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生活得关系

2022-07-10

第一篇:美术与生活得关系

平面设计与美术功底的关系

平面设计与美术功底的关系?平面设计培训原创教程

在全国各地,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其中电脑培训机构中,平面设计专业基本上每个培训机构都有.但教学的内容却是千差万别. 很多的的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都是电脑软件,一说起平面设计,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样那样如coreldraw,photoshop.illustrator之类的软件学习,但实际上,我们应该这样学吗? 平面设计,它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一个分支:VI,即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大体上等于我们平常所说的广告设计)的一个分支,(前些时间看到有个培训机构关于平面设计的介绍,他们说平面设计包括广告设计,这是一个根本的错误.广告设计的内容极为广泛,它有视频广告,网络广告等等,而平面设计只是广告设计的一个分支,它基本上是指印刷在纸张或者其它平面材料上的图像广告),对一平面设计而言,首先我们强调的是设计,然后是平面上的设计,作为一个设计师,他的设计能力是第一位的,大家觉得学好几个软件就可以做到设计能力的提高吗? 在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前,远至几千年前,就已经有平面广告出现了.但当时有电脑吗?有软件吗?没有,人们当时的平面广告都是用手画的,包括笔者初学广告设计时更多时用手绘广告的,然后,当电脑兴起,出现了非常多的绘图软件如coreldraw.illustrator,quarkxpress等,这时候,人们才用电脑软件来取代手绘实现广告,为的是什么?量产,速度而已,而广告的本质还是在于手绘,在于广告理念的精确掌握,在于美感的培养.而不是在于软件你用得有多熟悉.所以,大家应该知道,平面设计,首先是设计,而艺术类设计的前提是美术功底!一个没有美术功底的平面设计师,他做这行是不能做得很好的,这也就是我们经常会听到好多的平面设计师抱怨,这行不好做,工资不高,累,实际上,一个美术功底深厚的真正的平面设计师,工资是非常高而且工作轻松的.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平面设计培训不能本末倒置,软件只是设计的工具,手绘才是设计师的重点. 美术功底,只能靠自己多花时间画画,学习平面设计培训相关的美术知识,如:素描,(这是任何一个平面设计师必备的基本功底,否则你连图片处理也做不好.),色彩(这也是平面设计师必备的功底,色彩是第一视觉语言,人们看广告,永远不会喜欢一个色彩搭配混乱的画面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等.(有些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里也有美术课,有有这些课程,但连画室都没有的培训机构,如何教美术的?) 然后,我们还得学习相关的排版设计的知识,比如文字的排版方式,图片的排版方式,字的大小,字体,字形等等,图案的搭配,这都是一个平面设计学习者必学的东西。

总而言之,你想做一个成功的平面广告设计师,必须打好坚实的美术基础,否则,你只能做一个用人家的作品来拼拼凑凑做作品的平庸的平面设计师.大家选择平面设计教学机构时,首先应该注意的是美术课程的分量,是不是有专业的美术画室.一个没有专业美术培训课程的平面设计培训机构,不算是真正的平面设计培训机构.

