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论文范文

2022-05-08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医师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今年4月,一封“南中医2014级硕士规培联名请愿书”在微信圈中热转。请愿书中写道,希望学校可以让他们和即将招收的2015级硕士研究生一样接受“5+3”培养计划,获得规培证书,即使延迟半年毕业他们也愿意。

第一篇:医师论文范文

中医针灸医师: 医者仁心

我出身于中医世家,外公是家乡一所知名中医馆的创始人。小时候,我常在外公身边,看着他在平台上晒他亲自上山采摘的中草药。他还在平台上种了很多中草药标本,有清热解毒的蒲公英、疏散风热的桑叶、养阴生津的麦冬、利湿退黄的垂盆草等。那些可都是外公的宝贝,也是我眼里治病救人的百宝箱。家里人有些不适,外公就会去平台上采些新鲜的草药给他们煎水喝,总是药到病除。

外公还编了“十字歌”给我听,“一枝黄花,两面针,山海螺,四叶对,五加皮,六月雪,七叶一枝花,八角金盘,九头狮子草,十大功劳”,既有趣又让人印象深刻。从小跟着外公长大的我,可以说是躺在中草药堆上,闻着药香长大的。

在中医药大学的日子

高中毕业后,我考入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专业。虽然就读的是中医学专业,我们也会学习西医的课程,比如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西医诊断学、影像学等,只是涉及的广度和深度不及西医学专业。除了理论课,我们会有很多技能操作课,如望闻问切、针灸、推拿等。

大三下学期,我们终于迎来了第一次针灸技能操作课。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近距离地接触了我们“吃饭”的工具——不同型号的针灸针,熟悉了一遍操作流程后,老师让我们右手持针,对着自己左手的合谷穴(接近虎口处)进行操作。我给自己的合谷穴消了毒,拿着针却久久下不了手。其间我又尝试了好几次,每次都是一碰到皮肤就感到刺痛,然后立马缩回了手。老师说:“进针越慢就会觉得越痛,如果进针速度快,快到痛觉神经都没反应过来,其实是不会有痛感的。”最后,我硬着头皮,拿着针向着自己的合谷穴扎去。随即,我便感到针下有沉紧之感,觉得有点酸胀,想来这就是书上说的“得气”(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吧。

接下来的课程,我们又选择了其他肌肉较丰厚的穴位进行练习。除了练习进针,我们还要练习各种操作手法,比如提、插、捻、转等。除了扎自己,同学之间还常两两一组,相互练习。最后,大家就像着了魔似的,但凡有个同学有点小毛病,比如感冒咳嗽、落枕、痛经等,大家就会先给同学扎上几针试试。开方用药也是如此,同学或者家里人有啥毛病,我们也会通过望闻问切,辨证开方,一探究竟。

紧张的新人医生

中毕业后,我考入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专业。虽然就读的是中医学专业,我们也会学习西医的课程,比如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西医诊断学、影像学等,只是涉及的广度和深度不及西医学专业。除了理论课,我们会有很多技能操作课,如望闻问切、针灸、推拿等。

大三下学期,我们终于迎来了第一次针灸技能操作课。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近距离地接触了我们“吃饭”的工具——不同型号的针灸针,熟悉了一遍操作流程后,老师让我们右手持针,对着自己左手的合谷穴(接近虎口处)进行操作。我给自己的合谷穴消了毒,拿着针却久久下不了手。其间我又尝试了好几次,每次都是一碰到皮肤就感到刺痛,然后立马缩回了手。老师说:“进针越慢就会觉得越痛,如果进针速度快,快到痛觉神经都没反应过来,其实是不会有痛感的。”最后,我硬着头皮,拿着针向着自己的合谷穴扎去。随即,我便感到针下有沉紧之感,觉得有点酸胀,想来这就是书上说的“得气”(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吧。

接下来的课程,我们又选择了其他肌肉较丰厚的穴位进行练习。除了练习进针,我们还要练习各种操作手法,比如提、插、捻、转等。除了扎自己,同学之间还常两两一组,相互练习。最后,大家就像着了魔似的,但凡有个同学有点小毛病,比如感冒咳嗽、落枕、痛经等,大家就会先给同学扎上几针试试。开方用药也是如此,同学或者家里人有啥毛病,我们也会通过望闻问切,辨证开方,一探究竟。

