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知识点

2022-07-25

第一篇:语文教学论知识点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知识点

中学生物教学法定义:

中学生物教学法是一门研究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教育科学,它以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等为基础,探讨中学生物教学的规律。它是一门综合性强的边缘科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科学。

生物学教学论:

生物学教学论是学科教学论的重要分支,是在生物学教学法和生物学教育学基础上的发展与提高。它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生物教学论是一门学科,是交叉学科,是发展中的学科。

范式理论:

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共同的基本理论、观念和方法;

②共同的信念;

③某种自然观等,

范式转换就是科学的革命。

学科成熟标志主要有三点:①特定研究对象,

②特有研究范式或方法,

③特有概念和理论体系。

生物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专而深的生物科学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素养,以及较强的生物学实验能力。

2、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具有纯熟的教育技能和管理教育能力。

3、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

4、一定的教育理想。

5、懂得一定的教育哲学理论

生物教师的师德修养:

师德,就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自己要讲学习,讲修养,勤奋学习,

钻研业务,要具有高尚的人格。

教学目标

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态度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微观角度:布卢姆教育目标体系

3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精神运动领域

关于认知领域的6个层次:

(一)识记:忆想、认辨、记忆

(二)理解:对知识解释说明

(三)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分析:将所学知识分析为各个部分

(五)综合:将所学知识综合成新的思想

(六)评价:灵活运用,提出独特见解

建构主义(P42-47)

课程标准(P9-12)

课程理念

是课程设计者蕴涵于课程之中,需要课程实施者付诸实践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

新的课程理念

1、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全新观念

2、强调一个普通公民应具备的生物科学素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主动探究和合作式学习

4、体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完美的结合

后现代主义课程

1、后现代范式:一种开放的观点

自组织、不确定性、非线性是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挑战和干扰是组织和再组

织存在的理由。

2、后现代课程研究

后现代课程研究是对现代课程研究的反省和超越,现代课程研究追求客观、普遍、中立,后现代课程研究则反省、批判现代理性造就的负面影响和结果,着力弘扬主观、个体、多元

3、后现代课程的建构性和非线性的特点

建构性:建构主义的课程是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是那种预

先设定的课程。

非线性:作为一种模体,它自然没有起点和终点,但它有界限,有交叉点或焦点。

4、后现代课程的特征

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

生物教学过程

指教学的实施过程,即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教学过程本质

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1)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学习共同体‖

(2)教育即交往,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

2、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直观——思维——实践——

教学过程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这种间接经验,书本知识是经过精心选择、加工和组织的,具有系统性、确定

性、稳定性、可接受性等特点

3、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和创生过程(见后―建构主义‖)

4、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教学具有教育性

知识、技能和能力形成同时,形成相应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立场、观点

和态度,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性质也影响学生的品德和性格。

教学过程特点

1、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

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目标的实现者,系统知识的实现者,整个教学活动的组

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主体地位:学习是能动的、主动的、独立的认识活动。

主导和主体必须统一。

2、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过程。

3、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认识的过程。

4、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和受教育的过程。

教学方法

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探究教学法等等。

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可分为4类:

1)考试泄密事件

2)考试违规事件

3)人身安全事件

4)考试操作失误事件

教育考试突发事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突发性。

第二,紧急性

第三,不确定性

第四,影响的社会性

第五,处理过程非程序化

如何应对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 ?

第一,以人为本原则

第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第三,比例原则:采取的措施要与利益、损害程度相匹配。

第四,权利救济原则

教学模式

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组织方式做的简要表述。从大到小,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分三个层次来研究教育模式*:宏观模式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构建的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战略模式;中观模式是指由学校根据本校特点构建的办学模式;微观模式是教师根据某一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①指导思想:它是建立各个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

思想和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指导下提出来的。

②主题:是教学活动进行的线索,主导着教学模式的形成。

③教学程序: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也使得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④目标:任何教学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标,使主题具体化,也是主题或教学活动前进

的方向。

⑤策略:不同的教学模式会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目标。

⑥内容:不同的教学模式有适合自己的课程设计方法。

⑦评价:不同的教学模式因其主题、目标、程序等因素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评价方

法和标准。教学过程中多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完整地构成了一定

的教学模式。至于模式中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则因教学模式的不同而有所

差异。

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三个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

