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师德论文

2022-04-26

随着家长及学生的教育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最近十几年来,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现象在我国已随处可见。如果政府相关部门对这一现象放任不管,中小学生校外补习必乱象丛生,教育的不公平必将持续加剧,进而影响整个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规范管理中小学生校外补习是摆在政府、教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师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师德论文 篇1:

促进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规范发展、内涵发展

在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治理工作备受关注的当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推进,初见成效。有关部门需思考如何将治理工作向纵深推进,促进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规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端正办学理念

1.引导培训机构内涵发展,注重特色挖掘

目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类型多样,并且多以小微型机构为主。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引导培训机构在依法依规办学的基础上,鼓励支持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培育优质学科、专业、课程、师资,加强管理,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发展“大而全”优质品牌机构的同时,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小而精”的培训机构。

2.内外兼修,扩大培训机构影响力

(1)据北京市某区抽样调查,每学年培训不足200人次的培训机构占了将近一半比例。如此低培训人次与目前教育市场需求旺盛的增长趋势有很大差距,培训机构应积极应对培训业务总量不足的困难,从根上找原因。

(2)对于培训机构而言,如何利用各种营销手段,赢得更多的潜在生源和市场,以扩大培训机构的影响力,是目前需要关注的重点。现在培训机构普遍意识到了加强宣传的重要性,能充分利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手段进行对外宣传,为学生和家长在众多培训机构中做出合理选择提供良好帮助。尤其微信公众号不仅是现今人们互相了解、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自媒体时代信息迅速传播、时效性大大增强的强有力工具,如何有效加以利用是目前培训机构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从发展上看,培训机构首先要在培训质量上下功夫,通过努力打造出让百姓放心、学生和家长满意的优质品牌,这种内在的品质远远胜于外在的宣传。其次,培训机构在依法依规办学基础上,综合考虑受众、成本、效果等因素,注重学校内涵发展,才会在激烈竞争的培训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加强教学管理

1.课程设置、教材研发要符合规定,注重质量

教材质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培训机构应当按照招生简章或者招生广告的承诺,开设相应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自主设置的课程应当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备案。在自主研发教材时要注重教材的质量,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对外采购教材尤其是英文原版引进教材时,需要进行严格审核,要经过本土改造,以符合国家课程标准。

2.关注线上教学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更好融合

针对当前线上教学模式发展趋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教学模式有选择的使用,培训机构在实施过程中要能够对家长和学生有所指导。

首先,低年龄段的学生宜选择线上教学模式,在家里跟着老师学,家长可以随时督促。高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采用线下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学生通过课前的“线上”自主学习,理解、掌握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线下”开展学习讨论、交流,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作实践能力。其次,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使课堂由讲授的过程变成交互的过程,在学习和消化以及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意愿进行选择,可以随时和教师或同学讨论问题、主动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积极寻求帮助并得到有效解决。
提高师资水平

1.提高专职教师占比,增强教师队伍稳定性

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不足会导致师资队伍配备新老不继,水平参差不齐现象,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和培训质量。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北京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标准(暂行)》第二十条(教师管理)中明确规定,“专职教师数不得少于教师总数的1/4”。因此,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专职教师比例有待提升,师资队伍稳定性不足的机构需要引起重视。需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敦促培训机构完善教师聘用机制、科学设计机构教师人力资源规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稳定性,并提高专职教师的比例。

2.加强教师的系统培训,注重师德教育

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养,是培训机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部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培训缺乏系统性,对师德教育重视不足。培训机构应加强对教师培训的重视,健全培训机制,设立专门的培训经费,为教师培训提供充足的时间及物质保障;及时了解教师的不足及专业发展方向,依据需求设计培训计划。

3.加快落实教师持证上岗政策

培训机构学科教师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的国家政策要求是一条红线,需严格执行。目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学科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的情况不容乐观,多数机构未能出面统一组织教师报考。培训机构要认清形势,勇于承担,积极主动的统一组织有关学科教师报考、补齐教师资格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有需要的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供必要的支持。要打造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为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教学提供师资保障。

4.合理设置工作强度,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教师的身心健康是时代的要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民办培训机构部分教师工作强度较大,长期高强度的教学工作,会导致教师身心疲惫、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目前国家对公立中小学教师周课时量有明确要求,但是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的课时量标准尚未提出明确要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的身心健康需要引起机构管理层及有关部门关注。培训机构应该在抓教学、求业绩的同时,适时组织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帮助教师提升幸福感。
加强行政监管

