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组织工作总结范文

2022-06-20

时针滴滴答答,流逝的是光阴,在季节轮回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留下了成绩证明。每周、每月、每个季度的我们,在工作方面都有着独特表现,获得成绩的同时,也有着众多的难忘时刻。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我们,是该写一份工作报告,记录我们的工作之路。为便于大家更好的编写工作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镇组织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镇组织工作总结范文

*镇组织工作总结

组织工作总结

一、全镇概况

乌敦套海镇位于翁旗东南部,地处东北第一大水库――红山水库湖畔,属全国重点乡镇。305国道穿越境内,全镇6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万亩(水浇地万亩),林地18万亩,草地8万亩,森林覆盖率32%。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8000人。全镇共有党员796名(农民党员398名),设2个党总支,32个党支部,61个党小组,党员平均年龄岁。XX年粮食产量2600万公斤,比XX年的2300万公斤增加800万公斤,牧业家畜存栏万头只(其中羊万只)。财政收入4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

二、“三级联创”工作再上新台阶

镇党委根据全镇党建工作实际,出台《“三级联创”工作规范》,从领导、组织、职责、目标、制度、程序等方面予以明确具体的规范,并在工作中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检查、指导,使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积极开展基层组织集中整顿工作,做好党员队伍现状调查,有效解决党组织、党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支部和党员分类排队,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帮助教育,使基层支部班子坚强有力,具有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使党员队伍素质整体提高,成为群众满意、群众拥护的先进集体。强化农村后备干部发现、选拔、培养和管理,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及时进行充实和调整,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逐步成熟,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按产业类别划分党小组。建立流动党员管理中心,对流动党员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是我镇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始终是党建与经济发展的经常性和长期性工作。本着精干、高效、节支、增收的原则,将村干部人员指数由过去的91人压缩到46人,工作效率上去了,各项工作都能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开支下来了,每年可节约经费、工资等20多万元。全年进行两次集中综合培训,并在半年和年终各进行一次评议考核。通过基层组织集中整顿工作,对支部核心作用不突出,不能妥善处理“两委”班子关系,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两个村党支部的书记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村班子已凸显生机和活力。现在12个村的“两委”班子均选好配强,为“聚精会神搞建,一心一意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基层党组织具有较强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核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每个村都结合实际,形成清晰务实的发展思路,确定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建立富有活力的中介服务组织和经济技术合作组织,“两委班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坚强堡垒。同时,强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注重党员先进性教育,要求党员牢记宗旨,时刻保持思想先进性,时时处处走在群众前列,不落伍,不掉队,争做农村致富带头人,树立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着力增强党员的致富、带富能力,通过他们示范引导群众共同致富,不论是玉米制种、养羊还是项目开发上,党员干部都能重大局,看长远,不计得失,甘于奉献,为群众做出表率。各党支部把党员按知识水平、年龄结构、专业特长进行划分,与镇干部党员结对结组,让他们有组织、有计划、有分工、分梯次进入民营经济及致富产业各领域,扬长避短,大胆尝试,先发展种养能手、个体企业,积累经验,再多层次、全方位进入民营经济战场。在各村中,党员率先进入了劳务经济、中介经纪、草业开发、养牛、养羊、种籽繁育、生态产业等领域,逐步壮大,形成了规模,发展为产业,为地区经济的发展闯出新路子,为群众致富树立了榜样,群众自强奋进奔小康有了参照目标,从而改变传统经营理念,与党员携起手来,共同走上发展之路。

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全面启动实施“四五”工程,首先解决人员、场地、经费问题,做好各方面基础工作,扎实开展“综合示范区”工程、“特色示范区”建设、“三心共建”活动、“结对共建”活动,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城镇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中,真正发挥了作用。社区党建注重社区服务,帮助居民排忧解难,创建生活便利、社会稳定、环境优美、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充实的新型社区。培养和树立社区党建工作中的优秀典型,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的李项臣,发展企业、关注公益的李占华等一批党建工作先进分子脱颖而出,带动社区党建不断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

深入开展争创“六十佳”活动。三道沟、敖之木等“十佳”规范建设村,二节地、新府等“十佳”种养专业特色村,李宝财、刘德虎等“十佳”致富带头人,郑奎、张树军等“十佳”农民党员致富标兵,李占华、马宗广等“十佳”个体私营党员创业标兵,红山酶制剂厂党支部等“十佳”新型经济党建组织相继涌现,为党建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现在,十二个农村党支部中,有十个成为“五个好”党支部,镇党委也连续三年被评为翁旗先进党委,今年11月,镇党委被评为市级“五个好”先进党委。

三、突出富民、便民两条主线,创建高效、务实服务型政府 首先,以民为本,创建便民服务政府。面向群众,组建了五支队伍。为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少走路、少花钱、少耗时,能到户办的事不到村,能到村办的事不到镇。镇党委将服务窗口前移,根据干部的岗位职责和专业特长,成立了科技服务下乡、文化服务下乡、医疗服务下乡、政策法律服务下乡、政务服务下乡五支工作队。在先做好公示的前提下,对于救灾款物、退耕还林草补贴、粮食补贴等都由干部亲自送到农户家中,或以自然村为单位定点发放;小规模的科技培训,由技术人员带着设备、资料到农户家中举办;政务活动尽可能通过电话联系,让干部深入基层,上门服务。宅基地审批,林木采伐、计生指标审批等事项,均可通过电话联系,由工作人员3日内上门办理,办结后将有关手续送到农户家中;民间纠纷处理随叫随到,上门调解;中心卫生院每个周日都由院长带队,组织各科室资深大夫到各村农户义诊,免费为群众进行B超、X光检查;信贷发放和回收,也由信贷员上门服务。通过工作队进村到组入户为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公仆形象,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方便群众,建好了一个窗口。镇党委着力把便民服务厅建成群众满意的窗口,为保证服务质量,设立“一楼、两厅、十二室”,即政务服务楼、政务公示厅、便民服务厅、农民服务室、督察室、导政室、信息室、农牧业服务室等,实现一站式办公,高效快捷服务;全镇设立十三处政务公开栏,实施政务活动阳光操作,自觉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制定完善了首问负责、责任倒查追究、群众听证质询等十二项制度,用严格的制度约束干部行为;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责任人,收费标准,办事服务大厅实行不间断、无缺位服务,每缝农历

一、

四、七集贸日集中办公,每个办公日至少有一名领导监督办理,设立一站式办公统计表和便民告示,每件政务的办理情况都详细登记,由承办人、办事群众、值班领导签字备案,跟踪随访。印发了《便民联系册》、《干群连心卡》,开通了便民服务电话,让干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实行党员挂牌服务,干部佩证上岗,增强宗旨意识,践行执政为民。服务群众。做到了六个转变。通过服务型政府建设,镇党委实现了“六个转变”:一是过去群众有事上政府,现在是群众有事干部下基层,这是“便民”,体现了“群众利益没小事”;二是过去我“收税”,现在我“创税”,这是“利民”,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是过去主要抓“三难”(计生、收费、大会战),现在主要抓“三化”(产业化、城镇化、工业经济),这是“富民”;四是过去我叫你干,现在我干给你看,领着你干,帮你致富,给你实惠,这是“扶民”;五是过去管理无限,服务有限,政府什么事都管,但又什么事都管不好,服务只局限于口头上,现在是管理有限,服务无限,把不该管的事交给经纪组织和中介人,把服务落实到行动上,这是“为民”;六是过去主要抓内部经营,现在主要抓外部环境。过去政府的经营活动产权不明,责任不明,机制落后,不但不盈利,多数都赔钱,现在主要抓投资环境的优化,吸引客户,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工业,拉长农牧业产业链,使农民转变“唯农是种”的观念,从田间向工厂转移,从农村向城镇转移,这是“移民”。 第二是完善机制,创建效能服务政府。大胆创新,把干部推向市场。乌敦套海镇党政机关、事业站所共有在职干部136人,农村税费改革,乡镇重心工作转移,明显表现机构雍肿,人浮于事,同时政府也承受着巨大的财政压力。而这些干部,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政策法律意识,想问题全面,看问题准确,社会诚信度很高,有较强的资金实力,积累了很多应对市场挑战的经验。这些因素,决定了干部能够成为民营经济的带头人,或发展成为民营经济的主力军。为把这些人才资源开发好,运用好,镇党委、政府遵循渐进性、专业性、实效性原则,在稳定并加强涉农服务以及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事业站所的基础上,围绕减员增效,积极推行事业站所改革,实行事业站所企业化管理,将干部推向民营经济主战场。站所工作人员在完成业务职责的前提下,发放60—80%工资,不再承担镇内中心工作,放开搞活,推向社会,运用市场规则,拓展服务空间,通过政策驱动,让干部发挥潜能,发展自己,辐射地区,带动群众,最终达到富己、富民、富镇。两年来,全镇已有87名干部放开搞活,融入市场,从事社会化服务。现在,这些干部内引外联,广泛分布于特色种养、劳务经济、中介服务、生态经济、个体经营等各领域,个人收入从五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同时,培育并形成了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玉米制种业,成立了玉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资625万元,建立了万亩生产基地,20名干部负责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指导与服务,可使全镇人均增收200元;40名干部带头改变传统养殖模式,成立了养羊协会和养羊技术服务中心,带动形成了两个养羊专业村,一个优质种羊示范小区,推动了肉羊产业开发,羊存栏达万只。严格奖惩,实行了服务与利益挂钩。镇党委鼓励和支持干部通过有偿服务,增强服务的生命力,建立服务长效机制,真正将计划经济体制下被动的应付式服务,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主动的积极的服务,使服务质量与个人经济效益连为一体。制定奖惩机制,实行完成业务职责和发展民营经济双百分责任制,将发展民营经济做为考评、任用干部的重要指标。干部带头搞工业,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10万元以上,或招商引资一项10万元以上,或自办企业年税金500元以上的发百分之百工资,年纳税1-3万元的,另奖励税金的10%,招商引资10万元以上的奖励XX元,50万元以上的奖励10000元,100万元以上的奖励30000元,对发展民营经济有特殊贡献的干部,推荐为科级后备干部,公务员及事业站办所干部招商和从事民营经济效果与第十三个月奖金挂钩,与年终评优奖励挂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评聘两条线,不从事民营经济的不聘职称,机构改革时不予聘用。通过服务与利益挂钩,调动了干部主动服务的积极性,消除了服务报酬的大锅饭,服务形式的错位、越位与缺位现象得以扭转,服

