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经营场所安全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其中农家乐旅游也随之振兴。近年来乡村旅游虽形式多样,但在提档升级的征程中农家乐旅游发展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模式。对于农家乐经营户而言盈利是其追求的目标,但在盈利的同时让旅游业可持续、稳定、创新发展才是关键。既看眼前,也要展望未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银行经营场所安全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银行经营场所安全管理论文 篇1:

你相信数字证书吗?

几个月前就听说股民的资金账户被人恶意操纵,买卖一些下跌的股票,令资产受到巨大损失的事件,近年来这些事件时有发生,今年以来举国上下都在为股市疯狂时,网络炒股安全性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数字证书是用来标志和证明网络通信双方身份的数字信息文件。数字证书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网上银行最安全的通行证,较之传统的“账户号+密码”更具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出台,将数字证书以法律认可的安全技术形式带入了人们的日常应用里,CA电子认证服务机构、PKI技术也因此被人们渐渐熟悉。

正因为如此,到2006年年底,国内网上银行用户超过4000万,现有个人用户中使用数字证书的占46%,企业用户中有46.3%正在使用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就像是通往网上银行的保险锁,但如果我们把锁的钥匙随处摆放或不用时也长期插在锁上,而把密码贴在保险锁旁任人读取,那么无论保险锁多么坚固可靠,也是形同虚设的。

那为什么还会出现采用了数字证书后资金被窃事件呢?这与银行采用数字证书的方法有关。部分商业银行因考虑到使用成本的问题,在网上银行使用价钱便宜、非安全存储的“软数字证书”,即银行自己提供可复制、可保存在电脑或无安全保障的移动设备上的数字证书,某些证书是免费的,某些证书只收取20元-30元的费用。由于软数字证书可以保存为文件,木马仍然有机会复制证书、记录密码,造成用户账号被盗,故这种证书是不安全的。股民的资金账户被人恶意操纵就是这种情况。

某些银行认识到了软证书的不足,又自己推出了硬件证书,价格从60元到80元不等。但这依然存在风险。金融行业自身建立数字证书,在技术上并不专业,某些也没有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相当于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很难彻底保证证书本身的安全性。

目前最安全的数字证书应该是由第三方认证的数字证书,数字证书保存在经国家密码管理局技术认可的证书存储介质中,用户使用时需要插入证书存储介质并输入介质保护码,进行双因子验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验证证书是否存在并有效,进行签名(验证)、加密(解密)等操作都是在介质内进行运算,密钥文件不会被调出介质;使用完拔下证书存储介质,介质内的文件不会被保存在电脑上,因此用户不必担心被黑客控制或盗用。正是因为安全数字证书存储介质不可观察、不可复制的特点使得木马无法仿造,有效保障数字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规定,“电子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的,由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认证服务”,即可信的具备法律效力的数字证书应当由依法成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颁发。在《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里规定,电子认证服务机构需依法具备从事电子认证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运营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客户服务人员;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满足电子认证服务要求的物理环境; 具有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的技术和设备等硬性指标,确保所签发出的数字证书数据经严格审查、真实可信,而合法CA第三方的中立立场也在技术和法律上保障用户权益。目前获得《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在网上安全电子交易中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的可信赖的第三方机构合法CA全国仅21家。

