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数学经典题型

2023-01-13

第一篇:六年级上数学经典题型

数学归纳法经典题型

数学归纳法

1.没有运用归纳假设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归纳起点n0未必是1111112n 44433

42n23n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 2

3.“归纳——猜想——证明”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模式

在数列{an}中,a1

考点1数学归纳法

题型:对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的认识

1.已知n是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若已假设n=k(k2且为偶数)时命题为真,,则还需证明( )

A.n=k+1时命题成立B. n=k+2时命题成立

C. n=2k+2时命题成立D. n=2(k+2)时命题成立 13an,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n12an

31an2

(a1,nN),在验证n=1时,左边计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aa1a2n

算所得的式子是( )

A. 1B.1aC.1aaD. 1aaa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22411113的过程中,由k推导到k+1时,n1n2nn24

不等式左边增加的式子是

考点2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题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恒等式、不等式、整除性问题等)

1(n1)2

211111111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 2342n12nn1n22n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223n(n1)

5an3.数列{an}中,a1,an1(nN),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n2(nN) 22(an1)

题型2 用“归纳——猜想——证明”解决数学问题2

4.是否存在常数a、b、c,使等式1223n(n1)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证明你的结论 5. 在数列{an}中,a1tanx,an1

22

2n(n1)

(an2bnc)对12

1an

, 1an

(1)写出a1,a2,a3;(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否定结论“至多有两个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一个解B.有两个解 C.至少有三个解D.至少有两个解

2.否定“自然数a、b、c中恰有一个偶数”时的正确反设为() A.a、b、c都是奇数

B.a、b、c或都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 C.a、b、c都是偶数

D.a、b、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反设正确的是() A.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B.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 C.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D.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有理根,那么a,b,c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时,下列假设正确的是() A.假设a,b,c都是偶数 B.假设a、b,c都不是偶数 C.假设a,b,c至多有一个偶数 D.假设a,b,c至多有两个偶数

5.命题“△ABC中,若∠A>∠B,则a>b”的结论的否定应该是() A.a

6.已知a,b是异面直线,直线c平行于直线a,那么c与b的位置关系为() A.一定是异面直线B.一定是相交直线 C.不可能是平行直线D.不可能是相交直线 7.若P是两条异面直线l、m外的任意一点,则() A.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平行 B.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垂直 C.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相交 D.过点P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l、m都异面

8.有甲、乙、丙、丁四位歌手参加比赛,其中只有一位获奖,有人走访了四位歌手,甲说:“是乙或丙获奖”,乙说:“甲、丙都未获奖”,丙说:“我获奖了”,丁说:“是乙获奖了”,四位歌手的话只有两句是对的,则获奖的歌手是() A.甲B.乙C.丙D.丁

9.命题“任意多面体的面至少有一个是三角形或四边形或五边形”的结论的否定是________. 10.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b∈N,ab可被5整除,那么a,b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那么反设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上)教材分析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 学

六年级(上册) 教 材 分 析

第一部分 全册教材安排情况:

1、全册教材共10个单元

除第十单元为整理与复习外

其余9个单元分别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 具体为:

(1)、数与代数领域:

数的认识 -- 《认识百分数》 ;

数的运算 -- 《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其后专门安排一个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目的是引起重视

希望教师结合知识的教学 教给学生方法与策略

并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式与方程 -- 《方程》;

比和比例 -- 《认识比》

(2)、"空间与图形"领域:《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材将圆的教学安排在五年级

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安排在六年级的出发点是先教学平面图形 再教学立体图形

(3)、"统计与概率"领域:《可能性》

本单元是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即定量描述

(本单元在修改后的新课标教材中将删去 )

2、全册教材还安排了3个实践与综合应用:

《表面积的变化》、《大树有多高》、《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其中前2个内容具有非常明显的小课题性质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先设想研究的方法 经历研究的过程 发现规律

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另外

教材还安排了5个"你知道吗"和一定量的思考题 从而体现了教材的弹性 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第二部分 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方程

(一)、教材内容

包括: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列方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 精心选择能够承载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

