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监测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工程测量监测范文

105,安全监测工程地下厂房爆破振动监测简报105号

黑龙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工程 安全监测工程

监测简报 [厂房]2017-105 号 (岩锚梁爆破振动监测)

批准:

审核:

编写: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荒沟蓄能电站监测项目部 二○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 1 - 1 1、、岩锚梁爆破 振 动监测

本次爆破振动监测是在厂房第Ⅲ层开挖过程中开展的。在开挖前,在临近开挖面)岩锚梁上按设计要求布置 5 个测点,通过监测岩锚梁质点振动速度来检验厂房第Ⅲ层爆破参数的合理性。

本次爆破测试于 2017 年 11 月 28 日进行,测点距爆心分别为 30m、18m、7m、31m、55m,各测点观测的波形见图 1.1~图 1.5,质点振动速度整理成果见表 1-1。

图 1-1

1#测点典型振动波形图

图 1-2

2#测点典型振动波形图

图 1-3

3#测点典型振动波形图

- 2 - 图 1-4

4#测点典型振动波形图

图 1-5

5#测点典型振动波形图

表 表 1-1

爆破质点振动速度测试结果整理表 编号 测点 高程 ( (m )

爆心距(m )

振速 V

( (cm/s )

RQ3 / 1 

备注 #1 165.35 30

2.24 0.121 竖直垂向 #2 165.35

18 3.57 0.202 竖直垂向 #3 165.35

7

14.31 0.519 竖直垂向 #4 165.35

31 2.34 0.117 竖直垂向 #5 165.35 55 2.62 0.066 竖直垂向

2 2、、结论

(1)爆破振动波形图显示,各段振动影响未见叠加,其时间间隔与实际爆破分段相符,说明网络连接正常。

(2)爆破振动的持续时间约为 0.5s;各测点主振频率不尽相同,一般随着爆心距的增大而呈递减趋势变化,爆破振动频率衰减正常。

(3)各测点的质点振动速度随爆心距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符合正常的衰减规律。本次测得#3 测点质点振速最大,测值为 14.31cm/s,大于爆破质点振动速度安全允许标准值(7.0cm/s),其他 4 个测点振速值均小于爆破质点振动速度安全允许标准值(7.0cm/s)。

3 3、、建议

建议厂房开挖爆破施工过程中,科学、精细调整爆破参数,现场严格按爆破设计进行施工,将爆破施工对岩锚梁结构稳定影响降到最低。

第二篇:绩效测量与监测控制程序

版本:O/D 绩效测量与监测控制程序

绩效测量与监测控制程序

(LJ-CX-09-22)

1.目的

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绩效进行有效的测量和监测,并定期评价有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循情况,为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总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绩效进行的测量和监测,对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的评价。 3.职责

3.1安全处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与指导,并对各部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方案,有关运行控制情况进行监视与测量。

3.2质量处负责对产品质量目标指标方案、有关运行控制情况进行监视和测量。 3.3工会负责对女职工保护及未成年工使用情况等进行监视与测量。

3.4劳资处负责对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职工健康及职业病等进行监视与测量。 3.5技术处负责对统计技术应用等情况进行监视与测量。 3.6办公室负责对文件控制等情况进行监视与测量。 3.7保卫处负责对消防治安等情况进行监视与测量。

3.8总务处负责对总公司办公区域的有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情况进行监视与测量。 3.9经营处负责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监视与测量。

3.10项目经理部负责对项目部管辖范围内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方案,运行控制情况等进行监视和测量。

3.11各部门通过监视和测量,对业务责任管辖范围内的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

3.12企管处负责对监测设备,记录控制等情况进行监视与测量。并通过内审,对总公司、各部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运行控制情况和法律法规符合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统计和评价。 4.活动描述 4.1绩效测量的内容 4.1.1定量测量

4.1.1.1质量管理过程的绩效测量 a.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b. 物资的进场验证; c. 过程的监视与测量。 4.1.1.2环境控制过程的绩效测量 a. 场界噪声排放测量; b. 污水排放测量。

版本:O/D 绩效测量与监测控制程序 4.1.1.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过程的绩效测量 a. 作业场所的噪声排放测量;

b. 特种作业人员及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的健康查体的验证。 4.1.2定性测量