这类证书可能价格在100元左右,但获得了官方的专业认证,从安全性上得到了极大的保证。金融行业需进一步与第三方CA中心合作,才能彻底保证用户资金的安全。

作者:胡 英

银行经营场所安全管理论文 篇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思考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其中农家乐旅游也随之振兴。近年来乡村旅游虽形式多样,但在提档升级的征程中农家乐旅游发展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模式。对于农家乐经营户而言盈利是其追求的目标,但在盈利的同时让旅游业可持续、稳定、创新发展才是关键。既看眼前,也要展望未来。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为研究突破口,在该基础上找到存在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对策是推动其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为进一步纵深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家乐旅游;发展;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在其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形势大好。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模式,一直以来都受到游客青睐。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快,闲暇之余也期望亲近大自然。乡村旅游则是很好的旅游度假之选,农家乐从简单地满足游客吃住到全方位一体化满足游客们的吃、住、行、游、购、娱。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机遇背后,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现状进行剖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提出行之有效对策的保障。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家乐旅游发展的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为当农家乐旅游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农家乐起源于西方的乡村旅游,为给游客提供方便的食宿而存在很多旅馆和饭店。我国现代乡村旅游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新型旅游模式,90年代中后期以农家乐模式为主的乡村旅游逐渐产生。农家乐大多分布在城镇周围,是农村各地农民利用当地自然风光、庭院、果园、鱼塘、河面等生态条件,民俗风情、传统文化、饮食特点等进行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健身等为一体的活动。在其蓬勃发展将近20年的时间里,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品”为主要旅游活动内容。其不仅解决农村就业问题,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更在农业产业升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内不同地方农家乐的模式和特点有所差异,但也都存在着很多共同的发展问题。为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找到农家樂旅游发展中突出的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家乐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家乐旅游从最初的自发式发展、分散式经营,要逐步发展到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尚需不断查缺补漏,扬长避短。故有必要针对其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具体如下:

(1)产品同质化严重

在眼前利益驱使下很多民族特色、传统文化、耕读文明均未得以体现,急功近利推出的旅游产品过于趋同。首先,竞争力薄弱,经营者彼此间不注重品质而侧重于价格竞争。其次,农家乐旅游普遍存在地理位置好的竞相抬价,甚至出现宰客现象。地理位置稍差的也未能及时推出新产品、新花样、新方案吸引游客,没有推陈出新的意识,创新发展的水平较为低下。第三,很多值得传承的非物质文化、习俗、风俗等未加以重视,缺乏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发展的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2)经营管理较滞后

产品同质化现象频发的背后,与经营管理不善亦有很大关联。依托新农村建设乡村的基础设施都得以较好改善,在大生态、大交通的优势下经营管理效果有待提高。其原因在于:首先,单打独斗的经营习惯一直存在,没有形成抱团发展的理念。资源未得以合理配置,竞相竞争有伤元气。其次,项目建设盲目,缺少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

(3)从业者素质偏低

第一,农家乐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目光短浅。为消费者提供的餐饮、住宿以及劳动体验、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等都是很被动的,没有主动服务的意识。服务显得不热情、不周到,严重影响到农家乐的发展。第二,从服务意识、服务规范,再到服务质量、服务品质的提升都还存在不足之处。第三,农家乐的经营场所、餐饮设施、餐饮服务、服务人员、安全管理、卫生环保、等方面都需要资金投入,很多农家乐的持续发展因资金紧张而出现困境,自然无暇顾及服务质量及品质的提高。

(4)营销方式较落后

首先,宣传不足。没有针对农家乐的人、财、物进行很好的协调,对于农家乐产品的宣传推广有待加强。只有让更多游客了解,才能在认可的基础上欣然前往体验。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广接五湖四海游客的到来营销方式至关重要。其次,未能利用网络进行线上线下的合力促销。在大数据背景下运用网络技术拓展市场的观念滞后,电子商务平台的形成是趋势。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对策

产品同质化、经营管理方式滞后、从业者素质偏低、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是农家乐旅游发展存在的通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家乐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解读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内涵,围绕核心要点为促进农家乐旅游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1)产品创新开发,打造精品

农家乐旅游是农旅融合发展的体现,产业兴旺靠的是旅游产品的吸引力、生命力和竞争力。面对旅游产品单一的情况,当前亟待跟上的是对农家乐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开发进而打造旅游精品。为此应当:

首先,旅游产品抛却价格竞争的手段,突出生态性、文化性。传统农家乐旅游主打产品就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依托房前屋后种植的蔬菜水果及养殖的家禽,就地取材,降低成本,绿色生态,原生态呈现着民族特色的农舍也是城市居民返璞归真所追求的。吃住需求得到满足后,游客诉求不仅局限于此,更对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颇感兴趣。生态性的保持很重要,但文化内涵的融入也很关键。