教材所选用的例1和例2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很好地体会了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认识到方程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从而体现方程的价值

另外

教材例题和练习中所提供的大雁塔和小雁塔的高度、颐和园的面积、蜂鸟的长度、猎豹的速度、故宫的面积、地球和水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等涉及到了一些自然和社会知识 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 学会了数学思想方法 增长了知识面

2.突出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

对于例1的教学 建议分三个环节:

(1)、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 先让学生想想怎样解答 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

使学生发现算术方法难以理解、表述 而方程易于理解 这样的经历

才会使学生感受深刻 体现方程的价值 最后再去强调如何找数量关系

(2)、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 尝试列出不同的方程

(3)、比较 发现

无论哪种方程都是根据数量关系来列的

对于例2的教学

可以要求学生直接列出方程

还要使学生认识到陆地面积+水面面积=总面积是本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3.继续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这样安排的优点是:衔接了中学与小学解方程的方法 并且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改变了以往大量记忆四则运算之间数量关系的状况

4.重视培养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1、强调检验应该是自觉的 不能只看要求 在小学学习中

相比知识、技能的教学

教给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同样重要

2、教师应该适当降低检验的要求 不要让学生每题都写出检验的过程 有时可以口头检验

另外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特别是书上例1没有示范时) 对于例2的检验

要使学生体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的方法去检验

5.有层次地组织练习

教师要关注练习题

特别要注意与例题的变化之处 关注学生的解题方法

第二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材内容

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体积、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 实践活动"表面积的变化"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在对实物的观察中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1)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 组织探索长方体物特征的活动

已有经验包括:一年级所学的认物体;学生在以后学习中不断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学习材料

展开学习(观察物体);以及生活中的经验 因此

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对于例1的教学建议:

① 再现表象 激活经验

② 抽象图形 修正表象

③ 自主活动 发现特征

(2)通过自主的活动 发现正方体的特征

①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② 加大自主探索的空间

③ 突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

对于长方体的教学 应以教师的扶与引导为主 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对于正方体的教学要提高要求 以放为主

主要是迁移知识 让学生自主探索 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要不断进行比较 认清联系

2.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例3的教学是难点 但也是构建空间观念的契机

正方体教学时要注意分2个层次:

首先是按照书上的方法示范 使学生弄清标准的展开图

然后是按照大卡通的要求 让学生自主地操作、交流、介绍 重点要使学生找出哪些面是相对的 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后在脑中进行折一折

对于长方体的教学 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 关键也是找相对的面

但要使学生不仅关注大小、形状 更要关注是否真的相对

因此 在以上教学时 要注意:

(1)做好课前准备

(2)突出实物和展开图中面的对应关系

(3)变中求同 感悟规律

3.联系生活实际

自主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通过比较和交流

理解求长方体表面积的基本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本课要使学生熟练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即探索、交流、有条理地表达

4.通过实例

初步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感受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例6的教学分3个层次:

首先是第一组图

让学生猜想可能会怎样?并指导学生:物体占有空间

其次是第一组图 让学生在比较中

发现两个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

再次是第三组图 在3个物体的比较中

学生进一步发现物体的体积有大小

另外教材还渗透了体积可以相加的思想:即杯子的空间=水的体积+桃的体积

对于例8的教学主要要做到:

(1)在比较体积大小中引入体积单位

(2)在语言描述、实物比拟、动作比划中感受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3)在类比推理中认识 1 立方米

5.在摆长方体的活动中 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要指导猜想、验证的数学方法

6.在观察、比较和推理中 自主发现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7.实践活动"表面积的变化"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要重视的是在包装最优化的练习中 要使学生认识到每次拼最大的面的思想

第三单元 分数乘法

(一)、教材内容

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分数连乘和倒数的认识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1)乘法意义的推广

(2)乘法意义的扩展

在例2的教学中

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是告诉

要指导学生在方法的比较中去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3)练习中加深理解

① 操作性练习

② 对比性练习

(4)分数乘法意义的教学要强调三点:

① 重直观

② 重感悟

③ 重比较

2.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

循序渐进地组织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

(1)自主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38页方框中的计算 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然后再指导

