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茉莉优秀教案

2022-06-22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它包含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要做好准备按照教案进行有序、有质量的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如茉莉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爱如茉莉优秀教案

爱如茉莉教案

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茉莉花,它有哪三个特点?(板书:平淡无奇,洁白纯净,幽香缕缕)

二、文本对话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爱如茉莉》,一起走进那个漂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就是在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谁愿意做我的女儿与我进行文中的对话? 其实女儿心中还有一句话因为看到母亲一本正经的样子而咽了回去,那么我不嗔怪你,请你放心大胆的读出来。

女儿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怎样想的?(差点笑出声来) 它包含着一种什么意思呢?(诧异、不解) 作者认为爱应该是怎样的呢?(如爱情小说中描绘的那样浪漫、热烈、缠绵悱恻、荡气回肠) 可妈妈怎么说爱如茉莉呢?

三、自主探究

我们来走进文本,细细探究:课文中哪些词句具体表现了父母间的关爱,让你感受到爱如茉莉?用——画出表现妈妈关爱爸爸的词句,用~~~~~~~画出表现爸爸关爱妈妈的词句。

(师巡视提醒:这些爱,就像茉莉花一样星星点点地散在文字里,流淌在细节中,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爱。在边上写下你的理解)

四、合作交流

同学们自学的很认真,你一定有了很多收获,小组内交流一下

谁来谈谈你的收获?其他同学注意倾听、记录,看看别人有什么见解,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五、精讲点拨(预设如下)

A 先来谈一谈你找出的表现妈妈关爱爸爸的词句

⑴此后不久,在爸爸出差归来的前一个晚上,妈妈得急病住进了医院。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

“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虚弱”“买点现成的饺子”“记住”“要等他吃完了”

爸爸妈妈是如此了解对方,如此为对方着想,这就是——爱。

⑵ “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妈妈的不敢动,麻木的手脚都是——爱

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把妈妈的爱表现出来。生点评。齐读。

妈妈生病住院了还惦记着爸爸,手脚都麻木了也不愿惊醒爸爸。妈妈的爱如茉莉般平淡却芬芳怡人。

B 那么爸爸是如何关爱妈妈的呢?

⑴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买的饺子”“直奔”“每天”

爸爸对妈妈时刻都是那么焦急的疼爱。谁能把爸爸这急切的爱读出来?一起读。 还有哪些词句触及你的心灵?

⑵ 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 “叮嘱”

爸爸心里始终装着妈妈,不忘妈妈喜欢茉莉。多么细心的丈夫!

⑶ 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 “紧握”“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

你很善于发现。谁能轻轻的读一读,不要吵醒了爸爸?

⑷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蒙眬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睡眼朦胧”“轻轻”“蹑手蹑脚”“把我拉了出去” 蹑手蹑脚是什么意思?你能模仿一下爸爸蹑手蹑脚的样子吗? 所有这些词语都汇成了一个字——爱

谁能读出爸爸的爱?读得怎么样?像他那样一起来一遍。

⑸望着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心疼地说:“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布满血丝”“边打哈欠边说”“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爸爸真是用心良苦!这源于——对妈妈的爱。

小结:爸爸无微不至无微不至的爱使得妈妈的嘴角始终挂着恬静的微笑。这份茉莉般的爱看似平淡却情真意切。

请同学们再读这些句子,然后选一句你认为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

C (音乐声起)爸爸妈妈之间的爱都表现在生活中极其平凡简单的小事中,他们执手而眠的感人一幕,在平淡中演绎着真爱。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让飘满茉莉幽香的爱流淌在病房里。

(老师:我 一男生:爸爸 一女生:妈妈 其余默读)

(生感情读)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蒙眬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师——“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男生——“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女生——“映儿,来帮我揉揉胳膊和腿。” 师——“妈,你怎么啦?”

女生——“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生感情读)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D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爱如茉莉了吗?(生交流)

最终作者大彻大悟——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齐读) 为什么连用两个“爱如茉莉”呢?

(参考:第一个爱如茉莉是妈妈说的话,第二个爱如茉莉是说这个观点已经深入心灵。) 能将你的理解读出来吗?

