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瓶生产技术论文

2022-04-17

摘要:瓷质纸槌瓶的独特造型,一直以来都备受学界关注,众多学者们对它的来源进行了较多的分析和研究,但并未得出明确的结论。本文结合考古资料以及文献资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尝试讨论了瓷质纸槌瓶造型与伊斯兰玻璃器的关联性,论证了瓷质纸槌瓶的造型来源于伊斯兰玻璃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玻璃瓶生产技术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玻璃瓶生产技术论文 篇1:

啤酒包装PET为何难行

亲爱的读者:

如今,爱喝啤酒的人恐怕不仅对玻璃瓶的笨重有些厌倦,且劣质的玻璃瓶又无疑是身边的“炸弹”,担心不知何时会爆炸。 虽然啤酒包装生产技术装备的集中度已经提高,高速包装线瓶箱输送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也日臻成熟,但是有关包装的各项功能质量的检测和控制设备,却成为业内人士面前的拦路石。空瓶和实瓶需要检验,前者有瓶口、瓶身、瓶底、残液等指标,后者有液位、内压、标纸等指标;包装线上的各类功能质量也需要在线检测和控制,还有包装线核心设备,灌装压盖机的功能提升等问题,如爆瓶后是否存在玻璃飞溅的不安全隐患,无一不对确保产品质量绝对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保障消费者利益,“以人为本”,已经成为经营理念价值观的最终目标,但是如上所述的技术瓶颈又该如何解决? 从国外市场的发展来看,啤酒包装将不再是玻璃瓶和铝罐的一统天下。现代啤酒生产工艺技术基本上已达到流程化的生产模式,从麦芽投料到清酒过滤已完成了决定其内在质量的全过程。因此,啤酒的包装生产成为当前整个啤酒生产过程中,技术含量最高、质量影响最敏感的关键环节,其最高宗旨就是在实施包装过程中,对啤酒内在质量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由此可见,啤酒包装将不可避免地需要一场变革。目前,主要是由玻璃瓶包装向聚酯PET瓶的转化,这已经被认为是本世纪啤酒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PET具有卓越的阻隔能力、高抗冲击性、高强度、高洁净度,耐高温、抗刮损,并可回收利用且运输方便。PET瓶“安全、轻量、时尚”的三大特征,在以追求顾客价值最大化的今天,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现在,国际上已开发出多种功能各异的PET啤酒瓶。如法国西得乐公司开发的高氢化非结晶碳涂布PET啤酒瓶,其阻氧性提高10倍,阻CO2性提高7倍,产品货架期长达一年;意大利西帕公司开发了一次性PET啤酒瓶生产线,能够防止瓶壁附氧气,使瓶子达到超洁净度,使用该瓶装的啤酒不但确保质量,而且降低成本。但在国内,目前主要生产PET瓶的公司还很少。 随着中国啤酒消费市场的不断增长,与啤酒密切相关的包装商机越发突出。已有数据显示出:以PET啤酒瓶代替普通玻璃瓶的市场前景不可估量。国外大型包装机械制造商们已经作好准备,随时可以提供现有最新技术的啤酒PET塑料瓶装系统。 然而,他们同时也面临着一个难题:在中国市场,啤酒究竟是用玻璃还是塑料包装?虽然PET瓶的工艺几乎克服了所有的技术难题,保质期也足以满足销售要求,但决定问题的关键还是中国消费者认可与否。毕竟,玻璃瓶和金属易拉罐仍是国内啤酒市场最主要的两种包装形式,特别是玻璃瓶的主导地位至今还无法撼动。吵得沸沸扬扬的PET啤酒瓶是否能在中国形成市场,这与啤酒价格有关,也与市场需求密不可分。

Dear readers,

The historical record tells us that beer, made from barley, has been around for 7,000 years. Demand for beer has grown to where it is the largest single beverage segment in the world. Although the volume of pack aged beer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carbonated soft drinks, the dis tri bu tion structure is quite different. The top 5 breweries in the world ac count for less than 25% of the market whereas the top 5 soft drink com pa nies account for more than 60% of the carbonated soft drinks. Also, un like carbonated soft drinks which only require CO2 barrier, different beer 詔ypes?require dif fer ent packaging per for mance in order to sustain the taste and flavour of the brew.