第二篇: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你同意哪种观点和解释?我的观点却是:只有生活好了才能更好的工作,工作好了才能更好的生活,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你的人生工作。两者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关键是尺度的把握问题和个人的心态和原则问题。在工作中和生活中能否摆正自己的心态,怎样把生活中的激情、轻松快乐的心态,和生活当中对家人的责任感融入到工作当中去,而又怎样把自己的生活当中的人和事当作自己人生的工作来做,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也经常听到我的朋友,同事或其他人在喊工作压力大;家庭关系不和谐。他们抱怨这个,埋怨那个,有的对工作太死板太专注而忽略了家庭和生活;有的对待工作没有像对待自己家人那样有责任感。那么我想问问为什么我们不能把生活中的态度和乐趣融入到工作当中去呢?难道我们必须得把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划分的一清二白吗?难道工作中就必须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吗?脑子里只有工作工作、数据数据、报告报告、加班加班、开会开会等等。工作中没有人类的一点气息和活力,工作氛围死气沉沉,太严肃太僵硬。难道激情是在严肃和沉默中点燃的吗?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就说过经典有名的8字方针: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紧张严肃的场合我们需要一点和谐活泼的气氛才不至于那么尴尬,才能更好更有效率的工作,才能更有利于团结。我们是得好好珍惜和把握好每天的8小时工作时间,但是我们可以在8小时的工作时间内以积极,轻松、愉快、激情来处理你的工作,这样我相信才能更好的有效率的工作,才能充分的利用我们的8小时工作时间。 当然这里面有个度的把握和彼此之间的节奏和领导的监督,如果太过分那肯定不行。生活中的乐趣,和谐幽默的语言,轻松的氛围,哪怕是一丝的微笑,那么我相信氛围是轻松愉快的。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公司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间由几个年轻人发展的那么迅猛,这和公司员工工作的环境和氛围是分不开的。(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去看看谷歌公司的公司环境)在我们的现实中,有些人总要把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划分的清清楚楚,好像这样才能更好的工作,但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整天埋在工作的概念里被工作的压力缠绕着,工作没有效率,回到家中却还把工作的情绪带到生活中,影响家庭成员的关系,经常加班等等。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生活中的快乐轻松的心情和激情用在工作中,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你的同事,上司和下属呢?有些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极不负责任,认为工作不是自己的事,是给老板干的活,只要发工资,差不多就行了,敷衍了事混日子,甚至有的从来没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对工作缺乏责任感,难道你对待自己的家庭、家人和生活也是这样没有责任吗?为什么不能把对家人的那份责任用在工作上来对待你的公司、企业和老板和同事呢?一个人只有爱岗那么他才不会下岗,对不对。 生活中我们也要将工作的态度,责任融入到生活中。生活中本来就充满着喜、怒、哀、乐、愁。我们遇到喜和乐时我们可以尽情的享受,这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但哀、怒、愁来临的时候我们又是怎样表现的呢?一些人在工作中能得心应手,但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却显得很懦弱,经常喝的咛啶大醉。有的甚至为了工作而不顾家庭成员的感受,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见到这些场景:经常出差、开会、加班。因为工作而忽略了生活,时间一长造成家庭成员关系不和,感情冷淡,造成夫妻关系不和闹离婚的,吵架打架的,情侣闹分手的,见异思迁,沾花惹草的,红杏出墙的,子女性格孤僻的和父母关系生疏没有共同语言的,作为子女和父母关系不融洽的,朋友间反目成仇的等等。或者对待生活及不负责任,不重视生活的质量,没有规律,没有节制,花天酒地,男女朋友经常换。这些场景你我都是否熟悉,这里面的因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长期工作压力过大造成的,或跟工作上的事、金钱、或人的本性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可以分享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而却无法承受哀、怒、愁呢?我们享受过之后还得要把工作中的态度和责任、宽容与谦让,互帮互助、换位思考、有条有理、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谐的关系融入到生活当中去。家庭不是你的发泄场,家人也不是你的发泄工具。我们在工作中难道可以动不动可以和你的同事、上司、领导吵架甚至打架对骂,动不动以自己的情绪闹分家闹辞职吗?你的家人同样也有享受快乐幸福和高质量生活的权利,俗话说夫妻间要相敬如宾,相亲相爱,父母要赡养敬老,邻里间要和睦共处,朋友间要帮助体谅等等。这些责任、精神、态度、为什么不能当作自己的人生工作来处理呢。说了这么多,我主要想说的是:生活就是你的人生工作,你要把生活当作你的工作一样来处理好,对你的家庭、家人和朋友要有一种责任感。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在生活中有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工作中融入生活的乐趣与激情。我相信他才能更好的生活,才能有效的工作,我相信你能享受快乐,同样也可以以享受快乐的心境来面对困难和挫折。所以工作就是你的生活,生活就是你人生的工作。

第三篇: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的本质是讨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的,最早的哲学来自宗教,希腊语哲学意思是“爱智慧”古代文明中对哲学的研究最多的民族是古希腊人。中国古代在哲学上也有很高的建树“阴阳相生相克”“金木水火土”是这个世界的本质。德国人马克思和恩格思在总结了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马克思主意哲学。 哲学是一门抽象性思维的科学,是理论思维结晶的学说,以存在为自己懂得研究对象.但是这个对象的存在不是具体而是总体的,如果对总体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上或幻想上,就不是哲学.只有人们研究存在总体,对于存在本质的认识达到理论思维,才是哲学. 从哲学与其他学科关系上来看,哲学是关于中介的科学.哲学研究总体的存在,必须以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中介.所以可以说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但是认识始于直接性,并不

