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践教学的财务会计论文

2022-04-28

【摘要】随着企业对具有高素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培养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结合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校教育当前的重要任务。传统以专业教育和专业技能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目标的要求。构建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财经类院校培养人才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关于实践教学的财务会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关于实践教学的财务会计论文 篇1:

关于会计实践教学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基于对会计实践教学的文献检索,对近七年关于这方面的文献做了梳理回顾,并作简要评述。国内各学者多从会计实践校内外环节、考核制度、教师及学生方面等方面提出和分析问题。

关键词:会计实践;实践教学;文献综述

一、引言

会计实践教学是本科会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模拟实务,更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会计的要求也要不断地发展。在新形势下,会计人才素质应当顺应时代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然而面对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堪忧。为此,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内外会计实践基地,通过优化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及管理制度,以保障校内外实践教学的运行,加强实践教学团队建设,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至关重要。新形势下,通过优化会计实践教学以完善实践教学成果,增强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势在必行。

二、关于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现状描述及原因分析

随着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不断发展,它的问题也随之暴露。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故而要想解决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只有深入地分析其现状,找到突破口,才能解决会计本科实践校内外环节、考核制度及教师与学生等方面的问题。

就会计实践教学校内环节来看,传统的强调理论和应试的会计教育模式忽视了实践和考查,这造成学生理论能力强而动手能力却跟不上,且校内实验室的实践往往是纸上谈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少思考和体验。阳顺英、陈瑾瑜[1](2009)提出会计本科实践教学模拟实训业务缺乏现场感,导致学生在会计模拟实验中只知道操作却不去究其根源。石恒贵[2](2011)表示校内经管类实验室或财会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多为“计算机+软件”实验室,校内实验室存在设备落后、更新慢等问题。肖彦[3](2009)表示手工操作的校内实验和简单的财务软件操作与企业普遍使用的ERP软件形成了鲜明的差距,应当将手工、电算化、网络等相结合进行教学。就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来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不足,使得高校和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比较有限,且学生的校外实践深度不够也导致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出现形式化的现象。张秀珍、丛蔚[4](2010)指出会计资料的保密性使得校外企业对会计学生有所保留,积极性不强,使得学生深入学习的机会减少。滕晔[5](2007)表示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指导,校外基地建设无从下手。陈烜、陈炜[6](2010)表示高校多将资金投入校内建设,忽视校外企业合作的投资,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企业不愿意与一些高校进行合作。同时,他们通过“三元悖论”的研究方法,论证了在当前就业压力下,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找工作、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这三项任务只能圆满完成两项的“三元悖论”现象。而刘建胜、谢林海[7](2012)指出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流于形式,甚至出现敷衍的现象。就会计实践考核制度来看,不论是在校内实践环节还是校外实践环节,会计实践考核制度都不够明确,缺乏标准约束。李芸达、强桂凤[8](2013)分析了会计考核不到位的原因,究其根源在于会计实践教学偏重结果考核,忽视过程考核。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反馈和互动不足,使得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对会计实践失去兴趣。就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方面来看,教师及学生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由于教师数量有限,教师指导时间短,学生受指导得不到保障。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学生没有意识到会计实践的重要性、自制力差等原因,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差。辛国军[9](2010)认为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指导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教师们普遍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对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其次,会计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偏低,造成实习过程中的会计电算化实习深度不够;另外,高校没有教学制度规定教师必须参加社会实践,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三、关于会计实践教学问题的探讨

为了解决会计实践教学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国内各界学者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诸如建立校内外财会实训基地、建设会计实践教学团队、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及管理制度等切实可行的建议。针对目前新毕业工作的财务人员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以及当前很多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者们认为高校可有效利用校内的各种经营场所作为实践平台;通过与校外的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并聘请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专家作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等方式建立校内外财会实训基地。朱利荣[10](2011)认为在会计实践教学中,要注重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等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也应引进ERP系统和沙盘系统等软件设施。国凤兰[11](2010)针对校内外实习没有相结合的现状,提出加强校企合作,走产学结合道路。杨朝晖[12](2010)主张可以在高校建立财务预审制度,对财会类的部分学生进行培训,由高校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带领学生预审员到学院进行财务预审。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对于建设好会计实践教学团队来说十分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案例教学,以启发式的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使得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够增强对理论的应用能力。与此同时,高校应该将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与引进校外专业会计人员相结合。滕晔[3](2007)强调应该考虑学生的需求,进行问题式的教学,将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之中,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国凤兰[11](2010)认为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建设专业的会计实践教学团队,一方面定期安排高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以及深入企业学习,另一方面聘请校外有实践经验的财务人员来指导实际操作性较强的会计实践教学活动。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及管理制度对于校内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运行来说是一个保障。任平[13](2011)表示建立科学严密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够保障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王太林[14](2011)建议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将实验要求与实验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指标量化,从各方面考量和评定学生的实验过程。