Beer is perhaps the most complex of beverages to package in PET. Not only does the package need to protect against undesired exposure to oxygen, prevent undue loss of carbonation, protect against UV light but the package needs also to offer consumers with an interesting and practical container. As we well known, PET package has properties of longer fresh preservation, light quality, tough, easier transportation to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and recycle use etc. So, PET package for beer has taken general con cern in the world beer industry.

In this trend, China beer market began to recognize and accept this new package. However, beer package for beer has been held by glass bottle and can for many years, besides the cost of PET is higher than them. Thus, no one can say PET will take place original package, which is connected the price of beer and the market demand.

玻璃瓶生产技术论文 篇2:

试论瓷质纸槌瓶的造型来源

摘要:瓷质纸槌瓶的独特造型,一直以来都备受学界关注,众多学者们对它的来源进行了较多的分析和研究,但并未得出明确的结论。本文结合考古资料以及文献资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尝试讨论了瓷质纸槌瓶造型与伊斯兰玻璃器的关联性,论证了瓷质纸槌瓶的造型来源于伊斯兰玻璃器。

关键词:瓷质纸槌瓶;伊斯兰玻璃器,中外交流

瓷质纸槌瓶一般意义上指的是小口、直颈、鼓腹、及具有明显折肩的瓶式器物,在中国瓷器以圆润柔美的线条为主的审美中独树一帜。长期以来对于其造型的讨论和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认为其造型來自于9-12世纪传入中国的伊斯兰玻璃器,谢明良、马文宽、叶英挺、李特、董波、吕变庭都认为这一论点较为合理;二是本土对于打衣槌一类棒槌型物件的仿制,谢明良和马文宽曾在各自文中提出过这种假设,但没有进行非常深入的探讨。

总的来说,前一种说法认同度较高,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出土的伊斯兰玻璃瓶,以及纸槌瓶的造型,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纸槌瓶造型来源于伊斯兰玻璃器。

一.瓷质纸槌瓶的年代与造型演变

常见的纸槌瓶多为青瓷。目前最早可以证实的纸槌瓶造型见于北宋末年汝窑,时间约为公元1100年前后,后延续至南宋官窑、汝窑、龙泉窑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纸槌瓶的造型发生了一定的元素变化,南宋时的龙泉窑有了在颈部两侧施加凤耳作为装饰的情况,折肩线条出现圆润化,但仍然保留了最基本的小口、直颈和鼓腹的特点。至元代,纸槌瓶的造型多承袭宋代的特点,在釉色与纹饰上更为丰富,但较宋代时整体造型更加敦实而挺拔不足,缺少了宋代瓷质纸槌瓶的秀美。

二、辽宋时期的伊斯兰玻璃瓶的发现

伊斯兰玻璃是在吸收了罗马和伊朗萨珊王朝玻璃的传统制作基础上生产的,作为一项重要的贸易商品曾输出许多国家。在我国对于伊斯兰玻璃最早的记载来自于唐代的《经行记》,“大食国……每至节日,将献贵人,琉璃器皿……”,可见唐代时已有将玻璃器作为贡品的习惯。同时,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批伊斯兰玻璃器也可以成为玻璃器受到皇室珍藏的佐证。

由于玻璃器的纯净透明,除去作为皇室的用具以外,还常被用于佛教圣地,辽宋时的墓葬及佛塔中也有典型的伊斯兰玻璃器出土。

1983年出土于天津市蓟县独乐寺塔的磨刻花平沿细颈折肩玻璃瓶,该墓葬年代推定为辽道宗清宁四年,即公元1058年。该瓶的器型与纹饰,均与伊朗德黑兰考古博物馆保管的10世纪伊朗水瓶相同,且经化学成分检测为钠钙玻璃,与一般的伊斯兰玻璃器成分相同,认定属于伊斯兰玻璃器无疑;1986年出土于内蒙古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的刻花平沿细颈折肩玻璃瓶,墓葬年代为辽圣宗开泰七年,即公元1018年,瓶型与以色列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玻璃瓶器型几乎相同,是典型的伊斯兰玻璃器型。墓中同期出土的玻璃杯残片的成分测定为一般的钠钙玻璃,与伊斯兰玻璃器一致,推定属于9-10世纪的产物。1969年河北定州静志寺出土的一件磨刻花折肩浅蓝色玻璃瓶,地宫修建年代推定为公元977年左右;1971年出土于安徽省无为县宋塔的一件磨刻花敞口细颈折肩蓝色玻璃瓶,该塔封闭年代约为宋仁宗景祐三年,即公元1036年。这几件玻璃瓶均为出土的玻璃器中,有具体年代可考、造型与出现于北宋末年的瓷质纸槌瓶造型类似的器物。

