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技术管理办法

2022-11-30

第一篇:高速公路技术管理办法

公路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1、总则

公路工程技术管理是对公司及项目中各技术活动和技术作业的各种因素、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的总称,是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公路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目标的有力保障措施。

通过充分调动公司的各种技术资源,认真贯彻、执行设计文件、合同文件及各种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规范技术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及其具体环节,达到以技术管理工作保证实现工程质量目标;同时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秩序,为高效优质地完成工程施工任务,达到满足顾客要求而提供有利、科学的保障和措施。鉴于此,特制定本管理制度,望相关各项目部遵照执行。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内部进行管控和各项目部实施操作。

3、术语定义

3.1工程技术:指公司及各项目部参与施工的公路工程项目的相关的技术业务。

3.2施工组织设计:以施工项目为对象进行编制,用于指导建设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调和控制综合性文件。

3.3施工方案:以单位工程或其中的某一个分项工程为对象进行编制,用以指导施工整个过程,并重点考虑施工方法、资源配置、质量及安全文明控制的具体文件。

3.4实施细则:是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专业技术人员成熟的施工经验和行业通用的施工工艺编写,是阐明施工活动或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技术要求、质量标准、施工方法的技术性文件资料。

3.5技术交底书:实在公路工程施工之前,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向承包商施工作业技术人员明确设计意图、施工内容、工序要求、工艺方法、资源配置、质量标准、安全要求的基础性资料。

3.6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的水文、地理、交通等条件,合理规划施工用地,布置施工道路、机械停放、仓库料场、拌和预制、工地试验室等生产设施和项目办公和生活设施。

3.7公路工程质量目标:按业主或规范要求,按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明确的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预期达到的水平。

3.8项目保修:承包人在施工项目竣工验收后对工程产生质量问题,在缺陷责任期内需按“工程质量保修书”的约定进行修理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3.9项目管理:在项目持续过程中对项目的各方面进行策划、组织、监测和控制,并把项目管理知识、技能、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中,以达到项目目标的全部活动。

3.10中间交工及竣工:分项工程完成或按合同要求完成全部工程项目,并通过验收合格,由项目业主确认签发中间交工证书或竣工证书。

3.11施工测量:工程开工前及施工中,根据设计图纸在现场回复道路中线、定出结构物位置等测量放样的作业过程。

3.12试验检测:公路工程开工前及施工中,对所有用到工程实体的原材料及成型的构筑物进行试验数据分析和验证,确保到达工程质量目的的作业。

4、技术管理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我公司目前主要经营范围,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公司技术管理工作;二是工程项目部技术管理工作。

4.1公司技术管理主要工作有:

4.1.1贯彻、执行、传达国家关于公路建设行业的强制性法律、法规,同时执行总公司的各项方针、政策。

4.1.2掌握本行业和相关行业的行业技术质量标准。

4.1.3掌握国家新行规范、规程、标准的颁布,并在公司内部传达和执行。 4.1.4制定公司内部技术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

4.1.5对项目工程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进行督导。 4.1.6对公司内所使用的测量试验仪器进行合理的调配、标定、维修、保管和跟踪服务。 4.1.7对公司已竣工项目的竣工资料、施工图纸等技术性文件资料进行规范管理。 4.1.8建立工程技术部门技术规范使用、仪器使用、施工组织设计、竣工资料等各种台帐和记录。

4.1.9收集、整理已完工程和在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4.1.10指导编写、收集整理、组织评比各项目工程的工程总结,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4.1.11配合人力行政部做好技术人员的培训、职称评定、晋升等工作。

4.1.12根据公司领导安排,配合人力部门对公司内部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考核和评比。 4.2项目部技术管理主要工作内容有:

4.2.1贯彻、执行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同时按照公司制定的管理制度指导施工。

4.2.2审查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现场勘察,调查水文、地理、交通等状况。 4.2.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组织和保证项目技术工作人员有效实施和执行。 4.2.4编写分项施工技术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

4.2.5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积极的指导、检查、评比、验收。 4.2.6认真填写施工日志和质量检查、检验记录和其他质量记录。

4.2.7负责竣工资料的编制和移交,负责已完成工程的验收和工程质保期间技术服务工作。

4.2.8配合成本、试验等部门,积极完成自己在协作过程应负担的工作任务。 4.2.9配合公司做好项目内部岗位技术培训计划。

5、技术岗位设置及职责

5.1技术岗位设置

根据公司目前涉及的业务范围和公司质量体系管理要求,对技术管理机构分两层设置。公司层次:设置总经理、总工程师、总经理助理,工程技术部、成本控制部、中心试验室;工程项目部层次:设置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工程部、工地试验室。

5.2技术岗位职责

5.2.1公司技术岗位职责

5.2.1.1各项目工程技术监督管理。

5.2.1.2各项目施工阶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5.2.1.3施工规范及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管理。 5.2.1.4公司测量仪器管理。

5.2.1.5竣工资料、工程技术档案的管理。 5.2.1.6负责项目工程技术总结管理。 5.2.2项目工程技术职责

5.2.2.1审查设计文件和进行施工现场勘察。 5.2.2.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分项施工技术方案、实施细则(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技术交底。

5.2.2.3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积极的指导、检查、评比、验收。

5.2.2.4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进行积极、及时、科学、有效的分析、论证、总结和解决。

5.2.2.5认真填写施工日志和质量检查、检验记录和其他质量记录。 5.2.2.6负责竣工资料的编制和移交,负责已完工程的验收和工程质保期间的技术服务工作。

5.2.2.7做好内部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学习。

6、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拟建施工项目进行施工准备和正常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是对拟建工程在人力和物力、时间和空间、技术和组织等方面所做的全面合理的安排,是指导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技术性文件,目的是使施工工程能充分做到施工生产的连续性、均衡性和协调性,并实现施工生产活动的最佳经济效果。

施工组织设计是由项目经理组织各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编制,具体要求是: 6.1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任务

6.1.1根据业主对施工项目的各项要求,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

6.1.2确定合理、可行的施工进度,拟定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

6.1.3采用最佳的劳动组织,计算确定施工中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等需要量。 6.1.4合理进行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以确保全面高效的完成施工项目。 6.2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6.2.1是各项施工准备的依据。

6.2.2可体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要求,可进一步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6.2.3 由于它制定了拟建工程所确定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和资源需要量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等,是指导开展紧凑、有秩序施工活动的技术依据。

6.2.4 直接为物资供应、机具搭配、技术和劳务人员的合理组织提供依据。 6.2.5 提高工程施工过程的预见性,减少盲目性。

6.2.6是公司统筹安排施工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施工产品产出过程的关键和依据。 6.3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 6.3.1 基本内容 6.3.1.1 编制依据 6.3.1.2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主要有工程名称、地点、规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质量安全监督单位、施工总包、主要分包、施工条件(水、电、道路、场地材料等情况)和周边环境、主要工程的内容和数量,以及主要技术标准和气候、水文和地质状况。各专业工程设计概况、分析工程施工中的关键问题。

6.3.1.3 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分为技术准备和生产准备。技术准备包括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试验工作计划、员工岗前培训、技术交底准备、其他文件的准备。生产准备包括施工便道、水、电来源及接入方案,场地平整布置及周围建筑物(构造物)及地下管线的调查情况,机械设备的来源,各种临时设施的布置,劳动力的来源及有关证件的办理,选定分包单位并签订施工合同等。

6.3.1.4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是以图表形式列出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详细阐述项目各职能部门及主要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主要工作内容,以达到分工明细、责任明确、工作目标清晰、协作配合默契的目的。

6.3.1.5 施工部署

主要确定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环保目标,制定工程总体施工方案(施工区段成阶段划分、施工流程,大型机械设备及精密测量装置的配备,拟投入的各工种劳动力的数量、计划分包项目名称及具体进场与出场时间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6.3.1.6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与管理

结合工程实际,本着少占耕地、方便使用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对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加以说明,画出各阶段现场平面布置图,并阐述施工现场平面管理措施。

6.3.1.7 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合同工期要求,编制出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阶段进度计划,并阐述具体的保障各级进度计划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及相应的奖罚条例。

6.3.1.8 资源需求计划

用表格形式列出主要资源需求计划,如:劳动力需求计划、主要材料和编制计划、机械设备、大型工具、器具需求计划、生产工艺设备需求计划、施工设施需求计划。

6.3.1.9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6.3.1.10 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6.3.1.11 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6.3.1.12雨期、冬季、台风、暑假、高温、夜间高原地区等施工保证措施。 6.3.2 施工方法

6.3.2.1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① 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② 当公司有施工工艺标准时,分部分项施工方法可引用施工工艺标准中相应内容,对施工工艺中没有的内容,应详细编写,重点突出。

③ 当公司无施工工艺标准时,分部分项施工方法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及项目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编写。

6.3.2.2工程重点、难点、关键的施工方法及措施项目应结合项目技术能力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先列出重点、难点、关键部位工序,然后详细介绍施工方法及保证措施。

6.3.3 附加内容

6.3.3.1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应用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名称、须详细阐述其推广程序、应用部位、施工方法、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使用成果的总结签定。必要时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预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广之用完成后,要对其理论及时事后总结,对其成果进行组织鉴定。

6.3.3.2 成本控制措施

控制成本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优选材料、设备质量和价格、优化工期成本,减少赶工费,跟踪监控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差额;分析产生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全面履行合同;减少业主索赔机会;加大施工索赔力度;健全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组织机构,落实控制者责任。