从人类认识的角度来看,哲学是历史的科学,也是思维着的历史的科学.各门对存在的特定领域或方面的认识,都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哲学以科学认识为基础,达到对存在总体的认识,也只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才能实现.因而哲学也是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 生活是人对活着的劳动行为的认识,对社会世人间的人与人社会关系的态度和对自我人生的价值使用和评价.生活是人们从出生到死亡这段过程的体验和活动,是人对人生意义的看法和态度,是对人类自己的进步研究.生活之于人是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而人在生活的同时给自己了一个活着的目的,而这些目的使人的生活有了意义.在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当前学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么,他们到底有什么关系那 哲学是对生活世界的总体性思考.所谓生活世界就是指lh人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所开展出来的世界.人是生活世界的主体,中心和"主人",离开了人或者人的生活,就没有什么生活世界,而从人的生活本质上是人的自我生成过程的意义上来说,生活世界无非就是自我生成之域人类是世界的

主体,有了人的世界才是一个完善的世界.人活着就为了生活,而如何能生活得更好是人类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哲学是人类对生活研究的理论思维,它以生活为基础,把研究的结果以理论的形式给人一种指导.人类对自己的研究或是对世界万物的研究也是为了人类自己能更好的生活与世界上.哲学研究人类对各个科学的概念理论研究,它对概念的理论思维又重新指导着各个科学领域.

哲学的历史就是一个愈来愈贴近人的现实生活的过程.生活之树常青,生活的生成性必然使前一个时代的哲学与后一个时代的生活发生断裂,这时就要求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生活之于人来说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人生目的,只有以生活为基础的理论指导指引着人的生活方向,人才能更好的体会到生活的价值.人的生活是哲学的最基础部分,没有了人的生活也就不存在什么哲学了. 哲学作为一种抽象性的学问,总是符合它来源于人的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一基本原则.可见哲学从生活中来,是人们对生活的提炼,生活是哲学的基础和基石,是哲学的母亲.而哲学又以理论的方式来指导的人们的生活.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为了自己的哲学信仰而献身。有人会回答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许多哲学家的确是这样来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这一活动的,但是,一方面,虽然有真诚的以“治国平天下”为职志的哲学家,但也存在仅仅把它作为口号的伪君子,或者是在公心之下“兼运”私利者,最典型者也许莫过于孔子,孔子创立儒学的公心“天地可鉴”,然而《论语》中却有这样一段,孔子的弟子樊迟问稼,两问孔子均不语,樊迟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另一方面,治国平天下并不能解释所有哲学家从事哲学的初衷,比如,犬儒学派和以哲学为手段者。看来,我们必须给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第四篇:写作与生活的关系

谈谈写作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文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们如何把生活中的感受变成文学?而我们平时的写作素材又是从哪里来的?写作与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是真实的写作?

语文新课标规定:1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 .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 14 次,其他练笔不少于 1 万字, 45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500 字的习作。

“真实的作文 ” 应该具备三点内容:真实的言语任务,真实的言语环境,真实的言语成果,并认为这是写好文章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前提

把写作教学看作发生在个人世界和更广阔的社区交汇的地方的一种活动,或者说主要是通过信件的写作形式与社会生活、周遭的人和事发生真实的交往。写作作为一种交往,其指涉的对象世界应更为广阔,德国哲学家哈马贝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认为,语言行为者可分别与不同的世界建立起不同的关系: 1 、通过对客观世界中事物的言说,与作为外部世界的自然发生关系; 2 、通过对社会世界中事态的言说,与别的行为者发生关系; 3 、通过对主观世界,即个人内心情感或体验的言说,与自我发生关系。严格起来讲,任何写作都应有明确的“目标读者”,“目标读者”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隐含的。给玩具生产商写信有明确的“目标读者”,写私密书信也有明确的“目标读者”——自己,而更多的写作则是有其“隐含读者”——为交流情感、交换观点、传达信息而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接受对象。读者“真实的反应”既可以是直接的,比如写信得到回复;也可以是间接的,读者通过阅读受到潜在的真实影响。明示或者隐含,直接或者间接,都有“读者和对象”存在,写作才能“真实”发生,写作的意义才能显现。

“真实的写作”吁求真实的写作目的和对象,吁求写作与生活世界的真实关联,是相对于没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割断与生活联系的“虚假写作”而言,与“写实的写作”并非一个概念。“写实”与“写虚”相对,一个强调写真人真事,一个意指对生活素材的加工、改造和虚构。无论写实还是写虚,只要作者基于真切的生活体验,明确真实的写作目的和对象,与目标读者做真诚的交流,就是“真实的写作”。为帮助学生树立起目的与对象的写作意识“提供支架”:

