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安全生产工作规范

2022-11-20

第一篇:国电安全生产工作规范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员工基本行为规范(修订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集团公司“家园文化”,规范集团公司系 统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体现员工精神风貌,塑造企业 良好形象,确保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按照《公民道德建设 实施纲要》和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有关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实施员工行为规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员参与; 坚持科学文明、务实创新;坚持重在建设,持之以恒,培育员工 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系统全体员工。 第二章社会公德规范

第四条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 会主义,增强民族自豪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和国家利益至上的 意识,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勤奋工作。伸张正义,见义勇为, 热心公益活动,扶贫帮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促进社会 全面发展。

第五条奉公守法,诚实守信。学法、知法、守法,正确行 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光明磊落,开诚布 公,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说实话,办实事,讲信誉,守信用。 第六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文明素 养,注重公众形象,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发扬传统美德,关爱他 人,互相帮助,努力营造和谐相处、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第七条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环保 意识,维护公共环境,爱护公共财物,保护公共利益,正确处理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绿化、净化、美化环境。 第三章职业道德规范

第八条诚信尽责,忠诚敬业。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国 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永无止境、创造一流”的企业精 神。争创一流、追求卓越,永不满足、永不停步,不断攀登事业 高峰;努力造就一流的队伍,实现一流的管理,创造一流的业绩, 树立一流的形象,建设一流的综合性电力集团。 第九条人人能成才,个个有舞台。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地 位,相信每位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成为集团公司的可用之 才;集团公司为每位员工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发展空间,每位员工 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做到尽职尽责,就会拥有展示自己的人生 舞台。

第十条科学严谨,务实创新。弘扬严格、高效、正义、和 谐的价值观,树立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 作风。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关注细节,精益求精,勇于创新, 务求实效,力求完美。

第十一条廉洁从业,干净做事。依法经营,遵章守纪,秉 公履职,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公道正派,清白做人,勤勉实干。 第十二条团结进取,追求卓越。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 效益意识、团队意识,同心同德,互助友爱,凝聚力量,培育团 队精神,发挥团队作用,增强团队执行力,艰苦奋斗,厉行节 约,开拓进取。 第四章岗位工作规范

第十三条安全第一,生命至上。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 主”的方针,把安全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确保人身安全, 确保生产稳定,确保经济运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以安全生 产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让员工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 工作的快乐。

第十四条坚持标准,遵章守纪。严格执行工作标准,规范 工作行为,遵守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照章办事,令行禁止。树 立服务意识,重视作风建设,严守企业秘密,坚持“六提倡六反 对”,体现示范作用。

第十五条职责对等,奖惩并重。职责一致,压力到位,责 任、职位二者不能偏颇,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握职业 操守,履行岗位职责,服从组织安排,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 效率,创造一流业绩。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赏罚分明。 第十六条密切协作,共同进步。同事之间大事讲原则,小 事讲风格,互相信任,分工合作,加强沟通,顾全大局,不推诿 扯皮,不推卸责任,营造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 第十七条勤于学习,超越自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勤于 学习,善于思考,钻研业务技术,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在 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不断挖掘潜能,提升自身素质,体 现人生价值。 第五章家庭美德规范

第十八条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体谅长辈,教育子女。坚持男女平等,努 力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

第十九条夫妻恩爱,相敬如宾。互敬、互爱、互信、互勉、 互助、互谅,营造幸福美满、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 第二十条勤俭持家,文明健康。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移风易俗,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不盲 目攀比。

第二十一条邻里和睦,互相帮助。邻里之间相互尊重,以 礼相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和睦相处、和谐融洽的 邻里关系和生活环境。 第六章社交礼仪规范

第二十二条服饰得体,精神饱满。在社交活动和公众场合 中,穿戴整洁,协调规范,讲究卫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体现国电员工的风采。

第二十三条举止文雅,仪态大方。懂礼仪,讲礼节,有礼 貌,自觉使用文明语言,做到立姿端正、坐姿文雅、步态稳重, 表情自然,仪容端庄。 第二十四条谦虚谨慎,热情周到。待人态度和蔼、诚恳, 为人谦逊,待人真诚,虚怀若谷,胸襟坦荡,不卑不亢,热情服 务,细致周到。

第二十五条理解宽容,互相尊重。善于换位思考,多为他 人着想,与人为善,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严格时 间观念,专注守时,礼遇待人,信守诺言,体现时代精神,形成 良好道德风尚。

第二篇: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考试题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职工惩处规定》考试试题

单位:部门:姓名:职务: 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00分)

1、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职工惩处规定》,制定本规定。

2、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实行,对实现了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事故单位和责任人予以处罚。

3、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管理的、;非电产业管理部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4、对连续三年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成绩突出的单位,提请予以奖励。

5、视其事故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予事故责任人批评教育直至处罚。处罚分和。处分种类为:、、、、、、。

6、处分期限:警告:; 记过:;记大过:;降职(降级):;撤职:;留用察看:。

7、发生重特大人身、设备事故和特大火灾事故,按以下

规定处罚:

(1)对主要责任者,。

(2)对次要责任者给予、处分;情节严重

的,解除劳动合同。

(3)对主要责任者所在部门有关负责人给

予、;情节严重的,解除劳动合同。

(4)对事故单位行政正职和分管副职,给予处分。

(5)对分(子)公司行政正职和分管副职,给予、处

分。

(6)对事故单位、分(子)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目标责任制考

核管理办法予以考核,取消表彰及相应奖励资格。

(7) 由集团公司扣罚事故单位年度工资总额,取消

事故单位领导人员当年。

(8)依据事故调查报告及批复对事故性质的认定,对集团

公司部门相关责任人予以警告、记过或记大过、降职、撤职处

分。

8、发生较大人身伤亡事故,按以下规定处罚:

(1)对主要责任者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

解除劳动合同。

(2)对次要责任者给予、、处分;

情节严重的,解除劳动合同。

(3)对主要责任者所在部门有关负责人给予记过或记大

过、降职(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处分。

(4)对事故单位行政正职和分管副职,给予警

告、、、处分。

(5)对分(子)公司行政正职和分管副职,给予警告、记过

或记大过处分。

(6)对事故单位、分(子)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目标责任制考

核管理办法予以考核,取消表彰及相应奖励资格。

(7)由集团公司扣罚事故单位年度工资总额,取消

事故单位领导人员。

9、发生较大设备事故和重大火灾事故,按以下规定处罚:

(1)对主要责任者给予、、处分;

情节严重的,解除劳动合同。

(2)对次要责任者给予记过或记大过、降职(降级)、撤

职、留用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解除劳动合同。

(3)对主要责任者所在部门有关负责人给

予、、降职(降级)、撤职、处分。

(4)对事故单位行政正职和分管副职,给

予、、、处分。

(5)对分(子)公司行政正职和分管副职,给予警告、记过

或记大过处分。

(6)对事故单位、分(子)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目标责任制考

核管理办法予以考核,取消表彰及相应奖励资格。

(7) 由集团公司扣罚事故单位年度工资总额,取消

事故单位领导人员。

10、发生一般人身死亡事故,按以下规定处罚:

(1)对主要责任者给予、、、处

分;情节严重的,解除劳动合同。

(2)对次要责任者给予警告、记过或记大过、降职(降级)、

撤职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处分。

(3)对主要责任者所在部门有关负责人给予警告、记过或

记大过、降职(降级)处分。

(4)发生一次事故死亡1人的,给予事故单位行政正职和

分管副职、处分。

(5)发生一次事故死亡2人或死亡重伤3人,或一年内发生

2次人身死亡事故的,或连续2年发生人身死亡事故的,给予事

故单位行政正职、分管副职、、处

分;给予分(子)公司分管副职处分。

(6)对事故单位、分(子)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目标责任制

考核管理办法予以考核,取消事故单位表彰及相应奖励资格。

(7) 由集团公司扣罚事故单位年度工资总额,扣

减事故单位行政正职和分管副职。

11、发生一次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事故,对主要责任者、

次要责任者按照事故处理。

12、发生一般设备事故和火灾事故,按照予

以考核,对主要责任者和相关责任人,由按规定严

肃处罚。

13、 发生负主要责任(含同等责任)重大以上交通事故,

按以下规定处罚:

(1)对主要责任者给予、处分;情节严

重的,解除劳动合同。

(2)对次要责任者给予、处分。

(3)对主要责任者所在部门有关负责人给、处

分。

14、管理区域内发生非主要责任的较大以上事故,按照以及处理。

15、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按照事故严重程度,参照处

理。

16、在事故调查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

给予记过或记大过、降职(降级)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

职处分:

(1);

(2)组织或者参与、出具伪证或者隐匿、转移、篡改、毁灭有关证据,阻挠事故调查处理的;

(3)事故发生后,。

17、所涉及事故单位,对党委(组)书记处分比照按的原则处理。

18、职工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其中,受记过、

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受降职(降

级)处分的,降低不少于;受撤职处分的,降低不少

于;受留用察看处分的,按发放工

资。

19、 受处分(解除劳动合同除外)职工,在受处分期间

有,并且行为的,处分期满后,处

分。解除处分后,晋升工资档次、级别和职务不

再受的影响。但是,解除降职(降级)、撤职、留用

察看处分的,不视为、和。

职工在处分期间有重大立功行为且受到政府部门或集团公

司表彰的,原处分批准单位或上级单位可直接做出决定。

20、一厂多制企业或生产经营代管企业等,由承

担安全管理责任并接受考核。

第三篇: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规程

(2011年修订)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认定和统计工作,总结经验教训,研究事故规律,采取预防措施, 防范事故发生,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及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业规程和标准,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事故报告要及时、准确、完整;事故分析应与设备可靠性分析相结合,全面评价安全水平。统计和考核实行分级管理。

第三条 事故调查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做到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即“四不放过”。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本规程做出降低事故性质标准的解释;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规程、隐瞒事故或阻碍事故调查的行为有权越级反映。

第五条 本规程适用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所属电力生产企业释和非电力生产企业。非电力生产企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 事故等级

第六条 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对电力(热力)系统安全稳定影响程度,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障碍。

第七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特别重大事故:

(一)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

(二) 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三)本企业负同等以上责任的特别重大电网减供负荷事故。

第八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重大事故:

(一)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二)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三)本企业负同等以上责任的重大电网减供负荷事故。

第九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较大事故:

(一)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二) 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三)本企业负同等以上责任的较大电网减供负荷事故。

(四)发电厂或者220kV以上变电站一次因安全故障造成全厂(站)对外停电释,导致周边电压监视控制点电压低于调度机构规定的电压曲线值20%并且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的,或者导致周边电压监视控制点电压低于调度机构规定的电压曲线值10%且持续时间1小时以上。

(五)发电厂发电机组因安全故障停止运行超过行业标准规定的A级检修(标准见DL/T838-2003,下同)时间两周,并导致电网减供负荷。

(六)供热机组装机容量200 MW以上的热电厂,在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采暖期内同时发生2台以上供热机组因安全故障停止运行,造成全厂对外停止供热且持续时间48小时以上。

第十条

一般事故分为: A类一般事故、B类一般事故。

第十一条 具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A类一般事故:

(一)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

(二)造成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三)本企业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一般电网减供负荷事故。

(四)发电厂或220kV以上变电站一次因安全故障造成全厂(站)对外停电,导致周边电压监视控制点电压低于调度机构规定的电压曲线值5%以上10%以下,且持续时间2小时以上。

(五)发电机组因安全故障停止运行超过行业标准规定的C级检修时间两周,并导致电网减供负荷。

(六)供热机组装机容量200 MW以上的热电厂,在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采暖期内同时发生2台以上供热机组因安全故障停止运行,造成全厂对外停止供热且持续时间24小时以上。

第十二条

具备有下列条件之一的, 为B类一般事故:

(一)造成3人以上群体轻伤。

(二)供热电厂,在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采暖期内,发生供热设备故障,全厂对外停止供热且持续时间24小时以上,对当地居民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的。

(三)供热电厂中断工业热负荷供应,引发纠纷,遭受经济索赔。

(四)装机容量1000 MW以上的发电厂,一次事故使2台以上机组停止运行,并造成全厂对外停电。

(五)发电厂升压站110 kV以上任一电压等级母线全停的。

(六)发电厂200 MW以上机组被迫停止运行释,时间超过D级检修规定时间上限。

(七)200 MW以上发电机组计划检修,擅自延期超过集团公司批准工期15天以上。

(八) 水电站由于水工设备、水工建筑损坏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水库不能正常蓄水、泄洪或者其他损坏的。

(九)梯级电站该级所有机组被迫停止运行,造成该级全部弃水。

(十)发生水淹厂房,造成机组停止运行。

(十一)水库大坝、灰坝发生垮坝、漫坝,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的。

(十二)液氨系统泄漏,需要人员疏散和警戒隔离。

(十三)发供电设备发生下列情况之一:

1. 炉膛爆炸,需要更换局部受热面的。

2. 压力容器和承压热力管道爆炸。

3. 300MW以上汽轮机大轴弯曲,需要进行直轴处理。

4. 300MW 以上汽轮机叶片折断或通流部分损坏。

5. 300MW以上汽轮发电机组,50 MW以上水轮机、燃气轮机烧损轴瓦。

6. 300MW以上发电机绝缘损坏。

7. 240MVA以上变压器绕组绝缘损坏。

8. 220kV以上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等爆炸。

9. 风电机机舱着火、坠落或塔筒、塔架倒塌。一次脱网风电机容量在50MW以上。

(十四)6kV以上电气设备发生带负荷误拉(合)隔离开关、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刀闸)、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断路器(隔离开关)。

(十五)设备设施或物品着火,导致机组停运。

(十六)由于发电厂原因,造成电网对外限电。

(十七)集团公司认定的其它情形。

第十三条 未构成以上事故,具备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设备一类障碍:

(一)35kV以上输变电主设备被迫停运、非计划检修或停止备用。

(二)300MW以上发电机组非计划停运或停止备用。

第十四条 设备二类障碍标准由企业自行制定。

第十五条 火灾、交通事故、特种设备事故和职业伤害事故的认定,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章 事故归属

第十六条 电力企业发生人身、设备事故,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事故责任主体。

第十七条 集团公司系统内产权与生产管理相分离的电力企业,事故归属依据代管协议确定。代管协议未作明确的,一般定为生产管理单位事故,但因设备检修、维护等费用投入不足造成的事故,认定为产权单位事故。

第十八条 电力企业管理的多种经营企业释以及由该多种经营企业管理的公司,在本单位从事与电力生产有关的工作中发生的人身事故认定为该电力企业事故。

第十九条

外部承包企业从事与电力生产有关工作中发生的人身事故,按照双方签订的承包合同或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确定事故责任。