明确规定每一阶段教师―教‖的具体任务和活动方式与学生―学‖的具体要求和活动范围

杜威的教学模式

实用主义教学思想,教育即生长,重视儿童活动和探索,重视学生做和经验,重视学生的生长和发展。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情境、问题、假设、推断、验证

三个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

建议建立一套社会作业的分级课程。社会作业既代表儿童活动的基本形式,又代表了社会生活中人们所从事劳动的基本形式

教学管理

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

包括 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教师管理、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管理的任务

1、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明确教学工作目标,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

有条不紊地运转。

2、建立和健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明确职责范围,发挥管理机构及人员的作用。

3、加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管理。

4、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学工作改革。

5、深入教学第一线,加强检查指导,及时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6、加强教务行政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考虑人的需要

教师为学生服务,行政为教师服务

教学论科研

研究方法

1、历史法

2、调查法:(1)观察法; (2)问卷法;(3)访谈法

3、实验法

4、统计法

科研选题的原则

1、需求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3、优势性原则

4、创新性原则

论文的构思

1、提出论文的构思,确定研究对象和方法

2、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作出结论,提出建议

3、查找并提供参考文献资料

论文结构

1、论题(Topic)

2、摘要(Abstract)

3、关键词(Keyword)

4、引文、前言或介绍(Introduction)

5、正文(Body)(Materials and methods)

6、结果与讨论(Result and discussion)

7、结论与建议(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8、参考文献(Reference)

选题:好题目的特征

•什么是对知识的创造性贡献?

–提出了新角度,

–提出新的方法,

–提供新的资料,

–提出新的观点。

•一个硕士论文应有一项或多项贡献

•始终牢记的问题:

–什么是我的论文的―创新点‖?

–这些创新点足让我的论文通过

吗?

第二篇:自考课程与教学论_重点归纳__知识点归纳(本站推荐)

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2、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泰勒。由于泰勒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1914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3、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兴趣的追求。是通过合法规律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本兴趣,它指向对于环境的控制和管理,其核心是控制。

4、科学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

1959年9月,主席布鲁纳:讨论怎样改进中小学的自然科学教育问题。

5、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

6、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的贡献。

7、拉特克: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德国教育家。

8、夸没纽斯:捷克著名教育家,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1623年《大教学论》把一切事物教论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定。

9、卢梭的教学论:《爱弥儿》影响深远。指导思想:出自造物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10、裴斯泰洛奇:瑞士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 (1)教育教学原理:1.自我发展原理2.直观原理

(2)教学的心里学化: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教学的心里学化的思想,推动了教学论科学化的进程。

11、19世纪教学论的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论。

(1)观念心理学—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

(2)教学的形式阶段,必定有两种基本的心理活动:专心、沈思,四个教学的形式阶段。

A.明了即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

B.联合即把新的观念与旧的观念结合起来。

C.系统即把已建立起的新旧观念的各种联合与儿童的整个观念体系统一起来,概括出一般概念和规律,一形式具有逻辑性德、结构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观念体系。 D.方法即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3)教育性教学: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就是统一的。

历史第一次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

12、现代教育论发展的里程碑:杜威的教育论。

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教育是一种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基于经验的教学论:

(1)经验的涵义与知行统一论。

经验即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1.人主动地作用于环境2.人作用于环境所产生的结果反过来又影响人本身。 杜威倡导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 (2)经验课程与主动作业。

13、20世纪教学研究的发展线索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的兴盛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崛起。

赞科夫:发展性教学论

布鲁纳:发现教学论

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范例教学论。

(2)加涅和布里格斯是70年代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

14、20世纪80年代以后:走向整合的教学设计理论。

15、课程的三种涵义: (1)课程作为学科。(2)把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3)把课程作为经验和体验。

16、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并重。(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17、教学的涵义: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的统一活动。1.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2.教学即是科学,又是艺术。

18、现代教育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是造成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二元论。

第二章

1、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泰勒模式:1949年《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目标和结果的确定要依据是哪个来源:

A.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B.对当代生活的研究。C.科学专家的建议。

2、过程模式—斯腾豪斯

A.目标模式的批判。B.内容: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科学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出实施的过程原则。过程原则其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教师作为研究者。

3、以认知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

布鲁纳—教学设计模式、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设计 赞科夫—发展性

70年代加涅的教学设计模式、奥苏苏泊尔的教学设计模式。布鲁纳主张发现学习、中间语言。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

