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社交网站的学生管理论文

2022-04-29

摘要:本文介绍了从2005年至今社交网站在美国和中国青少年中的受欢迎情况,从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站的人群特征、社交网站的构成和社交网站的公众网络特质这三个方面分析社交网站是如何吸引青少年的,得出了社交网站是对青少年已有的社会关系的延伸、成人在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站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引领者等结论。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对于社交网站的学生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对于社交网站的学生管理论文 篇1:

社交网站用户黏性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用户黏性是评价社交网站流量变现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企业选择在社交网站投放广告的重要考量因素和评价依据,因此,提高用户黏性成为了社交网站的首要任务。该文章首先界定相关概念,通过文献回顾运用内容分析法找出社交网站用户黏性影响因素,接下来以人人网为例发放调查问卷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软件(Super Decision)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最后,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给出提高社交网站用户黏性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社交网站;用户黏性;层次分析法;内容分析法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10.036

最早的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网站创立于1997年,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并没有被网民认可。直到2004年,Facebook的出现,SNS这种以真实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才逐渐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新交互平台。从SNS网站的营收规模的数据来看,网络广告盈利模式已经成为SNS的重要盈利模式。要想成功解决SNS的网络广告盈利模式带来的挑战,必须建立符合SNS特性的广告营销模式。问题的核心在于用户黏度的提升,这也是广告主评价SINS网站媒介价值的数据支持和认识。

SNS的特点体现出SNS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站。同时,网站要想吸引广告必须拥有强大的用户群体;会员收费模式同样需要大量的用户存在;电子商务和网络招聘需要有大量的买卖方以及求职者;公关营销需要线上线下很多用户的配合。可以得出,社交网站的各项赢利点都取决于用户黏度。另外,社交网站的各项特性也都是围绕用户展开的。因此,本文将就影响社交网站用户黏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1 相关概念与文献回顾

1.1 相关概念

社交网站(或者社会化网络服务)SNS是英文Socialnetwork site(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缩写。密歇根州立大学的Boyd和Ellison将SNS定义为:一种基于网络的服务,这种服务允许个体(1)在一个有限的系统中构建一个公开的或者是半公开的个人主页;(2)清楚地列出与其拥有链接的其他用户;(3)观察和研究他们自己的链接以及系统中其他人做出的链接。通过定义可以发现,社交网站本身具有很强的用户黏性。

用户黏度通常用于描述网站的使用者对这个网站的依赖程度。Davnport认为用户黏度是指一个网站能够吸引其用户持久的访问的能力。Bush认为用户黏度依赖于网站特殊的用户群体提供与众不同的内容和服务。社交网站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拥有较高的用户黏性,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许多公司选择在社交网站投放广告。

1.2 内容分析

由用户黏性的定义可知,用户黏性涉及用户和网站两个角度,故内容分析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以寻找影响社交网站用户黏性的影响因子。

1.2.1 个人心理方面

涉及用户黏度的个人心理主要包括两个维度:(1)个体特质:主要涉及影响社交网站黏度个人心理因素中涉及单个人认知的部分,与集体关系较小;(2)群体认知:主要涉及个人心理因素中与群体有关的认知,与仅涉及个人的认知无关。

1.2.2 网站设计方面

关于网站设计方面的评价说法不一,通过参考网站设计对用户忠诚度的研究和信任度的研究,将网站设计分为以下3个角度:可用性、易用性、趣味性。

可用性方面主要涉及社交网站的基本功能,通过对比总结人人网、开心网、QQ空间等社交网站,可以发现社交网站的基本功能包括:(1)个人主页;(2)信息分享;(3)了解好友动态;(4)即时通讯。

易用性指的是用户使用社交网站的便利程度以及接受难度。按照用户接触认识社交网站的顺序,归纳影响因素主要有:“注册或登录方式简单”(注册方式简单,登录方便)、“登录媒介多样化”(支持多种登录媒介,尤其移动媒介,如手机人人)、“操作界面简单清晰”(界面清晰,操作简单)、“可以方便搜索好友及群组”(搜索功能强大)。

趣味性主要指网站给用户带来欢乐的程度。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内容分析法得出社交网站用户黏性影响因素及其层次,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这些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进行综合,提出建议和意见。

综合以上个人心理方面与网站设计方面内容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层次分析法影响因素层次,见表1。本文将通过层次分析法软件(Super Decision)定量分析影响社交网站用户黏性各因素的重要性。

3 问卷发放与影响因素层次分析(AHP)

3.1 调查范例选取

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大学校园内,故选取当前在高校运作比较成功的人人网(原为校内网)为例。