(2)借助直观图示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在例4和例5的教学中 要显现示意图的作用

一方面要通过图来理解算式 另一方面要能用图来表达算式

李5下面的结论以文本的形式出现 目的是为了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 突出其重要性

(3)结合实例 统一计算方法

第46页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法则的推广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究

并可以进一步研究推广到整数乘法、小数乘法等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材在说明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之后安排了例3和例6的解决问题 从而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4.安排倒数的认识 为分数除法的教学作准备

第四单元 分数除法

(一)、教学内容

包括: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提高学习和探索活动的有效性

2.借助直观图示 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从例1到例4 分数除法的教学主要建构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 采用逐步揭示的方法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把整数除法的意义扩展到分数中来

(2)突出示意图在学生理解分数除法计算方法过程中的作用

(3)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断提升对计算方法的认识水平 经历"再创造"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列方程解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沟通分数乘、除法的联系

在例5的教学中

教师不要出示分数除法的方法 如果想渗透除法计算

必须在学生以后非常熟悉的情况下进行 否则将不利于以后的教学 另外

对于"小瓶里的果汁是大瓶的" 还可以引导学生想到"大瓶里的果汁是小瓶的"可以用乘法计算 从而沟通了分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安排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 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例6的教学 教师要注意细节

指导学生克服计算中思维定势的作用 避免不必要的计算错误

5.精心设计练习 促进学生发展

(1) 在操作中加深理解

(2) 在比较中沟通联系

第五单元 认识比

(一)、教学内容

包括:比的意义和求比值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有关比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

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理解比的意义

在例1和例2的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进行

(1)、在例1的教学中

先引导学生思考用已有经验表示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

然后让学生交流

如何得到"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以及"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回顾谁与谁比 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最后说明 像这样的比较

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3"以及"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2" 从而学生初步体会到了 用除法计算出的关系 可以用比来表示

(2)、试一试的教学

先让学生理解每个比的具体含义以及洗洁液和水各有几份 然后根据理解说说还可以怎样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并说说这样的关系是怎样得到的

突出同样的比较可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并进一步感觉到比也可以用两个数相除来表示

(3)、例2是两个不同量之间的比较 得到的是一个新的量 在教学中

要使学生体现会到速度是用路程和时间比出来的 明确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对于分数、除法、比之间的关系 要引导学生自己归纳

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整理

2.加大探索的空间 自主发现比的基本性质

注意的是书上的提示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是对已有方法的应用

最后要让学生将3个性质进行比较 明确联系

3.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对于例5的教学 方法和策略是开放的

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解答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交流

这样在完全自主解决之后 交流、比较 优化方法 从而提高认识

4.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数学素养

对于"大树有多高"的实践应用 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时间 采取课内与课外结合的方法 整个活动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

使学生认识到用数学可以解决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这样的感受是学生终身受益的 因此教师不能以讲解来代替

(1)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实施户外测量

(3)通过交流发现规律

第六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包括: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简便计算)和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联系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知识

引导学生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

例1的教学主要达到两个目标:整数四则运算顺序对于分数同样适用 整数运算率对于分数同样适用

(1)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2)切实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

2.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为教学相应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作准备

在例2的教学中 书上所展示的方法 全体学生必须掌握 对于其他算法 则不做统一要求

(2)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例2和例3的教学都要让学生经历画图的过程 借助线段图来理解数量关系

(3) 加强比较练习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思路

对于练习十六中的大量比较练习 教师要重视

不断引导学生去对比 提高认识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

包括:用替换(置换) 、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内容 是将学生的已有经验归纳、提升 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策略

1.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1的素材似曾相识 但又很难解决

在学生经历了理解、画图、替换、解决的过程之后 学生会深刻认识到替换这一策略的价值

对于90页的练一练 与例题相比有较大的坡度 教师要做好指导

2.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2的问题

学生已经能运用以前的策略研究 如:枚举、列表、画图等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运用假设的策略 教材中假设大船和小船各一半的策略 可以更快、更接近正确答案 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

(1) 在有效参与探索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 在交流中感受替换、假设的策略

3.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提出假设 找出问题的答案

充分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

4.重视检验过程 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

本单元的教学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回顾 回顾例题与习题

"用什么方法?"、"应该怎样想?"、"朝什么方向去想"... ...

