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数学教学论文

2022-04-18

课程标准数学教学论文 篇1: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注意的问题

摘要:本论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提出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要加强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特点,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激发他们的数学情感,提升他们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应注意什么问题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

加强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加强师生交流是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同时,这样做也能使教学民主得以体现,能建立平等的,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能体现合作学习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应该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我们的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互动过程,这包括师生间的互动,师生教学和学习的共同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主要就是因为教学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各个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交流,进行师生沟通的最重要方法就是进行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可以分为:师生间讨论和学生与学生间的讨论。课堂讨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的知识。“教学应该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课堂讨论是必要的,同时,还要加以积极的心态下进行的互相评价、反馈和激励,这样集体的智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才能顺利开展,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获得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最大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热情、目的明确地参与教学。教师能真正的走下“神坛”,俯下身子,亲近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

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是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出的具体要求。我们都知道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更行之有效的教育,这是前提,也是关键。教师应该主动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体会他们的感受,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在尊重、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进行爱的教育。只有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才可能是我们社会上最需要的。我们都知道,“聪明的教师总是跟在学生后面;愚昧的教师总是堵在学生的前面”。

由此看出,教师应该在课前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其内心特点、了解其学习程度,知道他们最应该也最想学的知识是那些;想其所想,感其所感。我们应该备教学目标,我们更应该备学习目标:我们的教,应该就是为了学生的学;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真正的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个别教师讲课时,由于对学生缺乏充分的了解,没能够充分信任学生,讲课就有顾虑,教学就比较啰嗦,反复的说,反复的讲,进行所谓的填鸭式教学,自己成了教学的主角了,课堂上学生的表演和参与很少,学生成了听众,成了观众。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都会受到负面影响。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对学习和对生活中的事物,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契诃夫说,“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老师交谈。”所以,在新课标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课堂上进行积极引导,热烈的讨论,给学生表现的舞台,表现自己,展现风采。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把“度”的问题,过犹不及。完全的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也是不正确的做法,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一些共性的问题、难题,还是需要我们明确的,我们不能做甩手掌柜。

三、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特点。

曾经,因为种种原因,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实行一刀切,遇到问题从前讲到后,从定义讲起,一直到具体的应用,实行全程“服务”,完全承包。所谓的互动,也就是做做样子,叫几个学习好的同学进行对答,或是全体同学回答对或不对,是或不是的互动。学生根本就没有自主讨论和学习的机会。叶圣陶先生也说:“教者,盖在于引导、启发。”从叶老这里我们也明白了。教学应该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构成的,教学不应该,也不可能独自完成这一过程。“填鸭”式教学应该随流水东去,应该一区不复返。

所以,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自主讨论,进行相互评价,彼此倾听和激励,最大限度的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加强其内在的合作,充分的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智慧,这样就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数学教师能真正的走进学生中间,不再高高在上,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把自己当成学生,共同学习。在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和学生一起讨论,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引和点拨,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学习效果一定是很好。这样做才是真正的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有疑问的时候,教师不应该进行详讲,应该去提示或是点拨,引导他们自己动脑,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学习兴趣也就浓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养成和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少讲,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进行分组合作,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为了不教,真正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激发他们的数学情感,提升他们的数学水平。

作者:王永峰

课程标准数学教学论文 篇2:

论初中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模式

【摘要】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偏重于“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对老师的“教”太过于倚重,而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上有所欠缺,但在知识日益膨胀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模式对初中生数学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受关注,对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我们人民教师的教学模式有待转变~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走向自强有着特殊意义.本文将针对初中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探讨,给我们人民教师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模式

一、引 言

初中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模式对学生独立自强的培养有很高的要求,然而要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学习:“学习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以知道数学的学习,跟老师如何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学生成绩不好,他们对数学老师都是“厌恶至极”,很不喜欢数学老师,见到数学老师就犯困,那对数学题目就表示出“没兴趣”,如何提高这类学生的“数学兴趣”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实质及“启示技巧”

启发式数学教学模式又叫发现式数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启发式教学模式把老师所处的主导地位和学生所处的主体地位体现的很明显,启发式教学模式是指:老师在课堂上不直接把知识和答案讲解给同学们,而是引导学生使同学们能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教学模式的启示技能有两种类型:直接引导型和间接引导型.

直接引导型:开门见山法;蜻蜓点水法;因势利导法;

1.开门见山法

教师的启发直接了当,不做任何的铺垫,根据学生的思考状况以及课堂要求,直接引导学生进入问题的解答程序,其优点在于指向明确,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并且效果明显;缺点是不易控制启发程度,容易出现“反客为主”代替学生思维.

2.蜻蜓点水法

“蜻蜓点水法”就是“点到为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启发不必滔滔不绝,教师应该把更多的话语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把知识的发现机会留给学生.与“开门见山法”相比较,不同的是,其使用的语言更为精炼、简洁、留有余地,不把话全说出来,只要引导学生到“知识的门边上”,让学生自己“进门”,从而发现问题构建知识.而“开门见山法”就更加直接,更深入主题,留下的思考空间就更为狭窄.这种方法大多用于个别同学的辅导点拨,所指向的问题不要太难,不然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因势利导法

因势利导法是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意识地调控课堂的进程,把已经活跃起来的学生思维引向更加深入的思考.做好因势利导法的要点:(1)教师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作出任何结论.(2)教师的每次导向要建立在学生自己已经得出的结论之上,思维不要太跳跃.(3)对于学生讨论中正确的结论一定要表扬,不完整的结论要给以鼓励,力求达到我们应有的效果.