4、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

A.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运用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吸收并固定新学习的知识的过程即知识的同化过程。

B.下位学习:是指原有观念在概括程度上,包摄范围上高于学习的新观念,新学习的观念因而以下的方式被纳入叫概括的上位观念,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 C.上位学习:是指原有观念在概括程度上包摄范围低于要学习的新观念,新学习的观念处于上位而与原有观念发生作用。

5、教学设计的原则:

A.逐渐分化原则:从一般到个别的原则。

B.综合贯通原则:指教学内容的横向组织,应该考虑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观念的异同,并对之重新加以组合。 加涅:

学习结果与教学的目标:对学习结果的分类研究—是加涅对学习理论领域的突破贡献。

A理智技能是学生运用概念符合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B认知策略是学生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 C语言信息 D动作技能 E态度

6、德国的范例教学模式

范例方式的主要倡导者是德国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

7、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教学不仅应当为掌握知识和技巧服务,而且应当促进学生的发展。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被称位最近发展区。

8、以行为控制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

(1)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心理派的代表人物 操作条件反应的实验 强化理论

9、一人格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以人格发展为取向的教学模式的经典代表主张关心学生整体人格发展。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教师作为促进者

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感情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至改变自我,实现自我。

第三章

一、普遍性目标取向: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可普遍用于所有教学实践中。 普遍性目标是一种最古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其古老程度可追溯到中国的先秦、西方的古希腊罗马时期。

二、行为目标取向: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行为目标”取向的一个范例

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认知领域:

A知识:包括对特定事物和普遍事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对某一式样、结构或环境的回忆。

B领会:表明理解交流内容中所含的文字信息的各种目标、行为或者反映。 C应用:指在特殊和具体情境中使用抽象概念。 D分析:指把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

E综合:将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起来,成一个整体。

F评价:为了某种目的,对观念、作品、答案、方法和资料等有价值作出判断。

三、生成性目标取向: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他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

四、表现性目标取向:是指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五、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

第四章 课程选择: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基本取向: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

基本来源:学科的发展,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习者的需要

被动适应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主动适应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基本观念):

1、学习者是主体,学习者经验的选择过程即是尊重并提升学习者的个性差异的过程;

2、学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

3、学习者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

4、学习者创造着社会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

1、提示型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示活动(如:讲解、示范等)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方式;

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

基本形态: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 自主型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

六、怎样运用自主型教学方法:

1、确定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

2、准备有助于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手段;

3、分配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

4、估计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5、正缺评价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课程与教学的组织 课程的基本标准:

1、垂直组织的标准:是指将各种课程要素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

2、水平组织的标准:是指将各种课程要素按横向关系组织起来。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1、学科课程: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综合学科课程。

科目本位课程:是由各自具有独立体系、彼此缺乏联系的科目所组成的课程。

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而开发的课程。

综合学科课程:是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整合起来,形成一门新的学科。 经验课程(活动课程)

经验课程有哪些基本特征:

A经验课程以学习者当写的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经验及其生长需要。

B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存在;

C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

D经验课程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优点:

1、经验课程强调学习者当下的直接经验的价值,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成为真正的主体;

2、经验课程主张将当代社会现实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

3、经验课程主张把人类文化遗产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

局限:

1、经验课程容易导致忽略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

2、经验课程容易导致“活动主义”,忽略儿童思维能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

3、经验课程的组织要求教师有相当高的教育艺术。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

1、学科本为综合课程:中心主题或问题源于学科知识;

2、社会本为综合课程:社会生活现实

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

直线式课程:是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

螺旋式课程:是将特定学科内容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同时利用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的成熟性,使学科内容不断扩展与加深。

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教学组织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课程教材的组织框架

A班级授课组织:最先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是15世纪末德国的一些人文主义学校,然而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夸美纽斯。

基本特征:学生被分配于各自固定的班级;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教学一般分学科进行;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本标准加以确定;

B个别化教学组织:道尔顿计划与文纳特卡计划

道尔顿计划是没过教育家帕克赫斯特1920年在道尔顿市公立学校里形成实施的,其后在纽约的道尔顿学校里实施。

课程实施与教学计划

课程实施:是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1、忠实取向:课程实施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