3.2 问卷发放情况

由于层次分析法涉及重要性比较,特制作了调查问卷用于综合比较重要性。调查对象为使用人人网较为频繁的大学生代表,并采用详细解释说明法获取调查结果。问卷共发放300份,有效回收255份,回收率85%。

3.3 分析结果

利用软件Super Decision对处理后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及分析见表2。

从分析结果来看,个人心理因素明显强于网站设计因素,因此消费者本身极大程度地决定了网站的用户黏性。个人心理各因素顺次排序为:与他人交往兴趣、集体认同感、社会适应、休闲兴趣、集体归属感、孤独感、自尊感、接触专门知识的兴趣。网站设计各因素顺次排序为:可以方便搜索到好友及群组、了解好友动态、信息分享、操作界面简单清晰、即时通讯、注册或登陆方式简单、应用功能、登录媒介多样化、个人主页、小游戏、生日及节日送礼物。

4 结果分析及建议

从表2得出,个人心理因素在影响社交网站用户黏性方面明显强于网站建设因素,因此,这也说明了社交网站的主体是用户,用户本身的心理特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交网站的使用。另一方面,网站设计虽占比重较小,但网站设计可以通过迎合用户的个人心理因素增加用户黏度,因此两者皆不可偏废。

4.1 从个人心理因素角度分析及建议

消费者行为学研究个人、集体和组织怎样选择、购买、使用和处置商品、服务、创意和体验,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愿望。营销者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充分了解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行为中,消费者心理因素占据主导,社交网站只有详细分析消费者心理中最关键的因素从而迎合消费者的诉求与需求才能获得持续地网站流量。

结果显示,在影响社交网站用户黏度的个人心理因素中,群体认知明显强于个体特质,而在群体认知中,与他人交往的兴趣这一因素又占主导。从中可以看出,社交网站的社交性决定了社交网站的用户黏性主要取决于用户的社交心理特征。

从SNS用户沟通的朋友类型来看,大部分用户使用SNS网站主要还是与认识的朋友沟通。从个体特质来看,休闲兴趣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要从休闲的角度迎合消费者需求。

4.2 从网站设计角度分析及建议

网站设计对网络营销的影响至关重要,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用户获取信息及对网站可信度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网络营销方法的影响。对于社交网站而言,网络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增加流量,提高社交网站的用户黏性,从而提高社交网站在网络广告吸引、会员加入、电子商务以及公关营销方面的收益。

网站设计因素的综合排名中,可以方便地搜索到好友及群组成为了首要影响因素。这充分体现了社交网站的使用本质目的:与现有好友取得联系。因此社交网站在好友及群组搜索方式上要体现高效、便捷、准确的特点。

在网站设计的3个要素中,网站的可用性占据主导地位,这也说明了网站功能主导网站吸引力。社交网站还是要从最基本的功能优化人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社交网站的用户黏度。在网站可用性的功能中,了解好友动态和信息分享成为了主要吸引用户功能,其本质都是为了与好友保持联系。因此社交网站要做好好友动态及分享功能的建设及优化。

因此,在网站设计功能上,社交网站要做好好友管理功能。从好友的寻找到联系再到分享信息实现一条龙人性化地全方位立体化地服务,真正使社交网站成为现实好友的网上社交乐园,最终增加社交网站的用户黏度。

4.3 综合建议及意见

社交网站的用户黏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交网站的盈利,因此提高社交网站的用户黏度成为社交网站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运用文献回顾找出了影响社交网站用户黏度的各因素。通过发放问卷咨询,并运用AHP运算原理,利用软件Super Decision计算分析调查结果。最后,利用本文数据并结合营销学相关知识,从个人心理和网站设计两个角度提出提高用户黏度的建议:其一,相关的应用程序开发者应考虑其游戏及应用功能的交友性;其二,社交网站要做好好友管理功能,从好友的寻找到联系到分享信息实现一条龙式人性化地全方位立体化地服务。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

作者:符晓阳 桑亚雄

对于社交网站的学生管理论文 篇2:

社交网站吸引青少年的原因

摘要:本文介绍了从2005年至今社交网站在美国和中国青少年中的受欢迎情况,从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站的人群特征、社交网站的构成和社交网站的公众网络特质这三个方面分析社交网站是如何吸引青少年的,得出了社交网站是对青少年已有的社会关系的延伸、成人在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站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引领者等结论。

关键词:社交网站 公众网络 MySpace Facebook 开心网

2005年,MySpace和Facebook等在线社交网站开始在美国青少年中大受欢迎。几年来,MySpace、Facebook等社交网站在美国青少年中引起了文化共振,成为美国青少年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5年到2010年,社交网站在中国也度过了成绩优异又充满忧患的5年。与美国的情况类似,中国青少年网民对社交网站的使用率高达50.9%,高于整体网民对社交网站45.8%的使用率。①

