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爱情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诗经中爱情范文

诗经中的爱情

一、婚姻的祝福 .......................................................................................................................................................... 2

二、桃花盛开的时候 ................................................................................................................................................... 7

三、美丽的新娘 ......................................................................................................................................................... 11

四、家有贤妻 ............................................................................................................................................................. 15

五、千年不变的相思 .................................................................................................................................................. 18

诗经中的不老爱情

一、婚姻的祝福

《诗经》是最早的文学。

离我们并不远。独领风骚,风就是《诗经》有关的。当然说人风骚,就不好了。还有这样的词。像开小差,逃之夭夭。意思已经改变但这就出自《诗经》。提携教会一个人,还有说人耳提面命。也出自《诗经》。还有立场不同,表达鲜明,说是泾渭分明。这也是出自《诗经国风》。《诗经》虽然古老,但是离我们近。这就是经典。

实际上,文化的血液中,《诗经》的因素是始终在灌注着的。 那么《诗经》是什么?简单的定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这么三百多首诗,编纂成了一部书,这就是《诗经》。是文化的发祥期产生的精神花朵。随着民族发展不断伴随着我们,参与到我们精神的建构中去。孔子说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读书能明理,长知识。还能增加审美判断能力。

《诗经》的时代时间是从西周到春秋的中段。大约有五百年左右。之前有没有诗,不知道。之后,有。最晚的一首是前600年,以后就进入了战国诸子与屈原的时代。这与唐宋的时间差不多。简单地说,是中华民族最要紧的那点东西。人与人怎么处,恰恰是这时立下的基本规婚。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来自各地的歌谣,雅是,宫廷的乐歌颂是祭祖的诗篇。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就是诗经的六义。

<关雎>说的是什么? 《诗经》头一篇就是《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三声)逑,这首诗,虽然放在开头,误解却严重。

到底在说什么?经典的东西尽量寻找本意。《关睢》头四句,关关睢鸠,“关关”是象形词,其实就是呱呱。睢鸠相当于绿头鸭。这是春天的光景。“在河之洲”,古代河多指黄河,洲是沙洲,这是鸟待的地方。春天,大河在流淌,鸟落在沙洲上,关关地叫唤。这是它们在恋爱。《关睢》营造的是春天的光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代窈窕更强调的女子的气质,动人之心。窈窕作为叠韵词,表达一个意思,外形好气质好。君子好逑,君子是指有身份的男子,好逑是男子的好配偶。这是一种自由联想。睢鸠叫的时候,动物在求偶。春天来了,映现了一种时令。这是兴,自由联想。营造的氛围,能让人感受到。想象这种婚姻与这光景间有一种联系。“求之不得,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到底是思绪长,还是失眠?古代人说时间长就像一个人失眠的夜那么长,文字,活络你的心思,这就是文学,要文学干什么?秦始皇不要文学很快就灭亡了,“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莱,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后来琴瑟指夫妻和谐。琴瑟和谐,用的是《诗经》典故,琴瑟友之,可能是比喻,写时就有这种说法,夫妻好合好像琴瑟和谐。诗经中就有夫妻好合,如鼓琴瑟。琴弦有高音、低音,生活也是如此,琴瑟也引申为另外的说法,丧偶后续弦,就是从这儿开始。“参差荇xing莱,左右芼mao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里不是写一般人物,敲锣打鼓不是平民。

《关唯》的误读:

这首诗从古到今误解有三种:一是把这首诗理解为讽刺诗,也是诡诈。周康王有天与夫人休息,第二天起晚了。身边的人发现他没起来,有关人员怎么批评他?不能太直白了。只能念诗,夫妻要和谐,就得有节制。这是谲谏。大臣念这首诗,就是有讽刺了。这种说法流行于西汉。西汉把三百篇诗都看作是谏诗。汉武帝死后,立了小王子后来夭折,霍光秉政,立了昌邑王。昌邑王不行,暴戾恣睢baolizisui被霍光废掉。有许多经生们要讲课,教育昌邑王,后来追究这些老师的责任。结果查到了王式。查查档案,看他有没有谏书。王式说,三百篇,篇篇是谏书。霍光他们没辙了。这表现了西汉时治经的倾向。借此限制君主的行为。这首诗就是作为刺诗出现的。

直到清代,有些学者换了一种说法,讲的是“文王之德”。这是从欧阳修、朱熹等人处坚持。找不到文王的字样,怎么说是这样?写深挚的感情,没有文王哪行?说文王之德是万民的榜样。往文王身上拉,是承认他是我们的榜样。这就成了教化的教材。夫妻和谐,没有错。经,经典的作用就是给人生提供理论依据。能指导人生。不能当简单的山歌集子,明清有山歌集子,没拿它来当作教化。经学,却成了行动准则。《诗经》参与了民族的精神建构,这是第二种说法。

近代第三种说法是它是爱情诗。这是完全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很稳定的一种思维方式,跟古人比这对理解《诗经》未必进步多少。

《关唯》为什么不是营恰诗?这首诗不是爱情诗,为什么这样说? 一是人称形式不对。淑女配君子,这从人称形式上看,是第三人称。写爱情诗,不是这样写的。

二器物也不对。钟鼓乐之,这不像求爱。从这两项看,不像爱情的表达方式。说成爱情诗,也有原因。想女子,想得辗转反侧,仅此一句,定义为爱情,有一定毛病。夫妻也要深情。说成是恩情诗,更合适。这是一个祝愿新婚男女感情深挚的祝愿诗。婚礼上唱给新人的,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唱的。父母之命下的婚姻,婚后两口子,不和谐的事常有。因为有这样的社会经验,夫妻和谐的事就重要了。淑女,好女子难得呀。所以才祝愿。这种辗转反侧,其实是祝愿得到好女子。这首诗,是在祝愿,是爱情更准确地说是恩情。恩情是伦理意义上的,爱情是生理意义上的。这放在《诗经》开首,意味着人们对婚姻关系的重视。理解成爱情诗,就偏了。歌德70多岁喜欢一小女孩,恋爱没成,转移了感情写了很多作品。

婚礼中的筠:《诗经》把它放在开始,说明对婚姻寄寓了厚望。

古代婚姻有六礼。六大步骤:下达,纳采,问名。纳采间名,是抱着雁,拿着礼品送给人家,间人家的名字。二是占卜,算卦,吉利,再派媒人去,纳吉。五是纳征,拿玄熏束帛,拿丝绸,十丈。两张鹿皮。这是正式送礼。送完了,两家成了亲家了。第六是请期。商定日期,男子家派媒人到女子家商量日期。定下日期。这就是六礼。亲迎时,才唱的是次首诗。

二、桃花盛开的时候

有首诗有名,崔护的《题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写得非常好。桃花还有一个笑,诗看得懂,实际是用了典故的。用的是《诗经》中的“桃之夭夭”。

古代对婚礼的歌唱,在《诗经》中许多篇,其一就是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今天意思用反了,叫逃之夭夭。实际上这儿的桃之夭夭,讲的是结婚的时令性。《诗经》诞生于北方,桃花开放是在三四月份。桃花开放时,“夭夭”写出了桃花盛开的情形。还有解释的是桃花绽放时,风一动,微微摆动的动人形象。也有说“夭”是笑的意思。这三种解释,都可以。诗无达诂。(《诗经》从成书起,注解就众说纷纭。汉人董仲舒说过“诗无达诂gu”的话,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有鉴于此,注释者权衡众说,选取自认为最贴切、最能反映原意的那一种说法,介绍给读者。)桃花主要是红的,红喜事就是指婚姻。所以这种颜色择红。灼灼其华,指的是红的特点,灼人眼睛。(之子:人。)之子于归,这里讲的是出嫁的人,归在这儿指的是女子的出嫁。娘家只是暂时的。嫁才是归。

对女子出嫁的祝福:桃花绽放时,女子出嫁,之后是“宜其室家”,宜就是给这个家庭带来兴旺的意思。这是古代婚姻的意思,娶女子是带来兴旺。有蕡fen其实(fen大的意思)。花朵旺盛,意味着果实多。蕡有人说是斑斓的意思,桃子熟了一面红一面绿。接着讲蓁zhen蓁然。有花有果是当年的事,叶子旺盛是长久的事。荫泽子孙。这首诗整个地说是,送亲时歌唱的,祝愿她到归宿后,做好主妇,传宗接代。这是美好的祝福。这种意象,灼人眼睛,让人读了后觉得有了鲜明的印象。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先民在春天的审美。这是大自然的美好赏赐。后来用桃花写诗的多,“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白居易的。还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人面桃花写美人。写桃花是不是写女子的美?唐诗是这样。《诗经》中却只是象征,春天时生机绽放鲜艳夺目的灵气。象征的是生命力。与唐诗的区别是,这首诗是从天地的特有的灵光与生机来形容女子的特质。这不是比喻。这就是诗独有的魅力。与《尚书》《周礼》《论语》不同。我们仿佛置身于桃树面前。不是价值的判断。这里讲的是送女的部分。

