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德调查报告

2022-08-07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公德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大学生公德调查报告

大学生公德调查

[摘 要]社会公德是每个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衡量社会成员素质高低和社会文明风尚程度的重要标志。当代大学生是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对于推进社会道德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公德;大学生;原因;对策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形式,对某大学50名学生进行有关大学生公德情况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多数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比较强。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在公共场所排队遇到有人插队时,25%的同学会马上制止;对于“课桌文化”,65%的同学认为它破坏公物会造成不良影响,5%的同学认为应想办法杜绝;在公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孕的乘客时,100%的同学主动让座;遇到红灯时,80%的同学会一贯遵守交通法规;面对乞讨人群,5%的同学会给予帮助;对于自习室中严重的占座现象,60%的同学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对于考试时的作弊行为,90%的同学反感,自己从来不作弊;对于大学生肆无忌惮地说粗话现象,90%的同学认为既不文明也不好听,6%的同学认为影响了大学生的形象;对于公共场合下一对恋人的亲热行为,85%的同学反感,认为有伤大雅。

(二)一些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比较保守。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在公共场所排队遇到有人插队时,45%的同学只在心里抱怨,而不出面制止;对于“课桌文化”,25%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只要管住自己就行了;遇到红灯时,15%的同学赶时间时不会遵守交通法规,5%的同学警察在时会遵守警察不在时不遵守;面对乞讨人群,80%的同学看对象而定是否给予帮助;对于考试时的作弊行为,15%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只要自己不做弊就行;对于大学生肆无忌惮地说粗话现象,4%的同学认为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作为语言武器;对于公共场合下一对恋人的亲热行为,15%同学认为无所谓只要自己不做就行。

(三)少部分大学生对问卷的答案选择倾向极端。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在公共场所排队遇到有人插队时,25%的同学会口里谩骂,5%的同学会视而不见;对于“课桌文化”,5%的同学认为好,它展示个人风采可以自由宣泄感情;面对乞讨人群,15%的同学选择回避;对于自习室中严重的占座现象,40%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对于考试时的作弊行为, 8%的同学认为没什么大不了自己也干过,2%的同学认为作弊总比补考要好。

下面将从环境和调查对象本身的特征两方面来分析原因。

1.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对其社会公德意识形成的影响非同小可。

首先,一个人未走向社会大环境之前,家庭的熏陶和成人的表率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中国古有“书香门第”的说法,一个家庭的风气会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孩子最初品性的形成,而家长则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在较小的年龄段,孩子内心是没有好坏的区别意识的,并且恰恰是在这时,他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因此,很容易就会在糟糕的家庭氛围中被成人错误

的行为感染了。

其次,学校的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各大中、小学,学校主要通过书本来教育学生,但如果课堂教育没有和实践、生活结合起来,就很容易变成表面教育,学生走出了教室,公德意识就变得非常浅薄。并且,随着由小学到中学然后升入大学,学校中对于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也越来越少,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在大学里,自由而开放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也让公德教育不知不觉地被“冷落”了。一直以来,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都是被动的。一旦学生获得了“人身自由”,其身上缺乏自主培养能力的问题就显露出来,这一缺陷在公德意识培养上特别明显。

再次,近年来社会上通俗文化的流行形成了一种随性的风气,凡事都讲究娱乐,只要做一件事情能找到乐子,自己“爽”就行。这样一种风气使人在面对公德问题时常常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管在客观上看来问题有多严重,只要其没有损害到自身的利益,就不必花力气去对付。难道社会公德是建立在个人利益之上的吗?这样的风气对我们反省自身是非常不利的,很可能使公德意识在这一个大漩涡中堕落。还有,警匪片和大众小品等的流行会在不知不觉中误导人们,其中的匪气和“大俗即雅”的观念搏得了公众盲目的喜爱,但人们没有意识到,在这个过程中,公德意识的力量又一次被削弱了。并且,社会往往忽略了对大学生的公德检验。在面对大学生的求职时,用人单位关心的仍是求职者的工作能力,而不是道德水平。