为什么青少年成群结队地拥向社交网站?他们在社交网站上表达着什么?社交网站是如何融入他们的生活的?他们从参与之中学到了什么?这些在线活动和面对面的友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有互补性吗?青少年对于社交网站的偏爱包含着身份构成、身份认定和对等社交等深层次问题,作为一种公众网络,社交网站为青少年提供了融入社会的途径。

在以下的文字中,笔者将对比美国与中国的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站的人群特征,主要以MySpace和开心网、人人网为例,分析社交网站的构成和它作为公众网络一分子的影响力,以此来说明社交网站为什么对青少年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

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站的人群特征

MySpace是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提供人际互动、使用者自定的朋友网络、个人档案页面、博客、群组、照片、音乐和视频的分享与存放。MySpace也提供内部的搜索引擎和内部的电子邮件系统。专门发布网站世界排名的美国网站Alexa调查显示,MySpace是全世界第四受欢迎的英语网站,而在所有语言的网站中,受欢迎的程度则排名第六,并且也是美国第三受欢迎的网站。②

来自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社会网络研究专家丹娜·波伊黛针对美国14到18岁的青少年使用MySpace的情况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2007年发表了研究报告。

尽管美国的新闻媒体给大家的印象是所有上网的美国青少年都上MySpace,但波伊黛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2004年,美国著名研究机构Pew Research Center(皮尤研究中心)研究表明,有87%的12到17岁的美国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接触。在2006年底Pew Research Center发布的又一份报告中,他们发现在线的12到17岁的青少年中有55%在社交网站上创建了个人资料,其中64%创建个人资料的青少年网民是15到17岁的青少年,这明确地表明并不是所有美国高中生都上MySpace。波伊黛发现,有两类青少年不上MySpace:第一类青少年在父母的阻止下无法接触网络;第二类青少年怀有反对默多克新闻集团的政治观点,而默多克正是MySpace的老板,这部分青少年觉得上社交网站“很愚蠢”。但是,在这两类不喜欢MySpace的青少年中,也有人在MySpace上创建了个人资料,有些是他们的朋友帮助创建的,也有一少部分青少年自己创建个人资料之后并偶尔登录。③

波伊黛的研究成果表明:MySpace是美国青少年文化的公民社会,无论你是支持它还是反对它,每个人都知道它,并且对它抱有一定的观点。有趣的是,人种和社会阶层对美国青少年上不上MySpace的影响并不大,贫穷的黑人孩子和富裕的白人孩子上MySpace的几率一样高,不过,有些孩子只能在学校的网站上登录MySpace,有些孩子深夜在家中仍旧能在MySpace上冲浪,于是,后者的参与度明显要高于前者。而性别则影响到了美国青少年在MySpace上的参与度,小男孩(46%)的参与度比小女孩(44%)高,大女孩(70%)的参与度比大男孩(57%)高,在MySpace上认识新朋友并调情的大男孩数量是大女孩的两倍,而大女孩则更喜欢利用MySpace和朋友交流。④

2010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这份报告里对“青少年网民”的定义是“25周岁以下的网民”,在中国的3.84亿网民中,有50.7%的网民是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报告中指出:中国青少年网民对社交网站的使用率为50.9%,高于整体网民对社交网站45.8%的使用率。中国小学生网民使用社交网站的达到25.6%,中学生为55%,大学生高达81.4%,非学生的青少年网民使用社交网站的达到64.4%。不过,在中国青少年网民中,使用社交网站的青少年网民并没有使用搜索引擎(73.9%)、网络音乐(88.1%)、网络新闻(72%)、网络视频(67%)、网络游戏(77.2%)、博客(68.6%)、即时通信(77%)的青少年网民多。中国青少年网民在使用社交网站方面,是存在城乡差异的,中国城镇青少年网民对社交网站的使用率为55.6%,而中国农村青少年网民对社交网站的使用率为41.5%,相差14.1%。中国的东中西部青少年网民在社交网站的使用率上也存在差异,不过这种差异可能不符合人们的预想,东部青少年网民的社交网站使用率为47.2%,中部为54.3%,西部为59.3%。在18岁以下的中国未成年网民中,社交网站的使用率为34.7%,远远低于青少年网民总体50.9%的使用率。⑤

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荃湾会所于今年2到3月期间,访问了763名来自荃湾区内六间中学及会所会友,主要为12到24岁青年,以了解时下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站的情况。调查显示,最受青少年欢迎的社交网站头三名为Facebook、YouTube及“论坛”,而且4.6成的受访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站超过3年或以上,另3.8成每天平均使用一小时浏览及使用社交网站。⑥

