热爱本职工作,争当工人状元。

第四、职工文化激发职工生活与工作的意义。随着现代生产力水平的越来越高,每年的职工文化月更加丰富多彩,应该开展适合大众职工口味、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新颖独特,职工乐于参与的职工文化活动,夯实职工文化基础,广泛开展劳模宣传、举办文艺晚会,通过广场、社区、厂区演出等系列文化活动,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3. 举办“职工文化节”

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每年举办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职工文化节。

第一、 职工文化节是职工自己的节日, 职工充分利用企业的文化资源,从企业实际和职工愿望出发,一个节日一个主题。如尊师爱徒、教徒弟、爱师傅等活动,各个部门联合开展赋予文化元素的活动。

第二、 职工文化节继承发扬企业的文化传统,传承职工文化,再创辉煌,促进职工发扬的主人翁精神,展现了职工文化底蕴。

第三、职工文化活动与社会生活相融,使活动更具开放性,发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职工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思想动力与内在动力。

第四、在职工文化节充分发挥文化广场的作用,设立文化展板,宣传主流文化与先进文化,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第五、每年的职工文化节,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颁奖表彰活动,掀起职工文化活动的高潮。

“日-月-节文化”作为辽宁职工文化的品牌,以“日”、“月”、“节”作为辽宁职工文化的载体,以独特内涵的动态文化符号为载体去展现职工文化,以打造“辽宁职工文化月”品牌,作为辽宁职工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内容,促进辽宁职工文化的大发展。

(四)推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共同繁荣

企业文化是基层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文化反映企业的利益,职工文化反映职工的利益,反映职工生活,表现职工意志的,为职工根本利益服务的,职工(含工会)自觉组织或参与的活动才叫职工文化。

企业是职工的生栖地,是职工的行为场所,特别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有很大的同一性。企业文化的发展激励职工文化的发展,而职工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发展与企业的文明。也就是说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是对职工的要求与约束,这样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职工这样做形成了习惯,以后习惯成了自然,成为了职工的一种观念,又反作用职工的行为,成为了职工的 “行为规范与准则”。提高了职工素质,促进了拼搏向上、团队合作、学习文化、爱企如家、技能增长等职工文化的发展,而职工文化的发展,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又促进了企业文化的进步。

牢牢把握建设和谐文化的主题,大力唱响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的主旋律,把推动和谐文化建设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的企业活动有效对接,着力形成劳动关系两个主体之间工作共谋、风险共担、企业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的价值取向,发展企业,发展职工文化。

职工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以企业文化带动职工文化,以职工文化推动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两种文化的共同生存、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赢。

(五)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1.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新闻、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发挥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

职工文化反映社会的主流文化,职工文化与社会文化在排列上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在性质上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也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个性发展必然突破共性,转化为共性。职工文化融入社会文化的主流,坚持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主流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加强职工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发展为职工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监督和保障。

2. 在辽宁省总工会网站里,开设辽宁职工文化的子网站

现阶段在各个市、地以上的城市开设职工文化网页,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全省的职工文化网页联网。

网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反映,也是文化反映,其发展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在潜移默化中启迪职工心智,激励职工去认识自己的前途、使命、风貌,用以规范自已言行,提高自己的素质,展现文化的传承与教化功能。

3. 工会工作者与职工文化基金会工作人员开设自己的博客

职工文化工作者设立博客,与职工及时交流,可以从生活角度用以反映职工的心态,心理需求,这样就可以随时掌握职工的心理状态,以及时制定正确的政策和制度,及时和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和途径,开展职工文化活动,满足职工精神与物质的需要。

(六) 创造更丰富更优秀反映职工生活的文化产品

职工文化是广大职工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所逐步形成的具有职工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是广义上的职工文化,它包括了 职工的素质、精神风貌、道德品格、 技术技能、社团活动、规章制度、文化活动等在内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创新职工文化,政府、文化单位不断满足职工从物质到精神上多层次的需求,创造更丰富更优秀的反映职工生活的文化产品。

1. 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提高职工的理论水平

职工文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先进的文化,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文化产品激发广大职工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使马克思主义入耳、入脑、入心。

2. 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职工文化发展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作为根本任务,发展主流文化,坚持主流宣传和教育,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发挥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引导教育职工成为社会主义的优秀建设者。

3. 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塑造当代职工的高尚品格和中国气派

在职工文化建设中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职工文化产品反映职工精神风貌,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塑造当代职工的高尚品格和中国气派。

4. 鼓舞和激励创新精神,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创造、宣传优秀的文化产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鼓舞广大职工,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焕发职工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反映职工生活,反映职工意愿,反映职工心声,广大职工欢迎的文化产品,鼓舞和激励职工,培养四有公民与高素质的职工。