6.3.3.3 施工风险防范

列举并评估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细述防范对策和管理措施。 6.3.3.4 总承包管理和协调

概述分包项目名称和内容,总包与分包单位的主要协调配合措施,总包对各分包单位的主要管理措施及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环保的要求。

6.3.3.5 工程创优计划及保证措施

明确创优目标及过程线路图(目标分解表),细述所采取的技术、组织及经济措施。施

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成并报监理、业主审批后报工程技术部备案。

7、工程技术交底是在工程施工之前,向专业技术人员或现场施工负责人明确施工内容、方法、标准的技术作业资料。

7.1 分类

根据公司项目管理情况,施工技术交底分两个作业层次:一个是由项目经理主持,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向项目上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另一个就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的技术交底。

7.2 技术交底内容

技术交底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7.2.1 交底的项目名称、计划开工和完工日期

7.2.2 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特点、质量要求、标准及质量检验的程序 7.2.3 施工技术方案和控制要点 7.2.4 施工工艺操作流程

7.2.5 施工需要的材料数量及规格 7.2.6 施工需要的设备配置及作业要求 7.2.7 施工需要的各类人员的配置 7.2.8 安全要求 8. 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根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项目技术交标准、相关规范规程、专业技术人员的施工经验以及成熟实用的施工工艺所编写的,主要阐明施工过程中或施工活动的具体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工艺要求和施工方法。以用于规范工程技术人员的活动行为和明确工序质量标准,对指导施工和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是由经理部和各部室完成,首先由项目总工程师或部室负责人根据本项目或部室的实际情况对编写作业指导书工序或工种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写。

编写的内容应有: 8.1 编写依据

8.2 作业对象和适用范围 8.3 人员、机械、材料的配备 8.4 作业程序 8.5 作业方法

8.6 作业控制要求和措施

8.7 质量检验标准和质量记录要求 8.8 安全注意事项 9. 试验作业

工程试验作业是切实保障工程质量的一道关键环节和重要工作。 9.1 原材料的试验和检验

9.1.1项目经理部必须严格控制工程进场材料的质量、型号、规格。

项目采购部门应填写《材料试验检验通知单》交项目试验室,由试验室主任指派试验人员配合材料采购人员到货源处取样,进行性能试验,(检验合格的材料方可与供应方签订供应合同)。

9.1.2 试验室对进场的主要原材料按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批量和项目进行检测试验。 9.1.3 没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单的材料和型号与图纸要求不相符的材料,一律不得在工程上使用。

9.1.4 进场的材料要做到材质证明随材料走,材质证明要与代表的材料相符,做好材料的标识、标志、储存和保护。

9.2 构(配)件进场质量检验

9.2.1 对于构件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安装前应检验出厂合格证,,内容包括:构件型号、规格数量、出厂强度、出厂日期。检验后加盖检验合格章,安装后,在合格证纸上注明使用部位。

9.2.2 对有缺陷的构件处理:如果认为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使用,一定要在合格证上注明鉴定处理意见和使用部位。

9.3试验管理制度

9.3.1项目经理部建立工地试验室,配备足够的具有公路工程试验资格的试验人员,并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内容的不同,在各工区设立实验点(站)

9.3.2试验室在项目总工程师领导下开展试验检验工作,业务上受公司中心试验室的指导,同时还要受业主、质量监督站和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检查。

9.3.3 试验室应建立以下各项规章制度 9.3.3.1 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9.3.3.2 试验文件、技术规范、试验规程管理制度 9.3.3.3 试验检测记录、报告的填写与检查制度 9.3.3.4 试验室安全制度 9.3.3.5 试验质量保证制度 9.3.3.6 试验委托制度 9.3.3.7 标养室管理制度 9.3.3.8 试验台帐制度

9.3.3.9 检测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9.3.4 施工过程中的试验、检验

9.3.4.1 试验室在工序施工之前,应完成工序质量控制所必须的各项基础试验,并提出控制参数和数据。

9.3.4.2 根据进度计划安排,试验人员在工序进行前做好各种配合比的设计与验证工作。

9.3.4.3 没有设立试验站(点)的工区,业务上受项目试验室的绝对领导,项目试验室对试验站(点)的工作按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9.3.4.4 在施工过程中,试验室应按合同、规范或业主的要求,分清与试验室试验检验的项目,并按相应的试验规程进行试验检验工作。

9.3.4.5 试验室对压实度检测、混凝土试件制作、测定混凝土稠度、测定沥青混合料湿度等频率较高的检测项目,试验站(点)试验人员按规定的取样地点、时间进行检测试验,试验管理人员进行20%频率的抽检。

9.3.4.6 每道工序完工后,项目试验室按检验标准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填写检验试验结果的记录、报告、台帐。

9.3.4.7 工序检验和试验结果不符要求时,应将信息及时传递相关部门,并采取处理措施。按规定重新检验,直至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

9.3.4.8 在交工验收前,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试验室人员参加,依据合同和技术规范的规定,按要求对工程进行全面检验。

9.3.5 试验、检测记录管理

9.3.5.1试验、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要实事求是,字迹清楚,数据可靠,结论明确;同时应有试验、计算、复核、负责人签字及试验日期,并加盖试验专用公章。

9.3.5.2 工程试验检测记录应使用签字笔填写,内容应填写完整,没有填写的地方应划“—”。

9.3.5.3 原始记录是试验检测结果的如实记载,不允许随意更改,不许删减;如须更改,作废数据应划两条水平线,并将正确数据填在上方,同时加盖更改人印章或签字。

9.3.5.4 试验资料应专人负责整理记录管理工作,规定文件资料借阅、查找制度;对外发出的报告及上报的资料应建立总登记记录和总台帐。

9.3.5.5 试验室所有的质量记录,根据合同规定要求向业主提供足够份数,其余的质量记录由试验室装订成册上交公司档案室存档。

9.3.5.6 完工后,试验室应将所有的试验记录、报告以及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评定结果等资料,按交工验收要求整理成册,以准备交工验收。

10. 测量工作

10.1 测量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以保证测量工作质量,防止错误,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同时必须做到:

10.1.1 在测量工作的各个程序中实行双检制,其中:

10.1.1.1 测量队应该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由2人组独立进行,核对的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须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复核签认,总工程师审核后方可使用。

10.1.1.2 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要的放样测量必须坚持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或不同仪器)或换人进行复核测量。利用已知点(包括平面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进行引测、加点和施工放样,在施工放样前必须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

10.1.1.3 测量后,测量成果必须采用两组独立平行计算进行相互校核,测量队长、测量组长对各自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核签认。

10.1.2 各工点、工序范围内的测量工作,测量组应自检复核和签认;对分工衔接上的测量工作,测量队或测量组要进行互检复核和签认。

10.1.3项目测量队组织对控制网点和测量组设置的施工用桩及重大工程的放样进行复核测量,经项目技术主管部门现场进行检查签认,总工程师审核签认合格后,报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批认可。

10.2 项目经理部总工和技术部门负责人要对测量队、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进行检查,并完善检查记录;测量队对测量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进行检查,并完善检查记录。

10.3 测量记录与资料必须分类整理、妥善保管,作为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归档。具体包括:

10.3.1 项目交接桩资料,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有关测量控制网点,放样数据变更文件。 10.3.2 项目及各工点、各工序测量原始记录,观测方案布置图、放样数据计算书。 10.3.3 测量内业计算书,测量成果数据图表。 10.3.4 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文件。

10.4 控制测量、每项单位工程施工测量必须分别使用单项测量记录本。测量记录统一使用水平仪簿和经纬仪簿及全站仪簿。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在现场记录清楚,不得涂改,不得凭记忆补记、补绘。记录中不准连环更改,不合格时应重测。手簿必须填列页次,注明观测者、观测日期、起始时间、终止时间、气象条件、使用的仪器和觇标类型及编号,并详细记载观测时的特殊情况。凡划去的观测记录,应注明原因,予以保存,不得撕毁。

10.5 内业计算前应复查外业资料,核对起算数据;计算书要书面整洁,计算清楚,格式统一;计算者、复核者要签认;采用计算机应用程序计算时,应使用正版软件。

10.6 测量队、组应设专人管理原始记录和资料,建立台帐,及时收集,按控制测量、

单位工程分项整理立卷;因人事变动所涉及的测量记录和资料,应由测量队、组长主持办理交接手续;工点工程竣工测量完成后,测量组应将全部测量记录资料整理上交测量队,经测量队检查合格后,经理部方可验收工程;项目工程完工,线路贯通竣工测量完成之后,测量队应将项目全部测量记录和资料档案,分类整理装订成册,上交项目经理部技术部门,经验收合格后,双方办理交接手续;项目经理部按交工验收的要求将测量记录资料编入竣工文件。

10.7 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和保管

10.7.1 公路工程施工常用测量仪器主要有:水准仪、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全站仪(包括觇标、水准尺等附属工具)。测量工具主要指量矩尺、温度计、气压计。测量队、组对所配置的仪器工具具有使用权和负有保管责任。

10.7.2 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0.7.2.1 测量人员在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前,必须认真阅读仪器说明书,熟悉各部分性能、操作方法和日常保养知识,了解各种仪器使用时必须具备的外部环境条件。仪器精度与性能应符合合同条件及规范要求,仪器的配置与使用范围应经项目总工程师签认确定。

10.7.2.2 新购仪器、工具,在使用前应到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检定机构检定。当测量仪器、工具出现下列情况均视为不合格:已经损坏、过载或误操作、显示不正常、功能出现了可疑、超出了规定的周检确认时间间隔、仪表封缄的完整性已被破坏。