第八单元 可能性

(一)、教学内容

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

结合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探索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1)明确前提

(2)突出重点

(3)充分说理

第九单元 认识百分数

(一)、教学内容

包括: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相改写 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结合具体的情境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百分数的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探索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互相改写的方法

3.应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于例5这样的教学

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对百分率意义的理解上

4.引导学生经历调查活动的全过程 学会收集、整理、加工、描述数据的方法 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算出他们的普及率"

对于表格的分析

要让学生联想到一些问题:什么是普及率、普及率怎么来的、并对随机抽样的方法有所体会

在学生自己调查的活动后 关键要让学生汇报

怎样调查的?能否反映本地区的情况 最后以小论文或短文的方式呈现出来

(1)要结合班级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 灵活确定调查项目

(2)要精心设计好活动的过程

(3)要组织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恰当地分析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4班原有学生17人,现转出1人,共16人。从去年一年的教学情况来看4班的学习习惯较差,特别是作业习惯的自习习惯,困此必须对其进行培养。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学生的关心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另外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进度

一单元:位置…………2课时

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5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3、倒数的认识…………1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5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

3、比和比的应用………4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四单元:圆

1、认识圆………………3课时左右

2、圆的周长……………2课时左右

3、圆的面积……………2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5、确定起跑线…………1课时

第四篇:六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共有学生41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3人。全体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互相帮助,对学习比较有兴趣,喜欢数学。

2、 学生智力情况分析:五年级41名学生中有1名学生(陈洪)智力发展较差,其他学生智力均正常。能够比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但也有2名同学(杨莲、刘蔬影)反应要慢一些,但他们也比较努力学习,只是学习效果不理想。

3、 学生能力情况分析:经过4年多的学习,同学们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养成了一些比较好的学习素养。比如:能自觉地做好预习准备,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可自主学习也可小组协作学习,有一定的合作能力。五年级属于小学中的高段年级,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比较强,善思考。

4、 学生学习上的不良习惯:有个别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及时,书写差。有的女同学不愿意回答问题。需要在这学期里进行教育改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圆,百分数。

这一册教材总的编排设想是:在前册已有的基础上重点教学分数四则运算,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开始认识曲线图形--圆,认识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容易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计算方面,教学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百分数及其运用。

在代数初步知识方面,出现一些含有分数的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

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教学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扇形的认识,对称的初步概念,轴对称图形。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4.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5.使学生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6.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一)分数乘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使学生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及方法。

难点:分数应用题。

(二)分数除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知道比与分数,出发的关系,回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重点:分数除法的意意义和方法。

难点:分数应用题。

(三)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再计算中能够应用一些简便算法。

2使学生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

(四)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使学生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五)百分数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中的运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使学生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4理解纳税,利息的意义,知道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及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百分数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

本册的重点是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应用题。

四、教学难点:

本册的教学难点是分数应用题(包括百分数应用题)。

五、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点:

1、结合分数乘除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2、结合圆的认识、百分数和利息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3、结合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祖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4、结合圆周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在数学研究上面的伟大成就。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力争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

2、积极学习组织教学的方法的艺术以提高每节课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3、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思路、答案开放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4、认真学习新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新的理念武装课堂。

5、加强学生作业的批改,尤其注意学生好的学习习惯的训练和培养。

6、注意加强学生的补差工作。采用教师集中补差和学生互助等形式进行。注意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严格要求相结合。

7、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应注意抓住"单位1"进行教学。练习时应避免机械重复,以防学生思维僵化。

8、在教学中要结合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9、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面的扩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10、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密切注意学生在家的表现,将学校教育的作用延伸到校外,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七、课时安排:

一分数乘法(12课时左右)

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5课时左右

2分数乘法应用题3课时左右

3倒数的认识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机动2课时

二分数除法(17课时左右)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4课时左右

2分数除法应用题6课时左右

3比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机动3课时左右

三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9课时左右)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2分数应用题1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机动3课时左右