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 职工文化反映职工生活,表现职工意志的,为职工根本利益服务的。职工文化产品推动职工文化活动的常创常新,发展与创新辽宁职工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七)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农民离开农村,离开土地,进城务工,被称之为农民工。形成改革新时期的一种特有现象。农民工是指中国大陆农民进城从事非农工作,却未改变农民身份,未被城市认同接纳,他们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由此所产生的特殊群体。农民工文化的发展是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1. 设立和评选“农民工文化建设创新奖”“农民工技术状元奖”和“农民工专项突出贡献奖”

设立省、市、基层企事业三级“农民工文化建设创新奖”“农民工技术状元奖”,“农民工专项突出贡献奖”,培养农民工热爱工作,积极参加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技术的熟练程度,提高业务素质,对于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促进农民工职工的全面发展。

第一,农民进城务工现象产生于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农民离开农村到城镇“上班”拿工资,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劳动。社会上把这些人称为“农民工”。农民工来到城市,体验城市生活,追求梦想,提高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他们和职工有相同的权利。

第二,是提高农民工文明素质和稳定农民工思想情绪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也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一致的,更是农民工与城市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2. 加强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技术技能的培训

“农民工”首先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即户籍制度规定下的农民,在家承包有集体的耕地,其次才是表示一种职业,即城市中事实上的职工。加强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是农民工文化的重要内容。

第一,农民工是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的接受者好传播者,来到城市思维和心智都发展变化,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及其重要,提高理论水平、认识能力,是提高农民工素质的重要方面。

第二,农民工技术技能水平,反映了城市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更是城市文化的体现。积极倡导农民工制定职业规划,发挥“农民工技术培训基地”的作用,激励农民工学习科学,专研技术,掌握本领,勇于创新,成为技术标兵,革新能手。

3. 开展农民工特色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兼有工人与农民双重身份,社会各界要关注农民工文化建设,关注他们的文化需求,尊重他们的文化创造,维护他们的文化权益,开展具有农民工特色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一,开展农民工文化活动,内容力求丰富多彩。如开展读书、电影、演出、诗歌、文艺、体育活动等新一代农民工喜欢的各种文化活动,调动农民工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传承、体验文化生活的积极性。

第二,农民工文化活动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也促进了农民工的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也促进了农民工的文化交往,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氛围。

第三,政府、文化部门、文化单位、文艺团体在休息日为农民工进行专场演出,根据农民工的特点,他们的地域,演出他们喜欢的,具有家乡风情的民间文化,为农民工提供优惠、受他们欢迎的文化产品服务。

4. 农民工和职工共享公共文化服务

发展农民工文化,就要发挥好现有文化体系公益性特点,将农民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服务对象。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宫、文化馆、文化广场要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为农民工提供内容健康、符合农民工特点的文化产品。

第一,职工文化来自职工,服务于职工。职工既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又是观众,农民工也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农民工也渴望有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第二,文化是职工的精神家园。农民工是农民工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成果就是文化,一切从社会角度上启迪职工去认识自己的前途、使命、风貌,用以规范自已言行, 从生活角度用以反映职工心理,满足职工精神物质需要的行为都是职工文化活动,农民工和广大职工共同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作为职工文化建设的阵地,是广大职工、农民工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的文化家园。

(八)建立一支强大的职工文化建设队伍

职工在职工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决定的。职工文化建设的基础是职工,职工积极参加职工文化的建设,“讲述职工自己的故事”体现职工文化的特色。建立一支强大的职工文化建设的积极分子与志愿者队伍,是发展职工文化的保证。

1.赞美劳动,以责任、使命、目标为主题, 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职工是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文化是群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职工对文化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争做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形、专家型人才,构成了职工文化的丰富内容。

2.举办职业技能水平和技术创新技能大赛,鼓励职工爱岗敬业,专研技术,争当工人状元与专家型人才。

3.开展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优秀建设者。充分发挥职工中的文艺骨干的作用,有唱歌、跳舞、写诗、作画、表演等各个专长的职工,作为职工文化建设的骨干,培训职工文化活动的骨干,带动职工文化活动的开展,大力发展职工文化。

4.职工文化贴近职工生活,发挥篮球协会、摄影协会、棋牌协会、野外生存等协会的作用,寓教于乐,职工会有更切身的感受,发挥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提升职工素质有更直接的作用。

5.使职工文化活动成为广大职工的共识和主流。积极开展文艺体育和体育、棋类比赛活动,“消夏晚会”、“激情广场”美术、书法、摄影、集邮、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拔河、游泳、广播操、健美操、健身舞、长跑、武术、轮滑、太极拳、秧歌等老少皆宜的全民健身运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广度与深度的不同,职工文化也不断的发展,主题也不断的变化,培育职工文化建设的骨干队伍,建设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新型职工文化建设示范阵地,打造职工文化活动品牌,推出职工文化艺术精品,职工文化与时俱进,树立职工文化先进典型。

