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医师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副主任医师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龙运光主任医师治疗绝经综合征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绝经综合征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收集2019年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龙运光主任医师门诊治疗绝经综合征病历,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治疗绝经综合征用药规律。

第一篇:副主任医师论文范文

曹子成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诊治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经验总结

【摘 要】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危急重症,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单纯西医治疗疗效尚不理想,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一定的优势。曹子成主任医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疗效确切。笔者以验案为引,将曹子成主任医师的诊疗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急性期;活血化瘀法;中西医结合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危急重症,致残率高,死亡率高[1-2]。急性期死亡率约30%~40%。单纯西医治疗,疗效尚不理想。据文献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一定的优势[3-5]。曹子成主任医师为国家基层名老中医,从医30年余,致力于研究中风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临床诊疗中,曹子成主任医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急性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结合验案,总结曹子成主任医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经验,供临床参考,以期提高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效果。

1 病因病机

1.1 主要病理因素——风、痰、瘀 高血压脑出血可归属于中医学的“中风”范畴[6-7],中风可以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瘀血是中风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8-9]。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曰:“高人之间,治半身不遂大体属气虚”,他认为:元气亏虚,推动无力,其血必瘀,其论中风一反诸家散火、清热之法,尤推崇活血化瘀法,并创制补阳还五汤、黄芪赤风汤、可保立苏汤等运用至今。曹子成主任医师认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病因为“血溢脉外”, 中医学认为“离经之血便是瘀”,所以瘀血是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病理因素。

曹子成主任醫师认为,风邪、痰浊也是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主要病理因素。其一,高血压可归属于中医学的“眩晕”病。在一定程度上,中风可以视为眩晕的危急重症。肝脏体阴而用阳,《黄帝内经》云:“年过半百,阴气自半”。高血压患者多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若遇情绪激动,大喜大悲,阳亢化风,风邪引动宿痰,横窜脑络,血溢脉外,导致中风。风邪、痰浊常常相互兼夹,单一致病者罕见。其二,风为阳邪,其性炎上,善行而数变。高血压脑出血的急性期,起病急,数分钟甚至数秒发病,病情变化快,临床常见突然昏迷,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朱丹溪云:“怪病多因痰作祟”,这里的痰是广义之痰,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1.2 核心病机——肝肾阴虚,风痰瘀阻 曹子成主任医师根据自身多年临证经验提出肝肾阴虚,风痰瘀阻是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核心病机。关于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病机,各有侧重,如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是“痰火瘀结”;颜德馨教授提出“血瘀阻络”之论[10],周仲瑛教授则提出“瘀热复合病因学说”[11] 。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多为阴虚阳亢证,病人多为年过半百,肝肾亏虚,阴虚阳亢,一旦情绪激动,气血逆乱,阳亢化风,风痰上犯,瘀阻脑络,血溢脉外,则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曹子成主任医师认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属于本虚标实,病理因素以风、痰、瘀为主,病位在脑,与肝肾关系密切。而肝肾阴虚,风痰瘀阻是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核心病机。

2 治法

2.1 辨病辨证相结合,精准治疗重舌脉 曹子成主任医师强调,辨病是明确患者所患的疾病,具体包括中医诊断、西医诊断。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所致的脑出血,需要排除脑血管畸形、肿瘤、血液病、继发性高血压等所致的脑出血[12-14]。

为确保临床实践中精准辨别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中医证型,曹子成主任医师注重宏观整体辨证与微观局部辨证相结合。宏观整体辨证主要是利用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四诊、八纲等进行辨证。微观局部辨证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医学的各种检查、检验结果,结合局部病变的病理性质进行辨证。现代医学的各种检查、检验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医学的四诊。临床中,将宏观整体辨证与微观局部辨证有机地结合起来,目的是精准辨证,活用活血化瘀法,以提高疗效。

曹子成主任医师指出,精准辨证需要四诊合参,尤重视舌脉。《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云:“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脉微而数,中风使然”。《伤寒论》曰:“观其脉证,只犯何逆,随证治之”。曹子成主任医师临证中,“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知部分”“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所以临证要重视四诊合参,重视脉诊,辨病辨证相结合,以脏腑辨证为中心,先辨病位、病性,再确定证型。只有精准辨证,才可能精准治疗。

2.2 分期论治有侧重,活血祛瘀贵在巧 曹子成主任医师汲取诸多医家学术思想,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应该分期论治。其将脑出血急性期分为超急性期(起病4~6h)、急性期(起病2~7d)、亚急性期(起病8~30d)。不同分期,治疗方法也各有侧重。具体如下。