务的内容和效果变得具体生动,干部能够丢掉权利,放下架子,端正态度,追求服务效能。落实“四限”,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乌敦套海镇党委根据干部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细化了服务方式,制定并落实了“四限”工作制度,即限时、限地、限事、限费。让干部直接面对群众,使服务更具实效。在服务过程中,简化手续,限定时间,不推诿。能直接办的事不带回来,能当天办结的事不隔夜。复杂的事项不超过三个工作日。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服务不受作息时间约束;深入基层,限定地点,不绕弯。镇设服务大厅,村设便民服务室,村妇联主任和记帐员为便民工作联络员。明确具体事项的办理地点,不能自己方便,群众麻烦;明确权限,限定事项,不越权。服务职责要想得周到,办得圆满,管理权限尽量压缩,不能扰民;政务公开,限定标准,不滥收费。所有收费必须有相应部门文件规定,并以群众能够接收和理解的方式公示,在此基础上,能免的则免,不能免的则减,不能减的则缓。凡具有弹性的收费,只公开收费下限,并按最低标准收取。

第三是优化环境,创建利民政府。问计于民,走好群众路线。为实现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镇党委扩大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一切工作尊重群众的意愿,重大决策均由群众直接参予。干部在下乡服务过程中,既要把服务和方便带下去,又要问计于民,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带上来。不论是个别走访,还是召开会议,都要收集、归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镇党委成立了由群众代表、党员代表、老干部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议政小组,长期对政务活动进行监督和评议,定期召开会议征求意见,随时进行沟通了解情况,重大事项到场听政质询。镇党委听民声,顺民意,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如退耕还林草项目,六开项目,德援项目,新城镇区建设等,都由群众提出,群众决策,政府落实,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利于民,制定出台发展优惠政策。为加快民营化、工业化进程,镇党委立足当地,制定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降低红山创业门槛,让每一个有发展愿望的群众都能够有所为,并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达到有所作为。在镇区南侧筹建了占地300亩的产业化园区,由政府出资,先期解决了交通、供电、给排水、通讯等问题,给投资兴业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凡在红山创办民营企业,可以先发展,后规范,你投资,我服务,你发展,我服务。政府协调,现场办公,所有企业都由副科级以上领导负责联系,证照半个月之内办结,落实收费最低制、首犯不罚制。工商、国税、地税、公安、交警、土地、防疫等执法执纪部门实行服务承诺制度,为经济发展作导航、亮绿灯。对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万元,或年创税金1万元,或安排就业15人的企业主,政府出资给于XX元以上的奖励。这些举措,繁荣了红山经济:原有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新增企业60多家,业主收入增加XX元以上,工商税收也增长了80%以上。创利于民,依托城镇建设带动经济发展。镇党委实施小城镇发展大战略,从XX年起,全面启动小城镇综合开发、建设工程,拉大城镇框架,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镇品位,促进社会发展。仅用两年半的时间,投资700万元,开通了东西出口,城区面积扩大一倍;完成红山路、新城街硬化工程,硬化18米宽路面3100延长米,硬化面积55800平方米;完成主街两侧人行道硬化工程,主街两侧人行道铺垫彩砖XX0平方米;完成新城集中供水工程,彻底解决了镇内5000口人饮用健康纯净自来水问题;完成农网改造工程,淘汰了陈旧、安全性能差的老设备,满足了镇内用电需求;完成镇内排水工程,街区不再污水横流,净化了环境;新建贸易市场24000平方米,取缔了马路市场,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现象;另外,投资300万元开发住宅楼3900平方米,40户居民即将喜迁新居。现在,镇内已形成了一街一路连三区的格局,小城镇一改往昔,实现了硬化、亮化、美化、绿化、净化,优雅的环境,给居民带来便利,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环境的改善吸引了投资,蒙涵脱水蔬菜、前何地毯、佳成酱油、阳光纸业、兴发饲料等企业先后入驻红山,红山工业逐步兴起。

经过两年多的开拓进取,全镇经济社会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提高了城镇品位,繁荣了地方经济。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今年达到2100元,财政收入XX年250万元,今年达到416万元。

三、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全面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镇党委以保证质量为核心,全面做好生产一线和高知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年内共发展新党员16名,其中男性12名,占总数的75%,女性4名,占总数的25%;职工9名,农民7名,分别占总数的56%和44%;大学文化2名,占总数的%,大专文化6名,占总数的%,中专文化1名,占总数的%,高中文化1名,占总数的%,初中文化6名,占总数的%;新发展党员平均年龄岁。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全镇390名入党积极分子广泛分布于各个行业,在实际工作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微机管理,全面细致地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动态。

以“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年内组织全镇党员干部集中培训两次,时间7天,党员干部参训率达到96%,80%以上的党员干部思想水平得到提高,并掌握了2项以上农牧业实用技术。

基层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镇所有党员活动室都有宽敞明亮的办公场所,有规范统一的标准牌匾,有功能齐备的综合活动室,有配套先进的电教设施,有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有齐全的档案材料,有方便适用的公开栏,有种类多样的党报党刊。活动室使用状态良好,成为党员之家,群众之家。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建立党员帮扶制度,今年党委重点扶持20户具有潜力的农民党员发展种植养殖业,现在均以达到一定规模,从而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搭建了舞台。同时,同信贷部门一道,在二节地村,二牌子村开展党员“信贷快车”活动,有46名党员获得17万元贷款,用于发展生产,壮大经济。

四、开展干部大下乡活动,全力促进农民增收

镇党委在镇干部中组织开展了以“强基础、兴产业、促增收”为主题的大下乡活动。制定了全镇今年乃至今后几年农民增收方案,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从党群工作者、公务员、事业站办所中抽调37名干部组成了12支工作队,深入基层,开展农村财源建设及农民收入现状调研工作,对所有的农户都建档立卡,实事求是地对农户增收情况进行梳理、归类,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制定措施,分步实施。每名下乡队员包扶1—2个村民组,每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包扶2个养羊户,每名普通干部包扶1个养羊户,被包扶农户当年见效,人均养羊一项增收200元以上。对不适合养羊的贫困户,千方百计予以帮助和扶持,负责联系劳务输出及其他脱贫项目,当年也均收到实效。