三.纸槌瓶仿制伊斯兰玻璃器的原因及证据

从目前已出土的玻璃瓶年代推定上来看,最早的细颈折肩式伊斯兰玻璃瓶传入宋的时间至少可以追溯至公元1036年以前,早于瓷质纸槌瓶最早出现的时间公元1100年,在时间上存在合理的前后关系;其次,从已发现的瓷质纸槌瓶的窑址来看,北宋汝窑、张公巷窑、南宋龙泉窑等均属于北宋或南宋时期的官瓷出产地。而这一时期的伊斯兰玻璃器作为外来贡品,从其目前所出土的位置均为寺庙或权贵阶层墓葬可以看出,这类器物造型在当时的上流阶层审美中也有着较高的地位,多为权贵及皇室使用或收藏,受到当时士大夫及王室的喜爱,各官窑极有可能以仿制伊斯兰玻璃瓶的外形,追随审美潮流。

宋代时社会经济都处在较为稳定发达的时期,海上贸易繁盛,社会风气开放,伊斯兰玻璃因此而得以大量传入。这些器物在当时的社会受到文人士大夫、权贵王室阶层的珍视和欢迎——当时文人为官的情况较为普遍,而伊斯兰玻璃器的运输路途十分艰辛,于是这类透明精致又饱经风雨的器物,符合了宋代时文人对于高洁品质的期待,适时成为了当时文人们寄托品格情思的物件。有关这一情况,我们在许多的诗词中都能够窥见其身影,例如北宋张耒在《琉璃瓶歌赠晁二》中对于伊斯兰玻璃器运输过程的描写:“大舶映天日百程,怒帆吼风战飞鹏。舟中之人怪眉睛,兽肌鸟舌髻翘撑。万金明珠络如绳,白衣夜明非缟缯。以有易无百货倾,室中开橐光出楹。”以及下半阙对于器物本身的赞美:“非石非玉色绀青,昆吾宝铁雕春冰。表里洞彻中虚明,宛然而深是为瓶……择人而归今子授。烂然光辉子文章,清明无垢君肺肠。比君之德君勿忘,与君同升白玉堂。”不难看出,伊斯兰玻璃器已然成为了文人士大夫们之间收藏和互赠的良好选择以及君子品格的体现。

伊斯兰玻璃器来自海外,数量稀少而珍贵,除去造型深受喜爱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伊斯兰玻璃的成分多为钠钙玻璃,且吹制技术成熟,气泡少,耐热耐冷,实用性比本土玻璃要高。但当时中国本土的玻璃生产并不尽如人意,大多属于铅钡玻璃,耐热性较差,多只能用作装饰品,无法生产出足以媲美伊斯兰玻璃器的玻璃制品。这也成为选择伊斯兰玻璃器进行瓷化仿制的原因。

当时中国的瓷器生产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以御贡瓷窑对伊斯兰玻璃瓶进行瓷化改造和模仿的方式,来留住玻璃器的美丽,是十分可行的。通过对当时汝窑瓷釉的成分测定和相关文献记载,汝窑的玻璃釉开始采用玛瑙入釉,也就是二氧化硅。它与玻璃的成分相同,且其中碱式助熔剂的成分增多,致使瓷釉成色更好,达到玻璃般纯粹的效果,从一定程度上更符合当时人们对于瓷器“类冰似玉”的追求。而碱式助熔剂正是伊斯兰玻璃器烧制时所常采用的方式。另外,我们从打捞于印尼、年代约为五代末宋初的井里汶沉船遗物中可以窥见当时伊斯兰玻璃的交易情况:船上除了成型的玻璃器外,还有部分没有定型的玻璃,推测可能是运往中国成为本土玻璃的原料。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传入到中国的伊斯兰玻璃极有可能为当时的官瓷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甚至有部分玻璃也成为了瓷釉的原料。

