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防范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治理制度不完善有密切关系。上市公司防范财务舞弊需在公司治理层面落实监事会、独立董事、董事会对管理层财务会计行为的内部监督,并完善对管理层财务会计行为的约束惩罚机制和财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财务舞弊防范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财务舞弊防范管理论文 篇1:

浅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对策

摘 要:文章分析了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状,基于经济学方法从财务舞弊的经济内涵和供求关系角度,对上市公司最新财务舞弊行为的动因进行了剖析,从改善制度环境和完善法律环境入手,提出了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舞弊 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害,如何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是一项现实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与其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都受到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一致谴责,有的已经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对广大中小投资者的伤害则是有目共睹的。从近几年的财务舞弊案可以看出,一些舞弊公司出局不少,但有些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笔者认为,治理财务报告舞弊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应当从信息披露机制角度设计消除财务舞弊行为出现的制度,还应当从民事法律责任制度上考虑如何有效遏制财务舞弊的得逞。我们不仅要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健全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制,还要不断提高资本市场投资者的鉴别能力和分析使用会计信息的能力。

为此,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最新财务舞弊现象的分析,深入剖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从制度环境和法律环境入手,提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具体对策。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状

2009年5月19日,中国证监会会计部负责人就上市公司2008年报披露和监管情况以及存在的会计处理问题指出,上市公司在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过程中存在六方面的会计处理问题,并着重分析借壳上市、债务重组、权益性交易调控利润等三方面的财务舞弊行为。

虽然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能够严格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但在2008年报编制过程中,证监会也发现了六方面具体问题:(1)有的公司通过权益性交易确认损益;(2)有的未能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在借壳上市时确认商誉;(3)有的对于因破产重整而进行的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不够谨慎;(4)有的未能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股权激励合同的规定确认股权激励等待期和按照实际执行情况将股权激励费用在不同会计期间进行分摊;(5)有的在处理较为复杂的经济交易时,对购买日的确定不够谨慎;(6)有的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外币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由此看出,通过权益性交易确认损益、借壳上市相关会计处理问题和因破产重整而进行的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问题是上市公司2008年报披露的监管重点。监管层在发现问题之后,一方面对上市公司个案加以纠正处理,一方面发布相应政策指引,防止类似事项再度发生。并通过事后进一步了解情况和核实后将依法作出相应处理,对发现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等行为依法予以严肃处理。此外,这些财务舞弊产生的错误信息可能严重误导市场的各类参与和决策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定出错误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侵犯了广大股票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使其在证券市场上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

近几年,全球的特别是美国上市公司刮起的财务舞弊风暴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使社会公众对美国公司界和会计界丧失了信心,造成了空前的信任危机。这一连串臭名昭著的财务舞弊案件凸显出美国以及各国制度安排的结构性缺陷。

为了分析财务欺诈背后的深层原因,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已提出了各种财务舞弊理论。本文基于经济学理论方法,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

(一)财务舞弊的经济内涵

财务舞弊是指有关经济人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利益目标所采取的违反国家和制度,或虽然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但违背经济活动客观事实,致使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行为。财务舞弊行为包含下列要素:(1)财务舞弊的主体。参与财务舞弊活动的经济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企业的股东和管理者,他们是财务舞弊的决策者和指挥者,也是财务舞弊的需求者,一般是主动的财务舞弊主体;另一类是会计从业人员,他们是财务舞弊的具体操作或实施者,也是财务舞弊的供给者,一般是被动的财务舞弊主体。(2)财务舞弊的利益动机。不同的经济人对财务舞弊有不同的利益动机。从我国近年的实际情况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不断向资本市场“圈钱”,这是其财务舞弊的根本动机;二是提高上市公司股票市场价格并从中谋利;三是扭亏为盈,去掉“ST”或“PT”的帽子。从2008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情况看,ST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最为严重。

(二)财务舞弊的供需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财务舞弊是舞弊需求和供给双方的互动行为,它的存在是因为它给供求双方带来利益,使财务舞弊行为成为广泛现象的条件,是制度环境的某些因素具有对财务舞弊供求动机的刺激。当制度环境使得财务舞弊能够给大批的供求者带来可观的净收益时,它的蔓延就成为现实。然而,财务舞弊活动的规模则取决于决定供求关系的各种变量。