其次,除吃住方面不断提高品质,游、购、娱等方面也要及时推出新产品、新花样、新方案。具有红色旅游资源的景点可以开发红色农家乐;对民族风情浓郁的乡村则开发乡土农家乐旅游产品;也可以开发立足在游乐项目突出的以“游”要素为主的农家乐;更可以开发以休闲体育为特色的农家乐等等,总之关键点在于结合当地乡村特色有的放矢地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创新产品的关键还是落脚于乡村独有的非物质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尊重与传承,特别在农家休闲项目设计及其特色、体验活动安排方面要下足功夫。不断推进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做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同是打造旅游精品的核心。

(2)科学经营管理,提高效率

首先,改掉单打独斗的经营习惯,形成抱团发展的合作理念。农户与农户之间、农户与经营者之间、经营者与经营者之间、经营者与政府之间、经营者与游客之间的关系要进行梳理,做到资源合理配置,从竞争到合作可以尝试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模式对现存问题加以化解。

其次,农家乐的建设要请专家、学者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进行本地资源的挖掘,特别在人、物、财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在生态宜居的倡导下,做好农家乐的经营管理。

(3)提高服务质量,留住人心

农家乐服务质量高低与游客满意度成正比,服务质量越好重游率越高,游客向亲朋好友进行推荐的可能性越大。在乡风文明指导下,提高农家乐从业人员素质迫在眉睫。对服务意识进行加强,对服务规范进行标准化建设是留住人心的基础:

第一,注重培训。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之时,不管是经营者还是服务员必须提高主动服务的意识。定时、定期请学者专家、政府官员、优秀从业者代表针对问题做专题演讲、报告,围绕如何提高服务意识进行理论及实践的培训。对乡村旅游农家乐经营户服务质量等级评定的依据和方法进行解读,针对经营场所、餐饮、住宿设施、服务人员、经营管理、卫生环保等多方面、全方位进行改造。

第二,从服务质量到服务品质的提升是农家乐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提高品质就需要在行业中找标杆,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全员参与到品质提升的努力中来,比如吃的方面不仅注重生态,也要注意食品安全,对于餐具、消毒设备、通风排烟、污水排放等都要加以重视。

第三,拓宽融资渠道进行提高服务质量的合理投资。治理有效的前提是资金投入要到位,农家乐缺少资金的注入很多设想都无法兑现。因此对资金要形成良性循环,做好成本控制的同时注意资本积累。了解政策的基础上把握政府扶持的机会,要不竭余力的提高从业者素质。同时也可以向银行等进入机构进行借贷,也可以农户+政府+企业进行众筹。

(4)注重品牌建设,定位清晰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针对农家乐经营的人、财、物等方面进行很好的协调,把农家乐旅游的建设视角转向相关产品的宣传推广。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旅游推介等形式,通过宣传使农家乐知晓度得以提升。只有让更多游客了解,才能在认可的基础上前往实地加以感受。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广接五湖四海游客的到来营销方式至关重要。

其次,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的合力促銷。在大数据背景下运用网络技术拓展市场,注重电子商务平台的运用。突出“旅游+”战略,以富美乡村、文化、体育、会展、大健康、文化、小城镇扶贫开发等方面为发展契机。

再次,乡村生活富裕的源头之一在于村民们把握好旅游事业,家乐旅游作为乡村旅游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定位是否清晰至关重要。为此要针对当地的特产、特点、特色大做文章,举办赛事活动,引导媒体参与推介。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围绕农村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进行开发与保护,是农家乐旅游进一步可持续、稳定、创新发展的关键。既看眼前,也要展望未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相信乡村旅游的路将越走越宽,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刘伟,刘鹏,常征.我国农家乐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1).

作者:邱雪超

银行经营场所安全管理论文 篇3:

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摘 要 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是指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违反该义务,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他人人身和财产损害,从而应该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在实践中,应该明确责任主体和保护对象,用过错推定的原则来确定经营者的责任,在第三人侵权的情况下,也应该根据过错大小要求经营者承担相应的责任。