2.作为被调查对象的90后大学生,开放,追求自由的性格使其在面对公德问题时,附带着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因此,不难理解为何有小部分的大学生被问及面对在公共场所有人插队的现象时,他们会选择马上制止。90后的这样一种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这一群体的社会公德意识。

大学生群体是走在社会最前潮的,也是将来社会发展的顶梁柱,大学生风貌是整个社会风貌的缩影。因此,作为思想道德修养重点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问题,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实际的落实。

三、建议

(一)完善和健全社会道德体制。大学生公德培养塑造离不开公民建设的大环境,“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健全的社会公德体制对规范、约束和保障社会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强化社会舆论的作用。揭露和谴责违背社会公德的丑陋行为,鼓励和褒奖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教育和警示广大社会成员。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加强政治思想和社会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教学优势,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本校实际,科学的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将思想道德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在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同时,严肃校纪校规,对违反纪律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严肃处理。从而不断深化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

(三)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道德修养不是脱离实际的闭门思过,而是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个体道德上的自我反省和

自我升华。如:参与社会公德宣传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服务社会等。

(四)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道德修养是个人在道德意识和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要求进行的一系列自我完善活动,它体现于一言一行上,体现在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

1.树立强烈的道德修养动机。保证可以满怀热情自觉自愿的参与学习思考和体验,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境界。

2.积极主动的认识和批评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主动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必要的,通过反省以找出自身思想与行为中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抑制和克服。

3.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道德模范是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诠释了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道德模范为榜样,向道德模范学习对我们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习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国杰,夏伟东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18 [2] 小白菜。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EB/OL]。 “问卷星”网站

http:///jq/648407.aspx 2009-3-25 [3] 马向青。高职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面对的问题及对策[EB/OL]。龙源期刊网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1041131-1-1.html 2007 [4]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EB/OL]。百度百科 http://wenku.baidu.com/view/

附件:问卷调查表

1 您在公共场所排队此时有人插队,你会怎么做?

马上制止25%

心里抱怨45%

口里谩骂25%

视而不见5%

2 你对校园中的“课桌文化”有何看法?

好 它展示个人风采可以自由宣泄感情5%

不好 它破坏公物造成不良影响65%

随便 管住自己就行了25%

想办法杜绝5% 3 在公车上见到老弱病残例,你是否会主动让座?

假装没看见

别人不让我也不让

主动让座100% 4 你遇到红灯时,将怎么做?

经常闯红灯

警察在时遵守交通法规,警察不在时不遵守5%

一贯遵守交通法规80%

赶时间的时候不遵守15% 5 面对乞讨人群你的态度?

回避 15% 给予帮助5%

鄙视

看对象而定80% 6 关于自习室中严重的占座问题,你怎么看?

不应该,这是不道德的行为60% 应该,有利于自己的学习

无所谓40% 严肃处理

7 你认为决定青少年社会公德意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社会环境50% 家庭陶冶40% 学校教育5% 成人表率2% 舆论导向2% 影视作品1% 8 你对考试时的作弊行为有何看法?

为了考高分可以理解

总比补考要好2% 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8% 反感,自己从来不作弊90% 9 你认为大学生肆无忌惮地说粗话好吗?

不好,既不文明也不好听90% 还行,风气带动的

一般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作为语言武器4% 较差,形象问题6% 10 目睹公共场合下一对恋人的亲热行为你会持何种态度?

赞同,自己也曾经有过

反感,认为有伤大雅85% 无所谓,自己不做就行15%

第二篇: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2年11月11日—2012年11月22日

调查地点:海南大学城西校区应用科技学院

调查对象:海南大学城西校区部分在校大学生

组员及分工:温燕华,付佳慧,魏婧,陈芳巍,罗慧

温燕华(资料收集,撰写报告),付佳慧(资料收集,撰写报告),魏婧(资料收集,撰写报告),陈芳巍(资料收集,撰写报告),罗慧(资料整理,归纳总结),最后集体讨论定稿。

组长:顾晓琳

个别访谈:宿舍中就各类问题发表个人见解

文献收集:部分概念资料引用【天涯社区】

个人体会: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素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建设。 幻灯片制作:顾晓琳