通过这次活动,对贫困村二节地村进行了集中扶贫攻坚。党员互助基金、党员干部及社会各界捐助集中投放到这个村。旗委韩书记带领旗发展改革局、旗人行的干部职工,与镇干部一道,与群众共同商讨,把发展肉羊养殖确定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下大力量整体推进。旗人行干部为所包扶农户捐款10000元,协调购进肉羊50只;旗发展与改革局协调国际救援项目——按泽养羊,首批投资万元,购进肉羊405只,为81个农户每户无偿提供优质基础母羊5只,一年后返还5只羔羊,用于第二批救助;镇干部帮助协调资金万元,扶持养羊75户,新增养羊375只。这样,在原有基础上,该村养羊达263户,占总户数的88%(全村297户),羊存栏达5500只,户均18只,养羊可使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旗下乡工作队为关悦等4户农民解决了春耕所需化肥,为11个贫困户捐款15000元,捐送衣服100件,协调项目资金30万元,新修防渗渠2500延长米,扩大水浇地面积1000亩,种草1800亩. 经过一年的大下乡活动,16名科级干部、115名股级干部坚守岗位,包扶农户992户(其中贫困户480户),包扶资金万元(其中协调贷款201万元),帮助新上项目18个,协调组织劳务输出9000人次,为群众办好事25件,提供致富信息66条,技术服务675次。干部在下乡中受到了教育,群众从下乡中得到了实惠。

五、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镇党委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到全镇党建工作中来,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并充分认识其特殊性,给予重点倾斜。首先,着力推进“党组织设置制度化,党员发展规范化,党员活动正常化”,选好配强基层支部班子成员,并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支部全面开展党建工作。不断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注意发现、培养、考察、锻炼入党积极分子,按要求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活动。其次,在活动中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把活动与企业文化、企业兴衰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活动的时效性和吸引力。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镇党委注重发挥党组织的先进作用,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全面启动实施“四五”工程,在符合条件的企业中,100%建立了党组织,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企业100%有党员,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全部下派了党建工作指导员负责联系指导,6个非公有制党组织中有2个达到“五个好”标准,占总数的33%。 民营经济党建工作,是镇党委一直深入探讨的新课题。镇党委根据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把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到如何发展壮大企业上来,由支部牵头,党员实施,职工参与,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把支部建设与企业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如农具厂支部,由党员组成攻关小组,带领各车间职工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以党员为纽带,把各个车间各个工种连结在一起,互能有无,团结协作,重新振兴了红山农具厂,使其以整体设备齐全、技术过硬、诚信度好,成为翁旗东部地区农机制造维修中心;红山供销社党支部,企业破产,支部不散,党支部把原单位职工组织起来,认真总结每个职工的特长与不足,共同找方法,谋出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招的出招,使14名下岗职工二次就业,都有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职工们欣喜地说:供销社不再是主渠道,但党支部永远是我们的主心骨。

在民营经济党建工作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重经济效益轻党建工作思想,要把二者结合起来,互相促进,才能使党建工作更具有吸引力、号召力和生命力。才能取得民营经济与党建工作的双赢。乌敦套海镇党委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党建工作,不断创新机制,探索民营经济党建工作新思路,注重在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发现、培养优秀分子,不断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对民营经济党支部,注重强化班子建设,尤其是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并给他

们压担子、分任务,在日常和年终做好督察和考核。

六、加强组工干部自身建设,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 遵循“照、查、找、定、改”的步骤,加强组工干部学习培训,进行客观公正的自我定位,按照“两个必须”、“两个满意”、“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政治坚定、勤奋学习、解放思想、干事创新、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严谨细致、热忱服务、纪律严明、清正廉洁”的要求和标准,照镜子,自画像,深入反思,广泛征求意见,查找自身不足,从思想、观念、党性这一层面,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剖析原因,制定措施,建章立制,坚持有效的,完善不足的,补充急需的,建立“求真务实、公道正派”长效机制,不断总结深化,整改提高,真正做到“五清十禁”,炼就“四力”,打造“五种形象”。期间组工干部书写业务笔记2万字以上,读书笔记1万字,学习心得2篇各5000字,并按要求上报剖析材料、整改方案和活动总结。同时,把深化组工干部形象活动作为提高素质的形象工程常抓不懈。

七、重视宣传工作,营造党建工作良好舆论氛围

建立信息调研领导组织,及时调整信息调研人员,实行调研信息宣传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党务公开,围绕党建与全镇经济工作,全年自办党建旬刊24期,播放党建电视新闻专题片32部,上报各类信息调研文章28篇,公开党务活动重大事项16次,举办党建知识有奖竞赛1次,图片展览2次。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人人关注党建,人人热心党建,人人服务党建,人人促进党建的良好舆论氛围。

第二篇:乡镇镇组织工作总结

县委组织部:

现将我镇2003年上半年组织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XX2003年上半年党的组织工作在镇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县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学习十六大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在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各方面得到

全面加强,并创出了自己的特色,为全镇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有了新气象。

(一)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在全党尤其是各级领导班子中掀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六大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是成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六大精神学习领导小组,组织专班,用整风精神在我镇15个村结合党员春训逐村进行了宣传教育活动,逐村进行了培训,共计培训16场次2000余人,全面推进XX党的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了镇委中心理论学习小组的学习制度,增加了学习时数,丰富了学习内容。今年实行了每月学习1天、每天自学半小时、每位班子成员每月至少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或调研文章、全年做学习笔记不少于2万字的学习制度,有效地发挥了领导班子的带头学习作用,在镇机关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三是加大了各党支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力度。各村以支部为单位、机关事业单位以单位为单位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使每位党员都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邓小平理论所阐述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精髓,用十六大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二)民主集中制原则得到加强。一是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对年轻干部和新进领导班子的干部,进行了民主集中制基础知识和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增强了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和党内政治生活各项准则的自觉性。在班子中形成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大事说了做、小事做了说,急事边做边说的良好风气,增强了班子的集体意识,提高了班子的办事效率。二是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不断提高。在镇党政领导班子每半年召开一次的民主生活会上,做到了“我说人人,人人说我”,认真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对镇委管理的干部,建立了诫免制度、离任审计制度,对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了定期谈话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

二、干部队伍建设有了新的起色。

(一)培训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今年按照干部“四化”要求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后备干部的培训计划,各村按照培养计划、培养措施、培养目标培训了一批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今年发展34名优秀青年入党,为基层领导班子补充了新的力量,使基层领导班子更趋年轻化。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党成校基地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今年党成校举办理论和科技培训10期,培训时间达45课时,参训人数达750人次,电教“两机”配套和片库建设与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进行电教培训达23场次,收视达2800人次。利用电话教育针对实用技术进行培训深受各村的好评。

(三)镇直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镇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做好宣传引导、解疑释惑实行先聘后评再聘,单位领导与职工签定合同,实行人事代理,目前进展顺利。

三、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完善。

(一)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大的改善。今年来,XX重点对后进村支部进行了整顿,着力解决了不团结、工作作风漂浮、疲软涣散班子的转化提高。二是各支部在“七一”前夕还组织党内外群众对党员进行了民主评议,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健康发展。三是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使其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双培双强”成效显著。为了加快全镇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全镇建立了“双培双强”联系点,党政领导挂联系点。全镇共建立了15个“双培双强示范村”、15个“双培双强示范户”。通过典型示范和带动,使全镇30个贫困户脱贫,“返贫”现象也得到了有效的扼制。同时镇委领导每人帮扶一个贫困户,与贫困户“结对子”,使贫困户每人每年增收100元,并纳入责任制考核。

(三)“三级争创”活动扎实。围绕村党支部“五个好”和乡镇党委“六个好”目标,深入开展“三级争创”活动,加强检查指导,促进工作的整体推进。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细化责任制的内容和标准,加强年中检查督导,强化对第一责任人履行责任制情况的考评。按照“双培双强”的要求,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工程”,增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能力。继续深化“两转一推”活动,促进以专业带头村建设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处理好两委关系、规范村级组织运行为突破口,提高村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

第三篇:*镇年度组织工作总结

仆形象,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方便群众,建好了一个窗口。镇党委着力把便民服务厅建成群众满意的窗口,为保证服务质量,设立“一楼、两厅、十二室”,即政务服务楼、政务公示厅、便民服务厅、农民服务室、督察室、导政室、信息室、农牧业服务室等,实现一站式办公,高效快捷服务;全镇设立十三处政务公开栏,实施政务活动阳光操作,自觉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制定完善了首问负责、责任倒查追究、群众听证质询等十二项制度,用严格的制度约束干部行为;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责任人,收费标准,办事服务大厅实行不间断、无缺位服务,每缝农历