2、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景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特征:A课程不仅包括体现在学程、教科书或变革方案中的有计划的具体内容,而且还包括学校和社区中各种情境因素所构成的谱系这些情境因素会对课程变革方案作出改变;B课程知识是广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方面;C不断调整以求相互适应,是课程知识的一个基本特点。

相互适应取向倾向于把课程变革过程视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不可预知的过程。

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

1、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

2、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

3、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1、课程变革的特征:A课程变革的需要和适切性; B课程变革目标与意义的清晰性;C课程变革的复杂性;D课程变革计划的质量与实用性。

2、学区的特征:A学区从事课程变革的历史传统;B学区对课程计划的采用过程;C学区对课程变革的行政支持;D课程变革人员的发展水平与对变革的参与程度。

3、学校的特征:校长的角色;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的特征与价值取向

4、外部环境的特征:政府机构的力量;社区的支持

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2、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3、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从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看教学设计

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

1、忠实取向特征:A教学设计是一种工程,一种技术;B、教学设计本质上时排斥教师的;C、学生被孤立于教学设计过程。

2、相互适应取向特点:A教学设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B教师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C学生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

3、课程创生取向特点:A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B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C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第七章

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

目标本为评价:即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

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

1、量的评价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重,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

2、质的评价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取向

1、目标取向的评价:把评价视为将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和预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相对照的过程。

2、过程取向的评价:本质上时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主体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认为课程与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

本质: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它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第八章

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

建构主义教学观及相应的教学模式:

1、学习在本质上时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

2、教师与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1、情境教学(特征):学习者中心;情境中心;问题中心。

2、随即访问教学;

3、支架式教学。

第三篇:知识产权论文(论网络知识产权)

工程硕士论文

论网络知识产权

内容摘要: 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标记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侵权是传统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在网络媒介中的延伸。与一般的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所不同的是,BT的侵权不在于其软件技术本身。网络侵权问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我国目前的各类法律中对此还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一向以打击侵权行为为主要手段。但笔者认为,需改变这种作法。网络是人们自由传播思想与言论的地方。我们在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要保护网络的自由、平等和共享。

关键字:BT 网络知识产权 侵权

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标记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是蕴含创造力和智慧结晶的成果,通过法律的保护,它可以免受他人的窃用。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侵权是传统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在网络媒介中的延伸。 在网上传播作品是公共传播行为,它类似于广播的公共传播行为,与有线电视的传播没有本质的区别。 著作权人当然地享有其作品的网上传播权。作品传播方式的不同,并不影响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传播的控制权利。

一般的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是通过固定的服务器进行复制和下载,可以说下载的用户具有一定的非法盈利的目的。而使用BT下载是在个人用户之间进行共享,大多数用户没有进行非法盈利的主观意图,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够成了违法侵权行为。

一、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危害

互联网是一个建立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相互协作的网络以及网络所承载的信息结合而成的集合体。从技术上讲,互联网是相互连接的IP网络的系统,是成千上万台计算机通过TCP/IP协议即时连接而成的。由于网络的使用,出现了与传统“物理空间”相对的“网络空间”(Cyberspace)概念,它是指基于Internet,为人们提供各种信息活动场所、又相对独立的非物理空间。网络上著作侵权纠纷的发生都与这个空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网络具有开放性、分散性和易于操作性等特点。网络的开放性让任何人都有在网络上(如BBS)发表言论的自由,从而给侵权者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网络的分散性决定了信息的传播有很多个渠道,因而无法实行集中的控制和管理;而网络的易于操作性使网络侵权行为的实施简单易行,鼠标轻轻一点,网络侵权行为就完成了。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其功能之强大是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因此,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危害要比传统的侵权行为要大的多。首先,计算机网络的全球性和信息传输的快速性决定了网络侵权影响的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在网络环境下,一条侵权言论可以在几秒钟之内就能传遍全世界每一个角落,其不良影响也会随之遍布全世界。其次,网络侵权责任的界定困难。一桩网络侵权案件不仅涉及到网络内容的提供商(ICP),而且还会涉及到网络服务提供商(IAP),如果载有侵权信息的网页被链接,其责任涉及范围还要更加广泛,其责任认定也将更为复杂。最后,由于网站内容容易被更改和删除,因此涉及网络侵权的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取证非常困难。此外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免费网络资源,利用病毒和木马与网络资源绑定的方式,侵入一般网络用户的服务器或个人电脑,进行不法活动。这种情况越来越猖獗,从而严重危害了一般网络用 2