但在电力生产区域释内,非本企业人员从事与电力生产有关的工作中,发生本企业负责任释的人身事故,认定为本企业事故。

第二十条

任何企业承包电力企业的工程中,造成电力企业的设备事故均认定为电力企业的事故。

第二十一条 员工释从事与电力生产有关的工作过程中,发生本企业负有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认定为本企业的事故。

第二十二条

员工或非本企业人员在事故抢险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的,认定为本企业的事故。

第二十三条

政府机关、上级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或劳动时,在生产区域内发生本企业负有责任的人身伤亡的,认定为本企业的事故。

第二十四条

一次事故中同时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应分别认定为一次事故。

第四章

事故报告

第二十五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逐级向分子公司和集团公司报告,并报送事故快报(附件1)。每一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人身重伤以上事故、重大影响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集团公司报告。

事故等级为A类一般事故以上的,还应按照有关规定向企业所在地电力监管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若事故涉及水电厂大坝安全,还应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报告。供热发电厂发生对外停止供热事故,还应报告所在地供热管理部门。

发生设备一类障碍后,企业应在48小时内将设备一类障碍简要情况报送集团公司。

第二十六条 事故快报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

(二)事故发生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已知设备损坏和对电网停电及停热影响情况。

(三)事故原因初步判断。

(四)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发电机组运行状况及事故控制情况。

(五)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第二十七条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时,要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补报。

第二十八条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将事故抢险、抢修以及处理进展的实际情况,定期逐级向集团公司报告。有关部门、分子公司应当及时跟踪了解有关情况,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

第五章 事故调查

第二十九条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三十条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A类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涉及电力生产的设备损坏重大事故,由国务院电力监管机构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较大事故、一般A类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电力监管机构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国务院电力监管机构认为必要时,可以组织事故调查组对较大事故进行调查。事故发生单位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工作。必要时,集团公司、有关分(子)公司指派相关人员参加调查。

对未造成供电用户停电的A类一般事故,经事故发生地电力监管机构授权后,可由集团公司组织或者授权分(子)公司组织调查。

第三十一条 B类一般事故,由集团公司或分(子)公司或事故发生单位组织调查。设备一类障碍由企业组织调查。

第三十二条 根据事故调查工作的需要,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协助调查。事故调查组组长由组织事故调查组的单位指定。

第三十三条

事故发生后,企业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工作日志、工作票、操作票等相关证据,立即对事故现场和损坏设备进行照相,录像,绘制草图,收集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指事故现场示意图,热力和电气系统事故时实时方式状态图,受害者位置图等,并标明尺寸)、制作现场视听资料,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事故调查组成立后,企业应及时将有关材料移交事故调查组。

第三十四条

事故调查组应根据事故情况进一步查阅管理制度和有关运行、检修、试验、验收等记录文件,搜集事故现场所有物件(如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等)保持原样,并贴注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物件管理人),整理分析事故所必须的图表、数据等资料。

(一)人身伤亡事故,应查明以下内容:

1.伤亡人员和有关人员的单位、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工种、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等,安全教育记录,过去事故记录,违章违纪情况等。

2.事故前工作内容、开始时间、许可情况、作业程序、作业时的行为及位置、事故发生经过、现场救护情况。

3.事故场所周围环境情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易燃易爆物取样分析记录)、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了解其有效性、质量及使用时是否符合规定)。

(二)设备事故,应查明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气象情况;事故发生前设备和系统运行情况;事故发生经过、扩大及处理情况。

2.与电网或设备事故有关的仪表、自动装置、断路器、保护、故障录波器、调整装置、遥测遥信、遥控、录音录像装置和计算机等记录和动作情况。

3.设备订货合同、大小修记录,以及规划、设计、制造、施工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等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4.设备损坏程度、经济损失。对电网、热网造成的影响,包括波及范围、减供负荷(热量)、损失电量、用户性质。

5.现场规程制度建设、执行情况及暴露问题,包括技术培训等;事故涉及两个及以上单位时,应了解相关合同或协议。

第三十五条 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并明确事故发生、扩大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确定事故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事故发生主要责任者、次要责任者、事故扩大责任者。

凡事故原因分析中存在下列与事故有关的问题,确定为领导责任:

(一)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二)规程制度不健全。

(三)对职工教育培训不力。

(四)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现场安全防护装置、个人防护用品、安全工器具不全或不合格。

(五)反事故措施不落实。

(六)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七)违章指挥。

第三十六条 事故调查组应根据事故发生、扩大的原因和责任分析,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扩大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第三十七条 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责任确定后,依据有关规定提出对事故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对下列情况应从严处理:

(一)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造成事故的。

(二)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或在调查中弄虚作假、隐瞒真相的。

(三)阻挠或无正当理由拒绝事故调查;拒绝或阻挠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第三十八条 集团公司、分子公司、所属电力企业组织调查的事故,事故调查组应在45天内形成事故报告,向组织事故调查组的机关或单位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报告书经组织事故调查组的单位同意批复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有关单位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书和批复意见,按照管理权限,对发生事故的单位、责任人进行处理。

由政府或有关部门组织调查的事故,事故单位收到政府或部门结案通知后7天内,将有关情况报集团公司。

第三十九条 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负责事故处理的单位(或部门),应在30天内向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移交事故档案,并报上级单位备案。归档文件质量要符合有关要求。根据情况应有以下资料:

(一)事故调查报告书、事故处理报告书及批复文件。

(二)事故调查组织工作的有关材料,包括事故调查组成立的文件、内部分工、调查组成员名单及签字等。

(三)事故抢险救援报告。

(四)现场勘查报告及事故现场勘查材料,包括事故现场图、照片、录像、资料,物证、人证材料,调查询问笔录、图纸、仪器表计打印记录等。

(五)事故技术分析、取证、鉴定等材料,包括技术鉴定或试验报告,专家鉴定意见,物证材料的事后处理情况等。

(六)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材料,包括其他有关认定事故原因、管理责任的调查取证材料,事故责任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作业规程等。

(七)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八)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九)伤亡人员名单,死亡证明或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

(十)发生事故时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

(十一)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的检查材料。

(十二)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包括事故调查组工作简报,与事故调查有关的会议记录、文件。

(十三)关于事故调查处理意见的请示(应附事故调查报告)。

(十四)事故处理决定、批复或结案通知。

(十五)关于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文件材料。

第六章 统计报告

第四十条 事故的统计报告应当坚持及时、准确、真实、完整的原则。

第四十一条 下列事故应由事故调查组填写:

(一)人身死亡、重伤事故,填写《人身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附件2)、《人身伤亡事故报表》(附件3)。一次事故多人伤亡,按一人一张填报人身伤亡事故报表。

(二)设备、火灾事故,填写《设备事故调查报告书》(附件4)、《设备事故报表》(附件5),《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书》(附件7)。

(三)集团公司根据事故性质及影响程度指定填写的。

事故调查报告书以文件形式报送。

第四十二条 发生设备一类障碍单位,当月填报《设备一类障碍报表》(附件6),并于次月5日前上报集团公司。

第四十三条 电力企业每年填报《电力生产事故综合统计表》(附件8),并于次年元月10日前上报集团公司,报表中注明本最高安全记录和安全周期个数。

第四十四条

安全记录为连续无事故的累计天数,安全记录达到100天为一个安全周期。发生重伤以上人身事故,发生本单位承担责任的一般以上设备事故和火灾事故,中断安全周期。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规程所用术语释义:

(一)电力企业,是指以发电、输变电、供电、电力调度、电力检修、电力试验、电力建设等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单位)

(二)与电力生产有关的工作,是指发电、输变电、供电、电力调度、电力检修、电力试验、电力建设等生产性工作,如电力设备(设施)的运行、检修维护、施工安装、试验、生产性管理工作以及电力设备的更新改造、业扩、用户电力设备的安装、检修和试验等工作。

(三)电力生产区域,是指与电力生产有关的运行、检修维护、施工安装、试验、修配场所。以及生产仓库、汽车库、线路及电力通信设施的走廊等

(四)急性工业中毒,是指生产性毒物中毒。食物中毒和职业病不属本规程统计范围。

(五)直接经济损失,是指设备设施损失和人员伤亡带来的损失。设备设施损失包括更换的备品配件、材料、人工和运输费用。如设备损坏不能再修复,则按同类型设备重置金额计算损失费用。保险公司赔偿费不能冲减直接经济损失费用。人员伤亡带来的损失包括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善后处理费用。

(六)全厂(站)对外停电,是指全厂对外有功负荷降到零。虽电网经发电企业母线转送的负荷没有停止,仍视为全厂停电。

(七)被迫停止运行,是指设备未经电力调度机构批准而停止运行的状态,或者不能按规定立即投入运行的状态。

(八)多种经营企业,包括具备法人资格或独立核算的企业。

(九)本企业负有责任,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资质审查不严,项目承包方不符合要求。

2.在开工前未对承包方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安监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或者没有完整的记录。

3.对易发生触电、高空坠落、爆炸、中毒、窒息、机械伤害、火灾、烧烫伤等引起人身伤亡和设备事故的危险性生产区域内作业未事先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未要求承包方制定安全措施,未配合做好相关的安全措施(包括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确的安全警告标志等)。

4.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协议中未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

(十)员工,是指由企业(单位)中各种用工形式的人员,包括固定员工、合同制员工,临时聘用、雇佣、借用的人员,以及代训工和实习工。

(十一)设备事故包括电气设备发生电弧引燃绝缘(包括绝缘油)、油系统(不包括油罐)、制粉系统损坏等。

第四十六条

本规程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四十七条

本规程由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

本规程自印发之日起试行。原《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事故调查规程》(修订版)(国电集生[2005]78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 发电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标准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发电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方针。按照"关口前移、闭环控制"的原则,实行技术管理责任制。

第二条 生产技术管理是发电企业生产设备安全、经济、环保、可靠运转的重要基础。为规范和加强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发电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理顺管理体制,结合点检定修、运行集控及项目管理的体制,特制订本生产技术管理标准。

第三条 发电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应当贯穿整个生产流程的全过程,公司所属发电企业在发电设备设计、选型、安装、调试、验收、运行、检修、更新、报废等各个阶段均应执行本标准,使各项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准备、实施、分析、验收、总结等各个步骤更科学、有效、规范且具有可追溯性。

第四条 各单位应根据本标准要求制订和发布本企业的有关基础管理、设备管理、运行技术管理和检修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不断探索更新,认真归纳总结,使之不断完善,逐步使其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做到技术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以适应和促进生产技术的进

-2- 步和发展。

第五条 发电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应采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积极推行EAM、MIS、点检系统等管理系统,资料共享,提高效率。

第六条 严格执行上级单位技术监督、电力设备可靠性等各项管理规定,完善技术监督、可靠性分析等生产技术管理体系。

第七条 发电企业应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每年进行重大危险源定级评估。制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并按规定进行演练。

第八条 发电企业应制定安全性评价、节能评价、环保评价、技术监督评价等滚动规划,健全完善工作体系、制度,按期按规定进行评价,并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注重实效,以保证机组设备安全、环保、经济、可靠运行。

第九条 发电企业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成本管理暂行办法》、《国电华北公司生产费用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加强生产费用管理,规范生产费用统计分析工作,实行好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促进企业节支创效。

第二章 生产技术基础管理

第十条 发电企业生产技术基础管理工作应包括以下几

-3- 个方面:技术标准和规程管理、台帐资料管理、技术培训管理、生产信息管理等。生产技术管理资料管理遵循以电子版为主,印刷版为辅的原则。

第十一条 技术标准和规程管理

(一) 发电企业的技术管理部门应收集国家、行业和上级主管单位颁发的有关标准、规程、导则、规定、制度、反事故措施和管理办法,分专业定期交资料室归档保存,并及时更新、完善,保证资料室存有最新管理标准。并加强文档资料电子化管理,便于相关人员查阅。

(二) 发电企业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本企业的标准、规程、规定、制度或实施细则等,并经主管领导签字后生效,发布执行。

(三) 当设备、系统、逻辑发生更改或异动时,应及时办理异动手续。

(四) 发电企业至少每两年修订一次本企业制定的规程、规定、标准、制度和实施细则。

第十二条 台帐资料管理

(一) 发电企业应制订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档案管理制度》,技术档案形成厂、部门、班组三级管理体系,明确档案管理的职责及分工、档案的形成、积累、管理和开发利用要求。档案按照《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规则》及《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办法》进行管理。

(二) 企业在新建扩建、运行检修、技术管理、设备改造、科技攻关、物资供应等方面形成的文件材料,均应按期

-4- 归档。主要包括有关规划、设计、制造、安装、验收、调试、运行和检修工作的各种文件资料;主辅设备、机具、仪器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在质量管理、技术引进、更新改造和标准、计量、监督、环保、科技攻关和科技情报管理中形成的技术文件资料等。

(三) 设备更新改造、机组检修、设备系统重大试验等应在项目完成后一个月内将有关图纸、说明书、试验报告、总结等整理归档。技术资料的正本存入档案室,副本由专业保存。

(四) 各专业应建立的台帐和资料主要包括: 1.通用部分

(1)职能部门、车间(分场)有关生产设备管理技术资料档案的总目录;

(2)执行的本企业生产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明细表; (3)主辅机振动监督报告;

(4)机组检修计划、设备治理计划、更改工程计划、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科技项目计划、节能项目计划、环保项目计划、技术监督工作计划等;

(5)厂家说明书和设备图纸;

(6)设备检修规程、运行规程、专业系统图; (7)设备台帐(即设备清册,含设备名称、规范、参数、及重大变更等);

(8)电站压力容器登记簿、压力容器检查检验记录; (9)热力设备及管道支吊架变形检查及调整记录;

-5- (10)管路与承压部件金属材质检查、寿命评估、老化治理记录(包括各疏水管弯头等易冲刷部位材质检查及测厚记录);

(11)设备检修技术记录(即检修台帐);

(12)设备分析(含缺陷统计分析、专题分析和月度专业分析)报告;

(13)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14)专业检验、试验、化验报告; (15)设备异动通知单;

(16)机组检修策划、管理、验收资料,冷、热态验收报告,检修总结;

(17)需监督运行的设备、部件的详细记录及监督的技术措施;

(18)更改工程、重大非标项目的技术方案、施工方案、总结报告;

(19)设备未消

二、三类缺陷记录及消缺计划; (20)机组

一、二类障碍及事故分析报告; (21)备品备件清册;

(22)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评级报告; (23)重大危险源评级报告;

(24)建构筑物检测分析记录、基础沉降记录。 2.锅炉专业

(1)锅炉受热面及承压部件超温超压记录、泄漏记录、原因分析及防范技术措施;

-6- (2)锅炉检查记录,受热面管子腐蚀、蠕胀、变形、磨损、过热等缺陷及处理情况;