就需求方而言,尽管不同的经济人对财务舞弊的需求出自于不同的利益动机,但他们的行为规律是一致的。需求方财务舞弊行为的产生取决于需求者对财务舞弊结果的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的权衡。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带来的利益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因虚构经营业绩骗取配股、增发资格所募集的资本,这种形式的舞弊给公司股东带来的利益,也给管理者带来的利益;另一种是因虚增经营业绩所导致的市值增加。

财务舞弊的供给方为直接从事编制会计报表的会计人员和进行报表鉴证的注册会计师。除了通过财务欺诈进行贪污等犯罪行为外,财务舞弊不是他们的主观愿望。对于他们而言,按照国家制度的规定从业是他们最简单的工作,他们参与财务舞弊大多是迫于竞争环境和生存压力。因为在财务舞弊泛滥成灾的大环境下,他们不参与舞弊就会失业。但这种财务舞弊供给行为的实现,仍然取决于舞弊供给者对其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的权衡。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仅通过大股东代为偿债、债务豁免及直接捐赠资产而调控利润的上市公司达到14家。其中,*ST公司9家,ST公司4家。除此之外,通过与控股股东进行非公允的关联交易来调控利润也是部分公司包装业绩的主要手段。

三、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对策

(一)努力改善上市公司的制度环境

1.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制度方面,应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明晰产权,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建立完善的以公共产权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结构,真正做到“三分开”、“五独立”,并形成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

2.建立注册会计师(CPA)民事赔偿追索机制。民事责任是由法院判决注册会计师承担的具有民事性质的责任,主要由注册会计师停止侵害委托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经济利益并赔偿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西方,对注册会计师最具有威慑力的惩罚手段就是民事赔偿机制。民事赔偿机制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违法行为有强大的威慑力和遏制效果。

我国应建立以民事责任为核心的CPA法律责任体系,确立“民事在先,行政、刑事为辅,三管齐下”的注册会计师承责原则。要加快建立以民事责任为主的法律责任追究模式,让财务舞弊者的风险大于收益,一旦违规造成重大损失,就要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直至其倾家荡产,以遏制其造假的行为,增强风险意识。

3.完善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制度。根据现行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即沦为PT公司,应该说,这一规定本身是符合证券市场规范运作的,但问题是该规定较为简单,往往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财务舞弊来逃避处罚。对ST公司也存在类似问题,2008年ST公司财务舞弊现象尤为严重。针对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过于宽松条件,监管层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只要上市公司净资产为负值,就应该直接让其退市。此外,对ST类上市公司的监管一直是我国市场监管的难处,直接退市制或许可以成为改善此类公司监管难题的制度性根源。

(二)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法律环境

1.加强法律监管体系建设。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根源在于信息披露的不透明。因此,必须加强监管,需要创造杜绝或减少财务舞弊现象的法律环境。通过法律法规的执行,强制上市公司履行披露高透明度信息的义务,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董事、中介机构当事人、监管人员和有可能成为“内部人”的投资者,都必须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如果不恪守勤勉、诚信原则,无论他是谁,一定要赔偿公众投资者损失,并外加重罚,让其倾家荡产,触犯刑法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2.法律法规应赏罚分明。在制定有关法规时,必须赏罚分明,明确责任人和受害人,这是一条基本原则。对权益被侵犯的所有者,无论受损的是国有资产,还是非国有资产,不能有歧视,应该一视同仁,对责任人或犯罪嫌疑人要采用相同的惩罚和量刑标准。资本市场监管工作应坚持“事前防范、过程监控和事后严办”的原则。针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参与者,主要可能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大股东或中介机构,执法部门必须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3.给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以有力的法律支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任何个人及经济组织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上市公司的各种经济行为更是如此。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实现其职能,是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要改善会计行为环境,就要给予会计工作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建立强大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体系,增强道德约束力,营造“守信为荣、失德为耻”的良好社会环境。

4.从法律法规上规定公众参与监督上市公司的权利。要建立起一种能够激发公众参与监督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机制。比如,建立起美国那样的奖励机制,对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并予以揭穿的人,提供相应的超常现金激励等等。

参考文献:

1.李若山,敦牧.企业舞弊与反舞弊的国际理论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9(1)

2.谢朝斌.股份公司会计舞弊及其制度防范[J].会计研究,2000(5)

3.张宏亮,项科杰,夏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制度分析[J].兰州学刊,2003(5)

4.傅新.制约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需多管齐下[N].上海证券报,2008-5-13

5.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会计部负责人就上市公司2008年度财务报告监管问题答记者问.2009年05月19日.http://www.csrc.gov.cn/n575458/n575667/n818795/11202600.html.