除去造型上的相似以外,宋代瓷器中的部分刻花装饰手法,也和伊斯兰玻璃普遍采用的磨刻花技法有共同之处,这一点谢明良与马文宽在讨论时都有提到过。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当时的瓷窑,对于精致的外来伊斯兰玻璃器,确实存在有模仿和学习的行为。

四.结语

瓷质纸槌瓶最早出现于宋代,而后随着时间变化,朝代更替,对于瓷器审美的不断变化发展,也逐渐进行了更加本土化的改造。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出现的确成为了中国瓷器烧制中独特的一道风景,秀致沉稳,简洁素雅,是风采绰约的宋瓷系统中的代表之一。

本文采用对比法,对于宋代瓷质纸槌瓶的造型来源进行了讨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思考,梳理了辽宋时期我国境内出土的伊斯兰玻璃瓶的造型、传入时间,以及宋代汝窑、张公巷窑等窑口出产的瓷质纸槌瓶的造型和生产时间,结合文献,进一步论证了瓷质纸槌瓶与伊斯兰玻璃器的仿制关系,在器型、原料以及工艺技法上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参考文献

[1]谢明良:院藏两件汝窑纸槌瓶及相关问题.陶瓷手记卷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马文宽:伊斯兰世界文物在中国的发现与研究[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

[3]干福熹等:中国古代玻璃技术发展史[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4]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龙泉青瓷研究[M].文物出版社.1989.

[5]河南汝州张公巷窑址.2004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M].文物出版社.2005.

[6]张耒:张右使文集[G].四部丛刊初编本.商务影印旧抄本.1922.

[7]杜佑:通典[G],商务印书馆,1935.

[8]吕变庭:伊斯兰玻璃制品对宋朝经济生活的影响[J].民族历史研究.2009(01).

[9]吕成龙:试论汝窑的几个问题[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04).

[10]叶英挺:宋代龙泉窑纸槌瓶漫谈[J].东方收藏.2014(01).

[11]董波:试论伊斯兰玻璃对宋代官瓷的影响[J].中国美术研究.2019(01).

[12]刘刚:法门寺出土玻璃器——伊斯兰早期玻璃的发现与探索[J].上海文博论丛.2005(01).

[13]李特:瓷质纸槌瓶溯源[J].艺术市场.2018(09).

[14]齐东方:玻璃料与八卦镜——井里汶沉船文物札记[J].故宫博物馆院刊.2007(06).

[15]安家瑶:试探中国近年出土的伊斯兰早期玻璃器[J].考古.1990(12).

[16]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考古队:天津蓟县独乐寺塔[J].考古学报.1989(01).

[17]内蒙古考古文物研究所: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7(11).

[18]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发现两座宋代塔基[J].文物.1972(08).

[19]无产階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简介[J].文物.1972(01).

作者简介:宋蕾杰(1997.09—),女,湖南省湘潭人,成都市双流区四川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

作者:宋蕾杰

玻璃瓶生产技术论文 篇3:

通过陈国公主墓出土玻璃器看辽与中西亚的文化交流

摘 要: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作为辽代中期的大型契丹贵族墓,墓葬规模宏大,且出土有大量制作精美、种类丰富的随葬物品。其中包含7件玻璃器皿,器物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通过研究这些玻璃器的来源及输入途径等,进而分析辽与中西亚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陈国公主墓;玻璃器;文化交流

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是辽代中期大型契丹贵族墓葬。该墓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东北10千米处,斯布格图村西的山南坡上,当地人称此山为“庙子山”。庙子山的走向对墓地形成环抱的形态,是一处天然的屏障,由此看出,墓地的选址相当讲究。该墓葬的不远处就是驸马萧绍矩的家族墓地。墓地附近还有一处占地较广的辽代建筑废墟。地表有散落的辽代砖、瓦等遗物。这处建筑与物什应该与墓葬的祭祀有关。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墓制恢宏,为带有墓道和耳室的多室墓葬。通过墓志铭可以了解到陈国公主身份尊贵,为辽景宗孙女,耶律隆庆之女。其所处时代为辽圣宗在位统治时期。墓葬出土的随葬品种类丰富,按材质分有瓷器、金银器、木器、玉器、玻璃器等,还有玛瑙、琥珀、珍珠等制成的佩饰。