超急性期,以阳亢化风,风痰阻窍为主要病机,治法以平肝息风、化痰通窍为主,兼凉血散瘀,目的是防止血肿扩大,继续出血。方选曹氏出血性中风1号方加减。主要药物:天麻12g,钩藤15g,僵蚕10g,白附子5g,石菖蒲15g,地龙15g,石决明30g,川芎12g,水牛角15g,生地黄15g。方中僵蚕、地龙、天麻、钩藤、石决明共奏平肝息风,其中天麻、钩藤为君药;白附子、石菖蒲、胆南星为臣,化痰通络;佐水牛角、生地黄凉血散瘀,川芎引药上行,直达病所。

急性期,风邪逐渐平稳,但仍留于经络,痰浊、瘀血并见。根据舌脉,辨别三者的轻重主次。辨证以风痰阻络为主,方选曹氏出血性中风2号方加减。主要药物:姜半夏12g,炒白术15g,天麻12g,桃仁12g,红花15g,川芎15g,熟地12g,白芍15g,当归12g,天南星12g,白芥子10g。若患者壮热神昏,谵语或失语,可予中成药针剂醒脑静、清开灵静滴。

亚急性期,风邪逐渐平息,痰浊瘀血互结。痰瘀阻窍是本病的主要病机。舌质多青紫、晦暗或瘀点,脉涩弦。此期可选曹氏出血性中风3号方。主要药物:姜半夏12g,炒白术15g,茯苓15g,党参15g,石菖蒲15g,青礞石15g,全蝎6g,蜈蚣2条,三棱15g,莪术12g,穿山甲10g,地龙12g。临证根据舌脉,辨别三者病邪的轻重缓急,适当加减。在使用平肝熄风、化痰通络、活血祛瘀三法时,应重视巧用活血化瘀法,其应贯穿于整个急性期。

作者:闫彩艳 郭根艳 曹子成

第二篇:基于数据挖掘龙运光主任医师治疗绝经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分析

【摘 要】 目的:总结、分析龙运光主任医师治疗绝经综合征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绝经综合征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收集2019年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龙运光主任医师门诊治疗绝经综合征病历,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治疗绝经综合征用药规律。结果:收集病例共30例,涉及中药109种,药性以寒性、平性为主;药味以苦、甘两味为主;使用药物主归肝肾两经。演化得10个核心组合,5首新处方。结论:龙运光主任治疗绝经综合征主要从养肾阴,清肝热,补气血着手,方以六味地黄汤与当归补血汤为主方,辨证加以清热药、凉血药、安神药等。

【关键词】 龙运光;绝经综合征;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潮热,其特点是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和颈部及胸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继之出汗,一般持续1~3 min;自主神经失调症状:心悸、失眠、头痛、耳鸣等;精神神经症状: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如激动易怒、焦虑不安等,治疗主要采用激素补充治疗[1]。中医学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以调整肾阴阳失调,从根治疗本病。

龙运光主任医师出生于侗族医药世家,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贵州省名中医,从医50余年,擅长应用中医学、民族医药理论为指导治疗绝经综合征,在临床上颇有疗效。笔者跟随其门诊,收集治疗绝经综合征病历30例,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建立数据库,应用频数分析方法,分析治疗绝经综合征常用药物的频次;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方法演化出治疗绝经综合征新方组合,进行频次统计,总结、凝练出龙运光主任医师治疗绝经综合征临证用药规律,对其进行传承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临床研究资料

1.1.1 病历来源 所有病历均来源于2019年1月~12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龙运主任医师门诊,共30份。

1.1.2 诊断标准 ①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新世纪第四版)绝经前后诸证的诊断拟定[2];②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9版)绝经综合征的诊断拟定。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卵巢功能评价等实验室检查[1]。

1.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及西医诊断标准;②坚持中药汤剂治疗,且服药后症状改善或治愈者;③四诊资料完整,包括症状、体征、舌脉、证型、用药及具体剂量等。

1.1.4 排除标准 ①医案资料记载不完整,缺乏主诉及具体方药者;②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者。

1.1.5处方录入与核对 将筛选出来的方剂由双人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上的中药名称,对方剂中的中药名进行统一规范。

1.2 数据库建立 选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数据管理模块中的“临床采集”版块,将整理好的方劑逐一进行录入,建立疾病的方剂数据库。

