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本科毕业论文

2022-05-1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英国本科毕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英国的国情与我国不同,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管理机制也有别于我国,但是其在这方面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之处。本文通过对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考察学习,分析了其毕业生就业管理机制的主要特点,并从明确职责定位、完善评价标准与方式、调整指导服务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启示性意义。

第一篇:英国本科毕业论文

英国高校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研究

随着国际化教育认可度逐年上升,出国留学成为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标准。为提高我国高校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人才的高质量输出,本文将对英国一流高等学府拉夫堡大学,开展的市场营销管理专业进行多方面调研,力求为我国高校同专业做借鉴。

随着全球化发展,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被认为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撑与基础。我国高校近年来开始注重输出全球化人才,国际化教育成为我国培养国际性竞争人才的重要手段。英国高等学府以其闻名的历史文化,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一流的学术排名受到学者青睐。

英国拉夫堡大学是位于英格兰的一所世界一流高等学府。市场营销专业隶属于拉夫堡大学的商学院,其世界排名Top1%,是同时包含AACSB、EQUIS以及AMBA三重认证的世界顶尖商学院之一。本文将借鉴拉夫堡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和教学模式,为我国本科高等教育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作进一步启示。

拉夫堡大学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概览

拉大的市场营销专业全称Marketing and Management(市场营销管理专业),三年学制。其专业包含三个方向的知识,分别是市场营销学科、商科和管理学科。学生将深刻学习到专业的数字化市场营销策划、消费者行为学分析和国际品牌管理的知识,此外还有大量商科、传播与管理的策略与领导能力将会设置到人才培养当中。

第一年,必修课程围绕着商科和管理学科展开,这被认作为是其专业基础类课程;选修课是市场营销辅助学科,开展数字传播、法律、零售、财务和经济术语。

第二年,学生将要学习更专业化的内容,必修课程有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国际品牌管理和数字化市场营销等,去自主理解与领悟市场营销专业。此外,学生还需参与到更多的以零售方向为主的商业领域实践。

最后一年,专业设置更注重培养市场营销策略、领导能力、策划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其中有很多更细的方向,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拉夫堡大学市场营销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认为此专业是与企业接轨的,以培养实践性人才为导向,不仅需要教授学生专业其本身的知识,更需要丰富学生的营销视野和锻炼学生自主能力与其沟通能力。

拉夫堡大学

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方向

拉大市场营销管理的专业设置垂直连接企业实践,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皆围绕着就业展开。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广泛,皆以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基础为主体,毕业后可直接链接职位方向如市场营销、数字营销、全球品牌管理、零售、供应链管理、综合管理和市场咨询等。

拉夫堡大学

本科市场营销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拉夫堡大学本科市场营销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多元化,分别是传统授课方法Lectures和Tutorials,团队研讨Seminars、Workshops和Group work,还有学生独立项目Independent study。

Lectures(讲座授课)。讲座授课是属于传统课堂授课方式,由教授与讲师组合或独立进行有专题式的讲授,内容围绕专业理论与近期学术发展趋势开展。拉大讲座授课是无课本教学,老师授課之前会在学生系统上传教学大纲,并列出阅读书单,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堂期间,学生可带电子设备辅助学习、及时查阅资料案例等。

Tutorials(辅导)。辅导是拉大为学生分配个人导师,导师以邮件或者面对面的方式,不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以及帮助解决专业问题。学生需预定导师课时,方可与导师进行交流。

Seminars(研讨会)。研讨会一般由助教或者在读博士组织,在讲座授课Lectures之后,为学生再次提供主题,让学生以团体模式,进行相互讨论,再进行presentation。这种方式在授课之后,非常能激发学生对学术的热情以及学生对观点的延伸想法。

Workshops(实践讨论)。专题讨论是无组织的团体的讨论会议。譬如要求学生进行模拟零售或者对消费者进行面对面调研。这类课程结束后需要以项目报告去提交,其内容需反映课程周期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以及需要学习拓展的方向。