2017年,我顺利地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拿到针灸推拿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我进入了医院的针灸科工作,开始独立坐门诊。刚上诊的第二个月,我就遇到了一个让我心跳加速、慌乱到不行的病例。

我还记得那天患者不是很多,诊室里只有我一个医生。上午11点左右,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做第三次针灸治疗。他是双侧膝关节痛,鉴于膝关节治疗体位的特殊要求,他坐着进行治疗。

像往常一样,我蹲下身,在他的膝盖处扎了几针。刚扎完,我还没站稳,患者就突然全身无力,闭着眼睛,身体瘫软地从凳子上滑了下去。事情发生的那一秒,我觉得自己心跳加速,大脑一片空白。大概过了3秒,我才突然反应过来,这大概就是上学时老师常向我们强调的晕针现象。虽然在上学期间老师曾把这个情况当作重点向我们说明,但在本科和碩士医院轮转及跟师学习期间,我都没有遇到过真实案例,这是我第一次在临床治疗时遇到患者晕针的情况!

他的妻子明显也是不知所措,乱了方寸。但我是医生,我不能比她还慌张呀,于是我边理清思路,告诉自己要冷静,边快速回忆书上说的操作流程——让患者躺平,用最快的速度取针,按人中;同时我还在心里盘算着Plan B,如果患者不能马上恢复意识,我得立即去隔壁诊室请资深的医生或打120。取针一两分钟后,患者逐渐恢复了意识,我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一直观察了半小时,发现他没有其他不适后才让他们离开。而他们走后,我才发现,彼时的我,早已出了一身冷汗。

没错,中医门诊也常常会有突发情况发生,所以中医医师在学习掌握各种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的同时,也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临危不乱、沉稳冷静。

刚开始出诊的几个月,我非常紧张,心理负担也大,晚上睡前也总想着白天患者的病情,希望自己能通过一次针灸就把患者治好。但经过与身边前辈医生们的交流,我渐渐摆正心态,医生并不是神,世界上也没有灵丹妙药。我能做的就是对每一位患者负责,通过不断地学习,拓展自己的思路,提高自己的医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向。

自信中医人

“哎,看了那么久都没好,针灸怕是也不行吧。”2017年深冬,一位中年男性患者风风火火“闯”进我的诊室,而这是他进门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等他坐下和我沟通后,我才了解到他的病情——他有咳嗽的症状,CT结果符合当下的情况,未有其他异常表现。而他在此之前已经吃了两个月的药,却仍然不见好转。这次恰逢他来医院拿药,路过针灸科室,想顺便了解针灸对咳嗽到底有没有作用。

我先观察了他的神色,听了声息,发现患者咳嗽还是声响有力,说话也是中气十足;然后,我摸了摸他的脉象,查看了舌质和舌苔;结合他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舌脉,我认为应该为虚实错杂,归根结底是本虚标实。之前的医师都重在治标,用了大量祛邪利肺的中草药却收效甚微。我觉得这个病人是本虚为主,应重在扶正补虚。

“我……我再看看吧。”没想到在我说完我的诊断后,患者并没有立即决定接受治疗,反而将信将疑地离开了诊室。

但没过几天,这名患者又再次出现在我的诊室。这次,他的态度缓和了好多,但也显得更加急迫:“医生,你能再说说上次那个针灸治疗方案吗?”这次,我将详细的治疗方案以及需要他配合的内容一五一十地告诉他。在听我解说的过程中,他很认真,也慢慢放下对中医针灸的疑心,最终决定接受治疗。

根据他的病情,我选取了肺经上的列缺、尺泽、中府,任脉上的膻中、天突进行针刺,再选取背部膀胱经的肺俞重灸。第二天,他第三次回到我的门诊,反馈说我的针灸治疗效果非常好,他咳嗽的症状真的缓解大半,而他更没想到针灸居然有这样好的效果。后来,我又继续给他做了几次针灸治疗,还叮嘱他在家时也可以配合着使用艾灸巩固治疗。几个疗程后,他基本无咳嗽的症状。

治療结束后,他夸赞我年纪轻轻就有好医术。但这个夸赞让我觉得受之有愧。因为我知道他能取得这么好的疗效,不全是我个人的功劳,如果没有前期的方药指路,没有西医的诊疗技术,我可能也会判断失误,导致效果不佳。所以看病有时候就像破案,医师根据收集的各种证据,作出准确判断,再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除此,我认为其中最大的功臣应该是中医和针灸,而我只是它们的践行者。中医是国粹,它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为中华儿女的生息繁衍保驾护航,它也经得起被临床不断的检验。我对中医有信心,也对新时代的中医人有信心,这种信心源于中医人对传统文化的高度感悟,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先进的医学科学技术的掌握。

最后,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Q1:中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哪些?