1.2.1 方剂分析 ①提出数据源,在“西医疾病”项中输入“绝经综合征”,提取出治疗绝经综合征的全部方剂;②点击“频次统计”,可得出龙运光主任医师治疗绝经综合征所有方剂中每一味药物出现的次数,点击“药物导出”按钮,将数据导出到相应的Excel表格中;③点击“组方规律”“支持度个数”为6(支持度个数=方剂(医案)数量*支持度,绝经综合征的录入总方剂(医案)为30,因此支持度个数设置为6),支持度设置为20%,“置信度”设置为0.99,点击“用药模式”可出现药物组合的频次;通过“规则分析”得出组合的规则;“网络化展示”直观显示药物之间的关系;④点击“新方分析”,选择相关度为8,惩罚度2,Results3,然后点击“聚类分析”,再点击“提取组合”,可导出药物的核心组合及新处方,均可查看相关网络展示图;⑤点击“药味用量点”,选择部分治疗“绝经综合征”频次较高的药物进行药物剂量统计,直观展示药物的常用剂量。

1.2.2 频次统计 ①点击“报表统计”,在“西医疾病”项中输入“绝经综合征”,在“中医疾病”项输入“绝经前后诸证”提取出全部治疗“绝经综合征”的资料;②点击“患者基本信息统计”,分别获取“绝经综合征”的“药物频次”“四气统计”“五味统计”“归经统计”,其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序。

2 结果

2.1 药物分析

2.1.1 药物频次 30份绝经综合征病历处方中,龙运光主任医师应用中药有109味,将109味药物中应用频次在21次(即相当于总数109味中药20%)以上,从高到低依次排序,共7味。见表1。

2.1.2 药物四气统计 对30份绝经综合征病历处方的药物进行药味的四气统计分析:寒性药为频次最多的药物149次,占36%;其次是平性药物为140次,占34%;温性药物98次,占24%;凉性药物25次,占6%。

2.1.3 药物五味分析 对30份绝经综合征病历处方的药物进行药味的五味分析:甘味药物频次最高为287次,占43%;其次为苦味药物163次,占24%;辛味药物100次,占15%;酸味药物71次,占11%;涩味药物34次,占5%;最少咸味药物为15次,占2%。

2.1.4 药物归经分析 对30份绝经综合征病历处方的药物进行药味的归经分析:归肾经药物频次最多,为270次,占27%;其次为肝经229次,占23%;心经161次,占16%;脾经115次,占11%;肺经96次,占9%;胃经49次,占5%;膀胱经38次,占4%;胆经24次,占2%;大肠经22次,占2%;小肠经14次,占1%。

2.2 组方规律

2.2.1 药物组合使用频次 关联分析(Association Analysis)用于发现隐藏在大型数据中的令人感兴趣的联系,找出数据集中隐藏的强规则。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关联性分析挖掘高频药组,展现龙运光主任医师治疗绝经综合征常用药物组合,总结配伍规律。“支持度个数”设为6(相当于与整体数据的20%),按照药物组合出现频次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出现频次前20位的药物组合见表2。

2.2.2 关联规则 关联规则的意义是:当“>”左侧的药物出现时,右侧药物出现的概率。设置置信度为0.99,可导出5236条规则。其中前20位单味药和2味药药对的关联性分析见表3。

2.2.3 网络展示 通过以上关联规则分析后,发现所有关联药物组合中共包含中药15味,将该核心中药物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网络化展示如图1。

2.2.4 新方组合分析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主要形式,也是中药新药研发的主要来源,而确立候选处方是中药新药研发的首要步骤。但中药复方数据庞大,数据的属性既有离散型的,又有连续型和混合型,分析的时候需选择合适的数据挖掘方法。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就是一种非监督的模式发现算法特别适用于这种高度离散性类型的数据,它能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出信息量最大的组合[3]。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系统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和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法,演化出药物的核心组合。提取其组合,得出10个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见表4。系统再对上述10个用于新组方聚类的核心组合进行聚类形成5个候选的新组方,如表5。

2.2.5 部分常用药物剂量统计 在30份病例中节选部分常用药物(牡丹皮、生地黄、泽泻、山茱萸、牛膝、泽泻、茯苓、山药等)使用剂量进行统计,可直观展示该药物的常用剂量。牡丹皮的常用量为15g、20g;生地黄的常用量为10g、15g、20g、30g;山茱萸的常用量为10g、15g、20g;泽泻的常用量为15g;牛膝的常用量为15g;茯苓的常用量为15g、20g、30g;山药的常用量为15g、20g、30g。