一、

四、七集贸日集中办公,每个办公日至少有一名领导监督办理,设立一站式办公统计表和便民告示,每件政务的办理情况都详细登记,由承办人、办事群众、值班领导签字备案,跟踪随访。印发了《便~系册》、《干群连心卡》,开通了便民服务电话,让干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实行党员挂牌服务,干部佩证上岗,增强宗旨意识,践行执政为民。服务群众。做到了六个转变。通过服务型政府建设,镇党委实现了“六个转变”:一是过去群众有事上政府,现在是群众有事干部下基层,这是“便民”,体现了“群众利益没小事”;二是过去我“收税”,现在我“创税”,这是“利民”,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是过去主要抓“三难”(计生、收费、大会战),现在主要抓“三化”(产业化、城镇化、工业经济),这是“富民”;四是过去我叫你干,现在我干给你看,领着你干,帮你致富,给你实惠,这是“扶民”;五是过去管理无限,服务有限,政府什么事都管,但又什么事都管不好,服务只局限于口头上,现在是管理有限,服务无限,把不该管的事交给经纪组织和中介人,把服务落实到行动上,这是“为民”;六是过去主要抓内部经营,现在主要抓外部环境。过去政府的经营活动产权不明,责任不明,机制落后,不但不盈利,多数都赔钱,现在主要抓投资环境的优化,吸引客户,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工业,拉长农牧业产业链,使农民转变“唯农是种”的观念,从田间向工厂转移,从农村向城镇转移,这是“移民”。

第二是完善机制,创建效能服务政府。大胆创新,把干部推向市常乌敦套海镇党政机关、事业站所共有在职干部136人,农村税费改革,乡镇重心工作转移,明显表现机构雍肿,人浮于事,同时政府也承受着巨大的财政压力。而这些干部,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政策法律意识,想问题全面,看问题准确,社会诚信度很高,有较强的资金实力,积累了很多应对市场挑战的经验。这些因素,决定了干部能够成为民营经济的带头人,或发展成为民营经济的主力军。为把这些人才资源开发好,运用好,镇党委、政府遵循渐进性、专业性、实效性原则,在稳定并加强涉农服务以及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事业站所的基础上,围绕减员增效,积极推行事业站所改革,实行事业站所企业化管理,将干部推向民营经济主战常站所工作人员在完成业务职责的前提下,发放60—80%工资,不再承担镇内中心工作,放开搞活,推向社会,运用市场规则,拓展服务空间,通过政策驱动,让干部发挥潜能,发展自己,辐射地区,带动群众,最终达到富己、富民、富镇。两年来,全镇已有87名干部放开搞活,融入市场,从事社会化服务。现在,这些干部内引外联,广泛分布于特色种养、劳务经济、中介服务、生态经济、个体经营等各领域,个人收入从五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同时,培育并形成了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玉米制种业,成立了玉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资625万元,建立了2.5万亩生产基地,20名干部负责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指导与服务,可使全镇人均增收200元;40名干部带头改变传统养殖模式,成立了养羊协会和养羊技术服务中心,带动形成了两个养羊专业村,一个优质种羊示范小区,推动了肉羊产业开发,羊存栏达5.6万只。严格奖惩,实行了服务与利益挂钩。镇党委鼓励和支持干部通过有偿服务,增强服务的生命力,建立服务长效机制,真正将计划经济体制下被动的应付式服务,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主动的积极的服务,使服务质量与个人经济效益连为一体。制定奖惩机制,实行完成业务职责和发展民营经济双百分责任制,将发展民营经济做为考评、任用干部的重要指标。干部带头搞工业,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10万元以上,或招商引资一项10万元以上,或自办企业年税金500元以上的发百分之百工资,年纳税1-3万元的,另奖励税金的10%,招商引资10万元以上的奖励2000元,50万元以上的奖励10000元,100万元以上的奖励30000元,对发展民营经济有特殊贡献的干部,推荐为科级后备干部,公务员及事业站办所干部招商和从事民营经济效果与第十三个月奖金挂钩,与年终评优奖励挂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评聘两条线,不从事民营经济的不聘职称,机构改革时不予聘用。通过服务与利益挂钩,调动了干部主动服务的积极性,消除了服务报酬的大锅饭,服务形式的错位、越位与缺位现象得以扭转,服务的内容和效果变得具体生动,干部能够丢掉权利,放下架子,端正态度,追求服务效能。落实“四限”,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乌敦套海镇党委根据干部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细化了服务方式,制定并落实了“四限”工作制度,即限时、限地、限事、限费。让干部直接面对群众,使服务更具实效。在服务过程中,简化手续,限定时间,不推诿。能直接办的事不带回来,能当天办结的事不隔夜。复杂的事项不超过三个工作日。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服务不受作息时间约束;深入基层,限定地点,不绕弯。镇设服务大厅,村设便民服务室,村妇联主任和记帐员为便民工作联络员。明确具体事项的办理地点,不能自己方便,群众麻烦;明确权限,限定事项,不越权。服务职责要想得周到,办得~,管理权限尽量压缩,不能扰民;政务公开,限定标准,不滥收费。所有收费必须有相应部门文件规定,并以群众能够接收和理解的方式公示,在此基础上,能免的则免,不能免的则减,不能减的则缓。凡具有弹性的收费,只公开收费下限,并按最低标准收龋

第三是优化环境,创建利民政府。问计于民,走好群众路线。为实现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镇党委扩大民主,坚持走群

众路线,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一切工作尊重群众的意愿,重大决策均由群众直接参予。干部在下乡服务过程中,既要把服务和方便带下去,又要问计于民,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带上来。不论是个别走访,还是召开会议,都要收集、归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镇党委成立了由群众代表、党员代表、老干部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议政小组,长期对政务活动进行监督和评议,定期召开会议征求意见,随时进行沟通了解情况,重大事项到场听政质询。镇党委听民声,顺~,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如退耕还林草项目,六开项目,德援项目,新城镇区建设等,都由群众提出,群众决策,政府落实,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利于民,制定出台发展优惠政策。为加快民营化、工业化进程,镇党委立足当地,制定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降低红山创业门槛,让每一个有发展愿望的群众都能够有所为,并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达到有所作为。在镇区南侧筹建了占地300亩的产业化园区,由政府出资,先期解决了交通、供电、给排水、通讯等问题,给投资兴业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凡在红山创办民营企业,可以先发展,后规范,你投资,我服务,你发展,我服务。政府协调,现场办公,所有企业都由副科级以上领导负责联系,证照半个月之内办结,落实收费最低制、首犯不罚制。工商、国税、地税、公安、交警、土地、防疫等执法执纪部门实行服务承诺制度,为经济发展作导航、亮绿灯。对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万元,或年创税金1万元,或安排就业15人的企业主,政府出资给于2000元以上的奖励。这些举措,繁荣了红山经济:原有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新增企业60多家,业主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工商税收也增长了80%以上。创利于民,依托城镇建设带动经济发展。镇党委实施小城镇发展大战略,从2002年起,全面启动小城镇综合开发、建设工程,拉大城镇框架,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镇品位,促进社会发展。仅用两年半的时间,投资700万元,开通了东西出口,城区面积扩大一倍;完成红山路、新城街硬化工程,硬化18米宽路面3100延长米,硬化面积55800平方米;完成主街两侧人行道硬化工程,主街两侧人行道铺垫彩砖20000平方米;完成新城集中供水工程,彻底解决了镇内5000口人饮用健康纯净自来水问题;完成农网改造工程,淘汰了陈旧、安全性能差的老设备,满足了镇内用电需求;完成镇内排水工程,街区不再污水横流,净化了环境;新建贸易市场24000平方米,取缔了马路市场,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现象;另外,投资300万元开发住宅楼3900平方米,40户居民即将喜迁新居。现在,镇内已形成了一街一路连三区的格局,小城镇一改往昔,实现了硬化、亮化、美化、绿化、净化,优雅的环境,给居民带来便利,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环境的改善吸引了投资,蒙涵脱水蔬菜、前何地毯、佳成酱油、阳光纸业、兴发饲料等企业先后入驻红山,红山工业逐步兴起。

经过两年多的开拓进取,全镇经济社会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提高了城镇品位,繁荣了地方经济。2001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今年达到2100元,财政收入2001年250万元,今年达到416万元。

三、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全面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镇党委以保证质量为核心,全面做好生产一线和高知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年内共发展新党员16名,其中男性12名,占总数的75%,女性4名,占总数的25%;职工9名,农民7名,分别占总数的56%和44%;大学文化2名,占总数的12.5%,大专文化6名,占总数的37.5%,中专文化1名,占总数的6.25%,高中文化1名,占总数的6.25%,初中文化6名,占总数的37.5%;新发展党员平均年龄34.66岁。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全镇390名入党积极分子广泛分布于各个行业,在实际工作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微机管理,全面细致地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动态。

