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色彩装饰设计论文

2022-04-18

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建筑的美观性越来越强。随着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装修单位对建筑外墙装饰进行了优化设计,增强了装饰的艺术感,通过色彩设计,增加了外墙的装修效果。本文对建筑外墙装饰艺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还对外墙装饰的色彩设计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提高我国建筑外墙装饰设计的整体水平。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建筑色彩装饰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建筑色彩装饰设计论文 篇1:

试析色彩在建筑外观装饰中的设计

摘 要:为了保证的色彩设计在建筑物外观装饰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应认识到色彩设计在建筑物外观设计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能结合建筑物外观设计需要以及色彩设计特点,制定科学的色彩设计方案。本文就色彩设计在建筑物外观装饰设计方面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外观;色彩;装饰

一直以色彩都是建筑物外观装饰方面重要的组成元素,需要设计师能借助色彩来赋予建筑物以更好的美观效果,促进建筑物美观度以及整体价值的提升。而在当代建筑物装饰方面,色彩则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需要设计人员能在建筑物設计方面运用好色彩。

1 建筑物外观装饰方面色彩的作用分析

一个城市的形象具体表现在建筑方面,同时建筑在社会环境中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利用色彩与形状的搭配可以体现出建筑物的技术风格。在设计建筑物时,不仅要考虑其与城市文化相协调,还应该恰当运用色彩的搭配。在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中,建筑物应该与色彩相互融合,为观赏者提供视觉上的享受。在绘画中,色彩同样能够反映出实际的或者抽象的艺术形象,同时也可以利用色彩的变换、纯色度的大小使观赏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效应,而且,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色彩。

单调的色彩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在精神与什么你方面的需要。由于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人们更加渴望自由,追求自由,因此在设计建筑物的色彩时也应该体现自由的因素。武林是何种类型的建筑物,都必须呈现出独特的色彩设计风格。在建筑设计中,色彩占据重要位置。同时建筑人员也在运用与人们需求与建筑风格相适应的设计方式。在设计建筑物色彩的过程中,考虑到人们真正的需要,并且通过建筑物展现出来,借助情感转化的方式来为人们营造一种视觉效果。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有一定地位,色彩建筑师也希望能有和大众情感和建筑结构相符合的设计形式,以此来表现人们的需求,在对建筑物的色彩设计中将人们内心需求的载体赋予建筑本身上,通过情感转化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的视觉中。人们内心和视觉上的体验。

2 色彩在当代建筑物外观装饰方面的具体运用

在开展建筑物设计工作的时候,需要设计人员能全面考虑到各方面影响因素,比如建筑物设计风格、整体造价、建筑物所处的地区等方面条件,以期使建筑物有更高的价值。而在建筑设计工作不断发展中,建筑物外观设计工包含的内容、使用到的元素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尤其是在建筑物外观设计方面运用了色彩之后,使得建筑整体美观度有了直接的提升。而在当代建筑领域中运用色彩进行建筑物外观装饰的时候,色彩也具有了更为具体且突出的作用。

2.1 突显建筑物设计主题

建筑物外观设计人员使用色彩进行建筑物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建筑物的整体设计风格以及使用功能方面的需要,制定出最科学色彩应用方案,让色彩在建筑物设计中发挥良好作用,促进建筑物整体价值。目前建筑领域中建筑物的具体种类较多,并且各种建筑物在具体用途方面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开展建筑物外观设计的时候更要能重视元素的运用,让建筑物的主体能更明显的突显出来。比如在进行政府部门办公建筑物外观设计的时候,应能保证建筑物色彩设计能彰显出建筑物的主题,让政府办公建筑物具有沉稳、庄严的特点,同时还要让政府部门建筑物带有良好的亲和力。在实际进行建筑物设计的时候可以大面积的使用纯色对建筑物外部结构进行渲染,而且在选择渲染颜色的时候要保证色彩有良好的适中度,让建筑物外观有良好的表现力。其次,在进行建筑物外观色彩设计的时候,还需要辅助以高水平的材料选择工作,使建筑物在外感设计方面能体现出逐渐变化的建筑风格。