3 小结

龙运光主任医师认为绝经综合征,辨证着眼于“肝肾”两脏,肾阴虚、肝郁热为主要病机,肾阴虚久则伤阳致气虚,肝郁热久则化火伤阴血致血虚或血瘀,此为病机演变,气血亏虚或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津液输布障碍,酿生痰、瘀等病理产物。绝经期妇女多为“七七”之年,肾阴不足,天癸渐竭,肾水亏乏,上不能制心火,下不能滋肝阴,亦不涵养其它脏腑,以致变生绝经综合征;女子为性情中人,易患情志病,七情之疾皆易患,易喜、怒、悲、伤、忧(郁)、恐、惊,情志病以气血为基础,然“七七”之年,气血亏虚,情志不畅,肝疏泄失调,郁而化火,伤肾阴,旺心火,发为绝经综合征。现将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龙运光主任医师治疗绝经综合征的结果分析如下。

3.1 药物分析 以六味地黄汤为主方;药性以寒性、平性为主;药味以苦、甘两味为主;使用药物主归肝肾两经。

龙运光主任医师认为绝经综合征其根为肾阴虚,选用六味地黄丸滋肾养阴,清热。故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的前7味药为:牡丹皮、生地黄、山茱萸、泽泻、牛膝、茯苓、山药,其中6味药为“六味地黄丸”的药物。

药性以寒、平两性为主。绝经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潮热,其病机为阴虚内热,故使用的寒性药物频次最多。性属寒性的药物功善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龙运光主任医师治疗绝经综合征的寒性药物主要为:滋阴药、清热药、凉血药,具体药物为:生地黄、牡丹皮、石斛、泽泻、夏枯草、栀子、黄连、紫草、野菊花等。龙运光主任医师最喜用补脾药,而补脾药多性平,药性平和,作用和缓,故平性药物为使用频次第二的药物。绝经期,为七七之年,虽天癸竭,肾精虚,而早在五七之年,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脾胃气虚,且妇女一生经历经带胎产,数耗气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龙运光主任医师在绝经综合征中善用健脾药一则为生化气血,一则因寒性药物多食败脾胃,故加用健脾药固护脾胃。

药物五味以甘味药和苦味药为主。与药物四气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寒性、平性药物对应,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作用。苦味药,能泄、能燥,具有通泄、清泄、燥湿之功。甘味药补益脾胃,苦味药清热泻火,一补一清,使气血足,阴营生,虚火降,燥热消。

药物归经中主归肾、肝二经。绝经之年,肾气由盛渐衰,天癸由少渐至衰竭,冲任二脉气血也随之而衰少,肾为先天之本,又五脏相移,穷必及肾,故本病之本在肾,常累及心、肝、脾等多脏、多经,致使本病证候复杂。女子以肝为先天,月经的来去与肝的藏泻密切相关,情绪不畅时,易郁而发热。治疗绝经综合征当以滋肾阴养肝血、清肝热为主,故此两经药物最多。其次是心脾两经,绝经综合征多心烦易怒,纳差则与心火旺脾气虚有关,故清泻心火,健运脾胃。

药物剂量辨证准确。生地黄、山茱萸、茯苓、山药的用量是变化较大的,生地黄和山茱萸的剂量变化与虚热程度有关,虚热愈盛,量愈大,茯苓、山药的剂量变化与脾虚程度有关,脾愈虚,量愈大。药物剂量的变化与龙运光主任医师的辨证准确,用药精准是分不开的。

3.2 组方规律 方中山茱萸-牡丹皮、生地黄-牡丹皮、牡丹皮三组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其中牡丹皮一味药使用频次最高,牡丹皮,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功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其次频率出现最高的是山茱萸-生地黄、山茱萸-泽泻、牡丹皮-牛膝、山茱萸-牡丹皮-泽泻四组药物,四组药物组合均善滋肾阴、清血热。龙运光主任医师治疗绝经综合征的核心药物为牡丹皮、山茱萸、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黄芪、当归、熟地黄、菟丝子、麦冬、牛膝、浮小麦、栀子、桑葚,为六味地黄汤与当归补血汤的药物组成加以滋阴、养血、清热、敛汗药。系统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和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法,总结出5个治疗绝经综合征新的组方,为治疗绝经综合征提供新思路。分别是五味子-牡蛎-生地黄-首乌藤-桑螵蛸;牡蛎-山茱萸-泽泻-柴胡;柏子仁-牛膝-磁石-酸枣仁-牡丹皮;黄芩-木贼草-桑葚-旱莲草;菟丝子-浮小麦-刺蒺藜-夏枯草-茯神。

综上,龙运光主任医师治疗绝经综合征主要从养肾阴、清肝热、补气血着手,女子生理病理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故益脾气、疏肝也不能忽视。方以六味地黄汤与当归补血汤为主方,辨证加以清熱药、凉血药、安神药等。龙运光主任医师治疗绝经综合征时除了辨证用药之外,还注重疏导患者情绪,以达情志畅、疗效增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53-356.