(作者单位:融侨锦江(重庆)房地产有限公司 重庆 400060)

(责编:若佳)

作者:郭鲜菱

财务舞弊防范管理论文 篇2:

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监督与约束对策

【摘 要】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治理制度不完善有密切关系。上市公司防范财务舞弊需在公司治理层面落实监事会、独立董事、董事会对管理层财务会计行为的内部监督,并完善对管理层财务会计行为的约束惩罚机制和财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舞弊; 防范; 治理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财务虚假、违规经营案频频曝光,涉案数额令人触目咂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不仅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急需找到治理财务舞弊的方法。鉴于实践中财务舞弊与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有密切关系,因此本文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角度,探索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之有效的路径。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状与制度性成因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企业有意识地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伪造盈余的会计造假行为,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之一。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案例不断见诸于报端,如长虹海外公司坏账案、广东科龙电器财务舞弊案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除了确保高管职位、隐瞒违法行为等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筹集资金、操纵股价等特殊经济利益动机。比如财务数据主要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获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对投资者作出正确投资决策起到关键作用,上市公司股票发行价格主要依据公司发行前的会计利润,为了提高发行价格,公司便倾向于虚增利润;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非强式有效市场,公司管理层也有机会通过操纵公司账面利润,达到操纵股价的目的。实践中,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特征是:第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主要是在内部人控制下进行,尽管理论上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可能出现在各个层面,但实践中普通员工舞弊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均能有效防范或事后核查,而内部人舞弊则往往利用其特殊地位通过精心设计、串通而使注册会计师难以有效识别。第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往往导致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而财务舞弊的相关人员虽然应承担相应责任,但由于投资者在实践中很少追究管理层的责任,造成责任威慑机制失效。第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是会计数据舞弊,主要有伪造、变造上市公司的会计凭证,用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和恶意变更会计政策等,最终是披露不真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直接原因是内部人控制下管理层谋取不法利益的动机,然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之所以在我国证券市场频频出现,其中的制度性原因不可忽视。第一,缺乏发现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和发现公司财务舞弊的第一道关卡,无效的内部控制往往导致公司相关人员肆无忌惮地进行财务舞弊。第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人员和管理层敢于制造财务舞弊与公司治理监督失效的内部环境密不可分。上市公司中的监督机构主要有监事会和独立董事。我国上市公司中监事会处在与董事会地位平行的位置上,是以公司经营管理层为主要监督对象的专门监督机关,但由于公司监事中不懂企业经营管理、不懂法律、不懂财务会计业务知识的监事非常普遍,加之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监事会成员成为赋闲性的人事安排,监事会事实上对董事长的依附性强,导致公司的监事不刻意监督公司的经营管理层,监督机制十分弱化。尽管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甚多,但没有见到有哪一个违规事件是由公司监事会这样的专门监督机关发现的。独立董事是我国从英美国家引进的凭借其独立性而发挥监督公司经营管理层功能的公司外部董事。然而虽然我国很多上市公司聘请了独立董事,实际上独立董事制度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通过控制股东大会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选择独立董事,而且独立董事通过较长时期与上市公司其他董事尤其是执行董事以及高级管理层的共事,不可避免地会和他们建立起较好的关系,使独立董事变得不独立或不再独立,无法作出客观公正的监督。第三,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造成信息不对称,使财务舞弊缺乏制约。信息不对称一般是指在代理关系中,委托人能了解的有关代理人的信息(如代理人的才能,是否忠诚)是有限的,而代理人则掌握着信息优势,因此,代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会想方设法在达成契约前利用信息优势诱使委托人签订对自己有利的契约,或者在达成契约以后利用优势信息不履约或者不努力工作,从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由于上市公司内部活动信息披露缺乏规范和监督,信息不对称在财务舞弊场合大量存在,由于会计信息提供者(企业管理层)通常比会计信息使用者知晓、掌握更多的企业内部信息,导致财务舞弊成为可能而且往往难以发现。

二、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监督对策

公司治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监督约束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因此,防范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的财务舞弊,需从公司治理制度监督功能的发挥入手