孙洁:中医学专业学生既要学习中医课程,也要学习西医课程。其中,西医部分的核心课程和西医专业没有任何区别。中医的核心课程分为理论和临床两部分。理论部分传统上分为“理法方药”四部分。“理”是指中医基础理论;“法”分为诊法和治法;“方”是指方剂学;“药”就是指中药相关课程,包括临床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等。临床部分传统上也被称为“内外妇儿”,因为这四门课是最重要的中医临床课。除了这两大类课程,还有第三类课程,就是中医操作类课程,包括针灸学、推拿学等。

Q2:现在中医学专业学生还要学传统的“望闻问切”吗?

孙洁: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法的核心和几乎全部内容,是中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习且牢牢掌握的课程。实际上,目前各个版本的“中医诊断学”教材之“诊法”部分,都是按“望闻问切”的体例来编写的。

Q1:中医学专业学生要学针灸、推拿等课程吗?这些课程要怎么开展?

朱阳蓬勃:中医学专业学生要学习针灸、推拿等课程。虽然每个院校课程设置会有差异,但基本上学生都会接触一门针灸腧穴学的课程。现在针灸推拿学是一个独立的专业,它和中医学专业课程在内容上会有交叉,但是各有侧重。至于课程怎么练习,我以针刺练习为例,我们一般会将报纸或卫生纸折叠好,用针反复在上面练习,锻炼指力;也可以购买针灸练习皮肤模型帮助开展。此外,我们还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两两搭档,相互练习。

作者:朱阳蓬勃

第二篇:住院医师规培之忧

今年4月,一封“南中医2014级硕士规培联名请愿书”在微信圈中热转。请愿书中写道,希望学校可以让他们和即将招收的2015级硕士研究生一样接受“5+3”培养计划,获得规培证书,即使延迟半年毕业他们也愿意。而让他们做出这一举动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江西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已经通过师生的一致努力争取到了2014级硕士“5+3”培训。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不少县级医院院长认为,县医院人手本来就紧缺,好不容易盼着进几个新人,还要送出去参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而且3年之后,很少有人愿意再回到县医院——规培可能会加剧县级医院的人才流失。

今年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下简称“规培制度”)全面实施之年。无疑,这一制度方方面面的相关者在这“历史节点”般的关键时期,都在密切关注和研判着制度实施后对自身的影响。

2013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规培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到2015年,各省须全面启动规培工作;到2020年,基本建立规培制度,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全部接受规培。

《意见》中指出,我国规培主要采用“5+3”模式。“5”指的是医学类专业本科生,需要完成5年医学院校的教育;“3”是指医学毕业生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认定的培训基地(医院),接受3年的医疗实践训练,着重培养临床诊疗能力,培训结业考核通过后,颁发全国统一的《规培合格证书》。今后,取得规培合格证将作为执业注册、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重要条件。

“这是一场革命,是我国医学教育制度的一场革命。”对于我国规培制度的建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如是评价道。

如今,建立规培制度的意义在业内已广泛达成共识,但随着制度逐步落地,从点到面在全国范围的推开,许多现实问题也陆续“浮出水面”。

待遇折扣之忧

住院医师培训期间的待遇,一向是医学生们也是业内各方关心的“热点”。

为了让住院医师待遇水平得到更好保障,自2014年起,国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培训对象的生活待遇和培训基地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同年8月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中央财政对规培提供资金补助,标准为3万/年/人,2/3用于补助住院医师,1/3用于补助基地和师资。另外要求各地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配套支持,且基地医院不得因有中央财政拨款而降低住院医师原有绩效待遇,与同类医师要同工同酬。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在今年2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央财政15亿元用于住院医师培训的补助资金于2014年底已下拨各地。事实上,《意见》对保障住院医师在接受规培期间的待遇,有明确的规定。

具体来说,一是具有单位人身份的,其基本工资由原单位来发,他们在规培期间的待遇由各级财政投入、培训基地给予补助等组成。培训基地给予其的补助主要包括夜班费、值班费及其他体现绩效的补助。