[2]谈勇.中医妇科学(新世纪第四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30-135.

[3]唐仕欢,陈建新,杨洪军,等.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的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研究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2):225-228.

(收稿日期:2020-10-09 编辑:陶希睿)

作者:杨和单 赵伟 龙运光 李娟

第三篇:住院医师规培之忧

今年4月,一封“南中医2014级硕士规培联名请愿书”在微信圈中热转。请愿书中写道,希望学校可以让他们和即将招收的2015级硕士研究生一样接受“5+3”培养计划,获得规培证书,即使延迟半年毕业他们也愿意。而让他们做出这一举动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江西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已经通过师生的一致努力争取到了2014级硕士“5+3”培训。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不少县级医院院长认为,县医院人手本来就紧缺,好不容易盼着进几个新人,还要送出去参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而且3年之后,很少有人愿意再回到县医院——规培可能会加剧县级医院的人才流失。

今年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下简称“规培制度”)全面实施之年。无疑,这一制度方方面面的相关者在这“历史节点”般的关键时期,都在密切关注和研判着制度实施后对自身的影响。

2013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规培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到2015年,各省须全面启动规培工作;到2020年,基本建立规培制度,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全部接受规培。

《意见》中指出,我国规培主要采用“5+3”模式。“5”指的是医学类专业本科生,需要完成5年医学院校的教育;“3”是指医学毕业生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认定的培训基地(医院),接受3年的医疗实践训练,着重培养临床诊疗能力,培训结业考核通过后,颁发全国统一的《规培合格证书》。今后,取得规培合格证将作为执业注册、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重要条件。

“这是一场革命,是我国医学教育制度的一场革命。”对于我国规培制度的建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如是评价道。

如今,建立规培制度的意义在业内已广泛达成共识,但随着制度逐步落地,从点到面在全国范围的推开,许多现实问题也陆续“浮出水面”。

待遇折扣之忧

住院医师培训期间的待遇,一向是医学生们也是业内各方关心的“热点”。

为了让住院医师待遇水平得到更好保障,自2014年起,国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培训对象的生活待遇和培训基地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同年8月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中央财政对规培提供资金补助,标准为3万/年/人,2/3用于补助住院医师,1/3用于补助基地和师资。另外要求各地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配套支持,且基地医院不得因有中央财政拨款而降低住院医师原有绩效待遇,与同类医师要同工同酬。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在今年2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央财政15亿元用于住院医师培训的补助资金于2014年底已下拨各地。事实上,《意见》对保障住院医师在接受规培期间的待遇,有明确的规定。

具体来说,一是具有单位人身份的,其基本工资由原单位来发,他们在规培期间的待遇由各级财政投入、培训基地给予补助等组成。培训基地给予其的补助主要包括夜班费、值班费及其他体现绩效的补助。

二是社会人,就是毕业以后没有进入单位工作的。我国主要从中央及地方财政投入来保障这部分规培医师的待遇,不足的部分由基地医院补发。

三是临床医学的研究生,在他们接受规培期间,执行国家研究生教育有关规定,由培训基地给予他们一定的生活补助。

“财政经费下到省里后,各省还要考虑配套资金。之后再一起下到基地,落实到规培医师手中。接下来会有相关配套制度落实规培医师的待遇问题,同时开展第三方评估,具体考核和评估是由中国医师协会来做的。”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教育处处长陈昕煜告诉记者。

有了中央财政提供的资金支持,参培规培医师的收入待遇将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委托培训单位、培训基地医院四方面共同承担。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表示,过去规培医师待遇过低的情况将会得到改观。

虽有明文规定,一些业内专家却不无担心:国家的专项资金支持到位了,规培医师的总收入一定会增加吗?据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齐学进估算,如果四方面能够切实落实,每名规培医师每年应该至少能拿到5万元左右。他表示,中国医师协会会尽快进行相关评估,让规培医师安心进行规培。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除西藏外,全国30个省(区、市)均启动了住院医师培训,已累计规范化培训近13万人,2014年全国新招收人数达到5.9万人。

记者在网上检索发现,许多医学生吐槽“规培”期间被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原因之一就是在此前“规培”期间,住院医师的待遇很低。

医学生如此关注规培待遇问题,也与医学教育周期较长有很大关系。医学教育与其他专业的成长轨道不同,博士已经毕业的李岩眼看着高中同级同学一个个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而自己一毕业却还要进入3年规培的漫长过程。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被众人仰望的“尖子生”,却比别人“慢”了好几拍,每次回家见到父母,他总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感。