4.1.2.1质量管理过程的绩效测量 a. 有关的运行控制情况监测; b. 相关方满意度监测; c. 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评价。 4.1.2.2环境控制过程的绩效测量 a. 有关的运行控制情况监测;

b. 目标、指标及方案实施情况的监测; c. 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评价。

4.1.2.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过程的绩效测量 a.有关的运行控制情况监测;

b.目标、指标及方案实施情况的监测; c.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评价。

d. 事故、事件职业病及不良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监测; 4.2绩效测量的频率

4.2.1安全处每年1月对上总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方案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同时制定本的目标指标及方案。

4.2.2安全处每季度组织相关部门对各项目经理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方案、运行控制、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一次检查。并对存在的不符合下达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

4.2.3产品的监视测量,执行《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物资管理程序》。 4.2.4相关方满意度的监视和测量,执行《相关方满意度调查程序》。

4.2.5质量处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不定期的监视和测量,各项目经理部对质量管理各个过程进行监视,必要时进行具体测量,以确保过程能力符合规定要求,保证产品的符合性。

4.2.6工会每年对女职工进行一次健康查体,每季度对女职工劳动保护情况及项目经理部未成年工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及时整改并实施验证。

4.2.7劳资处根据实际情况,对培训计划的实施、职工的职业病情况进行监测及统计。 4.2.8技术处每季度对统计技术应用情况等进行监视与测量。

4.2.9办公室每季度对所管辖范围内的文件控制情况,纸张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及时整改。

4.2.10总务处定期对总公司办公区域的水电耗用及办公用品使用情况进行测量,并对办公区域的污水排放、废弃物处理、电气设备及线路情况等进行监测,必要时联系地方环保部门进行监测。出现不符合及时整改。

4.2.11保卫处每季度对所管辖范围内的消防治安情况等进行检查,出现不符合,限期整改。

版本:O/D 绩效测量与监测控制程序 4.2.12经营处每年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监测统计。

4.2.13项目经理部利用自有的监视测量设备,对作业场所及施工现场场界噪声进行定期监测,填写“作业场所/场界噪声监测记录表”,必要时安全处负责联系地方环境监测部门,对施工场界排放的噪声、废水等污染物进行监测,当监测结果不符合时,执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2.14项目经理部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健康情况每两年进行一次体检,对从事有毒、有害的作业人员,应增加体检频次,并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台帐,必要时提供相应的健康证明。 4.2.15各部门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工伤事故及事件等情况填表扫描上传至安全管理模块,安全处负责汇总、评价。各部门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分析处理,并及时报安全处备案。

4.2.16各部门通过监视和测量,对业务责任管辖范围内的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

4.2.17企管处负责对检测设备,记录控制等情况进行监视与测量。并通过内审,对总公司各部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运行控制情况和法律法规符合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统计和评价。

4.2.18设备材料处每季度对项目经理部的机械设备、物资管理情况进行监视与测量。 4.3绩效测量和测量数据记录和报告。 4.3.1所有绩效测量数据和结果应正确记录。

4.3.2各部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对监视和测量的数据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和处理,并写出报告,以供管理评审使用。 4.4监视与测量设备的配置及管理。

监视与测量设备管理执行《监视、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5.相关文件       《监视、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相关方满意度调查程序》 《物资管理程序》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6.记录

6.1安全检查记录表(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第三篇:工程测量放样和倾斜变形监测实习心得2

实习心得2 时光荏苒,一眨眼这学期就过去了一半,相继而来的就是我们的实习,这周末我们做了缓和曲线放样以及倾斜变形监测实习,以下就是我对这次实习的心得。

前期准备阶段:

缓和曲线放样:按照老师上课给的数据,用偏角法以及自由设站法放样,先计算出两种方法的全部数据,偏角以及利用坐标方位角计算极角和极径。在计算过程中,我们组内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数据,检查了一下,发现有的是坐标系建立错误,另外就是计算错误,特别是在计算极角的时候,先用坐标反算的方法计算出E点到坐标原点0号点连线以及放样点