(3)承压部件金属、化学检验报告,割管检查记录、割管金属性能试验报告、水冷壁结垢量和年沉积率分析报告;

(4)安全门定期检验校对记录和排汽试验记录; (5)空预器的腐蚀、堵灰、磨损及漏风记录; (6)磨煤机出力试验报告;

(7)除尘器修后空载试验报告及除尘效率报告; (8)输灰管线运行维护记录;

(9)储灰场大坝自然沉降定期检验记录、基准点、观测点、坡面、坝前积水、坝体检查等记录;

(10)脱硫系统运行维护记录。 (11)脱硝系统运行维护记录。 (12)脱汞系统运行维护记录。 3.汽(燃气)机专业

(1)机组调节系统静态试验或仿真试验和超速、甩负荷试验报告;

(2)转子叶片频率测试报告; (3)机组阀门关闭时间测试报告; (4)凝汽器、加热器泄漏及堵管记录;

(5)机组大轴晃度、轴位移、各轴承及轴振动测试记录及异常分析报告;

(6)机组正常起动过程中的波德图和实测轴系临界转

-7- 速值;

(7)正常情况下盘车电流值及电流摆动值记录; (8)历次停机惰走曲线记录及与典型工况下的惰走曲线对比分析;

(9)停机机组本体金属温度下降曲线及温度记录; (10)典型工况起动曲线和停机曲线; (11)DEH功能说明及操作手册; (12)机组试验档案; (13)机组事故档案;

(14)转子技术档案(转子原始资料,包括制造厂提供的转子原始缺陷和材料特性;历次转子检修检查资料;机组主要运行数据、运行累计时间、主要运行方式、冷热态起停次数、起停过程中的温度、压力、负荷变化率、超温超压运行次数和每次时间及累计时间、主要事故情况的原因和处理。);

(15)缸体、转子、螺栓等部件金属检查报告,螺栓伸长检测记录;

(16)承压部件金属、化学检验报告。 4.电气一次专业

(1)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报告; (2)电气设备定期预防性试验报告;

(3)发电机护环和转子锻件的金属检验报告; (4)发电机定子绝缘监测记录;

(5)电气设备红外监测记录及定期分析报告;

-8- (6)电气设备外绝缘爬距资料;

(7)升压站所属污区等级、盐密、灰密值实测记录; (8)接地网接地电阻测试及开挖检查记录; (9)生产区域避雷设施检查记录。 5.电气二次专业

(1)励磁回路绝缘监视装臵的测试记录;

(2)继电保护和自动装臵的定期检验记录报告、设备调试报告;

(3)继电保护(包括故障录波器)月度动作统计和分析报告;

(4)蓄电池的充电记录、核对性放电记录、定期测试记录;

(5)充电装臵的定期检验记录;

(6)直流系统绝缘监察装臵定期检验记录; (7)直流系统电压监察装臵的定期检验记录; (8)励磁调节器定期检验报告; (9)最新保护定值表。 6.热控专业

(1)热工联锁保护装臵定期试验记录,联锁保护投退审批情况记录;

(2)自动调节装臵投入时间统计记录、定期试验记录、调节品质统计记录及动、静态参数修改记录;

(3)主要仪表定期校验记录; (4)事故顺序记录仪定期试验记录;

-9- (5)DCS系统抗射频干扰能力测试记录;

(6)DCS测点接入率统计记录、完好率统计记录及定期试验记录;

(7)DCS供电系统定期切换试验记录; (8)DCS接地系统定期测试接地电阻记录; (9)DCS时钟定期校准记录;

(10)DCS系统主要模件、主要控制器、通讯网络冗余、定期切换试验记录;

(11) DCS环境温度、湿度、灰尘定期测试记录; (12) DCS(含工程师站、操作员站、历史站、CRT、LCD、机柜等设备)滤网定期清洁更换记录;

(13) DCS工程师站使用记录; (14)最新保护定值表。 7.化学专业

(1)化学监测日报、月报、季报和总结; (2)化学仪表校验记录;

(3)水质全分析记录,油质分析记录; (4)燃煤、燃油分析记录;

(5)氢气纯度、湿度检测分析记录; (6)锅炉烟气检测分析报告; (7)进厂化学药剂质量检查记录;

(8)脱硫废水、工业废水处理及外排废水分析记录; (9)停用设备保养措施及实施情况记录。 8.燃料专业

-10- (1)接卸煤设备、报警装臵、自动保护、闭锁装臵试验记录;

(2)铁路调车信号、通信和闭锁装臵试验记录; (3)煤场及输煤系统等生产环境煤尘检测记录; (4)油泵房内可燃气体测试记录;

(5)贮油罐本体及基础情况检查记录,贮油罐安全附件试验记录;

(6)油区防雷设施及防静电设施检查记录、接地电阻测试报告;

(7)燃油存量及盘点记录;

(8)煤场存煤煤种、煤质、煤量等记录及每次盘点记录;

(9)燃煤的掺配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 技术培训管理

(一) 发电企业要建立健全“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机制,制定本企业《生产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实现生产人员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 企业技术培训应建立健全厂、部门、班组三级培训网络,明确各级培训人员的职责及权限。

(三) 按编制企业生产培训规划及培训计划,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对运行人员进行仿真机培训是必须项目。

(四) 从事运行、点检、特殊工种等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11-

(五) 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技术、技能竞赛,以竞赛促培训,努力提高生产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

第十四条 生产信息管理

(一) 发电企业应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手段,不断完善MIS、SIS、EAM、绩效管理、耗差管理、生产任务等管理系统,不断提高生产指标、技术监督、缺陷管理、可靠性管理、计量管理、检修管理、物资备件管理、能耗分析等的管理水平。

(二) 发电企业应设立专门机构对DCS等生产控制系统进行监管,确保安全可靠。企业的MIS等管理网络只能从DCS等生产控制系统中提取必要数据,严禁向DCS等生产控制系统传输数据,且必须按相关规定采取设臵防火墙等可靠的隔离手段,严防病毒从MIS传入DCS等生产控制系统。

第三章 设备管理

第十五条 发电企业设备管理应推行点检定修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以强化设备寿命管理为主线,以全过程管理工作为基础,以落实各级人员责任制为核心,建立健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使设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备分工(责任制)、设备定期检测分析、设备检修、设备缺陷、设备维保周期(有效期)、设备润滑、设备异动、反事故技术措施、设备更新改造、备品备件、技术监督、设备可靠性、技术进步及科技项目等管理。

-12- 第十六条 设备分工(责任制)管理

(一) 发电企业应制订《设备分工管理规定》,落实设备管理责任制,做到全部设备(系统)都有责任部门、责任人。设备部(生技部)、车间、班组应参照本企业《设备分工管理规定》制订本单位设备分工管理办法,做到台台设备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并随人员的变更及时变更。

(二) 《设备分工管理规定》应根据设备专业属性、功能和明显的现场界面划分,并应考虑设备管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一般情况下宜将专业属性和功能上不可分离的最小单元的设备归属一个单位管理,最大限度地从管理上避免责任不清、推诿扯皮。

(三) 外包给其它单位负责运行、维护、检修的设备及系统,发电企业应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责任人,严禁以包代管。

第十七条 设备点检分析管理

(一) 发电企业应明确点检人员是设备管理责任人,制定设备检查周期、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检查方法等,对每台设备进行跟踪检测,并做好记录和统计分析,掌握设备劣化趋势,控制设备健康状态。积极开展精密点检、状态检测技术和诊断分析技术的研究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应用。

(二) 发电企业应开展设备异常分析工作,制订本企业《设备异常管理标准》,根据点检结果做出趋势分析,对出现的异常,由点检人员负责分析并编写《异常分析报告》,

-13- 其内容应包括异常现象描述、异常原因分析、可能引起的后果及应采取的对策等。对不安全现象早发现、早准备、早处理,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 设备管理部门每月组织检修、运行专业人员进行设备分析,结合设备缺陷分析、主要异常分析、运行定期分析、设备检测统计分析(振动、红外测温、油质等)及技术监督发现的问题,分专业对设备状态进行评价,明确下一阶段的点检重点、消缺重点和工作重点。

第十八条 设备缺陷管理

(一) 发电企业应制定本单位《设备缺陷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缺陷分类及各类缺陷处理时限的要求。对重大缺陷、需要降负荷、停机处理的缺陷,要及时向公司安全生产部和调度局汇报并提出消缺申请。

(二) 要定期对缺陷发生情况分别按缺陷类别、发生原因分专业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消除情况和遗留缺陷进行汇总,对重大缺陷和频发缺陷要进行专题分析并制订解决办法。

(三) 对于短期内不能消除的缺陷,应制订消缺的技术组织措施,落实方案、备件、材料,具备条件时及时消除,各专业应在批准的消缺时间内对本专业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或维护。

(四) 设备缺陷从填报、确认、消除、验收到终结实行计算机系统全过程管理。

第十九条 设备维保周期(有效期)管理

-14-

(一) 发电企业应按技术监督规程、计量法规、锅炉压力容器监察检验规程等要求,对高温高压部件、仪器、仪表、压力容器、电气绝缘等严格按周期进行定检或校验;对使用中会发生劣化、磨损、腐蚀、疲劳、剥落、老化、性能退化等的设备或部件,应根据其设计寿命等因素,实施有效期管理,按周期对其进行检查、检修或更换。

(二) 定修周期应按以下几个因素确定:上级颁发的有关规程、规定和相关标准;制造厂提供的设计技术资料;检修工艺规程以及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和备用容量;设备状况、实际运行条件以及同类型设备检修维护经验等。

(三) 对纳入维保周期(有效期)管理的设备或部件,应建立台帐,标明设备或部件的检查、检修周期,记录上次检查、检修时间、内容,结合机组检修计划、运行状况等安排下次维保。

(四) 当设备、部件、材料或运行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维保校验周期。

第二十条 设备润滑管理

(一) 发电企业应对所有润滑设备进行分类,依据标准、规程、厂家说明书及运行方式制订《设备润滑管理制度》,明确设备名称、加油部位、加油方式、加油种类、加油标准、换油周期和责任分工。当润滑油种类发生变化时,应经企业主管部门批准。

(二) 需用专用设备加油或检修时一次性加油的设备一般由设备维护人员负责完成,并对加油情况做好记录。

-15-

(三) 设备管理人员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设备异动管理

(一) 发电企业应制订《设备及系统异动管理制度》,明确异动申请和审批程序、异动单内容填写、异动执行和验收、异动单归档等要求。以下范围均应纳入《设备及系统异动管理制度》的管理范畴:

1.检修或改造引起设备规范、运行方式的变动; 2.管路系统、阀门、支吊架的变动; 3.电缆的变动;

4.热工电气设备、线路、原理、功能、软件逻辑及定值的变动。

(二)设备异动应由相关单位填写设备异动申请单,向设备异动相关管理部门申报,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并按程序报副总工程师及以上生产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与电网运行方式有关的异动需经电网主管部门批准。

(三) 设备异动单应标明设备异动原因、异动前后设备及系统状况,并附图说明。

(四) 设备异动完成后,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进行验收,异动单经验收签证完毕及时归档,并及时修订设备台帐、记录、检修作业文件包、系统图、接线图、逻辑图等资料,修改备品配件图纸和储备量,对新增设备进行分工;凡设备异动构成固定资产变动时,应办理固定资产增加(报废)手续,并报财务主管部门备案。

(五) 异动设备投入运行前应由运行管理部门向运行

-16- 人员进行交底,修改和增补异动后设备的编号、命名和标志、标识,必要时制定专门运行措施或修改相应的规程、制度、图纸,并事先组织运行人员学习和考试。

(六) 发电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有关单位对设备异动单进行整理并修订相应的图纸、资料和规程、规范,修订周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第二十二条 反事故技术措施管理

(一) 发电企业应制订《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明确反措编制的责任分工、立项依据和审批程序、项目的实施和验收、统计检查和评价总结等要求。

(二) 发电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反措项目计划的编制和管理,要根据《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重大事故预防措施》及电力生产的各种事故案例分析、上级部门下发的各种文件要求,结合生产设备存在的问题,依据安全性评价、技术监督、运行分析、设备诊断分析等情况,经过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讨论,制订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经批准后,企业应以正式文件下发各部门,落实方案、完成时间和责任人。计划的编制工作一般应在大小修、更改计划制定前完成。

(三) 设备管理部门在编制生产费用计划时,应保证反措项目的资金落实。

(四) 各执行单位应把当月应执行的反措计划项目列入当月的工作计划中去,以保证计划的完成进度。计划项目完成后,项目责任单位组织进行项目验收。对重大反措项目,应由企业主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会同项目责任部门进行竣

-17- 工验收。

(五)发电企业设备管理部门每月应定期进行反措项目完成情况检查,统计计划完成率,对不能按计划完成的项目及时进行分析、协调处理,保证计划的全面落实。每季、年应对反措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

(六)企业本反措计划表和上反措计划完成情况统计分析报告(重大反措项目应有专题报告),应于每年的1月底前报公司安全生产部。对于当年确实不能完成的项目要提前上报申请,经批准后可跨转到下一实施。

第二十三条 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管理

(一) 发电企业应根据公司相关技术改造项目管理规定,结合具体情况编制本企业《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二) 发电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应结合本企业设备运行状况、运行年限、设备技术水平、国家环保能耗及产业政策要求,按《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生产型资本性支出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在每年9月1日前完成本企业更新改造项目计划和三年滚动规划的组织编制,并报送公司安全生产部审核。更新改造项目要优先安排影响设备安全、电网安全、环境保护、经济运行的项目。

(三) 更新改造项目立项前应按规定编制《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主要技术方案、所需费用和效益分析,经报主管部门批准并落实资金后方可实施。

-18-

(四) 更新改造项目的实施采用项目管理制,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项目开工、竣工报告等各项制度,实施工程全过程管理,必要时实行项目监理制,加强项目质量验收,保证施工质量和改造效果。

(五) 更新改造项目完工后应按《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的要求,对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办理固定资产变动手续,报财务主管部门。

(六) 更新改造项目完成后应做好项目实施后的效果跟踪、工程验收、总结和项目后评估工作,并及时(一般不超过一个月)编写《项目完工报告》。内容包括:项目概况、计划费用、实际发生费用(超出计划应有详细原因说明)、验收情况及遗留问题、安全经济效益评价分析等。重点及以上项目的竣工报告应报公司安全生产部和集团公司项目主管部门。