六、巩固提高

看着这平淡纯净幽香的茉莉,你想起了哪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父母间的爱虽然平淡却能触动心灵。(要求: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再一次从父母平淡的语言举动中感受茉莉的纯净幽香)

七、反思拓展

现在你一定对爱有了更深的认识。(要求: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爱---父母的叮咛,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请你将这些爱化作一篇篇美文或者一首首小诗写下来。) (提示:可以将课文中描述的爸爸妈妈之间爱的细节化成诗,也可以紧扣茉莉的特点与真爱联系起来,进行升华,也可以将你对爱的理解或者你身边的爱写成小诗) (及时评价、总结)

谢谢同学们陪我走过的这一段爱的旅程!

第二篇:爱如茉莉教案

生准备:

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自由读文章2──3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了解茉莉,感悟平淡

1.宋祖英的这首 茉莉花 中说 茉莉又香又白惹人夸 ,我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到在本课中茉莉香是什么香,白是什么白,它有什么特点?同时告诉老师本文主要讲的是茉莉么?

2.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与茉莉有关、散发茉莉清香的美文。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茉莉两个字都是生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这两个字上面都是草字头,表示跟植物有关系,下面的部分都表示这两个字的读音。)你真会学习,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来识记生字。

(这两个字写时都是上扁下高,茉要注意下面一横短,莉要注意上下结构,草字头的横要写长一些,能盖住下面的两个部分)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学汉字的时候就要这样,哪怕一些细微之处都要看清楚。

二、预习检查,理清脉络

1.让学生回答本文重点讲什么?生答:爱 如茉莉一样的爱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下面一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妈妈生病住院了,爸爸到医院照料妈妈。)表现了什么?(表现了爸爸妈妈之间的如茉莉般的真爱。) 3.检查生字

读----

用词语组句子

4.检查句子

(1)老师还要看看你们句子读得是不是正确流利。 依次出示以下三段话:

“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这段话主要描写谁的什么方面?写了妈妈的语言。)

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妈妈的神态,爸爸的动作,阳光出来时的景象。)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蒙眬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这句话主要描写了谁的什么呢?爸爸的动作) 指名读,相机指导点评。(主要检查是否正确流利,如果有句子读破、读错,指导该生读流利。) 出示:

爸爸去洗漱,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插进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 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指名读)这里的“清香”和“幽香”都是用来形容什么?(茉莉花清淡的香味) 3.检查生字

老师要看看你们生字学得怎么样。 (1)(出示生字:掏、揉

胳、膊

欠、幽) (指名读),读了这三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左边都是提手旁,都表示动作,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生做动作。出示:我见从妈妈嘴里掏不出什么秘密,便改变了问话的方式:“妈,那你说真爱像什么?”(“掏”变红)这里的掏是不是也指用手掏呢?(用尽方法想从妈妈的口中套出话)是呀,汉字就是这么神奇,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要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意。

(第二组左边都是月字旁,都表示人体的一部分)是呀,月旁在这里又叫肉月旁,在甲骨文中是“肉”,表示人体器官。膊单独读第二声,在胳膊这个词里读轻声。指名读词。 (第三组“欠”的笔画少,要写得舒展,“幽”笔画多,要写得紧凑。)

(2)给“幽”组词——(幽香)除了幽香,还有怎样的香呢?(清香、芳香、浓香、醇香)

在这些香里,你觉得那个香跟幽香最接近?(清香)对,清香和幽香都是清淡的香气。课文中都出现了。 (3)请大家把你认为难写难记是生字在书上描红一遍。注意书写姿势,(师巡视检查纠正姿势),“三个一”:眼离书一尺,胸离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

三、感悟细节,品味真爱 1.出示课文练习3的题目:

那株茉莉花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却说真爱就像茉莉?你从课文的哪些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

这是我们书后的思考题,(指名读)(点击“细节”变红)你们理解什么叫细节吗?(生交流)

师解释:细节,就是细小的情节或环节。可以是一段感人的话语,一个轻柔的动作,一幅温馨的画面,一个会意的眼神……我们在读书时,就要关注这些细节。

2.(出示刚才读的三段话)再看这三段话,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对,这三段话就是妈妈生病住院这件事中,表现了爸爸妈妈之间互相关爱的感人细节,这些细节也如茉莉一般,一开始读的时候,觉得平淡无奇,但当你静下心来,慢慢读,细细品,你会发现当中的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大家挑一个你最受感动的细节,静心默读,从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字里行间写下你对爱的理解和感悟。 3.学生品读细节 4.交流