那么迎亲呢?男方怎样迎亲?再看《诗经-少男-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这里涉及到鹊与鸠。鹊是什么?就是喜鹊。鸠是八哥。鹊搭好窝,八哥跑到喜鹊窝里去。喜鹊回来一看,窝脏了,就再盖一个。八哥就住进去。这首诗让我们觉得他们离自然的近。而我们离得太远了。我们今天对它们的习性,不知道。因为我们对自然太遥远了。这里将女子发嫁个好婆家,比喻成这些。有福的女子嫁到婆家,有房有地,是祝福。拿自然的现象来比喻结婚的事。百两御之,百辆车迎接。这是场面。阶层不同,追求是相同的,是属于民族性的。要这么多车,还有拉的人多。

古代的婚姻,一娶九女。这是媵

ying嫁制度,像嫁女儿,得陪嫁一个妹妹一个侄女。姬姓的亲戚国家还有两个国家陪嫁。加起来是九个女子。实际这是婚姻的政治上的保障。与三个国家有婚姻关系,也是为了保证生儿子。政治的联盟就有了保障。还有齐国娶媳妇,填满了后宫,也是一种保障。省得后宫里斗。维鸠方之,“方”字什么意思?是不是并排着站着?不太对劲。清代有人说是“放”,依靠的意思。祝愿过上安生的日子。这首诗的要点是,有强烈的政治因素。让人感兴趣的是古人对自然的关系。这是讲的迎亲。

对新人的祝福:婚姻的典礼高潮呢?《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吗?有,《著》:“俟si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乎而,象声词。俟是等待。著是古代南房的小房子,叫塾。两门间叫著。由著到庭到堂,是一步步走向屋里。先在著这儿等。素是古代男子戴的冠,插到耳朵中的东西。她看到绳子是白色,石头是琼华。石头像玉。这是婚姻典礼上唱的这个诗。是别人在唱。看到了脸旁边的耳塞与绳子。这就把女子的羞涩写了出来。女子偷看男子,光看到脸边上的东西。这是妙的。到庭院了,绳子变成了青色的了。青字指颜色的黑。变着法儿说的,这是对婚姻唱的,各种情况不同。适用性就广,下文就变成了黄的了。仪式要描写的偷着看到的东西。看到的不是同一个人。这是戏谑成分。中国人是乐观的,质朴的乐观,在喜事中充满玩笑。乎而的语调,也充满快乐与趣味。古人说齐风舒缓。曲子舒缓。我们就看到了送、迎、典礼上的过程。场面的喜庆可见一斑。还有一些活动,像宴会招待新人。

《诗经》中的“闹洞房”:“闹洞房”今天还有保留。叔嫂间可以开玩笑,大伯子与弟媳间是不能开玩笑的。可是结婚的这三天,就不间了。这个习俗起码在西晋时有书《抱朴子》就记过了。邻里间与新媳妇开玩笑。《诗经-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是捆绑起柴火。三星在天上,指晚上。今晚是什么晚上,见到这么好的人。开玩笑就来了。跟男的说,小伙子,今晚你怎么对待她呀?二三章也是这样,都在开玩笑。这就是闹洞房。

三、美丽的新娘

《诗经》中对女子不幸抱有万分同情,这是文明。也特别谴责拿女子当玩物的。

写美女,达到了火候高的程度。里面涉及到许多人物形象。审美倾向是什么?散乱的句子多,“ 鬒发如云zhen,”戴假发的现象。有这种变味的事情。美女一头乌黑的亮发,不屑于戴假发。《诗经》里有“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清扬:额头到头发的地方,额头要明亮,眼睛要有神,看着要清灵。还有“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卷有人解释为双下巴。古人认为这样才美丽。这几句,以大为美,以胖为美,像唐代。后来有点极端。也有学者说,《诗经》时代是不是就是以胖为美,不过几次都提到硕人。高大的。这是最朴素观念相和的。描写美人,《诗经》中也许多。“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把初生太子与女子联系起来。像朝阳的气质,美。喻成东方之日。曹操说洛神赋,就写成有朝霞的太阳。这实际上有了想象力。还有“大邦有子,伣天之妹。”

新娘子惊人的美丽:看看新娘子,郑国的男人们镇住了,“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车是一样的。寄寓了古代对妻子地位。妻者齐也。是与丈夫一般齐的人。周家写太王带着夫人,一块看周原,越往古时,淳朴时代,男女的差别不大。这是好观念。颜如舜华,舜是木槿。开花花期长,单个却短暂。强调花朵的漂亮。下车时,“将翱将翔”,像飞一样风度翩翩。这是有教养。“佩玉琼琚”,说的是佩戴。“彼美孟姜,洵美且都”,孟泛指老大。洵,实在是,美且都,美丽且高雅。都是大城市,引领风尚。是雅,是合乎标准。诗人看这场婚姻,先是看到美人来了,美若木槿花,下车走路好有仪态。接着说她入时。“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祝愿永远。这是讲郑国的婚姻。描写新娘子下车的一刻。“都”字与齐国有关,当时齐发达。姜走的是文化路线,女孩子们就美丽。开放型的城市,各种思想交融,能造就人。也庆幸与齐国联姻的值得。

《诗经》时代新锥子穿什么?有时诗人拿文字作画笔,工笔描写人物。这是《硕人》篇。《左传》记,“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这是不幸的。《诗经》里写的“采采苯苡,”(:“芣苡”(fúyǐ又作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表达了“生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芣苡”古时本字是“不以”。“不以”也是今字“胚胎”的本字。“芣苡”即是“胚胎”。)老是重复。用衣服兜起来,易于怀孕。牢牢放在衣服中,实际上有祈祷仪式。读过那首诗,让人觉得压力。“和平则乐有子。”女子办不到,麻烦大了。没儿子,卫庄公去陈国娶了太太,生了儿子,庄姜过继了过来。不过后来另一个妾生的儿子夺了权,杀了他。这首诗时,可没有写这个故事本身,只写她的美丽。刻画她一美丽。“硕人其颀qi,衣锦襞jiong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uqi,齿如瓠hu犀腠zhe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穿的是锦,绸缎。罩着一层纱。罩上,防尘。这个纱,考古中见过。古代的纺织技术,高。这让人震惊。“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手像柔荑,柔软的草根。秋天的野草根,白而嫩。还有人说是苇子的根。肤如凝脂,写皮肤的细腻。脖子像一种肉虫子。形容它有质感。齿如瓠犀,像瓠瓜子壳一样。螓首是小知了,头向两边翘起来。长眉毛。都是工笔描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笑露出牙齿,称为典范的描写。中国古代写美人,这只是一态。不常这样。没有后边的媚,.

美女罗敷:后来写美女还有另外的写法。像《陌上桑》写美女,秦罗敷,太阳照在高楼上,自己叫罗敷。充满了自信与喜剧。出来后,美。“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是髻,欹yi斜之美。汉代就有模特步。还有啼汝。这个女子,“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侧面写她的美吸引人。行人走不下去,影响了家庭的安定。这种笔法,古希腊也有。荷马史诗中写海伦的美,两军要决战前,她出场,城里的老人们见了她,一个个癫狂了。还有一态,是宋玉,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赋》,他说到一些美人,楚国美人,邻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自然天成的美。用数学的方式来写。“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回到了《诗经》的写法。宋玉对《诗经》熟悉得不得了,一下笔就活用了。 《诗经》中国君娶夫人的场面:《诗经》中有一段,最令人关注的现象。关注到的形象,与爱情无关。只站在旁边说她的长相。君主在娶媳妇。“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帻镳镳,翟荛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硕人停下来,在农耕地,休息一会儿,坐上四匹马拉的车,马的旁边系着红绸子,飘飘然。车上画的是羽毛。来朝见君主,卫庄公。大臣们说早点退朝吧,不要让他太辛苦。这是人情味。往下拓展,“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甩滤滤,鳢鲔发发。葭茭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竭。”转向山川大地,喜庆的事,是卫国的喜事。婚姻时,水流得欢快,人们撒网,鱼们上网。苇子长得茂盛。众多美女陪嫁。护嫁的武士们走进了卫国。这首诗,以大国之女的教养与特殊的美丽,感动过卫国人。诗写得有激情。这就是祖先的生活。这种特殊的日子中,显出特殊的热爱。

四、家有贤妻

婚姻是人类社会一定时期出现的社会形式。女子以什么样的操守处婚姻?这不是天生就会的。要经过文明的熏陶才有。

《诗经》针对女性。当时妇女有四大德行。见于《诗经》的注释。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女孩子要讲究这四个。妇德是什么?古代讲女子为坤,女性偏于阴柔。对公婆,要懂得尊敬。对邻里,要客气,要会为人。《诗经》里有一首诗,说凡是别人有难,匍匐救之。好妻子会带来社会的祥和。妇言是指说话。说话要注重内容与场合。妇容指举止,容貌等。容貌没法决定,但是表情是文化。表情是文化熏陶而来。综合古代说法,端庄为重。你庄重,别人不敢不严肃。儒家强调的这个,今天在不自觉地延续。韩国人表情与我们不太一样,他们有他们的历史与文化,是慢慢养成的。妇功指的是女织,还包括许多方面,针线活是最突出的。男耕女织延续了几千年。崔浩是大臣,写过母亲腌莱。实际生活中,女子是半边天。这四样都是要教诲的。