报告整理: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内在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脚踏实地的追求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讲信誉,诚实不欺。针对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

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道德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令人困惑的,它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值得思考的。

为了了解我们海南大学城西校区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道德素质,让我们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遵纪守法,自我警醒,自我评估。我们2012级注会一班女生633宿舍小组于2012年11月11日至11月22日的十一天时间里对本校的大学生的道德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涉及海南大学城西校区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分类型剖析,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社会公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等。

四,文明礼貌与社会道德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 关键词:不良公德,蔓延,意识淡薄

在现代社会中一些不良的社会公德倾向仍然在大学生中悄悄蔓延,形成一股暗流腐蚀着意志脆弱的大学生的心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习不够努力,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恶习,甚至抄袭剽窃他人论文成果;诚信意识淡薄,助学

贷款久拖不还;不注意公共卫生,在教室里、校园内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财物和公共设施,随意刻画桌椅、踩踏墙壁、撕扯图书资料、损坏公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注意节约,浪费水电的现象严重;上课随意接打电话,既不尊重老师,又影响他人听课;公共场合学生情侣过分亲密;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等等。 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公德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等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加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长的溺爱,成长的环境往往一帆风顺,可谓是“温室里的花朵”,由此造成了他们自私、冷漠、懒惰、目中无人、我行我素,缺乏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近年来大多数家庭教育所看重的是孩子们的成绩,重视智力开发,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导致部分学生人格不健全,出现了“有知识缺教养”等现象。而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育目标理想化,教育过程抽象化,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道德行为能力不强,进而造成“知行相悖”的现象。

,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很少的人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环境保护

此外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在这一方面,以心海为代表的海大社团就表现出了海南大学的学生不一样的助人为乐精神很良好的社会公德,但是仅仅是海南大学的学生是不够的,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应该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良好道德素质。 应对措施:

1)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2)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外是讲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是讲社会公德,等等。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来自文献:

最后,总结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研究的概念,原因,意义,及其解决方案。

一、道德的含义及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1、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2、道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中华民族是素以崇尚道德著称的礼仪之邦,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精神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也是中国道德教育深刻蕴含的精髓。

在当今这个物质为主导的社会里,正确的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尤为重要。特别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内在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脚踏实地的追求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讲信誉,诚实不欺。同时,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培养,还可以促进学校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诚信观念,实现依法办学和以德治校。甚至对整个国家和社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意义。

二、关于政治素养、社会公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

1、政治素养: 表现为大学生政治态度与理想信念,包括大学生对国家政治方针、政治局势及经济形势的认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建立等。据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的政治觉悟较高,对自己的祖国有很深厚的感情,对我国公民道德素质、大学生道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的认识比较客观,并表示堪忧,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成为一个德智兼有的人。但仍有小部分人认为知识比思想品德更重要。

2、社会公德:

体现在大学生应具有的基础文明上,包括遵守公共秩序、明礼诚信、培养公民意识与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等。此次调查表的前三题用三个假设性的生活场景题。乱扔果皮纸屑、公车上的让座以及购物找零这几件事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作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及思想素质的大学生,理应是选“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主动让座”“会主动退还”。但是据调查结果表明,有50%的人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在第2题中还有5%的人选择“死都不让座”,在第3题中10%的人选择“不会主动退还”!所以,虽然现在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已经较高了,对于奉献及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已经有了较强的认同感了,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质应从细微之处做起。

3、个人道德素质:

包括道德价值取向、道德认知、心理素质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所以,虽然大学生的心理已经趋向成熟了,但是对事物认识的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仍然不能忽视。

通过此次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素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建设。

三、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主客观原因

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

从客观上讲造成的原因有: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有欠缺,对大学生从小的道德教育产生影响;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过分注重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三是家长长期过分溺爱,使当前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欠缺;四是就业体制的不完善及观念的落后,阻塞着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侵蚀着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主观方面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社会上流行的功利价值取向影响了大学生的实际行为,比如对于考试作弊的事,明知道是错的,但为了成绩还是会无奈的去做。二是思想观念与实际行为的分裂;三是大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事物认识有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