社交网站的构成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尽管有一些社交网站更早地出现在网络世界里,但Friendster定义了社交网站所具有的要素——个人资料、公众推荐或评论、公开链接和好友名单。Friendster是2002年出现的新潮约会网站,立刻就在20到30岁的美国城市人群中风靡。尽管一些使用这个网站的用户的目的是交友,但也有不少人在上面寻找高中同学或者制造虚拟的个人简历以获得娱乐效果。

2003年夏天,旧金山的一些乐队发现他们可以利用Friendster和粉丝沟通并且宣传自己,但Friendster禁止了这类活动,并删除了乐队的介绍。MySpace在2003年秋天开始投入使用,他们的态度和Friendster大相径庭,MySpace欢迎乐队参与进来,这是非常成功的一步棋,迅速吸引了洛杉矶独立摇滚音乐人的注意力。

众所周知,音乐是青年人之间的黏合剂。这些乐队开始在MySpace上给自己做广告,而年轻的观众是贪婪的音乐消费者。当青少年得知他们最爱的乐队在MySpace上驻扎,他们开始加盟这个网站,在这里,音乐发烧友能够免费收听和下载音乐,也能给自己喜欢的音乐人留言。乐队和粉丝之间的互动关系迅速建立起来,于是就不难解释MySpace为什么会一下子吸引那么多青少年。第一批用户是因为对音乐和音乐人的兴趣,之后他们也邀请了一些对音乐不是那么感兴趣的朋友加入,然后又有许多喜欢窥探别人生活或自我表达欲望很强的青少年加入进来。成人在MySpace上寻找到了和陌生人社交的价值,而青少年更喜欢在MySpace上与他们本来就认识的人交流,或者和他们仰慕的名人交流。

2005年,隶属于默多克新闻集团的Fox交互媒体花费5.8亿美元买下MySpace,之后并没有对网站做出太多变动。到2005年中期,MySpace在美国的高中生中流行起来,但来自其他国家的青少年也有自己钟情的社交网站。Friendster在美国失去了领先地位,但它开始在新加坡、菲律宾、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青少年中流行起来。社交网站如同Orkut和Hi5,刚开始是在巴西和印度的成人之间流行,之后又吸引了那里的许多青少年。Facebook原本是针对美国大学生的社交网站,也在2005年9月向高中生敞开了大门。Tagworld、Bebo、Piczo、Faceparty和Mixi在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日本走红。之前就存在的社区网站,比如Black Planet、Asian Avenue和MiGente也开始增加社交网站的功能,不过这已经无法为它们赢得足够多的用户,因为MySpace已经占领了大片的领土。在中国,QQ增加了社交网站的功能,韩国的社区网站Cyworld也是,这两个网站在中国和韩国的各年龄段人群中都很流行。⑦

社交网站的基础是个人资料,也就是个人主页,每个成员在这里使用文字、图片或者视频描述自己,个人资料也包括其他用户的评论和朋友列表。由于社交网站最初设定的是约会功能,所以通常包括以下元素:个人资料(年龄、性别、所在地等)、品位(兴趣爱好、喜欢的乐队等)、一张照片、希望交什么样的朋友的描述。

制作个人资料就是在网站上填写表格,MySpace的表格是HTML和CSS格式的,用户可以修改自己个人资料的风格,从其他网站复制粘贴资料,改变个人资料的背景、增添视频和图片、改变文本的颜色,使个人资料变得很有个性。

这些个人资料可以公开,大多数社交网站也允许用户设置自己的隐私,MySpace允许用户设置自己的个人资料为只有朋友可以看,Facebook默认来自同一个学校的用户可以互相观看个人资料。

在做好个人资料之后,用户被要求通过电子邮件地址来邀请他们的朋友加入。用户也能看到其他人的个人资料,将他们加入朋友列表中。一般来说,一方收到来自另一方的要求加为好友的信息,如果得到确认,两人就在系统中成为朋友。朋友的照片和昵称会显示在用户的个人资料里,点击这些链接,游客就可以找到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社交网站还特别设有一个区域,来安置朋友们的评论,在Friendster,这个区域叫做“推荐”,Friendster将这种功能用于鼓励人们写关于朋友的评论来给大家看。

当MySpace使用这个功能的时候,叫它“评论”而不是“推荐”。尽管许多社交网站有其他特征,但最普遍的3个特征就是个人资料、朋友和评论,这3个特征是区分社交网站和其他计算机交流形式的特征。这3个特征都和公众有关:朋友是公众之间的纽带,个人资料和评论也都可以被公众观看。

