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学心得体会

2022-07-09

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各种事物,这些事物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对于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应当记录下来。如何让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具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目标导学心得体会》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目标导学心得体会

目标导学案第一单元复习(学生版)

班级:姓名:小组:使用时间:年月日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编号:靖远七中目标导学案(学生版) 单元复习

(一)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

一、

二、三课) 【学习目标】

1、 增进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感受团结友爱.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知道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基本内涵了解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丰富和发展

3、 能学会通过早期政治特点的研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4、 通过历史事件和国情认识明白树立忧患意识的必要性;

5、 树立起“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责任意识。 【预习】 I. 教材助读: 第一单元主要知识点

1、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说明中华民族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2、近代以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百年抗争:说明中华民族是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

4、民族精神含义、意义及表现

5、历史的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2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我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⑥ 要树立忧患意识。

6、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7、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历史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青少年怎样做才能担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1)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世代相传;(2)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II. 预习自测

1、 列举百年抗争的典型事例:(1) (2) (3)(4)

2、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精神在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的体现有:【探究】I. 质疑探究

1、2008年北京奥运会: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五千年。人们至今难忘,北京“鸟巢”“千缶同击迎贵宾”、“宏伟历史画卷展文明”、“活字印刷”表演、三个“和”字的出现等等,诠释了五千年中华文明。阅读本材料请

原因是()①盛极而衰是自然规律,②封建统回答:

治者的腐败无能,③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④国家的闭关(1)对我国的中华文明用成语来概括一下。 自守,导致国家落后。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 (2)谈一谈你对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认识。 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 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 了这座东方宝库。这段屈辱史揭示的道理是()A.中国地大物博B.欧洲国家都是强盗

C.落后就要挨打D.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2、 通过学习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你知道了哪些

5、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分别给你什么启示? 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 们是中国的“脊梁”。中国的“脊梁”是指()A.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B.优秀的社会精英C.中华民族无穷无尽的财富D.优秀的古代科技文明

6、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 主义指导地位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II. 知识网络 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巩固全党全国各族历史的足迹

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爱国主义是 ——五千年文明:中华民族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A.只对自己家乡的眷恋 B.民族英雄才具有的优秀品质——百年沧桑:落后就要挨打

C.对于自己祖国文化的崇拜 ——百年抗争:中华民族是有着顽强不屈精神的民族 D.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历史的昭示

7、《愚公移山》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忧患意识 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这给我们的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示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A.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著称于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著称于世; ——当代青年的崇高历史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C.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著称于世;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友善、敬业奉献著称于世。 ——当代青年要勇于承担自己的历史责任

8、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 【当堂训练】 ①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 ②是中国人民和我的收获: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课堂练习:

9、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把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的

一、单项选择题: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1.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军事等方面都居世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领先水平西方曾经把中国称为“东方雄狮”。中国的科平大幅度提高。这充分表明: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技文化 ①西方国家从古至今没有自己的科技文化 ②为主义道路才能够() 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③从古至今一直在世界上①实现中华民族的霸权主义 ②实现中国的发展 ③实现独领风骚 ④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

10、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 ①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 ②百年屈辱的历史 ③一部民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族发展的探索史 ④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B.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C.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3.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历经了百年沧桑其D.中国的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半封建地社会

第 1 页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

A.改革开放B.新中国的成立C.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说明忧患()①可以兴国 ②可以促进我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③会使我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④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同学们”。这

首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毕业歌》() ①唱出了无数莘莘学子的爱国热情 ②表达了他们强烈的

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③已经过时不必要再学唱 ④

激励了无数青少年献身祖国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这寓意()A.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B.只有青少年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C.只有中国才会对青少年寄予如此高的厚望D.青少年成长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性

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世界各国积极防范和阻击甲型H1N1流感 ③我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④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实现太空漫步 ⑤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D.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1、近年来,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运行,嫦娥卫星探月成功,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2010年成功举办世界博览会,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史。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甲午海战、辛亥革命„„这些可歌可泣的斗争说明了什么?

3、为了承担自己的历史责任,今天的中学生应该怎样

做?