户的隐私和个人机密。

二、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以及争议

《著作权法》第22条的规定,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的,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不需要支付作者稿酬,但需要标明作者、出处等信息。对采用网络下载又该如何界定呢?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对于知识产权犯罪的新司法解释,该解释对IT界可能产生的影响涵盖了音乐、软件、产销盗版软件等各个方面。对于提供网络空间、服务器等的服务商来说,他们也可能被视为为知识产权犯罪提供条件和帮助。”软件下载的具体情况同MP3音乐文件类似,未经授权软件的下载提供者、网络服务商等可能都将面临定罪量刑的问题。

《解释》第十条规定了可以按照“直接经济损失和所失预期应得利益计算赔偿数额;也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行为所得利益计算赔偿数额”。在“损失额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由法院在“人民币500元以上3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最多不得超过人民币50万元。

三、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对策

香港制止盗版侵权活动的方法,包括通过搜索引擎搜索侵权的网站,依靠法律手段来打击网上非法拍卖盗版光盘和非法上载或下载电影的人,另外还通过教育来宣传盗版的危害。

网络侵权问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我国目前的各类法律中对此还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一向以打击、压制侵权行为为主要手段。但笔者认为,需改变这种单一作法。在打击、压制的同时:

1、对网络知识产权进行立法

通过立法,使国家在打击侵权行为时有法可依。

2、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

3、设立由政府主导的免费资源共享网站

之所以网络用户会去下载一些侵权的网络资源,就在于现在大多数的资源一般都要收费,而侵权的网络资源则都是免费。这促使着网络用户蜂拥下载。如果在提倡购买正版的同时,由政府开设一些专门的免费的共享网站(当然不能有侵权的网络资源),为网络用户提供较为常用的网络资源,这必然会有效控制网络用户下载侵权的网络资源的数量。

4、积极进行普法教育

5、加强对网站的监管和控制

以上的几点对策,不能单独地实行。因为产生侵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综合点对策,把工作做全面了,才能更好地打击侵权行为,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对侵权的制裁应是“有效的、合适的、有劝阻性的”。中国也应朝这个方向努力。

总结:网络是人们自由传播思想与言论的地方。互联网使得对作品的复制变得更为简单,传输的范围更为广泛,盗版侵权问题更加突出,如果失控了也就更为严重。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应当明确地说,网络作品的著作权同样也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不能以为作品的传播手段不同,著作权就可以受到践踏,他人的智力成果就可以随意被剽窃、抄袭。 我们在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要保护网络的自由、平等和共享。在没有形成流量计费的事实和法律前提下,任何封杀BT的举动,都是明目张胆的侵略。

参考文献:

[1] 郭金明,张国平:《试论网络侵权及其对策》,2005年版 [2] 黄勤南:《知识产权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蒋志培主编:《网络与电子商务法》.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年版 [4] 郑成思:《网络盗版和公众利益》,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12月10日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1年6月1日起施行

[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9号

第四篇: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浅谈知识经济的管理

杨镓玮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直属部2003春工商管理)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越来越强劲,知识经济的兴起为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和更为严峻的挑战。知识管理将成为新时期企业管理的新重心,为企业在快速多变的经营与管理环境中求的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知识经济的特点、表现形式及知识经济的管理作了简略论述。

关键词:知识经济特点表现形式管理

80年代以来,知识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作用越来越强劲,使得全球经济发生根本的变化,一方面知识因素更高程度的参与溶入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中,知识取向不断增强,产品与服务的知识含量不断提高。当今,经济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以其旺盛的生命力预示着: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即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并且认为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质量得到提高,社会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增加,附加价值不断提高;知识与经济的一体化、经济与文化的交融使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高度的协调与统一。经济的增长不再过分依赖于经济资源,而更加依赖知识资源。知识资源不同于传统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基石——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它具有复制性、反复消费性及在使用中不会引起边际报酬递减三个特征。这些特征以及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所起的巨大作用将对企业管理提出新的课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使得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增加,这加大了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难度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上的复杂性;另一方面,高科技又为管理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和保证,虚拟企业、网上经营等新的组织及管理模式冲击着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 在强大的知识经济浪潮冲击下,企业管理将出现如下新的发展新特点:

1. 经营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管理指在企业中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生产、存储、处理、共享、以及决策的规模化过程。

