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论文

2022-04-17

【关键词】聋校;数学教学;课程标准;设计研究国家、政府和社会对三类特殊学校的课堂课程标准进行了专门的规划设计,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教学标准,为保障特殊教育的质量及平稳发展提供保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论文 篇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给初中教学带来的思考(一)

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2011年版)日前正式颁布,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修订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较有哪些变化?对初中数学日常教学將会产生哪些影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最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主要变化

1. 对数学意义的修订

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此修订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这种修订进一步明确了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过程,而是一门科学.

2. 对数学课程的修订

将原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进一步阐述了数学课程的本质.

3. 对课程目标的修订

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课程目标是“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此修订为“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此次修订在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对十年改革经验的提升,更加凸显了数学对人的发展的特殊作用.

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此修订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改变不仅变间接为直接,提出了能力培养目标,而且增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了明显的提高.

4. 对课程内容结构的修订

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 “数与代数”部分内容结构没有变化. “图形与几何”第一、二学段内容结构没有变化,第三学段将原来的四个部分调整为三个部分,第三部分“图形的性质”基本上是整合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第一和第四部分.

“统计与概率”内容结构做了较大调整,使三个学段内容学习的层次更加分明,例如4-6学年段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基本要求是“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而课程标准2011年版只保留了“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并且将“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了解它们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放在了7-9学年段中提出. “综合与实践”内容作了较大修改,明确了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课程内容,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6个核心词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明确提出了10个核心词,并给出具体描述. 增加了 “几何直观”、“运算能力”、 “模型思想”、“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并将“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作为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目标; 对“数感”、“空间观念”的内涵作了修订;将“符号感”修订为“符号意识”,强化其从感性到理性转化的重要作用与基础地位.

二、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日常教学的影响

10个核心词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关键点”,对于正确理解、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至关重要. 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有效体现这些理念,不断丰富核心知识与思想的内涵与外延,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面对的重要课题.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真正把握好这10个核心词,首先要真正理解10个核心词的含义,其次要明确10个核心词的来龙去脉,认识其本质,最后要懂得如何在日常教学的关键环节中有效落实和运用. 为此,笔者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行,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围绕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有效体现10个核心词,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谈一谈个人的粗浅看法,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共鸣与思考,希望能为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作法.

作者:朱航

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论文 篇2:

基于聋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

【关键词】聋校;数学教学;课程标准;设计研究

国家、政府和社会对三类特殊学校的课堂课程标准进行了专门的规划设计,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教学标准,为保障特殊教育的质量及平稳发展提供保障。数学作为重要的一门教学科目,在聋校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设计教学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实际考察分析、明确教学任务及目的、分析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研究开发专业化的评价平台及工具、确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等。国家政府和社会对三类特殊学校提供一些便利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将此类优惠政策完全贯穿到学校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保障。

一、聋校数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标准原则

教学设计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教学规划以及教学任务制定出完善的课堂教学方案,不仅需要搜集与知识点相关的内容,还需要对课堂上的活动和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在完成教学后还需要及时地进行总结反思,根据当堂课的实际情况适当更改,这个过程都需要得到每一名教师的重视。聋校不同于普通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该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聋校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进行授课。首先要明确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该目标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即学期、单元和课堂,单元是由多个课堂构成的,学期又是由多个单元构成的,所以说这三者当中课堂是基础,教师需要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设计课程,做到细致化、具体化,知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讲什么、怎么讲,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知识。

其次教师還需要树立教学评价要优先于课堂活动设计的观念,因为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即先进行知识的概述与讲解,随后再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总结概括,对当堂课程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而这种传统的观念已经不能较好地适应当今时代与社会的需求,其存在部分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部分教师在讲解完知识内容后很少进行课堂评价,忽视了课堂评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二个问题就是教师过于重视完成课堂任务,未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设计,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所以说教师需要认识到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二者是相互存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学生负责,让听力障碍的学生能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这都需要教师重视教学评价这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转变授课观念,进而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二、聋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实际考察分析

教师在讲解每节课前需要对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分析,这个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所以教师需要与本班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以及身心状态等要素。教师可以从聋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考试试卷、面对面交谈等形式进行考察分析。由于不同学生的基础以及学习能力都存在着差异,所以说只有学生自己才了解自己在学习方面有哪些不足,这也就体现出了教师进行考察分析是必要的。作为聋校的教师,不仅要挖掘每一名学生的潜力,发现他们自身具有的特点,还需要尊重他们,可以适当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不断努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的的规划设计

明确课堂教学任务及目的是指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前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基础,并结合聋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对课堂教学方案进行规划设计。因为他们本身生理存在缺陷,所以教师更需要关心他们,根据教材中讲述的知识内容开展专题、单元等专项练习,还需要根据以前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开展相应的课堂活动。在进行该阶段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认识到数学科目与其他科目之间的差异性,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发现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到该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够有效提高其学习效率,所以说如何有效地规划课堂活动以及课后练习都需要教师认真对待,从多方面入手让他们能够主动融入课堂当中,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动手能力、转变学习态度。

(三)教材重点难点规划设计

本文中所讲的教材中重点难点知识指的不仅仅是教学要求中需要着重讲解的知识,还包括本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各类问题,需要掌握用理论知识解决应用题的能力。《聋校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教师在进行课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聋校学生当前对于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以及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分别进行规划,还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次教师也要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分析,虽然聋校学生的教材内容较为简单,学习量较少,但受到自身条件的影响,他们在学习知识时仍会遇到困难,所以教师必须将教材中的公式、定理、概念等内容进行分类概述,充分考虑每一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尊重他们的意愿,由浅入深地引导其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方案的规划设计

