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医疗保险论文

2022-04-15

摘要:该文对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运行现状和完善对策进行了探讨。首先归纳总结了3个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宣传力度不够,居民的制度认知水平偏低;报销手续繁琐,制度运行效率偏低;资金统筹水平低,影响了保障效果等),然后又针对以上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病医疗保险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大病医疗保险论文 篇1:

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问题探讨

摘 要: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政策全面实施以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还存在政策定位模式、政策模式多样、基金运行不稳定、商业保险机构优势未发挥和监管体制不健全问题。为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大病医保的补充地位、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优化与商保机构合作模式、健全监管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保;城乡居民

中圖分类号:C913.7      文献标志码:A     

一、大病及大病医疗保险的概念界定

1.关于大病的定义。国际上常使用灾难性卫生支出的概念界定大病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如果卫生服务费用占家庭有效支付能力的40%以上,则称为“灾难性卫生支出”[1]。我国在《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大病保险是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的保障。”

2.关于大病医保的定义。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它是人社部门和卫生部门为减轻居民罹患重大疾病时的医疗费用负担、降低居民由于重大疾病而陷入经济困境的风险而设立的一项制度安排,它以政府部门作为投保人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服务。大病医保的责任主体是政府,目的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2]。

二、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运行模式

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运行模式包含筹资模式、补偿模式、运营模式和监管模式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

(一)筹资模式

1.资金来源。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于基本医疗保险资金,不需要参保居民额外缴费。目前浙江省大病医保需要参保人员个人缴费,其他地区全部依靠基本医疗保险资金。

2.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有两种筹资模式,一种是按人头筹资,依据参保人数划拨资金,全国标准在每人40—75元不等。另一种是按比例筹资,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2%和5%筹资。

(二)补偿模式

1.关于起付线。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起付线设置标准为当地上一年度居民可支配收入的50%,但是有部分地区低于这一标准。如北京市按照本市城镇居民中20%低收入人群人均可支配收入确定起付线。

2.关于封顶线。目前,大病医保的封顶线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定标准,一般在10万—40万元不等。也有地区有所不同,如浙江省大病医保资金按起付线的10—15倍设定;河北省承德市,按照参保年限设置了不同的封顶线标准。目前全国各地区正在逐步取消大病医保的封顶线。

3.关于补偿标准。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补偿标准按照“分段支付”原则设定,医疗费用越高补偿金额就越高;一般将医疗费用分为3个段次。但是,重庆市只有一档统一按60%补偿;山西省太原市等7个地级市在大病医保资金达到封顶线后,对超出5万元自费部分中符合大病医保政策的费用给予50%的二次补偿。

(三)运营模式

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由政府委托商业保险公司承办。遵循“收支平衡、保本微利”原则,当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医保业务时有超出合同约定的结余,需要返还资金;因政策变化而带来亏损时,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商业保险公司共同承担。

(四)监管模式

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监管责任主体是政府。政府建立大病医保制度考评体系,对制度的实施进行评估,督促商业保险公司提高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方式。卫生部门对医院行为进行监管,防止多度医疗、挂床等现象的发生。

三、我国大病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定位不明确

大病医保制度的定位影响后续政策的制定。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大病医保是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是补充保险;另一种观点认为大病医保是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的。多数学者都认同前一观点。

目前,对大病医保的定位,在《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大病医保应该是基本医疗保险的有益补充,但是目前大病医保从基金、医疗目录等方面都与基本医疗保险紧密连接,没有起到补充的作用。

(二)基金运行不稳定

目前,缺乏独立的筹资渠道是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大病医保基金全部来自于基本医疗保险资金的结余,结余不足的地区用基本医保基金统筹支付,没有独立的筹资渠道。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国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持续上升。随着发病率的上升、基本医疗保险目录扩大和合规医疗费用支出增多,会使基本医保资金支出和大病医保资金支出增多,既影响基本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也影响大病医保基金的稳定性。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医保保障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50%用于大病保险,相较于2019年大病医保人均补助均增加15元。持续提高政府对大病医保的补助,会使财政支出过高,政府负担加重,也不是大病医保可持续发展的长久政策。

(三)商业保险机构优势未发挥

商业保险公司是大病医保的运行主体,但是其专业优势无法完全发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政府与商业保险机构的责任未理清。政府在运行中应承担购买和监督的责任,但是目前政府掌握着大病医保运行中大部分执行权,负责筹资标准、起付线、封顶线等标准的制定。采用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医保目的就是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发挥商业保险机构的专业人才优势和精算优势,但是由于政策标准都由政府制定,商业保险机构只是一个基层服务机构。