2. 组织结构柔性化:在专业分工基础上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逐渐地趋于扁平化,管理基层相对变少。

3. 企业界限模糊化: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产生,模糊了企业的界限,拓宽了企业的管理视野。

4. 重视知识管理:由于知识具有高的生产率和创造性,对知识的开发和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强调市场趋动: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将顾客需要放在首位。

6. 注重企业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将决定一个企业是否具

有竞争优势。

7. 立足全球经营与合作竞争:企业树立协作精神和战略联盟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外部优势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8. 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其中,重视知识管理这一特征,告诫企业必须一改过去单纯的信息管理,而将涵盖了信息管理的知识管理放在首要位置,成为企业管理的新重心。

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管理活动。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1)要在企业内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责任的宣传,培养员工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意识;(2)建立知识网络和创造适宜的环境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3)创造适宜条件与环境,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企业知识资源,进行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4)积累和扩大企业的知识资源;(5)保证企业知识的生产以及知识资源的积累和扩大,充分溶入产品或服务及其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之中。知识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直接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创新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开发和充分开发以及有效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源,其中信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企业的知识资源指的是企业拥有和可以反复利用的、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富增长的一类资源的总称。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1) 无形资产,包括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和组织管理资产

(2)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指企业通过信息网络所能收集到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

(3) 智力资源,指企业所能利用的存在于企业内部员工和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中的各类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企业知识资源是无形的、可以反复利用的、不会枯竭的,是企业内部可以共享的资源,不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即它的增加会导致物质资源的更加充分和有效利用而不会出现递减。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企业创造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和财富,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取决于其中的知识含量,所以,一个企业只有在知识资源开发和利用上占有优势,才容易取得成功。知识资源正在成为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从而克敌制胜的源泉。

实行积极有效的知识管理,必须按以下要点实施:

1.建立知识主管(CKO)。知识主管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对企业知识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2.建立起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知识管理要求企业打破原有的传统的金字塔式企业组织结构,建立起柔性,灵捷的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

3.营造一种有利于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环境。管理者营造一种使企业员工自愿地交流与共享知识,开发与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源去创造新的环境。

4.真正重视知识的价值。在知识管理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要让知识或知识资源为企业员工得到切实利益。

研究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知识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一个企业来说,迎接知识经济必须首先促进本企业的知识化包括生产过程的知识化、劳动者的知识化、管理的知识化和生产产品的知识化。促进企业知识化的重要举措就要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大力引进知识和技术、激发员工学习和利用知识技术与经验、加

大科技投入、开展员工知识与技术培训等。对这些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因此,企业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必须设立CKO,建立CKO与知识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和加强知识管理。

参考文献:〔1〕郭强、丁晓琴,《企业知识管理》,《现代企业导报》,1999年第5期。〔2〕郭强,《我的知识经济观》,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37页。〔3〕田雨,《何谓知识管理》《北京日报》,1998年12月28日。〔4〕乌家培,《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中国改革报》1998年11月18第6版。〔5〕杨梅英,《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

第五篇:试论知识时代的营销创新

试论知识时代的营销创新

当今世界,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wenmi114.com无容置疑,知识经济对人们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同样,对企业管理、企业营销也必将

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以技术革命为推动力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社会财富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使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并使消费者需求发生如下变化:

、消费者需求产生巨大差异,而且趋于个性化。由于知识经济使消费者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获得普遍的提高,从而促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趋于个性化。同时由于知识经济带来科技与知识的创新、从而引导消费者消费的个性化。因而,要求企业一改工业经济时代那种单一的、大批量的营销方式、转向实行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营销方式。

、消费者行为随着信息量增大而趋于理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能够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全面、迅速地搜集与购买决策有关的信息。例如消费者借助电脑咨询软件迅速收集有关产品信息,并拟定与评估不同的购买方案,从中选择最佳的购买决策。

、消费者的需求从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向高层次需求转变,即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如消费者从原来的对衣食住行最低的生理需求向文化教育、娱乐等精神需求转变。

第二、对产品的影响:

、知识经济使产品的外延与内涵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产品的外延看,知识经济时代不仅农产品、工业品成为商品,知识、服务、信息及技术都成为商品,即与知识相关的无形产品成为消费者主要的消费对象。从产品的内涵看,由于知识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要求产品中的知识含量提高了。因而,衡量产品价值的标准产生了变化,即由传统的以物质为基础转为以知识含量为基础进行衡量。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囿于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产品的设计、开发和使用周期日益缩短,因而,要求企业快速开发新产品,并迅速将新产品投入市场。

