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小学三年级数学

2023-02-16

第一篇:时分秒小学三年级数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说课稿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说课文案

----通辽市扎鲁特旗巨日合中心校

一、说教材

(一)单元编排体例及目的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由主题图、例题和习题三部分内容构成。主题图由四幅情境图组成,呈现了春节联欢晚会、马路上设有计时器的红绿灯、操场上1分钟跳绳及50米跑步测试的场景,唤醒学生已有的关于时间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为建立时间观念提供素材。这4个场景,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例如,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除夕人们都会一起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蕴含了传统文化的教育,马路上的红绿灯蕴含着交通安全的教育,跳绳和跑步蕴含了锻炼身体意识和习惯的教育。例题借助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教学解决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教材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讨论的场景,呈现“数格子”“计算”等多种解题策略,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习题的设计选择学生熟悉的活动,例如读古诗、做广播体操、系红领巾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二)单元内容结构及分析

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在认识了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具体内容的编排结构如下:

时、分、秒:

1、认识时间单位“秒”

2、体验时间的长短

3、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4、解决问题

本单元先安排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了解1分=60秒,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再认识计量工具;接着,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并掌握一定的估计方法;最后,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经过时间和到达时刻或出发时刻。

(三)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时间单位离学生生活经验越远,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就越困难。因此,遵循学生认知时间的“由中间向两端”和“由近及远”的发展规律,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其他数学能力的发展情况,对于“时间”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四次编排,具体结构如下。

一年级上册 认识钟表 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会认、读、写 二年级上册 认识时间 认识几时几分 1时=60分

三年级上册 时、分、秒 认识时间单位“秒”,1分=60秒,体验时间的长短,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三年级下册 年、月、日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24时记时法

从初步了解认识时间及时间单位,到具体感知时间的存在及可度量性,再到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由直观认识上升到感性体验,层层递进,逐步提升。

二、说目标

(一)课程目标

《标准(2011)》规定,在第一学段要使学生“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课程目标中,不仅包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而且还包括时间概念的建立。 一方面,学前阶段,儿童依据其个人经验及社会生活已经对时间的顺序、长短等属性有所认识。学龄儿童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可以理解文化意义上的时间,即在时钟和日历上固定下来的时间。因此,应让小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认识时间概念:理解时间可度量的属性,掌握时间单位系统及测量工具。另一方面,体验并估计时间的长短,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也是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学生管理时间的基础,因此,在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起时间观念也应该是重要的课程目标。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的长短进行度量;难点是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说建议

(一)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共3课时,秒的认识1课时,时间单位的换算1课时,经过时间的计算1课时。

针对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及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由于时间非常抽象,儿童掌握时间比较困难。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求将抽象的时间转化成为能够具体感知的“量”,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教学时,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并切实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建立对时间单位的准确感知,丰富对时间长短的体验,掌握估计时间的方法。

2、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十进制,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关时间计算的教学无疑成为了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时,应充分利用钟面对时间“局部周期性”的刻画功能,加强对钟面的观察,让学生明确: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有关时间的计算时,可以通过观察钟面指针转动的区域帮助学生理解。

3、注意课内外结合,适当挖掘和拓展教材资源。

学生对于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以及相应的量的观念的建立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长期积累,而课堂的时间又非常有限,因此,需要拓展学习渠道,注意课内外的结合,适当拓展和补充教材资源。

4、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从而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一节《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逐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达成策略:

1、除夕倒计时视频导入,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做好充分的教、学具准备,认识秒针,认识秒表等计时工具。

3、设计多种体验活动,让学生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例如,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内容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完成了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了解“1分=60秒”之后,教学的重点应该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用多种方式体验:1秒有多长?10秒有多长?15秒有多长?30秒有多长?1分钟能干什么?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及1分的正确的时间观念。

4、增加计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可度量性。对时间长短的估计容易受人的主观体验(如痛苦、愉悦)的影响,要进行比较准确的估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要让学生在多次的估计时间的活动中,逐步积累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估计方法,形成合理的估计策略。 第二节《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3.经历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时间计算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达成策略:

