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美术教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色彩是美术教学工作中及其重要的组成部门,更是表达绘画作品情感的重要元素。色彩利用其情感性以及感染力烘托了绘画作品的氛围、表达了绘画作品的情感。针对色彩心理的内涵进行详細的分析,其目的是探究高校美术色彩心理教学策略,以便于更加有效地提升高校色彩心理教学效率。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色彩心理美术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色彩心理美术教学论文 篇1:

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了解色彩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社会时期、不同地域的色彩心理变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学习应用色彩心理。利用美术鉴赏课让学生先学会欣赏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利用美术色彩写生课让学生观察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利用美术色彩心理课,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利用美术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利用电脑软件网络手段让学生传播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

关键词: 高校美术教学 色彩心理 欣赏色彩 学习色彩 传播色彩

人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色彩这位“自然的化妆师”把一切景物打扮得五光十色、绚丽多彩。色彩有它自身的表情和内容,我们从视觉上和情感上去研究色彩,从美学角度揭示色彩对人的眼睛和大脑产生的色彩心理。每个人都有自己观察、感受色彩的方法,在不同的情绪和状态下有着不同的色彩心理。色彩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事实也正是这样,学习美术色彩心理对学生的色彩观念及审美理念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色彩心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色彩本身是无感情的,色彩的心理反应,是客观事物及其相关色彩长期对我们的意识发生作用的结果。色彩心理的直接感应是人的视觉对于色彩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因此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往往更为直接。很多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不同,能引起人们各种直接的心理感应。如色彩心理的冷暖变化;明快感与忧郁感;兴奋感与沉静感;轻重感与软硬感;华丽感与朴素感;膨胀感与收缩感等。

不同年龄阶段的色彩心理变化。色彩心理与年龄有关,实验研究表明,人类随着年龄上的变化,生理心理结构也发生着变化,看到色彩后所产生的心理影响也不同。婴幼儿时期大多喜爱极鲜艳的颜色,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色彩感觉相应成熟和柔和,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渡。年龄越接近成熟,所喜爱的色彩愈倾向成熟化、理性化。

不同职业的色彩心理变化。色彩心理与职业有关,从事体力的劳动者喜爱鲜艳色彩,而脑力劳动者则喜爱柔和的调和色彩;乡村农民喜爱极鲜艳的色彩,成补色关系红绿搭配成了典型的乡村色彩;高级白领则更喜爱复色、淡雅色、黑色等较成熟的色彩。身穿白大褂成了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的象征;消防队员的红色服装则让人们感到十万火急;军人的迷彩服的军绿色成了希望与力量的象征。

不同性别的色彩心理变化。经调查发现男性的色彩偏好是绿、红、蓝、白、黑,男性色彩心理表现逻辑思维强,更趋于理性。而女性的爱好是橘色、粉红、白、亮黄、黑,女性色彩心理表现思维细腻,给人感觉甜美,温暖。

不同社会时期的色彩心理变化。由于不同时期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受也不同。“文革”时期,中国是蓝绿色海洋。改革开放后,中国呈现五颜六色的鲜艳色,高纯度色彩。长期流行鲜明色调以后,人们会追求沉着色调;长期流行暖色调以后,人们会向往冷色调。这就是人们的生理需求下所形成的色彩心理需求的生理生态平衡。

不同地域的色彩心理变化。以黄色为例,不同地域的人看到黄色有不同的反应。在亚洲印度、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古代中国,黄色是皇室的代表色,相当高贵。但在亚洲西部的叙利亚,黄色象征死亡,受到人们的憎恶。

二、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学习应用色彩心理

1.利用美术鉴赏课让学生先学会欣赏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

在美术教育的色彩心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美术鉴赏课让学生欣赏大量的美术作品,并自我分析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教师在课堂上应将理论讲授与作品演示相结合,强调教学的直观性。如鉴赏服饰色彩一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多媒体幻灯片等现代科技手段,观摩分析优秀作品。从中国纯朴的民间服饰到豪华的宫廷服饰;从少数民族服饰到汉族服饰;从“文化大革命”蓝绿色海洋到80年代的流行色等,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在色彩心理上让学生认识体会色彩带来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人的各种心理变化。结合自身,让学生尝试评价自己的穿衣色彩搭配,从而培养自己的服饰色彩欣赏理念。