以“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年内组织全镇党员干部集中培训两次,时间7天,党员干部参训率达到96%,80%以上的党员干部思想水平得到提高,并掌握了2项以上农牧业实用技术。

基层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镇所有党员活动室都有宽敞明亮的办公场所,有规范统一的标准牌匾,有功能齐备的综合活动室,有配套先进的电教设施,有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有齐全的档案材料,有方便适用的公开栏,有种类多样的党报党刊。活动室使用状态良好,成为党员之家,群众之家。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建立党员帮扶制度,今年党委重点扶持20户具有潜力的农民党员发展种植养殖业,现在均以达到一定规模,从而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搭建了舞台。同时,同信贷部门一道,在二节地村,二牌子村开展党员“信贷快车”活动,有46名党员获得17万元贷款,用于发展生产,壮大经济。

四、开展干部大下乡活动,全力促进农民增收

镇党委在镇干部中组织开展了以“强基储兴产业、促增收”为主题的大下乡活动。制定了全镇今年乃至今后几年农民增收方案,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从党群工作者、公务员、事业站办所中抽调37名干部组成了12支工作队,深入基层,开展农村财源建设及农民收入现状调研工作,对所有的农户都建档立卡,实事求是地对农户增收情况进行梳理、归类,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制定措施,分步实施。每名下乡队员包扶1—2个村民组,每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包扶2个养羊户,每名普通干部包扶1个养羊户,被包扶农户当年见效,人均养羊一项增收200元以上。对不适合养羊的贫困户,千方百计予以帮助和扶持,负责联系劳务输出及其他脱贫项目,当年也均收到实效。

通过这次活动,对贫困村二节地村进行了集中扶贫攻坚。党员互助基金、党员干部及社会各界捐助集中投放到这个村。旗委韩书记带领旗发展改革局、旗人行的干部职工,与镇干部一道,与群众共同商讨,把发

展肉羊养殖确定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下大力量整体推进。旗人行干部为所包扶农户捐款10000元,协调购进肉羊50只;旗发展与改革局协调国际救援项目——按泽养羊,首批投资20.25万元,购进肉羊405只,为81个农户每户无偿提供优质基础母羊5只,一年后返还5只羔羊,用于第二批救助;镇干部帮助协调资金18.75万元,扶持养羊75户,新增养羊375只。这样,在原有基础上,该村养羊达263户,占总户数的88%(全村297户),羊存栏达5500只,户均18只,养羊可使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旗下乡工作队为关悦等4户农民解决了春耕所需化肥,为11个贫困户捐款15000元,捐送衣服100件,协调项目资金30万元,新修防渗渠2500延长米,扩大水浇地面积1000亩,种草1800亩.经过一年的大下乡活动,16名科级干部、115名股级干部坚守岗位,包扶农户992户(其中贫困户480户),包扶资金204.44万元(其中协调贷款201万元),帮助新上项目18个,协调组织劳务输出9000人次,为群众办好事25件,提供致富信息66条,技术服务675次。干部在下乡中受到了教育,群众从下乡中得到了实惠。

五、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镇党委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到全镇党建工作中来,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并充分认识其特殊性,给予重点倾斜。首先,着力推进“党组织设置制度化,党员发展规范化,党员活动正常化”,选好配强基层支部班子成员,并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支部全面开展党建工作。不断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注意发现、培养、考察、锻炼入党积极分子,按要求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活动。其次,在活动中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把活动与企业文化、企业兴衰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活动的时效性和吸引力。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镇党委注重发挥党组织的先进作用,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全面启动实施“四五”工程,在符合条件的企业中,100%建立了党组织,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企业100%有党员,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全部下派了党建工作指导员负责联系指导,6个非公有制党组织中有2个达到“五个好”标准,占总数的33%。

民营经济党建工作,是镇党委一直深入探讨的新课题。镇党委根据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把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到如何发展壮大企业上来,由支部牵头,党员实施,职工参与,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把支部建设与企业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如农具厂支部,由党员组成攻关小组,带领各车间职工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以党员为纽带,把各个车间各个工种连结在一起,互能有无,团结协作,重新振兴了红山农具厂,使其以整体设备齐全、技术过硬、诚信度好,成为翁旗东部地区农机制造维修中心;红山供销社党支部,企业破产,支部不散,党支部把原单位职工组织起来,认真总结每个职工的特长与不足,共同找方法,谋出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招的出招,使14名下岗职工二次就业,都有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职工们欣喜地说:供销社不再是主渠道,但党支部永远是我们的主心骨。

在民营经济党建工作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重经济效益轻党建工作思想,要把二者结合起来,互相促进,才能使党建工作更具有吸引力、号召力和生命力。才能取得民营经济与党建工作的双赢。乌敦套海镇党委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党建工作,不断创新机制,探索民营经济党建工作新思路,注重在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发现、培养优秀分子,不断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对民营经济党支部,注重强化班子建设,尤其是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并给他们压担子、分任务,在日常和年终做好督察和考核。

六、加强组工干部自身建设,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

遵循“照、查、找、定、改”的步骤,加强组工干部学习培训,进行客观公正的自我定位,按照“两个必须”、“两个满意”、“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政治坚定、勤奋学习、解放思想、干事创新、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严谨细致、热忱服务、纪律严明、清正廉洁”的要求和标准,照镜子,自画像,深入反思,广泛征求意见,查找自身不足,从思想、观念、党性这一层面,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剖析原因,制定措施,建章立制,坚持有效的,完善不足的,补充急需的,建立“求真务实、公道正派”长效机制,不断总结深化,整改提高,真正做到“五清十禁”,炼就“四力”,打造“五种形象”。期间组工干部书写业务笔记2万字以上,读书笔记1万字,学习心得2篇各5000字,并按要求上报剖析材料、整改方案和活动总结。同时,把深化组工干部形象活动作为提高素质的形象工程常抓不懈。

七、重视宣传工作,营造党建工作良好~氛围

建立信息调研领导组织,及时调整信息调研人员,实行调研信息宣传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党务公开,围绕党建与全镇经济工作,全年自办党建旬刊24期,播放党建电视新闻专题片32部,上报各类信息调研文章28篇,公开党务活动重大事项16次,举办党建知识有奖竞赛1次,图片展览2次。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人人关注党建,人人热心党建,人人服务党建,人人促进党建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镇年度组织工作总结

年度组织工作总结

一、全镇概况

乌敦套海镇位于翁旗东南部,地处东北第一大水库――红山水库湖畔,属全国重点乡镇。305国道穿越境内,全镇6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万亩(水浇地万亩),林地18万亩,草地8万亩,森林覆盖率32%。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8000人。全镇共有党员796名(农民党员398名),设2个党总支,32个党支部,61个党小组,党员平均年龄岁。XX年粮食产量2600万公斤,比XX年的2300万公斤增加800万公斤,牧业年度家畜存栏万头只(其中羊万只)。财政收入4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

二、“三级联创”工作再上新台阶

镇党委根据全镇党建工作实际,出台《“三级联创”工作规范》,从领导、组织、职责、目标、制度、程序等方面予以明确具体的规范,并在工作中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检查、指导,使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积极开展基层组织集中整顿工作,做好党员队伍现状调查,有效解决党组织、党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支部和党员分类排队,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帮助教育,使基层支部班子坚强有力,具有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使党员队伍素质整体提高,成为群众满意、群众拥护的先进集体。强化农村后备干部发现、选拔、培养和管理,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及时进行充实和调整,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逐步成熟,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按产业类别划分党小组。建立流动党员管理中心,对流动党员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是我镇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始终是党建与经济发展的经常性和长期性工作。本着精干、高效、节支、增收的原则,将村干部人员指数由过去的91人压缩到46人,工作效率上去了,各项工作都能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开支下来了,每年可节约经费、工资等20多万元。全年进行两次集中综合培训,并在半年和年终各进行一次评议考核。通过基层组织集中整顿工作,对支部核心作用不突出,不能妥善处理“两委”班子关系,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两个村党支部的书记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村班子已凸显生机和活力。现在12个村的“两委”班子均选好配强,为“聚精会神搞建,一心一意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基层党组织具有较强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核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每个村都结合实际,形成清晰务实的发展思路,确定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建立富有活力的中介服务组织和经济技术合作组织,“两委班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坚强堡垒。同时,强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注重党员先进性教育,要求党员牢记宗旨,时刻保持思想先进性,时时处处走在群众前列,不落伍,不掉队,争做农村致富带头人,树立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着力增强党员的致富、带富能力,通过他们示范引导群众共同致富,不论是玉米制种、养羊还是项目开发上,党员干部都能重大局,看长远,不计得失,甘于奉献,为群众做出表率。各党支部把党员按知识水平、年龄结构、专业特长进行划分,与镇干部党员结对结组,让他们有组织、有计划、有分工、分梯次进入民营经济及致富产业各领域,扬长避短,大胆尝试,先发展种养能手、个体企业,积累经验,再多层次、全方位进入民营经济战场。在各村中,党员率先进入了劳务经济、中介经纪、草业开发、养牛、养羊、种籽繁育、生态产业等领域,逐步壮大,形成了规模,发展为产业,为地区经济的发展闯出新路子,为群众致富树立了榜样,群众自强奋进奔小康有了参照目标,从而改变传统经营理念,与党员携起手来,共同走上发展之路。