同学们被爱轻轻地感动着,也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叫爱,把你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好吗?你可以先读一读让你感动的细节,然后说说你对爱的理解,有不同感受的可以补充。

“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1) 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 你能读出妈妈对爸爸的关爱吗?(指名读)

(3) 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呢?(生病,身体虚弱)能读出妈妈声音的虚弱吗?(指名读) (4) 小结:妈妈把爸爸吃饺子看得比自己的身体还要重要。朴素的话语,看上去是那么的平淡无奇,(板书:平淡)流露的却是妈妈对爸爸真切的爱(板书:真切)。

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学生交流时,教师相机小结)

(1)爸爸为了更好地照顾妈妈,宁可自己睡不安稳。你能读出爸爸对妈妈的关爱吗?

(2)因为有了爸爸的关爱,妈妈感到很幸福,所以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你能读出妈妈的幸福吗? 2.引读,这时,初升的太阳——,一切——,一切—— 3.我们来关注这个字。(点击“探”变红)

这个字我们可以换成哪些字呢?(照 射 穿)

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照”“射”和“穿”,而要用“探”呢?(探的动作更轻,拟人,阳光被爸爸妈妈之间的真爱感动了,只悄悄地探出头,不愿意惊醒爸爸妈妈)读到这个“探”字,你仿佛看到了——(太阳公公悄悄地伸出头来,微笑着看着爸爸妈妈)这叫“人有情,景有语”。在读文章的时候,仅仅关注文章写什么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关注作者怎样写。这阳光温柔的一“探”,“探”出了阳光的情感,“探”出了我们丰富的想象。 4.这“芬芳”和“光泽”,(两个词点击变红)你怎么理解,是什么的“芬芳”,什么的“光泽”呢?(茉莉花的芬芳和阳光的光泽)(爸爸和妈妈爱的芬芳,爱的阳光)如果答不出第二点,点拨:仅仅是茉莉花的芬芳,仅仅是阳光的光泽吗?你们不仅读出了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读出了隐藏在文字背面的意思。我们读书就要这样慢慢读,细细品,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

5. “一切景语皆情语”,女生一起把阳光的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女生齐读景色的句子) 6.(出示画面),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眼前的这幅画面呢? (温馨)的画面 (恬静)的画面 (静谧美好)的画面 7.让我们为这静谧美好的画面配上画外音。 (配乐:第一缕阳光) 引读:因为有爱,妈妈—— 因为有爱,爸爸——

因为有爱,初升的阳光——

8.小结:文章不厌百回读,文章应从小处读。从这幅动人的画面,我们懂得了一份爱。原来爱就是妈妈恬静的微笑,就是爸爸紧握的双手,就是阳光轻柔的一探……这份爱表现得还是这么平淡(板书),但我们感受到的是他们心中对彼此的那份真切(板书)的情。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蒙眬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1.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会让你的心头微微一动,为什么?(点击:“轻轻放下 蹑手蹑脚 拉了出去”变红)(爸爸怕发出声音吵醒妈妈)

2.是啊,多么细腻的心思啊!你怎样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读)(对,轻轻地,不要吵醒妈妈。)我们一起轻轻地读。(齐读)

3.此时,老师将目光落到了这个词上,(点击“似乎”闪烁)知道为什么吗? (好像是我惊醒了爸爸,其实说不定爸爸一直就醒着,甚至是彻夜不眠。)

看,作者用词多准确啊,“似乎”一词就表明了爸爸不知什么时候就醒了。关注了这个词,你又有什么更深的感受呢?(爸爸照顾妈妈非常辛苦,但他仍然一心想着妈妈,关心照料妈妈) 让我们读出爸爸这真挚感人的爱。

4.小结:读着,想着,想着,读着,我们渐渐明白,爱有时就体现在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中,这种爱(画心)平平淡淡(指板书),却细致入微,真真切切(指板书)。