2.利用美术色彩写生课让学生观察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

美术色彩心理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色彩和驾驭色彩的能力。在色彩心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美术写生课来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察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色彩心理感应。例如在色彩静物写生课上,要求学生首先短时速记第一眼看到的色彩心里感觉,找出各大色块,明暗关系,组成明确的色调倾向。其次分别从静物本身找色彩,通过色彩塑造形体,不断深入,在反复的练习中把握色彩技巧,练习用眼观察,用手表现。最后是逐步形成自己深层次的色彩心理倾向,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使自己的作品更具艺术魅力。这就要在色彩教学中使学生走好准确“表达”色彩心理的第一步,再努力追求“表现”色彩心理的第二步。美术色彩写生课的训练,就是要学生在实际观察色彩的过程中锻炼用色彩表现形体的能力,加强色彩心理思维的敏感度,学会合理利用这种色彩心理联想特征。

3.利用美术色彩心理课,学习色彩心理,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

了解色彩心理的知识,通过对色彩心理的观察,可以发现不同学生的情绪性格的变化,通过简单有效的色彩训练达到调整情绪的目的,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如在美术色彩心理课上,有些学生对色彩感觉特别灵敏,情感丰富,能正确地运用色彩绘画。而有些学生往往性格不稳定,在美术作品中喜欢用一些不平衡颜色,甚至用一些刺激性颜色乱涂画。在了解了这些学生的心理后,利用色彩心理学也可以逐渐改变这些学生不稳定的心理情绪。针对性格情绪不稳定的学生,教师可采取先控制色彩使用的数量,然后逐渐增加用色的办法,使学生逐渐能调和出稳重的色彩,提高兴趣,安静下来,从而改变某些学生浮躁不稳定的性格。利用这种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心压抑的情绪发泄出来,从而达到疏导心理的良好效果。运用美术色彩心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恰当地使用色彩心理在学习上能减轻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在生活上能够创造舒适的环境,增加生活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况,让他们的身心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审美熏陶。

4.利用美术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

教师要积极创设一些美术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色彩,让学生亲自去做、去组织、去感悟、去体验色彩心理的魅力。高校的美术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大学的围墙之内,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户外写生观察,接触更复杂、更多变、更微妙的色彩。学习了色彩心理后,当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所和街道上时,用另一种眼光来观察高楼大厦及商场的橱窗的色彩设计后,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色彩带来的色彩心理效应就有了新的认知。如道路上的交通信号、安全标志之所以醒目,正是红与绿、黄与蓝、黑与白等强烈的配色引起的注目效果,这种色彩心理的运用可以起到警醒的作用,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幼儿园亮丽的色彩是儿童所喜欢的,这正是结合了儿童心理学的色彩心理运用,强烈、跳跃、闪烁、明快的配色更能表现儿童的活泼感,让儿童更加喜爱。娱乐场所色彩的运用结合年轻人时尚的色彩心理,采用华丽、兴奋的色彩能增强欢乐、愉快、热烈的气氛。

5.利用电脑软件网络手段让学生体会传播色彩带来的心理感应。

现在的学生运用电脑,比运用画笔更加熟悉,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一些电脑软件进行色彩创作。例如Adobephotoshop,Corel Painter,光影魔术手等电脑美术绘画软件,简单的操作能让色彩画面立马呈现出菲林、靛蓝、油画、素描等各种风格,创作符合自己审美趣味的作品。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的变化都在鼠标轻点下瞬间完成,这种速度与视觉效果的立显,是现实绘画不可能达到的效果。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人有QQ,人人发微博,人人写博客,上空间。充分利用这些网络传播的手段,将探究性、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在网上拓展,也是培养大学生色彩心理学习的方法之一。学生可以在QQ空间、微博、博客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及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在网上组织艺术展览,让学生参与作品的鉴赏、创作的互动过程,欣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对作品进行修改。通过别人对自己作品的评论,加以修改借鉴,从而创作出理想的有个性的美术作品。当学生发现自己的作品可以被成百上千的人在网络上共同欣赏时,欣喜之情难以言表。这种人机交互的机会,为当代大学生的美术欣赏与创造开辟了灿烂美好的前景。

色彩心理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有待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和发现。色彩心理教学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的解决,都是在塑造学生的审美素养,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方式,这本身就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是培养个性、创造性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基础。我们要通过色彩心理的训练,强化学生正确观察色彩的能力,增强美术的感悟性,增长美术技能,使学生爱上色彩,爱上生活,能正确地运用色彩塑造自己,使作品更富于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黄国松.色彩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2]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江苏美术出版社.