四、意见与建议

1、以正面教育为导向 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树立正确的观念

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意识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法纪和社会公德,通过自主的体验来感知道德知识,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遵循思想道德原则

学校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为使大学生的知识教育和思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德育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基础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社会性原则。

4、家庭、学校、社会、自我通力合作

思想道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家庭教育对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有的学生勤奋刻苦懂礼貌,修养好,深得教师的喜爱,有的学生则相反,这很大程度与家庭教育有关。父母对子女的道德教育中,应作出榜样,提出要求并严加管理。另外,社会这个大环境也应相应正确舆论导向,并及时树立典范,只有这样,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以上内容部分参考1999 - 2012 天涯社区】

第三篇: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我们这次调查的主题是“校园公物爱护”,公物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根据调查了解,看见别人正在损害公物时,41%的同学觉得看不下去,会上前阻止这种行为,25%的同学觉得与自己无关,继续干自己的事,32%的同学觉得没必要去说别人,多管闲事,还好,没有同学赞成这样的行为。当看见墙上和桌上到处写有不文明的语言时,81%的同学觉得那些人的素质低,不爱护公物,19%的同学觉得理解这种行为,因为上课太无聊了。对于一些同学用笔在课桌上乱写乱画的现象是常常发生的,大部分同学的态度是视而不见,觉得无所谓。破坏公物的不文明现象44%的同学觉得是大多数人身上存在的,31%的同学觉得是少数人身上存在的,25%的同学认为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对于目前存在破坏公物的现象主要原因有72%的同学认为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弱,19%的同学觉得是有关社会公德方面的思想教育不被重视,只有9%的同学认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于改善目前破坏公物的最有效方法有44%的同学认为是制定和宣传各类文明公约,28%的同学认为应该加强舆论监督,另外28%的同学认为可以实行严厉的罚款制度。对于一些不爱护公物的其他现象,比如用脚踢教室门,图书馆内同学随手撕书,乱放等现象,大部分同学表示都有看到过。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针对我们调查的结果,有以下建议:

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些许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机制不够完善,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易于受到外在不正确因素的影响及自身错误认识的影响。

第一、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教育体系:道德教育是社会公德养成的外部机制的基础。首先,普及公共文明礼仪知识。新闻媒体开辟专版、专栏和专题节目,集中宣传公共生活领域文明礼仪知识。其次,突出公共文明礼仪教育重点。在公共卫生方面着力培养责任意识,主动营造和爱护身边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在公共秩序方面着力培养自觉遵守法规的意识,解决知行不统一的问题;在公共交往方面着力培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宽容他人的意识;在公共观赏领域全面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和观赏礼仪知识,提高观赏水平;在公共参与领域着力培养人人参与奥运、人人从自我做起的意识和行动。最后,构建公共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开展像“班班唱”、“大家唱”之类的活动,将个人融入到集体的大环境之中。

第二、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修养体系:道德境界犹如阶梯,从初始境界到完善境界,其间是漫长的中间境界。道德境界层次是基于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功夫而形成的。从社会公德的角度分析,道德修养包括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动态上的"下功夫",即依照社会公德的要求,进行学习、体验、对照、反省等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另一层含义是指静态的"已经达到的功夫",即经过长期的修养之后所逐步达到的道德境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公德能否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应,关键在于它最终能否转化为广大同学的道德修养,并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第三、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创建体系:给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基层的机会。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深化社会公德的意识形成自己独立的基于实践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组织"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去,使志愿服务覆盖广、参与人数多,这对社会公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

第四、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示范机制: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学生道德楷模,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自强之星”便是一个很成功的道德典范。在评选的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都用自己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同时其内心深处产生正面的影响,起到典范的积极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综上所述,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但仍有不足之处。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互相帮助、互相关怀的温暖氛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徐再接再厉,争当道德模范。

运管10-1班

组员:曾妮,黄凤琳,乔松涛,王雅雪,蒲国栋,李檬,张苏蓉

第四篇: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五篇: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系部:制药系 专业:生物化工工艺 班级:1101班

姓名:徐京

高天航

翟建康 学号:39

48

51

上一篇:大学宿舍安全检讨书下一篇:大学四年人生规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