二是社会人,就是毕业以后没有进入单位工作的。我国主要从中央及地方财政投入来保障这部分规培医师的待遇,不足的部分由基地医院补发。

三是临床医学的研究生,在他们接受规培期间,执行国家研究生教育有关规定,由培训基地给予他们一定的生活补助。

“财政经费下到省里后,各省还要考虑配套资金。之后再一起下到基地,落实到规培医师手中。接下来会有相关配套制度落实规培医师的待遇问题,同时开展第三方评估,具体考核和评估是由中国医师协会来做的。”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教育处处长陈昕煜告诉记者。

有了中央财政提供的资金支持,参培规培医师的收入待遇将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委托培训单位、培训基地医院四方面共同承担。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表示,过去规培医师待遇过低的情况将会得到改观。

虽有明文规定,一些业内专家却不无担心:国家的专项资金支持到位了,规培医师的总收入一定会增加吗?据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齐学进估算,如果四方面能够切实落实,每名规培医师每年应该至少能拿到5万元左右。他表示,中国医师协会会尽快进行相关评估,让规培医师安心进行规培。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除西藏外,全国30个省(区、市)均启动了住院医师培训,已累计规范化培训近13万人,2014年全国新招收人数达到5.9万人。

记者在网上检索发现,许多医学生吐槽“规培”期间被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原因之一就是在此前“规培”期间,住院医师的待遇很低。

医学生如此关注规培待遇问题,也与医学教育周期较长有很大关系。医学教育与其他专业的成长轨道不同,博士已经毕业的李岩眼看着高中同级同学一个个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而自己一毕业却还要进入3年规培的漫长过程。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被众人仰望的“尖子生”,却比别人“慢”了好几拍,每次回家见到父母,他总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感。

此前,南方一家媒体曾经做过调查估算,一名医学生从进大学校门到成为主治医师的时间成本至少需要12年,而一名医学生本硕连读的经济成本接近19万。时间长、花销大,这是医学生们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世界各国普遍把医学教育分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3个阶段,规培属于毕业后教育。此前各地医学生普遍反映规培期间的待遇较低,其收入基本分两部分:一部分来自医学生所在委托医疗机构发放的基本工资,一部分来自基地医院的绩效或者奖金。

江苏省苏州市某医院医生张林回忆前几年培训时的待遇:他所在委托医院给的500元基本工资和基地医院给的1700元绩效工资,基本上为每月2000元左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医生李巧元表示自己培训时拿到的工资也差不多是这个数额。

其实他们还不是最低的,据记者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的住院医师则只能拿到基地医院的1000元左右的绩效工资,而北京某培训基地医院对于外院来培训的住院医师竟然不发放任何绩效或者奖金。规培待遇的不标准和不规范显而易见。

据了解,在美国医院带教一名住院医师,政府每年给教学医院10万美元。一部分是用来发住院医师的薪水,一般住院医师每年薪水3万~4万美元。另外一部分是用来为住院医师买医疗保险、支付培训费用,如每年安排住院医师外出开会的花销等。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月薪在2千美元左右,基本能维持生活。

医学生们进行规培的时段大多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面临着生活带来的外部压力。衣食住行,恋爱交往……这些都需要经济支持。“生活水准”迟迟不能“进入正轨”,影响着医学生们继续坚持医学道路的决心和积极性。于是,有许多医学生打了“退堂鼓”,甚至也影响了年轻一代对于从事医学事业的选择。

“规培期间,医生的工资水平不能太低,这既是医生的尊严,也是能使培训顺利进行的保证。”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国家、当地政府、医院都要共同努力,提高规培医师的待遇。

有业内人士指出,规培医师的待遇问题并不是一方努力就足以解决的,四个方面的资金,任何一方的短缺或落实不到位,规培医师的待遇仍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

有培欠规之忧

除了待遇方面的顾虑,培训质量也是业界关注的主要问题。许多专家表示,培训质量有两大关键因素:一是基地认证的把关问题,二是培训基地配备的师资力量。

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文件指出,培训基地是培养优秀医师的“孵化器”,在确保规培水平与质量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业内专业人士也表示认同:规培医师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医院的等级和水平。

陈昕煜表示,培训基地是培养优质医生的“摇篮”,必须坚持高标准,宁缺毋滥。

2014年9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第一批规培基地医院名录。第一批认定的450家规培基地均设置在当地符合条件的三甲医院,并具备一定的培训容量,有利于形成培训教育优势,推动实现规培的过程规范、结果同质。