三千年前的初嫁新娘:讲一首诗,第二篇《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漠,为稀为络,服之无黢。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擀我衣。害擀害否?归宁父母。” 葛是植物。古代用它来抽麻,纺布。葛之覃,是指它一节节地蔓延。跑到院外的山谷。指的女儿大了,像葛一天天爬出墙外了。女儿大了不中留。“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可能是黄鹂,暮春时,黄鹂漂亮,喜欢在灌木中待着,叫声喈喈,有一声没一声地叫。这里面有境界,暮春,到处是绿色,黄色的鸟出现,颜色丰富,落在树上。怅然的情调就出现了。用了一个段落来描写。有动静有声音。让人读得出惆怅。这是女儿大了的惆怅。

第二段,“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漠,为稀为络,服之无黢。”写割它煮它泡它,要把葛割回家,与女红有关。粗麻布与细麻布,织成各种布。最后落在“服之无黢”上,穿上永远不厌倦。这是入实了。做布是实用价值。妇功是重大的比例。接下来,“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擀我衣。害擀害否?归宁父母。”这一段写的是,师是保姆,要出嫁时,有一个人身份尊贵,陪伴着女儿到新的家庭去。前边写半天,割葛织布,是婚前教育。出现了保姆的人物。鲁国一个姑奶奶嫁到宋国去,失火时,她不跑。离开了保姆,自己不能跑。不合礼法,结果她被烧死了。这个材料告诉我们这种人物的存在。

婚礼上讲女子从娘家出门,最后一道是保姆将罩纱穿上,就走了。污字这儿也可以指治脏。内衣为私。“薄污我私,薄擀我衣。”指洗外衣与内衣,这是一个线索。这个过程是割葛抽麻织布,到穿衣服,象征了女孩子从姑娘跨越到新娘子的身份,再到做主妇成功,含着这个意思,诗却不露声色。写这个光景的美好。再回头看,洗内衣外衣,“害擀害否?归宁父母。”一切掌握了,就可以回娘家看母亲了。今天还有回门的礼俗。站稳脚步了,回娘家汇报了。暗含了女孩身份的转变。这贴着当时的大背景。古代婚姻,三个月内不能进祖庙。得观察你,看你有没有毛病。可以悔婚。就是没有承认合法主妇的地位。这个诗是强调妇德教育的。

有了妇德后,进入到日常状态了。 《诗经》表现幸福家庭,怎么表现? 德行往往是由女性发动的。《诗经》中有些诗写的是这个。有两首与鸡鸣有关的。《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yi凫fu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自之,杂佩以间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采用了对话体,女的说鸡叫了,该起床了。男的说,天亮了,或者说是还早呢。不愿意起。后者比较好。这是常态。也是普遍的现象。女的又说了,你起来,看看夜。一看启明星出现时,天快亮了。这也体现了生活经验。催男的去打雁。古代狩猎,有打天上的雁。射雁,用的是弋,古代人打雁用的方法。用绳子拴在箭头上,箭头不是太尖,是用它碰撞,绳子绕上它的身体,拖下来。中馈:厨房。弋下来后,我负责烹饪。宜之,是讲配料。用恰当的方式来烹饪。再是饮酒,是一种情趣。这种日子过到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不是女子的口吻,是诗人的点染。下边又是女子的口吻。知子,到今天还有争议。欧阳修说是了解你的人。你的知己来了,我用杂佩赠送给他。不能怠慢。好友与你关系和谐,赠送他。你们关系好,报答他。这儿,好丈夫在社会上交友,家里的女子是起了重要作用的。这是贤内助。帮助男人完成社会身份的。

原来古人也赖床:《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女的说,鸡已经叫了,朝廷上满了人,男的回答,不是鸡鸣,是苍蝇在叫。这是懒汉。接着女人说,“东方明矣,朝既昌矣。”男的说不是,是月亮的光。女的说:“虫飞薨薨hong,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讲道理了。各种昆虫都起了,朝廷上的人多了,我愿意跟你一起睡懒觉,可是你耽误了朝会,大家会恨你,我也就有了责任。这首诗突出了男子的懒与滑。诗人采取的是喜剧的方式,将男人的不好展示展示。两首诗看到的是好妻子的积极作用。

五、千年不变的相思

爱情离不开相思。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天涯海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诗经》关注的一个现象是,许多人为了国家,守边防,或服劳役等。《诗经》替他们发出声音。这是人道精神的体现。

《诗经》中有许多闺中人的吟唱。像《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陵。我姑酌彼金晷,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殂矣,我马疳矣。我仆痛矣,云何吁矣!”一共四章。“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真彼周行。”是女性在采卷耳。后文中,是男性在骑马喝酒。所以分析就有分歧。采采,是采集。这事往往是女性的事。一直到《古诗十九首》都有指采是思念远方。这是继承了《诗经》的传统。卷耳是苍耳。北方到处都是。不盈是不满。总是采不满筐。嗟是感叹,怀人,是所怀的人。置彼周行,一种理解是将筐放在大路上。也指怀人。后者可能更妙。男人更像是扔在大路上,在外奔忙。这一段是女性采卷耳,想念远方的丈夫。下边,“陟彼崔嵬wei,我马虺陵huitui。我姑酌彼金晷lei,维以不永怀。”想登高望远,就往高处爬,以至于马都爬不上去。只能借酒浇愁,金晷是一种酒器。永怀是长长地思。

第二段是远行在外的男人。“陟彼高冈,我马玄黄(玄黄:变颜色)。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可以理解为马太疲劳了。像犀牛角一样的酒器,伤是伤怀,还是浇愁。第三段是爬上顶了。“陟彼殂矣,我马疳矣。我仆痛矣,云何吁矣!”上到山上,马病了,仆也累倒了。没看到家乡,遥远。睁大眼睛都看不到家乡。 连孔子都看过《诗经》的演出: 上世纪结束时,一批竹简间世。有记载说孔子评价《卷耳》,卷耳:不知人。意思是:不知的人。“以不教民战,是为弃之。”有人说“知”是相接。两人一定是互相了解,沟通得好。《墨子》说知都相交接也。所以,这是背躬戏。如沙家浜里的智斗。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意味着我们在交流。原来这是歌词。孔子认为他们是不知的人。说明当时《诗经》是在演出着。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文本,我们失去了曲调,歌唱的情境。《诗经》原来是演出的。当时有女演员,女乐。春秋时有许多女乐。这首诗应该产生于西周时。这时有没有女演员,也得考古。那个时代,文艺样式中就有女乐,来歌唱。当时还有舞台,来表演相互思念的夫妇。这就有趣了。西周时礼乐文明,有礼还得有乐,这是文雅的时代。因为战争等原因让男人离开家庭,国家就得用这种文艺来补偿。战争总得有这样的精神补偿。对那些为国献身的人致敬。

相思最浓时:《王风》中有《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he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徭役本有期限,不满暴露出来了。诗到此怨而不怒。曷到哉,是到哪儿啦。什么时候到头呀?鸡窝,上架了。羊牛下来,回家了。君子还不回来。让我如何不想。本来不想,可是当黄昏来临,还是想。自己找个理由,怎么能不想呢?让我们想象黄昏时一派热闹场景。仿佛也看得到勤劳的家庭主妇,一边收拾家,一边谛听着丈夫回家的声音。“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jie。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同样反映愤懑。什么时候相会?鸡在木架上,苟无饥渴,不想了。祝愿不要冻着饿着。实际上是无奈之举。总之,过去认为是暝色时回来了,容易想起外边的人。总体格调是黄昏时起的惆怅。诗人多么有同情心。诗人内心不分古今。社会牺牲了这些人的家庭幸福。也是对当局者的一种控诉。这是诗的高明之处。还有秋声中怀人的诗篇。《嘌嘌草虫》: “喓喓yao草虫,暹暹阜螽qiqifuzhong;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gou止,我心则降。陟zhi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惴惴。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jian止,我心则夷。”三章基本是一个平面上的重复。这是歌唱的需要。特点是秋声中。一个人到了秋天,容易怅惘。秋天如同一天的傍晚,要结束了。嘌嘌草虫,titifuzhong趯趯阜螽一一响成一片,草里的蝗虫跳与闹,是内心的惆怅。看到了君子,心平静下来了。这又是一种态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山东长岛有望夫崖,传说。

一个人折腾的相思:看《伯兮》:“伯兮竭兮,邦之桀jie兮。伯也执殳shu,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gao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xuan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mei。”伯,丈夫勇敢,是邦国的杰出人物。执殳shu,拿着长武器。在前线进攻。头四句充满了自家。“自伯之东,首如飞蓬”,指自己头发像蓬草一样乱,不是家里没有洗浴的东西,丈夫不在家,我给谁修容貌呀?写出了真性情。女为悦己者容。下文写,下雨吧下雨吧。我盼着雨,却总升起太阳。“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整天沉陷在思念中,整天头痛。翻了一层,但是我还去想,愿意让它痛。表达人的心理,力透纸背。“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说的是种草能忘忧伤。这是无厘头,有草能忘忧,种在后堂。解决我的困惑。“愿言思伯,使我心痗mei。”思念让我痛苦得不得了。把一个活泼的女性写活了。无事忙的个性写活了。这是一派。还有一态,思念不思了,无事忙,骂街。“雄雉于飞,泄泄yiyi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说野鸡身上的五彩毛,像男人的折腾。弄得我在家自寻苦吃。想你就是自堵心。“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真让我伤心呀。“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凡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zhi不求,何用不臧。”少点功名心,不好吗?因思念而骂男人,思妇的一态。