关键词 安全保障义务 侵权责任 第三人

一、安全保障义务的提出

安全保障义务是由民法理论上的社会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义务发展而来,是合同责任扩张的结果。合同责任是指双方当事人因违反合同而产生的民事责任,只能在有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之间产生。这一特点是由合同的相对性决定的。合同相对性在古典契约法里是不可动摇的条款。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和交易关系的复杂化,这种相对性已不能解决人们之间的矛盾,合同责任出现了扩张的趋势。合同关系已不仅局限于解决合同生效后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上的损害赔偿责任也不仅局限于合同债务未得到履行的违约责任,而是呈现出合同义务和合同责任的多元化趋势,甚至出现了扩大受益第三人的保护范围的趋势。其中,合同附随义务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和合同目的的实现而产生的、与合同主给付义务相对而言的法定性义务。它并非自始就确定,而是应合同责任扩张而产生的。随着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中地位的提高,合同附随义务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为安全注意义务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随着各国司法实践的逐渐认可,合同责任中最先出现了安全保障义务,从而实现了对合同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功能。

对于我国,在法律中规定安全保障义务的要求其实很早就有,早在1998年的银河宾馆案中对于被告承担责任的问题就引起了学者的探讨。鉴于当时法律中没有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定,法院运用合同法原理对此案进行了判定。但是,合同法上的安全保障义务的保障力度是非常有限的,各国法律都有将安全注意义务发展为侵权法上的重要义务的趋势。参考了主要国家的做法后,我国学者纷纷发表了对于此种不作为侵权的看法。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国外经验和学者观点的基础上于2003年出台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吸收了德国法上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和英美法中合理注意义务的思想,在侵权层面上规定了安全保障义务。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于2009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安全保障义务,填补了侵权行为法关于此类侵权行为的空白。

二、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合理限度

(一)义务主体。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就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主体而言,是指从事各种营利性活动的管理人。这一规定与之前的《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中“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相比较而言,现行的《侵权责任法》扩大了义务主体的范围。但是,法律终究没有明确规定,到底符合哪些条件的经营者应该承担此种义务。在英美法系中主要是通过合理人标准来确定义务人。豍这种标准要求行为人须付诸合理注意以防止可预见的损害发生。是否构成合理注意取决于行为中所包含的导致损害的风险以及防止损害发生的可能性。通过我国法律的规定和案例的总结,可以得出经营者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应该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经营者与受害人之间有契约关系或相关的社会接触时,即双方当事人已经进入了缔约阶段、在合同履行期间或合同履行完毕但双方之间仍然有关于合同的某种联系。例如,客运公司对乘客从准备上车时开始一直到下车结束后的这段时间都负有安全保障的义务。

第二,因经营者的作为或不作为而在其经营场所内产生的或可能产生的危害他人人身或财产安全的威胁状态,则经营者要对这种威胁状态负安全保障的义务。例如,超市在举行促销活动期间,应该预见到顾客拥挤可能带来的危险,从而应该采取充分的措施。

本文列出的两个案例中的被告均符合第一个条件,被告与受害人之间有契约关系或相关的社会接触。因此,两个被告都是应该承担安全保障义务的主体。

(二)保护对象。

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保护的对象是在经营场所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即消费者。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8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即消费者依法享有安全权。

本文认为,从危险控制理论的角度出发,经营者从事商业活动即开启了一定的危险源,从而就负有了控制危险的义务。豎因为经营者应该具有更专业的知识,更有可能预见危险的发生,所以有必要扩大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所要保护的对象。其实,要求经营者承担安全保障义务主要是为了维护安全稳定的交易环境,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并不是为了某一个消费者。因此,我们在讨论其保护对象时可以从一个良好的交易环境这个大背景下出发,充分考虑不同的经营者所具备的控制能力来制定不同的客观标准。那么,只要进入了经营者控制范围的人,且因为经营者未遵循客观标准而导致他人人身和财产安全遭受损害,经营者就应该承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

(三)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

1、因设施、设备而产生的安全保障义务。

总体而言,经营场所使用的建筑物、配套服务设施、设备应当安全可靠,有国家强制标准的应遵循强制标准,没有国家强制标准的应该符合行业标准和各种场所的一般安全要求。首先,经营者所使用的建筑物必须符合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建筑物必须经建筑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经营者在对场所进行装修时,不得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等。豏其次,经营场所要符合消防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要求。经营者必须根据相应法律配备消防安全设备,制定应急措施,同时也要求公安部门严格检查经营场所的消防安全。再次,经营者要保证其提供的服务设备符合保障人身安全的要求。