该墓葬共出土7件玻璃器,器形为杯、瓶、盘3种,均属于生活用具。当时应该是放置在后室的供桌上,由于供桌倒塌,导致多数破碎,地上随处可见碎片。根据资料得知,保存完好的只有带把玻璃杯和乳钉纹玻璃盘各1件。其他4件可以复原,还有1件无法复原。但即使如此,也为研究伊斯兰玻璃器及辽与伊斯兰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因为玻璃器在当时的契丹社会应极其名贵,属于贵重器物,即使是当时中原王朝上层人士,也会用玻璃器皿来显示地位的高贵。可以说玻璃器就是当时的奢侈品,不是谁都能够拥有。所以一个墓葬出土7件已是难得。更遑论这些玻璃器不但造型美观,工艺还比较精致。

玻璃这种东西应最早产生于公元前15至16世纪,玻璃的吹制工艺最早由古埃及人掌握,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到古罗马帝国时期,玻璃业已相当繁荣,而最终闻名中外的当属伊斯兰玻璃。该墓葬出土的这批玻璃器,首先从外形分析,应是吹制成型。其次器表上个性的乳钉纹,以及繁复的刻花、堆花镂空等装饰,这些因素都有着浓郁的伊斯兰风情。通过器物特点的对比可以得知,在国外的一些博物馆里有与它们形制非常相似的古代玻璃器。从化学成分上分析,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对其中4件玻璃器的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均为钠钙玻璃。综合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制作工艺以及器型等因素可以得出,这些玻璃器均来自中西亚地区。这批具有伊斯兰风格的玻璃器传入辽王朝,真实地反映出辽代同西方诸国有着广泛的经济贸易联系。

出土的玻璃瓶有4件,均为高颈玻璃瓶。其中的乳钉纹高颈玻璃瓶(H61),呈无色透明状,玻璃内部含有气泡,做工复杂精致。腹部有乳钉纹装饰,宽扁把由10层镂空设计的玻璃条堆成,口沿上还涂有蓝色颜料,美轮美奂。这种装饰手法的玻璃器,与科威特国家博物馆馆藏及洛杉矶汉斯·孔收藏的伊斯兰玻璃器比较相似。这件玻璃器经过化学检测,氧化钠的含量高达20.66%,对比其他地区的玻璃器检测结果,推测此瓶也许是埃及或者叙利亚所产。刻花高颈玻璃瓶(H57),玻璃材质,也是透明无色状的玻璃,内里稍含气泡,表面有风化层。此玻璃瓶的颈部设计为喇叭形的细高颈,有着折沿和折肩,形制没有前一个那么复杂,但是器表的刻花和磨花装饰非常精美。包括几何纹、凹弦纹、旋涡纹等,有着萨珊玻璃的遗风,而且器壁较厚,看起来非常有质感。这件玻璃器与以色列博物馆收藏的1件玻璃瓶形制装饰等方面几乎相同。其他像利雅得伊斯兰艺术馆也收藏有相似器型的玻璃器。这种可以肯定是伊斯兰玻璃器中的典型器物。高颈玻璃瓶(H68、H90)有两件,形制大小近乎相同。透明的玻璃质地,气泡较多,颜色呈淡黄绿色,表面同样有风化层。通过复原的一件(H90),可以看到其完整的形制样貌。侈口、圆唇、细高颈下是圆鼓腹,内凹的平底。口沿上有椭圆形的压印装饰,颈部还有凸弦纹。器壁厚薄不均匀。经化学检测,高颈玻璃瓶也为钠钙玻璃,含有4.11%氧化钾,具体产地有待进一步研究。与伊斯兰玻璃中的薄壁水瓶比较相似,质量不如前一件好。

带把玻璃杯有两件,分别为标本H56和标本H167。带把玻璃杯H56,玻璃材质透明,内含气泡,颜色为较深的棕色。表面有风化层,口较大微敛,但幅度很小,上半部分呈圆筒状,下半部分为圆鼓腹。圆扁柱形的把手上还有柱状的凸起部分,底部为假圈足的设计。H167的形制与H56基本相同,只是H167的口沿部位有8周的玻璃丝作为装饰。杜塞尔多夫市立博物馆中就藏有像这种形制的带把玻璃杯,而这个博物馆的带把杯产地被定为伊朗一带。所以陈国公主墓中的带把玻璃杯也应是伊朗地区的产品。与陈国公主墓年代相当的辽宁朝阳姑营子辽耿延毅墓也出过这种带把玻璃杯,甚至形制完全一样,应该都是在差不多的时间段由伊朗输入辽境。