创设情境。创设写作情景有利于学生生发、拓展联想和想象,易于确立特定的写作目的和对象,调动起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提供“温总理探望震中受伤男孩”的摄影照片,就是创造写作情景的一种形式,学生阅读照片,做出不同的反应和选择,牵拉出自己的“摄影故事”。

提供任务。自凡任务即有目的,为完成任务、实现目的就要充分利用起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写作亦是如此。如为竞选某种职务而撰写演讲词,为绍介某部电影编写“海报”,为说服别人写份申辩书,再如给母亲编撰传记,为家族写份家谱,为某部书写份读书报告,都要充分考虑到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要去咨询访谈,查找资料,翻检搜索,这样与真实任务相连接的写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虚假写作”的可能。

利用网络。网络交流是虚拟的又是真实的,虚拟在于网络言语交流的非正式性、自由化乃至狂欢化,真实在于每个人的言语作品都会在网络上得到关注和呼应,大家彼此分享交流的欢乐,感到是在做一件真实的活动,真实的事情。如果条件允许,利用起网络即时互动、自在交流的功能,尤其通过建设班级写作博客群,让写作日常化,激活写作教学,是不错的选择。 写作是一种精神生产,为谁生产,怎样生产,消费何处,反馈如何,消费又如何刺激、改进生产,应该是一个生产、消费、流通的过程循环。关注写作的全过程,就不能下简单的“写作指令”,就要关注学生每个写作阶段的需求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就要培育学生为自己的精神产品负责的意识,让他们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接受读者的检验。关注写作的全过程,有两个层面:

一是关注每一种写作形态。写作并不只发生在两节课联排的写作课上,尤其不是主要发生在规范死板的写作课上,写作与阅读联姻,可写批注,仿写句段,写摘要,写读书报告,给作品中的人物编传记、写书信等等,读写联动,相得益彰;写作与实用情境接通,写试卷分析,写实验报告,写活动海报,办板报、手抄报等等,自然发生,无处不在,写作是“所有学科的写作”,写作的全过程,就是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二是关注每一个写作阶段。纸笔书写只是写作过程的一个阶段,与之前的策划、构思、材料搜集,之后的修改、发表、交流、编辑等环节构成完整的写作流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相对独立的任务,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指导需求,为此,关注每一个写作阶段应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全过程的教学指导,一是全过程的教学监控,两个维度同步展开,密切相关。

第五篇:阅读与生活的关系

阅读与生活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对语文定义的:语文即语言和文学的简称。语言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并发展;文学是对生活的集中反映,虽高于生活却源于生活,所以生活才是学习语文的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虽然表面是阅读文学作品,但实际上是对于生活的进一步阅读,在阅读中创造,在阅读中加深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再回到生活空间指导自己的言行习惯。

一旦把语文置于真正的“生活”之中,语文就会生机盎然,充盈活力,焕发勃勃生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学习目标上,对学生的新的要求,就是一种“生活化”的主张。它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时应有的一些“行为动作”,就是一种学习的“生活化”样式。如,知识,了解层面强调“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熟记”,理解层面强调“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应用层面强调“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技能层面强调“讲述、表达、阅读、复述、诵读、倾听、观察、朗读、推想、揣摩、想象、转述、讲述、选择、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过程与方法层面强调“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交流、制定计划、分享、合作、探讨、沟通、组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强调“喜欢、有„„的愿望、体会、乐于、敢于、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愿意、体味、尊重、理解(别人)、辨别(是非)、品味、关心、养成、领悟”等。课程标准中这些行为动词的使用,具体明确、形象生动地反映出“生活”语文的本质。学生在自主地完成这些“动作”过程中,有主体性的有个性的学习,体现出语文教学的生机与活力。阅读是完成这些任务的最主要的途径。

一、生活能给我们的语文带来什么?

面对现状,各方人士都在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顾黄初先生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 叶圣陶老先生认为:“咱们为了生活上的需要,从小就学习语言”,“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并非是知识的传播,而是进行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语文素养。那么我们的生活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

(一)细心带来的生活发现。

生活是一本鲜活的大书,它覆盖的空间是很广泛的,值得大家认真的去阅读。平时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学习,多主动,你就会发现在听广播、看电视、 1

读报纸时,我们都可以学到语文。遇到生字词,查查字典,学习积累;遇到读音错了,赶快改正„„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让“小留心”变成“大语文”。我们又怎能说在生活中学不到语文?