2014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规培基地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将规培工作列入各地部门“一把手”职责,统筹做好与前期相关工作的有机衔接,公布了包括全科、中医等专业在内的559家规培基地名单(含第一批认定培训基地)。

据了解,规培制度正式建立前,各地已经进行了积极探索,自行认定的基地达1300多家。基地建设在取得良好进展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入选门槛设置过低、认定简单粗放等问题,难以从根本上保证培训效果,造成有些地方“有培训,欠规范,难同质”的状况。

也有业界专家认为,应该将规培放一些在县级医院,以解决规培之后的医师不愿意下到基层的问题。陈昕煜表示,培训基地集中在少数高水平的三甲医院,可以促进标准化。培训基地之间可以建立协同协作机制,共同承担培训任务。具有优势资源的非三甲医院,可根据培训专业的需要,采取区域内协同协作方式,在高水平医院的带领下,参与规培工作,形成教学优势资源的互补。

要保证住院医师培训的质量,还要对基地医院不断进行考核。据陈昕煜介绍,目前像北京市已对培训基地实施了动态管理。对已评为培训基地的医院而言,不再“一劳永逸”,如果质量不达标就会被取消资格。对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而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能力考核。此外,从今年开始,国家层面要对全国部分培训基地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的结果向社会公布。

齐学进也表示,培训基地的认定不搞“终身制”,对培训基地实行的动态管理,就是为了促使培训基地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中国医师协会承担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的多项规培工作,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现存在问题的将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将核减下一年度招收名额,直至取消基地资格。

除了基地医院严格把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专家们一致认为,规培的师资保证也十分关键。

2014年底,相关部门的评估结果表明,相当数量的师资人员带教意识差,带教能力不足,这已成为影响住院医培训质量的瓶颈,而目前国家层面并未出台过考核师资资质的标准。

上海卫生计生委科教处副处长周蓉表示,此前上海的先期试点曾发现,在一些教学医院的师资力量是非常强的,而在一些非教学医院,师资力量就比较薄弱。

“我们计划用一年时间,将为全国8200个专业基地的科室,每个科室培养一名骨干师资,发动像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华西医院这样的著名医院来对这些人员作为‘将才’进行综合性培训,‘将才’们的水平高了,才可能带出优秀的人才来。”齐学进说。

此外,许多业内专家认为要提高带教老师的积极性,针对带教老师的激励机制也亟需跟进。“科研项目与职称挂钩,许多医生宁愿选择临床和科研也不愿意带教,甚至一些医院还将一些闲职人员派去带教。”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邹小广认为,“对于带教的支持要不亚于科研的支持力度才行。”

对此,陈昕煜表示,在接下来一系列配套考核制度当中,会加大师资等作为培训核心指标的权重,来促进带教医生积极带教。

参加规培的医师想在培训期间真正“有所收获”,一方面与带教老师的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其自身的努力和积极性有很大关系。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一些医学生表示,规培期间做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每天就是写病历、写病程、拉钩等简单重复性工作,尤其是从委托单位来到基地医院规陪的医师很少有承担重要工作的机会。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燕参加过江苏省首批住院医师培训试点,她表示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她认为规陪期间的心态也很重要。“自身因素也很重要,如果住院医师自己想学,就会学到东西。如果是抱着走过场的心态,3年过后也很难有收获。能否接到重要工作,要先展现自己的能力和积极性,让带教医生放心把工作交给你。”

为了促进住院医师在规培期间积极培训,“要使考核保持一定的淘汰率,这是必要的”,陈昕煜说。

基层人才短缺之忧

目前我国规培招收的学员是以单位人为主,这些单位人中会有许多来自基层医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县级医院的院长对规培的反馈是“制度设想很美,现实执行残酷”。

他们有许多担心,甚至恐慌。一方面,他们认为,3年规培期内,医院的人力缺乏,这样可能会造成医院运转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在3年培训后,会造成基层医院的人才的流失。

众所周知,规培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培养出均质化的医生,以供给包含基层在内的整个医疗系统。然而,在实际中通过制度本身将人才引向基层却很难。

黑龙江省一家县级医院的院长告诉记者,“以招募研究生为例子,医院要提供给他优厚的待遇,规培3年的工资是由委托医院出,国家方面却没有给政策和编制。在这种情况下,3年之后,医院派出去10个人培训,能有两个回到基层医院就不错了。现在反复强调的重点放在了县级医院,可是县级医院没有人,又如何发展呢?”