6.工会是职工文化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职工文化建设是工会自己的事情,工会组织积极联合宣传、文化、广播、文联等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合力推进。发挥工会作为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的作用,工会组织要深刻认识职工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大型活动制度化,小型活动经常化,趣味活动多样化”,积极开展内容上贴近职工和社会需要的文化活动,从内容、形式上确保职工文化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满足职工的多层次需要,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1)辽宁的基层工会组织数由建国初的5763个,发展到今天的68872个;工会会员数由建国初的130万人,发展到今天的1133万人,在辽宁的千万职工中,大多数是工会会员,职工文化由工会负责,是工会应该做的。工会的组织系统完善,是党和广大职工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辽宁的职工文化建设,并且争取走在全国的前列。

(2)职工文化事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工会自己的事情,工会应该充分调动广大会员、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团结职工、组织职工、凝聚职工、教育职工,共同的推动企业改革、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职工文化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是工会必须做的。随着现代生产力水平的越来越高,职工的文化建设更应该丰富多彩,工会应该千方百计开展适合广大职工的文化活动。

(3)职工文化是全面履行工会“参与、建设、维护、教育”四项社会职能,更重要的是加强工会的监督职能。职工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运用各种文化设施开展各种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文化运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广大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文学艺术修养,打造企业和职工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工会能够做到的。

(4)职工文化工作具有鲜明的特征,这就是活动对象的群众性,活动内容的广泛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活动心理的自娱性,活动时间的业余性,以及活动方式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工会应该不断深入研究职工文化建设的规律、特色与创新,深入研究工会组织与职工文化,明确促进职工文化是工会工作的“正章”,工会抓职工文化的渠道、方式、方法。

(九)建立辽宁职工文化建设基金会

1、为了促进辽宁职工文化的发展,建立省、市、县区职工文化建设基金会,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用企业发展基金。

2、基金会的经费由工会经费列支、政府财政投入、社会捐赠来筹集。

3、经费用于职工文化建设的投入,开展职工文化活动,为职工文化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十)设立省、市、基层企事业单位三级辽宁职工文化年度创新奖

设立省、市、基层企事业三级“辽宁职工文化建设年度创新奖”,整合评比奖项,获奖个人颁发五一奖章,获奖单位颁发五一奖状。

1、发挥榜样的力量,展现文化的传承与教化功能。获得职工文化创新奖的职工,作为优秀职工的代表,是广大职工的道德楷模好光辉榜样,使职工的道德理想、道德习惯、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更加生动、更加具体、更加形象。

2、职工文化建设中发挥先进人物及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展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工业文化的底蕴,展现文化的传承与教化功能。职工文化融入社会文化的主流,坚持了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了主流文化。

3、每年的职工文化节的重要内容,是颁发职工文化年度创新奖的颁奖典礼,职工庆祝自己的节日,激励职工积极进取,不断向上。

(十一)成立辽宁职工文化建设领导机构

成立职工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做好年度策划与创意,规划长期目标,整合资源,加强领导,为职工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职工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社会共同参与。为此,我省应该成立文联、文化厅、宣传部、文明办、国资委、作协、企业家协会、妇联、青年团、工商联等各个部门协作联合的领导机构,以促进职工文化的发展。

1、职工文化建设应该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行业自律等手段,领导机构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在职工文化建设中,引导职工“干在岗位,学在岗位,练在岗位,奉献在岗位,成长在岗位”,推动职工队伍知识化、技能化、高素质化进程。

2、争取政府在财力、物力和资源上的支持,为职工文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坚持以职工为本,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基本阵地, 重视非公企业的职工文化建设,重视青年职工、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创新文化,创造更多的反映职工生产、生活的职工文化产品。

3、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尊重职工的创造性劳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注意区分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政治问题的界限。政治问题,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学术问题,提倡学术民主,平等讨论,相互切磋。思想认识问题,有针对性的引导,析事明理,解疑释惑。统筹规划、拓展宣传、分步实施,加强管理与监督,为职工文化建设提供完善的管理和良好的服务。

4、建立健全职工文化发展的制度,以制度形成规范,以正确的政策为指导,正确把握职工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通俗化、大众化,形成广大职工群众的思想共识。整合文化资源,营造一个“宽容、宽松、宽厚”的舆论环境,为发展辽宁职工文化的提供必要的条件、前提与组织保证。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职工文化发展有着无穷无尽的时间和无边无际的空间,职工文化展现主流文化,以及深刻的内涵与丰富多彩的内容。

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成为文化大省,职工文化是重要方面,发展文化软实力,打造辽宁职工文化的品牌是工会带头,政府支撑,职工受益,企业欢迎的共赢战略。发展职工文化,打造辽宁职工文化的品牌,展现文化的传承与教化功能,全社会共同努力,促进辽宁文化的大繁荣。

上一篇:中小企业信息化路径分析论文下一篇:基于档案管理的人力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