出现了上述不合格项的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并做明显标记。只有排除不合格原因,再次检定确认合格,并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验证签认后,方可使用。

10.7.3 测量仪器使用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达到其要求的环境条件,条件不具备时,不得架立、使用仪器。仪器架立后司仪人员应专心守护,不得擅自离开。

10.7.4 测量仪器转站,严禁将带支架的仪器横扛肩上;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全站仪转站必须装箱搬运,行走困难地段所有仪器必须装箱护行搬运;测量收工必须按说明书规定擦拭仪器装箱;携带仪器乘车必须将仪器箱放在座位上,或专人怀抱,不得无人监管任其受振。 10.7.5 项目经理部的测量队应建立仪器总台帐、仪器使用及检定台帐测量组也应建立相应的分帐;仪器档案由项目技术部门保存原件,测量队、组长保存复印件,复印件随仪器装箱;仪器使用者负责使用期间的仪器保管,应防止受潮和丢失;测量仪器应做到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不得私自外借他人使用。 10.7.6 测量仪器工具的移交和检定

要求对测量仪器其进行年检和标定,并且年检和标定工作必须在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当仪器在项目上时,由项目上负责;当仪器在公司时,由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在项目完工后,各项目应将使用的仪器随同台账一同移交公司工程管理部保管。

11. 施工过程控制

作为施工企业施工的技术人员,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正在作业的工序根据设计文件、规范、项目要求、标准进行检查、检验和指导,以进行动态控制。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测量、试验、观察、分析、总结、指导、提高。

所以作为施工企业技术人员要作好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须做到以下工作:

11.1 掌握施工图纸、项目技术标准、规范要求。

11.2 认真核对试验、检验、测量数据,仔细分析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 11.3 坚持做好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安全生产、质量控制工作。

11.4 对关键、重点、难点工序或控制点,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施工方法,并保证其有效的实施和执行。

11.5 做好自检、互检、接检的“三检”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随即处理,或立即将信息反馈,及时处理。

11.6保证技术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及时反馈、及时处理。

11.7在工序开工前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指导施工人员掌握领会作业指导书的作业方法和控制措施。 12. 施工日志

工程施工日志是项目工程技术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现场所必须填写的原始性记录,是工程施工现场过程控制的第一手资料。

项目工程自项目总工程师至下属各级技术工作人员从一进入施工现场到工程完工交工验收,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任务或项目总工程师另行要求,各自填写施工日志。待工程交工验收后,除业主竣工资料中要求部分的施工日志外,其余施工日志均应全部收回,随同工程技术资料交回公司工程技术部门,以备后查。

根据要求工程施工日志的填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1 技术工作人员工作内容; 12.2 工程施工作业内容; 12.3 天气状况、日期、时间;

12.4 项目工作要求、监理工作指令; 12.5 工程变更设计及处理情况;

12.6 现场作业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试验检测人员、测量人员的数量及姓名; 12.7 施工机具的搭配及运转情况;

12.8 施工过程的检查、指导情况及工程质量检测、检验、试验情况; 12.9 不合格项的处理程序及采取的措施; 12.10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生产状况的描述; 12.11其他事宜。

上述施工日志的填写内容,项目总工程师可根据各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岗位、职别、内容的不同进行调整和完善。但工程完工后,必须将各施工日志收回进行整理,随同其他技术资料一同移交公司工程技术档案室。同时工程施工日志在填写过程中须注意:不得缺日、隔日或无故不填写、不得缺页、撕页或肆意涂改,坚决杜绝事后补做记录、填写内容要整洁、完善、齐全,不得漏项、项目总工程师或技术部门业务领导应定期对下属工作人员的施工日志进行检查和纠正、及时收回并交由专职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归档整理。

13. 技术文件资料

与施工企业、施工项目有关的技术文件资料主要有: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合同文本、有关协议纪要、现场调查、设计核对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及施工技术方案、变更设计、施工记录、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施工日志、工程检查检验报告、试验报告、试验检验记录、测量记录、各种施工规范和规程标准、与工程技术有关的照片录音录像照片、与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分包单位来往的技术性文件、监理工作指令和指示、建设监理单位审批或下发的各项与技术要求有关的文件或通知、竣工资料、验收报告、保修单等。 对于上述技术文件资料的管理,必须遵从如下要求和规定:

13.1 对技术文件资料须按公司质量体系文件控制程序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且必须有专人负责。

13.2 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单位往来的各种与技术相关的文件必须受收、发文登记记录控制,要求收件单位、收件人、发件单位、发件人填写和签字,并注明日期。

13.3 技术文件资料必须按规定进行管理和保存,在工程完工后,如须随同竣工资料一同移交建设单位的,项目上必须留存复印件。

13.4 随同移交建设单位的竣工资料必须有完整的一套竣工资料同时移交公司工程技术部门留存、管理。

13.5 竣工资料之外的其他技术性文件资料,在工程完工后亦不得销毁、丢弃,应随同

竣工资料一同移交公司工程技术档案室留存归档。

13.6 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的配备必须满足施工项目要求,满足项目实际实用,同时也必须是现行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14. 变更设计

由于项目工程具有很强的不可预见性和施工控制的动态性,所以变更设计是完善原施工图纸、补充原设计缺陷、纠正原设计错误、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同时,变更设计又涉及到施工企业的项目施工质量、进度及费用,故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亦必须严格控制和规范管理,亦须做到以下几方面的事宜:

14.1 严格审查施工图纸,认真调查施工现场,并仔细核对有无不吻合的地方。 14.2 根据客观实际情况,材料、机具使用和工艺应用有无与设计要求不符的地方。 14.3 对于与设计施工图纸不符的地方应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并要保存记录。

14.4 在项目开工之前必须对图纸进行会审,重点审查图纸设计标高、尺寸、数量、完整情况,以及与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地形是否吻合。

14.5 与变更设计有关的记录、图纸、表格、数据、纪要等技术性文件资料应做为重点保管,以便做为费用索赔的重要依据。

14.6 变更设计必须征得监理工程师、业主、设计代表同意后方可实施,同时必须有书面通知,若是口头通知的,应保存好施工日志记录,但应日后及时请监理、设计、业主予以确认。

14.7 对于须变更的设计,须拿出可靠的数据、有利的证据、科学的实验报告。 15. 技术总结

工程技术总结是在工程完工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项目总工程师和项目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和撰写的,主要是总结工程施工经验、推广先进的施工工艺、培养优秀的技术人员、广泛地进行技术信息交流。技术总结要求每项目至少写一篇,且须包括以下内容:

15.1工程概况

15.2 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组建情况 15.3 技术管理情况 15.4 质量控制情况

15.5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情况

15.6 施工技术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情况 15.7 技术交底书的执行情况

15.8 项目工程存在影响技术质量的环境和因素 15.9 工程中有无特殊的项目技术质量标准和要求 15.10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和方法

15.11 对特殊处理项目的主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15.12 本项目中所使用的新施工工艺、方法

15.13 项目认为可推荐、推广或互相借鉴的先进工艺和方法 15.14 竣工资料整理情况

15.15 对公司技术质量管理方面的建议 15.16 其他事宜

技术总结上述主要内容项目总工程师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16. 技术监督、检查

为有效保证公司对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公司技术管理部门每年每项目至少进一次检查和考核,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检查和考核:

16.1 项目技术检查内容 16.1.1 施工图纸

16.1.2 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16.1.3 技术交底 16.1.4 施工组织设计

16.1.5 施工技术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16.1.6 重点、难点、关键工序的控制 16.1.7 技术资料的管理 16.1.8 技术工作人员的职责 16.1.9 不合格项的纠正 16.1.10 其他

16.2 项目质量监督、检查内容 16.2.1 质量目标、方针 16.2.2 质检工程师职责 16.2.3 项目质量计划 16.2.4 项目质量目标 16.2.5 质量管理体系 16.2.6 质量责任书

16.2.7 质量记录和内业资料 16.2.8 不合格项的控制 16.2.9 其他

公司主管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可对上述被检查内容和项目进行调整和完善。 17. 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

17.1 公司和各项目应提倡技术创新,促进新工艺、新材料、新办法、新设备(简称“四新”)的使用。

17.2 技术创新要有有效的、科学的、可循的论据证明;

17.3 对“四新”的使用始终以经济指标为首要考核、评价指标,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经济成本过高、过大的都不能使用。 18. 技术创新和技术性论文

18.1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工程技术人员在技术领域内充分利用自己或组织与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发明出有利于工程技术发展和更新、或能够降低工程经济成本、或最大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工艺或技术方法。为了达到自主创新、自我发展、持续前进,更好地激励广大技术人员创新建业的目的,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8.1.1 公司和项目组织应积极鼓励、引导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

18.1.2 为有发展潜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利的组织保障,营造有利的工作环境。 18.1.3 加强技术人员创新队伍的基础建设,努力提高技术人员的思想、文化、技术技能素质。

18.1.4 加强日常技术人员的考核、激励,增强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力。 18.1.5 建立有效的协调、组织、沟通机制,形成工程实施合力资源。 18.2 技术性论文

为使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的施工方法,高公司总体技术水平,以及及时发现、培养和使用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提高公司的总体竞争力,公司和项目部应积极提倡、要求工程技术人员撰写工程技术论文。内容主要针对该项目所采用

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和新设备,具有一定的理论或技术创新内容,具体范围包括:

18.2.1 工程技术、施工工艺、方法,或 18.2.2 质量管理、质量检测、检验,或 18.2.3 工程试验、检测、测量,或

18.2.4 试验、测量仪器维修、标定、鉴定和使用,或 18.2.5 机械制造、维修、保养,或 18.2.6 合同管理、成本控制、索赔,或

18.2.7 工程技术人员认为有创新价值、须共同交流的其他技术信息。 19. 工程技术人员须熟悉的相关法规文件

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期间必须熟悉以下法规文件: 1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1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9.5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19.6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9.7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19.8 《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19.9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19.10 《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 19.11 《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 19.12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 19.13《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

19.14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 19.15《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

19.16 《公路工程行业标准管理办法》 19.17 《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19.18 《公路工程施工招标资格预审办法》 19.19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办法》 19.20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 》

19.21 国家或部门规定的其他适用于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相关文件资料。 20. 其 他

20.1本《工程技术管理制度》是公司的总体技术管理制度,各项目工程的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在执行此文件时,应认真审阅。可根据项目工程的性质特点和项目的特殊要求及相应的项目技术标准,在执行本《工程技术管理制度》时可进一步分解、补充和调整,同时须将完善后的《工程技术管理制度》报工程管理部一份以备案。

20.2 本《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的修改和完善由工程管理部负责。 20.3 本《工程技术管理制度》自下发日起执行。

20.4 对本《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的制订、执行有异议或建议请

第二篇: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管理技术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公路近些年来快速发展。自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次大规模修建公路开始,迄今我国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这表明我国的主要公路网络已经修建成功。但是随着我国公路网络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公路损坏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由于我国现今养护技术薄弱、养护设备陈旧以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我国农村公路在养护方面仍然存在着极大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限制了我国支线公路的发展。为了保证我国农村公路可以收到较好的养护处理。保证我国农村公路的健康状况。本文提出了对农村公路进行高质量养护的理论。通过对农村公里养护理论进行分析并总结农村公路养护经验教训。进行了以下几点工作:(1)对农村公路早期的损坏特征进行研究。对农村公路路面的衰退规律进行研究;(2)对农村公路进行高质量养护进行理论分析与研究,得到后期养护的必要性;(3)为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后期养护以及养护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后期养护;工程管理;公路工程

0 概述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世界第一。在如此庞大的交通网中,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养护任务日益严重起来。路面养护工作作为公路养护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着农村公路养护的成败。而沥青路面作为我国农村公路路面结构材料的重要形式,针对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决定了我国农村公路的运营状况。所以,针对我国先进的农村公路发展形势一定要对农村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提起重视。保证我国农村公路的长寿运行。

1 我国农村公路养护技术理论研究

1.1 当前我国公路路面养护工作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的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由于我国在农村公路管理方面起步较晚。所以我国在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路面养护方面我国无论在管理还是在技术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通过对农村公路路面养护工作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得到了我国在农村公路路面养护方面的主要问题有:

(1)养护机构设置过于复杂,管理体制不能满足时代要求:由于我国公路管理机构仍然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机构设置。所以先进的机构无论是在设置方面还是在体制方面都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公路养护工程的发展。

(2)养护专业化程度低,机械化生产水平较差:由于体制问题导致我国公路养护部门人员组成多偏重于管理型人才,真正的技术型人才较少,不能在人才结构上保证养护专业化程度。而且由于各个养护公司规模较小,所以由于经济问题的限制,导致无法购买使用先进的养护设备。

(3)规范以及定额缺乏导致公路养护没有技术参考,技术设置不规范:由于我国近年来在农村公路养护规范方面缺乏大量的技术工作作为支撑,导致行之有效的规范较少。无法保证公路养护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4)资金投入较少,重建轻养问题严重: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我国农村公路工程方面在养护专业投入资金较少,重视建设轻视养护问题严重。

1.2 我国农村公路养护技术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农村高质量公路的快速发展,农村公路网的逐渐建立以及养护工作重点难点的逐渐突出。我国必然会在农村公路事后养护方面进行较大的改革。随着农村公路改革的逐步进行必然会朝以下方向发展:

(1)养护公司专业化,机构人员技术化:随着公路工程的发展。原有的公路管理机构中的养护部门必然会得到重视。随着改革的深入,养护公司地位逐渐提升,人才技术层次逐渐增加,专业化必然加强。

(2)管养分离,组建大型养护公司,集中实力专业养护: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一路一所的模式难以满足社会经济以及科技发展形势。随着改革对养护公司进行整合、调整。集中优势资源统一养护。既可以在经济上有所节约,也可以保证养护技术专业化发展。

(3)作业机械化、决策科学化、管理网络化:随着技术方面的逐渐改进,经过统一合并的养护公司必然要实现作业机械化、决策科学化以及管理网络化的现代企业管理经营模式。

2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预先养护技术研究

2.1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预先养护技术理论研究

农村公路养护策略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预防性养护、策略性养护以及应急型养护。作为事后养护,养护频率是三种养护方法中最高的。事后性养护时依靠对农村公路面检查,及时发现农村公路路面细微破坏与病害预兆,通过分析原因并针对病害原因进行对症处理,提前对公路进行养护,防止病害进一步加大。在现在我国农村公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公路事后养护是极其重要的。

2.2 农村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内容以及特点

由于我国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由于一些设计以及施工甚至是使用条件的影响。一些农村公路经常会先天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使用以后再加上使用状况不合理、交通量过大等等一些因素往往会在路面使用性能方面快速下降。农村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主要由以下几点内容:

(1)养护时间:我国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在其寿命周期内主要有三个分段寿命。依次是建成使用时,沥青逐渐氧化损耗阶段;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沥青逐渐开始出现细小裂缝损坏阶段;路面出现较大病害,大规模的出现裂缝等病害阶段。事后性养护由于其自身性质决定了养护时机主要存在于第三阶段。

(2)养护周期:由于沥青路面自身性质的独特属性,决定了在进行事后性养护时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分周期进行事后性养护。根据常年工作经验总结并与理论分析相互比较,我们可以认为在一个寿命周期内进行6次事后性养护较为符合我国农村公路使用情况。

(3)应急性:应急性作为农路公路沥青路面事后性养护的关键因素,一定要在首要位置进行考虑。在进行事后性养护期间必须要经过长期监测与预测,确定沥青路面损毁原因与修复方法后对农村公路进行快速修复。绝对不能盲目进行修复,避免无功而返的错误。修复一定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保证技术合理,程序科学有效,才可以保证农村公路沥青路面事后性养护发挥作用。

3 结论及展望

3.1 结论

通过对我国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进行理论研究,并根据自身经验总结。我们具体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

(1)沥青路面应急性养护实施周期在农村公路沥青路面性能使用较差的阶段。

(2)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是必然趋势。

(3)农村公路养护需要进行网络化市场化模式发展。

(4)针对农村公路养护技术的继续发展,针对农村公路的监测技术应当在养护技术方面得到重视。

3.2 展望

由于我国现今超载现象过于严重,所以在进行应急性养护时需要对超载对公路的破坏作出具体的研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急性养护逐渐会成为公路养护工程的重点研究对象。而超载以及重载现象的研究也会成为公路事后性养护的重点。

[责任编辑:邓丽丽]

第三篇: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和控制分析的论文

摘要:为更好的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公路工程施工建设逐渐增多,由于公路工程施工涵盖内容较多,不同部分需要使用不同的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方式也不相同。因此,本文将从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基本情况入手,分析公路工程施工常见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做好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的措施。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控制

公路在正式投入使用以后,能够有效带动国家经济发展,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对于公路来说,工程质量的高低不仅会关系到人们出行安全,还关系到施工企业社会形象,为做好公路工程施工建设,需要加大对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的关注,以便为施工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公路施工技术管理

对于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来说,主要指为确保施工质量而是使用的技术管理。由于公路工程施工涉面较多,环境相对复杂,就需要应用到多种技术,如果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缺少了相应的技术管理,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发展,还会威胁到施工安全,且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因此,做好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就成为现代公路施工企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2公路工程施工常见技术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路基、路面以及路桥过渡施工,所以,在管理与控制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应加大对这些问题的关注。

2.1路基施工技术

通过长期的实践研究得知,公路路基质量如何受路基施工建设中所使用的材料有关,同时也与实际压实效果有一定关系,如果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欠佳,压实程度较差,势必会影响路基质量。所以,在公路施工建设中应引入科学技术,如CBR值等,主要用于分析路基实际强度,如果通过分析发现路基强度过低,那么意味着路基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欠佳,未能达到相关要求[1]。同时,在路基压实的过程中,为保证压实效果,避免路基在投入使用以后出现上下浮动的情况,应将大吨位压路设备引入进来,且多次重复碾压,务必确保路基足够坚实。此外,由于在公路施工中有时会遇到软土路基,它的压实难度较大,为确保压实效果,应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好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2.2路面施工技术

路面施工是公路工程施工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发现,在公路施工中路面不仅要做好稳定性良好,同时还要保证有较强的刚性,且确保线性外表处于良好状态。所以,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中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还要保证施工材料合理,尤其是在选择施工工艺的过程中,务必做到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在选择施工材料的过程中应确保材料与公路要求相符,如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所使用的混凝土,在使用中停止捣注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

2.3路桥过渡施工技术

路桥过渡段施工是公路工程施工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一般来讲,为做好公路工程施工建设,通常会在桥头应用搭板,如果该搭板受到破坏,势必会影响车辆通行,更会影响公路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所以,在实际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应以台背回填质量控制为主,在施工建设中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在最容易出现意外的工段,应加大对跳车的控制,即重视软地基控制,在实际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换土法,也可以采用排水固结法等[2]。由于公路工程施工所在地区不同,实际环境也存在一定差异,具体选用哪种方法应联系实际,不能照本宣科,并不是任何技术都可以被应用到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路工程施工建设顺利完成。