1.旁敲侧击法

旁敲侧击法是迂回引导,通过学生已知的但和主题似乎没有关系的内容另辟蹊径,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其中的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方法的目的是为学生预留更多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他们提供一种有用的思维方法.使学生从事物间的关系中找规律,领悟原理,最终做到融会贯通.旁敲侧击法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真正做到为学生着想.

2.比喻暗示法

对于抽象度较高的数学问题,直接给出结论学生不容易理解,通常会利用学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这种间接引导,利用故事、比喻或学生所关注的事情作为向导,将他们的视点引向教学目标.此方法适合于低年级的教学.利用比喻暗示法要注意,所用事例必须与课题密切相关,不能“离题万里”.

三、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变“老师为主”为“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1.平等交流、合作

初中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平等的合作交流.老师全身心的跟学生融合在一起,与学生合作、交流,构建可以张扬个性的课堂,使同学们更有效的发现知识,从而获得知识.在老师和学生平等互助的情况下,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和老师合作交流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

2.懂得倾听、引导、赏识、鼓励

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和综合,这就要老师学会真诚的倾听,老师要和同学们讨论、共同发展.教师又要作为一名引导者和赏识者,还要关心到所有同学在上课时候的具体表现,并给以适当适时的指导.要鼓励同学们积极的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还要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让学生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使得同学们对数学课产生“数学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同学们的年龄、心理等特点,联系同学们的实际生活,用心创造情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总 结

本文探从不同的视角对启发式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提示了学生和老师应该怎样对待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对一些数学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指出了一个学习数学的方法,对老师怎样去应用数学教学模式来教学有些帮助.希望通过此篇文章可以让教师了解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同时关注同学们对教学模式的接受情况,为初中的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对数学课程产生“数学兴趣”.

【参考文献】

[1]蔡亲鹏,陈建花,苏建伟,赵京波,数学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327-328

[2]石小云:初中数学教学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思考[J].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中学,2013(7).

作者:田冲

课程标准数学教学论文 篇3: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活动反思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注重对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本文从全面改善师生关系、积极设计导课、创设问题情境、发挥语言魅力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新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教学 师生

一、新课标提出的数学教学理念概述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是新课改对所有学科提出的共同要求。首先,它意味着学生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知识为探究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要变灌输式教学方式为引导式;其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意味着新课改后的教学更加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权威,而是循循善诱的引导者,学生则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在课堂上与教师平等互动;再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意味着教师要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包容学生犯下的错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新课改后的数学教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能力并不简单地指会做数学题,而是懂得数学符号的含义、懂得数学概念和以及术语的含义、能够在新旧数学知识之间建立连结、善于运用新学的数学知识思考问题、具备复习总结和自我监督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来选择解决问题的路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习得基本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技能的同时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以活动为主的数学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可见,新课改后的数学教学强调教师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尽可能转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甚至是直观的知识,使艰涩的数学学习成为生动有趣的物质化活动。相比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一支粉笔一张讲台,教师讲学生听,几乎没有教学活动,新课改提倡为学生提供在数学活动中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真正掌握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是教师和学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存在问题不仅仅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通常人们在分析教学问题时侧重从教师方面找原因,其实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态度的问题。在任何时代任何阶段,都有少数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学习一事得过且过,虽然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受多因素影响的,学生自己的心理特征及爱好还是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是否愿意用功学数学。

2.学习能力的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找不到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无法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自我监控,甚至不知道自己掌握了什么,没有掌握什么。比如一些学生在学习“勾股定理”时知道“勾三股四玄五”的规律,却忽视了这一定律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3.学习习惯的问题。初中正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和固定的阶段,数学是一门需要学习者勤加练习,多思多想的科目,然而许多学生不愿复习巩固,仅满足于完成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随着新课改而更新。一些中学数学教师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轻车熟路,即使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部分观念和做法,但行为惯性还是使教师仍然沿用着传统教法,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引导,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新课改倡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仍然停留在“一对多”的传统班级授课模式,认为分组会造成纪律混乱,探究会降低学习效率以及浪费课时。

2.教学目标定位狭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即学生要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课改还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教师除了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等。然而许多数学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还是局限于“考什么教什么”,致使三维教学目标形同虚设。

3.对数学教材的处理呈现两极化。同一本教材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情的学生来说,产生的影响也不同,教师只有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情,对教材进行适当创新创造,才能发挥其功用。当前数学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存在两个极端的问题,一是处理教材太随意,不顾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

三、解决数学教学活动问题的对策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却也是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多环绕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事件就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的现成的素材,数学教师只要善于发掘生活中有趣的、学生关注的物体和事件,就能轻松地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数学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只有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

(二)发挥教学智慧,合理使用教材

针对上文提出的教材处理呈现两极化的问题,教师一方面要坚持“教材只是特殊的例子”的理念,如果一个教师只会按部就班地讲教材,那么这样的教师是缺乏创造力的,又怎么期待这样的教师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新课改强调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要用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感染学生,主要就是通过紧密联系学情,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的方式。另一方面,即使发挥创造力也要切实遵照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教材是编写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规律精心编写出来的,有其必然的合理性,数学教师只需在遵循教材知识顺序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发挥创新,便可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

(三)遵照课改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遵照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与严肃认真的解答,对学生的错误要有包容和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其次是以三维教学目标为准绳,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及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知识技能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再次是精心设问,减少无效或低效的提问。教师提问的方式决定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方式,低效或无效提问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思维发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有一定难度,但是通过学生的思索能够回答出来的问题,将学生引领到新的高度。

总之,随着“新课标”实施的逐步深入以及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都亟待提高,尤其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在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获得情感和心理上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会美.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2).

[2] 安淑华、吴仲和. 怎样评价一堂好的数学课[J]. 人民教育,2007(11).

[3]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海滨中学)

作者:郑悦绚

上一篇:中职会计职业素质论文下一篇:农民工伦理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