四、会计实践教学相关文献的简要评述

新形势下,会计实践教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许多学者都在设想用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很多学者提出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仿真”实验室等建议。此外,目前高校的配备越来越齐全,上机操作的实验课程越来越多,模拟沙盘比赛等活动的开展,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学习空间,由此可见会计实践教学的进步所在。而会计实践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这一问题,与学生本身的素质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本身不重视实践,贪玩、甚至缺席实践教学课程等,这给会计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造成很大的障碍。学校应该给学生设定明确的培养目标,通过就业能力的指导与培养,提高学生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很多学者提到校外实践和校内模拟实验室,但校外稳健的实践基地的建立,阻碍因素多,单凭协议和社会关系是很难建立长远合作关系。面对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困境,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拓宽,可以利用校内的企事业单位,如财务处、校内印刷厂等资源作为实践基地。由于这些企事业单位在校内,有校内机制的保护,再加上校内企业对本校学生的信任度比校外企业强,愿意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样既可以为会计实践提供良好稳定的实践平台以优化教学,又方便会计实践教学过程的控制和监督,以达到很好的考核学生会计实践结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阳顺英,陈瑾瑜.会计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前沿,2009,(4).

[2]石恒贵.浅议会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当代旅游学术版,2011,(8).

[3]肖彦.以素质提升为目标的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基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分析[J].会计之友,2009,(9).

[4]张秀珍,丛蔚.对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0,(8).

[5]滕晔.会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探讨Ⅲ[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4).

[6]陈烜,陈炜.基于“三元悖论”的会计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7]刘建胜,谢林海.理工院校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432).

[8]李芸达,强桂凤.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讨—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为例[J].财会通讯,2013,(7).

[9]辛国军.本科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J].经济师,2010,(5).

[10]朱利荣.应用型本科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1,(35).

[11]国凤兰.基于就业的会计动态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2).

[12]杨朝晖.高校财务报销流程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思路[J].教育财会研究,20l0,(8).

[13]任平.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思考——基于陕西理工学院会计学特色专业的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2).

[14]王太林.刍议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J].商场现代化,2011,(635).

作者简介:陈悦(1992-),女,福建平潭人,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会计学专业;张晓芳(1990-),女,福建莆田人,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会计学专业。

作者:陈悦 张晓芳

关于实践教学的财务会计论文 篇2:

创新能力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 随着企业对具有高素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培养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结合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校教育当前的重要任务。传统以专业教育和专业技能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目标的要求。构建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财经类院校培养人才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创新能力; 会计学科; 实践教学; 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位和科学构建直接影响着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以及专业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现代社会对会计学相关专业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准确定位会计实践教学,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会计及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现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用人单位对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山东工商学院2010年对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已经毕业学生调查问卷情况的反馈: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从事的是会计工作,被调查者普遍反映缺乏会计实战能力;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认为审计学相关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较差,建议增加审计学专业实验课。此外有85%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应和其他专业之间形成相互渗透,以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跨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现代企业对会计学科人才的现实需求。

由于会计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强等特点,学校非常重视加强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从1988年建立了会计手工实验室后,陆续建立了ERP实验室、审计实验室等,开设了基础会计实验、财务会计实验、计算机会计系统、会计模拟模岗实验等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等。从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来看,多以校内认知型、验证性实验为主,此外通过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以培养学生初步进行科学研究和综合专业知识运用和操作的能力。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是以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为导向,开设实验课程之间缺乏衔接性、层次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落后

在实践教学目标上各专业主导思想落后于实际需求,没有形成以市场调研为基础的学生培养目标定位机制。对学生的培养仍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导向,没有将专业教育、技能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合在一起。

(二)在思想上“重硬件配置、轻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经费投入基本是用于购买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桌椅等,但是对于实践教学模式、实验课程项目开发和设计投入研究经费太少。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依然是沿用十几年前的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依然停留在专业知识认知和操作技能层面,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不完整

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方法和手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和管理等方面。目前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评价机制,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不畅,制度不健全,对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且与理论教学管理难以融合。

(四)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综合性

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分别立足于本专业,没有从学科建设和发展高度进行合理整合和优化。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实验项目的设计更多地从各专业出发,缺乏从整个会计学科高度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进行合理整合。为顺应会计学科各专业适应时代需求,必须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合理设计,这样才能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真正达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二、对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新定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由此可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发展赋予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以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为导向的传统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此对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进行重新定位。