5.现在把这三段话放到课文中,老师和大家配合着读,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平淡而真切的爱,好不好?你们读刚才的三个细节,老师读其余的话。(师生配合读)

四、设置悬念,布置作业

1.(再次出示书后练习3)现在你对这些问题有了怎样的理解呢?(映儿父母之间的真爱就像茉莉那样,虽然平平淡淡,却真真切切。)

2.课文中像这样感人的细节还有不少,请同学们在下一节课的学习中,继续品味映儿父母之间像茉莉那样的真爱。 板书: 爸爸 妈妈

真 爱 平 真 如 平 切 茉 淡 切 莉 淡

第三篇:爱如茉莉教案

爱如茉莉》说课稿

一、说教材

《爱如茉莉》这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这件小事,其中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它告诉我们:真爱就如盛开的茉莉花发出的清香,看上去普通平凡,但真切持久,感人至深。

二、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了实现新课程的要求,根据这篇抒情散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朴素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深意。

3.凭借课文的学习,力求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及生活中懂得爱、学会爱、表达爱的能力。

将“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作为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将“结合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真爱就像茉莉’。”作为本堂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在选用教学方法时,我采用了自读探究、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紧紧抓住妈妈爸爸的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爸爸妈妈之间的真爱 ,让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相契合,与文中爸爸妈妈的心相交融。

四、说教学过程

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读中悟情,践行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五、说板书

板书中左边的三个词语:直奔、紧握、微笑,是体现父母间爱的细节。右边的三个词语: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是茉莉花的特点,左右对比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父母的爱都流淌在生活的一些细节中,平平淡淡如茉莉一般,但却真真切切散发出缕缕幽香。整个板书设计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以上是我所教学的《爱如茉莉》的说课,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月光启蒙》说课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孙友田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为自己唱民歌、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是篇激发学生学会感恩的好文章,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优美的文段和动听风趣的发歌、童谣,认识祖国民间文学的丰厚博大,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吸取多种优秀文化,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而五年级的乡镇学生,他们和亲人朝夕相处,对自己身边的乡土文化有一定的接触,因此课文内容对他们而言富有吸引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编写意图以及教学对象的分析,本课的教学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绿线内的七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饱含的感情以及深刻含义。

4、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与怀念之情。

5、通过家乡民歌童谣的交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具体实施时,突出了以下教法与学法的运用:

1、疑问:古人云:大疑而大进,小疑则小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我让学生依题质疑,在读文中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文中语段进行发问与思考,以活跃思维。

2、研读。阅读教学是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是对课文相关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的联想与沟通。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重让学生经历这种阅读过程 ,在研读中感受亲情、回味亲情、体验亲情。

3、对话:《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节课力求让课堂成为对话的生命殿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

根据课文知识丰富、教学重点多、乡镇学生学习进程较慢的实际情况,本课的学习我打算用有利于课时进行。思路如下:

第一课时:初读学词,扫除朗读障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抓住“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进行自主探索,重点感悟,学歌谣童谣,交流所惧到的家乡的民歌童谣。

第三课时: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激发学生现实中亲情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

(一)揭题质疑,初读学词。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受。

(三)自主探索,重点感悟。

(四)师生共融,情感共振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了全文,深化了中心,在语言中起到重要作用,板书的设计我力求突出其意义。(板书略)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主要写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向一个12岁的小姑娘学习穿戴和整理的事,反映了他热爱科学事业和谦逊的美德,同时也表现了小姑娘的率真、可爱。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借助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二、说教法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内部的含义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可是在长期的训练中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整堂课我始终围绕这个中心问题,变换不同

的问法(如“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此时的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你读出了爱因斯坦怎样的品质?”)、改变学习方式(从扶到放),让学生真正领悟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

三、说学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上课时先再一次理清文章的思路,让后精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一次相遇过程,初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体会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二次相遇;最后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三次相遇。其中“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这个问题始终贯穿课文学习的全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谈礼貌》说课稿