第二篇:诗经中的爱情

《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

《邶风·静女》更是把当时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相互逗趣的情景写得活龙活现。一个故意逗惹,一个语带双关的凑趣,其开朗的性格,深厚的感情,愉快的情绪,跃然纸上。

《卫风·木瓜》带有明显的男女欢会色彩,一是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爱慕,一是邀歌对唱,借以表白心迹。

《周南·关雎》就是一首炽热感人的情歌。一位男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醒时梦中不能忘怀,而又无法追求到。面对悠悠的河水,目迎水流中浮动的荇菜,姑娘美丽的身影时时闪现在眼前,这更增添了他的痛苦,以致出现了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协谐欢乐的婚后生活。

《召南·摽有梅》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

《郑风·褰裳》则是一首以性占有为唯一目的的情诗,女主人带着满足自己性欲的公开企图,简单而直接地要求心爱的男子和自己幽会。

《周南·汝坟》第一章代借枝来表示自己的性饥渴,公开表达“我要找寻配偶”的意图,表现的是《诗经》独有的高度人文关怀,率直大胆的内涵实则是对自己生命要求的尊重,是在追求自己生命性灵的完整。

《郑风·野有蔓草》叙写一对男女不期而遇的欢乐:原本是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只因气质和形象的吸引,自然地走到了一起。促成他们结合的因素单纯而直接,激励他们生命叠合的仅仅是对“有美”之“美”的情感直觉,一许“清扬婉兮”的惊心动魄的感觉,将对异性的渴望确证为生命对人性真谛的追求,在瓦解和荡散了一切世俗杂念的同时,也使此处的“邂逅”两性血肉关系化生为性灵的合一。

《卫风 淇奥》这首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

《邶风 静女》描写男女幽会: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虽然都是通过男子表现对于爱情的甜蜜与酸涩,但是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当时女子对于爱情同样是有着美好期盼的。

自由恋爱渐渐受到家庭等各方面的束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许多人不能与心上人结为爱侣,其中失落与心酸,谁能道尽说完!

《郑风 将仲子》里的这位女主人公害怕的也正是这些礼教。“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对于仲子的爱和父母、诸兄及国人之言成为少女心中纠缠不清的矛盾,一边是自己所爱的人,另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怎么办呢?几多愁苦,几多矛盾,少女的心事又怎能说清呢?

《鄘风 柏舟》,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个女子如此顽强地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呼母喊天的激烈情感,表现出她在爱情受到阻挠时的极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女性追求恋爱自由、自由婚姻的迫切愿望。

又很多诗细腻地描写出思念情人的忧郁苦闷心理。如《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诗中女子怀念远方的爱人,在采卷耳时心里想的都是他,以致采了许久那个箩筐都没填满。

又如《郑风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里面就含有对情人的埋怨与不满。还有《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情人不理会她,使她寝食难安。

《郑风 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写的则是见到情人时的欣喜心情,可见思念之深之切!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中写的是单相思,对于所爱的人,可望而不可即,几多愁苦,几多思念!

思念妻子或丈夫的诗也是情深意切,于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那种深厚缠绵的感情。

《邶风 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卫风 伯兮》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诗经》中也有不少是祝贺新婚女子的,如《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首诗轻快活泼,诗人热情地赞美新娘,并祝她婚后生活幸福。

《秦风·蒹葭》可以理解为一首动人的情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是《诗经》中历来备受赞赏的抒情诗。诗分三章,每章首两句借景起兴,三四句点明主题: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四句描述准寻的境况:一是道阻且长,二是幻象迷离,二者都以“伊人”不可得为旨归。全诗洋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惆怅的心情。

意境朦胧、含蕴不尽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伊人”不坐实,且飘忽不定、幻象丛生,给人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引人遐想。我们把它当作爱情诗的话,“伊人”就是心仪之人。

本诗所采用的重章叠句形式,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而且有层层递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白露之“为霜”、“未晞”、“未已”,体现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追寻时间的延伸;“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体现了空间的移动,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虽然只用了几个字来表现,但其间的微妙变化和幽深意蕴却十分耐人寻味。

《蒹葭》表现了对爱情执着的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惆怅和苦恼。同样表现为情而苦的有《郑风·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诗分为两章,一章四句,上下两章间,只是调换了两个字,将它译成今语就是:

那漂亮的小伙子啊,他不再将我搭理;都是为了你啊,我一日三餐,食不甘味。

那漂亮的小伙子啊,他不再和我吃在一起;都是为了你啊,我朝朝暮暮,全不能安息!

——全诗是失恋少女的内心独白。

《诗经》里当然还有许多欢快明朗的古恋歌。如:《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大意是:

美丽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挠腮。

美丽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把红管草。我爱你红草颜色鲜,我爱你红草颜色好。

牧场嫩草为我采,我爱草儿美得怪。不是你草儿美得怪,打从美人手里来。 ——我们看这首小诗,把民间男女依约相会时的那种天真、活泼,互相逗趣的一番情景,描摹得如何逼真和生动!诗中写一对恋人相会,先是这位调皮的姑娘故意惹逗,躲藏起来不露面,害得小伙子心急如焚,抓耳挠腮;再又郑重其事地赠给对方小草,试探其对自己的情意。而这个小伙也识趣、凑趣,说是“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洵美且异,美人之贻”,用双关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深情,显示了自己一片爱人及物诚挚、痴迷之心。

诗很短,仅有三章十二句,但它却生动地写出一对情人幽会时的有趣场面,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在一定程度上还刻画出人物性格,即生动表现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惠美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男子的形象。

总之,这首恋歌,不仅思想内容是健康的,艺术上也是成功的,其语言的简练,构思的灵巧,人物心理和形象刻画的生动,以及生活气息的浓烈,都不能不使我们两千年以后的读者感到惊异。

表现爱情的欢乐的还有《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每当我们呤诵着这首古老的民间情歌,上古时代中原大地上,三月上巳(三月三)人们欢歌笑语涌向郊外游春的空前盛况,就会有声有色地再现在我们的面前。

郑国(今河南郑州一带)的风俗,三月上巳这一天,人们要到溱水和洧水之边“招魂续魄,祛除不祥”,祈求幸福和安宁。三月上旬,正是春光明媚的季节。人们度过了寒冷的冬天之后,谁不愿意轻装外出到郊外领略明媚的春光,愉悦自己的身心呢?因此,三月上巳也就约定俗成演变为民间的游春的节日。这一天也是情人相会的好时光。

《溱洧》所歌唱的,就是春秋时代郑国三月上巳的盛况。这一天男男女女在溱洧岸边自由欢快地交游,他们互诉心曲,互相馈赠,寻找友谊和爱情。译为现代文:

溱河和洧河,水势盛啊。小伙子和姑娘,手拿着兰草啊。姑娘说:“去游览么?”小伙子说:“已经看完了呀。”“再去游览么?洧河那边,真是广阔而又快乐。”小伙子和姑娘,他们互相说笑,互相赠给以芍药。

溱河和洧河,是那样的清澈哟。小伙子和姑娘,是那样的闹嚷嚷哟。姑娘说:“去游览么?”小伙子说;“已经看完了呀”。“再去游览么?洧河的那边,真是广阔又快乐。”小伙子和姑娘,他们互相说笑,互相赠给以芍药。

这首诗是从客观来抒写的,首先写溱洧春水之盛,点出了时间地点。然后写士与女秉蕳而游,点出了士与女的踏青,不单纯是浏览风光。一方面是执蕳而祛除邪恶,另一方面也暗示出要趁此机会追求爱情欢乐。再写士与女互相劝诱的对话,是那么朴实、真挚、和谐、活泼,富有生活情趣。最后又写士与女无拘无束地互相调笑,谈情说爱,不仅作了感情的交流,而且“赠之以芍药”。这确是一幅出色的士女踏青图,生动活泼,跃然纸上。

《郑风·赛裳》则表现情人之间欢乐的嘲戏。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今意:

如果你思念我,就该趟过河来。如果你不思念我,难道没有别人?你这个傻小子可真傻呀!