秦怀金强调,要培养均质化的医生,当前重要的是要把政策向基层倾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招生时优先满足基层送来的学员;二是优先安排本科毕业后分配到基层的医生。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也谈到了这问题。他表示,一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局限性问题。“规培制度对现实有冲击,但也有长远的利益。但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基层医院要不要合格的人才?医学生是半成品,经历过规培后才是成品,那么医院愿意接受半成品还是成品呢?”

“以前不实行规培的时候,基层医院留人的情况怎么样?”王辰表示,现在关键不是规培出了难题,而是基层医院能不能吸引到人才的问题,是基层医院的就业前景的问题。“其核心实际上是医改架构和薪酬制度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也表示,基层医疗人才,用的好、留的住、养的起,这是一个医改要考虑的核心要素。

陈昕煜表示,考虑到基层医疗人才的短缺,2014年1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出台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提到,要加快构建以“5+3”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她进一步解释道,“3+2”就是对于3年专科、大专毕业的医学生,经过2年的毕业后助理医师培训,之后会补充到基层去,以缓解基层人才短缺。

2010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等部委根据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高学历、高层次卫生人才短缺的现实,出台了《关于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决定自2010年开始实行国家订单定向免费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医学生项目。

这是针对中西部基层临床医生短缺的需求紧迫,国家拿出经费做定向培养。陈昕煜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在讨论包括征求专家意见的过程中,考虑到要符合医生的培养的规律,因此,定向培养的全科医生在仅仅6年的服务期内,也必须经过3年的规培。”

对于规培之后基层医院的人才流失问题,她表示,配套的制度设计理念,包括在各地实施的过程中,已经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参加规培的医师要签培养协议,如果违约要承担责任,后续还要建立医生的诚信档案,包括培训情况,将会记入诚信档案。

周蓉告诉记者,为了引导规培医师到基层,上海市在今年把规培医师要去社区医疗机构轮转7个月改为了1年。“可能短期内基层医疗状况不能很快得到改善,但是随着规培制度的实施,一定会有一部分人才流动到基层,只是还需要时间。”

制度配套磨合之忧

任何新制度的出台都要经历与既往制度的磨合,规培制度作为刚刚推行的一项制度也不例外。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认为,我国住院医师规培的起点水平就很不一致。目前的规培医师来源各异,有3年制的中专生,4年制的大专生,5年制的本科生,8年制的博士研究生等,此前还有7年制的硕士研究生,“中国这么大,至少要统一成两种标准,就是‘5+3’和‘8+3’两种模式。”他说。

同时中国特殊的人事制度使得规培生们的身份各异,有学生,有社会人,也有已落实单位的单位人。

错综复杂的培养模式和培训轨道,都给规培制度的建立、完善和管理带来很多的问题。

庄一强认为,规培的关键不在于医师的待遇,问题出在“双轨制”——某些地区,经过“规培”也可以当医生,不经过“规培”也可以当医生。有的在培训之前就和医院签订劳动合同,有的是培训之后再签。“这样大家就会首鼠两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了。”他说。

规培的专业设置也是业内争论较多的话题。2013年七部委下发的《意见》,设置了34个专业,但有专家认为,这样的学科设置过于细化,有可能会使规培医师过于专业化。

如上海规培的学科设置就与这个意见有所不同,在规培期间基本进行通科训练,注重基础技能,而学科里面过于专科化的内容,则被后移到了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

国家层面之所以这样设置,陈昕煜解释说,这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了相关专业的临床技术专家和医学教育管理专家,吸收国际主流国家住院医师培训的先进理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制订的。此外,更有另一种考虑,“也是为了倒逼院校教育中通常被医学生们因找工作或者考研而挤占的实习环节真正起到作用”。

有业内人士分析,国家层面推出的模式倾向于让医生继续深造走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方向,而上海的模式则倾向于规培后的直接就业考虑。

此外,对于许多医学生们关心的“规培证书”是否“通行”的问题,相关文件指出,自2014年新进入国家认定的培训基地的培训对象,通过结业考试,所取得的《规培合格证书》在全国通用。在此之前培训所取得的合格证书,其有效性可参照各省的相关规定执行。