作者:魏佳

色彩心理美术教学论文 篇2:

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色彩是美术教学工作中及其重要的组成部门,更是表达绘画作品情感的重要元素。色彩利用其情感性以及感染力烘托了绘画作品的氛围、表达了绘画作品的情感。针对色彩心理的内涵进行详細的分析,其目的是探究高校美术色彩心理教学策略,以便于更加有效地提升高校色彩心理教学效率。

[关 键 词] 色彩心理;高校;美术教学

色彩是情感与艺术的融合,色彩作为美术教学的基本功,具有极其严谨的系统和理论性,对美术教学工作带来了动力。色彩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色彩以及情感的感知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潜能。积极在高校中开展系统的色彩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色彩心理教学效率势在必行,本文将针对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色彩心理的内涵

色彩心理,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对色彩的感应,也可以说是客观事物在我们长期意识影响下的产物。客观来说,色彩是没有情感的,但是人们对色彩的捕捉有着特殊的敏感性,使人们对心理情感反映也相对直接[1]。由于色彩之间的明度、亮度、冷暖变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区别,人们思维意识层面对色彩的感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当人们看到粉色心理便会认为粉色青春、可爱;当人们看到了绿色,心理便会认为绿色是清新和健康的象征;当人们看到了紫色,便会认为紫色是高贵、宁静的象征。由于颜色的明亮度、冷暖度、轻重感不同,为人们带来的情感体验也存在区别。色彩情感受到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一般会受到年龄以及职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不同年龄的人们对色彩的感知存在差异,年龄小的人们相对更加喜欢色彩鲜艳、张扬的颜色,例如黄色、红色、橙色、绿色等。随着年龄以及阅历的增长,人们便会更加喜欢柔和、深沉的复色以及过渡色。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们对颜色的选择也越来越理性以及成熟。与此同时,职业不同对色彩的心理感知也存在影响。例如,都市白领相对更加喜欢淡雅的复色、黑色等相对稳重的颜色,军人的迷彩更是被寄予了希望与力量。

二、高校美术色彩心理教学策略

(一)融入多样化教学手段

高校传统的教学工作中,往往会利用色彩写生的模式针对学生进行色彩教学。传统色彩写生的单一性使学生更加注重利用色彩来彰显物体的颜色、质感、空间、明暗表现。学生更加注重物体的真实性,相对忽视了色彩语言的运用,严重限制了学生艺术创作的想象力,不利于开发学生的艺术逻辑思维。高校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色彩产生兴趣,调动学生的色彩学习积极性。规避传统色彩教学理论难懂晦涩的形式,将教条的色彩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展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统一,彰显色彩心理教学的先进性与科学性。

(二)高效的开展艺术作品赏析

色彩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秉承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逐步教学。教师在进行色彩心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不要急于引导学生实践,可先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欣赏,使学生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心理[2]。笔者通过研究认为,在色彩心理赏析教学中应该积极选用一些能够明确彰显画家心理情感的作品,莫奈、梵高等名家的美术作品。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针对梵高的《麦田上的乌鸦》进行赏析,针对《麦田上的乌鸦》中利用金色与深蓝色将画作进行了明显的分割。三原色以及绿色的组合,象征着简单明了,却寓意悠长。利用强烈的对比,营造出了一种压抑、躁动的情绪。利用艺术作品赏析的形式使学生学会借用色彩心理去展现绘画作品的情感氛围。

(三)将临摹与写生相统一

据笔者多年的调查,单一的学习色彩理论的教学效果相对较小。想要在提升学生绘画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轻松掌握色彩知识,教师需要将临摹与写生相结合。临摹的意义便是通过模仿使学生细细地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感知优秀艺术作品中颜色的色调以及色彩构成、色彩面积、色块分布、空间、物体刻画以及色调选择等多种因素。当引导学生临摹5张作品之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生。这样学生便可以利用之前自己掌握的临摹经验,表现作品中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诠释自己的绘画作品。积极将临摹与写生有机统一,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感知与把握,有利于提升学生绘画水平。

总而言之,色彩心理教学能够夯实学生的美术功底,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力。色彩心理是人们在色彩感知下营造出的一种心理印象,对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将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融入教学工作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优秀艺术作品赏析,将临摹与写生教学相统一,切实提升学生色彩心理感知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绘画水平以及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鹏.高校美术教学中色彩心理的应用[J].文化学刊,2015(7):110-111.

[2]李相春.关于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美术教育研究,2016(24):98.

作者:卫保国

色彩心理美术教学论文 篇3:

试分析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色彩是天然的粉刷匠,在人们生活中必然充斥着不同的颜色,每一个人对颜色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着自己的观察角度,所以产生不同的色彩心理研究。色彩在研究是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对提升学生审美理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色彩心理学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状况,目的是提升学生是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色彩理解力,带动学生的作品感染力。

关键词:色彩心理;高校美术;应用

美术给人的第一冲击力是色彩,搭配不同的色彩能够创建不同的作品。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选取景色,然后借助于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幅幅美术作品。高校美术教师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美术专业技能,因而学生就需要重视自己的色彩搭配能力。绚丽的色彩和不同的色彩搭配要是,不但是提升美术审美层次的关键,也是在美术教学中,应用色彩心理的核心,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和美术审美效果也会提升。