(七)对于更新改造项目的实施情况,各单位应于12月底前,编写项目工作总结,内容包括项目完成进度、质量、资金使用情况及效果等,报公司安全生产部。

第二十四条 备品备件管理

(一) 发电企业应制订本企业《备品备件管理规定》,明确管理要求和职责分工,使备品备件从订货到验收、入库、保管、领用、报废的各个环节均实行规范化管理。

(二) 发电企业应依据本企业或同类设备的其他企业经验以及市场规律制订本企业《生产用备品备件清册》和《事故备品备件清册》,标明备品备件品种、规格、型号、用途、

-19- 图号、在装量、应备量、库存量等。应备量的确定要做到既不影响安全生产又不过多积压资金,备品备件消耗后要及时补充。设备系统经过更新改造或重大修理后,要及时修订备品备件清册。

(三) 发电企业必须推行网上采购系统,实行供应商准入制度,严格审查生产(经营)单位的资质、能力、业绩、信誉等,把好第一道关。对于有明确入网规定的物资,必须选用有《进网许可证》的产品。

(四) 发电企业应加强备品备件的到货验收工作,合金部件应进行光谱复检,热工和电气类设备、仪表、测量元件使用前应进行试验或校验。

(五)事故备品应做到帐、卡、物相符。事故备品领用须经分管生产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批准。库存事故备品应按保管规程,定期进行保管保养 、试验,做到质量合格、无损伤、变质。

第二十五条 技术监督管理

(一)发电企业要贯彻落实国家、行业、上级主管单位有关技术监督管理政策、规程、标准、制度、技术措施等规定,制定本企业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标准及实施细则,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技术责任制,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的原则,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企业电力生产和建设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技术监督管理。技术监督工作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建立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技术监督体系。

-20-

(二)发电企业要成立技术监督领导小组,由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任组长,领导本企业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并设技术监督管理专责工程师,技术监督专责人员应参加岗位培训并取得岗位资格证书。要建立技术监督三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技术监督网络,明确各级技术监督人员责任分工和监督范围要求,按规定定期开展活动。

(三)发电企业应制定技术档案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各种技术监督工作档案、规程、制度、资料、报告。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及技术改造等电力建设和生产全过程的技术监督原始档案和技术资料,应做好归档保管,并确保其完整性和连续性。被监设备应有:技术规范、技术指标和检测周期,相应的检测手段和诊断方法,全过程的技术监督数据记录。

(四)发电企业应结合大、小修和技术改造工程,按规定编制各项监督计划(包括定检、维修监督计划,设备检修、“预试”周期检验计划等辅助计划),监督计划要求具体、全面,应报上级技术监督单位审核后严格执行。定期召开本单位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会议,落实技术监督管理的工作计划,协调、解决技术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检查技术监督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做好总结、考核。

(五)发电企业应做好技术监督的定期工作,按规定周期对设备进行检测、试验,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重视历史数据间的比较、分析和评价,各项技术监督指标应符合国家、

-21- 行业及上级公司有关规定或监督规程要求。技术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措施,落实到人,限期整改,使被监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六)加强对技术监督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保证技术监督人员持证上岗。

(七)国家、行业技术监督标准规程等资料应按规定配臵齐全。

(八)按国家、行业计量管理体系相关规定,建立健全企业计量管理网络、制度、标准、台帐,设立计量管理专责人,做好量值传递,保证计量量值的统

一、准确、可靠。企业应保证计量器具配备率、检验率达到标准。应制定能源计量器具、标准计量器具、在线计量器具周检计划,并严格执行,加强证书报告保存管理。应对计量工作进行好总结。

(九)发电企业应按技术监督规程规定和上级监督要求执行好技术监督管理报告制度。其中定期上报公司技术监督中心文件如下:

1.每月度监督项目及指标完成情况,应按规定格式于下月5日前报送。

2.每季度监督项目及指标完成情况,应按规定格式于每季度后第一个月15日前报送。

3.每年10月31日前应报送下一的技术监督工作计划。

4.每年1月15日前应报送上一的技术监督工作总结。

-22- 5.发现被监设备出现异常或事故,应按照集团公司“技术监督异常情况报告制度”要求立即向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及公司技术监督中心和所委托的技术监督服务单位报告。

第二十六条 设备可靠性管理

(一)发电企业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电力可靠性管理的政策、法规、行业规定和《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电力设备可靠性管理办法》等上级单位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本企业的可靠性管理工作标准及实施细则。

(二)发电企业要成立可靠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任组长,领导本企业的可靠性管理工作,设备管理部门或企业指定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并设可靠性管理专责工程师,可靠性专责人员应参加岗位培训并取得岗位资格证书。要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网络体系,定期开展设备可靠性指标分析、评价活动,发现设备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结合设备的运行方式、检修、维护和技术改造等工作制定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超前控制事故的发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水平。

(三)发电企业要推行量化的可靠性目标管理,将公司下达的可靠性指标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岗位,并严格考核。定期对可靠性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自查。

(四)建立可靠性管理台帐,包括:基础数据报表、设备规范、设备变更记录及提高设备可靠性的有关措施、技术分析、工作总结等。

-23-

(五)发电企业要按《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DL/T793)、《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DL/T837)、《电力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DL/T861)、《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火力发电机组可靠性评价实施办法》、《风力发电机组可靠性评价规程》、《燃气轮机组可靠性评价规程》等规定,建立可靠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高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贯彻及时、准确、完整的原则,对发电设备及输变电设施的可靠性指标进行采集、统计、计算、分析、评价、审核和报送。新机组从投产之日起开始进行可靠性统计。各发电企业对非计划停运、非计划降出力事件必须客观、认真地分析原因,并详细记录。

(六)发电企业要严肃可靠性管理工作,做到按规定程序、在规定时间内,向集团公司、地方可靠性管理部门报送可靠性数据。要确保报出数据的一致性,做到事件定性、代码准确,事件和内容无遗漏,客观地反映设备健康状况和运行维护检修水平。各企业报送的电力可靠性信息有变化或有错误时,应当及时更正,并以书面形式说明原因。发电企业每月3日前将上月主机可靠性数据报送公司安全生产部;每季度后第一个月3日前将上季度主要辅机、输变电设施的可靠性数据报公司安全生产部;每年1月10日前将上电力设备可靠性分析总结报公司安全生产部。向公司报送电力可靠性信息的范围:

1.25MW及以上容量的火电机组、40MW及以上容量的水电机组、15MW及以上容量的燃气机组、100KW及以上容量风

-24- 力发电机组可靠性信息。

2.200MW及以上容量的火电机组的辅助设备可靠性信息。

3.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设施可靠性信息。 4.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报告和电力可靠性技术分析报告。

5.重大非计划停运、停电事件的分析报告。 第二十七条 技术进步及科技项目管理

(一)企业应按《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上级单位的相关规定进行技术进步及科技项目管理,并有效地组织实施。应制定完善本企业科技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技管理网络,并正常开展活动。制定技术进步中长期规划、计划和科技项目计划,并纳入企业的工作计划,保证计划完成率。

(二)每年第三季度按要求及时向上级公司提交申请材料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规定及时上报科技项目执行情况。科技项目完成后,应在一个月内报送结题报告,并提出验收申请。科技工作应及时进行总结并报公司安全生产部。

(三)科技项目费用的使用必须遵守财务制度,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科技项目费用应按批准额度使用。

第四章 运行技术管理

-25- 第二十八条 运行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 发电企业运行管理工作应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贯彻落实“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加强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运行人员的素质和操作水平,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杜绝误操作,认真监盘,深入开展运行分析,及早发现设备存在的不正常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事故防范措施和处理预案。注意积累运行资料,为设备的更新改造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二) 发电企业应按照公司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实行运行集控制和辅控集控制,服从电网的统一调度管理,设备的启、停及重大操作、试验等必须实行全厂统一调度,保证生产系统的指挥、协调、控制和管理通畅。

(三) 制定各项运行管理制度,加强技术培训,做到全部运行岗位持证上岗。

(四) 运行人员应努力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并积极推广,提高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五)机组启、停及重大操作和事故处理,应严格执行相关人员到场制度,生产领导和运行技术人员应对运行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监督。

(六)机组发生重大异常或故障跳闸,除按调度渠道报告外,应尽快将故障情况报告公司安全生产部。

第二十九条 运行规程、系统图和文件的管理

(一) 规程的编制与修订

-26- 设备运行规程是运行值班人员进行各类操作、调整、检查、试验及事故处理的准则和依据,要求正确、全面和可操作,文字简单、明了。规程应根据制造厂技术资料和设计资料,参照行业相应典型运行规程、导则等有关规定及现场运行经验编写。运行规程的颁布、修订须经总工程师批准。运行规程应根据已发生的事故暴露出的问题、上级反事故措施和设备异动情况随时进行补充与修订,一般2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设备运行规程应包括如下内容:

1.引用标准和设备规范;

2.设备的操作程序,以及正常和极限的运行参数; 3.设备异常情况的判断和事故处理;

4.分散控制系统的主要逻辑关系及机电炉等各专业的保护联锁定值;

5.设备运行中的检查和维护; 6.设备定期倒换和试验规定。

(二) 应具备的运行规程:

1.主机集控运行规程(或轮机运行规程、锅炉运行规程、电气运行规程、热网运行规程、升压站运行规程、风电场运行规程等);

2.辅控网运行规程(或输煤运行规程、除尘除灰运行规程、化学运行规程、循环水系统运行规程、脱硫运行规程、脱硝运行规程、废水处理运行规程、原水中水运行规程等)。

(三) 相关专业规程: 1.继电保护规程;

-27- 2.热控系统规程; 3.消防规程; 4.其它规程。

(四) 系统图

系统图必须真实反映现场设备系统实际,以便指导运行人员正确操作和故障分析。系统图应根据设备、系统变动情况随时进行修改。运行系统图的修订须经总工程师批准,并实行统一标准的CAD绘制。应具备的系统图:

1.炉侧系统图; 2.机侧系统图; 3.电气一次系统图; 4.电气二次系统图; 5.除尘除灰系统图; 6.循环水系统图; 7.化学系统图; 8.输煤系统图; 9.脱硫系统图; 10.脱硝系统图; 11.消防系统图; 12.地下管网系统图; 13.热工保护联锁逻辑图; 14.热工CCS和DEH控制图; 15.原水、中水系统图; 16.废水回收系统图;

-28- 17.其它系统图。

(五)应具备的法规、规程、制度,并及时更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安全事故应急处臵和调查处理条例;

4.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

5.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发电企业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6.生产事故调查规程; 7.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8.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 9.电业生产人员培训制度; 10.电网调度规程;

11.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重大事故预防措施; 12.其它法规文件。 第三十条 运行记录管理

(一) 值班日志管理

运行岗位值班日志是反映运行岗位活动的历史记录,是接班人员了解非在岗时间设备、系统状况的重要手段,不同岗位值班日志保存期限为1-3年,值长日志宜长期保存。

1.运行日志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1)运行方式及变更;

(2)运行操作(包括启停、试验、切换及热工或继电保护的投停等工作);

-29- (3)调度命令(包括值长指令及操作步骤)及上级指示; (4)发生的事故、异常、设备缺陷及其处理情况; (5)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和工作票管理; (6)与相关岗位的联系事项。 2.运行日志填写要求:

(1)日志的填写必须真实、准确,用词规范,字迹工整; (2)与相关岗位的联系要写明时间、地点、操作人、下令人、通知人等;

(3)设备名称有双重编号的要写明双重编号; (4)设备正常启停及调整操作记录要完整、简明扼要; (5)详细填写接受或发布的指令、故障及其处理情况等重要内容。

(二)运行表单管理

运行表单是运行人员通过量化的数据参数了解设备系统运行状况的一种手段,是进行运行分析的依据之一。发电企业应根据机组实际情况、岗位特点确定各岗位运行表单内容,以反映该岗位所辖设备的运行状况。运行表单必须真实、准确、字迹清楚,一般保存期为1-3年,典型表单应长期保存。

(三)专项记录管理

在运行日志和运行表单的基础上,发电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立一些专项记录,以便于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一般应有:

1.工作票登记本:记录工作票号、缺陷单号、工作类型

-30- (热力机械、电气一种、电气二种或明火工作)、工作内容、发出时间、终结时间等内容。

2.停送电记录簿:记录设备名称编号、操作时间、操作人、许可人、对应工作票号等内容。

3.绝缘记录本:记录测量时间、被测设备名称、设备电压等级、使用仪表、测量值、环境温度、吸收比、测量原因、测量结论、测量人等内容。

4.设备定期试验记录本:记录定期试验轮换设备、试验时间、试验数据、分析结论、试验人员等内容。

5.临时地线登记本:记录地线编号、安装日期、安装地点(包括机组)、安装执行人、安装发令人、地线号码、拆除发令人、拆除人、拆除时间、地线存放地点等内容。

6.调度命令登记本:记录接令人、发令人、发令时间、命令内容、操作执行人、操作完成时间、回令人、回令时间以及回令接受人等内容。

7.保护室、制氢站、油库、消防泵房、危化品库等进出登记本:记录进入保护室等处的人员、进入时间、批准人员、进入原因、离开时间等内容。

8.钥匙借用登记本:记录钥匙借用时间、借用人、借出人、归还时间等内容。

9.收发讯机试验记录本:记录线路名称、测试时间、测试人、测试结果等内容。

10.热工保护与联锁投退登记本:记录热工保护联锁退出时间、保护联锁内容、批准人、退出操作人、投入时间、

-31- 投入操作人等内容。

11.保护装臵定值及校验记录本:记录设备名称、保护或装臵名称、保护定值、定值变化情况、保护校验时间、校验人、校验结果、异常及处理情况、注意事项等内容。

12.设备异动登记本:记录异动时间、异动专业、异动简要内容、设备或系统异动工作单编号、异动批准人、异动登记人等内容。

13. 反事故演习记录本:记录主持人、题目、运行方式、日期、天气情况、事故现象、参加演习人员、处理顺序、演习评价等内容。

14. 生产知识考问讲解记录本:记录出题人、出题时间、题目内容、答题人、解答内容、答题评价及评价人等内容。

15. 设备缺陷记录本,宜采用微机管理:记录缺陷发现时间、缺陷内容、缺陷发现人、缺陷单号、缺陷处理方法、缺陷处理结果、缺陷处理人、缺陷消除确认人等内容。

16. 调电记录本:记录班次、调电计划时间、预计调电计划、实际调电、实际发电、各台机组实际发电、违约电量、违约原因、各机组AGC投退、一次调频情况等内容;

17. 调煤记录本:记录班次、各机组接班飞灰、各煤仓煤位或粉仓粉位、对燃料的热值要求、实际热值情况、各磨煤机的预计启动时间等内容。

18. 解锁钥匙使用记录本:应记录解锁时间、解锁设备、解锁原因、批准人、解锁执行人等内容。

19. 主再热汽超温超压记录本:记录锅炉主再热汽超温

-32- 超压值、超限时间、恢复时间、记录人等内容。

20. 过热器、再热器管壁超温记录本:记录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管壁温度超限时间、恢复时间、记录人等内容。