美国创造心理学家格林提出创新能力由以下十个要素构成:知识、自学能力、好奇心、观察力、记忆力、客观性、怀疑态度、专心致志、恒心、毅力。美国通用电气的K.普纳弗则认为创新能力应包括以下要素:独创性勇气、专门知识、宏观知识、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说服力、毅力、合作性等。由此可见,创新能力培养与知识、技能的培养并不矛盾,而是将对学生人格培养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事”、“学会共处”。

会计实践教学应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建立多层次、各专业立体交叉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科学地设计实践教学层次和环节,将实践教学目标与能力培养的目标紧密结合;将实践教学与学生就业应聘岗位结合,为提高学生各项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三、创新能力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创新能力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应整合会计学科各专业现有的实践、实验课程,以会计学科整体发展为平台,打破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界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校内与校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手工操作与计算机操作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建立多层次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块

多层次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块的设计既要考虑能力培养,又要考虑各专业的技能要求特点。将实践教学目标划分为认知能力培养、专业技能培养、综合专业能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等层次,分别设置基本认知实践模块、专业技能实践模块、专业综合实践模块、社会实践模块、科研实训模块、创新实践模块等。

1.基本认知实践模块:包括验证性、认知性、观察性实验,培养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如计算机操作实验、会计核算循环认知实验;业务流程观摩实验等。

2.专业技能实践模块:根据专业特点设置各项实验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如: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实验、帐套设置和引入实验等。

3.专业综合实践模块: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综合胜任能力。如会计综合实验、计算机综合实验、实习基地实训、毕业实习等。

4.社会实践模块: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知、适应能力,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认识实习、参观企业、社会调查等。

5.科研实训模块:通过课程论文、课程案例分析报告、学年论文、第二课堂活动等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基本科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6.创新实践模块: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如ERP沙盘模拟实训、用友ERP沙盘赛、企业竞争模拟赛、创业设计赛等。

(二)建立多层次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

以创新能力导向实践教学目标为依据,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程和项目设置、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等内容。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实验课程、项目的合理设置是前提;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方法是中心;实践教学管理是基础;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是重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手段。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校外实践和校内实验两个环节。其中校外实践环节通过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社会调查、参观企业、校外实习基地实训等,体现为学生认知能力、专业基本技能、岗位胜任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逐步提高;校内实验通过厘清学科基础课、核心专业基础课、核心专业课与实践教学以及能力培养的关系,合理设置以会计学科为平台的跨专业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

(三)创新会计实践教学方法和模式

除了采用传统的手工模拟、财务软件操作等教学方法,还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岗位模拟教学法,参观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方法,将沙盘实训、决策模拟竞赛纳入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沙盘实训是实践教学方法的一个创新。通过学生模拟企业经营的场景,从资源的有限性出发,通过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策划企业运营方案,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在实践中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综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举办决策模拟竞赛是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一个创新。通过实战让学生了解企业产品设计、部门决策、客户需求、材料采购等对企业财务状况和利润的影响,体会财务会计部门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会计信息对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性,熟悉为企业管理层作出决策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和途径。

(四)完善会计实践教学管理、质量保障和评价机制

建立以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督导、评价标准、信息反馈为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

1.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各种实践教学中关于教学计划和实践指导书、实践教学报告等教学文档并指定专人进行归档整理,作为学科发展的宝贵资料。

2.教学督导管理。学院建立实践教学督导制,制定教学督导的具体方式,并由小组负责对实践教学计划的落实、教学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3.建立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体系应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对教师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两部分。通过科学设置相关评价指标,根据实践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对实践教学主体和客体就实践教学的计划实施、实施效果以及学生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行评价。

4.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实践教学实施、效果评价反馈,一方面可通过对在校学生就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和效果进行满意度调查;另一方面要对毕业5年内的学生以及用人单位进行跟踪反馈调查,将其结果作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向来生,马曰坚,崔静.关于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6).

[2] 王福英,林艳新,侯新.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学专业教育融合探讨[J].会计之友,2010(3).