但是陈昕煜表示,住院医师规培证样式虽是一样的,但规培在地区之间、基地医院之间进展不均衡,不同地区、基地医院的规培医师肯定是有差距的。就如高考报考不同的院校,培养的人才的水平也会不同。拿到了规培证只是达到了一个必要条件而已,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医疗机构在招聘的时候,会优先考虑基地威望和规培医师综合素质。

对于执业医师证和规培医师规范化培训证的法律效力问题,邹小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从法律上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拥有执业医师证就可以上岗。而规培制度只是国家制度,在约束力上弱了许多。

对此,陈昕煜透露,在接下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修订中,将会考虑将执业医师资格证和规培证进行结合。

新的制度能否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关键在于使人们转变思想,认识到规培对于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在许多刚开始实施规培制度的地区,当一些医学生们还在为“毕业后不能马上当医生而苦恼”时,北京、上海等地的医学生早已把“规培”当成了医生成长的“规定动作”。

作为过来人,李巧元认为这是成为一名医生的“步骤”之一,如同“穿鞋之前要穿袜子”的道理一样简单。她回味两年前的规培经历:一个医生能够轮转这么多科室的机会恐怕一辈子也就这么一次。

秦怀金对住院医规培打了个比方:医学毕业生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医师,必须要经过规培这座‘独木桥’。”这也是规培制度作为国家制度对人才培养的刚性要求。

此外,人才的培养有其特殊性,“欲速则不达”。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司规划处处长庄宁认为,人的因素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当中最短的一块板子,而且从人的培养周期,模式和规律,也不可能像床位在短期内有一个非常大的增长,所以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时间。

上海市自2010年开始正式进行规培,周蓉表示,当时的上海也经历了3年的“休克期”。根据当时文件要求,除了原本有中级职称的医生,不经过规培,从三甲医院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所有公立医疗卫生单位不允许招录进人。她表示,3年里,只有一部分通过考核的博士生和为缓解人才紧缺而返聘的老专家进入医院,“上海市各级医院院长们咬着牙,挺过了‘阵痛’。”她说。

陈昕煜也表示,这个“休克期”是难免的,但从一个合格医生的成长的路径来说,规培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陈昕煜希望,人们对于新制度的认识,随着待遇保障和职业前景的改善,使医疗卫生事业往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徐书贤

第三篇:介入超声进修医师的系统培养

【摘要】 介入超声的迅速发展对专业人员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继续教育对在职介入超声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制定合理系统的进修培养计划是每一位带教医师面对的课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在介入超声进修医师的系统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介入超声;进修医师

临床进修是为进一步提高各类在职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而提供的一种继续医学教育,是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更新知识和提高医疗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医务工作者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对于基层医院的医师,仅靠其在本科室的自我摸索和经验积累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医疗的要求,所以赴大型教学医院进修是快速提高业务水平的必然途径。

超声影像检查不仅能辨别组织器官的解剖学改变,而且可见实时动态的观察组织器官的运动状态,并随着超声造影的发展,超声影像逐渐向更准确的组织病理诊断和器官功能诊断发展。介入超声作为超声医学的一个特殊分支,不仅具有实时超声诊断的独特优势同时与治疗紧密结合可以达到临床治疗的效果,因此介入超声在临床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新的医疗技术层出不穷,尤其是微创治疗领域新的治疗技术不断出现,介入超声随着微创治疗理念的进步也迅速发展,由于其实时、准确,创伤小,无放射性等优点,使其在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從事该领域的专业人员需求也迅速增加,赴大型教学医院学习进修的介入超声医师也明显增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作为临床教学医院,不仅肩负着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同时承担着对进修医师的的指导的培养责任。超声影像科作为重要科室,每年招生* *名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进修医师。在对进修医师的教学过程中,科室坚持以“教”为主,以获取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同时注重提升进修医师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近年来,我科在介入超声进修医师的培养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 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