(一)董事会对管理层财务会计行为的监督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的交叉地带,董事会也是上市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领导机构。虽然一般认为董事会是一个经营决策机构,但近年来各国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所担当角色的一个明显发展趋势是其监督经营者职能不断得到加强,2002年美国实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其中引人注目的措施便是董事会成为对经营管理阶层实施内部监控的关键环节。因此从董事会层面构建监督机制,是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监督内部控制的首要措施。首先,董事会是连接出资人和经营者之间的桥梁,对经营管理人员的控制主要靠董事会来完成。发挥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要确保董事会与经理层、经营管理人员之间的独立性,只有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层不能过多兼任,这样才能发挥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控作用,使董事会成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其次,要在董事会下设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目前在我国企业中大部分只设置审计部,而审计部设在总经理之下,对总经理负责,这就导致审计部无法监督经理层。为加强董事会对总经理的制衡,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组织还应在董事会之下设置,董事会之下的审计委员会独立于经理层,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直接审计、监督经理层。对于审计业务,审计部要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作为行政内容,审计部要向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形式,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审计委员会成员由董事长、总审计师和独立董事等组成,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内部财务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公司应当在董事会领导下建立反舞弊机制,将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

(二)监事会对管理层财务会计行为的内部监督

针对我国监事会对经营管理层违法违规行为监督不力的状况,学界曾建议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以取代监事会,但最后公司法仍保留了监事会,只是在上市公司中使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并存。与独立董事还具有一定的决策咨询职能不同,监事会是专门的内部监督机构。同时《公司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全面加强我国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比如监事会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协助其工作,监事会行使职权所必需的费用由公司承担等。但除此外,为强化监事会对管理层财务会计行为的内部监督,我国上市公司在实务中还应明确,在监事会自身成员中应具有一定比例的财务会计专业人士,以充实监事会自身的监督能力;同时监事会中应具有一定比例的外部监事,以保证在检查公司财务时具有不受干扰的能力。

(三)独立董事对管理层财务会计行为的内部监督

优化独立董事制度监督职能的关键在于增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增强独立董事履行监督职能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在上市公司中设立提名委员会制度,把候选独立董事的提名交由提名委员会行使,并限定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的连续任职年限,以实现独立董事与大股东、管理层的独立。针对我国独立董事大多为兼职的情况,为保证独立董事有充足的工作时间了解、熟悉上市公司的经营与财务会计状况,应规定独立董事每月在上市公司的最低工作时间。要完善独立董事的报酬机制,报酬要和独立董事的工作效果联系起来,独立董事除了领取固定薪酬和补贴外,其奖金应与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经营提出有价值的监督意见的次数成正比。

三、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约束对策

防范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的财务舞弊,还需要针对经营管理层自身建立起行为约束机制。

(一)完善对管理层财务会计行为的约束惩罚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惩罚措施。公司相关人员财务舞弊行为被发现后往往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因而现行体制对公司财务舞弊者缺乏威慑力,或者说由于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低成本和高收益,也为当事人进行财务舞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必须建立起管理层财务会计行为的约束惩罚机制。首先,上市公司必须建立严密的对公司经营管理层的全面考核评价约束体系。对管理层经营与财务会计行为的考核评价,不但是确定各个经营管理者报酬的基础,同时也是决定谁继续留任、提升或解聘的重要依据。对财务会计行为不合规的经营者予以解聘,形成对公司经营管理层的强力约束,没有这样一个对公司经营管理层的严格严密评价体系,公司经营管理层的工作透明度就会很低,舞弊、不廉洁行为就难以避免。其次,在证券市场上,对管理层的财务舞弊行为,证券管理机构应对其作出从业禁止的处罚,比如董事、会计师财务舞弊一旦被认定,将在一定期限内不能从事同类工作;另外,因财务舞弊对投资者造成损害的,财务舞弊人员应与上市公司一起对投资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加强信息公开

信息披露与公开是防范舞弊的重要保障。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保障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和切实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为定期报告的重要内容,要随同年度报告一起披露,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管理层就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内部控制出具评价报告,并由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签字盖章;负责年度报告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出具验证意见书,与对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书一同披露;公司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对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出具审查意见。证监会应当对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和格式作出详细规定,以规范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对于上市公司不按规定披露有关内部控制情况,包括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虚假的信息或者隐瞒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是一种虚假陈述行为,应当给予惩处。

综上,解决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关键是弥补上市公司在财务会计控制方面的治理漏洞,加强公司治理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其措施包括落实监事会、独立董事、董事会对管理层财务会计行为的内部监督,以及完善管理层的约束惩罚机制和财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芸达.企业财务舞弊识别及审计对策[J].财会月刊,2011(14):35.