1.严格培训机构教学点审核备案工作

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北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原则上一校一址。在审批区域内申请增设教学点,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未备案的,由审批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新设教学点办学条件应符合《北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管理规定》相关要求。

2.落实办学标准规定,规范分支机构增设

有数据显示,北京市某区近三分之一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考虑未来一年增加分支机构数量。这说明通过開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规范了培训行业的市场秩序,增强了培训机构发展的信心。行政管理部门既要引导机构规范发展,又要做好服务和扶持工作,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办事效率。依据《北京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标准(暂行)》对办学场所作出具体要求,尽快协调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促使培训机构能够规范地增加分支机构。

要提升机构的办学特色和水平,坚持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与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

3.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消除安全隐患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培训机构应遵守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重视校园安全工作,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防范预案,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增强安全风险防范意识,确保培训机构的安全稳定。有关管理部门应该督促各培训机构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防范预案,并建立检查落实情况的长效机制。

4.完善有关管理制度,提升机构治理水平

管理上水平,制度要先行。制度建设在培训机构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全的制度也是培训机构规范发展的基础。从目前培训市场看,有少数培训机构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需要培训机构自觉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相关管理部门也应依法依规监督培训机构的制度建设,促使培训机构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不断修订完善,促使培训机构的经营管理在制度建设中不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升培训机构的治理水平。

5.重视教学质量,建立满意度测评制度

培训行业比较特殊,要特别重视学生或家长的口碑,学生或家长的口碑会很大程度影响培训机构招生情况。《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第十七条也作了相应的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公众满意度测评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公众满意度测评,促使培训机构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提高培训质量,努力提升培训对象满意度。相关管理部门监督培训机构应依规建立民办培训机构公众满意度测评制度,并检查公众满意度测评开展情况,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作者:方建红 李艳莹 金建花

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师德论文 篇2:

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的构成要素及其规范管理研究

随着家长及学生的教育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最近十几年来,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现象在我国已随处可见。如果政府相关部门对这一现象放任不管,中小学生校外补习必乱象丛生,教育的不公平必将持续加剧,进而影响整个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规范管理中小学生校外补习是摆在政府、教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认为要规范管理中小学生的校外补习,必须先明确构成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的基本要素,再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管理。本文从中小学校外补习的主要构成要素出发,回答了规范管理中小学校外补习应由谁来管理、管理什么与怎样管理的问题。

一、构成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的基本要素

构成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个:学生、教师与补习机构。学生是指参与补习的中小学生。如果从学生所补习的内容分,又可以把学生分为三类:一是为通过专业等级考试而补习的学生;二是为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补习的学生;三是为提高学科成绩而补习的学生。教师是指为学生补习的人员。从来源不同,又可以把为学生补习的教师分为三类:一是中小学教师(本文提到的中小学教师都是指公办学校的中小学教师),二是补习机构聘任的专任教师,三是补习机构临时聘任的教师。补习机构是指为学生补习而成立的组织或场所。从补习机构的合法性来看,可以把补习机构分为两类:一是经行政部门审批的培训机构,二是没经行政部门审批的培训机构。其中第二类又包括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有一定规模,但没经审批的培训机构,还有一类是个别中小学教师或其他人员自行组织的小规模辅导培训。

二、规范管理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的基本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构成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的基本要素与中小学教育的构成要素类似,但细分,构成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的要素要复杂得多。从这个角度看,规范管理中小学生的校外补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远比管理中小学教育复杂,并且它又是新兴的行业,或者说市场,管理无经验可循,行政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更是缺少管理市场的经验。所以,规范管理中小学生校外补习,不能笼统地制定几项政策、采取几条措施,而应在全面调研、深入细致的分析基础上,针对其构成要素,分别探索、创新管理方法。

1.规范管理参与校外补习的中小学生

这里谈及的中小学生管理,着重点不是研究如何管理学生在补习期间的学习,而是说要通过管理,消除学生跟风式的补习、消除违背学生意志的补习、消除加重学生负担的补习,让学生的补习更有序、更有意义。