21. 炉膛负压超限运行记录簿:记录炉膛压力超限值的运行时间、原因、记录人等内容。

22.重大操作到场记录本:记录重大操作应到场岗位人员到场时间、离场时间、签字情况等内容

随着发电企业自动化管理(MIS)水平的提高,以上各项记录本均可纳入计算机管理。

第三十一条 运行资料管理

(一) 机组典型记录

每台机组每月应有各专业各种典型工况下的全面数据记录;同时在正常启停机及故障时,应记录机组实际的惰走曲线及升降压、升降温曲线等。对于供热机组,应有典型供热工况全面数据记录。典型记录要长期保存。

(二) 报警记录

机组报警记录是反映机组是否偏离正常运行工况的重要数据,是进行运行分析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精心管理。对于有计算机报警打印的机组,应对其报警打印记录定期收集、分析,对于没有计算机报警打印的机组,运行人员要记录报警时间、内容、产生原因。

(三) 事故分析报告

运行事故分析报告对运行人员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对其进行分析学习也是提高运行水平的一种手段。

-33-

(四) 各种试验报告

机组进行漏风试验、真空严密性试验、超速试验、甩负荷试验、深度调峰试验、制粉系统试验、燃烧系统调整试验、滑压定压运行对比试验、发电机进相试验、汽机调节系统静态试验、励磁系统试验、各种运行方式对比试验及检修(技改)前后的热效率试验等试验报告要妥善保管,以供运行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参考。

(五) 各种技术资料

发电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本企业《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预防措施实施细则》,制定事故异常防范技术措施,如防止煤仓蓬断煤、电网故障时保厂用电等措施,供运行人员使用并妥善保管。

第三十二条 运行分析管理

(一) 运行分析是通过对设备状态、操作监视、异常现象和运行经济指标等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设备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改进运行措施和对策,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活动。各发电企业应每月召开一次运行分析会议。

(二) 运行分析的重点内容为:

1. 通报上月生产计划和经济指标(包括节能项目)完成情况,对上月及累计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主要运行参数和运行方式的安全性、合理性和经济性,提出改进运行的措施。

2.通报上月机组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到年底完成

-34- 可靠性指标在运行管理上所采取的措施。

3. 对各专业运行情况、技术监督指标、目前设备系统存在的问题、与机组设计值进行分析比较,提出建议措施。

4.重大和频发的设备缺陷。 5.异常运行情况。

6.设备的检修质量、试验状况及设备健康水平。

(三)运行分析,包括岗位分析、定期分析、专题分析。 岗位分析的主要依据是交接班检查、巡回检查、监盘等所获得的运行参数变化及设备的状态变化信息,查明变化产生的根源与实质,使运行岗位人员明确设备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岗位分析是运行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它的开展深度是运行人员值班质量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必须做好有关记录,运行管理人员要进行审核。

定期分析一般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一般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对运行表单、典型记录、各种曲线等数据进行整理,针对一段时期内设备系统参数、数据的变化趋势、规律、试验结果以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专题分析是对发生的事故、异常、事故处理等进行总结分析,对影响机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的问题提出改进运行操作、加强运行管理的措施,特别是抓住机组启停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情况、运行中发生的老大难技术问题和频发性的异常操作或工况,深入剖析其产生的根源,从管理上、

-35- 技术上制定相应的措施,指导日后的运行工作,并提出设备维修和改造建议。

第三十三条 “两票三制”管理

(一) “两票三制”在提高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来的成功经验,也是运行管理的基本制度。发电企业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二) 工作票和操作票管理制度

工作票和操作票是对发电设备及系统在启动、运行、停运过程中和在停运期间进行各类检修、检查、实验、测试等项工作以及运行人员对设备进行各类操作的依据,是检修人员安全施工、运行人员安全操作的保证。

发电企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据集团公司《发电企业工作票管理制度》、《发电企业操作票管理制度》,编制本企业具体可行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以确保发电设备在进行各类检修维护工作中不发生不安全现象。

动火工作票是针对动火工作的特点提出的,它是工作票的延伸。在动火工作管理中,发电企业应对各区域的动火级别、动火工作的具体要求、各级人员的职责分工、动火工作票的使用标准进行严格规定。在已停运的可能引发爆炸、剧毒等危险的设备上进行动火工作时,必须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经主管厂领导批准。

发电企业的操作票管理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安全正确操作的基础上,对使用操作票的范围、使用操作票的

-36- 种类、设备设施以及操作人和监护人等必备条件、操作票的填写要求、操作的具体程序、操作票的统计与考核做出明确的规定。

(三) 交接班管理制度

交接班管理制度是运行工作的基本制度之一,也是发电企业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的组织措施,通过它的实施将轮班制的运行人员的劳动协作关系有机地组织起来,保证了电力生产的连续性、安全性。

交接班管理制度应对运行人员的交接班方式、交接班的主要内容、交接班期间的注意事项、交班与接班的检查及准备工作、班前会与班后会具体要求,并对在交接班期间发生异常等情况做出详细规定。

(四) 设备巡回检查制度

设备巡回检查制度的严格执行能够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变化规律,及时发现设备缺陷、故障或隐患,对确保安全经济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发电企业的设备巡回检查制度要对巡回检查的人员、方法、路线、项目、周期等有明确、详细的规定,以保证检查工作的协调、统

一、规范。

(五) 设备定期试验与轮换制度

设备定期试验、定期轮换工作的正确开展,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保护、报警以及备用设备的具体问题。发电企业应认真研究确定各专业系统设备在启动、运行、停运、检修、备用等各阶段所需定期试验或轮换的项目、周期、试验人员等,并对试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合理调度设备运行,保

-37- 证备用设备的可用。

第三十四条 运行计划管理

(一) 为了提高运行管理水平,运行工作应实行计划管理,以保证工作的前瞻性。运行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根据季节或环境变化确定标准运行方式。 2. 根据运行方式的变化制定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措施。

3. 制定季节性反事故措施。 4. 运行人员的培训及考试管理。 5. 热力试验项目及计划管理。

6. 机组计划检修、停备的启停及试验、试运计划管理。 7. 其它运行生产计划管理。 第三十五条 其它相关管理

(一) 发电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危险点分析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预案演练,以减少事故和提高事故处理操作水平。

(二) 发电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生产调度管理制度,保证生产指挥系统畅通,对中调管理调度以及电厂管理调度的设备的检修、试验、计划申请、批准程序、批准人员、发生紧急缺陷的处理程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使设备的启停调度严格有序。服从调度命令,按调度曲线合理安排机组运行方式,确保机组设备安全、环保、经济、可靠运行。

(三) 发电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运行岗位责任制度,明确

-38- 每一个运行岗位的职责。

(四) 发电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运行值班管理制度,明确运行值班人员在值班过程中所从事的操作、监护、监盘、调整、巡视、抄表以及值班纪律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五) 发电企业必须搞好工器具的建帐、定期维护、试验与校验、借用、报废等规范化的管理工作。

(六) 发电企业应加强对主(辅)控室、继电保护室、热控电子间、电气开关站(变电站)、配电室、制(供)氢站、油库、消防泵房、化学药品贮运间等重要生产场所管理,建立规章制度,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第五章 检修技术管理

第三十六条 检修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 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执行GB/T19001质量管理标准,根据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办法,推行全过程管理,执行标准化作业,开展好设备检修的策划、实施、验收、总结、归档和后评估工作,以实现机组修后长周期安全、稳定、环保、经济运行。

(二) 发电企业应根据集团公司《设备检修管理办法》、《风力发电设备管理规定》及《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T-838)等规定对发电设备检修管理的原则要求,结合本厂设备点检定修实际情况,制定设备检修管理计划,逐步

-39- 实现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检修维护成本。

(三)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编制质量管理手册,完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加强工序和过程管理。机组A/B级检修推行监理制度,以加强对检修质量的监督和考核。

(四) 检修中应积极推广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效率,缩短工期,节约材料,避免浪费,提高设备技术水平,有效降低检修费用。

第三十七条 检修计划管理

(一) 火力发电设备计划检修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检修为恢复性、改进性大修。B级检修为针对性、扩大性小修,工期处于A、C级检修之间,视机组状况一般在两次A级检修间安排一次。C级检修为设备标准小修,一般间隔为10-12个月,年内有A、B级检修的机组不安排C级检修。D级检修停用期约为C级检修的一半,主要利用节假日及电网低谷期间进行检修。

风力发电设备检修工作包括定期维护、状态检修、计划大修。定期维护是指对风电设备开展的检查、保养和预防性试验等工作,维护间隔和工作内容执行设备厂家规定;状态检修是指根据设备状态监测结果及运行状况对重要部件(如叶轮、齿轮箱、发电机、主轴等)开展的专项检修;计划大修是指对投运时间在10-15年的机组或等效利用小时累计超过3万小时的机组采取的预防性检修。风电机组检修维护间隔应根据厂家规定、设备运行状况和当地气象条件综合确

-40- 定,海上和沙尘暴多发地区的风电机组应适当缩短检修间隔。机组维护检修应安排在少风或无风季节进行,减少弃风,提高风能利用率。

(二) 发电企业应按《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和集团公司《设备检修管理办法》、《风力发电设备管理规定》等制度的要求,每年编制定检滚动规划和次检修计划,经充分论证、研究和生产厂长(副总经理)批准后,于8月15日前报送公司安全生产部审核。

定检滚动规划主要是对A/B级检修后需要在下一轮A/B级检修中安排的重大特殊项目进行预安排。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上次A/B级检修的时间、重大特殊项目的立项依据和重要技术措施概要、预定检修时间、预定停机天数、需要的主要备件和材料、工器具等。

检修项目计划主要根据本厂的主、辅设备检修间隔、设备技术指标和健康状况,结合3-5年定检滚动规划进行合理编制。主要内容包括检修项目名称、检修级别、检修主要标准项目、特殊项目及立项原因、主要技术措施、检修进度安排、工时和费用等。主要设备按单台列计划;辅助设备按系统分类作为独立项目列计划;生产建筑物按名称列单位工程;非生产设备按其设施名称列单位工程;特殊项目应逐项列计划。

第三十八条 检修策划管理

(一) 基层企业应按照公司下达的检修计划及早编制检修策划文件并落实各项准备工作。B、C、D级检修策

-41- 划一般应提前3个月,A级检修(大修)策划提前6个月,提前1个月具备开工条件。

(二) 检修策划管理文件、检修作业指导书等一般应在检修开工前1个月内编制完成,由生产领导批准后执行。文件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检修实施目标、任务;

2.检修组织措施(机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等); 3.检修中应执行的安全、工艺、质量管理标准及规定; 4.检修项目进度和网络计划图; 5.外包项目计划;

6.技术监督、锅炉压力容器监督计划; 7.机组检修备品材料计划; 8.工器具、安全用具计划; 9.检修安全隔离措施、定臵图等; 10.检修质量管理程序;

11.检修作业指导书编制及使用导则; 12.检修不符合项管理程序; 13.检修前机组试验项目; 14.检修前缺陷统计报告;

15.检修调试工作程序和整体试运行大纲;

16.检修项目计划表(含标项、非标、技术监控、安评、经评项目等)及质量监督验收计划(含三级验收级别设臵和W、H验收点设臵);

17.检修总结要求(含技术资料收集、汇总、归档;试

-42- 验报告、验收报告及专业检修总结);

18.检修用各类现场记录表格(质量验收申请单、验收单、通知单、设备异动申请单、不符合项通知单等);

19.检修各项考核细则(检修管理、质量、文明生产等考核办法)。

(三)检修项目的确定应依据集团公司《设备检修管理办法》和《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T-838)的规定,结合机组设备状态进行编制。检修项目分标准项目和特殊项目两类。

特殊项目是指在标准项目以外,为消除设备先天性缺陷或频发故障,对设备局部结构或部件进行更改以及执行反事故措施、节能措施、技改措施等而不构成新的固定资产的项目,发电企业可根据需要安排在各级检修中。检修单项费用在30万元以下的项目为一般特殊项目,检修单项费用在3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为重大特殊项目。

发电企业可根据设备的状况调整各级检修的项目,原则上在一个A级检修周期内所有的标准项目都要必须进行检修。

1.A级检修标准项目的主要内容:

(1)制造厂家要求在大修中进行的检查、检修项目; (2)全面的解体、定期检查、清扫、测量、调整和修理项目;

(3)定期监测、试验、校验和鉴定项目; (4)按规定需要定期更换零部件的项目;

-43- (5)按技术监督规定检查项目;

(6)根据状态检测、诊断结果需要进行检修的项目; (7)消除设备和系统缺陷和隐患的项目。 2.B级检修标准项目的主要内容:

根据机组设备状态评价及系统的特点和运行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部分A级检修项目和定期滚动检修项目。

3.C级检修标准项目的主要内容: (1)消除运行中发生的缺陷;

(2)重点清扫、检查和处理易损、易磨部件,必要时进行实测和试验;

(3)按各项技术监督规定检查项目。

(4)按周期进行的定期监测、试验、校验和鉴定; (5)根据状态检测结果需要进行检修的项目。 4.D级检修的主要内容是消除设备和系统的缺陷。

(四) 策划文件中应确定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负责人和责任人,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和权限,以保证质量监督和验收系统的正常运转,有效控制各检修项目和工序的施工质量。

(五) 检修作业指导书是检修人员为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必须执行的书面文件,检修开始1个月前应完成各检修项目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审核、批准、印刷等。

(六) 检修开工前企业应组织有关人员,针对机组设备运行状况、技术监督数据、存在缺陷和最近一次C/D级检修检查结果,结合上次A/B级检修总结,对检修准备情况全面

-44- 复查确认。按照检修计划确定检修的重点项目,制定符合实际的对策和措施,并做好有关的设计、试验(修前机组的性能试验)和技术鉴定工作。A/B级检修开工前一周应向公司安全生产部报送“检修开工报告单”,公司组织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一般包括:

1.检修策划文件(检修实施计划、检修进度网络图和控制表、现场定臵管理图等)已经批准,其各项内容落实完毕;

2.非标项目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工艺方法、质量标准、安全措施、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等)已经批准并已向施工班组交底;

3.各检修项目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并已批准; 4.检修物资(备品配件、材料、专用工具等)已落实,并经验收合格;需测绘和校核的备品配件加工图已确定;

5.施工场地布臵已落实;

6.施工机具、安全用具、起吊器具等经试验合格; 7.测试用仪器、仪表、量具有质量鉴定合格证和校验证书并确保在有效期内;

8.修前各项试验、技术鉴定和状态检测工作结束; 9.外委外协项目施工合同签订和准备工作结束; 10.特殊工种已做好安排,资质审查合格;