1、

2、

3、

4、

5、6号点连线的坐标方位角,再根据所在象限判断到底是前者减去后者还是后者减去前者,计算出夹角。

倾斜变形监测:这个前期准备只需要掌握监测的方法和准备好仪器。

在准备阶段过程中,数据的计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计算错误,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放样就全部错误,必须重新计算重新放样,也就意味着从头再来,这样不仅浪费时间、精力,而且白天太阳那么大,各组员都是忍着太阳的酷热来完成实习工作,如果知道做的工作是徒劳的,是没有用的,还得重头再来的时候,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为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我们在前期准备的时候,就必须做到认真计算、仔细检查以达到准确无误,这样在野外工作时就可以高效率地完成实习任务。 野外实战阶段:

借到全站仪,我们自己在图书馆那儿找了一块阴凉的地儿进行我们的缓和曲线放样,首先用偏角法,要定出一条大于60米的长边作为X轴,先确定坐标原点也就是直缓点A点,做好标记,再确定长边的另一个端点B点,做好标记。在坐标原点A 点处架设仪器,根据偏角放出

1、

2、

3、

4、

5、6点的方向,用皮尺拉出距离,最后定出这6个点。再利用自由设站法,先放出E点,做好标记,在E点架设仪器,后视坐标原点,根据夹角和距离逐一放样,其实这个方法后续操作跟极坐标方法放样类似,根据极角极径逐一放出6个点。

倾斜变形观测:在西七建筑物上面选择一条边,用全站仪竖丝法观测其倾斜量。先选择一条边,我们选的是西七一区的一个转角边,再找两个距离这条边1.5倍高度的两个点进行倾斜观测,我们选了一个在西一门口那里,可以观测到目标边的最上面和最下面,中间被树枝挡住了,另一个点选在差不多与前一点到目标边连线垂直的西七三区,然后进行观测。

通过今天的实习,我们基本上掌握了缓和曲线放样以及倾斜观测的基本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的细节还是很多,架设仪器以及操作的熟练程度决定了完成的效率。总的来说,这些放样方法不是很难,主要的还是争取在架设仪器上面少花一点时间,这样在野外工作时,就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各项测量任务。一个团队,团结非常重要,在今天的实习就可以看出来,我们各组员认真配合,团结一致,完成的效率就很高。

第四篇:岩土工程监测部分测试题及答案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质量检测人员上岗培训 (岩土工程监测部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岩土工程监测工作是保证监测质量、优化设计、指导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2、岩土工程监测工作须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应综合考虑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施工方案等因素。

4、监测工作须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精心组织和实施监测。

5、基坑开挖影响范围是既有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及地下水等的统称。

6、在建筑基坑施工及使用期限内,为保基坑安全须对建筑基坑及周边环境实施的检查、监控工作。

7、监测报警值为确保基坑工程安全,对监测对象变化所设定的监控值。用以判断监测对象变化是否超出允许的范围、施工是否出现异常。

8、开挖深度超过5m、均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9、基坑工程监测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监测项目、测点位置、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值等。

10、基坑工程监测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应经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认可。

11、监测单位应了解委托方和相关单位对监测工作的要求,并进行现场踏勘,搜集、分析和利用已有资料,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

12、监测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目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等。

13、监测单位应严格实施监测方案,及时分析处理监测数据,并将监测结果和评价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作信息反馈。

14、

15、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及时通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

16、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17、

18、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19、巡视检查的检查方法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设备进行。 20、巡视检查应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检查情况进行

9 页 第 1 页 共详细记录。

21、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

22、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个监测孔。

23、锚杆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

24、建(构)筑物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物的墙角、柱基及裂缝的两端,每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应少于3处。

25、围护墙、桩及围檩等内力宜在围护墙、桩钢筋制作时,在主筋上焊接钢筋应力计的预埋方法进行量测。

二、判断题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适用于建(构)筑物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对于冻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老粘土等其他特殊岩土和侵蚀性环境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尚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应用。(√)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在建筑基坑施工期限内,对建筑基坑及周边环境实施的检查、监控工作。(×)

4、支撑由钢、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组成,用以承受围护墙所传递的荷载而设置的基坑内支承构件。(√)

5、锚杆一端与挡土墙联结,另一端锚固在土层或岩层中是支撑挡土墙、水、土压力的支挡杆件。(×)

6、冠梁设置在围护墙中部的连梁。(×)

7、监测点直接或间接设置在被监测对象上能反映其变化特征的观测点。(√)

8、监测频率单位时间内的监测次数。(√)

9、监测报警值为确保基坑工程安全,对监测对象变化所设定的监控值。用以判断监测对象 变化是否超出允许的范围、施工是否出现异常。(√)