——这首诗也运用叠章形式,绘声描状,表情达意,我们不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而且如见其人,如睹其心。

《召南·摽有梅》则表现对爱情的呼唤。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译文:

飘落的梅树,它的果实只剩七分啊。 追求我的小伙子,趁着吉日良辰啊。 飘落的梅树,它的果实只有三分啊。 追求我的小伙子,趁着今天啊。 飘落的梅树,用筐去拾取它。 追求我的小伙子,趁早去约定他。

——此诗抒写已逾婚期的女子急于求嫁的愿望,很率真,也很感人。“老女不嫁,踏地呼天”。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同情。古代礼制,《礼记·内则》载:“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既有明确规定,逾时不婚的女子也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内心充满着痛苦。此诗第一章用飘落的梅树起兴。梅子成熟则下落,留在树上的只剩七分,由盛而衰,好景不常。这正和逾时不嫁的女子的处境相似。然后直抒胸臆,向求婚的男士发出了内心的呼声。时不我待,机不应失。要求他趁着吉日良辰,完成终身大事。

二、三章,不仅回环吟咏,重吟叠唱,而且从“其实七兮”、“其实三兮”到“顷筐既之”。从“迨其吉兮” 、“迨其今兮”到“迨其谓之”逐步深化,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郑风·将仲子》表现执着的爱情、心底的抗争。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译文:

请仲子啊

不要跳进我住的里,不要折断我的杞。 怎敢爱惜它,害怕我的父母。

仲子很可怀念呀,父母的话,也可怕呀。 请仲子啊,

不要跳进我的墙,不要折断我的桑。 怎敢爱惜它。害怕我的诸兄。

仲子很可怀念啊,诸兄的话,也可怕呀。 请仲子啊,

不要跳进我的园,不要折断我的檀。

怎敢爱惜它。害怕人们多言。

仲子很可怀念呀。人们的多言,也可怕呀。

—— 这首诗揭示了一个少女在爱情上的内心矛盾、冲突。“仲子可怀也”,表达了她对仲子的爱恋,但是这种感情只能埋藏在心里,不敢流露。她盼望仲子的到来,但又害怕仲子的到来,越过里门,跳越墙垣,闯进宅园,碰坏了家园里种植的杞、桑、檀,惊动了父母、兄弟和左邻右舍,招来了可畏之言。通过这样的内心的矛盾、冲突,表达了少女的苦闷和哀愁,是深刻的,能震撼读者的心弦,使之共鸣,以至同情这个少女的处境。

《郑风·出其东门》、《王风·大车》、《卫风·木瓜》以及《邶风·击鼓》中的几句诗,则表现对爱情忠贞和严肃态度。

先看《邶风·击鼓》中的几句: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死生与共相约,与你相约成说。握着你的手,与你同生到死。 依次看《出门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天下的美女虽如云,都不可以让我动心,那素衣绿巾的女子才是我心仪的人。

《大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豰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生不能同室,死当同穴。你若不相信,白日为证!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如《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读后给人一种民生纯朴的感觉,《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美之为美,美人之贻。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中写的是单相思,对于所爱的人,可望而不可即,几多愁苦,几多思念!

思念妻子或丈夫的诗也是情深意切,于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那种深厚缠绵的感情。

《邶风 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卫风 伯兮》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卫风·淇奥》)这首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诗经·卫风·伯兮》)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愿天下不再有战争,不再有硝烟弥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卫风·子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诗经·卫风·风雨》)

。(周南.汉广)中写道:“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可不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连用四个比喻慨叹自己所思慕的女子可望不可求,男子神魂颠倒的情思就如浩渺、茫茫的江汉之水,诗歌在比喻和暗示中展现了这个痴心男子因思念之深而产生的焦灼急虑、无可奈何的心境,有说不尽的爱慕、烦恼和惆怅。又写道:“翘翘错薪,言刘其楚。之子于归,言株其马。”这个男子追求游女的心怀是非常纯朴和诚挚的,当他在杂木丛生的林间割取荆条和篓草时浮想联翩:如果那个女子要出嫁,他会为她喂饱马儿,并无忌妒、恨怒等狭隘的自私之心。

《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祀。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姑娘要求情人不要再来她家相会,她怕的是“父母之言、”、“诸兄之言”和“人之多言”,在旧礼教的压抑下,姑娘忍痛拒绝情人前来幽会,欲拒而又心不忍,心里实在是爱他的,真实细腻地表达了内心复杂的矛盾和痛苦。

为了争取婚姻自由,真情相爱的青年也会大胆起来反抗礼教的束缚,冲破世俗的偏见,追求自己理想的伴侣。《娜风.柏幼中的女子不象‘郑风.将仲子》中的姑娘那样退让、隐忍,当自己的恋爱受到家长的阻挠时,她明确地表示:‘跪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远在两千多年前,一个女子能如此坦率热烈地表露自己内心诚挚的感情,不仅反映了古代妇女对理想爱情和幸福家庭的渴望,而且也是向旧的婚姻制度的挑战。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遇见爱)

二: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难爱)

三: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爱萌芽)

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相思)

五:青青子衿,幽幽我心。纵我不在,子宁不嗣音?(怨)

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相爱)

七: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许诺)

八: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爱的人太远)

九: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出嫁)

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婚誓)

十一: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待嫁)

十二:女也不爽,土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多情)

第三篇:诗经中的爱情观

思无邪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六百年左右的诗歌三百零五首,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论语》中也有对诗经的评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整部诗经的内容,也都是思想纯正毫无邪念的。诗经中有大量诗以爱情为主题,也体现着“思无邪”。

《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可见其在整部诗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所体现出的爱情观也可以作为诗经里爱情观的代表。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君子”对“淑女”从单方面的爱慕到喜结良缘的过程中,君子内心的情感变化。无论是爱慕时的思念还是喜结良缘之后的喜悦,写的都是男子在追求女子的过程中的感受,而女子的内心变化却丝毫没有涉及。这与一段爱情中,都是男子主动有关。在我国古代的婚姻爱情观里,只有男子主动追求女子才被视为合理的,而女子即使早已对男子有了倾慕之情,也不能表现出来更不能主动追求,这样才显得矜持而守礼数,大不同于西方女性的热情奔放。《关雎》或许可以称之为一首古代的情歌,却又不同于现代流行歌曲的大胆直白,显得含蓄委婉。“君子”和“窈窕淑女”的结合,在古代可以看作是理想的结合,从中也可以看出《诗经》的爱情观中对于男子和女子的理想标准,男子要求是社会地位高、品行端正的君子,与之相配的是文静美好的淑女。除了“君子”与“淑女”体现了一段爱情里男子和女子的理想标准外,《关雎》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理想爱情的标准。诗中的君子对于淑女的爱慕,并不是短暂的邂逅,也不是一时的激情,而是付诸行动去追求,以走向美好的婚姻为最终目的。这样有始有终、负责任的爱情,是被社会所认可和赞扬的。因此,诗经中的爱情,并不推崇短暂的不负责人的爱,而是推崇以婚姻为目的,完美结合的爱情。《关雎》既承认了男女之间产生爱情是自然而然的事,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约束和克制,使其符合礼教和道德的标准,因此大量运用比兴手法,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含蓄之美。孔子也赞扬《关雎》之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如果说《关雎》表现的是古代人民对于爱情的美好期望,那么《蒹葭》则是对凄美爱情的叹惋。《关雎》中的君子通过努力追求到了心爱的女子,而《蒹葭》的主人公却因重重的阻碍而未能与心爱的女子结下良缘。那在水一方的伊人,是他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江水阻隔了他的理想,形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但主人公仍对隔着遥远距离的女子心生爱慕,他想冲破重重的阻碍去追求心爱的女子。然而“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可见追求之难,艰险重重。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白鹭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可见追求的时间之长。“苍苍”“凄凄”“采采”描写了芦苇颜色由苍青到凄青再到泛白,渲染了深秋凄凉的氛围,日子一天天地流逝,而主人公却一直等待着,表现了男子对于爱情的执着和真诚。全诗虽然是写男子对于女子的爱慕,却也显得凄婉而含蓄,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真是蒹葭长,露为霜,美人隔秋水,相思无限。虽然这段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充满了遗憾,但男子的爱之真,心之诚,展现出了一段“思无邪”的爱情。

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女子外貌的句子,例如《卫风 硕人》中写卫庄公夫人庄姜的一段,“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从手指到笑容再到神态,人们对庄姜的赞美毫不吝啬,不同于以往古诗的含蓄委婉之风。从这些热烈而真挚的句子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位无从考证的作者对庄姜的爱慕之情。然而,女子仅凭着姣好的外貌就能轻易得到他人的爱慕,这不免让人怀疑诗人的初衷是否有些肤浅。这个问题在诗中的最后一句得到了解答,“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主人公庄姜一方面希望爱情就像这河水一样缓缓流淌,滋润她干涸的心田,而另一方面她又希望那个读书郎快点离开,不要扰乱她宁静的生活。她渴望爱情,但最终还是恪守本分,做一个忠贞的女子。因此,诗人对于庄姜的爱慕,并不是肤浅地基于她的形态美,而是对她美好品质的欣赏。对主人公外貌的直接描写,也不仅仅只是赞美她的外表,更是通过外在来表现出内在的美好品质。诗经中并不推崇女子冲破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而更多的是赞扬忠贞的传统女子。这也让我们看到了诗经中对于女子的审美标准,忠贞、内敛被视为内在美的体现。诗人对于庄姜的爱慕也不是肤浅的赞美其外在,是发自内心地欣赏她的内在品质。因此,诗经中的爱情,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