而在进行娱乐场所外观方面色彩设计的时候则更为灵活,在进行建筑物外观方面设计的时候,为了能让建筑物有更强的表现力的则可以在建筑物设计中使用更多的鲜艳、高饱和度的色彩,让建筑物从外观方面就有更强的感染力,让建筑色彩和建筑物主题、色彩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2.2 美化环境作用

任何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但是外型上给人以美感,也要在色彩上打动人的心情。比如在一片金黄色的向日葵中间,耸立着一个红顶、白墙、绿色门窗的小木屋,看到这个场景人们是否会认为很美丽。建筑因为环境的烘托而更加美丽,而环境也因为建筑的点睛之笔更加诗意了。虽然这种惬意的场景在城市生活中是不能完全实现的,但是对于个体建筑而言,应该注意与周围场景的相互映衬,及场景内文化内涵的需求。在自然界中的建筑就必须要考虑到其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否则不但有损于自然景观。通常把建筑物与自然景观相识的情况称为调和。

3 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分析

色彩在建筑外观装饰的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色彩的选择要根据建筑的风格类型去判断是否合适,色彩能反映建筑物的整个结构,使建筑的每个支撑结构间的关系都能够得到清晰明了表达,使建筑在力和美的结构上和谐的体现出来。所以,色彩应用于建筑外观的设计上更加具有人性化,还能更少的受到外界因素不必要的影响,创作空间也得到很大的发展,色彩与建筑外观装饰设计是独立和依存的存在关系。建筑外观的装饰设计能通过与色彩的调和、搭配,为人们营造一个顺心舒适的色彩生活环境。建筑设计色彩经历了长期的简单到复杂、自然到人工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一直到今天,色彩在建筑设计中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色彩在建筑外形上设计上的应用,不仅体现了色彩设计师的深厚情感,还体现了设计师高超的艺术修养。在实体的建筑外观装饰设计上,色彩设计师要考虑诸多方面的条件,综合多种因素,将色彩合理地运用到建筑物的外观装饰中,使建筑展现出丰富的形态,还使建筑设计的色彩应用的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实质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为人们的生活添加更多的色彩。

4 结束语

色彩在当前建筑物外观装饰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能让建筑物整体价值以及美观度获得提升。而在设计人员实际运用色彩进行建筑物外观设计的时候,需要设计人员能对色彩以及建筑物均有深入的理解,让色彩能真正的达到提升建筑物综合价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段晓伟.浅析色彩在建筑外立面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J].科学与财富,2016(8).

[2]高永亮.色彩在建筑外观装饰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5).

[3]张微.论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色彩混搭与配比方案[J].建材与装饰,2016(13).

[4]孙淑娟.论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色彩混搭与配比方案[J].环球市场,2016(31):86-86.

作者简介:马宇波,身份证号:230103197402273917。

作者:马宇波

建筑色彩装饰设计论文 篇2:

建筑外墙装饰艺术的特点和色彩设计

摘 要: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建筑的美观性越来越强。随着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装修单位对建筑外墙装饰进行了优化设计,增强了装饰的艺术感,通过色彩设计,增加了外墙的装修效果。本文对建筑外墙装饰艺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还对外墙装饰的色彩设计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提高我国建筑外墙装饰设计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建筑;外墙;装饰;艺术;色彩

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建筑装饰的美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建筑外墙的美化工作,在保证施工的质量的同时,还要合理的应用色彩,从而提高建筑外墙的艺术感。建筑外墙装饰可以增加美感,在讲求个性的时代,人们不喜欢过于单一的建筑外墙形式,只有运用好色彩,才能增强建筑外墙的艺术感,从而提高建筑的整体施工水平。

1 建筑外墙装饰艺术的特点

1.1 外墙装饰艺术

建筑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古代建筑装饰风格就有着独特的类型,一些民间的园林艺术运用了彩画,还有一些皇家的建筑,应用了玻璃瓦、彩画以及砖雕,这可以体现出当时的人文历史,也可以增加建筑装饰的多样性。外墙装饰可以使建筑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在对外墙进行砌筑时,应考虑到建筑需要体现的艺术效果,设计师不同的理念会设计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1.2 外墙墙体的艺术表现