第二篇:4.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导学案

编写:夏茂胜审核:廖肃清日期:

班级:姓名:组别:组号:

一、【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认识总体小康建设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正确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总体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二、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同学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活动中去。

【学习重难点】区分总体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二、【自学案】 ————把握基础,夯实基础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表现:

⑴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明显提高。从此得到解决。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度到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 。

⑵从宏观上看,国家的大大增强。

2、总体小康的特点: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的小康。实行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

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们享有更加充分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二、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更加完善。能力显著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1

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基本形成,

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3、建设,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

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特点:是一种的发展过程

三、【探究案】————理解运用,探究提高

探究1:2006年2月11日,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自豪的向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汇报:“对

照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去年年底苏州已经基本完成各项考核任务。”苏州

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做法是,在目标定位上,“快中求好,好中求优”;在路径选择上,

“扬长避短,整体推进”;在工作方法上,“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在组织保障上,“全市一

盘棋,凝成一股劲”。

到2005年底,苏州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已经达到54143元,比省均目标高1.3倍。

城市化水平达到6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比省均目标值低1.7%;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

到16276元,比省均目标值高2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93元,比省目标值高11%;人民

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2.5%,比省目标值高2.5%.

(1)总体小康的特征和表现是什么?

特征: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

增强。

(2)全面小康的目标是怎么样的?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是什么?

三大区别:(1)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2)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

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

(3)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四、【达标训练案】————勤学苦练,游刃有余

《诗经.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

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状况是()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B、惠及 十几亿人口的小康

C、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D、殷实的小康社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③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区别有()

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②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④总体小康是我们的近期目标,而全面小康则是我们的最终奋斗目标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C、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下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认识错误的是()

A、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B、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差距

C、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D、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我国现阶段要建立的全面小康社会()

A、只是一个经济发展目标,主要是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是一种远大理想,还需要几代人的长期努力

C、是“三步走”战略目标实现后提出的新的奋斗目标

D、是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7、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中华民 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④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⑤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

8、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标志是()

①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目标

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④人民的衣食住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跨越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在经济方面要求有()。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B.覆盖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C.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D.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五、【知识总结】————构建体系,由厚到薄

(一)知识结构:总体小康的成就

全面总体小康的特点

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指方面的目标

标经济建设的目标工业和经济体制目标

缩小三大差别目标

人民生命方面的目标

六、【学后反思】————冥思苦想,自我升华

预习中不明白的弄清楚了吗?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后还应升华哪些知识?

第三篇: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英语导学案

课题:Unit One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Section A(1a-1c)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语言知识课 学校:马桥中学 班级:八(4)班 设计人: 审核人: 授课人: 学情分析:

通过对这节课的提前预习,我自己学习了这一单元的新单词:

。同时,我对第一课时的 等知识点自学的还不是很清楚,希望老师给予学习上的帮助。 学习目标:

1. 我希望掌握部分英语动词的过去式变化;

2. 我希望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会用一般过去时介绍自己的暑假生活。 学习重、难点:

1. 我想掌握动词过去式变化的基本规律;

2. 我想通过学习,突破自我,敢于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假期生活给班上同学。 学习流程: 1. 预学:

(1).通过自学,翻译下列汉语:

A.呆在家里 B.去夏令营 C.去爬山 D.参观博物馆 E. 去沙滩 F.去纽约城 (2).通过自学,翻译下列句子:

你暑假都去了哪里? 2. 互学:

(1). 自己看1a图片,小组内交流,讨论每个图片人物在做些什么;并独立完成1a任务,将图片和相应的动作匹配;然后,小组内商榷答案,进行小组展示回答问题。

学法指导一:教师督促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合作,避免借机会说话的情况。 (2).听录音,完成1b听力任务。再听一遍听力,小组成员将所听话语尽量复述出来,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学法指导二:尽量引导学生大胆复述听力内容。

(3).小组合作读对话,然后用3c句型对3a图片进行对话,小组展示对话成果。 3.评学: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 等知识内容;但是,在 方面还是存在疑惑。