第二,缺乏信息共享平台。姜学夫等研究发现,大病医保制度运行缺乏国家级统一的信息平台标准,而地方信息平台建设的差异大,地方之间沟通困难;商业保险公司在参与大病医保经办过程中获得数据有限[3]。目前还没有政府、医院和商业保险机构之间的共享信息平台,政府要求信息系统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并逐步与医保局、医院进行系统对接。但是商业保险公司职权和资金有限,也没有统一的开发标准,信息系统对接困难,全国联网更无从谈起。例如,黑龙江省因为医保保密原则,商业保险公司仅录入了部分理赔人员信息,给理赔造成了许多麻烦。

(四)监管体制不健全

对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资金的监管分为对商业保险机构的监管和对大病医保资金的监管。大病医保委托商业保险机构进行管理,政府部门对商业保险机构进行监督。对大病医保资金的监督要从医院、患者两方面入手。大病医保运行过程中监管全部由政府负责,对商业保险机构、医院和患者三方进行监管,行政成本高,也容易造成监管疏漏。

四、完善我国大病医疗保险模式的建议

(一)明确大病医保的补充地位

政策定位是大病医保政策制定的前提条件。大病医保应该作为基本医保制度的补充,目前实践中大病医保制度过于依赖基本医保制度,很难明确大病医保的补充地位。

要明确大病医保的补充地位,第一要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对大病医保的法律定位。第二要为大病医保建立独立的筹资渠道,这样它才能与基本医保分割。第三要合理扩充大病医保目录,如浙江省根据本省疾病发病率,综合考虑大病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通过竞争性公开谈判把大病治疗过程中效果明显、群众需要、费用高昂的特殊药品,纳入大病医保支付范围。其他地区也可以根据当地疾病病谱,将相关药品通过谈判的方式纳入大病医保报销范围。

(二)建立长效稳定的筹资方式

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是大病医保平稳运行的前提。目前大病医保基金面临着筹资渠道单一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措施:

第一,发动个人缴费。大病医保资金主要有基本医疗保险资金和政府补助两种来源,这样大病医保资金受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规模制约,也增加政府补助负担。因此,可以发动个人筹资,如浙江省,建立了大病医保统筹资金与个人筹资相结合的方式,并规定个人筹资不少于筹资总额的40%。其他各地区也可以发动参保个人对大病医保缴费,增强基金稳定性。

第二,拓宽筹资渠道。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比如,与医药企业签订赠药协议,患者连续使用规定的药品几年以后继续用药免费;发动慈善组织的力量,为大病患者捐款等。

(三)优化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模式

第一,明确政府在大病医保运行中的定位。政府要放宽权限,发挥商业保险机构精算优势,让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到筹资、起付线等政策的制定,合理运用商业保险机构大数据。这样才能发挥商业保险机构优势,提高大病医保政策效果。

第二,开发政府、医院、保险公司三方关联的信息平台。信息共享是保障大病医保制度透明度的关键。国家制定相关标准共享信息平台标准,平台内的信息内容有统一的标准才能做到信息系统有效衔接。信息系统内应包含参保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也应包含使用大病医保人群病历、住院费用、基本医保和大病医保报销比例等信息。以省政府为责任主体开发信息平台,与医保局、商业保险机构和医院系统对接,并逐步进行全国联网。

(四)健全多方位的监管体系

第一,针对保险机构。严格商业保险机构准入资质审核,对于资质不符的保险公司不予准入;规范商业保险公司招标机制;对承办大病医保的商业保险公司进行定期审查;发挥社会力量进行监督,严惩商业保险公司的违规行为。

第二,针对医院。严厉打击过度医疗现象,加强医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发动群众力量对医生行为进行监督。严惩材料费虚高、与病人套取医疗保险资金等行为。

第三、针对患者。提高患者科学就医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不小病大医,严厉打击骗保行为,将骗保行为纳入全国征信系统;对大病医保政策进行宣传,增强患者对政策的理解;完善群众监督投诉机制,利用群众监督商业保险机构和医生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WHO.World health report 2000[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0.

[2]  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保監会.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gzdt/2012-08/31/content_2214223.htm 2012-8-24.

[3]  姜学夫.我国大病保险制度面临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建议[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8,(10):35-36.