10、开挖深度超过8m、或开挖深度未超过6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均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11、提出基坑工程监测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监测项目、测点位置、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值

9 页 第 2 页 共等。(√)

12、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13、监测单位编写监测方案前,应了解委托方和相关单位对监测工作的要求,并进行现场踏勘,搜集、分析和利用已有资料,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

14、监测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目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监测频率、监测报警值、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处理方法、工序管理及信息反馈制度等。(√)

15、监测单位应严格实施监测方案,及时分析、处理监测数据,并将监测结果和评价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作信息反馈。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时必须立即通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

16、当基坑工程设计或施工有重大变更时,监测单位可考虑调整监测方案。(×)

17、基坑工程监测可影响监测对象的结构安全、但不妨碍其正常使用。(×)

18、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19、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抓住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监测系统。(√)

20、当基坑周围有地铁、隧道或其它对位移(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构)筑物及设施时,具体监测项目应与有关部门或单位协商确定。(√)

21、巡视检查的检查方法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22、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23、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密。(√)

24、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3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2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25、当用测斜仪观测深层水平位移时,设置在围护墙内的测斜管深度不宜大于围护墙的入土深度; (×)

三、选择题

1、编写监测方案前,委托方应向监测单位提供下列资料:

(1)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文件; (2) 基坑工程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9 页 第 3 页 共(3) 基坑工程影响范围内的道路、地下管线;(4)地下设施及周边建筑物的有关资料。

2、监测方案应包括:

(1)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目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 (2)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监测频率。 (3)监测报警值、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4)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处理方法、工序管理及信息反馈制度等。

3、监测单位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阶段的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进一步了解委托方和相关单位的具体要求;

(2)收集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及气象资料、地下结构和基坑工程的设计资料, (3)了解施工组织设计(或项目管理规划)和相关施工情况;

(4).收集周围建筑物、道路及地下设施、地下管线的原始和使用现状等资料。 (5)必要时应采用拍照或录像等方法保存有关资料;

4、下列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

(1) 地质和环境条件很复杂的基坑工程;

(2) 邻近重要建(构)筑物和管线,以及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地铁、隧道等破坏后果很严重的基坑工程;

(3) 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实施的基坑工程; (4)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

一、二级基坑工程; (5) 其他必须论证的基坑工程。

5、监测结束阶段,监测单位应向委托方提供以下资料,并按档案管理规定,组卷归档。

(1).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2). 测点布设、验收记录; (3). 阶段性监测报告; (4). 监测总结报告。

6、监测工作的程序,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接受委托,现场踏勘,收集资料;

(2). 制定监测方案,并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认可;

(3). 现场监测,监测数据的计算、整理、分析及信息反馈;

(4). 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和报告和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完整的监测资料。

7、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包括: (1)支护结构及相关的自然环境;

9 页 第 4 页 共(2)施工工况及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

(3) 周围建(构)筑物及周围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等 (4)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8、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的要求:

(1)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杆件上; (2) 每道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 (3) 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

(4) 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9、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的要求:

(1) 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

(2) 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个测点。在竖向布置上,测点间距宜为2~5m,测点下部宜密;

(3) 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1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的中部; (4) 土压力盒应紧贴围护墙布置,宜预设在围护墙的迎土面一侧。

10、建(构)筑物倾斜监测点应符合的要求:

(1) 监测点宜布置在建(构)筑物角点、变形缝或抗震缝两侧的承重柱或墙上; (2) 监测点应沿主体顶部、底部对应布设,上、下监测点应布置在同一竖直线上; (3) 当采用铅锤观测法、激光铅直仪观测法时,应保证上、下测点之间具有一定的通视件。

11、建(构)筑物的裂缝监测点应符合的要求:

(1)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

(2)在基坑施工期间当发现新裂缝或原有裂缝有增大趋势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 (3)每一条裂缝的测点至少设2组, (4)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宜设置测点。

12、土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埋入式或边界式(接触式)。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受力面与所需监测的压力方向垂直并紧贴被监测对象; (2) 埋设过程中应有土压力膜保护措施;

(3) 采用钻孔法埋设时,回填应均匀密实,且回填材料宜与周围岩土体一致。 (4) 做好完整的埋设记录。

9 页 第 5 页 共

1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警;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 (1) 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 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出现异常情况或基坑出现渗漏、流砂、管涌、隆起或陷落等;