《谈礼貌》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文章,无论是解读它还是教学,都要依照文体进行。大凡说理性文章,解读多从结构和语言入手。这篇课文第一节作者先引用传统的古训自然引出观点、然后例举了古人、普通人以及伟人以礼待人的典型事例,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最后对所谈礼貌问题进行总结。层次非常清晰,这恰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符合人的认识规律:提出观点寻找事例加以说明,最后得出结论。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是《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为此根据《课标》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和写作特色,(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有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所讲述的道理,从而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熏陶。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明白课文所讲述的道理,帮助学生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作为本课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作为本课的难点。 在选用教学方法时,我采用了合作探究、以读代讲、读中悟理、抓关键词语感受人物形象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紧紧抓住人物的态度、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感悟作者用词造句准确、论证道理思路的清晰,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说理性文章的语言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准确、恰当,不拖泥带水。这篇课文也是如此。不过这篇课文的语言在拥有以上特点的同时,还鲜活、生动、有趣,读来感到亲切动人,如在眼前。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第一步,直接切入,在复习导入基础上,直接引出本课的主旨“去领悟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使用礼貌语言,礼貌待人有什么好处?”第二步,精读故事,感悟礼貌,首先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第一个故事“问路”, 用一张表格帮助学生将故事的经过与结果罗列,并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感受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通过转换角色的情境想象使同学们明白了“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感受礼貌待人的好处。接着,迁移运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读自悟第

二、三个故事“乘车”、和“理发”。其中相机引导学生也试着用礼貌的语言为前阶段班级中出现的一起纠纷出招,为他们排忧解难,最后再次品读三个故事分别得出的结论,深刻感受礼貌待人的好处,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进行受到思想教育。第三步,回归中心,明白道理,在充分感受了礼貌待人的好处后,指导学生理解整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第四步,小结课文的写作手法,主要是引导学生感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选取典型事例的表达方法,先讲故事,后说道理的说理方式,并指名交流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讲礼貌的小事,或课前搜集的古今中外名人讲礼貌的故事。第五步,跨古跃今,交流礼貌,升华情感。先交流课前搜集的古今中外对礼貌的经典谈论,然后创设情境,写出心中对于礼貌的精妙语言。在交流与诵读中升华学生的情感。最后在一首《咱们从小讲礼貌》的歌曲中结束课文。

第一次选择这样的说理性课文来上,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尝试,是一次锻炼提高的机会,老实说我也觉得和我的个性和以往的风格不大相符,所以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大家多批评指正,提出宝贵的建议。

《七律长征》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律 长征〉〉,共1课时。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地位

〈〈七律 长征〉〉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它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写的红军战胜长征艰险而满怀战斗豪情的诗篇。

2、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a、理清本诗结构

b、揣摩关键字词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领会红军长征在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以及领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来讴歌红军战士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是艺术的概括写法。

二、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再老师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采用录音磁带、电影等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本文是一首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史诗,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精读课文,诗文不长,但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掌握的东西较多,因此,教学上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及层次划分。第二课时,通过学习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五、教学过程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说课

一、文本认识

1、教材分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册第6组中的一篇记叙文。全文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反映了人物的精神品质。本文做为本单元“八一壮歌”的主体文章,就是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和揣摩,获得超越文本的意义,通过人物描写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2、课文内容

本文讲的是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3、文章特色

用语言、动作、神态反应人物品质是本文最大的特点。特别是3句命令,将一个铁骨铮铮的军人的刚毅、果断和对骡子、对战士万千柔情的彭德怀展现在大家面前。因此,通过对本文进行品读文字、分角色朗读

4、教学目标

指导朗读彭德怀忍痛命令枪杀大黑骡子的经过是本文重点。

难点是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既怀有深厚感情又不得不忍痛割爱的矛盾复杂的心情。

本文趣味点:

对彭德怀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及其所反应出的人物内心矛盾心情的品读分析。

二、说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科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 通过情景教学法,朗读法、表演法,倡导主动学习,创造

学习,运用前后联系、角色体验等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程序

(一)以情激情,进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师生探究,了解“矛盾”

(四)突破“矛盾”,精读感悟

(五)感受壮烈,升华情感 四.拓展延伸,深化学习

语文教学应坚持“大语文教学观”,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在课文结束的时候要求孩子下课去阅读《金色的鱼钩》、《丰碑》、《倔强的小红军》等文章,将课内外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五、说板书设计