管理参与校外补习的中小学生的主体是中小学校与补习机构。促进中小学生有序、有意义地参与校外补习,必须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管理:一是改进中小学教学。教师要改革教法,让学生在学校更有效地学会学科知识;学校要改革课程设置,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全面发展各项爱好与能力;学校要倡导教师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力争让学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就能取得好成绩。如果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异,各项爱好特长在学校学习中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学有困难,也能得到老师的及时培辅,那么更多的学生就没必要参与校外补习。这样的观点,并不是排斥校外补习,而是说通过学校的教学改革,学生参与校外补习的必要性降低,学生就会赢得更多自主的生活、成长的时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保障学生快乐健康成长。二是教师要真实、科学、综合地评价学生,为学生、家长选择适当的校外补习提供依据。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很多时候是家长安排的,家长是了解自己孩子的,但由于情感因素的干扰,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往往又是带有偏见的,家长安排孩子参加校外补习常带有随意性与盲目性。正由于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而要对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最适合发展的方向做出真实、科学、综合的评价。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学生有愿意或家长要求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时,可以把老师的综合评价作为依据,选择、参加适合的校外补习,避免跟风式地、盲目地参与补习,避免家长强迫学生参与补习,也有利于补习机构能及时发现人才,有针对性对相关学生进行培养。三是补习机构与中小学校要相互融合,保证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补习机构的学习是相通的、融合的、相互促进的。这是当前最需要突破的问题,在许多人的脑海里,只有中小学教育才是教育,校外补习不是教育;管理中小学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事,校外补习的管理不关自己的事。中小学教育与校外补习之间隔着一堵墙,相互不往来。这样一来,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在校外补习机构所学的知识可能表述不一致、衔接不起来,所学的方法、所养成的学习习惯可能各不相同、相互冲突。所以,融合中小学校与补习机构是让学生的补习有意义的关键所在。中小学校与补习机构要相互融合,首先,政府要把这两种教育看成一个整体,校外补习是学校教育的一个补充,两种教育没有高低之别、贵贱之分;其次,校外补习机构与中小学校所使用的教材要通过统一的机构审定,所有的教材要成为一个体系;最后,中小学校与补习机构要建立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中小学校与补习机构要就管理、教学、学生学习进行交流,保障学生在两处的学习信息是互通的,保证学生在两处的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2.规范管理补习机构的教师

从教师的属性看,补习机构的教师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小学教师,另一类是补习机构所属的教师。

中小学教师参与补习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到补习机构任职,另一种是自己在家里或租个小地方带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补习。管理中小学教师的主体是教育主管部门。规范管理中小学教师参与补习,首先是个“能不能”的问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十八条第六款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从事、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者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相关省市为了规范管理校外培训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如,湖南省就制定了《湖南省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其中就指出:“公办学校及其教师为民办培训机构组织生源并收受回扣、公办学校教师违规到民办培训机构兼职授课、公办学校教师在民办培训机构参股入股的,将严格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追究责任。”从这些法规、制度看,中小学教师是不能去补习机构任职的。所以,管理中小学教师去补习机构任职是简单的,只要教育主管部门让教师了解法规与制度,然后成立督查机构,对违规教师进行教育、处罚、制止就行。不过对于在自己家里或租个地方带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补习的教师,管理起来就要复杂得多。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看,只要教师参与了营利性的活动就是违规的,但教师带几个学生在家里或其他地方补习,许多事实无法查,也无法查实,如有没有收费,是不是教师主动要求学生补习,甚至教师有没有组织学生补习等。也许正由于难查处,在一些地方的管理法规制度中就回避了这类情况,如,《湖南省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就回避了这一类情况,只明确在培训机构任职的教师将受到处罚。这样一来,就失去了对在自己家里或租个地方带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补习的教师进行管理的政策依据,所以,目前很少见到管理这类教师的具体实践。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如果想力求对在自己家里或租个地方带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补习的教师进行管理,笔者认为,只可能做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教育,教师不能为了私利而强迫学生补习;二是严肃查处、公开处罚为了私利而违背师德的行为。如强迫学生参与补习;歧视不参加补习的学生;课堂上不突破重点难点,补习时再解决重点难点等。