外墙是建筑的重要组成,在古代建筑外墙就有着多种类型,外墙是由泥巴、木头以及青砖构成的,还有的皇家建筑采用了特殊的技术处理形式,使得建筑外墙的艺术感油然而生。在民间比较流行的外墙装饰是马头墙,还有的宗教建筑采用了砖雕,美观性非常强,而且还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建筑外墙是自然艺术的体现,可以将大自然的元素体现在建筑中,使建筑可以更加切近大自然,很多建筑的外墙还体现了当地的自然风貌,比如在广西一带,多采用的是毛竹墙或者石板墙,这可以很好的体现出当地的人文风情,也可以了解到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外墙既是自然的表现,也是艺术美感的表现。在现代社会,建筑的装饰类型越来越多,施工单位采用了多种科学技术,这增强了建筑外墙的美感,而且应用多媒体技术后,施工更加简便,外墙的艺术美感更加强烈。在现代社会中,建筑外墙的施工水平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也体现出建筑行业的现代化水平。在建筑市场中,建筑材料越来越多,施工的工艺也越来越多,这很好的阐释了外墙设计的现代理念。

2 建筑外墙的色彩设计

2.1 外墙色彩装饰的类型

外墙色彩装饰是当前建筑行业比较常见的外墙设计方法,很多外墙采用了绘画的方式,绘画的内容有广告,也有艺术形式,还有超现实主义的绘画类型。有的建筑为了增强与大自然的联系,在外墙上绘画了逼真的阳台,有的画出了窗户,在观赏时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这种绘画形式还给人的心理产生了错觉感,逼真的画作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在给人视觉美感的同时,也可以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纽约的墙面艺术成为了城市的重要标志。

在外墙色彩装饰中还很好的应用了自然环境色彩,建筑装饰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还引进了自然环境色彩,比如在黄土高原地区,建筑外墙一般是黄褐色,而在沿海地区,建筑一般为蓝红相间,这种形式增加了建筑的地方韵味。建筑行业发展很好的将自然环境色彩应用在建筑外墙装饰的创作中,这在提现当地地理环境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建筑外墙装饰的多样化发展。

建筑外墙色彩还有人工加工的环境色,这一类型的环境色主要是加入人的思维和灵感,经过人工的出现的一种较为新颖的色彩。其中在世界上备受关注的建筑外墙当属意大利的都灵,都灵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具有地区特色规划的城市,都灵的城市规划中强调了环境的固定规格,对用色做一精密的计划,甚至包括广场及街道都采用统一的用色系统。从而这一规划成为都灵享誉世界的原因,受到后世建筑家们的关注,而“都灵黄”也成为建筑中专有的代名词。

2.2 外墙色彩的特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地域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因而其建筑色彩也有诸多的不同,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这一民族的体现都结合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融合成当地民族喜爱的色彩。建筑色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不同地方的建筑有诸多的不同,对西藏地区的寺庙而言,建筑物清真寺造型都象征着伊斯兰教的教义思想。再如皇宫的正红色象征着皇家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制度,从而来说,建筑色彩一般都象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意识、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不同的建筑物有着不同的功能性,因而需要从外墙颜色来区分其功能性,从而才能够体现出被人熟知的功能意义,如寺庙与民居能通过外墙的色彩明显的体现出来,寺庙的颜色一般是红砖,而居民的居所一般用灰瓦。尤其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建筑物还具有一定权利的象征,如:紫禁城,城内的建筑物以红色为主,体现出皇家的至高无上的威严权力,也体现出一定意义的功能性。

建筑物上施以色彩之后能使人产生出各种不同的情感和效果。不同的色彩象征着不同意义甚至同一色彩的不同着色也体现出不同的内涵体现。如:红色具有暖感性,蓝色具有冷感性。轻重感:明度越高的色彩越轻,如黄色;明度越低的色彩越重,如绿、黑色;强弱感:暗而艳的色彩;兴奋沉静感:明亮鲜艳的粉红色,能使人产生兴奋感;深暗而浑的墨绿令人沉静等。