在中国最走红的社交网站之一开心网,不光具有这3个普遍特征。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站,开心网目前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9000万,页面浏览量超过15亿,每天登录用户数超过2000万,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一跃成为全球范围内崛起速度最快的网站之一。在《第一财经周刊》推出的“2010年公司人心目中的金字招牌”榜单中,开心网蝉联社区类网站第一名。据调查,有57.44%的公司白领将开心网作为首选社区类网站。⑧

开心网商业成功的秘诀是:用户、客户和组件开发者构成了开心网的“生命三角”。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尽管开心网是一个虚拟网络社区,但用户的真实身份和好友关系都是现实世界的复制。在开心网上,有88%的用户使用真实姓名,75%的用户使用真实头像注册。虚拟与现实的结合,让开心网的用户实现了两个世界的连通。除了娱乐放松外,用户还能从开心网上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社交价值和“存在感”,这些才是网友对开心网形成黏度的根本原因。

从客户的角度来看,2008年底至今,来自卡地亚、奥迪、奔驰、宝马、沃尔沃、别克、卡西欧、万科、彪马、中粮、蒙牛、兰蔻、中国联通、肯德基等诸多广告主的大量植入式广告,证明了开心网经营的成功。开心网最擅长的营销方式是把握娱乐价值,让广告内容直接服务于目标受众,引发网民自发主动地完成品牌传播,从而达到更为显著的广告效果。有数据证明,好友之间的传播力量是同期推广广告的130倍以上,这是开心网持续吸引客户的力证。

从组件开发商的角度来看,今年开始,开心网实施开放平台战略,吸引机构和个人开发者通过组件开发共享用户资源和商业机会。目前,利用SNS平台开展组件开发,已成为最受创业者青睐的互联网业务,也让开心网走入了持续创新的发展新阶段。⑨

社交网站作为公众网络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英文的public是什么意思?要定义它很难。

作为一个形容词,它主要被当做private的反义词。指一种场所的时候,public指的是那些大家都能去的地方;作为一个名词,public指的是集合在一起的人们,他们不认识彼此,但是分享着“对世界共同的理解、共同的身份、共同的兴趣”;有时候,public和audience很相似,有时候,向公众说话,就暗示着公众正在扮演受众的角色。

公众网络将公众集合起来。同时,作为一个空间,公众网络也是公众本身,它提供平台让大家发言,区分公开和私密,你可以选择个人资料给所有人看还是只给好友看。公众网络是一种公众媒介,成为用户之间的中介。公众网络具有4个特点:一是持续性,网络的沟通是可以被保存下来的;二是可搜索性;三是可复制性;四是有看不见的受众,也就是说,媒介公众特别是网络公众,包括所有时空的所有人。

当丹娜·波伊黛问她所调查的青少年“你为什么加入MySpace”时,答案林林总总,有的很简单,有的很复杂。但这些都说明:MySpace的走红是因为它和以前的交友网站相比特别注重支持社交,朋友之间可以保持联系,可以获得娱乐,可以窥伺别人消磨时间,也可以增加对社会的了解。

2010年9月,艾瑞发布了一项基于中国20万家庭和办公用户(不含公共上网地点)的调查统计数据。调查在人人、新浪、搜狐、网易、腾讯、优酷和土豆网中进行比较,数据显示,人人网人均月度访问量为32.5次,网站日均浏览页面近4.8亿页,用户每日在人人网上产生的互动高达41亿次,位居所有网站的第一位,也就是说,4亿多中国网民每人每天至少要访问人人网一次,一次浏览就会看近4个网页,每天和好友互动10余次。?輥?輮?訛

人人网的前身校内网是在全国211重点高校中最流行、最有影响力的网站,校内网顾名思义主打的是学生族群,同学这种关系会维系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同学可能会在关键的时刻改变你的人生,所以人人网的社会交往关系相对稳定,因为在这里,用户可以建构自己的同学网,从而扩大自己参与的公众网络。

和中国的父母们类似,美国的父母们经常担心孩子对Facebook和MySpace这样的社交网站的使用,但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适应良好的、拥有积极友谊的青少年会利用社交网站进一步巩固他们已经拥有的积极社会关系。他们评估了172名13到14岁青少年的友谊质量和受欢迎程度,然后在8年之后,在Facebook或MySpace上把曾经参加研究的孩子加为好友,以考察他们在网上的人际互动和友谊质量。结果,他们发现在十几岁时适应较好的青年更可能在20岁出头的时候使用社交网站,也就是说,十几岁时的友谊质量和行为适应状况会延续到成年。这些心理学家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发现年轻人在Facebook和MySpace上的互动和面对面人际交往之间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适应良好的青少年的父母几乎不用为孩子使用社交网站而担忧,它很可能是类似的积极行为。”?輥?輯?訛