四圆(9课时左右)

1圆的认识1课时

2圆的周长和面积6课时左右

3扇形

4轴对称图形1课时

量一量,算一算1课时

机动2课时

五百分数(15课时左右)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课时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3百分数的应用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调查利率,计算利息1课时

六总复习(6课时左右)机动1课时

第五篇: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江边小学 ——朱学忠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一学期已将结束。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努力学习新课标及课改精神,并根据学期初制订的教学计划,采用相应的措施,积极进行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许多不足,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扬长避短,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让每个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

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要成为教学过程活动中真正的主人,这是现在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他们都是特殊的个体,都需要尊重、信任,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从课堂教师语言,教学方法方式入手,尝试放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言等,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如:“你是怎么想的?”、“你的见解呢?”、“你想到什么?”、“你怎么想就怎么说”、“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等等,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尤其是后进生,更需要关心和指导,课堂上要多留意他们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从而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以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这一学期以来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情绪有了很大的扭转。课堂上,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探索,质疑问难,踊跃发言。

二、更新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

现代创新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因此要改变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的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的最好兴趣是对所学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愈浓求知欲愈强,参与意识就愈高。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我常常借助学生的生活背景,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倒数时,我设计了“

×(

)= ×(

)=(

)×7”这道题,让学生填写,当学生束手无策时,我自告奋勇迅速将答案填写完毕,为了打消学生以为老师事先算好的念头,我补充说:“谁能再出几道类似的题目,你一出完,我马上就能填出答案”,

话音刚落,学生就兴趣十足地争着出题,结果出乎他们的预料,“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其中有什么诀窍?”这样让学生再好奇中激起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探求教学问题中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

2、加强操作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人的智慧来自手指尖”,有益的操作与实践包含和孕育着学生的天真和创造的幼芽,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制学具、操作教具等。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积极参与学习,发展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圆的周长、面积计算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制圆片,通过用绳子绕圆周一圈,将圆的周长曲线转化成直线,通过将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等,化抽象为具体,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渗透了转换思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加强操作,以及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尽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道数学与显示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明白数学生活化的道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百分数除法计算及应用题和圆,其中分数四则运算及应用题是重点。教学时,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口算,由于本班学生大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口算速度很慢,对此,我坚持利用每节课前3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的口算能力又明显的提高,但仍不够理想,在期末复习考试中,全班有80﹪的同学能达到要求,在四则计算方面,通过课堂的算理讲解以及平时的加强练习,全班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期末考试全班同学平均错误率在13﹪左右。

在应用题方面,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对应用题的掌握限于比较简单的,只有极少数同学应用题基本功较扎实,而本学期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占的比率也较大,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学应用题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学时为了顾全大局,应用题从较简单的复习起,同时也为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做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并充分利用迁移原理:把整数、小数四则应用题的解法应用道分数应用题上来,并加强方程解法的教学,使学生杂货能够外数量间的相对应关系,并与算术解法紧密联系起来,灵活选择解题方法,以促进思维发展,在分数教学中,尤其注重一题多解,在讲解练习题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这一学期的努力,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重视小组合作,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方法,因人而异,作业分层要求,既要让后进生跃一下够得着,又要使优等生吃得饱,每节课后重视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让中、优等生踊跃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满足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对于后进生,我采用优差小组配对,在班级开展“谁是最佳小老师”以及“进步之星”活动,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并予以适当的奖励,以激发大家互相学习的热潮,促进共同进步。通过一个学期的师生共同努力,本班的转后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王长伟、翁秀进步最快,现在计算题已能过关,其他方面有待于下一学期进一步提高。林涛同学和星敏同学,这两位同学的学习成绩可谓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以前这两个同学只是处于中等偏下,现在已跃居优的水平,在培优方面,本班又极位尖子相当不错,本此参加学区竞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本学期以来,在班主任和全班学生的密切配合下,本班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又存在许多不足,如课堂开放题的设计,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本人将扬长避短,勇攀教学高峰。

上一篇:论俄狄浦斯王情节安排下一篇:雷锋精神和学雷锋活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