作者:李诗翌

大病医疗保险论文 篇2:

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该文对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运行现状和完善对策进行了探讨。首先归纳总结了3个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宣传力度不够,居民的制度认知水平偏低;报销手续繁琐,制度运行效率偏低;资金统筹水平低,影响了保障效果等),然后又针对以上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病医疗保险 城乡居民 运行现状 完善对策

自2012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人社部、民政部、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之后,我国各省份陆续开始了在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和运行方面的实践。时至今日,我国在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领域的实践探索已逾6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制度也已经逐步成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与此同时,当前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也显现出了一定的问题与不足。鉴于此,该文就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运行现状和后续完善对策进行了探讨。

1 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运行现状

通过一系列的文献研究和针对保险公司的实地走访调研发现:自2013年起,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始终保持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同时经由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报销的医疗费用也在逐年攀升。这表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因为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得到了更好的医疗保障,有效地减轻了我国城乡居民的大病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策初衷,是值得认可与肯定的。但是,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也显现出了一定的问题,概括而言,其中比较典型、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1.1 宣传力度不够,居民的制度认知水平偏低

居民的良好认知,是推进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实施进度,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保障效果的前提。然而,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走访调研却发现,当前我国居民对于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认知情况并不理想,认知程度普遍偏低。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居民表示对我国现行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完全不了解,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不太了解,而表示了解的居民不超过半数,这种情况在农村居民群体中表现尤甚。而通过与居民进行沟通交流发现,导致该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居民之所以对我国现行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有所了解,也是通过亲戚朋友才了解的,还有一部分人是通过新闻事件才有所了解,而通过政府机构网站或者是其他专门性的宣传活动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居民非常少。由此可知,当前政府和社会无论是在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宣传力度上,还是在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宣传广度上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1.2 报销手续繁琐,制度运行效率偏低

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报销手续仍然比较繁琐,在部分地区如果居民需要报销大病医疗费用,往往需要跑多个地区、经过多个部门、盖多个章子,在不断的排队和等待之后才能够完成,而这一流程对于多数居民来说都过于繁琐和复杂。特别是对于很多农村居民而言,由于多数农村居民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对于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认知水平又普遍偏低,所以,面对繁琐的报销手续,常常会出现摸不着头脑、毫无头绪的状况。而该问题的存在,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实施进度和运行效率,同时还会影响我国居民对于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度和对政府的信任度,是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3 资金统筹水平低,影响了保障效果

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仍然采用的是县级统筹的做法,部分地区已经逐步实现了市级统筹,但是省级统筹仍然很少,以至于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资金统筹水平偏低。而资金统筹水平偏低,一方面会影响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率,有的地区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有的地区却存在一定的资金剩余,并没有让保险基金得到合理、充分的使用;另一方面资金统筹水平偏低,还会影响到其抗风险能力。保险基金从本质上来说,实际上发挥的就是“互助互济”的作用,如果资金统筹水平偏低,这种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和保障效果。因此,资金统筹水平偏低的问题也必须要给予应有的重视与关注。

2 城鄉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完善对策

针对上文所分析的,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呈现出的几点典型问题,特提出了如下几点关于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完善对策。

首先,注意加大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宣传力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认知程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如下做法:(1)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将与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放置在官网的醒目位置,尽可能为居民查阅现行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便利。(2)除了政府部门之外,社区或者是街道办应注意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宣传活动,并且为了提高居民对宣传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积极性,应着重选择居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方式。(3)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开展有关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宣传工作,拓宽居民的了解渠道。在具体操作时,不但要重视和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开展宣传工作,同时还要注意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工具开展宣传工作。(4)医院以及与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相关的其他部门,都应注意在醒目的位置设置关于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宣传栏或者是宣传册,以便于居民取阅,方便居民了解现行政策和制度。

其次,注意优化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报销手续和报销流程,通过报销手续和报销流程的优化和简化,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运行效率。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和部门都已经意识到了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报销手续繁琐、运行效率低的问题,并在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概括而言,要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运行效率,最为关键就是要“治本”,要在深入分析导致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报销繁琐、运行效率偏低的政策原因和制度原因的基础上,对当前与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相关的保障政策进行优化,通过有针对性的政策优化提高不同保障政策之间的衔接度;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居民反馈情况,对现行的报销流程和报销手续进行适度简化,以此来减少居民大病医疗费用报销过程中,手续多、时间长的问题,真正提高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运行效率和居民对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度。

最后,注意提高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资金的统筹水平,以此来确保制度的良性运行。为了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统筹水平,各地应在市级统筹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省级统筹,并注意随之构建完善的基金管理和运行制度,确保资金统筹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仇雨临,翟绍果,黄国武.大病保险发展构想:基于文献研究的视角[J].山东社会科学,2017(4):58-64.