2.3 外墙色彩形成的独特氛围

色彩作为一种直观的直觉艺术,特殊的色彩能够形成与众不同的氛围。就中国的紫禁城来说,外墙装饰一般选用红色,目的在于显示皇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体现出高大威严。如路易斯·巴拉贡精湛熟练的运用粉红、紫色、土黄及红氧化物涂抹在建筑物的外墙上,营造成一个具有特别色彩与气氛的天井及内院,能够创造出一个色彩的室外空间,给人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这一独特的空间运用手法,能够为人们营造出拥挤闹市的氛围,再如中国香港理工大学,建筑物的外墙是红棕色,在闹市中营造出一块带有自然、朴实的学习氛围及天地,这些外墙色彩的应用形成了独特的氛围。

结束语

建筑行业发展很快,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外墙的美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装修单位需要体现出外墙的艺术感,也要合理的应用色彩,做好建筑外墙的设计工作。建筑外墙装饰可以体现出一个地区的自然气候与地理环境特征,也可以体现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现代社会,建筑材料以及工艺技术越来越多,这有效提高了建筑外墙的艺术感以及美观性,设计人员在合理应用色彩后,有效提高了建筑的视觉美感。

参考文献

[1]瞿文明.简述高层建筑外墙装饰施工技术[J].现代装饰(理论),2014(8).

[2]张全胜.建筑外墙装饰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J].现代装饰(理论),2012(3).

[3]韩晓莉.建筑外墙装饰施工中的问题及策略[J].现代装饰(理论),2012(11).

作者简介:韦照东,身份证号:452729197811120013。

作者:韦照东

建筑色彩装饰设计论文 篇3:

建筑装饰装修设计中的色彩因素的应用

摘要 近年来,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快速发展,迅速成为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随之而来的装修住房的持续升温,相关标准也越发严格,范围加大,具体细节不断推陈出新,人们对美的追求更上一层楼,尤其在建筑装饰的要求上,对色彩的协调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色彩在设计中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语言,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建筑装饰设计的魅力,增加一种视觉享受,改善装饰的效果,因此,良好的色彩驾驭能力在装饰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建筑装饰设计;色彩;应用

1 建筑色彩意识应用的重要性

绘画的专业术语称颜色为光源色,其直接影响物体的色彩,自然界中所有的色彩都是由光的选择吸收与反射的效果,光源色的变化与物体的色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表现出不同的感受。要想充分利用色彩来增加物体的效果就必须全面掌握建筑色彩。建筑色彩是建筑的第二生命,良好的建筑色彩可以提升建筑的价值,实现建筑魅力的提升,改善建筑的整体效果。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中改善建筑色彩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建筑的艺术性,强化建筑色彩的重要性,发挥色彩独特的魅力,加强其应用,使建筑设计与色彩的完美融合展现独特的美。

2 建筑装饰色彩应用的整体观察和表现

2.1 整体观察任何物体的色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认识色彩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整体观察、互相比较,分析和发现色彩的关系。整体观察是为了把握和控制画面的基本色调和大的色彩关系而对描绘对象的整体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比较是整体观察的深化,是认识客观对象的第一要素,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对建筑体间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等进行反复比较,分辨色彩倾向,寻找色彩之间的微妙变化和差异,才能掌握对象诸种因素的正确关系。

2.1.1 比色调

色调是指各种颜色不同的建筑体所构成的色彩在明度、冷暖、色相、纯度等方面的总倾向,也指建筑效果图的主要特征。调子之间的比较,目的是为了确定调子的明度、冷暖和色相的倾向,使描绘内容有一定的气氛特征,统一本来彼此不协调的色彩。调子起着色彩的支配作用,色调不统一时整个建筑效果图画面会产生紊乱。因此,首先要看到一个整体的、和谐的大小色块所组成的总的色调特征,其次把对象、光源、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全面地观察比较,在整体比较中捕捉色彩。如早上的景物,受光面在阳光色的暖调之中,暗面受天光影响而统一于冷调之中。冷暖调不明确或较乱,则色调也不统一。