这项研究还发现,有行为问题或者在维持积极友谊方面有困难的青少年更可能消极地使用社交网站,就像他们在面对面关系中的消极表现一样。对这些网站的消极使用包括过度说脏话、发表带有敌意的言辞或攻击性的姿态,或者张贴自己或他人的裸照。他们与Facebook和MySpace上的好友之间也较少有支持性的关系。?輥?輰?訛

结语

互联网改变了公众生活的形态,青少年生活在公众生活迅速变化的世界。青少年如今面对的是无可想象的广阔的公众生活,他们享用的是和成人相同的公众网络。

公众在个人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公众,就没有黏合起来的社会。在与陌生人的互动中,青少年完成了社会化。青少年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结构的任务,他们的社会身份部分是由他们自己设定的,部分是由他人设定的。

社交网站的使用在美国和中国的青少年中都非常普遍,青少年想通过这种方式和同伴建立联系是很容易理解的,这是对他们已有的社会关系的延伸。因此父母应该保持与孩子的联系,尝试去理解他们的网上世界,就像他们希望了解孩子生活的其他方面一样。作为父母,最关键的是表现出支持,而不是侵扰,并且与孩子保持开放性的对话,这样父母就会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在和谁交朋友——不管是网上的还是现实中的。

青少年时期需要经历由父母监管、学校教育到自我管理、社会监督的转变。如果成人认为要用限制青少年参与公众生活的方式来保护他们,那其实对青少年是一种伤害。他们必须进入那个领域,从犯错误中学习。在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站的过程中,成人的角色不应该是警察,而应该是引领者。

注 释:

①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2010年4月发布。

②维基百科:MySpace,http://zh.wikipedia.org/zh-cn/MySpace

③④⑦丹娜·波伊黛:《公众网络在青少年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2007年。

⑥中国新闻网:《香港超四成受访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站达三年》,2010年5月24日。

⑧⑨付海燕:《中国社交网站受追捧有奥秘》,《人民邮电报》,2010年10月21日。

⑩《中美社交网站逐步发力 人人网领跑中国SNS》,《北京晨报》,2010年10月12日。

?輥?輯?訛?輥?輰?訛《青少年在社交网站上的行为与现实生活中类似》,21世纪网,2010年9月9日。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传播学硕士生、上海《青年报》记者)

编校:张红玲

作者:张楠

对于社交网站的学生管理论文 篇3:

社交网站用户忠诚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摘 要 社交网站是一种基于关系的网络服务,据调查其黏性在逐渐降低。本文以社交网站的用户为研究对象,研究影响社交网站用户的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在学者研究基础上结合社交网站的特点加入了转换成本、关系强度等变量提出研究模型,并采用调查问卷和结构方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户趣味感知影响用户忠诚度,而转换成本、关系强度影响不够显著。

关键词 社交网络 期望理论 趣味感知 持续性使用

如今互联网已经进入web2.0时代,各种互联网应用服务兴起,尤其是最近几年最为火爆的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NS)。根据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份,社交网站用户规模为2.75亿,相比2011年底的2.44亿略有增长,使用率为48.8% 。最初社交网站用户需求比较简单,社交网站仅仅凭借社交游戏就可聚集人气。但是随着用户对互动游戏的兴趣逐渐降低,社交网站逐步进入品质化竞争阶段。社交网站的使用频率则趋于平稳,社交网站用户的黏性在逐步下降。本文拟研究社交用户忠诚度行为的影响因素,探索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在了解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特点的同时,为提高用户黏性提供一些理论上的依据。

一、文献综述

对于社交网站的持续性使用,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众多研究。大多数国外学者主要是基于期望确认模型(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Model,ECM)进行研究。Shi等利用ECM模型探讨性别在社交网站持续使用中的作用,结果证实了ECM模型中用户的满意度较大程度决定了持续使用意向,而期望确认度对男性的影响比女性更大 。Harden在ECM模型的基础上,主要验证使用意图的改变和感知趣味性对满意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证明,使用意图的改变对满意度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感知趣味性和期望确认度也显著影响满意度 。邓胜利、鲍唯研究发现社交网站功能、内容、用户偏好、用户感知、人际关系对用户交互学习行为均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陈瑶,邵培基以ECM模型为理论基础,引入了感知趣味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转换成本三个影响因子,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这三个影响因素显著影响用户持续性使用 。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参考以往学者的观点,同时考虑社交网站的特点,在ECM模型的基础之上增加符合社交网站特点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便更好的对社交网站的持续性使用进行预测。