3做好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3.1构建完善的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机制

对于公路工程施工来说,为做好施工管理,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有完善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机制做基础,并严格按照该机制执行。在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首先应从按照施工图纸入手,施工图纸如何关系到公路工程施工能否顺利进行,所以,在施工建设正式开始以前,施工企业应全面审核施工图纸,不仅要了解施工图纸中结构坐标实际情况,还要明确施工尺寸与标高,同时,还要关注施工图纸在设计的过程中有无按照相关要求开展设计工作,设计内容是否与施工企业现有水平等相吻合。如果在审核图纸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不妥之处,那么将及时进行修改。其次,加大对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视,为保证公路工程施工建设顺利进行,还需要重视相关施工技术,如果发现施工技术管理存在问题,应立即调整,严格按照技术管理要求进行管理工作。最后,重视施工材料管理。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施工材料管理如何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也很大,如果施工材料不合理,那么会给公路工程施工带来隐患,所以,施工企业应按照专人管理施工材料,严格按照材料存放要求管理,材料的入库与出库都要详细记录,也要记录好数量与领取人等。

3.2重视前期准备

公路工程施工前期准备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不仅可以预见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预防,还能避免施工问题的出现。所以,在实际施工建设中,应加强与现实情况的联系,全面管理施工团队,透彻且深入的分析各项内容。同时,根据施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明确指出施工要点,如在某次公路工程施工中遇到了路桥过渡段,这是公路工程施工难度最大的一部分,那么在施工开始前应全面了解周边地势地形,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让所有人员了解该部分是施工要点,为保证施工建设顺利完成,还要制定多种施工方案,经过多重分析了解施工要点,确保施工零失误,避免出现施工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正常运行,进而为施工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3]。

3.3重视施工现场技术管理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状况如何决定着公路工程施工能否按时完成,如果忽视了该内容,就会让施工建设无法顺利进行,更会延误工期。为保证施工建设顺利完成,施工企业应安排专业人员管理施工现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对于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均有着较大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性,能够认真负责,并且在出现突发事件后,能够对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应对,使施工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在进行现场管理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施工检查和记录工作,能够对施工具体情况予以记录,尤其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施工顺利开展积累经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对检查周期、检查要点等事宜做好安排,保证施工检查能够为现场技术管理提供可靠指引。此外,施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也要经常到施工场地视察,经常为施工人员做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避免在施工建设中出现意外[5]。另外,在公路施工中如果路面为混凝土材料,那么一定要保证路面在施工中不能出现裂缝,做好混凝土路面的接缝施工及保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混凝土公路整体质量,为满足建设满意公路。

3.4做好工程验收技术管理

进入到工程验收阶段则意味着工程即将结束,而工程验收是一项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对于公路工程施工来说,它的验收工作除了施工质量、施工材料检查等多项内容以外,还需要用真实车辆做检验,让符合规定的车辆在公路上运行,看路面与路基是否出现沉降等情况,如果没有出现则意味着公路质量达标,可以直接验收。如果存在问题,那么应要求施工企业返工,并对施工企业进行惩罚,让他们认识到不按照要求施工所带来的危害[6]。最后,在工程验收技术管理中还要撰写工程验收报告,详细且全面的介绍工程概况,为日后相似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4结束语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何环境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施工质量,进而威胁到公路使用者的出行安全。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了做好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士带来有效参考,不断提升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潘智芬.关于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9):161.

[2]孙长春.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6):110-111.

[3]杨彩良,马萨莎.沥青路面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0):115-116.

第四篇:第十章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与技术典型案例

建设部统计到的2003年职工死亡事故人数为1512人,但实际的死亡人数可能要远大于这个数。而且很多事故的发生又那么的类似。所以公路施工安全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建设部公布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086起、死亡1264人,与03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2.28%和14.07%。

其中,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42起、死亡175人,与03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2.5%和18.6%;一次死亡5人以上重大事故11起、死亡73人,与03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上升10%,死亡人数下降21.5%;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事故1起、死亡21人,与03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66.7%和53.3%。

案例一 拆除工程中发生的坍塌事故

一、事故简介

1994年4月22日,某公路工程处第三项目经理部在某立交桥施工期间,对立交桥作业区域内原有厂房拆除工程施工中,发生了一起因被拆除的建筑物坍塌,导致2人死亡的事故。

二、事故经过

建设单位委托第三项目经理部进行3000平方米厂房拆除工程的施工,并要求4月底前拆完。条件是第三项目经理部向建设单位上交4万元,拆除下来的钢筋由第三项目经理部支配。项目经理K在工期紧(由最初合同工期24个月,压减到最终的10个月工期),项目自身无能力进行此项拆除工程和民工队负责人L多次要求承包此项拆除工程的情况下,最终将此项工程分包给了L民工队。条件是以拆除下来的钢筋作为支付L的拆除施工的工程款,并于3月27日签订了合同书。

厂房是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民工队为了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多的收益(旧钢筋),不支搭拆除工程施工脚手架,而是站在被拆除厂房的楼板上,用铁锤进行作业。4月22日,厂房只剩最后一间约16平方米的休息室时,民工L、H和C站在休息室天花板(即二楼地板,二楼已被拆除)上,继续用铁锤捶击天花板。同日下午16:45左右,房屋中心部位的天花板水泥已基本脱落,民工L、H和C仍用铁锤捶击暴露出来的钢筋。致使天花板呈V字形折弯,继而拉倒两侧墙壁,C及时跳下逃生,L和H被迅速缩口的天花板V字形折弯包夹。L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H在经医院抢救1小时后死亡。

三、事故原因分析

1、技术方面

作业人员未支搭拆除工程施工脚手架,站在被拆除建筑物上进行拆除作业,违反了拆除工程施工操作规程,是导致此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管理方面

(1)建设单位未在拆除工程施工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材料和备案。

(2)在资质管理存在一系列的不规范行为。从建设单位到施工项目到民工作业队都视国家关于拆除工程的资质要求于不顾,任意委托或分包。

(3)在没有厂房图纸及技术资料的情况下,该项目负责人就允许拆除工程开工,未对拆除工程进行专门的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未以书面形式明确拆除方案。

(4)该工程处及其第三项目经理部的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制度不落实,对主体工程以外的部位和民工作业队的安全管理中,存留死角,连续20多天的典型严重违章作业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制止。

四、事故结论与教训

1、事故主要原因

本次事故是由于违法发包、转包给无资质的个人施工,致使现场管理混乱,违章作业,在无拆除工程施工方案的情况下,冒险蛮干。

2、事故性质

本次事故属责任事故。从建设单位违法发包、项目经理部违法转包、无资质个人承包,无施工方案,无现场监管等都是严重的不负责任,最终发生事故。

3、主要责任

(1)个人承包人带领他人违章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2)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均违反《建筑法》规定,不按规定组织拆除工程施工,现场混乱、失管失控。因此,建设单位负责人、具体组织人员和第三项目经理以及该公路工程处法定代表人都应负责任。

五、事故的预防对策

1、建设、施工单位等各方都应当加强对相关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并严格执行。按照《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规定该建设单位负责的工作,不能转嫁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要合法分包,拆除工程施工要履行严格的手续,制定安全可行的拆除方案。

2、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包括劳务队伍在内的各类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保证现场安全监控不留死角。

六、专家点评 在公路水运工程施工现场我们不能仅把安全监管的注意力集中在主体工程的施工上,在拆除工程施工、临时设施等上发生的事故也很多。因此,要真正做到现场安全监控不留死角,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依据《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单位应当将拆除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应当在拆除工程施工15日前,将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明、拟拆除建筑物、构筑物及可能危及毗邻建筑的说明、拆除施工组织方案、堆放、清除废弃物的措施等报送建设工程所在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案例二 路基施工中发生的压路机倾翻事故

一、事故简介

1993年9月6日,某项目经理部在进行路基填方作业收工时,发生了一起压路机倾翻事故。导致1人死亡。

二、事故经过

8月22日,该项目开始对K174+200处深沟(沟深45米,需填土方5万方)进行路基填方施工。当日,项目主要负责人在现场对现场负责人兼压路机驾驶员Y作了施工任务和施工方法的安排和布置。即:深沟填方采用机械施工,用推土机开一条便道(180米,27°)连接沟底和地面,由一台推土机用钢丝绳拖拽一台装载机、一台压路机经便道下到沟底。施工方法是由推土机向沟下推土,压路机、装载机在沟下作业。项目领导曾口头交待机械送下去以后,不准再开上来,加油加水、机械故障维修都在沟底进行。机械将随着大沟的填方上升,直到填平到位,自然升至地面。(其间,人员步行上下班)

9月6日下午18:30现场收工,与Y配合作业的装载机司机W向Y请示交待完工作后步行回驻地之后,Y却私自驾驶压路机回驻地。当爬到距沟底40多米(即将到地面时),压路机失去动力,开始下滑,当下滑至距沟底28米拐弯处发生侧翻,Y被变形的驾驶室与方向盘卡住胸部,当现场步行回驻地的W发现时,只见Y的脸已被憋得红紫肿胀。因无立即拯救其出来的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Y死去,其间大约经历了5分钟。