进修人员水平存在一定差别,从事介入超声专业的人员参差不齐,水平悬殊,其学历水平、学习经历、理论基础、从业时间、操作水平和临床经验差别很大,特别是基层医院的医师,其理论基础、操作水平和临床经验明显不足,甚至有些基层医院并未开展介入超声的临床业务。进修医师进科时应详细了解其理论和实践基础、专业方向和年限、进修时间和目标,结合选送医院的培养计划进行有侧重的培养,以充分发挥进修医师的学习积极性,力求在进修规定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满足选送医院的业务需要,使其回到原单位后能独立地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2 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介入超声的操作过程是医学理论、思维方法和临床经验三者有机结合的过程,需要操作者全面了解疾病的诊治过程。介入超声是相对较难的超声方向,除了要具备常规超声诊断基础外,还要求操作者具备较高的空间想象和判断能力。介入超声的实践是将超声诊断与临床治疗紧密相连的过程,所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只局限于超声诊断领域,对所要治疗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也要掌握,因此系统的专业培训非常重要。在整个进修过程中以《现代介入性超声诊断与治疗》为基本教材,根据临床工作的需要和进修医师的学习要求,定期安排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深入浅出的讲述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各项理论知识和注意要点,有计划地锻炼进修医师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诊断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还要使他们系统地了解介入超声所治疗的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等相关临床知识及其治疗中、治疗后的各种表现和预后等,以达到治疗前对病灶准确定性,治疗中安全定位,治疗后准确评估的要求。对所治疗疾病还要掌握除介入超声外的其他各种检查和治疗手段,并能比较各种途径的优劣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让患者得到最大的受益也能将治疗过程中的医疗风险降至最低。3 熟悉所用各种仪器和器械

介入超声所使用的引导设备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有各种不同的超声探头,不同的探头配有不同型号的穿刺导向器。介入超声医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超声诊断仪器的基础原理,还要会利用所学知识调节仪器,达到最佳的图像质量,尽量将病灶信息显示清晰并排除伪像干扰,以获得最准确全面的诊断信息。对于各种穿刺导向器指导老师要详细介绍其安装和卸载过程,并讲解具体介入超声引导过程中对针道的预期和调整方法。介入超声不仅要使用超声仪器还要使用多种穿刺器械,对于各种穿刺器械,指导老师要具体介绍不同型号器械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对于进修医师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讲解并帮助其总结记忆。操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可时常提问仪器和器械操作要领问题,以加深进修医师记忆,帮助提高他们独立操作的能力。4 规范操作手法

介入超声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操作过程中要求实时、连续、多切面的动态观察病灶的声像图变化,但是每个操作者的操作习惯和操作顺序并不一致,而操作的失误可以直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全面性和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完整性,因此规范化的操作手法非常重要,在带教过程中指导医师应亲自示范,指导进修医师进行规范化操作并纠正其操作的不当之处。具体实践过程中还要详细讲解将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各种微创治疗技术及其注意事项,如肝癌微波消融针定位并引导置入,PTCD过程中Sldinger置管技术、囊肿酒精固化的引导技术和各种组织的活检技术等。平时带教过程中要根据情况合理安排,从简单技术开始适当安排操作机会,逐步培养,让他们亲身体验并建立直观的感受和体会,以达到进修结束前能在老师指导下独立操作部分介入超声引导工作。5 培养科研能力

平时带教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进修医师系统、辨证的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其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临床的诊断的鉴别诊断,还有助于从临床工作中寻找科研方向。进修的中后期,可以适当加强进修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醒他们阅读文献的重要性,培训加强他们英语阅读、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的能力,介绍个案报道、病例总结、综述、论著等各种形式论文的写作要求,以期提高基层医院的科研能力,进而促进其诊疗水平的全面提高。有机会时应安排进修医生参加相关的学术讲座,了解介入超声的新进展,开拓其视野,扩展其知识面,激励进修医师多观察总结,鼓励他们自己撰写并发表论文。6 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现阶段我国医患矛盾较为尖锐,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必须遵纪守法,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爱党敬业,介入超声治疗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耐心向患者解释,提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避免与患者发现发生冲突。工作中要多从患者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作为带教医师,更要以身作则,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患者和自己的专业,为进修医师做出榜样。

对进修医师的培养,不只是提高他们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也要能培养其成为各方面均优秀的医疗骨干,因此要坚持医、教、研全面发展,通过培养,使其不仅能扎实的掌握介入超声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还要使其能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努力使其成为基层医院的学科带头力量。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进步,超声技术将不断发展,介入超声的治疗领域也将不断扩展,同时患者及各临床科室对介入超声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进修医师回到原单位后仍需不断学习,紧随专业发展方向,不断努力进步,才能适应社会和医院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进修医师培养是一项双赢的工作,一方面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进修医师,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同时可以提升医院和科室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员来院学习,达到选送医院与培养医院互惠互利的效果。进修医师培养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道而重远,培养优秀的进修医生不仅需要科室的努力,还需要依靠医院以及社会的大力支持。

作者:张伟 李开艳

上一篇:行政论文范文下一篇:运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