乳钉纹玻璃盘(H87)为敞口弧腹的造型,口沿部位为圆唇的设计。器壁相对较厚,器物的表面有风化层,玻璃呈无色透明状。外腹壁中部位置有一周乳钉纹,乳钉纹的形状为四棱锥形,看起来很锐利,造型非常独特。意大利圣马可博物馆中有类似造型的玻璃盘。

陈国公主墓出土的各式玻璃器虽然形制不同,但根据整体风格来看,主要还是出自伊朗一带。由于该墓为纪年墓葬,所以这批玻璃器可以为其他年代不详的同类型玻璃器的断代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中外文献中也有很多关于伊斯兰玻璃输入辽境的记载。据记载,公元1008年,辽圣宗时期,招待北宋使臣路振时用到的器皿中就有玻璃器。而此次设宴的主人正是陈国公主之父耶律隆庆。按照辽当时的手工业发展水平,这些玻璃器应该都是输入器物,且是从中西亚等地流入。因为当时中原产的玻璃器皿不是用于做舍利瓶这种神圣的用途,就是以观赏为主的艺术品,像这种日常用具还比较少见。中亚的伊斯兰学者也曾记载伊斯兰向我国输入的物品除了象牙、胡椒等之外,还有玻璃。而伊斯兰既然向当时的北宋输出玻璃,也必然会向辽境输出玻璃。因为当时辽已经是中国北方与北宋并存的强大政权。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崛起于草原,这个生于马背上的民族,凭借强悍的骑兵,称霸于中国的北方。斯拉夫语系中就将中国称为“契丹”,足以见得契丹族在西方世界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力。《辽史·属国表》记载,天赞初年,即耶律阿保机时期,就有波斯、大食等国来辽朝贡。虽然说史书记载的大多是存在于统治阶层的朝贡往来等交往,但这也说明早在辽初,辽地已与中西亚等地建交,存在贸易往来。到了辽代中期,记录朝贡的史书记载更为丰富。《辽史·圣宗记》载,统和七年二月,阿萨兰、辖烈、于阗等西方诸国,并遣使来贡。兴宗时更是许嫁公主,可见当时的交往之深。从别国的角度来看,当时邻近国家的诗人尤素甫·哈斯·哈吉甫曾在诗中写道:“大地裹上了绿绒,契丹商人运来了中国商品。”说明辽地的商人也在向外輸出商品,贸易往来正常进行。而商人的轨迹不可能只到达一个指定的地点,应该辐射到了所有能到达的建交国家,即包括中西亚诸国。由于辽朝在这个时期有着稳定的政治背景,所以,辽对外的政治影响是巨大的,同时促使了繁盛的经济交往。这些玻璃器皿除了之前提到的朝贡方式,也有可能是通过贸易往来,从西域各国输入辽国境内。如当时比较有名的回鹘商人,他们在辽地和伊斯兰之间流转,由于利益的驱使,虽然不是很便利,依然会想办法贩卖转运这些玻璃器。而贵重的玻璃器皿,普通民众是消费不起的,最终的拥有者只能是契丹上层贵族,除了成为他们日常的豪华用品,死后也会将使用过的这些物品作为随葬品。这个推测是由于在辽朝,回鹘商人特别受重视,待遇都比较优厚,甚至在辽上京还有建造的“回鹘营”,以招待回鹘商人。从这方面可以看出,虽然辽朝是游牧民族所建,但对商业贸易也同样重视。除了与临近的北宋政权、部落有贸易往来,与远在中西亚的一些国家也都建立了贸易关系。为了招徕境外旅商,辽朝在多个地区设置了榷务,用来处理商务往来的事情。辽朝这些政策会吸引更多国家使节和商贩前来辽境。