《 大江保卫战》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的《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文章记叙了1998年夏天,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课文以大堤抢险、铁汉本色、勇救群众这三个不同的场面,由面到点再到面,展示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

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当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正追求有效的个性化阅读的实验研究,作为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始终以情感为主线,以多媒体作为教辅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感悟,并立足文本,拓展文本,与文本进行生命的对话和交流。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

抗洪抢险,学生没有情感体会,对他们来说十分陌生、遥远。因此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情境,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十分可行。在课前,我让学生观看了影片《大江保卫战》,和孩子一起回顾98年长江奔腾、肆虐的洪水中,解放军战士抢险的场面,可以说这是一场感人的影片,当时有不少孩子都掉泪了。可以说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探究的欲望。同时,在课上,运用媒体播放战士用血肉之躯筑起人墙、战士们伤痕累累的手、肩,战士们解救一些受灾群众的图片,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惊,唤起内心的情感。

二、善于聆听、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感悟。

整个教学过程抓住课文中折射战士们“奋不顾身、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伟大精神的重点词句,细细品味,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感悟,同时,我还把每一个学生阅读体悟都当成可贵的资源,组织学生交流与沟通,相互表达和聆听,相互接纳、赞赏,以达成智慧共享。对于学生的感悟,不求唯一答案,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比如片段一中鼓励学生交流自己感动的内容,比如教学结束前让学生每人对解放军叔叔说一句话。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体验、感受是多元的,是鲜活的,是有生命力的!从而使战士们的英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深深地扎下根。

三、适当的拓展文本,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呢?”在课前,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上网查询资料,拓展文本,感受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形象。课上,我也补充了簰洲湾,17名官兵壮烈牺牲的事迹,同时我还为学生牵线铺路,使学生有机会交流自己查阅到的资料,让学生能在资源共用,智慧交流的学习氛围中进行信息传递,思维碰撞,心灵交融。只有让每个学生都了解抗洪抢险中的感人事迹数不胜数,才能获得“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的最终体验,在心中掀起情感波澜,升腾起对解放军由衷的钦佩之情。

可以说,这堂课只是我们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靶子,希望在座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多提建议,相信在你们的指引、点拨下,我们的课堂会向理想课堂更进一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十二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

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①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②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色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②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为了达到即定的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前的组织热身活动非常关键,积极的热身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下的兴奋状态转入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实践证明,饱满的情绪和良好的开端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直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说,没有成功的激趣导入,就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阅读探究和兴趣盎然的练习实践。在学新课之前,我通过复习前一首古诗,引导学生走入西湖美景,优美的西湖十景图片把学生带入了美的享受,然后借助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的新古诗的学习上来,学生兴味盎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充分体现这一崭新的科学教学理念,我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学习活动的探索性,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积极参与,相互尊重。然后,再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在班上提出来,有师生共同解决。

三、精读课文 ,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与给予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和培养自我探究的能力。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要一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得到解决。由于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讲解。所以我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来解决。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字词进行读议 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的教育相比都有了变化,教师由教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学生也由听课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课堂上的主人。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自己的亲身体验。教师由灌输变为指导,学生由认真听变为自己动手、动脑,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与发展。 在解决难点的时候,我适当的出示教学课件,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了感性认识作为基础,这是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由直观到抽象的规律的;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默写。教学目标一步步实现。

四、总结

教师用简单精辟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增强了教学效果。最后所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

五、作业

总之,全课秉承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情感,既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又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即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学习,也强调学生美好感情的培养。师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学习和享受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望月》说课稿

一、文本认识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七组中的一篇散文。全文以“望月”为聚焦点,虽形散却神聚。其静谧明雅的月色、清新俊逸的语言、深沉婉曲的意境更给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提供了一个自然、质朴的视角。而“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则使文章颇添了几分童话色彩,易于引起学生共鸣,便于启发他们同样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作为本单元的主体文章,《望月》还能通过课外拓展的教学形式,获得超越文本的意义建构,使学生在品读、感悟中体会“月亮”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 我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一)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幻想的句子,感受文本语句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积累描写月亮的诗句,领略诗词意境,体会“月亮”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同时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本次教学中的重点。