《桃夭》表现的是一位出嫁的女子对于婚姻爱情生活的美好期望和憧憬。“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像桃花一样鲜艳夺目,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而少女只有貌若桃花的外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宜室”、“宜家”“宜人”的内在美。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的婚姻爱情的观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艳若桃花的女子很美,但仅有外表的美丽是不行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贤良淑德,恪守礼教,这样才是完美的婚姻爱情。把婚姻和家庭看得十分重要,还不仅仅反映在《桃夭》篇中,可以说在整部《诗经》中都有反映。在一定意义上说,《诗经》是把这方面的内容放在头等地位上的。而家庭和婚姻是爱情的升华,走向婚姻的爱情,在整部诗经中都得到了赞美。《桃夭》总也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生儿育女在婚姻家庭中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家庭中出现了“丁克家庭”,即一个家庭中只有夫妇二人而没有子女。但在《桃夭》当中,子女是一个美满家庭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诗经中的爱情观里,生儿育女的思想是婚姻爱情观中极其重要的内容。

《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内容丰富多彩,有写相知相识追求真爱的,也有写闺中少妇的幽思,更有弃妇的哀怨。但无论是怎样的爱情,其思想都是纯洁的,体现着诗经”思无邪”的爱情观。

第四篇:论《诗经》作品中的爱情

论文题目:论《诗经》中的爱情作品

名:赵慧芳

号:HB0901001001 专

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指导老师:张修龄

苏州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系 2011年12月

1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前言………………………………………………………………

3一、《诗经》中的婚恋故事类型………………………………3

(一)恋爱阶段的互相爱慕……………………………………3

(二)婚嫁之日的幸福愉悦……………………………………4

(三)或喜或悲的夫妻生活……………………………………5

二、诗经中的爱情特点…………………………………………5

(一)自由………………………………………………………6

(二)专一………………………………………………………7

三、浅析《诗经》的爱情诗美质………………………………7

(一)健康活泼的情感之美……………………………………8

(二)自主倔强的性格之美……………………………………8

(三)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8 结语………………………………………………………………9 注释………………………………………………………………9 参考文献…………………………………………………………9 联系方式…………………………………………………………10

2

论《诗经》中的爱情作品

09级汉语言文学 赵慧芳内容摘要:

《诗经》中的爱情作品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民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而《诗经》用人民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酒浆。追溯文学作品中最古老的爱情,当从《诗经》谈起。《诗经》以《周南·关雎》为首篇,说明在我国古代爱情便成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现代人们爱情的原型、爱情的特点、爱情的美质都能在《诗经》中一一呈现。

关键词:

《诗经》、爱情诗、自由、专

一、美质

引言: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绚丽夺目的瑰宝。《诗经》中的爱情诗则可谓是华夏民族最古老的恋歌。这些恋歌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文坛上争论不休。后世许多优秀诗人推崇备至,视为学习范本,而朱熹等理论家将其视为“淫声”,“淫奔之诗”,大加讨伐。赞颂也好,贬斥也好,历史上的过眼烟云终不能遮掩这些古老恋歌的熠熠光彩。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诗经》中的爱情作品进行浅析。 (1)

一、《诗经》中的婚恋故事类型

恋爱婚姻作为《诗经》的主要内容之一,真可谓异彩纷呈,精彩至极。囊括了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无论是尔侬我侬的情意绵绵,还是真情不再的凄凉哀婉;无论是夫妻间的相濡以沫,还是妻子对异乡夫君的无限思念,所有的现代爱情故事都可在《诗经》中找到它最初的模样。下面就以时间为序,对《诗经》中的婚恋故事从恋爱到婚姻的各个阶段进行规整。

(一)恋爱阶段的互相爱慕

这类作品充分反映了那个古老的年代男女之间真挚而热烈的感情。《诗经》首篇《周南·关雎》是耳熟能详的作品。“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表达了一位男青年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当追求失败后夜不能寐,彻夜不眠。对姑娘热烈的爱恋让他变得恍惚,开始产生幻想,得到心爱的女子并与她一起生活是多么的快乐。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这种对爱情的执着和热烈的情感在《王风·采葛》中有更为深刻的表达: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3

一个男子由于热烈地思慕令他心仪的女子,若该女子一日不与他相见,对男子而言便如三月、三秋、三岁之未见。从时间的递延上,我们不难看出男子盼望见到女子的急切心情,以及对思慕女子热烈的、刻骨铭心的爱意。相思之苦,缠绵悱恻,如怨如诉。

当纯洁的爱情受到封建礼教的约束,自己的感情不被家庭世俗所接受时,则变现出果敢而强烈的抗争精神。如《鄘风·蝃蝀》:“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按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个不从父母之命的女子,其实正是一个反抗礼教制度、争取婚姻自由的勇敢女性。有的女子甚至愿意抛弃为封建礼教所重视的名誉与情郎私奔。如《王风·大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毂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一位赶大车的小伙子和一位姑娘相恋,他要求她私奔(大概姑娘家里有人不同意),她却有点犹疑。于是,小伙子指天发誓,一定要和姑娘结合,生不能同床,死也要同穴。爱情的强烈、坚定、至死不渝,大概总可以感动姑娘了。

由此可见,在古老的年代,早有人为了爱情与封建礼教抗争,爱情的高尚与魅力也就在于此。

(二)婚嫁之日的幸福愉悦

当双方的爱情得到对方家长的认可后,男方筹备迎娶,女方准备嫁妆。闲暇之余,女方想到心爱的男子,恨不能立即和他长相厮守,这种急切待嫁的心情在《召南·摽有梅》一览无余。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树上的梅子随时光纷纷落地,数量减少,进而引起多情的待嫁姑娘感叹起韶华易逝,年时不再,一个“迨”字将其焦急热切的心情表露得淋漓尽致。

又如《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人涉昂否,昂须我友。”一个在水边徘徊的女子,心念着河对岸的未婚夫,焦急地盼望着他可以在河水尚未结冰之前来迎娶自己。期盼的爱情充满了喜悦,而爱情的等待,却又令人焦躁。

终于等到了迎亲的那天,新娘锦衣华服笑颜如花,新郎风度翩翩气宇轩昂。《齐风·著》从新娘的视角描写了迎娶仪式的隆重与喜庆,以及内心难以抑制的幸福和喜悦。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再如《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4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绚烂的桃花暗示婚礼的热烈气氛和新嫁娘如花的美丽。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和相爱的人厮守到老更为幸福的呢?

(三)或喜或悲的夫妻生活

《诗经》中反映婚后夫妻家庭生活的诗歌,根据女子的境遇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夫妻之间生活美满,相互尊重,琴瑟和鸣。如《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天明未明之际,妻子幸福地伏在枕边,轻唤着丈夫起床,甚至像母亲哄孩子一样捏着他的脸蛋,亲昵地说:乖乖起来干完活,我给你做好吃喝。而那个赖床的丈夫竟也听话地爬起床,摘下弯弓去为他们一天的饮食奔波。临走的时候还不忘送给妻子一句甜蜜的情话,送给她一个小小的杂佩。这段亲昵的对话,这份平凡的礼物,让我觉得那个早晨,这对夫妻是天下最幸福的人儿。没有大悲大喜故作高贵,只在平平淡淡之中,快乐地制造着小浪漫,而彼此的心就那样轻易地沉醉在饮食男女的爱情里„„

但并不是所有的夫妻都是这样温情缱绻,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婚姻的幸福对妇女来说,常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诗经》中表现婚姻不幸的哀歌,为数不少。幸福而专一的夫妻生活是每个女子都向往的,但不是每个女子都有幸拥有的。如《召南·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

不我与,其后也处。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诗中弃妇的丈夫也许是陈世美的始祖了。但诗中被丈夫遗弃的妇人并没有以一种怨妇的姿态出现。虽也有怨、有恨,但更多的是自尊、自重。你有了新人,便忘了旧人。但这并不代表我差。我知道终有一天你会后悔的。即使现在你贪心厌旧,终有一天你会为你今日所做的一切痛哭流涕的。难道我们不应该为古人有如此高的思想觉悟而拍手叫好吗?