2、因服务行为而产生的安全保障义务。

经营者对于其提供的服务应该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配备足够的安全保障人员。例如,服务人员做完清洁后,应该竖立“地面潮湿,小心滑倒”的字样;洗浴中心、游泳池等场所应设置禁止患有皮肤病的顾客入池的警示牌;游泳池应该配备必要的救生设备和救生人员;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就有规定:“娱乐场所应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治安保卫人员”;等等。

3、因预防第三人侵害而产生的安全保障义务。

此种义务主要是指经营者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保证顾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他人侵害,对于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的危险,经营者应当进行积极的救助以避免损害的发生或减少。豐但是,此处不能要求经营者承担绝对的责任,只有当经营者未履行作为义务有过错时才能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

同时,法律并不禁止甚至鼓励行为人通过契约对其自身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予以规定,包括:法律没有规定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而由当事人之间的合同予以约定;当事人之间约定的安全保障义务高于法律规定的要求;经营者单方承诺的安全保障义务高于法律规定的要求,相当于默示方式接受这种承诺;等等。

三、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归责是为责任的成立寻求根据,并不以责任的成立为最终目的。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是指在行为人的行为或物件致他人损害的情况下,根据何种标准和原则确定行为人的侵权民事责任。豑由于整个侵权责任法核心就是要解决侵权行为的责任问题,因此归责原则在侵权法中居于重要地位,也是确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问题的重要方面。

(一)安全保障义务与无过错责任。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法律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以已经发生的损害结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由与该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的行为人,不问其是否有过错,都要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受害人无须证明经营者具有主观过错,行为人也不能因自己没有过错而主张免责。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基本思想在于“不幸损害”的合理分配,在于分配正义的理念。豒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设立不是为了保护“不幸损害”,而是要求经营者积极履行一般注意义务,重视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如果不问其过错即要求其承担责任实质上是违背了公平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根据这一规定,无过错责任仅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可以适用,不可以随意扩大其适用范围。因此,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二)安全保障义务与过错责任。

过错责任原则的基本特征是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它适用的前提是对过错的举证和证明。在我国,对一般侵权行为主要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即由受害人就加害人的过错进行举证,这就是过错责任所坚持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在多数情况下,由过错方承担民事责任,由过错大小决定责任的轻重,这体现了法律中包含的公平正义观念。但是,对于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案例中的受害人来说,其对经营者经营项目以及行业规范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如果要求受害人承担举证责任显然加大了受害人寻求法律救济的难度,实际上恰恰是利益的不平衡。从上文的论述中可知,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不是普通的作为义务,不能运用一般侵权中的主观过错认定方式,对于经营者过失的认定是看其是否未尽到法律或行业规范中规定的标准,即对过失采取较客观化的认定方式而非传统的主观过错认定方式,过失标准的客观化正是对过错责任原则的冲击。随着社会危险源的增加,以及过失标准客观化情况的出现,采用一般侵权原理中的过错责任原则已不能解决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所要承担的责任问题。

(三)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推定的事实基础,是受害人已经证明了被告的行为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在此基础上,推定被告具有过错。如果否认自己的过错,则过错的举证责任由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人自己承担,由他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事实。如果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推翻过错推定,免除其侵权责任;如果不能证明其没有过错,或证明不足,则过错推定成立,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豓适用过错推定的原则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过错推定的原则多适用于特殊侵权,特殊侵权责任相对于一般侵权责任而言是指在构成要件上的特殊性。这些特殊要件不具备普遍性,每一种特殊侵权行为所要求的特别条件各有不同。特殊侵权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致害主体特殊的特殊侵权责任,致害的义务特殊的特殊侵权责任和致害的物质因素或方式特殊的特殊侵权责任。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正是属于致害主体特殊的特殊侵权责任。这一点通过法律规定就可以得知,《侵权责任法》正是将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规定在特殊主体的一章中,司法界显然也赞同其是特殊侵权的一种,那么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就不应该按照一般侵权行为处理,而应采用过错推定原则。