补习机构所属的教师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补习机构聘任的专任教师,另一类是补习机构从社会(非中小学)上聘请的临时教师。补习机构是这两类教师的管理主体。管理补习机构所属的教师,一是要管好“准入”。不管是专任教师,还是从社会上聘请的教师,都必须要有教师资格证。这一点,对于专任教师,补习机构还是重视的,但对于从社会临时聘请的教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一要求。认为只要有特长,如在歌唱、绘画、舞蹈等方面有一定的成就,就可以把这样的人员聘为教师,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一个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素养,更重要的还需要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严格地说,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人,是不能走上教学岗位的。二是要管好“培训”。补习机构不能只是用教师,而要不断培训教师,促进教师成长。当前社会正规的教师培训并没面向补习机构,造成补习机构的教师培训的途径不多,这是迫切需要改革的。三是要管理好“稳定”。补习机构存在最大的师资问题,就是师资不稳定。稳定的教师队伍才能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要稳定好补习机构的师资队伍,政府与补习机构必须共同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政府要把教师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补习机构的教师与中小学教师要一样能够评先评优、评聘职称职务;第二,政府要打通师资流通的体制,平等对待中小学教师与补习机构的教师,想办法让公办教师与补习机构内的教师相互流通起来,让补习机构的教师也拥有像中小学教师一样的身份;第三,补习机构要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规模,保障教师的工资福利;第四,补习机构要营造温馨、团结、向上的团队,给教师一个稳定而幸福的精神之家。

3.规范管理补习机构

补习机构有两种类型,即经行政审批了补习机构与没经行政审批的补习机构,对于不同类型的补习机构应有不同的管理办法。

管理行政审批了补习机构,要坚持“谁审批,谁管理”的原则,明确管理的主体,主管理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一是合理布局。尽管补习机构的发展与淘汰主要由市场的调节而定,但补习机构合理的布局,有利于区域内的补习机构合理竞争、有序发展。所以管理部门对区域内的补习机构的设立要有规划,按规划审批。

二是规范补习机构的办学行为。如要求补习机构严格按照一证、一校、一牌、一址规范办学,不得在办学许可证核定的办学地点之外办学,不得擅自设立分支机构;补习机构开展办学活动所使用的名称必须同审批机关核准的名称相一致;补习机构应按照审批机关核准的章程,确保教育教学的质量;补习机构必须建立并完善学籍和教学管理制度,依法开展办学活动,不得侵犯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不得擅自增设办学层次、类别、范围;补习机构不得恶意终止办学、抽逃资金或者挪用办学经费;补习机构不能发布如“包学会、包过级、包考多少分”等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以此为诱饵吸引生源,骗取钱财;补习机构不能出现巧立名目收费、只收费不开票等违规收费问题。政府要把补习机构纳入到教育督导体系中,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对补习机构的办学行为进行督查,对补习机构违法违规的办学行为要严肃查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三是科学评价。中小学生校外补习已成为一大市场,补习机构是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法则决定其发展与存亡的。但什么是优,什么是劣,不能没有标准,不能由补习机构说了算,而需要一个公正、科学的评价,评价的责任就是主管理补习机构的部门。所以,每一年度,补习机构的管理部门应从补习机构的办学条件、规模、师资力量、办学业绩、办学特色等方面做出科学的、综合的评价,并把评价的方法、内容、结果公布于社会,为补习机构的发展提供动力与方向,督促补习机构提高教育质量,保障学生的利益,也为家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补习提供可信的依据。

未经行政审批的补习机构,是非法的,但不能说没经审批,就不必管理,相反,而要加大力度进行管理。因为没经审批的补习机构教育质量难保证,有可能损害学生的利益,有可能扰乱补习市场,有可能给社会带着不安定的因素。审批了的补习机构在政府的相关法规制度中明确了由审批部门管理,没审批的由谁来管理?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充分地协调与配合,如由教育、人社、工商、民政等部门成立管理办公室,专门管理没经行政审批的补习机构。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帮扶引导。管理机关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让这些补习机构的负责人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对符合办学标准及要求的补习机构,允许其按审批权限及法定程序补办相关手续,并在履行完民办教育机构设立相关审批程序后,颁发办学许可证。

二是要严查取缔。管理办公室要主动出击,深入到社区、街道、乡镇进行排查,不要等他人来举报,等出现了安全问题或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才去了解督查处理,对于不具备办学基本条件或存在明显安全隐患的补习机构,一定要严肃查处,立即取缔。