(3) 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4) 周边建(构)筑物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可能发展的变形裂缝或较严重的突发裂缝;

(5) 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

14、现场的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使用正式的监测记录表格; (2) 监测记录应有相应的工况描述; (3) 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

(4) 对监测数据的变化及发展情况应及时分析和评述。

15、阶段性监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该监测期相应的工程、气象及周边环境概况; (2) 该监测期的监测项目及测点的布置图;

(3) 各项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及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 (4) 各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预测; (5) 相关的设计和施工建议。

四、简答题

1、基坑工程施工前,建设方应如何委托监测单位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

答: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经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市政道路、地下管线、人防等有关部门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2、简述监测工作的程序和步骤: 答:1. 接受委托; 2. 现场踏勘,收集资料;

3. 制定监测方案,并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认可; 4. 展开前期准备工作,设置监测点、校验设备、仪器; 5. 设备、仪器、元件和监测点验收; 6. 现场监测;

9 页 第 6 页 共7. 监测数据的计算、整理、分析及信息反馈; 8. 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和报告;

9. 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完整的监测资料。

3、监测单位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阶段的工作应包括那些内容; 答:(1). 了解委托方和相关单位的具体要求;

(2). 收集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及气象资料、地下结构和基坑工程的设计资料, (3) .了解施工组织设计(或项目管理规划)和相关施工情况;

(4). 收集周围建筑物、道路及地下设施、地下管线的原始和使用现状等资料。 (5) .必要时应采用拍照或录像等方法保存有关资料;

5、监测结束阶段,监测单位应向委托方应提供那些资料,并按档案管理规定,组卷归档。 答:(1).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2). 测点布设、验收记录; (3). 阶段性监测报告; (4). 监测总结报告。

6、基坑工程现场监测应包括的对象有那些: 答:(1) 支护结构;

(2) 相关的自然环境; (3) 施工工况; (4) 地下水状况; (5) 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 (6) 周围建(构)筑物; (7) 周围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 (8) 周围重要的道路; (9)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8、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应包括主要内容有那些: 答:(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2) 冠梁、支撑、围檩有无裂缝出现; (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 (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 (5)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 (6)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9 页 第 7 页 共(7)地下管道有无破损、泄露情况; (8)周边建(构)筑物有无裂缝出现; (9)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 (10)邻近基坑及建(构)筑物的施工情况。

9、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那些要求:

答:(1) 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

(2) 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个测点。在竖向布置上,测点间距宜为2~5m,测点下部宜密;

(3)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1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的中部; (4) 土压力盒应紧贴围护墙布置,宜预设在围护墙的迎土面一侧。

10、基坑内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那些要求:

答:(1) 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

(2) 水位监测管的埋置深度(管底标高)应在最低设计水位之下3~5m。对于需要降低承压水水位的基坑工程,水位监测管埋置深度应满足降水设计要求。

 

11、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答:(1) 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相邻建(构)筑物、重要的地下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 (2) 水位监测管的埋置深度(管底标高)应在控制地下水位之下3~5m。对于需要降低承压水水位的基坑工程,水位监测管埋置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 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

12、建(构)筑物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那些要求:

答:(1) 建(构)筑物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边不少于3个监测点;

(2) 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 (3) 建(构)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4) 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5) 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交接处的两侧;

(6) 烟囱、水塔和大型储仓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

9 页 第 8 页 共于4点。

13、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其布设应符合那些要求: 答:(1) 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

(2) 工作基点应选在稳定的位置。在通视条件良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不设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监测点;

(3) 施工期间,应采用有效措施,确保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正常使用; (4) 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14、测斜管应在基坑开挖1周前埋设,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答:(1) 埋设前应检查测斜管质量,测斜管连接时应保证上、下管段的导槽相互对准顺畅,接头处应密封处理,并注意保证管口的封盖;

(2) 测斜管长度应与围护墙深度一致或不小于所监测土层的深度;当以下部管端作为位移基准点时,应保证测斜管进入稳定土层2~3m;测斜管与钻孔之间孔隙应填充密实; (3) 埋设时测斜管应保持竖直无扭转,其中一组导槽方向应与所需测量的方向一致。

15、裂缝监测可采用以下方法:

答(1) 对裂缝宽度监测,可在裂缝两侧贴石膏饼、划平行线或贴埋金属标志等,采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的方法;也可采用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法、摄影量测等方法。

(2) 对裂缝深度量测,当裂缝深度较小时宜采用凿出法和单面接触超声波法监测;深度较大裂缝宜采用超声波法监测。

16、因围护墙施工、基坑开挖以及降水引起的基坑内外地层位移应按下列条件控制: 答:(1) 不得导致基坑的失稳;

(2)不得影响地下结构的尺寸、形状和地下工程的正常施工;

(3) 对周边已有建(构)筑物引起的变形不得超过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4) 不得影响周边道路、地下管线等正常使用; (5) 满足特殊环境的技术要求。

9 页 第 9 页 共

第五篇:河段污水排放口水质监测工程设计

河段污水排放口水质监测工程设计 - 水处理工艺

【摘 要】.本文针对强涌潮地区的特点,对该区域内污水排放口附近建设的安装水质监测系统仪器基础工程,介绍了利用打钢管桩作为水质观测平台的布置措施。

【关键词】 .强涌潮;高速水流;水质监测;钢管桩

【abstract】.this text aim at strong flow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de region, rightness should sewage in the district emissions neighborhood construction of install fluid matter monitor the foundation of the system instrument, introduction make use of dozen steel pipe stake be a fluid matter to prognosticate terrace of decoration measure. 【key words】.strong flow out tide;high speed water current;fluid matter monitor;steel pipe stake 1. 引言. (1)水利部门水文系统自50年代中期起在水文站网的基础上,开展了天然水化学检测,70年代初了增加水污染监测项目,80年代至今已发展到能对各类型水体、水生生物和底质等水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并拥有水量、水质同步监测的优势。目前已建成由部、流域、省级及市四级共计250多个水环境监测中心组成的全国水环境监测体制,各级监测机构都已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全国水质监测网络由2600多个水质监测站组成,定期监测评价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质,直接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等服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赋予水利部门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职责,1997年,在全国七大流域主要水系的省界水体共设置了329个监测站点,定期测报省界水体水环境质量状况。

(2)中国的水质监测工作不仅有新的内容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水质监测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基础,水质监测提供的水质信息显得尤为重要。从一般意义来讲,水质监测工作的整体水平提高,水质监测的能力建设进行全面实施后,水质监测系统的机动、快速反应能力和自动测报能力将大大提高,能实现水功能区内重点地区、重点水域和供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提高水质监测信息数据传输和分析效率。在满足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社会公众对水质信息需要的同时,提高对突发、恶性水质污染事故的预警预报及快速反应能力。 2. 工程位置及特点. (1)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干流全长约605km。本文水质监测系统安装设备位于钱塘江赭山湾标准塘工程九上顺坝2号盘头附近,属钱塘江河口段,受迳流与潮流共同作用,从河势分析,处于赭山湾弯道凹岸处。

(2).本河段所处的河床具有洪冲潮淤的特点,工程河段河床冲淤幅度常受汛期洪水大小控制,洪水峰量和洪量越大,冲刷幅度也越大。大潮期水流流速一般可达7m/s,实测最大达12m/s。. 3. 水质监测系统仪器简介. 3.1 组成:(1)电池箱(用于提供数传机的正常工作,需放置于干燥处);(2)数据传送终端机(尺寸40×40×40cm,需放置于干燥处);(3) 水质传感器探头(直径10cm的圆柱体,长约30cm,需离排放口5m之内,易破)。

3.2 工作原理:(1)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经排江管向江中心排放,排江管的排放口离岸约50m。

(2).监测仪器安放须先在排放口附近放置水质传感器探头,由于污水排放后易被江水稀释,故探头离排放口越近精确度越高。 (3)之后,探头通过数据线将信息发送至数据传送终端机,再由数传机将信息发送至陆上的部门进行数据分析。 4. 基础工程方案确定. (1)该水质监测装置是钱塘江干流流域内的第一座,之前生产及安装的仪器均用于湖泊或流速小的河道内,做法是先预制一块砼块体,将水质传感器探头用铁链固定于砼块体上,再将悬浮球系于水质传感器探头上,最后,将砼块体放入所需进行监测的地段内即可正常工作。