一、高校心理建设时色彩心理的应用要点

色彩心理应用在高校美术教学活动中,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对颜色的感知能力,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但是开展教学时很多细节需要加以注意,例如,在应用色彩心理学过程中,不要统一开展心理分析,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教师要因材施教,挖掘出学生的闪光点。结合实际教学活动,学生能了解到美术其实来源于生活,要结合生活的实际状况,搭配色彩。另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学生都会钟爱这些颜色,所以教师在培训学生心理时,需要充分的了解学生喜欢的颜色,这是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的前提,利用学生喜欢的颜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色彩心理教学应用在高校美术教学的途径

(一)美术鉴赏课上的应用

美术不仅是一门参与教学的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但是部分学生没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所以将美术看成是模仿或者创造,没有真正从艺术角度思考美术。因而高校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需培养学生的色彩欣赏能力,这是艺术作品给人的第一视觉冲击,借助于色彩鉴赏,培养学生欣赏艺术。要让学生透过表面色彩,鉴赏一幅作品的实质。为了实现这一教学过程,就要考察学生的色彩心理感应,学生对色彩有独特的敏感性以后,才能主观上思考作品。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鉴赏课教师给学生传授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学生的美术鉴赏效果还不能达到预定要求。如果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感应,会提升学生的色彩敏感度。传统的美术鉴赏课,理论课程教学占据主导,所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应用,让学生从色彩出发,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方法,将大量的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另外让学生观察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色彩搭配要点,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二)应用美术课外活动

美术教学活动通常在室内开展,但是美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如果单纯的依靠参考资料,学生画的内容很死板,没有生气,所以在美术教学的中期或者后期,要开展课文美术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取景和写生、色彩搭配有着重要作用。应用色彩心理学,让学生在开展美术课文活动的同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学生对色彩有初步的感悟以后,就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学习,教学也更具针对性。另外,学生对色彩的不同认知让学生对美术教学活动有自己的感知,例如,有的学生很喜欢蓝色,所以在观察美术作品的时候,会注重蓝色,观察作品中蓝色的表现方法,学生在自己作画时,只能单一的用一种颜色作画,不能掌握不同颜色的过渡,但是通过欣赏名家画作,了解到作品中色彩的表现形式,因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些学生对色彩认识不够深刻,教师运用控制色彩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特别是课外活动中,运用色彩搭配,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任何事物只有经过亲身体验,才能有所感悟,也能真正的掌握知识,教师在课外教学时,最好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自己动手实践,真正的感受到色彩心理的实际魅力。教师组织学生写生时,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大自然颜色,学生结合生活中的街道、橱窗或者大楼等,做色彩设计。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心理认知,其实色彩设计不仅是在大的方面,很多小的细节都涉及到色彩设计,例如女同学的衣服搭配,或者男同学的头发颜色过渡,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复古头型,很多学艺术的男生都会选择一款复古头型,其实复古头型结合现代时尚是在颜色上有过渡,这类说的颜色过渡不是头发上不同颜色,是随着头发量的多少,呈现出不同的深浅颜色,这其实也是色彩搭配的关键,一个优秀的发型师会设计出不同的渐变颜色,整体有过渡,更具时代感。学生在了解这些以后,在作品创造过程中才能更灵活使用颜色,学生也能了解到色彩搭配的关键所在。

(三)美术绘画教学应用

绘画课作为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绘画课,需要学生根据素材开展绘画,学生不能真正的用心分析或者研究素材的各类色彩因素,更不会搭配色彩,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如果教学中应用色彩心理学,借助于色彩心理的指导,学生可以不断的培养自己的绘画色彩,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搭配各类色彩,讓学生对色彩有自己的认知和感悟。

只有学生掌握色彩后,才能评价他人的作品,也能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了解到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修正知网,从其他同学那里学习到相关的色彩搭配知识,充实自己的色彩辨识和使用能力,学习效率也会提升。

三、结语

美术色彩心理学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规律,所以高校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让学生对色彩有深入认识,学生能够观察色彩,感受色彩。对色彩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学生在形成自己独特心理感受的同时,运用色彩构建自己的作品,强化自己的作品感染力,学生如果能够灵活的运用色彩,就能用色彩表达自己内心的想象,让色彩成为自己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提升学生作品的整体感知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旻,李珺.高校美术教学中色彩心理的应用分析[J].中国包装工业.2014(22):88-90

[2]姜秋月.高校美术教学中色彩心理的应用分析 [J].艺术科技.2013(01):137-142

[3]罗黔军.浅谈高校美术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6):164-165

作者:徐锋

上一篇:卫生化学教学质量论文下一篇:社会背景文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