[2] 何文炯.大病保险制度定位与政策完善[J].山东社会科学,2017(4):65-69.

[3] 魏有连.健康扶贫新模式 大病医疗有保障——江西省石城县开展城乡居民非贫困人口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试点工作[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8(10):59-60.

作者:饶灵芝 王家瑭

大病医疗保险论文 篇3:

互联网信息时代我国大病医疗保险信息化发展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时代;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发展;探讨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给国民经济带来发展的动力,让人民经济收入提高,同时也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更多便利。例如:电子化信息存储方式代替了传统的信息存储方式,更便于信息查找和获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国民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我国自2012年推出关于大病保险工作指导意见相关文件以来,全国各省市都逐渐建立和完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目前,随着我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发展,也面临的不断改革,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导我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我国大病保险制度的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与探讨。

一、我国的大病保险制度概述与信息化发展

自2012年我国推出关于大病保险工作指导意见相关文件,我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通过新农合、城乡居民和商业大病补充三个方面的医疗保险,全面保障国民医疗费用的垫付,有利于国民生活水平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大病医疗保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经办与管理,最终保险额度可达到个体年收入的六倍甚至更多,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其医疗经济支出压力。大病保险可由政府性基本医疗保险机构或商业性保险公司两种主要途径进行办理,各有优势,分别体现在安全稳定与价格精确上,有利于投保者根据个人需要进行选择与办理。

通过观察和数据统计发现,国民对于看病及药物需求仍旧呈现上升发展趋势,我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简单化报销流程,大病医疗保险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走信息化管理制度十分有必要。

二、我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三种保障形式

(一)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包括三种保障形式,且不同保障形式涵盖的疾病种类、报销、幅度等等方面各不相同,需要保民进行正确的分辨选择,从而保证自身获取最大程度的医疗保障。新农合大病保险作为我国大病医疗保险的组成之一,主要针对农村户口居民群体,以卫生部等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保障条令的制定落实,将妇女儿童及老年人常见严重疾病列入医疗保障范围,例如宫颈癌、血友病、艾滋病等等。

(二)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与新农合医疗保险相区分,其主要针对城镇户口居民在医疗保障的基础之上对大病医疗费用的进一步报销保障,保障范围逐渐扩大,保障疾病种类逐渐增多,保障报销比例逐渐提高,是实现国民大病医疗经济压力的重要保险形式。

(三)商业大病医疗保险制度

商业医疗大病保险制度与新农合、城乡居民医疗险相区分,是由企业管理者根据个人意愿投保的保险,保险条款根据投保人的患病率及患病风险进行保障落实,是目前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与保险公司删除签订的最多的合同协议之一。

三、我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策略

由于我国国民人口数量大,医疗药物资源供给紧张,稀有药物资源与医疗器械相关设备昂贵,有一些民众一旦发生重大疾病,往往造成整个家庭的贫困拮据,不利于我国国民幸福生活及社会整体稳定发展,所以我国推行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而且人口众多,就医的人基数庞大,而且为了更好的普及和宣传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传统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不再适合社会发展需要。根据目前我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形势来看,虽然普及较为快速全面,但总归实施时间较短,各项保障体制尚不完善,不利于整体保险保障政策环境的建立健全。为实现我国大病医疗保险政策环境的改善,第一、要利用互联网宣传途径。提高国民对于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相关知识的普及性,让民众知道这是一项利民措施;第二、要务必完善相关保险保障条目,以人为本,避免假大空等无用条例的存在;第三、要紧抓保险保障相关部门的工作作风,实现每位员工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认真为人民解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让人民满意获益;第四、要实现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是信息化管理和报销简易流程。

四、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得到迅速全面发展,制度逐渐完善,参保国民几乎全面覆盖。在国民对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支持基础上,国家大力规划医药卫生制度,将全体城镇居民与职工作为受助人群,對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持续的发展规划与策略探讨。同时,观察发现,国民对于看病及药物需求仍旧呈现上升趋势,如果保险报销幅度一成不变,很有可能重新出现原先供不应求、因病致穷的情况。因此,本文主要从我国大病保险制度的三个方面入手,综合分析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现存不足并根据不足提出互联网时代下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信息化发展道路。

作者:张美华

上一篇:韩国养殖水产论文下一篇:理论物理教学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