1、充分借助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十进制。

2、4+V尝试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借助导学案,首先复习相关联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自主尝试,当尝试遇到疑惑的时候,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使知识的获得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学习效率最大化,自学结束,组内交流讨论,以优带差,以强带弱,共享成功。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点拨,适时进行知识性的总结。再次回顾尝试题,纠错。新知探究完成,当堂达标检测。4+V尝试教学是让学生先进行尝试,再进行自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二)单元教学评价

1、知识技能及考察方法

(1)当堂达标检测

(2)课后作业

(3)单元过关测试

2、学科素养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就要进行思考,启迪思维、发展智能,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不公要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积极参与外显活动,更要关注他们通过观察、分类、抽象、概括、推理与交流等思维环节实现“外显”与“内隐”的结合,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发展。

(1)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2)数学学科语言的正确使用、语言表达能力 (3)合作意识、自主学习意识

(三)课程资源开发

1、课内资源:插图、钟表模型、多媒体课件

2、课外资源:视频、材料收集、生活实际、手抄报

材料收集:可以让学生或去收集诸如:月亮绕地球运行1秒约8000米,人骑自行车1分约行进200米,脉搏1分约跳动75次等例子。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也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习惯。再如,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再让学生去了解人在不同年龄所需要的睡眠时间,看一看自己的睡眠时间是否合理、科学,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第二篇:三年级 时分秒说课稿

三年级

时分秒说课稿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页的内容时分秒。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时、分、秒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学具操作,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记时的;知道1小时=60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操作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钟面上1时、1分的时间规定,体会1时、1分的长短,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难点:看钟表准备的说出经过的时间。 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新课程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钟面的感受和认知,练习生活,创设情境采用: 直观演示法 设疑诱导法 操作发现法

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说学法:

有效地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十分注重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时和分。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你每天早上是什么时间起床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要是学习了看钟表的方法,就能准确地掌握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间单位:小时、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模型。 (2)引导观察钟面。

小组边观察,边议论,你发现了什么? 大格、小格、长针(分针)、短针(时针) (3)观察填空。

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 每个大格分成( )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 )个小格。 2.认识时、分的关系

(1)童话故事: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有一双会认时间的慧眼,还有一双会写时间的巧手,为此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作为奖励。你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输得非常不服气,于是它又约了小乌龟到周围种着12棵树的圆形运动上来比赛,大家猜一猜,这一次谁赢了?好,让我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看一看。(课件演示在相同时间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乌龟只跑到第二棵树下。)其实,在我们今天认识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龟兔跑场景变成一个钟面)

(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3)课件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验证学生的结论。

【这一环节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迫切希望能揭开钟面上“龟兔赛跑”的秘密,通过动手拨一拨终于发现了1时=60分,而课件的生动演示,既验证了学生的发现,又使学生兴趣盎然。】

3.感受1分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1)全班看动画片,分小组活动,感受1分钟的长短

1分钟脉搏跳次左右;1分钟大约跳绳下;小朋友1分钟大约写个字,1分钟可以背诵古诗。

(2)谈话:刚才的一分钟已经过去了,还能再找回来吗?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呀!提问:你想说些什么?

那么1小时能干些什么呢?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他们1小时都能干些什么?

[意图:看动画片,让学生切身体会一分钟的长短,巩固分的时间观念,通过学生的谈论与活动,让学生感到1分钟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也能做一些事情,要珍惜每一分钟。]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1、学生互动拨钟表

学生出题,学生拨小钟表

可以引导这些题目:5分钟怎么拨?10分钟,23分钟,3小时,6小时等时间。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思考,课件演示,填空。

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

[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时间观念,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下节课学习认识几时几分作铺垫。]

三、小结评价,深化认识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满意吗?填写自我评价表。

[意图:让学生自己谈体会,可以加深他们对时、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对自己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反省与评价,促进学生及时改进。] 板书设计力求知识性和间接性。