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全面启动实施“四五”工程,首先解决人员、场地、经费问题,做好各方面基础工作,扎实开展“综合示范区”工程、“特色示范区”建设、“三心共建”活动、“结对共建”活动,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城镇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中,真正发挥了作用。社区党建注重社区服务,帮助居民排忧解难,创建生活便利、社会稳定、环境优美、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充实的新型社区。培养和树立社区党建工作中的优秀典型,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的李项臣,发展企业、关注公益的李占华等一批党建工作先进分子脱颖而出,带动社区党建不断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

深入开展争创“六十佳”活动。三道沟、敖之木等“十佳”规范建设村,二节地、新府等“十佳”种养专业特色村,李宝财、刘德虎等“十佳”致富带头人,郑奎、张树军等“十佳”农民党员致富标兵,李占华、马宗广等“十佳”个体私营党员创业标兵,红山酶制剂厂党支部等“十佳”新型经济党建组织相继涌现,为党建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现在,十二个农村党支部中,有十个成为“五个好”党支部,镇党委也连续三年被评为翁旗先进党委,今年11月,镇党委被评为市级“五个好”先进党委。

三、突出富民、便民两条主线,创建高效、务实服务型政府 首先,以民为本,创建便民服务政府。面向群众,组建了五支队伍。为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少走路、少花钱、少耗时,能到户办的事不到村,能到村办的事不到镇。镇党委将服务窗口前移,根据干部的岗位职责和专业特长,成立了科技服务下乡、文化服务下乡、医疗服务下乡、政策法律服务下乡、政务服务下乡五支工作队。在先做好公示的前提下,对于救灾款物、退耕还林草补贴、粮食补贴等都由干部亲自送到农户家中,或以自然村为单位定点发放;小规模的科技培训,由技术人员带着设备、资料到农户家中举办;政务活动尽可能通过电话联系,让干部深入基层,上门服务。宅基地审批,林木采伐、计生指标审批等事项,均可通过电话联系,由工作人员3日内上门办理,办结后将有关手续送到农户家中;民间纠纷处理随叫随到,上门调解;中心卫生院每个周日都由院长带队,组织各科室资深大夫到各村农户义诊,免费为群众进行B超、X光检查;信贷发放和回收,也由信贷员上门服务。通过工作队进村到组入户为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公仆形象,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方便群众,建好了一个窗口。镇党委着力把便民服务厅建成群众满意的窗口,为保证服务质量,设立“一楼、两厅、十二室”,即政务服务楼、政务公示厅、便民服务厅、农民服务室、督察室、导政室、信息室、农牧业服务室等,实现一站式办公,高效快捷服务;全镇设立十三处政务公开栏,实施政务活动阳光操作,自觉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制定完善了首问负责、责任倒查追究、群众听证质询等十二项制度,用严格的制度约束干部行为;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责任人,收费标准,办事服务大厅实行不间断、无缺位服务,每缝农历

一、

四、七集贸日集中办公,每个办公日至少有一名领导监督办理,设立一站式办公统计表和便民告示,每件政务的办理情况都详细登记,由承办人、办事群众、值班领导签字备案,跟踪随访。印发了《便民联系册》、《干群连心卡》,开通了便民服务电话,让干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实行党员挂牌服务,干部佩证上岗,增强宗旨意识,践行执政为民。服务群众。做到了六个转变。通过服务型政府建设,镇党委实现了“六个转变”:一是过去群众有事上政府,现在是群众有事干部下基层,这是“便民”,体现了“群众利益没小事”;二是过去我“收税”,现在我“创税”,这是“利民”,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是过去主要抓“三难”(计生、收费、大会战),现在主要抓“三化”(产业化、城镇化、工业经济),这是“富民”;四是过去我叫你干,现在我干给你看,领着你干,帮你致富,给你实惠,这是“扶民”;五是过去管理无限,服务有限,政府什么事都管,但又什么事都管不好,服务只局限于口头上,现在是管理有限,服务无限,把不该管的事交给经纪组织和中介人,把服务落实到行动上,这是“为民”;六是过去主要抓内部经营,现在主要抓外部环境。过去政府的经营活动产权不明,责任不明,机制落后,不但不盈利,多数都赔钱,现在主要抓投资环境的优化,吸引客户,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工业,拉长农牧业产业链,使农民转变“唯农是种”的观念,从田间向工厂转移,从农村向城镇转移,这是“移民”。 第二是完善机制,创建效能服务政府。大胆创新,把干部推向市场。乌敦套海镇党政机关、事业站所共有在职干部136人,农村税费改革,乡镇重心工作转移,明显表现机构雍肿,人浮于事,同时政府也承受着巨大的财政压力。而这些干部,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政策法律意识,想问题全面,看问题准确,社会诚信度很高,有较强的资金实力,积累了很多应对市场挑战的经验。这些因素,决定了干部能够成为民营经济的带头人,或发展成为民营经济的主力军。为把这些人才资源开发好,运用好,镇党委、政府遵循渐进性、专业性、实效性原则,在稳定并加强涉农服务以及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事业站所的基础上,围绕减员增效,积极推行事业站所改革,实行事业站所企业化管理,将干部推向民营经济主战场。站所工作人员在完成业务职责的前提下,发放60—80%工资,不再承担镇内中心工作,放开搞活,推向社会,运用市场规则,拓展服务空间,通过政策驱动,让干部发挥潜能,发展自己,辐射地区,带动群众,最终达到富己、富民、富镇。两年来,全镇已有87名干部放开搞活,融入市场,从事社会化服务。现在,这些干部内引外联,广泛分布于特色种养、劳务经济、中介服务、生态经济、个体经营等各领域,个人收入从五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同时,培育并形成了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玉米制种业,成立了玉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资625万元,建立了万亩生产基地,20名干部负责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指导与服务,可使全镇人均增收200元;40名干部带头改变传统养殖模式,成立了养羊协会和养羊技术服务中心,带动形成了两个养羊专业村,一个优质种羊示范小区,推动了肉羊产业开发,羊存栏达万只。严格奖惩,实行了服务与利益挂钩。镇党委鼓励和支持干部通过有偿服务,增强服务的生命力,建立服务长效机制,真正将计划经济体制下被动的应付式服务,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主动的积极的服务,使服务质量与个人经济效益连为一体。制定奖惩机制,实行完成业务职责和发展民营经济双百分责任制,将发展民营经济做为考评、任用干部的重要指标。干部带头搞工业,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10万元以上,或招商引资一项10万元以上,或自办企业年税金500元以上的发百分之百工资,年纳税1-3万元的,另奖励税金的10%,招商引资10万元以上的奖励XX元,50万元以上的奖励10000元,100万元以上的奖励30000元,对发展民营经济有特殊贡献的干部,推荐为科级后备干部,公务员及事业站办所干部招商和从事民营经济效果与第十三个月奖金挂钩,与年终评优奖励挂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评聘两条线,不从事民营经济的不聘职称,机构改革时不予聘用。通过服务与利益挂钩,调动了干部主动服务的积极性,消除了服务报酬的大锅饭,服务形式的错位、越位与缺位现象得以扭转,服

务的内容和效果变得具体生动,干部能够丢掉权利,放下架子,端正态度,追求服务效能。落实“四限”,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乌敦套海镇党委根据干部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细化了服务方式,制定并落实了“四限”工作制度,即限时、限地、限事、限费。让干部直接面对群众,使服务更具实效。在服务过程中,简化手续,限定时间,不推诿。能直接办的事不带回来,能当天办结的事不隔夜。复杂的事项不超过三个工作日。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服务不受作息时间约束;深入基层,限定地点,不绕弯。镇设服务大厅,村设便民服务室,村妇联主任和记帐员为便民工作联络员。明确具体事项的办理地点,不能自己方便,群众麻烦;明确权限,限定事项,不越权。服务职责要想得周到,办得圆满,管理权限尽量压缩,不能扰民;政务公开,限定标准,不滥收费。所有收费必须有相应部门文件规定,并以群众能够接收和理解的方式公示,在此基础上,能免的则免,不能免的则减,不能减的则缓。凡具有弹性的收费,只公开收费下限,并按最低标准收取。