三、事故原因分析

1、技术方面

(1)压路机检修保养不及时,技术性能不符合标准。

(2)上下沟的便道坡度过大,不符合规定。

(3)压路机驾驶员违反操作规程驾驶压路机爬陡坡(27°,一般应不超过8°~9°),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压路机负荷过大,液压驱动马达供油管路破裂,导致压路机失去动力,下滑。

2、管理方面

(1)项目经理部没有机械管理制度和压路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规程,对机械设备管理不严。

(2)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指挥和监管。

(3)项目经理部在明知深沟填土施工危险性大的情况下,不做专门的安全施工方案,安全管理措施笼统且未形成有效文件。

(4)该项目经理部对违章行为不作查处,在此次事故前曾有过将机械设备从沟底开到地面的事件,项目负责人只是做了口头批评,并没有处理和通报,更没有进一步采取监控措施,加以限制,等于纵容了违章行为。

四、事故结论和教训

1、事故主要原因:项目经理部忽视安全管理,安全规章制度不齐全,现场安全监管不到位,操作人员冒险驾驶压路机爬陡坡,造成机械故障而引发事故。

2、事故性质

本次事故属于责任事故。该项目经理部忽视安全管理,在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预防措施的制定和现场管理、机械管理、人员管理以及纠正、查处违章上均存在明显缺陷,导致事故发生。

3、主要责任

(1)压路机驾驶员擅自违反操作规程驾驶压路机爬陡坡是引发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2)项目负责人忽视安全管理,各项安全措施不落实,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应负直接领导责任。项目经理部安全等相关部门管理、监督不到位应负相应的管理责任。公司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管理薄弱负全面领导责任。

五、事故的预防对策

1、全面依法制定和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按照工种和现场实际情况细化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控制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认真执行。

2、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指挥和管理。安全重点环节、部位等应派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跟班监督检查。

3、对事故隐患和违章行为也应当比照事故“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严肃处理。

4、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

六、专家点评

本次事故充分体现了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不落实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目前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大量使用劳务公司,项目经理部的主要工作变成了经营、管理和技术支持。因此,如果安全责任意识不强,规章制度不健全,疏于现场安全监控,象这样的事故会更易发生。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由总承包单位负责。所以对劳务公司人员资格和安全技能、行为必须严格审核、监督;对其设备的安全技术性能和使用情况必须严格把关和监管。

案例三 翻船事故

一、事故简介

1989年6月11日,某公路工程公司第四项目经理部在WH公路大桥施工中,发生了一起渡船翻倾事故,造成1人淹溺死亡。

二、事故经过:

1989年6月10日,WH地区刮起了5~6级大风。该公路工程公司第四项目经理部领导研究决定:因风大,全队放假3天,主要领导去市里联系工作,购买机械配件。6月11日,领导出发后,风力渐渐变弱了。于是,该队职工G(有船工证,负责出水桩头的处理和驾驶渡船)吃过午饭后,在大约12:40时想起江中某桩头还没有处理完,就叫上一名民工同他一起上了船,船开动后径直向目标前进(与水流方向呈90°角,属于违章行为),当行至岸边约150米处,风力突然加强,江水流速加快,渡船尚未来得及调整行驶方向,已经被掀翻。船上二人同时落水。码头上值班人员发现后,急忙呼救,项目的职工沿着江水往下追去,大约追出400米时,在岸边浅水水面上发现了那名民工,一些人对民工施行抢救,其他人继续往下追。追出大约2公里后,仍不见G的影子,遂放弃了追赶,改为在江两岸寻找。寻找工作同样没有结果。直到6月12日下午16:00左右,G的尸体才被下游2公里左右的某村村民在一个水湾中发现。

三、事故原因分析:

1、技术方面

G违反操作规程,在禁止行船的大风情况下驾船,并不按规定航线,不按规定的逆水角度前进,人员未穿救生衣,导致死亡事故发生。

2、管理方面

(1)领导全部离开项目经理部,且未指派人员负责项目经理部工作,使项目经理部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2)该项目经理部没有完善的渡船安全管理规定和船工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以及渡船管理人员的职责,虽然项目领导研究决定全体职工放假3天,是出于对安全生产的考虑,但并没有明确强调不准开行渡船。致使看守渡船码头的人员无法制止G出船行为。

(3)疏于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淡漠。

四、事故结论与教训

1、事故主要原因: 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有漏洞,安全规章制度不齐全,船舶码头管理人员职责不清,现场安全监管不到位,发生事故前后项目处于无人指挥状态,驾船者违章行船偏离航线,逆水角度不符合规定而引发事故。

2、事故性质

本次事故属于责任事故。该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有漏洞,安全规章制度不齐全,重点部位安全控制措施和手段不到位,项目领导不在岗的情况下没有指派专人负责,同时,缺乏对船舶等特种设备及其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导致事故发生。

3、主要责任

(1)船舶驾驶员擅自违反操作规程驾驶船舶是引发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2)项目主要负责人失位,导致现场处于无人指挥状态,加之,该项目安全规章制度不齐全,管理职责不清,各项安全措施不落实等情况。因此,项目主要负责人应负主要领导责任。公司主要负责人对安全工作以及项目主要负责人疏于管理,负全面领导责任。

五、事故的预防对策

1、根据施工过程,全面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重大危险源评价工作。并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详细的安全控制措施,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渡口码头,船只使用、出行应建立安全管理控制程序。

2、项目经理部建立领导值班制度,并认真执行。

3、渡口码头等重点部位应有项目派出的管理人员现场监控。

4、进行全员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

六、专家点评

本期事故告诉我们,项目主要负责人要坚守岗位。需要外出时,应委托其他领导负责项目的各项活动,并向全项目经理部人员宣布。另外,企业职工仅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还不够,同时还要在工作时讲科学,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施工,保证自己和他人以及国家、企业的财产安全更重要。

目前水上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越来越多。因此,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航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施工生产实际制定严谨、有效的水上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和措施加以认真落实。

案例四 大梁支架坠落事故

一、事故简介

1998年6月24日,某公路工程公司J项目经理部在进行整体支架下落作业中,发生了一起整体支架坠落事故,造成多人受伤。

二、事故经过

该项目经理部采取整体支架(下面由钢立柱支撑)上搭模板方法,进行现浇箱梁施工。1998年6月24日下午,167#~168#左幅主跨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后,开始进行整体支架下落作业。其方法和顺序是:第一步,整体支架(总重量156吨)用10个吊点吊住(在桥面上均匀架设10个20吨手动葫芦,并进行起落;每个葫芦两人操作,承载钢丝绳为24毫米,每一吊点用4根钢丝绳连接,每根绳的破断力为32吨;);第二步,撤去下面的钢立柱;第三步,由10只手动葫芦同时动作,将整体支架连同上面的模板向下落。当日下午18:30左右,整体支架下落了大约2米时(横梁底面距地面5米),操作手动葫芦的20名人员,全部休息。另外11人站到支架上面,利用支架处理桥底面。这时,突然听到了钢丝绳的发出响声,接着一侧钢丝绳猛然断开,整体支架迅即向这一侧坠落(另一侧未坠落),支架上面所有作业人员全部随坠落支架滑落到地面。

三、事故原因分析:

1、技术方面

钢丝绳受力不均,导致某根钢丝绳的受力超过破断力,进而连锁反应,使一侧的钢丝绳接连全部断裂。(用人控制10只手动葫芦同时动作,根本无法保证各吊点下落速度、下落高度相同,也就无法保证各吊点钢丝绳的受力相同。)

2、管理方面

(1)施工方案未经严格审核,更没有按规定编制专项的拆除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2)此项作业没有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四、事故结论与教训

1、事故主要原因

本次事故主要是由于施工单位违章拆除作业,由10只手动葫芦同时动作,将整体支架连同上面的模板向下落,基本等同于被严禁的“站在被拆除物体上进行拆除作业”的情况。用人控制10只手动葫芦同时动作,根本无法保证各吊点下落速度、下落高度相同,也就无法保证各吊点钢丝绳的受力相同,致使钢丝绳断裂,整体支架坠落事故的发生。

2、事故性质

本次事故纯系责任事故。由于该项目乃至该企业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和施工进度,项目主要负责人违章指挥,在拆除工程前没有按规定编制专项的拆除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更没有经过严格审核和签认手续。

3、主要责任

项目主要负责人违章指挥负主要责任。公司主要负责人疏于对项目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教育和监督管理负主要领导责任。

五、事故的预防对策

1、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由公司一级审定批准后再由项目实施。

2、公司应加强项目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方面的培训和考核,以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

3、项目经理部在下达施工方案、布置施工任务应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坚持签认负责制,履行安全技术交底手续。

六、专家点评

目前,公路工程施工任务比较饱满。施工单位同时施工的项目比较多,项目经理的水平和经验参差不齐,同时也给企业对项目的现场监督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项目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法律法规意识不强,片面追求进度和经济效益,就容易犯主观、武断的错误。因而导致隐患的大量存在和事故的发生,进而给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带来严重恶劣的影响。

因此,公路施工企业要认真组织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针对本起事故,我们要特别强调对《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等的学习。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依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施工生产的实际,对大型复杂和安全难点的施工采取必要的审批、验收等办法,认真履行相应的手续,明确责任,以此来约束项目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行为。必要时,可采取企业向项目经理部委派质量安全监理的办法来强化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案例五 20吨轮胎式起重机与火车相撞事故

