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筑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粤北地区统建新农村建筑空间弹性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新常态下国家对于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新思路,除了完成住宅、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建设外,对新农村适应产业发展的灵活性及开发建设的可能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农村居民在居住行为方式、家庭生产方式、人口结构和地域文化背景等方面普遍存在较大差异,而当前广泛采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集约化模式由于规划设计相对固定单一,难以满足极为复杂且动态变化的居住空间需求。另外,新农村乡土氛围受到快速城镇化进程的冲击日渐式微,尤其是统建新村的公共空间呈现出层级缺失、同质单调的现状,难以容纳多元的传统及现代乡土公共活动类型。基于上述三大研究背景,笔者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和研究必要性的粤北地区,以统建新农村的建筑空间为对象展开大量的实地调研,捕捉当前建设问题的共同点:缺乏足够的前瞻性、适应性和可变性,针对性地引入弹性设计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通过不同维度的详细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弹性设计策略。全文共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对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进行简练系统的论述,界定相关研究概念和方法,为后文的研究明确方向并提供理论的指引。第二章对本文的核心研究方法进行必要的介绍和说明,从宏观的规划建造、中观的公共空间、微观的住宅户型三种维度归纳现状存在的弹性设计问题,并分析总结相应的弹性设计影响要素。第三至五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紧密围绕第一章的研究背景以及第二章归纳的三种维度下的弹性现状问题和影响要素,展开深入的类型化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弹性设计策略,包括:(1)提出可适应村庄持续发展的规划建造弹性设计策略,注重提升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和建设过程与合理性。具体包括提升布局形态的有机性和可生长性,选址配套的统筹性与均衡性,建造过程的调整灵活性和容错性等内容。(2)提出可满足动态人居需求的住宅户型弹性设计策略,使住宅允许通过简单变动或有序改造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空间适应性。具体包括通过功能空间的联动借用满足不同居住行为方式的需求,运用整体的多适性策略满足居家务农、工艺作坊、商品经营、餐饮服务和文旅住宿等不同家庭生产方式的需求,从可增长、可分隔、可兼用、可分户四个方面的措施满足不同家庭人口结构的需求。(3)提出可容纳多元乡土活动的公共空间弹性设计策略,关注统建模式下公共空间系统的层次性和应变弹性。具体包括片状、线状及点状三种类型的公共空间的类型归纳和弹性需求分析,并分别选取开敞广场、街巷空间及节点建筑作为代表提出相应的弹性设计要点与方法。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期望填补对粤北地区统建新农村研究的不足,凸显弹性设计作为整体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对今后统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统建新农村;粤北地区;建筑空间;弹性设计策略

学科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常态下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新要求

1.1.2 集约化统建模式下人居需求的矛盾

1.1.3 快速城镇化进程下乡土氛围的式微

1.2 研究范畴及内容

1.2.1 概念的界定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粤北地区统建新农村现状问题调查

2.1 居住实态调查

2.1.1 调研目的

2.1.2 关注重点

2.1.3 样本选取

2.1.4 方法说明

2.2 弹性设计影响要素

2.2.1 村庄发展影响要素

2.2.2 人居需求影响要素

2.2.3 乡土文化影响要素

2.3 弹性视角下的现状问题

2.3.1 规划建造层面问题

2.3.2 住宅户型层面问题

2.3.3 公共空间层面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适应村庄持续发展的规划建造分析及弹性策略

3.1 布局形态及预留用地

3.1.1 现状类型分析

3.1.2 布局形态有机有序

3.1.3 发展用地弹性预留

3.2 选址区位及公共配套

3.2.1 现状类型分析

3.2.2 选址配套统筹考虑

3.2.3 服务设施均衡分布

3.3 建设时序及建造模式

3.3.1 现状类型分析

3.3.2 合理分期建立容错机制

3.3.3 鼓励统建自建结合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满足动态人居需求的住宅户型分析及弹性策略

4.1 用地面积及建筑规模

4.1.1 底层占地面积

4.1.2 进深面宽比

4.1.3 建筑层数

4.2 平面组合及分户方式

4.2.1 平面组合方式类型分析

4.2.2 分户方式类型分析

4.3 功能布局及交通组织

4.3.1 分类依据及分布情况

4.3.2 远角横梯式

4.3.3 远角竖梯式

4.3.4 中部横梯式

4.3.5 中部折梯式

4.3.6 近角竖梯式

4.3.7 弹性对比分析及总结

4.4 应对不同居住行为方式的功能空间策略

4.4.1 客厅入口联动

4.4.2 餐厅客厅联动

4.4.3 厨房餐厅联动

4.5 应对不同家庭生产方式的多适性策略

4.5.1 居家务农型

4.5.2 工艺作坊型

4.5.3 商品经营型

4.5.4 餐饮服务型

4.5.5 文旅住宿型

4.6 应对不同家庭人口结构的可变性策略

4.6.1 可增长

4.6.2 可分隔

4.6.3 可兼用

4.6.4 可分户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容纳多元乡土活动的公共空间分析及弹性策略

5.1 定义及类型

5.1.1 公共空间的定义及类型

5.1.2 乡土活动的定义及类型

5.2 片状公共空间

5.2.1 片状公共空间类型归纳

5.2.2 片状公共空间弹性需求

5.2.3 以开敞广场为代表的弹性策略

5.3 线状公共空间

5.3.1 线状公共空间类型归纳

5.3.2 线状公共空间弹性需求

5.3.3 以街巷空间为代表的弹性策略

5.4 点状公共空间

5.4.1 点状公共空间类型归纳

5.4.2 点状公共空间弹性需求

5.4.3 以节点建筑为代表的弹性策略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的主要结论

本文的局限性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上一篇:闽南文化论文提纲下一篇:爵士钢琴音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