作者:李冬梅

关于实践教学的财务会计论文 篇3:

基于ERP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经管类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经管类专业ERP实践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ERP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等进行阐述,提出了构建ERP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基本思路,最后给出实施ERP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ERP;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冯帅(1983-),男,安徽砀山人,阜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区域物流规划与现代物流工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讲师;刘冀琼(1984-),女,海南海口人,阜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区域物流规划与现代物流工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讲师。(安徽 阜阳 236037)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G71201034)、安徽省级科研机构委托项目(项目编号:2011WLGH04ZD)、安徽省级科研机构委托项目(项目编号:2012WLGH01ZD)、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AHSK11-12D225)、阜阳师范学院质量工程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2JYXM41)、阜阳师范学院质量工程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3JYXM12)、省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2JYXM338)、省级特色专业项目(项目编号:34)的研究成果。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培育既有强硬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又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种趋势,更是各国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的共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应“鼓励因校制宜,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可见,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所以在经济管理类学科中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验室建设,大力开展实验教学,显然已成为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虽然全国各高校日益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并努力改善和提升实践教学条件,但由于现有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或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以致难以达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本研究力图利用目前在实践中已日益成熟,融合了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信息等众多模块ERP技术,针对目前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如ERP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构建一套适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基于ERP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为学生创建综合性、集成化、可操作性强的ERP实践教学平台提供一些指导建议。

一、经管类专业ERP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ERP概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需求的个性化,产品的种类数及复杂性也随之增加,这就要求企业在处理其内部信息的同时还应将其上下游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纳入管理。显然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不足以适应,而只能依靠计算机系统加以实现,可以大大提高企业信息处理的效率,并将信息的集成度扩大到企业整个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的新系统,即是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ERP是由MRP发展而来的,在此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基本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阶段、闭环MRP阶段、MRP-II阶段以及现在的ERP。

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管理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尽管不同的ERP系统在功能上或多或少存在差异,但总体上来说其功能模块基本是相似的,如图1所示。

2.经管类专业ERP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管类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在学期末由专门的实习教师带队到企业进行参观,或在学生毕业前安排企业实习,以体验生产经营的具体过程。显然,企业是这种传统实践模式的主要场所,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企业进行,然而实际中由于受场所、资金、人力及资源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实践活动不能得以顺利展开或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缺少统一、规范、易于实施的实践平台。随着ERP系统的形成及应用,使得上述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然而,目前高校在ERP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ERP教学目标定位模糊。ERP是一个囊括了众多功能模块的系统,它整合了财务、生产、物流、销售、库存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因此ERP教学也应遵循系统性的原则。通过ERP实践教学既可以使学生在模拟不同角色或职能岗位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也能使其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大多数院校以学生专业为导向,教学内容以满足本专业的需要为目标,而不能涵盖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每一方面,满足不了ERP的应用要求。此外,ERP课程的开设需要与之配套且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而部分院校在未做好充分前期知识准备的情况下盲目地在原有教学计划中增设ERP课程,以致出现教学两难的局面,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ERP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哲学角度上讲,实践决定理论,是理论的基础、出发点及归宿;同时,理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服务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也具有类似的辩证关系,它们是教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协调并互动发展的。ERP教学应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然而部分高校在经管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ERP理论教学,忽视ERP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及时应用于实践,不能学以致用。由于理论和实践脱节,所以学生对所授理论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只能被动地对其死记硬背而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以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更使得学生毕业后不能顺利适应工作需要,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ERP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落后。ERP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具有覆盖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ERP教师不但要具备财务会计、营销、物流、库存管理等经管类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或技能。事实上,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教师通常只具备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知识面较窄,缺乏ERP教学所需要的综合性知识。他们甚至没有全面、系统地使用过ERP软件,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教学效果自然不能尽如人意。

(4)ERP软件与教材匹配度低。目前市场上有关ERP的教材可谓琳琅满目,但可简单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纯理论性的,主要讲述ERP的基本原理,而很少有软件操作的介绍;另一类是ERP软件开发商编写的教材,目的是对其软件进行介绍,对软件系统的操作进行说明。前者理论性过强,实践性不足,使用这类教材将导致学生无法在实践中对所学理论知识加以检验,不能正确而深刻地理解ERP的核心思想,从而导致ERP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达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后者重在对ERP开发商的软件操作进行介绍,犹如软件操作说明书,缺乏对ERP原理、思想的系统描述,使用这类教材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某款ERP软件的操作方法,而对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却是一知半解。综上可知,这两类教材都不适合教学,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势必要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相匹配的软件及教材。

(5)ERP教学模式有待创新。传统的教学大多采用单调的理论讲授或软件演示的模式,而ERP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软件操作也较为复杂,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无法满足ERP的教学要求,无法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掌握ERP的核心思想及其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协调工作方式。ERP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图文并茂地塑造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企业环境,然后再结合案例教学、情景互动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职能角色,完成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各项业务,使其身临其境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构建ERP实践教学新体系