Group work(案例小组)。案例小组是学生自行组织团体,对于布置下来的专题案例,团体间进行讨论,并各自撰写报告或者论文。譬如分析某公司的市场定位等等。

启示与借鉴

提高人培方案与企业人才需求匹配度,培育垂直对接人才。我国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需详尽对企业用人需求的市场调研。调研内容包括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专业与综合能力反馈情况,本校毕业生就业单位职位情况,其他高校同专业就业单位职位情况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本校专业学生情况,调整人培方案,匹配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市场营销本科课程中,需加入更多辅助课程帮助学习与实践专业理论知识。市场营销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其学科包含内容丰富,具体实践上与其他学科有很多交叉的专业知识。譬如市场调研涉及统计学科,消费者行为学涉及心理学科,市场营销策划涉及传播学科。

各类学科都因为时代科技进步而进行着更深一步的发展。譬如,近年来,传播学科衍生出新媒体传播,市场营销专业也需根据相关学科的发展,调整专业人才培方案,加入更多辅助课程帮助学生去深化丰富专业理论知识。

细化专业分支,建设有特色的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拉大市场营销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商科和管理学科作为基础,注重培育学生在商业环境中的市场营销综合能力和管理能力。而我国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同质化严重,因此,我国本科高等学府需借鉴国外高校专业设置,做足调研,设立相关师资,培育有特色的市场营销专业。

无定制教材授课形式激发更多课堂创意教学可能性。拉大在授课形式上采用无教材化授课,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自行设计课程内容,而在我国,市场营销专业教材属于定制。

当交叉学科需要辅助学生学习市场营销专业时,定制课本显示过于刻板,不仅在吸引学生兴趣上存在很大困难,而且也影响教师授课生动性,更加影响交叉学科之间的逻辑性,譬如市场营销专业加入交叉学科传播学的辅助课程学习,但是课本与传播专业一致,而不是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定制,从而导致学生在对两者课本之间的联系会存在异议,不能理解身在市场营销专业,却学习传播学的原因。因此,无定制教材的课程应当被纳入课程设置考虑。加强多元化教学方式,把除传统教授以外的教学方式列入课程。我国高等院校市场营销本科专业需加强借鉴拉大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从传统授课之外的教学方式融入课程,开设研讨课程,案例讨论课和实践课等,并为学生设置个人导师,安排导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学术讨论交流沟通,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更好的辅助学生设置学习目标,提升其学习能力,从而培育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

(广州工商学院)

作者:龚舒慧

第二篇: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 英国的国情与我国不同,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管理机制也有别于我国,但是其在这方面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之处。本文通过对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考察学习,分析了其毕业生就业管理机制的主要特点,并从明确职责定位、完善评价标准与方式、调整指导服务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启示性意义。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机制

一、考察培训的基本概况

本次培训考察的时间为2011年11月3日到11月24日,为期21天。通过专家授课、单位拜访和现场考察等学习形式,先后到英国剑桥大学、华威大学、诺丁汉大学、德比大学、北安普顿大学、利物浦大学、赫尔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伦敦城市和伊斯灵顿学院等九所高校进行培训学习,与英格兰高教基金会、伦敦高教劳力署、阳光基金会、国家学生就业协会等公共机构多位专业人士进行深入交流与接触,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管理体制等情况。就总体而言,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别是就业管理机制方面确实有值得借鉴之处。

二、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体制

1、从政府层面而言

英国政府不直接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而以宏观管理为主。在国家一级层面以劳工部牵头为主,教育部门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监测、统计与数据发布。政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管理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英国政府主要是通过刺激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开发创造就业岗位,为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提供有利条件。二是法律保障。英国政府通过制定并不断完善就业促进法、平等就业法、反歧视就业法等法律法规来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公正、公平,切实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三是监测统计。近年来英国政府要求全英国高校必须开展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调查,且每所高校的毕业生参与问卷调查的比例必须达到80%以上。这是英国政府对毕业生就业进行宏观管理最重要手段之一,其最显著的特点为:一是政府不直接参与,由政府委托第三方机构即高教统计局承担,既有效保证政府对就业情况的严格监测,又确保了统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二是统计不区分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而是统一开展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统计,保证了统计标准的一致;三是不仅着眼于就业数量,而是在兼顾数量与质量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就业质量。