11.组织全体检修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安全规程、策划文件、检修作业指导书学习,讨论检修计划、项目、进度措施及质量要求,必要时经考试合格;

12.根据检修项目和工序管理的重要程度,制定质量管

-45- 理、质量验收和质量考核等管理制度,明确检修单位和质检部门职责,确定检修项目的施工和验收负责人;

13.监理单位已到现场并已按监理作业计划开展工作。 第三十九条 检修实施管理

(一) 设备系统正式解体检修前应首先确认与运行系统、带电设备的安全隔离措施已经执行,办理好允许开工项目的工作票、危险点分析票等手续。

(二) 主设备和主要辅助设备解体时,专业技术人员应在现场指导,掌握第一手资料,查找设备问题,掌握设备内部状态,鉴定以往检修和技改成果。

(三) 设备解体检查基本完成后,应及早召开检修阶段会,对解体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检修项目、进度、技术方案和施工措施,发生重大变更时应在检修进行到一半之前报公司批准。

(四) 检修过程应严格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和标准执行,并及时做好记录,所有记录应完整、正确。

(五) 质检验收人员应严格按质量验收计划设臵的验收级别进行验收。验收工作必须在现场进行,并应实测实查,实行验收签字责任制和质量追溯制。若验收不合格,质检人员应填写“不符合项通知单”,经返工仍不能合格者,按不符合项程序进行处理。

(六) 检修中应特别注意对检修质量极其重要的特殊工艺(如焊接、热处理和无损探伤等)和隐蔽工程的控制,应对这些工序进行连续监督,并保存工序、设备和人员的鉴

-46- 定记录。

(七) 各级检修结束三日之内,发电企业应向公司报送“检修竣工报告单”。

(八)设备检修工作完成后,应按检修调试工作程序进行分部试运、冷态验收和整体试运工作。分部试运前必须确认相关设备检修工作已全部结束,工作票已终结或临时收回,重要设备或系统的试运要有企业主管领导批准的试运措施。参加试运的人员应包括检修、质检、运行和生产管理人员。

(九) 设备分部试运全部完成后,由发电企业生产领导主持进行冷态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机组整体热态试运启动。

(十) 整体热态试运期间,检修人员、运行人员和质检验收人员应共同检查设备的技术状况和运行情况。经大负荷试运合格后,按生产调度程序向电网调度报竣工。

第四十条 外包项目管理

(一) 外包项目承包方应具有相应的业绩、资质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以招投标方式择优确定承包方。

(二) 加强对外承包工程质量管理,明确对外承包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验收人,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防止“以包代管”。

(三) 加强对外承包工程的安全管理,承包方施工队伍应严格执行企业相关安全管理和生产场所准入制度,起重

-47- 工、电焊工、架子工等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使用的计量器具、仪器应符合相关安全和技术标准,并有校验合格证书。

第四十一条 检修评价、总结与资料管理

(一)机组复役后,发电企业应及时对检修中的安全、质量、项目、工时、材料和备品配件、技术监督、费用以及机组试运行情况等进行总结并作出技术经济评价。

(二)A/B级检修后及时做好总结工作,7天之内应有简短文字整体评价,复役后30天内完成检修总结并上报公司安全生产部,60天内应完成整体热效率试验并提供报告,作出评价。300万元以上重大特殊项目应按照企业自评和集团专家查评的程序开展后评估工作,实现项目的闭环管理。

(三)A/B级检修总结报告按《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 / T-838)规定的格式编写,主要内容包括:检修质量、进度、安全、人工、物资消耗、费用、过程管理等方面。

(四)小修总结报告可参照大修总结内容编制。

(五)外包工程总结应随检修工作总结同时提交,内容包括外包项目、工时、费用、承包商及效果评价等。

(六)机组检修后应及时修编检修文件包,修订备品定额,完善相应计算机管理数据库。

(七)修后应及时整理检修技术资料并分级归档,内容包括:

1.检修策划文件(要对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比较); 2.机组冷、热态验收报告;

-48- 3.机组检修前、后热效率等试验报告; 4.轮机检修前、后调速系统特性试验报告 5轮机叶片频率试验报告

6.重大特殊项目的技术措施及施工总结;

7.机组检修工作总结(附检修工时、材料消耗统计资料);

8.检修技术记录和技术经验专题总结; 9.设备系统异动报告;

10.更改和新增系统、设备技术资料、图纸、说明书; 11.质量监理报告; 12.质量监督验收资料 13.试验、调试、鉴定报告;

14.有关单位对设计、材料、标准、技术说明进行修改或补充的文字资料等; 15. 承包方负责的设备检修记录及有关的文件资料,应由承包方负责整理,并移交发电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归档。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管理标准根据相关国家、部委或行业颁发的规程、标准等制定。

第四十三条 本管理标准适用于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直属发电企业及控股发电公司。

-49- 第四十四条 本管理标准由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管理标准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50-

第五篇:国电集团2016年工作报告

全面落实“一五五”战略 深化推进“双提升”工作

努力实现集团公司“十三五”良好开局

陈飞虎

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集团公司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全面落实“一五五”战略,深入推进“双提升”工作,准确把握形势,有效驾驭局面,保持了安全生产总体平稳、经营发展持续向好、职工队伍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全年完成发电量4837亿千瓦时,售热量1.9亿吉焦,装机容量达到1.35亿千瓦,资产总额7840亿元,营业收入1934亿元,全面完成国资委考核指标和保增长任务。

(一)坚持战略引领,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以“一五五”战略为引领,突出质量效益,优化布局结构,超(超)临界机组占比49.1%,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清洁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达29.9%,同比增加3.1个百分点。加强投资管控,投资重点向主业集中,电源投资占比81.2%,清洁能源占比68.4%。深化前期工作,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宿迁二期等1128万千瓦煤电项目获得核准。风电核准容量356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90万千瓦。推进金沙江和大渡河干流水电开发,双江口项目获得核准。积极稳妥“走出去”,加拿大德芙琳项目投产实现盈利,南非德阿项目进入施工阶段。深入推进基本建设“双提升”,加强关键环节控制,强化全过程管理,工程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严格开工审查,落实投资条件,优化建设时序,邯郸等834万千瓦项目高标准开工。坚持“四高四优五控制”,落实生产运营准备,签订“3+1”责任书,高质量完成960万千瓦投产,火电、风电、水电均投产300万千瓦以上。国家能源示范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泰州二期顺利投产,#3机组成为世界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综合指标世界最优,标志着我国火电发展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二)深化“双提升”,经济效益实现新提升

紧紧扭住生产运营这个基础,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扎实做好设备治理和节能减排改造,设备可靠性和能效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供电煤耗310.4克/千瓦时,同比降低2.4克/千瓦时,发电厂用电率4.54%,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设备等效可用系数同比提高0.53个百分点,近2/3的火电企业实现零非停。在全国火电机组可靠性评价和能效对标竞赛中,5台机组获可靠性金牌机组,41台机组取得优胜,创历年最佳成绩。一批重点治理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绩效指标显著提升。

突出抓好营销、燃料和成本资金三条防线,强化关键要素控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持续提升。深化“三同”对标,煤电利用小时跃居可比企业第二,利用小时低于“三同”的单位从上年16家下降到7家,12个省份排名区域第一,达到近年最好水平。强化燃料管理,标煤单价及同比降幅均稳居行业第二,10个省区处于最低,13家电厂处于所在省区最低。加强成本资金管控,火电度电成本费用水平保持先进,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比提高0.13次,流动资产周转率同比增加0.18次,负债总额和负债率实现“双降”。

落实新机生效策略,优化设计施工,加强生产准备,新投产机组增利22亿元,泰州等新投项目运行稳定。落实治亏见效策略,推动三年治亏方案落地,27户重点治亏单位同比减亏9.4亿元,6户实现盈利。落实降本增效策略,融资成本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同比压降42亿元,“两金”较年初压降153亿元,八项费用同比压降18.8%,三项费用占比在营业收入下降9.4%的情况下实现同比下降。成功发行集团公司债。

(三)夯实管理基础,安全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全面落实各级安全责任,深入开展“三反四保”、应急演练、危险品和重点领域安全整治等专项工作,企业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全系统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人身死亡和设备事故,256家企业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000天以上,火电企业实现零死亡、零重伤、零重大设备事故、零供热事故。

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和企业环保治理,2126万千瓦机组实现超低排放,脱硫、脱硝装机占比均达到100%,全面完成年度治理目标和“十二五”环保改造任务。加强环保项目管理,完成155项环保技改工程,平均停机时间缩短30%以上。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基于热能梯级利用原理的热电联产供热技术优化研究与应用”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

(四)加强依法治企,体制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高度重视、全力配合中央巡视,扎实推进整改落实。实施投资、财务、燃料、物资“四个集中管控”。做好国家审计署经济责任审计、监事会监督检查配合和整改工作。认真开展内部审计、监察和巡视工作,完成内部审计105项,完成32家单位“两个责任”落实专项检查,完成10家单位巡视和8家单位整改检查,有效堵塞管理漏洞。制定实施法制工作五年规划,开展合同审核11.6万件,分类指导处理重大案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

贯彻国资国企和电力体制改革部署,统筹“四三三”管控体制和“四个集中管控”实施,优化组织结构。调整燃料、物资、科环、资本控股等公司业务和机构,推动产业优化整合。健全计划、预算、对标、考核“四位一体”管控体系,完善结构化考核模式,修订星级企业评价办法,强化对标与先进性考核,进一步增强工作推进力和驱动力。落实中央巡视整改要求,完善集团决策监督制度体系,制定修订42项制度文件。

(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两个责任”,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集团公司党建工作经验在国资委全国性会议上交流。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深入推进惠民工程,走访慰问老党员和老干部、劳动模范、困难职工、离退休职工5160户。拓宽职工职业通道,实施“首席制”。4名职工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2名职工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加强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同二厂等4家单位入选“全国文明单位”,龙源电力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中国国电”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集团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同心协力,攻坚克难,主动把握经营局面,有效驾驭复杂形势,“一五五”战略更加深入人心,“双提升”工作成效更加显著,全面完成保增长各项目标任务,为集团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016年主要目标安排

集团公司2016年的总体目标是:全面从严治党,全力“保A创优”,确保国资委考核A级,争创行业优秀。

效益方面,坚持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夯实火电盈利基础,提升清洁能源贡献度,推进综合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恢复性增长。

发展方面,坚持以五大理念为引领,立足质量效益,做强做优主业,抓好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重点前期项目,加强优化重点领域资产,培育塑造竞争新优势。

安全方面,坚持“大安全”理念,强化基础管理,强化制度执行,强化责任落实,确保不发生影响集团公司形象的安全、环保、违法、廉政和稳定事件。 2016年重点工作

(一)全面推动集团战略落地,提升持续发展能力

深化“一五五”战略的认识。集团公司“一五五”战略,与五中全会精神高度契合,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革命大趋势,是集团公司发展实践的规律总结,是五大发展理念在国电集团的具体实践,是新时期指导集团公司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我们要突出时代主题,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进一步深化“一五五”战略认识,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坚定地执行,创造性地实践。坚持以集团战略为统领,着眼全局和长远思考本地区本单位发展,在新常态下抢抓新机遇,找准发力点,把握推进方向。坚持以质量效益为立足点,统筹考虑市场需求、电价政策、电网消纳、电力结构等要素,科学研判市场和企业定位,优化区域战略和产业战略,把资源聚集到优势产业、优势区域和优势项目上来,培育集团公司科学发展的新优势。

加强战略布局。把握国家“十三五”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完善集团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突出战略重点,加大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深度力度,抓好关系长远的战略性项目,提升优质市场占有率、清洁能源占比、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国际化率等核心竞争力指标。加强沿海负荷中心电厂和煤炭资源地区外送电源布局,加快30万千瓦以下机组供热改造和热网建设。抓住风电发展窗口期,加强资源储备和项目布局,推进海上风电发展,巩固扩大领先优势。推进金沙江上游、大渡河干流大型水电项目。把握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快推动新能源、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产业“走出去”。抓住国家支持重点行业削减过剩产能、解决“僵尸企业”的政策机遇,优化资产布局结构。

强化投资管理。严格控制投资规模,落实投资计划、工程建设、资金配置三位一体控制体系,落实立项、投资、开工管控机制,保证发展质量效益。坚持“3+1”目标,严格执行“四高四优五控制”,一手抓市场一手抓现场,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生产运营准备,落实投资决策方案,确保相关项目如期推进。统筹风电政策和项目实际,优化开工时序,加快推进优质项目。

(二)全面加强运营管理,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夯实生产运营基础。坚持以“双提升”为抓手,以星级企业创建为载体,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推进手段,抓规划、抓治理、抓问责,全面改善生产经营面貌。完善星级创建、设备治理和安全文明生产达标规划,在全系统推进“创星创优”,紧盯主要指标,推动持续改善,三年左右主要生产经营指标消灭区域落后,半数以上企业达到五星级标准。加强安全文明生产治理和设备治理,加强一线生产组织建设,加强重点业务管理力量。加强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企业设备管理和经济运行,深化对标,聚焦问题,强化核心指标管控,提高水能风能光能资源利用率。对弃水弃风弃光要运用管控模型进行深度解析,一家企业一家企业、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说清楚”。认真落实国家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要求,统筹推进安全文明达标、设备治理、技改检修、配煤掺烧与节能、环保改造等工作,科学设计治理方案和技术路线,制定超低排放和节能环保改造三年规划,超前谋划,统筹安排,加快推进,确保质量,最大程度地节约投资、节省时间。

扎牢面向市场的重要防线。紧盯电力、煤炭、资金市场变化,强化关键要素控制,主动谋划应对,实时跟踪把控,及时防偏纠偏。加强市场营销。顺应电力体制改革形势,加快从协调型营销向竞争服务型营销转变,完善营销管控体系,优化整合内部机构,实现各专业之间高度贯通、高效协同。深化“三同”对标,紧盯电量计划覆盖率、完成率和机组开机率,打好计划牌、市场牌、政策牌,全场紧盯,全年紧盯,做到起跑线不输,力争跑动中超越。加强燃料管理。坚持“优库、控价、提质”策略,密切跟踪煤炭市场供需结构变化,优化采购策略,全面实施阳光采购,完成燃料智能化系统建设,强化入厂入炉入账全流程治理,实现精准有效管控。科学开展精细化掺烧,实行菜单式管理、常态化运作,深度挖掘企业创效空间。加强煤价多维对标,与市场变化对标看市场节奏把握得怎么样,与区域排名对标看工作推进力度和效果。加强成本资金管控。抓好设备、人、资金三大驱动要素,推进成本线下移。统筹运维检修和设备治理,创新运维检修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性资金效率。优化劳动组织,严控内设机构和干部职数,完善薪酬福利和分配,清理业务和用工,加强人工和管理成本管控。完善成本资金管控机制,继续深化成本费用对标排名和“说清楚”,加强负债总额与负债率双控,突出抓好“两金”总额压降、带息负债规模压降和资金成本压降,做好重点企业、亏损企业资金接续和信用风险管控,防范出现系统性风险。