第三是优化环境,创建利民政府。问计于民,走好群众路线。为实现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镇党委扩大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一切工作尊重群众的意愿,重大决策均由群众直接参予。干部在下乡服务过程中,既要把服务和方便带下去,又要问计于民,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带上来。不论是个别走访,还是召开会议,都要收集、归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镇党委成立了由群众代表、党员代表、老干部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议政小组,长期对政务活动进行监督和评议,定期召开会议征求意见,随时进行沟通了解情况,重大事项到场听政质询。镇党委听民声,顺民意,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如退耕还林草项目,六开项目,德援项目,新城镇区建设等,都由群众提出,群众决策,政府落实,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利于民,制定出台发展优惠政策。为加快民营化、工业化进程,镇党委立足当地,制定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降低红山创业门槛,让每一个有发展愿望的群众都能够有所为,并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达到有所作为。在镇区南侧筹建了占地300亩的产业化园区,由政府出资,先期解决了交通、供电、给排水、通讯等问题,给投资兴业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凡在红山创办民营企业,可以先发展,后规范,你投资,我服务,你发展,我服务。政府协调,现场办公,所有企业都由副科级以上领导负责联系,证照半个月之内办结,落实收费最低制、首犯不罚制。工商、国税、地税、公安、交警、土地、防疫等执法执纪部门实行服务承诺制度,为经济发展作导航、亮绿灯。对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万元,或年创税金1万元,或安排就业15人的企业主,政府出资给于XX元以上的奖励。这些举措,繁荣了红山经济:原有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新增企业60多家,业主收入增加XX元以上,工商税收也增长了80%以上。创利于民,依托城镇建设带动经济发展。镇党委实施小城镇发展大战略,从XX年起,全面启动小城镇综合开发、建设工程,拉大城镇框架,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镇品位,促进社会发展。仅用两年半的时间,投资700万元,开通了东西出口,城区面积扩大一倍;完成红山路、新城街硬化工程,硬化18米宽路面3100延长米,硬化面积55800平方米;完成主街两侧人行道硬化工程,主街两侧人行道铺垫彩砖XX0平方米;完成新城集中供水工程,彻底解决了镇内5000口人饮用健康纯净自来水问题;完成农网改造工程,淘汰了陈旧、安全性能差的老设备,满足了镇内用电需求;完成镇内排水工程,街区不再污水横流,净化了环境;新建贸易市场24000平方米,取缔了马路市场,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现象;另外,投资300万元开发住宅楼3900平方米,40户居民即将喜迁新居。现在,镇内已形成了一街一路连三区的格局,小城镇一改往昔,实现了硬化、亮化、美化、绿化、净化,优雅的环境,给居民带来便利,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环境的改善吸引了投资,蒙涵脱水蔬菜、前何地毯、佳成酱油、阳光纸业、兴发饲料等企业先后入驻红山,红山工业逐步兴起。

经过两年多的开拓进取,全镇经济社会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提高了城镇品位,繁荣了地方经济。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今年达到2100元,财政收入XX年250万元,今年达到416万元。

三、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全面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镇党委以保证质量为核心,全面做好生产一线和高知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年内共发展新党员16名,其中男性12名,占总数的75%,女性4名,占总数的25%;职工9名,农民7名,分别占总数的56%和44%;大学文化2名,占总数的%,大专文化6名,占总数的%,中专文化1名,占总数的%,高中文化1名,占总数的%,初中文化6名,占总数的%;新发展党员平均年龄岁。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全镇390名入党积极分子广泛分布于各个行业,在实际工作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微机管理,全面细致地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动态。

以“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年内组织全镇党员干部集中培训两次,时间7天,党员干部参训率达到96%,80%以上的党员干部思想水平得到提高,并掌握了2项以上农牧业实用技术。

基层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镇所有党员活动室都有宽敞明亮的办公场所,有规范统一的标准牌匾,有功能齐备的综合活动室,有配套先进的电教设施,有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有齐全的档案材料,有方便适用的公开栏,有种类多样的党报党刊。活动室使用状态良好,成为党员之家,群众之家。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建立党员帮扶制度,今年党委重点扶持20户具有潜力的农民党员发展种植养殖业,现在均以达到一定规模,从而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搭建了舞台。同时,同信贷部门一道,在二节地村,二牌子村开展党员“信贷快车”活动,有46名党员获得17万元贷款,用于发展生产,壮大经济。

四、开展干部大下乡活动,全力促进农民增收

镇党委在镇干部中组织开展了以“强基础、兴产业、促增收”为主题的大下乡活动。制定了全镇今年乃至今后几年农民增收方案,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从党群工作者、公务员、事业站办所中抽调37名干部组成了12支工作队,深入基层,开展农村财源建设及农民收入现状调研工作,对所有的农户都建档立卡,实事求是地对农户增收情况进行梳理、归类,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制定措施,分步实施。每名下乡队员包扶1—2个村民组,每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包扶2个养羊户,每名普通干部包扶1个养羊户,被包扶农户当年见效,人均养羊一项增收200元以上。对不适合养羊的贫困户,千方百计予以帮助和扶持,负责联系劳务输出及其他脱贫项目,当年也均收到实效。

通过这次活动,对贫困村二节地村进行了集中扶贫攻坚。党员互助基金、党员干部及社会各界捐助集中投放到这个村。旗委韩书记带领旗发展改革局、旗人行的干部职工,与镇干部一道,与群众共同商讨,把发展肉羊养殖确定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下大力量整体推进。旗人行干部为所包扶农户捐款10000元,协调购进肉羊50只;旗发展与改革局协调国际救援项目——按泽养羊,首批投资万元,购进肉羊405只,为81个农户每户无偿提供优质基础母羊5只,一年后返还5只羔羊,用于第二批救助;镇干部帮助协调资金万元,扶持养羊75户,新增养羊375只。这样,在原有基础上,该村养羊达263户,占总户数的88%(全村297户),羊存栏达5500只,户均18只,养羊可使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同时,旗下乡工作队为关悦等4户农民解决了春耕所需化肥,为11个贫困户捐款15000元,捐送衣服100件,协调项目资金30万元,新修防渗渠2500延长米,扩大水浇地面积1000亩,种草1800亩. 经过一年的大下乡活动,16名科级干部、115名股级干部坚守岗位,包扶农户992户(其中贫困户480户),包扶资金万元(其中协调贷款201万元),帮助新上项目18个,协调组织劳务输出9000人次,为群众办好事25件,提供致富信息66条,技术服务675次。干部在下乡中受到了教育,群众从下乡中得到了实惠。

五、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镇党委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到全镇党建工作中来,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并充分认识其特殊性,给予重点倾斜。首先,着力推进“党组织设置制度化,党员发展规范化,党员活动正常化”,选好配强基层支部班子成员,并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支部全面开展党建工作。不断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注意发现、培养、考察、锻炼入党积极分子,按要求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活动。其次,在活动中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把活动与企业文化、企业兴衰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活动的时效性和吸引力。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镇党委注重发挥党组织的先进作用,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全面启动实施“四五”工程,在符合条件的企业中,100%建立了党组织,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企业100%有党员,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全部下派了党建工作指导员负责联系指导,6个非公有制党组织中有2个达到“五个好”标准,占总数的33%。 民营经济党建工作,是镇党委一直深入探讨的新课题。镇党委根据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把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到如何发展壮大企业上来,由支部牵头,党员实施,职工参与,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把支部建设与企业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如农具厂支部,由党员组成攻关小组,带领各车间职工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以党员为纽带,把各个车间各个工种连结在一起,互能有无,团结协作,重新振兴了红山农具厂,使其以整体设备齐全、技术过硬、诚信度好,成为翁旗东部地区农机制造维修中心;红山供销社党支部,企业破产,支部不散,党支部把原单位职工组织起来,认真总结每个职工的特长与不足,共同找方法,谋出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招的出招,使14名下岗职工二次就业,都有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职工们欣喜地说:供销社不再是主渠道,但党支部永远是我们的主心骨。

在民营经济党建工作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重经济效益轻党建工作思想,要把二者结合起来,互相促进,才能使党建工作更具有吸引力、号召力和生命力。才能取得民营经济与党建工作的双赢。乌敦套海镇党委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党建工作,不断创新机制,探索民营经济党建工作新思路,注重在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发现、培养优秀分子,不断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对民营经济党支部,注重强化班子建设,尤其是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并给他