2.1.2 比明度

建筑色彩的明暗差别,即深浅变化为明度。建筑色彩的差别又包括某种建筑色彩的深浅变化和不同色相间存在的明度差别。在比较明度时一定要把重要的颜色找出,再把亮的颜色找出,然后由深到浅排列,建立一个次序。同时根据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与理解,把握住大的黑白灰关系,将对象的层次进行概括,进行对比,使建筑画面视觉效果丰富多彩。

2.1.3 比冷暖

冷色与暖色是人们的生理感觉和感情联想。建筑色彩的冷暖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两种色彩相比较是决定冷暖的主要依据。没有暖的对比,冷色也不可能单独存在,它们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色彩的冷暖感觉是通过整体分析比较而得出的。一般情况下,暖色光使建筑体受光部分色彩变暖而背光部分呈现其补色的冷色倾向;冷色光使建筑体受光部分色彩变冷而背光部分呈现其补色的暖色倾向。即感觉中偏红的为暖,偏蓝的为冷。

2.1.4 比色相

色相是颜色的相貌。只有在明度相同、冷暖难分的情况下,才用色相来比较。

2.2 整体表现正确表现色彩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整体一局部一整体。无论是方法步骤的设立,还是表现中的建筑体塑造过程,都是严格遵守这一原则的。步骤应从整体开始到整体结束,局部调整也应是整体、局部、整体不断反复,不断深入。首先控制建筑场景的基本色调,把建筑场景的背景与主体、一处风景的天空远景与近景等概括归纳为几大色块,抓住对象的总的感觉,通过比较找出较为细微的变化,找出局部在整体中应处的位置,并始终以整体调子和冷暖、明暗关系来检查反光和环境光对色调的影响,又以大的色彩关系去衡量局部细节的准确度,再提炼概括。整体的观察和表现始终贯穿在这一过程中,而不能让局部明显地、孤立地跳出画面,从始至终都要在整体的大关系中表现对象,直至完成。

对比是建筑色彩中的一种表现手段,没有对比就没有表现力。运用对比来突出形象,加强建筑主题的表达效果,同时也运用各种不同属性和不同机理的表面材料,加强空间、距离、体积等画面效果。常用的对比方法有冷暖、明度、纯度等;而调和与对比恰是矛盾的。调和的方法有主导色、邻近色、光源色、对比色等。对比给人以强烈的感觉,调和则给人以协调统一的感觉,是对立的统一。在建筑色彩表现中,强调对比时,也要注意调和,反之也一样。因为建筑色彩在空间中有一定的倾向性,单纯的中间状态是不大可能的。利用这一矛盾可以使装饰色彩产生生动而真实的变化统一效果。

在建筑色彩表现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比如,我国的布达拉宫在建筑色彩上利用大片白色石墙做主色调,并采用黑色窗套和深红色檐部筑成女儿墙,在蓝天衬托下,彩色对比强烈、醒目,烘托出建筑的高耸和雄伟感。门厅、佛殿、经堂、日光殿等的室内梁架、柱头、栏杆都饰满了雕刻和彩画,是藏族宗教、文化、艺术的凝聚和升华,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特色。

建筑色彩表现是塑造建筑形象、传达感情的有力手段。要学会观察分析色彩现象,培养整体观察和表现能力,发挥色彩的魅力,才能获得生动、丰富的建筑效果,从而成功地使用色彩。

3 结语

建筑色彩表现是塑造建筑形象、传达感情的有力手段。而建筑装饰中的建筑色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学会观察色彩的现象,培养其整体观察和表现能力,发揮其独特的魅力,获得主动丰富的建筑效果,发挥色彩在装饰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装饰的美观性。

参考文献:

[1]卫翔.建筑色彩美学意义[J]建筑界,2014( 06)

[2]李斌.浅谈装饰色彩[J]绿色环保建材,2018( 03)

作者:刘金良 焦守元

上一篇:上市公司配股研究论文下一篇:护士压力应对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