在没经行政审批的补习机构中还有一类,它由个别中小学教师或其他人员在自己家里或租房组织的辅导培训,这类补习有些是由其他社会人员组织的,但更主要的是由中小学教师组织。这类补习有其特殊性,首先,隐秘性强,它不像正规的补习机构显山露水,但它又无处不在;其次,某个补习点的规模小,但从整个社会而言,它的规模又很大;最后,参与某个补习点的学生不多,但教师的收益不少。这类补习不正规,补习的质量难保证、收费没章法,参与补习的个别教师月收入上万,远远超过其工资收入。这样的现实降低了教师正常教学的激情与精力,给整个中小学教师队伍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这类补习确实需要管理,但如何管理,又难以找到有效方法。笔者认为,如果要有效管理这类补习机构,首先政府要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做出明确的解读,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十八条第六款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从事、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者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那么,教师是不是只要从事、参与营利性活动就违反国家规定?如果教师私自组织学生补习违反了国家规定,那么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私自组织补习的行为就是取缔、查处;如果不违反国家规定,那么教育主管部门就只能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教师进行管理:一是要求教师高质量地组织好培训;二是尽力培育这些个体的培训,让这些还处在成长阶段的补习机构不断成长壮大,让补习这个大市场通过优胜劣汰来决定这些还微小的补习机构的存亡。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资助课题“中小学生校外补习状况及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以湖南省娄底市和湘潭市为例”(项目编号:XJK013QZXX00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冷水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作者:李传健

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师德论文 篇3:

从大教育观视角探索“国字号”校外教育机构发展

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在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大量出现、破坏良好教育环境的大潮下,作为“国字号”的当前校外教育的主体——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下一阶段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大教育观;校外教育;校外教育机构

所谓大教育观,“是指对社会全体成员实施持久的、全过程的具有全面性教学内容的教育观”。在教育范围上强调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在教育性质与作用方面强调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不可分性;在教育目的方面强调培养有助于社会发展的全面素质的人才;在教育内容方面强调要有整体性与全面性。从这几方面不难看出,校内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在此范畴。大教育观必须是从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过程、教育方式等诸方面进行的一次深刻革命。如何从大教育观视角研究校外教育在新时代应该发挥的作用,探索“国字号”校外教育机构的发展路径是我们的方向。

一、当前校外教育的主体分析

(一)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

“少年宫”,是苏联对国办校外教育的一种称谓,在50年代初由宋庆龄引入到中国,1953年6月1日 “中福会少年宫”成立,此后各省会城市相继建设了一批国家出资兴办的事业单位性质的少年宫、青少年宫。以兴趣小组活动的方式为国家选拔、培养艺术、体育、科技等高技术人才。改革开放后,少年宫开始面向社会开展以普及文化艺术为内容的非营利性培训班,受到家长和孩子的欢迎,但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在市场经济指导下的公办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各地兴起,由此形成我国特有的以青少年兴趣特长培训与主题教育活动为内容的校外教育主体。

(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

随着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越来越多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开始介入文化课程相关或升学考试相关的补习辅导及培训艺术特长、拓展综合素质的培训市场。被经济利益驱动,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迅速,随着私人办学机构的数量的不断增加,质量也是鱼龙混杂,破坏了校外教育生态,也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近十多年来冲击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教育的主体地位,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教育定位、目标任务急需调整。

二、“国字号”校外教育机构的作用分析

少年宫、活动中心这样的“国字号”校外教育机构如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发挥自身优势,在当前社会不同性质、各类组织的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从大教育观视角探索校外教育发展路径,是我们每一个“国字号”校外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一)在大教育观指导下,“国字号”校外教育要体现出主流价值观作用

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少年宫、活动中心作为“国字号”校外教育机构,始终集思想品德教育、科学知识普及教育、文化艺术教育、体育运动、游戏娱乐、劳动与实践活动于一体,以非营利性低收费开展普及性培训,始终主导校外教育培训市场,回归教育本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学校、面向全体少年儿童、面向少先队。不断总结、凝练、升华社会教育处于模糊状态的教育观。首先,少年宫、活动中心的学员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阶层的家庭,能够反映大多数少年儿童的价值取向。其次,当他们在校外机构接受教育脱颖而出后,依然与学校、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再次,校外教育是一种主体教育,它更注重少年儿童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品质的培养,并为他们个性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字号”的校外教育机构“主流价值观”作用必须承担起来。