一、事故简介

1991年10月10日,Y公路工程公司在JQ高速公路施工中,发生了一起20吨轮胎式起重机与火车相撞事故,造成本单位1名职工和火车驾驶人员3名,共计4人死亡。

二、事故经过

Y公司将一座与当地铁路正交的分离式立交桥分包给了当地铁路局工程五段。但是,1991年10月10日上午10:00左右,铁路局工程五段请求Y公司调一台起重机帮助吊装混凝土拌和机。于是,Y公司职工B就驾驶一辆20吨轮胎式起重机(由于B在事故中死亡,所以,无法查明是谁派的任务),沿施工便道前往了立交桥基坑开挖现场(在YY铁路两侧),当行至JQ高速路STA149+282,即:YY铁路DK15+610临时道口(修建的立交桥将取代此路口)时,一列当地的前进型“444”号蒸汽机车加挂3402次货物列车,疾驰而来,将20吨重的起重机撞出35米,B和火车司机、副司机、司炉等4人当场死亡。

三、事故原因分析(主要从公路工程公司方面分析):

1、技术方面

(1)B(无起重机驾驶证)通过铁路道口观察不够,开上铁路后正遇火车驶来;

(2)临时道口无人看管(Y公司已将指挥道口的工作交给了铁路五段,并支付了看管人员工资);

(3)该临时道口旁,障碍物多,影响起重机驾驶人员的观察视线;

2、管理方面

(1)Y公司安全管理混乱,没有严格的派工制度,不履行正常的派工手续;

(2)疏于对特种作业人员和设备的管理,导致起重机能够由无证人员驾驶;

(3)Y公司作为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安全工作以包代管,导致临时道口无人看管。

四、事故结论与教训

1、事故主要原因

Y公司安全管理混乱,特种作业人员和设备的指挥调遣没有明文规定,导致起重机由无证人员驾驶。加之,由于地方铁路过往车辆很少,忽视对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管,既没有和地方铁路部门就铁路道口安全管理签订专门协议,又未指派专人看守铁路道口,综上原因导致事故发生。

2、事故性质

此起事故属于安全责任事故。由于该公司管理混乱,缺少必要的安全管理。特别是没有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对铁路道口这样重要部位的安全监管措施。

3、主要责任

公司主要负责人疏于对安全工作的管理,负事故的全面领导责任。公司经营部门在分包工程时,没有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形成以包代管;机械部门对特种设备管理松懈,导致特种设备随意调遣;人力资源部门缺少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日常管理,导致无证人员操作特种设备;安全部门安全检查不落实,铁路道口无人看管问题未能及时汇报或解决等均应负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

五、事故的预防对策

1、公司应补充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贯彻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2、公司应组织主要负责人、各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培训和考核,使他们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

3、立即与地方铁路的主管部门签订道口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其安全监管责任。

六、专家点评

从此起事故的两个重要原因看,一是暴露了企业主要负责人面对紧张的施工,往往显得办法少,事先考虑问题不周到,在组织施工时忙乱,象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等安全管理制度和必要的管理手段往往不去落实。二是暴露出安全管理工作不细致,特别是在工地领导处理事情不够严谨,往往以口头一两句话的方式布置工作,不留纪录,不做检查,人员、物资等如何落实根本不明确。因此,常常使安全工作出现空白盲点。象在这起事故中的铁路道口监管问题上,就明显出现双方误会,都以为对方在管,而实际谁都不管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出现总包、分包和交叉作业等情况时必须签订书面的安全管理协议书,以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还要特别强调一点,安全管理协议书中一定不准出现生死合同和以包代管等内容、条款。

案例

六、重庆江津某桥梁工程高处坠落事故

一、事故简介

1997年10月7日,重庆江津市某桥梁工程在拆除引桥支架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造成一人死亡。

二、事故发生经过

重庆江津大桥在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以后,开始进行南引桥下部板梁支架的拆除工作。1997年10月7日下午3时,该项目部领导安排部分作业人员去进行拆除作业。杨某(木工)被安排上支架拆除万能杆件,杨某在用割枪割断连接弦杆的钢筋后,就用左手往下推被割断的一根弦杆(弦杆长1.7m,重80㎏),弦杆在下落的过程中,其上端的焊刺将杨某的左手套挂住(帆布手套),杨某被下坠的弦杆拉扯着从18m的高处坠落,头部着地,当即死亡。

三、事故原因分析

1、技术方面

(1)进行高处拆除作业前,没有编制支架拆除方案,也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加之人员少,就安排从未进行过拆除作业的木工冒险爬上支架进行拆除工作,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作业人员杨某安全意识淡薄,对进行高处拆除作业的自我安全防护漠然置之,不系安全带就爬上支架,擅自用割枪割断连接钢筋后图省事用手往下推扔弦杆,被挂坠地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管理方面:

(1)进行高处拆除作业,必须有人监护,但施工现场却无人进行检查和监护工作,对违章作业无人制止,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三违”现象严重,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 (3)对作业人员未进行培训和教育,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盲目蛮干,管理失控。

四、事故的结论与教训:

1、事故主要原因

本次事故主要原因是个人严重违章操作,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现场无人监护,冒险蛮干导致事故的发生。

2、事故性质

本次事故属于责任事故。该项目忙于赶工期、抢进度,忽视了安全管理,既没有制定详细的拆除方案,也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拆除技术交底和培训,对违章作业无人监督检查,现场管理失控。

3、主要责任

(1)项目负责人施工前不编制安全拆除方案,也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负有管理失误的责任。

(2)作业者杨某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冒险蛮干,应负直接责任。 (3)现场管理人员不进行检查监督,对违章作业不及时纠正和制止,应负违章指挥责任。

五、事故的预防对策

1、施工前编制拆除方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建筑法》和《安全生产法》都有明确规定,对危险性大的、专业性强的作业都要预先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方案,分析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

2、先培训后上岗

项目应对高处拆除作业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后才能上岗。施工操作前,一定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讲清危险源及安全注意事故。同时,在作业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一定要进行现场监督检查,一旦发现不安全行为,要立即制止和纠正。

案例

七、湖北省襄樊市某桥梁工程火灾事故

一、事故简介:

1993年3月11日,湖北省襄樊市某桥梁施工单位工地发生了一起因烘烤潮湿木板,烧毁14间职工住房的重大火灾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万余元,幸无人员伤亡。

二、事故发生经过:

1993年3月11日,湖北省襄樊市某桥梁施工单位的一名职工在自己的住房内用碘钨灯(1000W)烘烤湿潮木板,上班时忘记将插头拨下,致使木板着火,引燃被褥,大火很快蔓延。襄樊市消防中队接到火警后,立即派出4辆消防车前来灭火,但住地未设置消防栓,无法取水灭火,最终导致14间职工住棚全部烧毁。

三、事故原因分析:

1、技术方面

(1)上世纪90年代初,职工住地临建工程比较简陋。该单位施工现场职工住宅全部采用毛竹、席子、油毡等易燃材料搭建。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极快,且不易扑灭。

(2)该单位临建住房整体布局规划不合理,每排住房间距不足3m,且两排住房之间还搭建有临时厨房,通道仅供人员行走,消防车开不进去。

(3)没有预留消防栓,消防车赶来,无法取水灭火,丧失了最佳灭火时间,致使大火蔓延。

2、管理方面

(1)该施工单位没有制定防火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也没有在住宅区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工具,项目负责人也没有对职工住宅区进行安全防火监督检查,疏于管理。

(2)职工消防意识淡薄,违反劳动纪律私自在住房内用大功率碘钨灯烘烤潮湿木板,也无人劝说和制止,是本次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

四、事故结论与教训

1、事故主要原因

本次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职工王某私自用碘钨灯在室内烘烤潮湿木板,忘记拨下插头,引起木板燃烧继而导致火灾蔓延扩大。

2、事故性质

本次事故属于责任事故。该单位的负责人忽视消防安全,既未制定防火措施,也未配备消防器材,更未对职工进行防火宣传和教育,管理松懈,个别职工纪律散漫,私用电气,导致火灾发生蔓延扩大。

3、主要责任

(1)施工单位负责人临建工程选材失误,住宅布局不合理,没有消防通道,不设置消防栓,不配备灭火器,未制定防火应急措施和方案,应负领导责任。

(2)职工王某违反劳动纪律,防火意识淡薄,麻痹大意,应负直接责任。

五、事故的预防对策

1、施工临建工程,特别是职工住宅,必须是砖混结构,从源头上堵塞火灾漏洞。

2、临建住房要统一规划,布局合理,预留消防通道,设置消防栓。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并教会职工使用灭火器。

3、要编制防火应急预案,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定期对消防安全和施工用电进行安全检查,使消防工作从思想上、组织上、措施上得到落实。

4、加强对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严格制度管理,对违反劳动纪律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案例

八、安徽省全椒县某道路工程触电事故

一、事故简介

1996年9月21日,安徽省全椒县某道路施工单位发生一起触电事故,造成一人死亡。

二、事故发生经过

1996年9月21日晚9:40分左右,安徽省全椒县某施工单位的一名职工张某下班后提水桶到锅炉处去打水冲澡,因嫌人多排队,水龙头放水太慢就私自到抽水泵处准备用水泵直接往桶里抽水,当张某用右手去开启水泵电源开关时,由于光线昏暗,闸刀盒开关下部无防护盖,右手触摸到裸露的线头上,当场触电死亡。

三、事故原因分析

1、技术方面

(1)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的规定,施工现场所有的闸刀盒要完整无缺,要配有开关箱,实行“一闸一箱”,并上锁有专人管理。但是该单位现场的闸刀开关一无开关箱,二不完整,三无专人管理。任何人要抽水都可以随意推上开关取水。