1.ERP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ERP实践教学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划分为不同阶段,不同阶段应设置不同实训内容,最终使学生成为既掌握管理思想又懂ERP操作的应用型人才。

(1)基础理论认知阶段。首先,在对ERP进行系统学习之前应先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前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会计基础、市场营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只有让学生事先掌握ERP系统所涉及的各功能模块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才能使其在ERP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理论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其次,ERP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讲解ERP的基本原理、管理思想、实施过程以及ERP软件的体系架构,包括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等,以便为将来使用ERP实践操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ERP模拟实训阶段。此阶段应建立能够模拟企业运作流程的ERP实践教学平台,包括ERP软件、相关的硬件设施及实验材料等。通过ERP实践平台完全模拟企业运营环境,让学生通过沙盘模拟、角色扮演及实际操作切身体验ERP不同功能模块、不同岗位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及业务数据传递关系,使其充分了解企业运营的基本流程。这种实训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理解和认识,更能让其亲身经历企业运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定决策并付诸实施的能力。同时,这种模拟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ERP实战创新阶段。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不是单纯地通过模拟就可以如实反映的,这就要求学生应深入到企业当中去接触真实的业务操作。根据企业现场环境的变化及面临问题的不同,通过ERP对企业资源进行规划配置,接受企业的检验,积累管理实践经验,将会对ERP有新的认识、新的见解。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能力与素质,并可在此基础上培养其创新意识及科研兴趣,为后期的毕业设计或创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为其毕业后顺利适应工作岗位做了良好的铺垫,增加了就业机会。

2.ERP实践教学方法体系

ERP实践教学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多而杂,且实践性、操作性强,因此其教学方式、方法应灵活多样,以期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1)模拟体验教学法。具体来说就是塑造一个模拟企业(虚拟企业),并将企业运营所涉及的生产组织、财务核算、营销、物资库存等设计为ERP沙盘可以模拟的各个模块,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分别承担不同的企业角色,在特定的运营规则下模拟企业的运营过程,制定企业的经营决策并加以实施。通过模拟可以直观展示企业运营流程的操作,可以让学生用最直观的方式学习、体验复杂而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并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相互沟通协作的能力。当然,这种模拟体验与真实的企业运作仍有一定差别,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的近似平台,这种模拟体验和感受以及从中获取的收获是理论式教学无法比拟的。

(2)小组研讨教学法。在ERP理论讲解、沙盘模拟及软件操作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彼此分享各人的观点和见解,在互动中达成共识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此方法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讲授为辅,重点在于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讨论,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

(3)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处理一个项目所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项目完成的过程。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去探索完成项目的途径,并进行展示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监督者,不再处于主体地位,进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校企合作教学法。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实战训练,即可为学生今后顺利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可通过实践为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原材料。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综合性强、覆盖面广,不仅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其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但一般来说,由学校单方面出资兴建实践基地是不经济的,且其灵活性也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而和企业合作,以企业作为实践基地显然是可取之策。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完善和丰富学校ERP实践教学体系,将学校办学资源、教学空间扩展至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的同时也可借此获取对方的前沿技术和指导,在长期合作中受益。因此,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可谓是一种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双赢模式。

3.ERP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实施ERP实践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何对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及教学效果的好坏作出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是关系高校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点问题。为此,在ERP实践教学实施之初建立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规范ERP实践教学管理及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针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对ERP实践教学进行考核评价时在考核评价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应该多元化、灵活化。同时,还应注意到实践教学的内容及涉及的范围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动态变的,因此,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实施ERP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基本条件

鉴于目前高校在ERP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想获得良好的ERP实践教学效果应首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这也可谓是实施ERP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基本条件:明确ERP实践教学的目标;创建ERP实践教学环境;树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观念;加强ERP师资队伍建设;选择相匹配的ERP软件和教材;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方法。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索ERP实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对于培育既有强硬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同时又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对ERP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如ERP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构建了一套适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基于ERP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对ERP实践教学平台的创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尤赤矶,刘林青.基于ERP的经济管理类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2):59-61.

[2]盛巧玲.基于ERP的管理类专业综合实验平台构建于教学模式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3):138-139,144.

[3]俎文红.基于ERP实训的经管类专业教学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8):202-203.

[4]王成,王铁.基于ERP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20(3):126-139.

[5]王朋.ERP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23):119-121.

[6]甄阜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构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

2011,(5):79-80.

[7]张益丹.高职院校经济类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J].职业圈,2007,(3):81-82.

[8]杨瑞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0,

25(4):158-159.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冯帅 刘冀琼 张雪梅

上一篇:油气合建站项目统筹管理论文下一篇: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