二、模型研究与假设

(一)研究模型。

IS持续使用模型 (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Model of IS Continuance,ECM-ISC)是Bhattacherjee提出来的 ,他认为,用户在使用信息系统之前会对信息系统的效能有一个初始期望值,即用户期望获得的用户体验,随后用户对信息系统的实际效能产生一个客观的认知,也就是有用性感知,如果有用性感知超过了初始期望值,用户就会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产生较高的满意度,这种满意度将直接影响用户持续性重复使用系统。因此提出本文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二)研究假设。

Bhattacherjee提出的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确认模型中包含了四个要素,即期望确认度、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和持续性使用。据此我们可以提出如下基本的假设。

假设1 用户的期望确认度与满意度正相关。

假设2 用户的满意度与持续使用意向正相关。

假设3 用户的期望确认度与有用感知正相关。

假设4 用户的有用感知与满意度正相关。

假设5 用户的有用感知与持续使用意向正相关。

1、趣味性感知。

用户的趣味性感知是指其在使用过程中获得的趣味感。用户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时,主要就是获取使用过程中的乐趣。而对于社交网站用户来说,用户使用SNS这种虚拟的网络服务除了能够得到丰富有趣的内容更多的是体验与好友互动的那种趣味性。Kang等学者曾以社交网站为对象,研究在线服务的持续使用意向时,加入趣味感知性变量,并证明该因素显著影响用户对网站信息的满意度和系统的满意度,以及影响用戶持续性使用 。

假设6 用户的趣味感知与满意度正向相关。

假设7 用户的趣味感知与持续性使用意向正相关。

2、转换成本。

Gremler和Brown在研究转换成本的时候就指出一般而言有形产品的转换成本要低于无形产品(即服务产品)的转换成本 。在社交网站中由于其社交性,用户在使用时投入了时间、感情甚至金钱,并且有了相对稳定、具有一定规模的关系网,一旦用户放弃该网站的使用,那么用户长期建立和维护的关系网,以及为此投入的财力、时间等也将被迫放弃。

假设8 转换成本与用户持续性使用正向相关。

3、网站质量。

社交网站质量包含了网站的功能、设计、服务质量等,这些都会对用户的感知产生重要的影响。付丽丽、吕本富、裴瑞敏对关系型虚拟社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系统质量和价值感知对满意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而会提高参与的频率 。社交网站质量体现在有趣的内容和美观的交互界面上以及快速和稳定的响应速度。

假设9 网站质量与用户感知趣味性正向相关。

4、关系强度。

Pickering& King (1995) 将社会关系定义为个人和他人之间通过交流的频率和方式而形成的联结 。Hossain等研究用户接受虚拟社区时,表明社会关系强度对用户行为意愿的显著影响作用 。用户与好友的关系强度越高,则社交互动的欲望也就越强,获得愉悦感也强。同时用户在社交网站上的社交关系是用户与其他好友形成的一种虚拟的关系,用户想要接受另外一个社交网站,则需要将这个社会关系转移过去,如果这种社交关系不能转移过去,则会增加用户的转换成本。

假设10 关系强度与用户感知趣味性正向相关。

假设11 关系强度与用户转换成本正向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 问卷设计及收集。

本文在研究了大量关于社交网站文献的基础上,同时根据上文提出的研究模型的假设设计研究问卷。问卷一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信息,一部分是变量设计。所有的研究变量都采用了五分制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进行设计,“5”表示“非常同意”,“4”表示“基本同意”,“3”表示“一般”,“2”表示“基本不同意”,“1”表示“非常不同意”。变量设计如表1所示。问卷设计完之后,通过网上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社交网站(包括人人网、开心网、新浪微博、QQ空间等)用户使用情况。此次问卷的获取时间为2013年3月19日-28日,共收集问卷213份,剔除无效问卷16份,其中有效问卷197份。(见表1)

(二)数据分析与结果。

1、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Alpha系数来评价多维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通常Cronbach’Alpha值大于0.8表示内部一致性极好,在0.6-0.8表示较好,而低于0.6表示内部一致性较差。表2中是各变量测量的Cronbach’ Alpha系数。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出,所有Cronbach’ Alpha系数值都大于0.6(最小为0.74),且总体的 值为0.823,表明各测量变量内部和总体变量内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2、效度分析。

效度反映测量工具正确测量出变量性质的程度,体现了测量的正确性。KMO样本测度和Bartlett球形检验是用于验证指标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的方法。当KMO的值越大,表示变量之间共同的因素越多,也就表示越适合做因子分析,如果KMO值<0.5时,较不适宜进行因子分析。如图2所示是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