下大力气推动相关产业提质增效。抓好煤炭产业安全、稳产、控亏。加强产运销协调,强化量本两条控制线,加大自产煤消纳力度,落实煤电互保计划,稳定生产矿井经营秩序,做好停产停缓建矿井工作,确保安全稳定。加强金融资源整合,深化产融结合、融融协同,创新业务模式,优化资金投向,稳定提升业绩,防范金融风险,提升可持续盈利能力。加快实施科技环保产业战略转型,推进业务整合和瘦身健体,提升市场竞争力,集中力量发展好优势产业。物资物流产业抓好集团赋予的战略定位落实,强化产流协同,为集团集中管控提供支撑。充分发挥燃料公司煤炭储运通道和阳光采购、进口煤平台作用,充分发挥物资公司招投标、询价采购和集采配送平台作用,为全系统提升采购效能、降低物流成本服务。科研单位围绕集团战略推进创新驱动,强化产研结合,提升服务生产、建设、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提升科技资源聚合能力,突破一批关系集团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前瞻性科研项目。

(三)全面强化责任落实,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须臾不能麻痹,丝毫不能放松,时刻不能含糊。我们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坐针毡的危机感,全面深化安全工作认识,坚持全面抓、系统抓、重点抓、配套抓、严实抓,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全面地抓。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安全工作的基础性地位和全局性意义。安全是集团公司的核心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是企业核心能力建设。强化红线意识,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动摇、不放松。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深刻认识安全是第一责任、第一政绩、第一纪律,始终把安全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把握安全工作的本质内涵和规律,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安全工作要靠大家,要增强底线思维,立足全局和企业实际统筹驾驭,确保生产安全、环保安全、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

系统地抓。良医治未病,抓安全工作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立足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责任制体系,全面贯通管人管事管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基本方针,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和综合治理,提升企业管理品质。坚持以人为本根本宗旨,管好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打造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不断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扎牢织密安全防护网。

重点地抓。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的安全工作。加强防洪度汛和供热管理,加强施工作业场所和外包工程管理,加强煤矿瓦斯防治、防透水、防冲击地压管理,加强大坝、煤场、灰场管理,加强易燃易爆品和油库、氨站、氢站、燃气管网等危险源管理,加强煤化工企业等高温高压高腐生产管理,加强关停企业和停缓建项目管理,加强小企业、非电企业等边缘地方管理,加强防恐防暴和安保管理。

配套地抓。加强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将员工培训持证100%、安全生产达标100%和“五落实五到位”100%作为基础条件纳入企业星级评定。健全安全工作监督体系,严格落实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监督工作规定》,所有单位都必须建立安全监督体系和督查机制,完善组织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健全安全制度标准体系,落实安全投入和技术措施,改善安全工作条件,提高安全作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安全应急演练,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快速反应和危机管理能力。强化安全制度执行,全面落实安全警示日和联系点、联系人制度,扎实推进“三反四保”工作。

严实地抓。严管理。坚持“全覆盖、零容忍、硬考核、严查处”,以铁腕反违章,以铁律抓治理。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违章就是事故”的理念,把反违章和隐患排查治理作为主战场,把违章和缺陷当事故管理,坚决以零违章、零缺陷保零事故。严检查。统筹企业治理和达标规划,加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检查,提高检查标准,坚决以零容忍对待问题,真正发挥安全监管的补漏托底作用。严考核。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将安全工作纳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领导干部考核,企业发生人身和设备重大安全事故,在年度考核和星级评定中一票否决。严查处。严格落实“四不放过”原则,事故调查处理实行事故原因和领导干部责任“双查制”,发生人身和重大设备事故,必须处理所在单位领导,同一区域一年内发生2次及以上人身和重大设备事故,必须处理分子公司领导,发生恶性事故必须处理企业主要领导。严作风。将安全管理“一岗双责”落实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纳入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检查内容,深入查找领导干部抓安全“不严不实”的问题。

(四)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筑牢依法治企制度保障

认真落实中央巡视整改要求,抓好“四个集中管控”落地。统筹集团公司三级管控体制和“四个集中管控”,完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落实管理和监督责任,形成有序衔接、高效协同、上下联动、监督制衡的运转体系。与“四个集中管控”相配套,加快推进专业公司业务整合,建立支撑体系,充分发挥集团公司规模优势和专业公司专业优势,转变商业模式,加快转型升级,做专做强做优。将“四个集中管控”全面纳入集团“双提升”工作推进通道,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持续发力,提升集团核心管控能力。

认真落实国资国企改革要求,完善集团治理结构。规范董事会建设、公司治理结构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完善三级管控体制,厘清权责边界,推行权力和责任清单,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问责机制。推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统筹价值管理和风险管理,建立资产监控体系,动态监控企业运营风险。强化干部员工廉洁从业风险管控和防范,屏蔽特定利益关系人,阻断利益输送,清除寻租空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集团巡视、内审、监察、信访、法律工作,认真配合监事会监督检查。

认真落实中央对国企央企工作的要求,完善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坚持战略导向、价值导向、问题导向,坚持重对标、硬考核、强激励、严约束。坚持领导班子业绩考核与党建党廉考核协调推进,构筑从严治党、从严治企的制度性保障。坚持领导班子考核与领导干部考核协调推进,将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激励更加紧密地挂钩,规范领导干部薪酬分配、履职待遇和激励约束,提升领导班子执企能力,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劲动力。坚持业绩考核与星级企业创建协调推进,强化穿透联动和责任追索,把完成目标任务与改善基本面紧密结合起来,提升集团持续盈利能力。坚持目标、对标与重点问题关注考核协调推进,完善结构化考核模式,形成以推动问题解决为中心的驱动机制,充分发挥考核的牵引驱动作用,聚合形成企业不断追求卓越的内生动力。

(五)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筑牢从严治党政治保障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的政治原则。全面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与企业经营发展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把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认真执行集团公司党组工作规则,充分发挥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管党治党责任有效落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党建责任制考核,组织广大党员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组织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发挥好工会、共青团等组织的作用,深入细致做好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强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深入实施“惠民工程”,凝心聚力打造幸福国电,确保职工队伍稳定,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牢固树立“不管党治党就是严重失职”的观念,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担起来、落下去。各级领导班子要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加强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既干好本职工作,又担负起职责范围内的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深刻认识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坚持抓早抓小、落细落小,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强化纪律检查监督。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法规,严格党内生活,遵循“五个必须”,杜绝“七个有之”。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加强纪检监察工作,推动纪检监察机构“三转”,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全面推进廉洁国电建设。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面提升执企能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首先是党的干部,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深刻认识做好央企国企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政治意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刻认识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深刻认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受党和人民委托来管理这份家业的,在反腐败斗争面前没有例外。强化战略思维,主动顺应形势变化和改革要求,驾驭全局,因势而动,创造性地推进工作。强化责任担当,面对矛盾敢于亮剑,面对困难勇于攻坚,紧紧扭住核心绩效,沉下心来做企业,扑下身子抓管理。强化作风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遵守“好干部”五条标准,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遏制“四风”回潮反弹。

(六)全面推进“双提升”,带动集团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双提升”是集团公司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部署和全局性举措。深刻认识“双提升”在集团战略中的整体站位,把“双提升”作为落实“一五五”战略、推进全面工作的总抓手,作为驾驭形势、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制胜法宝,作为领导干部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的方法论,不断深化认识、丰富内涵,持续深入创新推进,锻造成为积极应对新常态的“国电功夫”。

在思变求变上下功夫。深刻把握“变”和“进”的辩证关系,依靠观念、机制、作风的转变,推动企业面貌的根本转变。企业天天跟变量打交道,市场、政策、环境都在不断变化,企业发展的机遇和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企业工作中唯一不变的元素就是变。必须加快转变执企理念,思辨求变、以变应变、以变促进,善于顺应变化,善于驾驭变化,善于在不确定中找确定,在变化中求平衡。变是方法,变是动力,变是红利。变蕴含着辩证和改革的思想,惟有改革创新是企业的源头活水。要充分发挥改革创新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用改革的办法破瓶颈,思路决定出路,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只要思想解放就会闯出新天地。用改革的办法激活力,以改革的手段导入新理念新机制,引入新鲜空气,发挥鲶鱼效应,通过顶层制度设计,激活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用改革的办法解顽疾,总揽全局,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重新审视和修改游戏规则,调整资源配置方式,推动矛盾转化和解决。

在统筹统领上下功夫。“双提升”推进成效如何,关键取决于是否真正用“双提升”的思想方法执企治企指导实践,是否真正发挥“双提升”这个总抓手的作用牵引驱动各方面工作。抓“双提升”要树立系统论、控制论的思想方法,把“双提升”贯穿企业经营发展全过程。每个企业都要按照“树立一个理念、推进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升”的指导思想,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研究回答好“在哪儿、去哪儿、怎么去”这个基本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突出矛盾,找准突破口和发力点,贯通“找问题、补短板、破瓶颈”的实践路径。坚持对标指引,持续对标,多维对标,深度对标,在动态中看变化,在跑动中看差距。坚持精益管理,以对标发现问题,以精益解决问题,贯通价值链,聚合精气神,推动各条战线、各个环节不断精进。

在抓实落实上下功夫。“双提升”工作重在抓落实,“双提升”工作抓得怎么样,关键看成效。企业管理抓来抓去有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如何真正落实责任。要把握管理工作的本质,抓纲举目,因势利导,从根本上构建内在驱动机制,激发企业自身活力,推动责任的真正落实。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系统都可以解析为若干具体环节的简单过程。抓企业管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要把大道理变成可以做的小事情,下力气去抓好那些关系全局的具体事。好的企业是管出来的。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卓越。坚持严字当头、实字入手,强化执行力建设,聚焦企业核心目标,建立明确的控制点、控制线、控制标准,细化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将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各条战线、各个环节。要加快形成以制度、系统、机制、标准、程序来推进工作的企业运营管控体系。要进一步硬化五星、四星级企业对标门槛,抓紧研究制定重点企业重点问题清单,加大领导干部考核问责力度,推动企业“两个转变两个提升”。

在深入深化上下功夫。集团“双提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各个领域推进还不平衡,各个层面贯通还不够,今年全系统要深化推进。火电产业要打好稳固业绩的保卫战,继续改善提升。水电风电产业要加大力度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提升水资源风资源利用率,把弃水弃风损失降到最低。要抓紧落实集团公司颁发的水电风电企业组织管理办法,加强安全生产、市场营销和经济运行部门,落实领导分工和责任。集团组织对这些企业主要领导进行运营管理培训和考试。煤炭产业要保持安全稳定,稳住产销量,稳住现金流,稳住队伍。综合产业要加快转型转轨,尽快踏上“复兴之路”。前期基建领域要加强与行业先进水平和一流项目对标,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加强“双提升”在各层面的贯通落地。三级单位要适应形势变化打造“升级版”,对标先进企业,完善实施方案,加大推进力度。二级单位要抓紧布网收网打造“网络版”,深入开展区域对标和综合评估,明晰本单位优劣势以及竞争力,将各企业各项目各领域工作统筹起来,把点连成线,把线编成网,推动综合优化总体提升,形成全面推进局面。集团公司要精雕细刻打造“推广版”,聚焦基层企业和二级单位,深度挖掘有价值的鲜活实践,命名一批“双提升”创新实践基地,总结提炼具有普遍性、规律性、指导性的管理方法,带动全系统思想观念转变、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管理效益的持续提升。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深入实施“一五五”战略

努力推动集团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乔保平

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国资委各项工作部署,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努力奋斗,全面实施“一五五”战略,积极应对政策市场环境变化的严峻挑战,圆满完成中央专项巡视各项工作,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实现“保增长”的目标任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一,积极配合中央专项巡视,整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接受中央专项巡视,是集团公司2015年最大的政治任务。集团公司党组和各级领导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高度重视,全力配合,认真严肃抓好整改。巡视期间,成立专门机构,畅通信息渠道,认真准备材料,客观反映问题。巡视意见反馈以后,集团公司党组立即部署整改工作,成立领导小组,设立综合协调组和7个专项整改工作组,严格落实责任,强化过程管控,注重源头整改,加强建章立制,严格督办问责。我们聚焦重点问题,落实“两个责任”,实施“四个集中管控”,推进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大力追讨欠款,规范选人用人,认真核查信访举报。通过巡视整改,加强了党的建设,强化了内部管控,提升了管理效益,有力促进了改革发展。截至去年底,共制定巡视整改方案42项,完成整改措施100项,新建修订制度文件42个,全面完成了巡视整改任务,得到了中纪委、中央巡视办和巡视组、国资委专项督查组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第二,坚持质量效益导向,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我们着力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效益上来,严格投资管控,做强做优主业,优质资源继续向主业集中,投资向清洁可再生能源和大型清洁高效火电机组倾斜,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一批事关战略全局的重大项目取得突破,风电投产308万千瓦,战略优势进一步巩固。加大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力度,重点处置项目积极推进。稳健实施“走出去”,加拿大风电项目投产即盈利,南非项目开工建设,得到了国资委的充分肯定。

第三,全面深化“双提升”工作,经营绩效创历史最好水平。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电量电价“双降”的严峻形势下,我们主动扛起“保增长”责任,采取一系列措施,夯实生产运营基础,筑牢营销、燃料和成本资金“三条防线”,实施“新机生效、治亏见效、降本增效”经营策略,加快综合产业转型升级,存量资产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利润同比增长32.1亿元。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1.01个百分点。安全环保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加强环保治理,圆满完成环保部下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年度控制目标。

第四,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内部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我们牢牢把握战略型、决策型董事会定位,各位外部董事认真履职,专业委员会作用逐步发挥,董事会在重大决策把关、重大风险防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监事会高度负责,依法履职,加强监督检查,指出了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我们堵塞了漏洞,提升了管理,促进了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紧密跟踪国资国企和电力市场化改革政策,研究制订集团公司深化改革的有关思路和措施,结合巡视整改,推进内部改革,全面实施投资、财务、燃料和物资采购招标的集中管控,研究完善市场营销体系,着力提升集团公司管控能力。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组织考察程序,建立选人用人纪实办法和倒查机制,精简干部职级,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干部交流,用人满意度考核在中央企业名列前茅。

第五,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措施,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制订了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和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修订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星级企业考评办法,加大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权重,推动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加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联系企业实际,创新活动载体,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系统工作作风进一步改善。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深入推进纪检机构“三转”,扎实有效地开展巡视工作,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加强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园文化有效落地,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强化民主管理,深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行员工“首席制”,大力开展劳动技能竞赛、青年创新创效等主题实践活动,努力构建“幸福国电”。