教学方案的规划设计是建立在教师已经对教材中的内容有较为充分的理解与认知的基础上,进而才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规划设计相应的方案。教师在设计前需要树立以下几个观念:第一,教学内容贴合实际,因为聋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普通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差距,他们在学习理论性、概念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时会遇到较大难度,所以教师要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分析、思考问题。第二,设计合适的课堂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起到辅助作用,对于聋校学生来讲教师更需要开展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借助游戏、视频、动画等形式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与此同时还要利用好学校、社会资源,这些资源指的是文本资源和信息技术资源,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将这些资源融入课堂当中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快地学习新知识。

(五)课堂评价的规划设计

无论是在普通学校还是在聋校教学,教师都需要重视课堂评价这一内容。教师在完成授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开展的课堂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发现自身在授课过程中有哪些忽视的地方还存在问题,或者还有哪些练习题没有讲解清楚。教师还需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较快地解决实际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要对他们在课上的表现提出表扬,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还需要认真研究《聋校数学课程标准》中与课堂评价相关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检测课堂教学质量,可以通过课堂检测、小组探究、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进而认识到自身在授课过程中还需要重视那些方面,完善课堂教学方案。最后教师要认识到课堂评价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只有对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充分的认识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育内容进行设计研究。

三、结语

聋校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学校相比难度较大,在设计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学校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从实际考察分析、明确教学任务目的、分析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堂评价等方面人手完善教学设计,这也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帮助聋校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陈庆洪

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论文 篇3:

比较研究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

【摘 要】相对原教学大纲而言,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具有多种特征,主要表现:对数学本质有全新的理解,充分提出动态的模式论现代化数学观;课程目标重点体现以学生为发展核心的思想;课程内容在服务于课程目标的基本原则下提高了选择性;课程评价使教学大纲多样化的理念更加完善。

【关键词】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原教学大纲

进入21世纪后,因为数学及电脑科学的迅速发展,导致全球数学出现改革,我国最近几年也开始借鉴和学习欧美发达国家的数学课程标准,调研我国高中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学习数学的心理状况,集思广益后出台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有哪些变化?笔者在本文中仔细分析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供大家参考。

一、数学观和课程功能观的新改变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的科学”,《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刻画社会规律以及自然规律的有效工具和科学语言。”由此发现,《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本质有了更多的认识,充分体现了动态的模式论的现代化数学观。由于数学是利用建构模式对社会规律及自然规律刻畫的,有学者曾指出“数学是一种模式的建构活动,且模式自身就是数学研究的对象。”这彻底改变以往的“数学就是将数学知识汇集在一起的传统思想”,进而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点转移到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该模式论的输血管再次强调应用数学的价值,导致数学的第一要义是应用。

《教学大纲》和《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另一个较大区别是名称的变化。《教学大纲》主要是对数学教学工作的指导性纲领,重点是教师的教;而《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对将来人们数学素质的最基本要求,重点是学生的学,突出表现在陈述目标的方法上。

二、课程目标的新改变

(一)重点体现出“以学生为发展核心”的思想

一般来说,课程目标必须要实现三个目标,分别是学科发展需求、个人发展需求以及社会需求。在《教学大纲》的陈述先后顺序上,将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几何以及代数等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放在第二位,但《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数学课程的整体目标是让学生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作为今后公民必须要具备的数学素养,以此真正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实际需求。”由此可见,在满足以上3方面要求的基础上,个人发展的需求是第一位。

(二)更加高度重视过程性目标

因对数学本质认识全新的改变,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积累经验、反思以及理解的过程。因此,其强调《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特色是体验性和过程性目标。如:就“双基”来讲,《教学大纲》仅明确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范围,而《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认识概念结论等出现的背景,深刻体会其包含的方式及数学思想,以及其在后来学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利用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发现和创造数学的过程。”以上动词充分解释这点。

(三)再次强调数学具备的人文价值

21世纪,很多思想家担心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的对立,甚至认为其严重威胁现代文明,提倡在现代化课程中兼顾人文与科学精神。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理性精神的课程,因引入人文精神而体现独具特色的时代特点,《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更深刻解释让学生具有宽阔的数学事业,慢慢认识其文化以及科学价值,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培养理性精神,感受学习的意义,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将对数学的理解不断延伸到更多领域,如:美学、科技以及文化等,以此指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数学观。

三、课程评价的新改变

《教学大纲》和《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具有较强的连续性,二者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都提出数学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在全方位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改善教学方式,推动学生未来发展。因此,《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对《教学大纲》中评价理念的集成,在其中获得更多线索:第一,提出体验性和过程性课程目标,评价方面注重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评价,制定评价内容的意见和具体要求,使其顺利进行;第二,《教学大纲》和《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基础知识,《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此进行了更多完善,提出评价内容的意见和具体要求;第三《教学大纲》中曾指出“必须要注意的是利用学生作业、课堂提问为以及谈话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其中,体现出评价多样化的初步构思,《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多样化的思想延伸到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以及评价主体多样化上,且融入评价变革的创新思路,在改变评价功能观、改善评价方式方面做出进一步探索;第四,加强课程选择性,着重强调要结合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地评价,这样才可以使评价体系符合教学课程设置。

结语

总而言之,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原教学大纲在课程目标、结构体系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二者之间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认知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原教学大纲之间的差异,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叶立军,高敏.两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以2017年版和实验版“几何内容”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0(01):21-26

[2]吴丽华,白金.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18(24):29-31

作者:刘伟

上一篇:数学学习能力管理论文下一篇:数学校本作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