们压担子、分任务,在日常和年终做好督察和考核。

六、加强组工干部自身建设,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 遵循“照、查、找、定、改”的步骤,加强组工干部学习培训,进行客观公正的自我定位,按照“两个必须”、“两个满意”、“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政治坚定、勤奋学习、解放思想、干事创新、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严谨细致、热忱服务、纪律严明、清正廉洁”的要求和标准,照镜子,自画像,深入反思,广泛征求意见,查找自身不足,从思想、观念、党性这一层面,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剖析原因,制定措施,建章立制,坚持有效的,完善不足的,补充急需的,建立“求真务实、公道正派”长效机制,不断总结深化,整改提高,真正做到“五清十禁”,炼就“四力”,打造“五种形象”。期间组工干部书写业务笔记2万字以上,读书笔记1万字,学习心得2篇各5000字,并按要求上报剖析材料、整改方案和活动总结。同时,把深化组工干部形象活动作为提高素质的形象工程常抓不懈。

七、重视宣传工作,营造党建工作良好舆论氛围

建立信息调研领导组织,及时调整信息调研人员,实行调研信息宣传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党务公开,围绕党建与全镇经济工作,全年自办党建旬刊24期,播放党建电视新闻专题片32部,上报各类信息调研文章28篇,公开党务活动重大事项16次,举办党建知识有奖竞赛1次,图片展览2次。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人人关注党建,人人热心党建,人人服务党建,人人促进党建的良好舆论氛围。

第五篇:镇组织工作半年总结

20**年**镇党委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打造精品党建为目标,深入开展**活动、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加强党员队伍管理、认真做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等四项工作,全面提升了组织工作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1、党员纳新。现已发展党员16名,重点培养35岁以下青年入党,将致富带头人、行业带头人、生产一线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分子、道德楷模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改善优化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严把党员入口关,慎重发展新选入村委会成员入党,严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关,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党员教育管理。结合全镇党员队伍现状,按年龄、工作、学历等因素进行分类管理。一是发挥老党员政治立场坚定,人生阅历丰富,群众威信的优势,让老党员、尤其是退休党员发挥余热,牵头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唢呐、皮影、二人转等乡土艺人成立“宝国吐秧歌队”、“超越农民乐队”、“蒋家皮影戏班”等民间文艺组织11支,开展民俗节点庆祝会3次、妇女联欢会1次、体育比赛3次。这些活动不断满足和丰富着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营造出了干群同乐同心的浓厚文化氛围。二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镇党委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结合党建工作实际和

广大流动的意见建议,在“**镇政府门户网站”设立“流动党员之家”网页,加强外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该“流动党员之家”以单独网页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内设“网上临时党支部”,负责流动党员的联系沟通。设“热点问题对对碰、他乡见闻录、有困难找支部、每周一学、我为家乡建言、领导点津”等多个栏目,为广大流动党员提供了网上学习、获取信息的媒介,搭建了党委与党员、领导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互动沟通的平台,满足了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的需要,保证了党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解决了流动党员管理难的问题。三是针对年老体弱党员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对因病、年老等原因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采取送学上门、带学上门和通过敖汉党员教育频道学习的办法进行解决。

3、发挥党代表作用。积极探索党代表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履行职责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建立健全党代表服务承诺制,目标责任制,入村坐班制,群众评议制等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党代表联系党员,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扩大党的群众工作的覆盖面和党代表的社会影响力。市、旗、镇三级党代表轮流入村坐班服务,公开了个人电话,佩戴党代表工作证,进村入户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4、开展党员“1+X”带富活动。镇党委通过双选”“三优”实现致富大户带产业,优势产业带一方的良性循环模式。

双选”“三优”即从致富党员中选育产业,大力培育推广党员自发尝试探索的产业,在敢闯敢富党员的带领下,使灵芝、红干椒、肉鸽、肉兔、池塘养鱼、甜玉米种植等农民想干不敢干的产业化项目落户生根。从优势产业中选育典型。镇党委选拔优势产业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把他们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广大群众,全镇推出16名事迹突出、示范作用大、群众认可的党员带富典型,带动全镇1000余户贫困家庭开启致富之门。发挥共赢带富优势。党支部促成带富党员与贫困党员、贫困户形成契约合作关系,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发挥致富党员市场销售优势。充分发挥率先致富党员在多年的发展中所积累的市场资源、人脉资源和对市场行情的熟悉优势,在发展自身产业的同时,又充当经纪人的角色。发挥外出创业党员就业优势,通过外出成功创业党员带动,提供待遇更为优厚、技术含量更为先进、工资更有保障的岗位,开辟劳务市场,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

党委、党支部通过建立党员致富基地、向大户倾斜项目资金、支部积极领建合作社等措施,大力支持党员兴业致富。全镇共建立宝国吐户外养殖小区、宝力格-嘎岔农业观光带、兴隆沟遗址观光区、春光灵芝园、永元号生态安全猪户外养殖小区等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种养基地5处。围绕党员大户投入项目资金,对发展规模提出了标准要求,确保每个项目区都要有足够多的户数、足够大的规模、足够好的发展前景,从客观上促使大户引导带动周边农户加入发展行列。充分发挥党支部龙头作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农民互助组

1个、产业党小组35个,并积极吸纳农党员进入产业管理层、技术层,提高党员创业能力。

四、大力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镇党委从“具体事情抓起,从实际问题做起,从联系服务群众做起,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是便民中心服务群众。镇投资102万元,建成了408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凡与群众联系最为密切,办事较多的站所办全部进驻大厅,群众可以进一家门,办多家的事,对涉及重大复杂社会事项,可以在“中心”综合办公,多方协调,就地解决。中心还授理群众来信来访等事项,解决群众诉求,体现了社会矛盾联调,群众工作联做,治安问题联治,社会管理联抓,便民实事联办的工作职能。在此基础上,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16个便民工作站,按人口1‰配备社会管理服务人员,同时以自然屯为单位,设立便民工作点,配备以村民组长、党小组长、村民代表为主的2-3人工作人员,形成镇服务中心、村服务工作站、组服务工作点“三点一线”服务格局,分层分级承担辖区内群众办事和社会管理工作。截止目前,镇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办理各种事项560件次,完善新建村服务工作站16个,组工作点161个。二是网格管理走近群众。全镇推行服务群众网格化管理机制,镇村干部按区域户数分布,结合领导包片、一般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情况,160名镇村干部以村组为单位,集中联系60左右户群众,与他们结成“亲戚”,让群众成为干部的“娘家人”,即做到联系群众全覆盖,又做到服务群众全程,同时与社会管理网格化结合,与网格员配合,形成三

级网格服务格局,上下联动,左右联通,对小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对疑难复杂问题事项等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解决,做到群众遇事有人管,有人帮,大到经济项目、公益事业、干群矛盾,小到邻里纠纷,家庭琐事,大事小情,镇村干部到场帮助解决,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息访。三是干部入户融入群众。加大镇村干部下村进组入户频率,按区域联系已入户两次,每次入户率100%,重点是填好2张表,即基本情况表、征求意见表;送一张明白纸,送一条致富信息,送一项种养适用技术,送几项政策和法规,记好一本民情日记。截止目前,镇村干部为群众提供各类信息510多条,做到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做为大事来办。四是结对帮扶致富群众。开展镇村干部联系一批困难群体和致富项目活动,每个副科级以上负责人联系帮扶2户困难户,2户特困户,2户项目户,一般干部联系帮扶2户困难户,2户项目户,村干部联系帮扶2户困难户。截止目前,镇村干部帮扶慰问困难群众520人次,投入资金10万元以上,落实项目户32户,联系贷款300多万元。确定9个扶助重点村,落实重点项目12个,现正在实施中。五是民生工程惠及群众。镇党委政府确定并实施民生工程10项,重点是通过“一事一议”年内完成5条村级路硬化工程,实现村级路硬化工程全覆盖,解决群众出行难和农畜产品出售难的问题,前期设计测量工作已完成,大岗线已完成招投标。10月末前竣工。低压整改10个台区、8个村、510户。人畜饮水3处解决1500人,3000头(只),牲畜饮水难问题。完成9个村“三到村、三到户”

扶贫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有线电视入户三个村600户,实现有线电视全覆盖。充分利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暨“世界旱作农业发源地” 的优势,远古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兴隆沟古遗址实施土地流转落实优质谷子1900亩,惠及百姓。

上一篇:组织员竞聘报告范文下一篇:志愿者实践活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