[2] 李庆雪.经济危机对企业财务舞弊的影响[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6.

[3] 宁金成.公司治理结构:控制经营者理论与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329.

[4] 马驰骋.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3.

作者:刘媛

财务舞弊防范管理论文 篇3:

财务舞弊的文献综述与展望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革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成为阻碍资本市场秩序和谐稳定的绊脚石,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财务舞弊的动因、手段、治理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进行评述与展望,以期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有借鉴意义。

一、舞弊动因的相关文献

0beua(1995)通过对样本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关键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公司高管往往为了一己之利来进行财务舞弊,原因是公司内部的管控缺乏规范性。Zabihollah Rezaee(2005)认为财务报告的舞弊动机包括满足企业所有者对上市公司销售额或净利增长的期望、获取在交易所上市的资格或者避免被退市、避税、掩盖资金管理混乱的事实、隐瞒管理上的缺陷。Mary Low等(2008)强调,财务人员较低的职业水平与素养、公司的制度文化、内部运行等是否披露是影响财务舞弊的重要因素。王建新(2008)依托舞弊三角形理论透视上市公司舞弊的动机主要是基于:管理层面临自身低收入的薪金与高消费的矛盾和满足控股股东的预期业绩目标和融资。金花妍(2013)指出管理层承受的第三方压力是财务舞弊的直接原因,管理层为了筹集资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伪装公司的财务信息,以形成一种公司经营 “良好”的假象。范敏敏(2015)基于风险因子理论强调管理者的道德水平较低是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原因之一,许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在遇到财务困难和经营不佳时,会要求会计人员对财务信息进行粉饰。

二、舞弊手段的相关文献

COSO(1999)报告以1987-1997年《会计审计实施报告》中200多个舞弊案例的研究,发现高估收入、高估资产和不合理的披露是最常见的舞弊方式。Beasley(2000)对20世纪80-90年代的金融服务和科技行业中的财务与非财务舞弊进行研究表明,金融服务行业通过高估资产进行舞弊,科技行业则通过高估收入、操纵利润来进行舞弊。Albrecht(2005)在總结以前学者研究发现的基础上,认为财务舞弊主要有虚增收入及资产类舞弊、隐瞒或不披露事项舞弊、损害组织利益舞弊这三种最为常见的舞弊类型。国内学者章之网(2011)认为存在 7 种主要舞弊手段:上市公司的舞弊手段一般有使用不正确的完工百分比、提前确认收入、虚构交易事项、提前确认收入、隐瞒销售退回和折让和将关联方交易非关联化等。韩玉萍(2014)基于GONE理论,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主要有内部控制、治理的缺陷与外部监管的不力。林爱梅(2015)基于2008-2013年证监会处罚公告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常见的舞弊形式有三类:调节利润、调节资产负债表、财务报表附注舞弊。

三、舞弊治理的相关文献

Albreeht等(1995)强调,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以有效降低财务舞弊概率。Green Scoutt(2003)研究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会使投资者对企业更加信任,可以降低财务舞弊的发生。Randolph W·Westerfield(2008)通过研究发现,提高对审计师及事务所的惩罚力度可以有效减少财务舞弊发生的可能性。中国学者王海侠(2008)强调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也是防范财务舞弊的重要方法,具体从改善公司股权结构、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强化监事会的财务监督和独立性几个方面来改善内部治理结构。刘媛(2012)认为防范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的财务舞弊,需从公司治理制度监督功能的发挥入手,其治理关键在于完善财务会计控制,加强公司治理的监督约束机制。陈仕清(2018)从审计的角度对IPO财务舞弊提出了治理对策,首先,注重对舞弊造假案例进行研究及识别;其次,重视审计对象的风向评估和审计程序的选择;再者,关注公司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变化,洞察分析公司是否存在舞弊;最后,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的承担,保持独立性和职业怀疑的态度。

四、文献评述及展望

综上所述,国外对财务舞弊的动因、手段及治理的研究起始较早,内容多元化,理论体系较为完善。我国对于舞弊动因,手段及治理方面开始较晚,二者相比有较多相似之处。大部分研究是对对各种类型的舞弊进行研究,而对于各类型的特有的症状进行针对的治理方案则较少几乎没有。基于我国的经济与法治环境与国外发达国家有较大差异,并不能照搬运用。因此,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来进行舞弊行为的研究,对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健康运作,在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作者:侯怡恬

上一篇:个人所得税制思考论文下一篇:微型企业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