此前,南方一家媒体曾经做过调查估算,一名医学生从进大学校门到成为主治医师的时间成本至少需要12年,而一名医学生本硕连读的经济成本接近19万。时间长、花销大,这是医学生们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世界各国普遍把医学教育分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3个阶段,规培属于毕业后教育。此前各地医学生普遍反映规培期间的待遇较低,其收入基本分两部分:一部分来自医学生所在委托医疗机构发放的基本工资,一部分来自基地医院的绩效或者奖金。

江苏省苏州市某医院医生张林回忆前几年培训时的待遇:他所在委托医院给的500元基本工资和基地医院给的1700元绩效工资,基本上为每月2000元左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医生李巧元表示自己培训时拿到的工资也差不多是这个数额。

其实他们还不是最低的,据记者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的住院医师则只能拿到基地医院的1000元左右的绩效工资,而北京某培训基地医院对于外院来培训的住院医师竟然不发放任何绩效或者奖金。规培待遇的不标准和不规范显而易见。

据了解,在美国医院带教一名住院医师,政府每年给教学医院10万美元。一部分是用来发住院医师的薪水,一般住院医师每年薪水3万~4万美元。另外一部分是用来为住院医师买医疗保险、支付培训费用,如每年安排住院医师外出开会的花销等。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月薪在2千美元左右,基本能维持生活。

医学生们进行规培的时段大多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面临着生活带来的外部压力。衣食住行,恋爱交往……这些都需要经济支持。“生活水准”迟迟不能“进入正轨”,影响着医学生们继续坚持医学道路的决心和积极性。于是,有许多医学生打了“退堂鼓”,甚至也影响了年轻一代对于从事医学事业的选择。

“规培期间,医生的工资水平不能太低,这既是医生的尊严,也是能使培训顺利进行的保证。”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国家、当地政府、医院都要共同努力,提高规培医师的待遇。

有业内人士指出,规培医师的待遇问题并不是一方努力就足以解决的,四个方面的资金,任何一方的短缺或落实不到位,规培医师的待遇仍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

有培欠规之忧

除了待遇方面的顾虑,培训质量也是业界关注的主要问题。许多专家表示,培训质量有两大关键因素:一是基地认证的把关问题,二是培训基地配备的师资力量。

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文件指出,培训基地是培养优秀医师的“孵化器”,在确保规培水平与质量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业内专业人士也表示认同:规培医师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医院的等级和水平。

陈昕煜表示,培训基地是培养优质医生的“摇篮”,必须坚持高标准,宁缺毋滥。

2014年9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第一批规培基地医院名录。第一批认定的450家规培基地均设置在当地符合条件的三甲医院,并具备一定的培训容量,有利于形成培训教育优势,推动实现规培的过程规范、结果同质。

2014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规培基地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将规培工作列入各地部门“一把手”职责,统筹做好与前期相关工作的有机衔接,公布了包括全科、中医等专业在内的559家规培基地名单(含第一批认定培训基地)。

据了解,规培制度正式建立前,各地已经进行了积极探索,自行认定的基地达1300多家。基地建设在取得良好进展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入选门槛设置过低、认定简单粗放等问题,难以从根本上保证培训效果,造成有些地方“有培训,欠规范,难同质”的状况。

也有业界专家认为,应该将规培放一些在县级医院,以解决规培之后的医师不愿意下到基层的问题。陈昕煜表示,培训基地集中在少数高水平的三甲医院,可以促进标准化。培训基地之间可以建立协同协作机制,共同承担培训任务。具有优势资源的非三甲医院,可根据培训专业的需要,采取区域内协同协作方式,在高水平医院的带领下,参与规培工作,形成教学优势资源的互补。

要保证住院医师培训的质量,还要对基地医院不断进行考核。据陈昕煜介绍,目前像北京市已对培训基地实施了动态管理。对已评为培训基地的医院而言,不再“一劳永逸”,如果质量不达标就会被取消资格。对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而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能力考核。此外,从今年开始,国家层面要对全国部分培训基地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的结果向社会公布。

齐学进也表示,培训基地的认定不搞“终身制”,对培训基地实行的动态管理,就是为了促使培训基地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中国医师协会承担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的多项规培工作,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现存在问题的将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将核减下一年度招收名额,直至取消基地资格。

除了基地医院严格把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专家们一致认为,规培的师资保证也十分关键。