其次,采用过错推定原则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在实践中,受害人始终是弱者,要求其证明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已经不是一件易事,再要求其证明经营者有过错简直是对受害人的苛刻要求。我们知道,不同的行业一般都有自己的法律规定和行业标准或者是一个合理的经营者所应该承担的注意义务,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知晓各个行业的规则,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只有经营者才能更加清楚自己的作为义务,因此要求经营者承担举证责任并不是强加的非难而是基于实践的考虑和利益的平衡。过错推定原则其实是一种特殊的过错责任原则,适用过错推定是为了切实保护受害人利益,有效制裁民事违法行为。

四、第三人侵权时的经营者责任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四章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这里明确将第三人侵权时经营者的责任确定为补充责任。学者一般认为补充责任是指:由于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该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豔本文认为,我国法律规定在第三人介入的情况下,经营者承担补充责任是不合理的。

(一)补充责任的缺陷。

一些学者认为,补充责任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弥补连带责任在实践运用中的困境,为了限制侵权责任的扩张和平衡直接责任人、补充责任人和受害人的利益,创设不承担最终责任的补充责任形态,并赋予其追偿请求权,应是最佳选择。豖本文认为现行法律中对于补充责任的规定,并不符合法律的观念和人们的思维模式。首先,在侵权责任中加害人之所以要承担责任是因为其有过错,如果是由于经营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而承担责任其本身就是有过错的,经营者是基于此种过错而对原告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经营者承担的是直接责任。侵权责任法中的义务分为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那么作为的过错和不作为的过错都应该承担责任。对于第三人侵权来说,第三人是因为实施了某种积极的损害行为而违反了不作为的义务从而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果经营者没有积极防范危险的发生,或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害的程度,那么经营者就违反了作为的义务同样要对其过错承担责任。因此,第三人的积极加害和经营者的不作为都应当承担责任。而侵权责任法规定,由第三人承担全部责任,经营者只在必要时承担补充责任,显然是对作为过错和不作为过错的区别对待,不符合法律的一般原理。豗其次,赋予经营者追偿的权利不符合安全保障义务的设计理念。第三人是作为的过错,经营者是不作为的过错,他们都实施了侵权行为,共同促成了损害结果的发生,类似于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各个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分别承担责任。在第三人侵权的案例中,经营者承担的责任也是相对于自身未尽安全保障义务而导致的那部分损害结果。他和第三人不应该存在谁是最终责任承担者的问题。如果赋予经营者追偿的权利,那么就违背了法律确立安全保障义务、促进经营者积极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目的。

(二)责任的承担。

在有第三人侵权的具体案件中,要重点分析各个行为人对于损害结果的发生所具有过错的程度。在经营者有过错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的是经营者对于损害的发生到底有多大的过错,从而根据经营者的过错要求经营者承担一种积极的损害赔偿责任,而不是被动的看第三人能否承担责任以及能承担多少责任。有些情形下经营者确实已经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不仅采取了合理的预防措施而且在受害人遭受损害后及时予以救助,但是依然未能阻止他人实施加害行为。这主要是因为社会风险是不能完全被预见的,经营者的义务内容本身也有合理的限度。这种情形下,第三人的行为显然是受害人损害结果的直接原因和唯一原因,本文认为此时经营者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未能找到第三人或者第三人无力赔偿,而受害人损失较大且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经营者可以出于道德考虑给予受害者一些经济补偿,需明确的是这是一种道德鼓励而非法律的强求。□

该课题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CXLX11_0982。

(作者:扬州大学法学院在读硕士,民商法学)

注释:

豍Richard A. Epstein, Torts, Aspen Publisher, Inc., 1999, pp.111-113.

豎王俊英.论安全保障义务及其限度.河北法学,2008年第10期.

豏罗渐,茅晓辉.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归责问题.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豐张新宝,唐青林.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法学研究,2003年第3期.

豑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7页.

豒李敏.价值取向与历史演进.河北法学,2009年第5期.

豓杨立新.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及其责任.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豔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2页.

豖王竹.补充责任在〈侵权责任法〉上的确立与扩展适用.法学,2009年第9期.

豗杨垠红.侵权法上作为义务——安全保障义务之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39-240页.

作者:杨颖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总结论文下一篇:行业办学类大学生就业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