第三篇:二年级时分秒教学反思

一、二年级学习了整时、半时和几时几分和认识了时、分和秒的基础上,降低了学生学习时间的难度。学生在进行时与分、分与秒的简单换算方面掌握得比较好。在计算经过时间方面,学生对于几时----几时或者几分---几分的经过时间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特别是分不够减的情况比较容易出错,半数的学生一知半解。这的确是个难点,因为进率是60,换算时很容易出现错误。

对于时、分、秒中用“几时几分”和电子表两种表示方式,有些学生混淆了,出现了像4:45分的错误。通过学习时间,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并学会了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第四篇:时分秒

《时、分、秒》教学设计(第1课时)

汤国英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 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同时,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良好的情感因素。】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简单的一问,既拉近师生的距离,又初步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从而真正意义做到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人为本。】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观察钟面,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分和秒之间的关系,理解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6时55分57秒) 【设计意图:了解秒表、电子表以及计时方法,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数学学习的生活价值。】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设计意图:给足学生观察、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和1分钟的时间概念,同时渗透惜时的思品教育。】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时、分、秒》教学设计(第2课时)

汤国英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时间的简单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基础上进行教学。单位的换算,要注意紧密联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1时=60分,1分=60秒),由于学生没有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单位换算时注意给出数目较小的,用加减法计算就能进行的单位换算。时间的简单计算创设学生熟悉的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起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熊大熊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地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参与课堂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学间相互说一说。

4.180秒=( )分,你是怎么想的?

5.练一练:3分=( )秒 600分=( )时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同学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不断地追问,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地复述思维的过程,使学生思维过程具体化,形成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时间计算

1.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课件出示:

2.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3.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4.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5.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1)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

(2)7:30到7: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3)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

6.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对吗?你是怎么想的?(7:30过15分钟就是7:45,15分钟是对的。)

7.写上答语。(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8.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9.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师做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唤醒学生对经过时间计算的生活经验,想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方法的多样化到方法最优化,建立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三、巩固新知

1.填一填。 2.做一做。

引导: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的信息有哪些?哪些信息是多余信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9:00怎么减8:40呢?9时相当于8时几分?8时60分减8时40分你会计算吗?结果正确吗?答语写完整了吗?

3.课本第7页第8题。

4.课本第8页第9题。

“晚点”是什么意思?这题怎么解决?你是怎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梯度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单位换算和时间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简单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同时获得新发现:起点时间 + 经过的时间 = 终点时间。】

四、课堂总结

1.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今天是怎样学习新知识的?

第五篇:时分秒教案

教学过程:

1、认识1小时和1分钟:

时针走一大格,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1小时的时间就是同学们上一节课(45分钟)加课间休息(15分钟)。

分针走一小格,从一个格子走到下一个格子的时间就是1分钟。

2、认识钟面上的时间

(1) 整钟点的时刻以及读法与写法:钟面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的数是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2) 几时几分时刻以及读法和写法:钟表上时针刚走过的数是几,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

3、体会1分钟能干什么

分针走一格的时间是1分钟,走1大格的时间是5分钟。 人的脉搏一分钟跳60—70次。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这一圈就是60分钟。所以 1小时=60分钟

4、感受1秒的时间长短:秒是比分还小的一个时间单位,计算很短的时间时,常用“秒”作单位。秒针走一圈分针刚好走一小格。也就是说,秒针走一圈60个小格的时间就是60秒,分针正好走一小格是1分。 1分=60秒 人呼吸一次大约2秒

5、时刻与时间:时刻与时间的概念不同,不能混淆。

时刻:指钟面上所表示时间的数字,换句话说,时刻就是指“一格固定的时间”。

时间:指从上一个时刻到下一个时刻中间所“经过的一段时间”。

6、时分秒之间的换算:例3时=()分

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60+60+60=180。也可以60×3=180

7、计算两个时刻中经过的时间:一般可以对照两个钟面,数出分针走了几个大格,用5乘以分针走过的大格。 总结:今天学了写什么?

上一篇:三分钟自我介绍演讲稿下一篇:书法考级培训哪家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