“十二五”时期,集团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十三五”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认真总结经验,深刻吸取教训,主动转变发展理念,更加突出质量效益导向,形成了“一五五”核心战略。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的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刻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有效驾驭了复杂严峻的经营形势,更加注重存量资产经营,更加注重资产结构和产业布局优化,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全面开展“双提升”工作,圆满完成了“保增长”任务,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进入管理、发挥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党的政治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切实转变为企业的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十二五”时期,集团公司总装机由9532万千瓦增长到13500万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由20%提高到29.9%,火电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比由38.3%提高到48.7%,风电装机由897万千瓦提高到2303万千瓦,成为世界第一。累计实现利税总额超过1900亿元,在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中年年荣获A级。

深刻认识发电企业面临的趋势性重大变化,牢牢把握“十三五”总体发展思路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电力行业经营发展方式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为电力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做好“十三五”工作,必须准确把握五个方面的重大趋势性变化。

第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十三五”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延续疲弱复苏态势,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低于潜在增长率,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从泡沫化状态回归常态,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新动力正在强化,但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经济运行潜在风险增多,传统的“三驾马车”疲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人口红利消逝,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去高速扩张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新常态下,将主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

第二,能源电力工业面临产能过剩的新挑战。伴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能源革命深入推进,持续十多年的重化工业阶段临近结束,传统产业普遍产能过剩。能源消费正在减速换挡。200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9.4%,2011-2014年年均增长4.3%,2015年仅增长约1%。电力产能过剩风险日益凸显。目前,我国煤电装机已达8.8亿千瓦,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发电侧竞争更加激烈,利用小时将持续下滑。煤炭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目前,全国煤炭消费量40亿吨左右,现有和在建煤矿产能超过50亿吨,煤炭总量严重过剩,预计“十三五”期间煤炭市场仍然总体宽松。

第三,绿色低碳成为能源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大范围重度雾霾污染,社会反响很大,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我国燃煤电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已达到世界最严标准,国家已经开始全面推行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分别为

10、35和50毫克/立方米,现役机组供电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时,新建机组低于300克/千瓦时,2020年要全部达标,东、中部地区提前到2017年和2018年,集团公司2020年要全面改造完成,实现超低排放,度电成本增加1.6分。未来两年,中央将对所有省份开展环保专项督察,严肃查处环保违法事件。巴黎气候大会达成了《巴黎协定》,碳减排将成为发电企业新的刚性约束。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达到15%,风电、光伏发电分别达到2.5亿和1.5亿千瓦左右,未来新增装机将主要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

第四,市场化改革对发电企业提出了新考验。当前,国资国企改革和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对电力企业顺应市场环境变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方面,国资国企改革以功能分类、重组调整、混合所有制改革、两类公司为重点,加快实施。另一方面,电力体制改革文件已经正式发布,改革进入实施阶段,放开发用电计划、建立电力市场和售电侧改革是新一轮电改的重点。

另外,政策市场环境变化影响很大。新的煤电联动办法已经出台,联动周期为一年,煤电电价还存在下调可能,对火电企业控制成本、强化管理、提升效益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要取消补贴,实现平价上网,在运新能源项目电价也存在下调的可能性,部分地区风电限电比较严重。

第五,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的政治原则,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国有企业必须置身其中。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把企业党建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总的看,集团公司经营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深刻的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十三五”时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窗口期和机遇期,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增强信心,坚定不移地践行央企的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坚定不移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坚定不移地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

面对新形势、新常态、新任务、新要求,集团公司“十三五”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求优的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一五五”战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双提升”为抓手,优化布局结构,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管理增效,加强党建和反腐倡廉工作,全面建成一流综合性电力集团,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要实现建成一流综合性电力集团的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这也是集团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要求。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也提出,“十三五”时期,中央企业要切实做好创新驱动、结构调整、开放合作、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和加强党建六篇大文章。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体制创新,推进机制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深化管理创新,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障碍,构筑未来竞争的新动力新优势。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在协调发展中补短板、拓空间、增后劲,实现与经济增长的协调、与国家能源布局的协调、内部产业结构的协调、管理和发展的协调。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按照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总要求,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带头实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建设清洁高效煤电机组,提升“绿色国电”品牌。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以开放的思维和视野看待发展,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推进产能国际合作,同时研究推进战略重组,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开辟发展的新领域新境界。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大力弘扬家园文化,深入实施惠民工程,推进职工成长成才,倡导共享工作理念,共同把企业管理好、发展好。

要实现建成一流综合性电力集团的目标,我们要把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国电集团的发展工作中,切实做到“六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追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衡量发展质量和效益,就是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这才是我们要的发展。集团公司“一五五”战略的核心就是科学发展,战略的导向就是提高质量效益,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二是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中央对深化改革已经做出全面部署,电力市场化改革也在加快推进,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观念陈旧、体制僵化、投资盲目、制度执行不规范、管理粗放、效率低下、部分企业亏损严重等问题,这在集团公司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按照中央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三是必须加强党的建设。作为中央管理的企业,从严治党落实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全局,更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我们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发挥出来,始终保持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四是必须正视困难挑战。要实现“十三五”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攻坚克难,积极应对,主动转方式、调结构,向改革要动力,向管理要效益,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五是必须优化发展环境。要用好环保政策,建设环保设施,实施超低排放;要用好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要坚持效益优先,主动沟通,用好地方优惠政策;要用好“走出去”政策,充分发挥优势,加强国际合作。六是必须维护安全稳定。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要全面加强安全环保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杜绝环保事件。在改革发展中,要推进企业民主管理,注重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维护职工权益,解决实际困难。要创新用人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家、优秀团队和优秀人才的作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深入实施“一五五”战略,全力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企业深化改革创新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十分重要。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推进,严格落实责任,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有效推动“一五五”战略落地,确保实现“保A创优”目标,确保完成“保增长”任务,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第一,推进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保持战略定力,突出质量效益,审慎把握发展节奏和布局,科学制订“十三五”发展规划,围绕做强做优主业,加强投资管控,严格投资计划、资金和工程控制,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优势区域和优势项目上,重点发展优质风电、大型高效火电和水电等清洁能源。

一要优化布局结构。火电要严控投资规模,进一步比选评优,精选建设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和综合效益较好的热电项目,抓好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项目。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要加大发展力度,保持合理投资强度,优化投资布局,积极争取优质资源,做好项目储备,巩固风电领先优势,有序推进水电开发,择优开发其他新能源。煤炭产业要加快资源整合,抓好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处置效益差、风险高的中小煤矿。综合产业要继续推进转型升级、瘦身健体,更加突出质量效益,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存量资产经营水平。要密切关注热网、配电网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基建项目要严把开工关,强化过程管控,同步落实好环保措施,打造精品工程、效益工程。

二要加快低效无效资产处置。要抓住国家推动处置“僵尸企业”、去产能的时机,研究利用扶持政策,坚决退出低效无效和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业务。要坚持依法合规,严格履行程序,创新处置方式,妥善安置职工,严防国有资产流失,争取整体处置收益最大化。

三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围绕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创新平台作用,紧密跟踪先进前沿技术和关键装备,力争在高效煤电、节能提效与超低排放、可再生能源、控制与信息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切实抓好首个风电运营商“大数据”中心建设,积极推动成果产业化。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激励力度,拓展创新人才成长渠道,营造创新文化。

四要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拓海外电力市场,加强整体谋划,完善国际化战略,明确重点布局,建设“走出去”平台,充分发挥新能源、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自身优势,推动一批优质项目落地。要加强海外项目管理,加快培育国际化人才,提升海外投资专业化水平。要高度重视投资风险,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寻找有成功经验的合作伙伴,优势互补,确保投资安全。

第二,积极稳妥推进深化改革工作,激发企业活力动力。今年是改革年,国资国企和电力改革的方案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加强顶层设计,精心制订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坚持试点先行,稳妥组织推进,确保改革政策落地。

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健全完善董事会制度体系,合理划分决策界面,充分发挥外部董事和专业委员会作用,进一步提升议事质量和决策水平。探索完善二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改进区域公司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三级管理体制,厘清职责界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继续压缩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按照中央和国资委统一部署,把握政策界限,加强产权和股权管理,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研究推进整体上市。

要加快完善市场营销管理体制。加快转变营销理念,建立健全三级营销管理体制,充实各级营销机构,培养专业化队伍,全面提升营销工作水平。积极发挥省公司的统筹协调作用,组织好市场交易,研究推进售电公司组建工作,探索进入配电业务,参与国家和地方电力市场改革试点。

要探索建立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坚决落实中央薪酬制度改革意见,探索实施分类管理,建立与选任方式相匹配的薪酬分配制度,收入和管理、效益硬挂钩,在金融、科技等领域开展试点,及时总结推广。根据岗位职责和绩效贡献,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增强关键岗位和核心人才薪酬竞争力,继续向生产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员工倾斜。

第三,切实用好巡视整改成果,全面实施“四个集中管控”。中纪委杨晓渡副书记在集团公司调研时强调,要深入持久地抓好巡视整改,把整改工作同企业自身改革发展,同企业的内在需要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触及本质,弥补短板,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要坚决贯彻要求,切实把巡视整改作为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的重大举措,不做样子,不走过场,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地抓落实,见实效。

“四个集中管控”是中央专项巡视的重大成果,是落实中央巡视组要求、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政治考量。目前,“四个集中管控”方案已经集团公司党组审议通过,体系实现了正式运转,制度基本完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逐步到位。在集团公司层面,党组的态度是坚决的,思想认识是统一的,下一步要结合实施情况,把紧方向,调整完善,厘清权责边界,加强协调指导,确保权责对等、运转高效。二三级单位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组的部署上来,坚决贯彻执行,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强化业务支撑,为集中管控落地提供保障。今年年底,要对“四个集中管控”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要总结经验,对落实不力的,进一步督导推动。

第四,全面深化“双提升”工作,进一步提升存量资产经营水平。 “双提升”是落实“一五五”战略、完成保增长任务的重要抓手,要与“四个集中管控”融为一体,持续深入推进,不断改善企业基本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要始终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层层落实责任,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狠抓隐患治理,严格监督考核,确保安全管理可控在控。要切实加强环保治理,认真做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严格环保设施运行管理,严禁超排偷排、弄虚作假,确保经济清洁运行。要按照国家碳减排的有关要求,全面加强碳资产和碳交易管理。

二是强化生产经营管理。各产业板块要坚决落实集团经营策略,主动应对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突出问题导向,抓住关键指标,加强重点整治,强化协同互保,夯实生产运营基础,提升可持续盈利能力。要强化财务战略引领,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成本费用管控,强化现金流管理,不断提升科学理财水平。要充分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领域绩效考核标准,建立全局性考核体制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提高考核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是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要围绕建设法治企业,牢固树立依法治企意识,落实法制工作新五年规划,健全法律管控机制,完善总法律顾问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两级法务平台,加强重大经营活动的法律审核把关。要建立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应急处理方案,强化监督检查,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要完善审计工作体系,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强化整改落实,加大问责力度,实行审计全覆盖。要全力配合监事会监督检查,高度重视监事会提出的问题,不折不扣抓好整改。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党中央坚定不移反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使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王岐山同志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用严明的纪律管住全体党员,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要依纪监督、从严执纪,真正把纪律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

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向中央看齐,集团公司基层党组织也要向集团党组看齐。去年12月1日,中组部、国资委党委召开了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从严从实抓好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坚决做到讲政治守纪律讲规矩,坚决落实党管干部原则,从严管理监督企业领导人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这些要求,是我们加强党建的基本遵循,今年,中央还将召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第一,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党的建设必须全面从严,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都是责任主体。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重点内容和责任要求,建立刚性制度,强化考核问责,构建主体明晰、责任明确、有机衔接的责任体系。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是抓党建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贯彻从严治党要求,担负起主体责任,加强对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考核,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强化“一岗双责”意识,抓党建不仅是党委书记的事,其他班子成员不能只抓业务、不抓党建,要牢固树立抓党建的意识,把“一岗双责”的担子挑起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充分发挥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明确党建工作总体要求,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工作规则,确保管党治党责任有效落地,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推动党组织成为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规范和创新并重,着力解决“两张皮”的问题,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和载体,加强党支部建设和工作考核,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加体现时代精神、符合企业实际、贴近党员群众,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和实效。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制度,充分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第二,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要求,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认真落实党组(党委)的主体责任。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把党的领导体现到日常管理监督中,注重日常,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本单位的政治生态负好责。要把责任传导给所有班子成员,压给下面的书记,确保责任落到实处。要全面落实纪委的监督责任。要尊崇党章,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今年,要重点抓好“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专题教育,以及集团公司党组确定的“一名党员一滴清水”专题学习活动,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加大纪律审查力度,严肃处理违规违纪问题。深入推进“三转”,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充分发挥纪检、审计、巡视力量,形成监督合力。

第三,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是衡量一个领导班子合格不合格的基本要求。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班子的合力,坚决反对“一言堂”、“家长制”,对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力、发生重大偏差和失误的,严肃追究责任。要规范选人用人工作,完善选拔任用办法,严格落实程序,完善考实考准干部的有效措施,纪检组长从酝酿开始就全过程参与,把好动议提名关、考察考核关和程序步骤关,建立干部选拔任用问责制度,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要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全面加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科学评价业绩贡献,强化考核成果的实际应用,更加注重日常表现,对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多做扯袖子、咬耳朵的工作,制定干部能上能下管理规定,重点解决不能下的问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企”工作方针,以打造创新型科技人才和专家型技能人才为重点,开展系统内技能竞赛,深化员工“首席制”建设,逐步扩大专业覆盖面,落实“首席师”工作条件和待遇保障。

第四,持之以恒推进干部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动真碰硬,坚决克服部分干部“慵、懒、散”、“不作为”的倾向,坚持坚持再坚持,把作风建设抓到底。要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集团公司24条措施和五项规定,全面规范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严禁将公款用于个人支出,出了问题的,要严肃问责。要加强基层调研,推动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切实提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

第五,认真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加强职代会制度建设,落实好职代会各项职能,深入推进厂务公开,不断拓宽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继续实施好“惠民工程”,做好困难帮扶工作,落实劳模政策待遇,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深化“巾帼建功立业”活动,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职工幸福指数。加强青年教育引导,支持青年岗位成才,帮助解决青年实际困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宣贯“家园”文化,构建起“国电以人为本,员工以企为家”的和谐局面。高度重视信访维稳,抓好源头防控,做好应急预案,确保和谐稳定。在节能环保、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维护职工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积极履行责任,树立良好的央企形象。

上一篇:工程造价预算实习报告下一篇:贯彻中央信访工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