第三、对价格的影响: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使广泛运用,从而要求企业同用户面对面进行定价。

第四、对分销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传统分销方式,即主要通过中间商向最终用户销售产品的方式发生巨大的冲击。而网上交易却逐渐频繁起来,企业必须尽早适应这种变化。

第五、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对原来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即受地理位置和时间的约束,实行松散型的管理,不能不是巨大的挑战。

面对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对我国企业营销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要迎接挑战,必须进行营销创新。因为营销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企业要制胜知识经济时代、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进行营销创新。这主要包括营销观念、营销制度及营销管理的创新。

一、企业营销观念的创新。营销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创新的核心和前提。营销观念的创新,需要企业从满足顾客需求的传统营销观念转变为不仅满足顾客需求,还要创造顾客需求的新的营销观念。这缘于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新产品层出不穷,由此引起社会需求的变化与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这必然驱动企业经营哲学的不断更新。其次,要求企业从偏狭的国内营销观念转向全球营销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推进了经济全球的发展,使国内外市场连成一个整体。因而,企业必须树立全球营销观念,才能推进企业发展。

二、营销制度创新。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对各种要素的一种“新组合”,它包括引进新产品和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和新来源;实行企业组织新形式。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组织创新,主要是从传统的等级制度转变为柔性的营销组织。从目前国际柔性组织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是建立起扁平化、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及全球化的组织。一是扁平化。指企业通过技术网络同广大员工发生直接联系,而且使企业同消费者、研究机构之间构筑一个互动的信息反馈机制。二是网络化。它是使企业领导与广大员工众传统的等级制度关系变成非正规的网络关系,从而提高员工的自信以及经营效益。三是智能化。这既要求职工不断提高个人知识和智慧以及不断的超越自我,又强调企业的系统思考和知识的整合力量,以不断再造企业的无限生机。四是虚拟化。是依靠信息技术而建立临时网络,是一种灵活机动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为了实现其目标,可以突破企业界限,在广阔范围内寻求各生产经营环节(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经营

销售等)及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一种形式。企业一旦完成目标就自行解散。这种组织形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并节省费用。它要求管理者要具有很高的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及综合能力,要求企业组织形式及组织行为充分考虑这一时代特点,研究企业营销如何同国际惯例接轨,如何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及适应全球的竞争战略。

四、营销策略创新。营销策略创新是

营销创新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产品策略创新、价格策略创新、渠道策略创新和促销策略创新主要包括产品、价格、分销及促销的创新。

⒈产品策略创:产品策略创新重要的是要通过产品创新来引导消费者需求。

一是通过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需求。通过市场引导改变人们的习惯是较能获得成功的。因为一般来说,当你在改变人们习惯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市场,而这个市场最初往往是你所独立拥有的。别人暂时还没有意识到,也就难进入你所创造的市场与你竞争。美国人对中国自行车的接受,中国人、日本人对咖啡的接受,都是企业进行创造需求的结果。

二是通过主动参与新生活的设计,进而开拓出新产品。日本人突发奇想、绞尽脑汁设计出来的卡拉OK娱乐形式,征服了所有年龄层次、所有国家的消费者,旋风般流行当今娱乐世界,就是主动参与新生活方式的结果。

三是通过把握全新的机会来创新产品。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未被满足的现实需求和尚未实现的潜在需求,更要通过营销努力开发出新的产品去创造全新的需求。例如,电视机、电话机、手机等科技产品在尚未进入市场前,消费者并没有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只有当这些产品开发出来之后,才使消费者产生了新的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潜在需求与日俱增,企业应充分把握这一良机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来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⒉价格策略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消费者享有充分的信息知情权,以往生产者和经营者所拥有的信息优势不复存在,使得厂方与消费者占有对等的信息,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制造成本、服务费用、创新成本及盈利水平等价格构成要素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购销双方均明白价格构成中哪些是刚性的(如材料费用、设备费用),哪些是弹性的(如创新思维、设计费用等),因此,企业在定价时必须加大透明度,尽可能采用低价策略,且以消费者接受为底线。