(二)你的心情时刻在生活中读出。

我们都说古人的诗词歌赋大多数时候都是有感而发的,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平时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学习中多注意,你就会发现在旅游观光、触景生情、心有感想时我们可以学到语文:身上带个小日记本,当你无法抒发出你内心的心情时,打开小本子写上几句话或者一段话,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今天一句,明天一句,日久天长,持之以恒,让“小注意”变成“大作文”,给自己留下一本宝贵的成长记忆。我们又怎能说在生活中学不到语文?

(三)知识的渊博源自生活。

语言的文字并不仅仅是枯燥的,它还可以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平时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学习多仔细,你就会发现即使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能学到语文:红绿灯的排列顺序是什么?香港是何时回归的?这边记一点,那边记一点,让“小仔细”变成“大常识”,那个时候谁不说我们是知识渊博的人呢!。我们又怎能说在生活中学不到语文?

在生活中能学到的语文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是它要求我们必须要多主动阅读,多注意身边事物,多仔细观察„„

二、在生活面前我们能够做什么?

生活和语文有着紧密的联系,只看你如何看待它;生活处处有学习,只看你如何发现它;要学的知识多得很,只看你如何学习它。用一双慧眼看生活时,你会发现生活真的是一个阅读的好去处。那么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该如何来指导学生从这里进行学习和提高呢!

(一)观察阅读生活,发现和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现实生活是复杂和丰富的,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大胆的把语文的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直接的获取经验,从而形成直接的素养和技能。课堂的知识也要拿到课外检验才能确定其是否准确。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并感受现实世界,耳濡目染,不断熏陶,从而调动学生潜在的感知能力,在生活中体验语文,学语言,用语文。所谓“果欲学乎诗,功夫在诗外”,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使学生可以积淀起丰富的语文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直接的感悟,诗歌中的很多意象和情感我们都是难以理解到的,比如巍巍泰山,滔滔江河;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日出江花,春来江水……这无一不会给我们的心灵以启迪。看那雄鹰搏击蓝天,海燕笑傲沧海,感受勇敢者的奋斗;看那大雪中挺拔的青松,严寒中怒放的腊梅,体味坚强者的抗争;看那雨后灿烂

的彩虹,秋霜染红的枫叶,领悟磨难中的成熟……看社会万象,人生百态,可以提高我们的鉴别能力和适应能力。有人为金钱而身陷囹圄,有人为享乐而铤而走险,有人为名声而弄虚作假;同样,有人名利场中心静如水,有人洪水面前舍生忘死,有人“非典”面前奋不顾身……多一份留心,多一份观察,多一份领悟,多一份收获。如此,直接感受到的外在生活经验就成为学生认识生活、领悟生活、表达生活的源泉。源泉丰厚,何愁行之无文,言之无物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要引导学生从直接体验入手,逐渐积累,从而在丰富的同时发展自己的理性思维,以至丰厚。对生活的观察多了,感受多了,思考多了,情感丰厚了,表达式欲望就自然强烈了,创造的意识就增强了。这样,便可实现陶行知所说的:“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咀嚼,学会欣赏.品评每一朵牡丹与茉莉,国色天香与暗香悠然也是不同的境界;聒想人生的旷达与况味,即使"天不下雨,天不刮风",也潇洒也坦然;咀嚼平凡而伟大的生活,蚂蚁有蚂蚁的生活,大象有大象的生活,白鹤有白鹤的生活,豪壮是大海的生活,而优雅则是小溪的生活;欣赏是一种学习,一种羡慕,一种感悟,一种自励,一种特别的收获与境遇.欣赏那一封普通的家书,你想到了简陋却温馨的故乡;欣赏那一次浅浅的微笑,冲淡了你多少悉苦与无奈;欣赏那一束淡淡的康乃馨,清雅而悠扬的纯香,充满了多少思念与幸福的情愫.