2、从社会层面而言

英国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非盈利性组织既是联系高校、企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又是统计毕业生就业状况、发布毕业生就业信息、提供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立体平台,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计分析。英国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专们成立了高教统计局负责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近年来英国政府加强了与高教统计局的联系,推进了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统计分析与发布。由高教统计局设计制定调查统计问卷,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发布,由学校通知学生以在线方式问答,高教统计局(HESA)回收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进行公开发布。二是经费投入。英国政府对高校的经费投入不是由政府本身进行划拨,而是整体拨付给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的高教基金会(HEFC),由高教基金会根据一套评价体系将经费划拨到辖区内的有关高校,其中包含了学校的就业工作经费。三是就业中介。这类社会组织在雇主和大学生之间搭建相互贯通的平台和桥梁。如英国毕业生就业服务联盟(NASES)、伦敦劳动力发展办公室等。这类组织基于对高校和对高校毕业生的信息有效掌握的基础上,为雇主提供高校毕业生的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需求信息。

3、从高校层面而言

英国政府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上没有硬性指标,但是政府和社会将高校的就业情况进行发布与排名,高校出于对学校社会声誉的维护和对“潜在入学者”的关注,大都将就业工作视为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在就业工作方面实现了机构、人员和经费的到位。所参观考察的威斯敏斯特大学、华威大学、诺丁汉大学、赫尔大学、利物浦大学等大学无不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赫尔大学更是以其高就业率而著称。学校的就业管理与服务机构是独立于学科院系直接隶属于校董会的部门,其主体机构设置分为对内和对外两大部分。对外部分主要负责联系雇主,收集就业信息,了解雇主对毕业生的需求;对内部分的主要职责为开展就业咨询、指导和就业调查统计。学校的就业管理机构与学校院系和校方管理层建立了良好反馈机制,及时有效地反馈沟通将雇主的需求与意见,从而将就业工作有机的融入学校日常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配备充足,远远超过我国目前的1:500的比例。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所到高校无一例外在就业指导服务方面均采用了“一对一”的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而其指导的实效性非常明显。

三、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启示

1、明确职责定位

(1)规范政府职能。英国政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作用,很少使用行政手段参与或干预市场行为,而是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进行监管调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更多的让渡给社会组织,此举既减轻了政府职能过多的负重,又从很大程度上发挥了社会组织的能动性,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机制的协调运转。这种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与我国现行的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形成鲜明对比,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变革和机制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强化社会组织功能。我国承担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功能社会组织的力量普遍偏弱。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三:一是政府并未有效放权,比如就业经费划拨、就业工作的考核评估等均由政府包办。二是由政府举办的组织,即政府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由于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事不分现象,难以以独立的第三方身份出现。三是大量民营机构往往以盈利为目的,既缺乏经济基础又缺乏社会信任基础,从而难以做大做强。借鉴英国的做法,政府应当进一步强化社会组织的功能,一是放权,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事务性工作和公共服务管理的职能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二是扶持,对于承担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社会组织特别是民营机构给予一定的支持与扶持,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机制与环境。

(3)明确高校主体地位。英国高校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高,也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我国的高校有一种倾向性认识,即学校的主体功能是育人,解决就业是政府的职能而不应由学校承担。目前高校承担毕业生就业职责是出于政府对学校就业工作评估考核的被动型之举,而非主动之选。这一认识是精英化教育和毕业生计划分配模式残存下来的误区和偏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试想高校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无法顺利就业甚至无业可就,高等教育的地位价值何在?高校势必丧失可持续发展动力。出口畅,入口才能旺,高校应当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和长远考虑,切实担负起为国家培育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将就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学科教育有机结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使他们顺利走上就业之途。

2、完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毕业生就业评价标准和方式对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导向性意义,目前我国现行的评价标准大多为一维的就业率,评价方式为政府组织开展评价为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不尽合理,近年来社会对政府发布的就业率屡有微词。参考英国的现行做法,我国在这一方面应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政府组织向第三方进行评价转变。政府不直接参与就业工作评价评估,逐步采取并不断完善第三方参与就业评价的机制,提高就业评价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二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参与评价的主体适当做到多元化,由社会组织牵头,由学生、教师、用人单位、其他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评价。真正做到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高公众参与度。三是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目前我国就业评价是以就业率作为终极指标,重数量轻质量是直接后果,高校只是让学生毫无选择的找饭碗而已。在高就业率的背后普遍存在社会的广泛质疑,主要有两方面的质疑,一是对高就业率的真实性质疑,二是对高等教育高投入低产出的质疑。在就业数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亟需从“好就业”向“就好业”转变,数量要求应作为基础指标,质量指标应作为优秀指标,真正实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要创造出比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多社会财富的目的。