2014年底,相关部门的评估结果表明,相当数量的师资人员带教意识差,带教能力不足,这已成为影响住院医培训质量的瓶颈,而目前国家层面并未出台过考核师资资质的标准。

上海卫生计生委科教处副处长周蓉表示,此前上海的先期试点曾发现,在一些教学医院的师资力量是非常强的,而在一些非教学医院,师资力量就比较薄弱。

“我们计划用一年时间,将为全国8200个专业基地的科室,每个科室培养一名骨干师资,发动像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华西医院这样的著名医院来对这些人员作为‘将才’进行综合性培训,‘将才’们的水平高了,才可能带出优秀的人才来。”齐学进说。

此外,许多业内专家认为要提高带教老师的积极性,针对带教老师的激励机制也亟需跟进。“科研项目与职称挂钩,许多医生宁愿选择临床和科研也不愿意带教,甚至一些医院还将一些闲职人员派去带教。”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邹小广认为,“对于带教的支持要不亚于科研的支持力度才行。”

对此,陈昕煜表示,在接下来一系列配套考核制度当中,会加大师资等作为培训核心指标的权重,来促进带教医生积极带教。

参加规培的医师想在培训期间真正“有所收获”,一方面与带教老师的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其自身的努力和积极性有很大关系。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一些医学生表示,规培期间做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每天就是写病历、写病程、拉钩等简单重复性工作,尤其是从委托单位来到基地医院规陪的医师很少有承担重要工作的机会。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燕参加过江苏省首批住院医师培训试点,她表示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她认为规陪期间的心态也很重要。“自身因素也很重要,如果住院医师自己想学,就会学到东西。如果是抱着走过场的心态,3年过后也很难有收获。能否接到重要工作,要先展现自己的能力和积极性,让带教医生放心把工作交给你。”

为了促进住院医师在规培期间积极培训,“要使考核保持一定的淘汰率,这是必要的”,陈昕煜说。

基层人才短缺之忧

目前我国规培招收的学员是以单位人为主,这些单位人中会有许多来自基层医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县级医院的院长对规培的反馈是“制度设想很美,现实执行残酷”。

他们有许多担心,甚至恐慌。一方面,他们认为,3年规培期内,医院的人力缺乏,这样可能会造成医院运转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在3年培训后,会造成基层医院的人才的流失。

众所周知,规培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培养出均质化的医生,以供给包含基层在内的整个医疗系统。然而,在实际中通过制度本身将人才引向基层却很难。

黑龙江省一家县级医院的院长告诉记者,“以招募研究生为例子,医院要提供给他优厚的待遇,规培3年的工资是由委托医院出,国家方面却没有给政策和编制。在这种情况下,3年之后,医院派出去10个人培训,能有两个回到基层医院就不错了。现在反复强调的重点放在了县级医院,可是县级医院没有人,又如何发展呢?”

秦怀金强调,要培养均质化的医生,当前重要的是要把政策向基层倾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招生时优先满足基层送来的学员;二是优先安排本科毕业后分配到基层的医生。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也谈到了这问题。他表示,一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局限性问题。“规培制度对现实有冲击,但也有长远的利益。但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基层医院要不要合格的人才?医学生是半成品,经历过规培后才是成品,那么医院愿意接受半成品还是成品呢?”

“以前不实行规培的时候,基层医院留人的情况怎么样?”王辰表示,现在关键不是规培出了难题,而是基层医院能不能吸引到人才的问题,是基层医院的就业前景的问题。“其核心实际上是医改架构和薪酬制度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也表示,基层医疗人才,用的好、留的住、养的起,这是一个医改要考虑的核心要素。

陈昕煜表示,考虑到基层医疗人才的短缺,2014年1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出台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提到,要加快构建以“5+3”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她进一步解释道,“3+2”就是对于3年专科、大专毕业的医学生,经过2年的毕业后助理医师培训,之后会补充到基层去,以缓解基层人才短缺。

2010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等部委根据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高学历、高层次卫生人才短缺的现实,出台了《关于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决定自2010年开始实行国家订单定向免费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医学生项目。

这是针对中西部基层临床医生短缺的需求紧迫,国家拿出经费做定向培养。陈昕煜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在讨论包括征求专家意见的过程中,考虑到要符合医生的培养的规律,因此,定向培养的全科医生在仅仅6年的服务期内,也必须经过3年的规培。”

对于规培之后基层医院的人才流失问题,她表示,配套的制度设计理念,包括在各地实施的过程中,已经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参加规培的医师要签培养协议,如果违约要承担责任,后续还要建立医生的诚信档案,包括培训情况,将会记入诚信档案。