任何时候的贸易都是相互的,伊斯兰玻璃可以输入辽地,辽国同样有物品输出到伊斯兰地区。如波斯湾港口西拉夫和埃及的福斯塔特分别出土过辽白瓷碗、辽白瓷盘口瓶以及辽瓷片等。还有地中海东岸、伊拉克萨马拉遗址及伊朗和尼沙布尔等,都出土过辽三彩。这些考古发现都说明了辽与伊斯兰世界的密切联系和贸易交往。说到关系,除了从政治、经济方面进行考量以外,还应考虑到这些过程中势必产生的文化交流。当然,文化交流的范围较广,就考古学研究的范围而言,主要是通过对考古发掘品和部分传世品进行对比研究,生产技术方面或文化艺术方面如果有互相影响的地方,通过器物的风格就可看出端倪。就像国内外学者对中国与伊斯兰地区的陶瓷进行对比研究一样,英国陶瓷研究者莱恩认为伊斯兰陶瓷受中国陶瓷的影响较多。中国陶瓷中当然也包括辽瓷,比如伊斯兰彩色陶器就受到辽瓷的影响。因为唐三彩是明器,而且到了辽代北宋年间,应该很少有大量向外流通的可能,应该是辽三彩对其产生的影响。反过来说,辽瓷往往也有一些在造型、装饰技法、纹饰等方面受到了伊斯兰陶器影响的器物。玻璃器的存在就是这些影响可能会发生的证据。这些情况也表明,契丹族在与他国各民族交往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不断汲取先进的文化和技术,进而发展壮大。

除了玻璃器以外,陈国公主墓还出土有用玉和琥珀制成的马具和佩饰,这些琥珀的来源也有待研究。因为关于琥珀的产地,综合文献考证就可以得知,琥珀是产于中亚西域各国的东西。以当时辽与中西亚诸国的贸易往来推测,很有可能是由西域诸国输入到辽境。陈国公主墓还出土了上面刻有西域胡人形象的琥珀佩饰,长方形的琥珀面上,胡人头戴布巾,服饰风格独特,做着形象生动的驯狮动作。狮子则是一幅被驯服的样子。从整个场景来看,驯狮人显然驾轻就熟,非常写实,应是西方业务熟练的驯狮人。从风格上来看是明显的中西亚风格。这同样可以作为研究辽与中西亚关系的珍贵资料。同时也从侧面证实了西域诸国的物件有很多传入辽地。

据《宋书》记载,在天圣元年以前,宋朝与大食等国的往来主要经由陆路交通,经过沙州和西夏等地到达泰州,到了天圣元年以后,为了贡品的安全,改由海路。也就是说,当时陆路交通的路线上,西夏为必经之地。根据史料可以得知,在辽圣宗统和四年西夏叛宋,之后辽与西夏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西夏还向辽进贡。至于贡品中是否包含玻璃器,从《宋史·外国传》的记载看,高昌、于阗等国在这个时期都向宋进贡过玻璃器。那就说明在这个时期,玻璃器仍然是朝贡、贸易等的重要物品。而西夏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必经点之一,拥有玻璃器物也可以说得通,向辽进贡的物品中有很大可能就包含玻璃器。这也是伊斯兰玻璃器通过丝绸之路的沙漠路线,间接地传到辽境的另一可能。如果这样,也能说明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发现玻璃的器皿,是当时丝绸之路的沙漠路线和草原路线通行的物证。

陈国公主墓出土的这些包括玻璃器皿在内的具有浓郁中西亚风格的随葬物品,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载体,证实了辽与中西亚的密切关系。既能为研究辽代契丹族与中西亚邻近国家的文化交流,也为对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同时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这个时期,辽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在对外的文化交流上辽朝采取的是开放包容的态度,既保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又兼容并蓄,社会氛围也比较和谐。结合史料记载和这些出土的器物可以得知,契丹族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交流的方式不拘于战争、联姻、贡赐或贸易。而随着这些器物的流通,不但在工艺技术上可以彼此借鉴吸收,意识上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文化交流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哲里木盟博物馆.辽陈国公主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

[2]马文宽.辽墓辽塔出土的伊斯兰玻璃—兼谈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J].考古,1994(8):736-743.

[3]傅宁.内蒙古地區发现的辽代伊斯兰玻璃器—兼谈辽时期的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2):78-88.

[4]李强.近年出土的玻璃器[J].中国科技史史料,1991(1):42.

[5]程嘉静.辽代榷场设置述论[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2):55-60.

[6]安家瑶.试探中国近年出土的伊斯兰早期玻璃器[J].考古,1990(12):1116-1126.

[7]刘佳丽.从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出土文物看辽代艺术设计的风貌[D].苏州:苏州大学,2011.

作者:常岚

上一篇:傩面具民间艺术论文下一篇:中学生实验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