3、调整指导服务方式

就业服务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有效借鉴英国的模式调整服务方式,不断完善趋于科学合理。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调整:在理念上,弱化就业管理强化就业服务。政府、社会组织和高校均应该在这方面进行转变,树立服务至上理念,用优质的服务取信于民,促进就业;在对象上,服务由现在的毕业生前延至在校的大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开展各有侧重的就业服务,实现就业服务的全覆盖;在内容上,由单纯面向就业延伸为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解决就业问题,是解决大学生一时之需,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认清职业发展道路和努力的方向,则是让他们一生受益;在方式上,应该特别注重实效,应该由无差别的指导服务向个性化指导服务方向转型,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时段、不同个体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尽快真正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服务。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与英国高校相比,我国的就业指导师资相对偏弱。最为显著的是师生比偏低和职业准入要求不高。虽然英国政府没有强制要求职业资格准入,但高校就业指导师普遍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包括职业指导和职业教育的资格认证(如DCG-Diploma in Careers Guidance、DCE-Diploma in Careers Education)。其中,职业教育的资格认证系华威大学职业指导师研究生课程,申请者必须是本科毕业,且本科成绩不低于一定标准。我国教育部早已提出“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因此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师资队伍建设任务更显紧迫,需要从政策层面推进职业指导队伍的职业化,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完善职业指导队伍职称评聘机制,稳定现有队伍,同时还要从全社会广泛吸纳更优秀的专业人士,使其成为全职或兼职的职业指导师资。

【参考文献】

[1] 尹继卫: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的对策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0(8).

[2] 卢献锁:高校新生如何为就业做准备[J].教育与职业,2009(7).

[3] 彭时代:用整合的视野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J].大学教育科学,2005(4).

[4] 宁先圣、宋志海: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规范及发展策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5] 敖四:地方本科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以襄樊学院为例[J].襄樊学院学报,2011(9).

(责任编辑:胡冬梅)

作者:马杰

第三篇:工科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对工科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

对工科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要求进行了概述和总结;对工科类本科专业建设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为工科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标准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1引言

工科类专业特点要求实践性很强,只有大力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形成一定的专业能力。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就是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锻炼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大学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检验大学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工科毕业实习与设计是完成大学学业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每个学生都应该正确对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当前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本文通过作者在教学领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在教学过程中的深刻体会为基础做一些探讨,为提高工科类本科毕业生的质量作出自己的贡献[3]。

工科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毕业实习可从生产实践中为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可以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两者结合将有利于提高工科类学生的质量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每个本科高校而言,建立一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施标准显得尤为重要[2]。

2当前工科类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走过场现象比较普遍,学生没有真正地进入毕业实习的角色,没有达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效果,很多学生最后也就是写个报告就算结束了,严重地忽视了该环节对学生动手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效果,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认为马上就要毕业了,急功近利比较普遍,很多学生直接在外就业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形同虚设。二、就业压力大。学生忙于找工作,参与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时间较少。三、师资因素影响。现在学校人数多,没有足够的专业教师从事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很多教师还要从事其他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难以做到精细化管理,以及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也导致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四、区域条件的限制。沿海经济发达,厂家比较多,能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场所,而像内地高校所处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比较低,没有足够的厂家,有的厂家也都是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难以让学生与所学专业挂上钩[4]。五、经费的制约。高校院系在制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施方案时,规定了很多条条框框,但由于没有具体经费配套的落实,实施起来困难很大,很多实践性的毕业设计,由于没有经费让学生购买一些元器件等东西,使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最多也就在仿真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制约。六、管理制度的制约。当前院系为了管理方便的需要,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作了很多硬性规定,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统一为学生提供毕业论文题目,使得学生的选题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很多题目陈旧,学生不感兴趣,仍然要硬着头皮去做等。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前期、中期、后期检查形式多、实质性内容少等等[l]。

3提高工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3.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通过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有效可靠运行,例如传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放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学生的理论课上完了,使得很多学生没有上课的心理准备了,使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管理难度加大,可以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调整到第七学期进行,第八学期再上一些选修课程,这样管理起来更加有时间,有效性更好。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也要制定教学大纲和进度表,细化内容,进行过程管理等。