(2)按照规范要求,抽水房的灯光设置要明亮,但该现场却没有灯光照明,一片昏暗,看不清闸刀开关是否完整。

2、管理方面

(1)该工地没有制定“抽水管理规定”现场用电混乱,未实行“一闸一箱”制度,闸刀开关露天设置,防护盖不完整,也无灯光照明,线头裸露,埋下隐患。

(2)电工缺乏日常监督检查和维修,管理人员对隐患视而不见,用电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3)职工张某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违反劳动纪律,不认真观察闸刀开关是否完整,盲目去推闸刀,导致触电死亡。

四、事故结论与教训

1、事故主要原因

本次事故是由于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不规范,抽水闸刀开关有缺陷,无照明灯光,张某违反劳动纪律,私自抽水触摸到裸露线头导致触电死亡,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2、事故性质

本次事故属责任事故,现场临时用电管理混乱,隐患未能及时解决。

3、主要责任

(1)职工张某私自到水泵处准备抽水,在无灯光照明的情况下,不注意观察,麻痹大意,冒然用手去推开关,导致触电死亡,应负直接责任。

(2)项目负责人不按用电规范制订管理规定,对电气开关不符合要求又没有提出整改意见,现场管理失控导致触电事故发生,应负全面管理不到位的责任。

(3)该项目的专业电工人员对临时用电不检查,不整改,对明显存在的隐患不立即纠正,应负一定的责任。

五、事故的预防对策

1、项目负责人不能只重视生产第一线的安全问题,还要重视职工生活区的安全用电及生活问题。对临时用电不编制管理方案,电气安装有错误,夜间照明不具备,都说明了该项目负责人不懂电气使用规范。

2、专职电工要有高度责任心,要对项目的各种临时用电勤检查,勤维修,勤整改,确保用电安全。

3、项目部的每一个职工都要遵守劳动纪律,学习安全用电知识,发现电气隐患,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或专业电工,不了解电器的,决不碰触,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案例

九、安徽省天长市某道路工程压路机倾翻事故

一、事故简介

1996年10月29日,安徽省天长市某施工单位在路基碾压作业中,因压路机驾驶员操作失误,致使压路机整体倾翻,造成1人死亡。

二、事故发生经过

安徽省天长市某道路施工单位承担205国道路基碾压施工任务。1996年10月29日,压路机驾驶李某驾驶CA25型轮胎压路机在执行碾压过程中,倒车时太靠近路基边沿致使压路机发生倾斜,李某慌乱失措,操作失误,造成压路机整体倾翻。李某来不及跳车被压在压路机下,当即死亡。

三、事故原因分析 (1)技术方面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驾驶员李某在执行碾压作业过程中,倒车时过分靠近路基边沿,造成压路机后轮下滑倾斜,如果李某冷静不乱,紧急刹车,压路机不会整体倾翻。但李某惊惶失措,未能立即切断动力刹车,致使压路机继续后退,造成整体倾翻事故。

(2)管理方面

驾驶员李某是该项目聘用的一名老驾驶员(55岁),项目负责人放松了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忠告,现场技术人员也未对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严格要求,管理松懈,麻痹大意,导致事故发生。

四、事故结论与教育

1、事故主要原因

本次事故主要原因是驾驶员李某临危处置不当,操作失误,导致压路机倾翻,本人应负主要责任。

2、事故性质

本次事故属责任事故。该项目负责人忽视了对机驾人员的安全教育,现场监管不力,驾驶员麻痹大意,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发生。

3、主要责任

(1)项目负责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不严,未制定机械安全操作规定,过分相信驾驶员的水平和能力,缺乏安全教育和培训,应负直接领导责任。

(2)驾驶员李某责任心不强,自恃驾驶技术熟练,麻痹大意,忽视了安全操作规程,临危慌乱,操作失误,造成机毁人亡,应负主要责任。

五、事故的预防对策

1、本次事故是由于施工现场管理薄弱和本人操作不当造成的。单位应该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规,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本次事故的严重教训是驾驶员麻痹大意,不对作业环境和施工现场进行全面了解,也不认真分析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预先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止,对突然发生的事故不能冷静处理,应变能力差。

3、项目负责人及现场技术人员应严格施工工序,实施精细管理,不放松一机一人的安全管理,特别要消除加班加点、疲劳驾驶等不利因素,避免事故重复发生。

案例

十、广东省揭阳市某桥梁工程挂篮坠落事故

一、事故简介

1996年7月15日,广东省揭阳市某桥梁工程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起吊物件撞倒支撑挂兰后侧锚固的千斤顶,导致挂兰整体翻坠,造成4人死亡。

二、事故发生经过

1996年7月15日上午9点,某桥梁工程进行挂兰施工的准备工作,浮箱上的起吊机正在往0#块桥面上吊运万能杆件(吊物重1.5T,长2m),当吊物上升到挂兰左侧上方时,站在0#块上的指挥人员指示吊车主臂向右旋转,以使吊物绕过挂兰落位于桥面上。在吊臂旋转的过程中,吊物的一端突然碰撞到支撑锚固蹬筋的千斤顶,并把千斤顶打倒,致使挂兰的两组后锚从横梁两端滑脱,挂兰失稳,整体从20m的高处坠落,正在挂兰上进行作业的7人随同挂兰一同坠入江中,3人获救,4人溺水死亡。

三、事故原因分析

1、技术方面

(1)在建设单位对工期一再要求提前的情况下,施工单位组织挂兰施工大会战。为了赶进度,在没有制定“挂兰施工工艺方案”的情况下,仓促进行挂兰施工。作业现场多项工作齐头并进,管理十分混乱。该施工单位在安全与进度发生矛盾时,无奈地选择了“进度第一”,严重忽视了安全生产工作。

(2)按照挂兰施工设计要求,对挂兰的四个锚固点均应进行锚固,但为了省事,该挂兰只锚固了两个点。对此,工程负责人及现场技术人员视而不见,不检查、不纠正。造成挂兰整体稳定性差,埋下事故隐患。

(3)吊车驾驶员在起吊作业过程中,看不见指挥人员的手势和信号(指挥吊车者无手旗和哨子),当吊物偏移视线完全被挂兰挡住时,驾驶员仅凭感觉操纵旋转吊车主臂,根本看不见吊物所在的高度和位置,盲目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2、管理方面

(1)该工地管理混乱,既未编制“挂兰施工方案”,也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匆忙组织大会战,忽视安全生产。

(2)施工负责人与现场技术人员,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不检查,不纠正,隐患未能得到及时解决。

(3)《安全生产法》要求,在进行吊装等有较大危险作业时,必须有专人进行指挥,但该工地指挥吊车人员没有明显的指挥信号,当吊物进入吊车司机看不见的“盲区”时,依然指挥主臂旋转,严重违反了吊车“十不准吊”的原则。

四、事故结论与教训

1、事故主要原因

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该项目未认真编制“挂兰施工方案”,为赶工期盲目进行大会战,吊车指挥人员严重违章指挥,致使吊物碰撞千斤顶导致挂兰失稳坠落,人员死亡。

2、事故性质

本次事故属责任事故。项目负责人急于赶工期,组织大会战,指挥人员违章指挥,吊车司机违章操作,对现场存在的隐患未能及时得到整改。

3、主要责任 (1)项目负责人不按施工规范编制挂兰施工方案及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抢进度,赶工期,盲目组织大会战,应负主要领导责任。

(2)吊车指挥人员违章指挥,信号不明,判断失误,应负直接责任。 (3)吊车司机违章操作,严重违反“十不吊”原则,凭感觉盲目操作,应负直接责任。

五、事故预防对策

(1)对建设单位提出的不合理、不符合施工客观规律的要求,要冷静对待,谨慎行事,不能盲目顺从而赶工期、抢进度,在工期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2)尊重科学和客观规律,认真编制施工方案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施工的重点部位要进行专项安全检查并对事故隐患进行整改和纠正。

安全文化网:

第五篇:高速公路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湖北交投宜张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对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进行有效预控,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创造健康安全的施工环境,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结合项目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是指每项工程实施前,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的制度。

第三条 施工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健全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第四条 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结合施工特点,进行各分部分项工程“三级”安全技术交底,即项目级、分部(工区)级、班组级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要有监理在场,并在交底文件上签字。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相关技术人员及专职安全员向各分部(工区)负责人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交底的内容有:分部分项安全技术要求;危险源的控制;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操作规程;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一般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

各分部(工区)负责人向施工队长或班组长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交底的内容有: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注意事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特殊工种的作业;设备的安装、拆卸与使用,安全防护设施的搭设;施工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等。

施工队长或班组长对作业人员进行班前作业安全技术交底,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交底要求。交底内容有: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现场作业环境要求、本工种操作的注意事项;两个以上工种配合施工注意事项;施工生产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防范、个人防护措施等。

第五条 项目级、分部(工区)级安全技术交底要以书面形式进行,班组级安全技术交底可采取班组会议、班前讲话等形式进行。

第六条 安全技术交底要做到既要有针对性,又要简单明了,符合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安全技术交底要经交底人与接受交底人签字方能生效。交底字迹要清晰,必须本人签字,不得代签。交底会议要保存图片或影像资料。

第七条 除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外,施工单位应组织开展特种作业(爆破、起重吊装等)、重大危险点防控、雨季冬季施工、高处作业等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对作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第八条 安全技术交底后,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班组长等要对安全技术交底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督促作业人员严格按照交底要求施工,制止违章作业现象发生。

第九条 本制度由湖北交投宜张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试行。

上一篇:高速公路收费班组管理下一篇:公司管理部半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