再如《卫风·氓》是《诗经》弃妇诗的代表,这是首弃妇自述不幸的诗作,诗中首先以甜蜜的语气叙述了他们的相恋、嫁娶以及初婚的美好生活,然后又以悲凉的语气,叙述了年华的逝褪以及丈夫的变心和丈夫对她的粗暴相向,一种含辛茹苦、人生不幸的感叹以及对青春少年甜美生活的不尽留恋,弥漫在了诗的词句中——而古时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妇女生活的不幸,亦由此可见一斑。

纵观《诗经》中的爱情故事,包含了太多的内容。无论是婚恋的幸与不幸,都向后人展示了那个古老年代的爱情面目。《诗经》中对美好爱情的歌颂向往,对始乱终弃的批判,让后人对于爱情的道德观有了正确的认识。

二、《诗经》中的爱情特点

《诗经》的爱情诗对于感情的描写是真实自然的,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用“思无邪”来形容里面的感情真正是恰到好处。 思无邪说的就是纯正,因为纯正,才铸就了《诗经》的爱情核心:自由和专一。

5 (2)

(一)自由

自由的爱情是自古至今人们所崇尚的唯美的爱情,任何爱情由于赋予了自由的特点而显得特别神圣。但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爱情受到社会、家庭、民族、阶级等的许多成文或不成文的道德风俗所规范,因此,渴望恋爱婚姻的自由,构成了各个时代讴歌爱情的共同主题。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却有一方相对自由的种植爱情的土壤。

一方面,从社会环境来讲,《诗经》时代,男女在恋爱、婚姻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自由,特别是下层社会,男女恋爱和婚姻自由的程度就更大一些。在一定的季节和场合,少男少女可以公开聚集、自找对象。当时,民间有许多名目的节日集会,例如《郑风·溱洧》反映了郑国修褉节的风俗: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仲春之月,欢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阴历三月上旬己日是男女聚会之时,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

《诗经》时代,利用偶然相遇的机会获得配偶,既是当时男女青年的共同要求,又符合周代统治者实施的官媒制度。这种制度规定,每年春天二月,未婚的男女青年可以自由选择对象、自由同居。统治者实施这种制度,目的是为了蕃育人口。但是,它在客观上给青年男女的恋爱和婚姻带来了较大程度的自由。

另一方面,诗经中的爱情往往是简单的、真挚的、纯粹的爱,没有杂质,也没有功利,爱就是爱,爱我所爱,无怨无悔。他们不会去考虑什么地位、名分、金钱或者社会舆论的谴责,虽然他们懂礼、知礼、守礼,但为了真爱,他们可以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要去约会、幽会、相会,他们要拒绝无理的要求,反抗强制的安排,甚至要叛出家门,去私奔,去追求真正的幸福!比如《召南·行露》中的一个恶棍,家中明明有老婆,却以欺骗的手段妄图强娶一位未婚的女子,并且扬言,如果不顺从就打官司。那位女子了解真相以后,拒婚的态度十分坚决,她警告那个恶棍:“虽速我讼,亦不汝从。” 我就是坐牢,也不会嫁给你! 《鄘风·蝃蝀》中的一位姑娘,找到了自己的心人上。她不通过“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也不惧怕别人的议论和嘲讽,勇敢地同她所爱的男子一起“私奔”。由于男女双方都很坚决,他们终于获得了幸福的爱情,把封建卫道者的指责远远地抛在后面。但是若论“自由恋爱”,谁也没有我们现代人更自以为豪,因为中国几千年来,恐怕没有哪个朝代的人比我们谈恋爱更不受束缚。但我们许多人的自由恋爱重心往往在自由上,而诗经中的自由恋爱重心却在爱上。我们现代人的爱的方式的自由是无可匹敌了,但这自由是否为了真爱上还有待考究。

(二)专一

(3) 6

《诗经》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诗经中的男女,不管如何恋爱,最终只有一个目的——结婚。如果两个人分开了,就想念着要在一起,如果在一起了,就祈祷着永不要分开。他们可以一见钟情,马上就结合,比如《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子,行走在春天的田野上,迎面碰到一位素不相识的姑娘。他被姑娘的外貌美迷住了,心想:“这姑娘正合我的心愿!”于是,他大胆地向姑娘求爱,并同她结为伴侣。但是他们决不会像现代人“爱如烟花,只开一瞬”,“毕业后我们一起失恋”,“天亮以后说分手”,甚至“天不亮就说分手”,他们要“天亮了也不说分手”,“说好永远不分手”,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甚至在爱人不幸辞世后,他们仍牢记旧情,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相爱。

再如《邶风·绿衣》中:“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一位男子,沉痛地悼念去世的妻子。他看到自己身上穿的衣服,是妻子亲手缝制;他想到自己一有什么差错,是妻子好言相劝。夫妻情投意合,相亲相爱。如今,妻子不在人世了,他感到失去妻子的痛苦,永远也不会完结。比之诗经的爱情专一,我们现在“一场游戏一场梦”的爱情观不得不让人有些感喟。

《诗经》中歌颂爱情专一的诗篇,从初恋到婚后都不乏其例。《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女子在家盼望丈夫,结果丈夫真的回来了,女子非常高兴,以至于连身上的疾病都好了。恋爱中的男女,大概看到爱人出现在自己身边,都是快乐无比的。

若要论一论自由和专一的关系,我想,或许是因为选择时的相对自由,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主人公认定了自己选择的对象,并且在以后的感情生活中也忠于自己选择的对象,表现出了对爱情的专一。读读《诗经》爱情的单纯与朴素,想想现代爱情的功利与占有,顿然逊色许多。对于追求爱情的饮食男女来讲,要做到“自由与专一”的统一真是难上加难,尽管从《诗经》里看起来,古人似乎做得不错,但其实依然辛苦,不然也不会有苦恋、失恋、绝恋,不会有思妇、怨妇、弃妇,不会有薄情郎、负心汉。并不是说要去猛烈批判我们现代社会人和事,也不是要立志效仿古人,绝尘弃俗。每个时代都有其处世哲学和爱情态度,这是无可厚非的,我们也应坦然面对。但至少,诗经里的爱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本,一个曾经存在于世界,现在仍存在于世界,并且将永远存在于世界的范本。

三、《诗经》的爱情诗美质

((4)

太史公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诗经》的爱情诗以其健康率真的高尚格调、自主坚贞的情感美质以及情景相融的比兴艺术手段,奠定了其在文学、音乐艺术史上的独特地位。并对后世文学、音乐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产生于两千年前的“初民社会”,社会刚刚度过了群婚制的蒙昧而进入文明期。严酷的封建制度尚未建立,离以金钱为爱情婚姻先决条件的商品经济时代更加遥远,社会在 7

破旧与立新的交替中,出现了一段相对自由的空白。在这段空白中,男女之大防尚未建立,人际关系相对自由开放。正是这段空白,成就了一方自由的土壤,滋润了《诗经》的爱情诗。

(一)健康活泼的情感之美

美的情感乃是最真纯的情感。《诗经》爱情诗的宝贵之处就在于它是自然天成的。男欢女爱、两情相悦在这里自由健康地表现着,一如山野之花在清风白露中舒展着。没有虚伪做作,没有功利淫邪,一切都是自然朴实的。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这就是一位妙龄女子急于出嫁的独白。红艳艳水灵灵的梅子渐次凋落,令女子感到青春易逝的感伤与焦灼,她急切呼唤心上人早日来迎娶她。这首诗里大胆与率真,令今后文学作品中那种羞答答的爱情汗颜。

《风·柏舟》也是一首感情率真的诗。诗中女主人公自己选择了配偶,当自己的父母出面干涉时。她说:额前垂发的那个美少年,是我理想中的佳偶,我誓死不改变心意,叫声天啊叫声娘,你们为何不能体谅我呢?少女表示了誓死捍卫爱情的决心。这种为追求幸福而顽强斗争的精神在后来的许多妇女身上得到更为完善的发展。如刘兰芝、祝英台等。

《诗经》爱情诗的这种美质在汉以后的作品中就罕见了,因为这短暂的空白之后,就是一个封建礼教禁锢的时代了。男女授受不亲,健康自然的两情相悦被压抑、被扭曲。有相对自由的历史背景,《诗经》爱情诗的活泼与天然便成了我们民族文学的一份宝贵财富。

(二)自主倔强的性格之美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郑风·褰裳》中这位爽朗干脆的女子给情侣下了最后通牒:你如果爱我,就赶快过来溱河与我会和;你如果不爱我,难得我就找不到别人爱了吗?你这种优柔寡断、畏畏缩缩的样子实在太可笑了!这位姑娘性格多么爽朗,人格何等自尊!她的爱情理想是大胆而健康的,即使失恋,也不会像后世女子那样抑郁而疾,或自杀身亡,她会甩掉过去去寻找新的爱情。这位女子的率真可爱,在几千年的封建文学史中,恐怕也只此一人了。

《召南·行露》是一位女子抗拒逼婚的诗。诗中女主人公被一个已婚的卑劣男子逼婚,女子毫无惧色,坚定地回斥对方:宁愿上公堂,坐牢房,也绝不嫁你这负心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另外,《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的个性也很鲜明,她身遭不幸,但并没有被痛苦压倒,在命运面前,倔强地昂起头。这种倔强、自主的个性美,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三)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秦风·蒹葭》便是一首情景俱美的佳作。“《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5) 8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碧草萋萋,白露迷离,而男子的意中人,则在河流彼岸,若隐若现,难以企及。越是难以企及,越是让男子刻骨铭心,难以释怀,吸引他排除险阻,去追求意中人。迷离柔婉的意境使那份柔肠百转的爱情更具艺术魅力。

《陈风·月出》更是一首优美的爱情月光曲。溶溶月色中,男主人公看到体态婀娜的恋人,披着柔美的月色款款而来,心情激动不已。柔和的月光衬托出爱情的朦胧和美丽,两情相悦又赋予美丽的月色以灵性,简直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结语:

追求爱情,千年如斯。《诗经》是中国唯一一部褪去了脂粉和俗气的情爱文学盛典,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的自由生活的真实记录,《诗经》中的爱情昭示后人:要摆脱世俗的“镣铐”,回到主观情感的真实世界,赢得主体精神的自由。

《诗经》中的爱情,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一首首欢畅流动的爱情乐曲,天真纯朴,自由浪漫,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本然生命状态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弥散着和谐、愉悦的气息。《诗经》中爱情诗,展示给我们的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世界。在这里,没有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这种淳朴、自然的平等爱情,是汉代以后的爱情诗的矫揉造作所不能比拟的;这种烂漫、明媚的绚丽爱情,犹如山野中不败的野花,虽充满野性,但却像营养着生命的空气一样,培育着生活的情愫,塑造着生命的精神。

《诗经》中描写的爱情,没有丝毫礼教和贞洁观念的束缚,没有掺杂半点世俗功利的考虑,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纯真的人类美好感情的讴歌。它突出了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对内在本初结构恢复完整的焦渴,还原了生命的意义。

《诗经》中的爱情从文学的角度写出了理智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表现出对人类生命本体的尊崇,对人类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闪耀着中国文化绚丽的情感光彩。

注释:

注1:朱熹《诗集传序》,“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卷一,p10。

注2: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p36. 注3:程俊英、黄寿祺等译注《<周礼>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p78。 注4: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华书局,1996年,p486。 注5: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p11。

参考文献:

9 周振甫:《诗经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年)。

洪湛侯:《诗经学史》,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年) 公木、赵雨《诗经全解》,长春出版社,(2001年) 宋·朱熹《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余冠英《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版。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勘《十三经注疏》本。

联系方式: 姓名:赵慧芳 电话:18936090813 地址:苏州市高新区浒墅关文昌路文昌花园3-806 邮编:215151

第五篇: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总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那时人们独特的爱情观。其中的情爱诗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表现出了上古时代人们所持有的纯正、健康的爱情观。上古时代,人们对爱情有着正确的认识和高尚的理解:青年男女对爱情抱有“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态度;对待爱情痴诚专一的态度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著的追求;男女欢会时表现出清新与真纯的本色;采取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式的恋爱方式;在爱情观上逐渐留下礼俗的烙印。《诗经》中的恋爱诗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情感光辉,它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懈地追求爱情的真谛。

从《诗经》的爱情诗中看古代人的爱情观

(一)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与追求表现坦白直率。 《国风•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以梅子成熟为喻,直率表达出自己想嫁的渴望。诗中的少女由梅树的果实黄熟脱落,日甚一日的变得稀少,以至渐渐所剩无几,联想到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正悄悄地飞速流逝,不禁激情难抑唱出一曲期待男子向她求爱,并娶她为妻的心音。这首短诗由触景(梅的变化)而生情(急于求嫁),由兴而赋,委婉细腻而又大胆地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二)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

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有魅力的花朵.正因为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所以才引得人们不懈的追求。《国风•秦风•蒹葭》这首诗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人所特有的因痴生幻的心态,一往情深而又可望不可及时,那份痴情,那份迷恋,那份落寞,那份失意,那份缠绵,那份执着,虽不着一字,却尽蕴于字里行间。《蒹葭》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其打动人心之处便在于主人公对于爱情的痴迷与执着的追求:路途的险远阻挡不了他,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使他退却,他上下求索,不畏艰辛。这首爱情唱出了人类永恒的理想与追求主题。人在不断的追求过程中经受着苦难与快乐,使灵魂不断升华。因而,爱情便理所当然的成 1 为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正如法国的罗曼.罗兰所言:“爱情是一种永久的信仰。

(三)在面对婚姻破裂的自主意识的体现

在男尊女卑的轻视妇女的价值观和束缚妇女的道德礼教观下,古代的妇人遭弃的情况时有发生。《诗经》中的弃妇诗占着较大的比重。其中以《卫风•氓》最为代表。

《氓》自诉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直到被虐待、遗弃的经过情景。控诉丈夫的无情,发出自己的深切感受:“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诗中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具有代表性,揭示出了古代妇女所遭受到的欺压和凌辱,反映了男尊女卑不平等的婚姻制度不合理的现实。 从诗中我们看出,封建社会的女性在婚姻制度上没有有效的保障,她们随时都可以遭受丈夫无情的抛弃,只能承认这种命运。但是,她们并不是忍气吞声的承受,没有顺从和屈服,而是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发出内心的控诉,控诉丈夫的暴行,控诉社会的不平等。这是当时女性在面对婚姻破裂的自主意识的体现。

(四)真挚淳朴,积极健康的爱情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中的爱情, 感情真挚自然, 摒弃了世俗偏见, 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诗经》中的爱情诗,无论是写爱情之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写喜忧得失还是离合变化,都具有“正”的特点,也就是这些爱情诗感情都是诚挚热烈,淳朴健康的,“风”最善于描写人之性情,最能感染读者起教化作用,《诗经》中的“风”中的诗歌能像自然春风吹动万物而发出的“万籁之声”那样感染打动人心,因此能起“正风俗”的作用。譬如《周南•关雎》就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周南•关雎》这首诗中热情地表达了一位君子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

诗中君子爱上一位采荇菜的美丽姑娘却又“求之不得”,只能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内心的敬羡与想象之中,这位“君子”的追求是失败了,但这位君子的心理和行为都是积极健康的。但当他“求之不得”之时,虽然为想她而“寤寐思服”“优哉悠哉”“辗转反侧”,但他能严格控制自己

2 的感情和行为,他觉得只有用自己的才华和品德才能赢得姑娘的芳心。而君子追求淑女时采取的也是一种比较健康、积极的态度,他希望用自己的一片诚心来打动姑娘的那颗芳心。于是他采用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文明之举去努力打动吸引姑娘,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当时民风之淳,人性之正,声气之和。

(五)重视伦理道德,循礼而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

《国风•周南•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而且是一首婚恋诗,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人对婚姻家庭的重视。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家庭的组成是由男女之结合为夫妇。而在我们中国人际关系的五轮中,以夫妇为人伦之始。婚姻不是儿戏。男女成家之后,就要有各种义务和责任。不止是为了子孙的繁衍,更要促进社会的进化。所以良好的婚姻家庭观是很重要的。而古代的婚姻家庭观是极重视伦理道德,基本上是循礼而行的。 《诗经》中的有些恋爱诗,不仅表达了上古时代青年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而且还透露了他们的择偶观念.如诗经开篇《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心目中的“好逑”是一位淑女,而且是幽闲、贞静、举止安详稳重的淑女,正如汉末的《毛诗序》中说:“《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值得一提的是,诗中男子是当认为“窈窕淑女”是自己心目中好的配偶时(君子好“逑”),才大大方方地去追求爱情,而不是象大家口中流行的简单的“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此“逑”非彼“求”。

再者,《诗经》在表现真挚感情、健康情爱同时,突出男女主人公对高洁道德的追求主旨。除了《周南》中的《关睢》提倡以淑女配君子、《葛覃》着力表现女孩子的勤俭孝顺、《桃夭》中希望新娘子宜室宜家外,《国风》中多主张女子应贤德。如《郑风.有女同车》中的小伙子对迎来的新娘——孟姜,不仅“颜如舜华”,走起路来“将翱将翔”,态度大方,而且贤惠高洁,十分赞叹,小伙子对其“德音不忘”,充满了对她的爱意。在《小雅•车辇》中,前往宋国迎亲的诗人也对娶了贤德的新娘感到欣慰,好象手中的六根缰绳都成了弹琴的琴弦,表达了诗人的择偶价值观。可以说,汉民族对那种出乎自然、内蓄外发的风度美和品行端淑的内心美是同样重视的,要求两者达到完美的统一。

(六)天真纯朴,烂漫自由 热烈而浪漫, 真挚纯洁,自然和本性的情感流露

3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中的爱情,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

《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男女欢会对于恋爱中的青年来说是最令人神往的,也是整个恋爱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恋人们对于爱情怀有什么样的态度,恋人之间的感情如何,完全可以从他们相会时的情态表现出来。上古时代,青年恋人之间的感情是十分真挚的、纯洁的,是脱去了脂粉与物质外壳束缚的,是人之性灵的本原状态的自然流露。《国风•邶风•静女》便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男女清新真纯的感情:“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这“彤管”看似平常,实不一般,它代表着女子的一片诚心和对他的纯真爱情。情感细腻而真挚。这首诗将少男少女纯洁浪漫的初恋情怀表现的极为生动传神,不仅刻画了女子的天真慧美,男子的淳朴痴情,而且表现了他们情深意挚,欢乐、健康和真诚相爱的感情。

《诗经》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美好、纯真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了上古时代那纯正、健康的爱情观。这些诗歌不仅表现出了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求,而且还表现出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高尚理解和对爱情的热烈健康的求,感情上都是率真、诚挚、热烈、淳朴、健康的,都是真情实感流露,是人类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诗经》歌咏的是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表现出了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光辉的思想,是最纯朴的思想。概括来说就是纯真和美好,积极和健康,坚贞不渝,理智和道德 。

上一篇:社区团计划范文下一篇:三句半文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