3.2 加大教研、科研支撑力度

学校要加大教研、科研支撑力度,让教师和学生手中有研究项目以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有充分的内容质量保证。目前,各类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方方面面加强内涵建设以保证人才质量。通过学校“本科教学工程”,投入大量资金,立项一批教研项目和实训基地。由于内地企业发展规模不大,科研能力不强,并且技术含量不高,对专业支撑力度不强,学校要花大量资金以教学研究立项形式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一个基地投入20-30万元,让专业教师负责实施,和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工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建设,毕业实习有了具体的科目内容。同时,学校要利用高校“能力提升计划”大力进行建设,大力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教师申报省级“质量工程教学”项目;利用高校“振興计划”建设工程训练中心; 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大力进行实验室建设;推进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培育计划;通过学校“年度招标课题”项目等有力地推进了人才质量的提高,通过各专业负责人选聘工作,优秀教研室和优秀实验室评选活动等等。让我们的专业建设有声有色,内涵丰富,必将促进人才质量走上一个新的台阶,改变以往理论教学强,实践教学弱的局面。

3.3综合推动各项举措

学校要综合推动各项举措,例如让企业界人士到校作报告,派遣大量教师进驻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邀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进院系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就企业对专业素质要求的着重点进行说明,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着重进行强化、改进,教师与企业联合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优秀毕业生创业成功者回校设立奖学金,通过多方举措的开展,使得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明显加强,各种教研、科研、参观交流等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为大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广阔的空间,其专业性、质量和深度都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加大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意大赛等国内大赛投入力度[5],鼓励学生广泛参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近年来,我校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了很多大奖,受到了教育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我校工科学生的发明专利更是屡见不鲜,有一个在校学生个人发表的论文和专利有十几项,给全校师生作了报告,可以看出学生学习能力很强,尤其是实践能力更强,能把知识与能力融会贯通。

3.4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科学、规范化管理

学校要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通过各种举措的实施,为提高人才质量做好准备,剩下的工作就是管理了,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为此,学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有力地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规范有序进行。对于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校院都有自己一整套的实施方案并且按照此方案认真实施,做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前期认真谋划,做好规划,形成制度;中期真抓实干,无缝连接,不留死角;后期认真总结,收集资料,做好考核。使得我们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有特色,内容丰富。在具体细节上,我们还需要深入进去,譬如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进行抽查,范围还要更广,不仅要从形式上,还要从专业内容上去进行,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可以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抽查评阅,使得教师能够轻松快捷地进行,克服现在这种传统的模式,提高实施的有效性。

3.5经费的支撑

经费的支撑,要进行专项经费拨付,专款专用的方案,一定要明确,我觉得这一块是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现在模式是没有明确,很多都停留在意识上,实际中根本没有做到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经费保障。这样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表现出来,各项工作才能切实有效地运行下去[6]。

4总结

作为一所一般本科院校,皖西学院在近13年时间里,乘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势而上,完成了由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由师范教育为主到综合性、应用性本科教育的两大转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6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取得好的成绩,实现了学校中长期发展的第一步战略目标。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并取得好成绩;为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省内同类地方高校中名列前茅。

2013年我校接收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评估专家对我院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提出殷切希望,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正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学校对工科专业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非常清楚,并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这些问题也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而又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已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皖西学院正在多渠道研究改革方案。学校对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对此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非常支持,在今年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已完成了对2013届毕业生的实习、毕业设计及就业工作总体教学改革的初步试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实践证明该方案可行。

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和长期的教改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课题主持能力和研究能力。课题组成员层次结构合理,涉及面较广,大都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管理经验,他们参加了工科专业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对我国工科专业的办学现状及课程指导委员会的要求比较了解,教学经验丰富。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高等工科本科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标准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l]丁立明,李寒旭.化工工艺专业毕业实习现状与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李国锋,李云龙,张志刚,等.试论高校毕业实习的教学与改革[J].长沙大学学报,2007.

[3]李文红.浅谈高等学校毕业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

[4]周建平.大学课程改革的“深度”缺乏与觉醒[J].南京:江苏高教,09.1:71-73.

[5]刘星.论政府服务超越”顾客导向”的必然性与可能性[J].太原:理论探索,07.4:106-109.

[6]戴亞平,田德振,董芳艳.混合结构的互联网资源共享和远程控制实验室[J].北京:仪器仪表学报,2008(2):250-255.

基金项目:皖西学院2013年度委托招标课题(项目号:2013 zb86)资助;安徽省高校2013年度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号:2013jyxm182)资助。

作者:黄家兵 何润

上一篇:固定收益证券论文下一篇:现场施工技术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