周蓉告诉记者,为了引导规培医师到基层,上海市在今年把规培医师要去社区医疗机构轮转7个月改为了1年。“可能短期内基层医疗状况不能很快得到改善,但是随着规培制度的实施,一定会有一部分人才流动到基层,只是还需要时间。”

制度配套磨合之忧

任何新制度的出台都要经历与既往制度的磨合,规培制度作为刚刚推行的一项制度也不例外。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认为,我国住院医师规培的起点水平就很不一致。目前的规培医师来源各异,有3年制的中专生,4年制的大专生,5年制的本科生,8年制的博士研究生等,此前还有7年制的硕士研究生,“中国这么大,至少要统一成两种标准,就是‘5+3’和‘8+3’两种模式。”他说。

同时中国特殊的人事制度使得规培生们的身份各异,有学生,有社会人,也有已落实单位的单位人。

错综复杂的培养模式和培训轨道,都给规培制度的建立、完善和管理带来很多的问题。

庄一强认为,规培的关键不在于医师的待遇,问题出在“双轨制”——某些地区,经过“规培”也可以当医生,不经过“规培”也可以当医生。有的在培训之前就和医院签订劳动合同,有的是培训之后再签。“这样大家就会首鼠两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了。”他说。

规培的专业设置也是业内争论较多的话题。2013年七部委下发的《意见》,设置了34个专业,但有专家认为,这样的学科设置过于细化,有可能会使规培医师过于专业化。

如上海规培的学科设置就与这个意见有所不同,在规培期间基本进行通科训练,注重基础技能,而学科里面过于专科化的内容,则被后移到了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

国家层面之所以这样设置,陈昕煜解释说,这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了相关专业的临床技术专家和医学教育管理专家,吸收国际主流国家住院医师培训的先进理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制订的。此外,更有另一种考虑,“也是为了倒逼院校教育中通常被医学生们因找工作或者考研而挤占的实习环节真正起到作用”。

有业内人士分析,国家层面推出的模式倾向于让医生继续深造走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方向,而上海的模式则倾向于规培后的直接就业考虑。

此外,对于许多医学生们关心的“规培证书”是否“通行”的问题,相关文件指出,自2014年新进入国家认定的培训基地的培训对象,通过结业考试,所取得的《规培合格证书》在全国通用。在此之前培训所取得的合格证书,其有效性可参照各省的相关规定执行。

但是陈昕煜表示,住院医师规培证样式虽是一样的,但规培在地区之间、基地医院之间进展不均衡,不同地区、基地医院的规培医师肯定是有差距的。就如高考报考不同的院校,培养的人才的水平也会不同。拿到了规培证只是达到了一个必要条件而已,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医疗机构在招聘的时候,会优先考虑基地威望和规培医师综合素质。

对于执业医师证和规培医师规范化培训证的法律效力问题,邹小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从法律上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拥有执业医师证就可以上岗。而规培制度只是国家制度,在约束力上弱了许多。

对此,陈昕煜透露,在接下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修订中,将会考虑将执业医师资格证和规培证进行结合。

新的制度能否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关键在于使人们转变思想,认识到规培对于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在许多刚开始实施规培制度的地区,当一些医学生们还在为“毕业后不能马上当医生而苦恼”时,北京、上海等地的医学生早已把“规培”当成了医生成长的“规定动作”。

作为过来人,李巧元认为这是成为一名医生的“步骤”之一,如同“穿鞋之前要穿袜子”的道理一样简单。她回味两年前的规培经历:一个医生能够轮转这么多科室的机会恐怕一辈子也就这么一次。

秦怀金对住院医规培打了个比方:医学毕业生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医师,必须要经过规培这座‘独木桥’。”这也是规培制度作为国家制度对人才培养的刚性要求。

此外,人才的培养有其特殊性,“欲速则不达”。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司规划处处长庄宁认为,人的因素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当中最短的一块板子,而且从人的培养周期,模式和规律,也不可能像床位在短期内有一个非常大的增长,所以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时间。

上海市自2010年开始正式进行规培,周蓉表示,当时的上海也经历了3年的“休克期”。根据当时文件要求,除了原本有中级职称的医生,不经过规培,从三甲医院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所有公立医疗卫生单位不允许招录进人。她表示,3年里,只有一部分通过考核的博士生和为缓解人才紧缺而返聘的老专家进入医院,“上海市各级医院院长们咬着牙,挺过了‘阵痛’。”她说。

陈昕煜也表示,这个“休克期”是难免的,但从一个合格医生的成长的路径来说,规培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陈昕煜希望,人们对于新制度的认识,随着待遇保障和职业前景的改善,使医疗卫生事业往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徐书贤

上一篇:品德与生活论文范文下一篇:实习生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