(2)由于钱塘江该地段水流流速大,潮水来时,挟带着大小不一的块石,经常冲走附近海塘塘脚4t以上砼异型块体,破坏力巨大,水质传感器探头需放置在水中,且位置固定,若无保护措施极易被块石打坏,只是一味增加砼块体的重量并不能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故厂家的基础工程方案不具可实施性

(3)由于该水质监测装置位于钱塘江河口中游段,钱塘江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尽可能地少占用水域,将对行洪及船只通行的影响降至最低。经过多方案比较和论证后,最终采用打设dw813的钢管桩方案。即在需监测位置的上下游5m处各打入dw813的钢管桩一根,桩长49.1m,桩底进入持力层内,桩底高程为▽-41.6。将监测仪器安放在钢管桩内,仪器通过钢杆固定在▽7.5m工作平台。由于监测仪器需放在水中,才能保证监测信息的准确和及时,为保证钢管内水的正常出入,在江水p=10%低潮位和p=10%高潮位之间,即钢管桩上▽0.0~▽5.0m范围内,开设50mm的进出水孔,孔净距100mm呈梅花形布置。.由于钢管桩受涌潮的推力较大,为保险起见,在▽0.0~▽5.0m.范围内,各进水孔之间,增设四根槽钢,起加固钢管桩强度的作用。

(4)监测平台设▽4.0m和▽7.5m两个工作平台,平台为直径1.8m厚度为12mm的钢板。钢管桩采用螺旋缝钢管,材料为q235钢,管壁厚度为12mm。桩长49.1m,打入持力层内,桩底高程为▽-41.6。 5. 桩基承载力及桩顶位移验算. 桩长49.1m,桩端进入碎石持力层。在桩基计算时需满足竖向承载力及在涌潮水平推力作用下桩顶容许位移的要求。 单桩竖向承载力验算仅需考虑上部荷载。 q uk =q sk+q pk=u +∑qsiki+qpkap q uk ——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u——桩身周长;

qsik——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li——桩穿越第i层土的厚度; qpk——桩端附近的阻力标准值; ap——桩端面积。

钢桩平台满足竖向承载力要求。

单桩水平承载力验算需考虑风荷载和涌潮水平推力影响,尤其以涌潮水平推力的影响为甚。根据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院的研究结果表明,涌潮的水平推力为5~7t/m2,涌潮作用高度为3m。 α=.5mb0.ei rh=7×3×0.813=171(kn) α——.桩的水平变形系数;

m——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取8(mn/m4); b0——桩身计算宽度(m),b0=0.9(1.5d+0.5)=1.55(m)。 桩入土深度为40m,桩的换算埋深αh=4.0,νx=2.441,ei=4.84×105(kn/m 2) 结论:x 0a =7.75mm<10mm,钢桩平台满足桩顶位移要求。 6. 技术要求. 6.1 除锈防腐要求:由于钢管桩位于污水排放口处,排出的污水会对钢材有腐蚀作用,故整个基础工程包括钢构件、钢管桩等均须事先除锈打磨干净,手工除锈等级为st2,即除去松动的氧化皮、疏松的锈及污物,呈金属光泽;钢管外防腐采用先刷702环氧富锌底漆1道,再刷842环氧云铁底漆2道,然后刷546环氧沥青厚

浆型面漆4道,涂层间缠绕玻璃钢纤维布三层,总厚度不小于2.0mm;钢管内防腐采用先刷702环氧富锌底漆2道,再刷842环氧云铁底漆1道,然后刷玻璃鳞片涂料3道,其总厚度不小于0.35mm。

6.2 施工顺序要求:在除锈防腐工作完成后,开始打dw813钢管桩。要求在达到桩顶设计高程后,将▽0.0高程以上的钢管桩取下,到陆地上在桩身▽0.0~▽5.0m范围内开设50mm的进出水孔,并焊接槽钢及上部平台钢结构,再运至水下,将两段钢管桩用法兰连接,这样可避免水下焊接钢构件。 7. 结论. 该水质监测仪器的基础工程设计为钱塘江干流流域段第一座水质监测仪器装置,于2004年建成并投入运行至今,反响较好,会对今后钱塘江流域内的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的监测工作起指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天建,熊厚金,王利群,桩基础设计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鞠建英,特种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刘金砺,桩基础设计与计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4]《桩基工程手册》编写委员会,桩基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1998).

上一篇:高层建筑总结范文下一篇:工程师求职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