(2).教学反思: 。

第四篇:导学案心得体会

英语导学案教学之我见

唐泉初中

赵志刚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8月份开始,我校开始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现在结合我使用导学案的过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的使用让学习时间更为丰盈。

使用“导学案”,学生在学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学习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让学习时间变得更为丰盈。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学生的学习——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汇报、交流都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可依靠;像一位盲人没有了手中的拐杖,变得不知所措;像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无从下脚,找不到出路。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学案”中的要求、内容展开课前预习,课内汇报、交流,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为拓展阅读争取了时间。

二、“导学案”的产生,让老师们在备课时少了很多无效劳动,减轻了工作压力。

实践证明,“导学案”的设计要比老师们一课一课地设计教案在劳动量上要轻松得多。教案的设计从开始写导入到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花费老师很多的精力,这样老师们在备课上常常是怨声载道,也使备课流于形式,很多老师的备课变成了只是应付领导检查的文件,而没有真正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况且也只是在老师的“教”上下功夫,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虽然,“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但不管怎样,都比一课一课把教案详详细细写出来费工费时要少,也更为有效。这种做法是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啊!

三、“导学案”的使用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原先的语文教学,虽然上课前我都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可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不得法,不知如何下手,预习总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

上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无一点涟漪,冷冷清清,本来好心情的老师变得暴躁,学生也越来越不愿意上语文课。

“导学案”的使用,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了学习效率。预习时,依据“学案”展开学习,有了指挥棒,知道预习哪些方面的内容;交流汇报时,也知道怎样谈,谈什么,你一言,他一语,课堂上出现了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局面,很是热烈。

四、“导学案”的使用给学生搭建了竞争的平台,增强了学语文的热情。

有老师说,听语文课如同嚼蜡,干涩苦辣,让人浑身不自在,没有听数学课所拥有的一种激情。“导学案”的使用,就像数学中的例题,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的想法、观点,课堂上你争我抢,你坚持这个观点, 我坚持那个想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说完了这一个内容,下一个问题又等你去解决,问题解决了,课文学透了,就积累优美语言,你能背一句,他就背三句,我还能背一段,竞争的氛围创设起来,学生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你说,学习效率能不提高吗?

以上是我结合半年多的课改实验进行的一些反思。当然,课改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新的困惑和问题仍然会出现。只要我们坚定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在课改中解放思想,不保守;求真务实,不花哨;面对困难,不回避;逐步完善,不停步。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在课改的道路上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第五篇:导学案心得体会

导学案,顾名思义,即要有“引导”的过程,还要有“学习”的方案。使用一段时间后,给我带来的有收获有困惑,也有一问题。 收获:

首先,课堂上发生了变化,讲得少了,学生讲得说的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视野开阔了。使我的教学观念随之发生了变化,注重了预习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

其次,让我真切体会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课堂,体现了主人翁的地位,问题不再由老师提出,而是由学生提出,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者。

困惑:

1、 导学案的实施对优秀学生的学习来说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对于学困生来说却是雪上加霜,有时老师的讲解都难以理解。现在他他们自学,更是摸不着头脑了。

2、 小组交流学习难以起到真正实效。在教学中采取小组教学时,一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同学在小组中往往得不到必要,及时的引导和鼓励,造成时间越久他们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越得不到锻炼。如何可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十分头疼,还有待探索和研究。

使用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怎样引领优等生前进的同时,带领后进生共同进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2、 导学案的教学是否都为单

一、固定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练得少,知识掌握不够,

3、 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老师讲得少了,时间上怎么保证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接受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也即是如何在课时量确定的情况下,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4、 课堂上要兼顾到每一个孩子。怎样做到调控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兴致高昂的愉快的接受整节课的学习?

针对这些,我认为导学案的设计是根本是一节课的灵魂,一个班集体中学习程度有“好,中,差”之分,导学案可设计不同层次的不同难度的问题,参与讨论问题,在问题中提高。

不管怎样,应充分发挥“导”“学”的作用。我坚信通过摸索和探究。导学案的引入一定会带给我们新德起点。

上一篇: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下一篇:励志素材人物事迹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