从图2可以看出KMO的值>0.5,可进行因子分析。此外,Bartlett球形检验的值为2172,自由度为300,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小于0.01达到显著效果,代表变量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子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如表3所示,各因子相关系数都>0.5,且累计方差解释率达到71.496%,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见表3)

3、假设检验及结论。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首先对研究模型的拟合度进行分析判断模型拟合度是否优良,常用卡方拟合指数来检验。如表4所示是根据AMOS运算结果整理的模型拟合度指标。

其中,RMSEA值为0.079,结果比较理想。GFI、AGFI、NFII在0.8的水平,CFI、IFI在0.9的水平。总体而言,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研究假设的验证主要看各路径系数的估计值,临界比(C.R.)及其显著性水平P。估计值的正(负)表明变量间的正(负)相关;临界比估计的绝对值大于1.96称之为显著;P值给出检验原假设总体中参数是0的近似双尾概值。运算结果如图3所示。

对于模型中11个假设,除了假设H1、H3、H5、H8和H11不支持假设外,其他都支持模型假设。

(1)网站质量( =0.748,p<0.001)显著影响用户趣味感知,说明用户对于网站的质量如界面、功能、操作方面很在意,这直接会影响用户对网站的趣味感知。

(2)趣味感知( =0.914,p<0.001)显著影响着用户的满意度,同时满意度直接决定了用户的持续性使用行为,说明用户对网站的娱乐性要求较高,用户使用SNS的用途更多的是学习生活之余的娱乐性,所以提高社交网站的趣味性很有必要。

(3)转换成本( =0.914,p<0.102)对用户的忠诚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存在一个用户使用多个社交网站的原因,而且社交网站注册方便使用门槛低,无须支付过多的金钱和精力去维護,物质转换成本低,这样用户转换社交网站的成本相对来说就低了。

(4)关系强度( =0.438,p<0.001)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趣味感知,用户与好友的互动以及了解好友的状态能够让用户体验到使用社交网站的乐趣,也就使得用户为了保持与好友的关系而持续性使用网站。另外一点就是,关系强度( =-0.186,p<0.063)对转换成本没有显著的影响,也是由于用户使用多个社交网站,好友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在这几个网站之间共享,使得好友关系不能显著影响用户的转换成本。

3、启示。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建议帮助社交网站提高用户的黏性。本文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提升网站质量和服务内容;加强社交网站的娱乐性;加强用户互动。社交网站可以通过不断优化网站的界面和改进操作方式,让用户能体验到良好的界面和简易的操作,提升用户的体验,更持久的使用网站。增强网站的娱乐性。社交网站为用户提供有趣的内容和娱乐性强的社交应用,让用户在使用网站服务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增加用户继续使用的欲望。社交网站应该为用户与好友之间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服务,如建立小组,分享话题,好友推荐,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与好友互动的乐趣,从而增加用户的黏性。

四、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社交网站用户黏性下降的问题,对影响社交网站用户的持续性使用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以便能够发现哪些因素会影响用户的这种持续性使用行为。在研究的同时又加入了具有社交网站特点的变量,希望能够更好的反映社交网站持续新使用情况。在研究结果中发现有些影响因素符合假设有些不符合假设,并对这些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但是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如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本文的研究对象多为大学生,用户群不够广,而且只截取了用户一段时间的行为,这些都是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者:王云南,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生;徐德华,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电子商务)

注释: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3- 01-15.

N. Shi, M. K. Christy, M. K. O. Lee, et al.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Continuanc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s.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09, 49(2):216-225.

G. Harden. Satisfaction with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Effect of Playfulness and Change in Use. Proceedings of the Sixteenth America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Lima, Peru, 2010: Paper 101.

鄧胜利,鲍唯.社交网站用户交互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03):57-61.

陈瑶,邵培基.社交网站持续性使用的实证研究--基于改进的期望确认模型[J].信息系统学报,2011(01):23-34.

Oliver R L.A Cognitive Model for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0, 17(4):460-469.

Y.S.Kang, S.Hong, H.Lee.Exploring continued online service usage behavior: The roles of self-image congruity and regre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9, 25(1):111-122.

Gremler D D,Brown S W.Service Loyalty: Its Nature,Importance,and implications. Advancing Service Quality: A Global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Service Quality Association, 1996:171-180.

付丽丽,吕本富,裴瑞敏.关系型虚拟社区用户参与机制研究.经济管理[J],2009,31(5):134-139

Pickering J M,King J L.Hardwiring weak ties: Interorganizational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occupational commun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J].Organization Science. 1995:479-486.

Moon J W,Kim Y G.Extending the TAM for a world-wide-Web context[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1, 38(4):217-230.

作者:王云南 徐德华

上一篇:新闻稿件的质量优化措施论文下一篇: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