(二)从大教育观视角,“国字号”校外教育始终为基础教育服务

1.实践活动与系统培训结合,服务于青少年儿童发展

“国字号”的少年宫、活动中心多年来,始终把探索校外教育模式,突出艺术办学特色,如何为基础教育服务,作为目标,把面向全体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与普及艺术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同时,不断寻求校外教育的发展方向,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紧紧把握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抓住儿童从兴趣到爱好再到特长,最终能够形成专长的每一个发展环节,在没有国家规定的教育大纲、没有统一教材情况下,通过选编教材,制定系统、科学的专业教学大纲,根据艺术特点细化专业层次及分阶段教学目标,配以多种教学手段与实践活动,做到教学有纲,运行有序,与时俱进地形成一套符合少年儿童个性发展、科学规范的校外教育艺术特长培训体系。而实践证明,“国字号”市、区县级少年宫、活动中心开办的校外培训得到家长的高度评价,与社会私人办班的单一性、技术性形成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大力开展融教育与特长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实现了校外教育的基础教育功能,发挥出“国字号”少年宫、活动中心在基础教育中的奠基作用。

2.藝术培养与育人相结合,是基础教育的得力助手

艺术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对培养艺术情感与个人气质起到促进的作用,无论将来是否从事艺术职业,但是对于个人修养和性格的完善都大有帮助,不仅帮助儿童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还能促进其身体的、情感的、社会的、以及艺术审美等全面素质的发展。在得到家长重视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儿童从4、5岁就到校外教育机构参加艺术学习,一直到初中、甚至高中毕业,在老师们不断的引导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种“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少年儿童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心,对他们以后的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三)在大教育观指导下,“国字号”校外教育机构对全市校外教育发挥龙头作用

天津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不仅多而且庞杂无序,良莠不齐,个体工作室遍及大街小巷,丰富的社会教育力量为校外教育注入活力,同时也使得教师队伍鱼龙混杂,无法监管。当前,学校教育也在向社会开放,打破界面,不分公私,只要水平高,社会教育机构就可以承担学生“二课堂”的教学,以及教科研任务及师资培训等,但“水平高”谁说了算,评估体系缺乏,使得学校、家长彷徨,社会教育监管不力问题突出,师资队伍力量严重不足。团属少年宫、活动中心这样的事业单位校外教育机构在社会办学中的龙头作用受到挑战,在社会需求不断提高标准,学校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更加显示出“国字号”校外教育主体责任。

三、发展路径分析

(一)“国字号”校外教育机构,必须要提高自身发展质量

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国字号”校外教育也应在普及文化艺术、服务社会教育的同时向提高自身质量和定位上发展。大教育观下的“国字号”校外教育机构,尤其又是团市委所属的校外教育更应置身于社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引导地位,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和艺术教育的培养中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整合自身传统优势,突出面向少先队优势,真正发挥出“国字号”校外教育机构在校外教育中的龙头作用。

(二)要提高自身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全市校外教育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随着近几年天津校外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多,以及学校教师不得参与校外培训的政策严控,使得校外教育工作者需求出现极大空缺,大量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到校外教育中。但“不是有专业特长就能教学生”!青年教师专业强、热情高,师德教育、思想作风建設刻不容缓,教科研理论研究更是教师队伍提升的重要环节,天津市少年宫自2009年以“天津江苏校外教育论坛”为品牌而搭建的全市校外教育教师大教研体系发挥重要作用。而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则发挥团属校外教育阵地的政治优势与公益属性,通过党建凝聚骨干,通过外派学习交流提升水平,通过向天津市教育学会申报有关校外教育的科研课题,用课题带教研,用教研促教师,再与学校的师资培训结合,形成以中年教师为骨干、老年教师为指导、团结带领青年教师共同发展的专职教师队伍,并以此为基础,继续以专职带外聘成立项目小组、拓宽教科研交流受众面,聚集一批热爱校外教育事业、有品德、专业强的社会教师力量,打造出校外教育特有的师资队伍,为全市校外教育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国字号”校外教育机构在大教育观视角下,自身的发展与发挥的作用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还有很大差距。从大教育观视角,如何确立一套符合当前社会教育需求的评价体系,如何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为素质教育服务,都是我们探索的内容和目标,作为一名校外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更对校外教育发展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聂希训.大教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22.

[2]中国儿童中心.校外教育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37.

作者:翟柳

上一篇:企业组织文化管理会计论文下一篇: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