我们的生活处处都能给我们提供欣赏和阅读的素材,就看我们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比如有一位同学曾经这样写到:“生活中的美是无穷的。一株不显眼的狗尾草,一朵默默开放在山坡上的小花,一只在树梢上随风吟歌的小鸟,一朵在天空中无语流过的白云,一阵悄然而至的清风,一场润物细无声的好雨,一本摊开在台灯下的书,一页写满了往事的日记,一把同学递过来的花伞,一位老师上课时灿烂的微笑,甚至于一点小小的误会,细细品味,都是美的。只要能细心地观察生活,不放过每一件美丽的东西,用心体会美享受美,你就会感到,无论是„春风桃李花开日‟,还是„秋雨梧桐叶落时‟,生活中都充满了美丽的事物。你就会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片天地里感到由衷的快乐。”如果不是源于对生活中始终与我们相伴的阳光、鲜花、快乐、信心、希望的体察,她如何去发现,去寻找,去捕捉美呢?所以,唯有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生活,再体验生活,积累生活,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开辟一个永不枯竭的语文世界。

阅读生活,就是阅读最为广阔的资源空间,这里会有无穷的创作的资源。

(二) 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教师需要创造、挖掘生活中的能够阅读出的语文。

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智慧的教师让学生长着一对生活的眼睛来寻找语文。在教学中,改变封闭的语文环境,拓展学习的空间,在生活——这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身边环境中去学习语文,将会事半功倍。陶行知先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雾,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的宝库,便是活的书。”这活的书里面,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读不完、看不厌的知识。关键是语文教师把课本当成学生的世界,还是让世界当成学生的课本?!苏霍姆林斯基曾骄傲地把自己的学校称作“蓝天下最美丽的学校”,在《育人三部曲》中他带着学生把大自然变成了课堂,身在其中学习,其乐无穷。《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语文素养的培育给写作能力的发展以广广阔的背景,写作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数不尽的自然资源——辽阔的田野、翩翩的黄蝶、星夜的夏日,都是学生无穷无尽生活的仓库,平常更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童真童趣的视角来滋养自己和孩子们的童心。

1、借用机会,引导学生发现和学习素材。

教育学生观察生活,需要教师刻意引导,看似无痕,其实别有匠心。一天清早,心血来潮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是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的第几个春天啦?”“第二个。”

是啊,看着这窗外盛开的玉兰花,我都有了一种兴奋和喜悦的情绪,更何况是那些比我还年轻的高中生呢!春天是让人充满幻想的季节,每个人都会有很独特的感受,趁着这样的机会我就让同学们去记下花儿生长的历程,交流由它带来的感悟,突然之间他们感觉到其实高三的生活也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我们生活的世界依旧是丰富多彩的。

针对学生无事可记的情况,可举办生活材料会,把今天学生找到的材料说一说,有些是一堂阅读课上发生的事、有些是和家人团聚的快乐、有些是邻居搬迁的变化,这就是学生从平凡的生活里抓到了写作材料。长此以往,能激活学生思路、培养敏锐的观察感悟能力,让学生对选材有豁然开朗之感。这样,好的材料从一个到几个,再到面,思维的火花终于闪亮了。

有一次上课给学生们评讲作文,突然之间飞进了一只鸟儿,是一只刚学飞行的雏鸟,大家特别兴奋,我就和大家一起商量怎么处理这只鸟,大家都说把它放了,我也同意,就表扬了大家,有的同学就很自然的去把那只鸟儿捉住,从窗口把它放了出去,让它去寻找自己的妈妈。紧接着我就给同学们讲了很多关于动物保护的知识,大家听着再没有从前的那些知识的枯燥感,效果也很不错。因此在课堂阅读中添进生活的作料定会有很好的收获。

2、语文活动再现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课堂直接感悟。

教师还须利用机会创造语文的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阅读课的评论、办手抄报、墙报、黑板报、举行故事会、推荐最喜欢的读物活动、朗读比赛、接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读书征文等,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语文素养的培养,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 我们也应该多组织学生观看《东方时空》、《道德观察》等和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节目。“大阅读”与“语文生活化”都是重视学生长远的发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途径,齐力为学生的语文世界打造出更广阔明丽的天空。

总之,生活是本,课堂是轴心。生活是正文,而书籍是注解。今天我们需要拆除在教育和生活之间用书本知识累造起来的隔离墙,让学校教育焕发出生活的气息,让学生生活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正如《学会生存》所发出的警告:学生不能与生活脱节,学生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学生像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语文学习源于生活,触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走向现代化的语文教育,绝不能脱离生活而远离活水。因为”,关注语言,同时也意味着对那些寓于此语言里的人的生活状态的关注。而“语文生活化”之路,正在脚下。

我们的学生应该是喜欢学习和运用我们的母语的主要的人群,千万不要让大多数的人沉睡在语文课堂上,阅读生活应该是打开密闭空间的一把好用的钥匙。

上一篇:明天会更好的串词下一篇:美术写生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