()定价因素创新,将知识因素、创新成本纳入价格之中。在知识为核心的产品营销中,定价就必然体现注重产品所含的知识价值,因而价格构成中不能缺乏创新成本这个范畴。也许在我们以往的产品价格中,原材料、人力费用、服务费用是重要的成本开支,但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些费用可能仅是产品价格构成的一小部分,而且也是相对固定的、刚性的,只有创新成本所占价格比例极大,且在价格构成中具有一定的弹性。哪家企业的产品所含技术含量高、知识创新价值大,哪家企业就拥有制订较高价格的可能。

()定价方式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说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网络也使得运用价格的策略产生了变化。如:竞价拍卖就不一定非到某一固定场所进行,通过互联网络就可进行商品、货物、古玩、艺术珍品等的拍卖,竞价者只需找到相应的网址按动一下鼠标就可快捷地提出报价,而且拍卖师也无需像以前那样一次只能接受一位顾客的报价,电脑这个“超能”拍卖师1秒钟就能接受并处理1.2万多人的报价。

⒊渠道策略创新

渠道结构创新,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转变。渠道扁平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分销渠道的发展趋势。如有的企业由多层次批发环节变为一层批发,还有一些企业在大城市设立配送中心,直接面向经销商、零售商提供服务。这种扁平化结构的销售渠道通过通路层次的减少来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增加了品质保证;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把握消费者需求,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渠道方式创新,实施E化分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将使全球贸易和营销胍桓鋈碌氖贝础懊挥校牛模桑ǖ缱邮萁换唬┚兔挥卸ǖァ钡耐缬贝;チ际鹾偷缱由涛竦姆伤俜⒄刮笠登溃呕峁┝斯憷目占洹N夜笠当匦氤浞掷煤褪视χ毒檬贝峁┑募际跤攀啤⑿畔⒂攀坪屯缬攀疲迪址窒绞降母靖谋洌媸凳┓窒试醇苹ǎ模遥校共渭咏灰椎母髑莱稍币约跋喙夭棵琶芮薪岷希餐邮峦缁肪诚碌牡缱臃窒疃#呕酪钥缡笨铡⒔换ナ健⒛馊嘶⒏咝饰卣鳎芄皇视χ毒檬贝颜呖焖佟⒈憬莶⒏挥懈鲂缘男枨蟆

促销策略创新

⒋广告策略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的普及,使企业可运用网络广告与消费者进行交互式促销,也可抓住知识经济时代消费者关注知识的特点进行广告诉求,还可运用科技手段刷新传统的广告方法,使消费者从手段创新中领略企业创新的风采。网络广告是知识经济时代广告策略创新的最主要表现。网络广告的互动式信息传播,能够较好地激发消费者的需求,达到广告的效果。网络广告借助其自身的技术优势,不仅可采用文字、图片、色彩、动画等表现形式,而且可用三维空间展示,使用户全面了解产品信息。网络广告可以采取的形式大致有电子邮件广告(E-mail)、电子公告牌(BBS)广告、Usenet广告和Web广告。

⒋营业推广创新。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与日俱增,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比较少,因而企业在进行营业推广策略创新时就要注意运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使消费者了解商业,并通过运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现场演示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如现在有的公司采取见证促销、体验促销的方式来进行营业推广就是一种很好的创新。如澳柯玛热水器公司将“断电100小时有热水、安全100%水电分离”的双百承诺作为电热水器导入市场的广告语,为了让消费者相信,该公司让消费者以现场监督见证的方式来验证,从而使该热水器的优良品质深入人心,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再如DELL电脑公司去年7月份为攻战中国电脑市场,在中国一些大型商场门前大搞体验促销活动,运用其先进的技术设备,让消费者直接体验DELL新兴电脑的功能和质量,消除了消费者电话购物和网络购物的疑虑。

⒌公共关系策略创新。传统的公关策略对于促进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还存在一些庸俗的倾向,知识经济时代新型公关强调的是合作——与社区、顾客、政府机构、中间商、媒体等各方面的合作,现在比较流行的合作营销,其实质就是一种以公共关系创新为主体的营销策略。另外,网络公共关系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公关创新的具体表现,网络便使得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公众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互式沟通,一般来说,网络公共关系的形式有站点宣传、网上新闻发布、栏目赞助、参与或主持网上会议、发送电子推销信、在网络论坛和新闻组发送信息传单等等。

上一篇:语文合作结题报告下一篇:艺体特色篇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