(三)探究月亮与人的关系。这是本次教学中的难点。(板书)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到阅读教学的特点,在进行《望月》一课的教学预设时,我的理念是充分挖掘文本的情味、韵味和趣味,同时有效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教育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在赏析感受“月光之美”、在拓展品读中沐浴“古诗之美”,在迁移创作中放飞“想象之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培养学生懂得欣赏美的情怀和学会表现美的能力。此外,通过多种语文实践活动的综合运用,学生还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由“感”而“悟”,由“积累”到“运用”,由“理解”到“创造”的层层深入,并从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

四、教学过程

《灰椋鸟》说课设计稿件

一. 教材分析

《灰椋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对灰椋鸟的归林及它们入林后落下飞起,起舞争鸣的景象,作者观察细致,描述生动形象。要引导学生读通读懂有关语句,进而体会这些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四、

五、六自然段。

2. 触摸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

能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在品味“树林是鸟的乐园”的同时完成语言的内化和积累。

四 .教学思路设计浅析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

教法:

1.以读代讲法。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练,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会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重在品析灰椋鸟归林和入林的词句。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紧扣场面的壮观和喧闹,品析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结构的解悟、情感的体会等等品赏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品评之后的积累,就是消化了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剥。

学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重点指导学生用推敲重点词句、朗读体会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努力使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掌握学法,使学生在自身的语言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批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这堂课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批注阅读。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不失为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在教学第

四、五自然段时,我分别让学生自读这一自然段,你从那些句子感受到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壮观?写下自己的感受。以及你最喜欢描写灰椋鸟的语句,写下自己的体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批注阅读,学生既认识了归林场面的壮观,又感受到了入林后的喧闹热烈的场面以及鸟儿的可爱。 2.提炼生活,丰富想象,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表述可以适当点拨,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在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让学生理解“倾诉、呼唤、应和”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只灰椋鸟,想象自己会倾诉、呼唤、应和些什么,学生众说纷纭。这里,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实现了个性化阅读。 3.设计开放问题。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所以,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应摒弃强调“答案惟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如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我设计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灰椋鸟入林后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学第六自然段时,设计让学生读了作者的感想之后,说说你读了之后的感想;这样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阐述。 4.倡导学生自主评价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评价,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热心反馈,使这种自我评价更为客观,更符合实际,从而提高评价的积极效果。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是这样倡导学生自我评价的,“你听出壮观的气势来了吗?你有信心比他读得更好吗?”教师这样引导着,学生于是开始评价,这个朗读评价过程教师始终让学生当自己的评委,教师仅

在引导,教师在和学生作平等的交流,在这种和谐的心理环境下,学生是自己的老师,而评价的功能显然不是定性。

《水》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简析: 《水》系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原文题目为《饿水》。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回忆孩提时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村民洗澡时的“痛痛快快”、“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并以此警示今人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文章有概括,有详写,有细节,有动作,有语言,从各个方面多层次地揭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给小读者以深刻启示。

说学法:

1. 以学生的自主感悟为主,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

陶行知先生曾倡导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通过阅读,所能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们力求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以学生的自读感悟为主,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如“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缺水的地方,看看文章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的心弦?和你的经历对照,想一想,并把你的感想写在书上。”“ 这一段还有哪里让你体会最深?”“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你的?”简单的几句话,却给予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自主的进行学习、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文中人们对水的珍惜和渴求。

2. 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主,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

以读为本,正是在读的重视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发展。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引导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课堂

中不仅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而且指导学生读时也注意到了层次性:光一句“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就设计了如下环节:

三说教法: 1.探究法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既有学生自由朗读后对课文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的理解交流,学生在交流中达到共识。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我们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不但加大课堂的容量,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如:依次出示图片:苍翠有力,生机勃勃的狗尾巴草;生气全无的狗尾巴草(由此可以适时引领学生理解“风干”、“晒干”,让学生理解我们四兄弟对水的渴求)。再如:配乐的小诗“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水”带给我们四兄弟的酣畅淋漓的感觉。另外,我们的多媒体教学中还加入了动画朗读、读水的美文、水的化学知识和“母亲水窖”、“西北缺水”这两段视频。这些辅助教育环节,有助于学生更完整、更准确地领略课文的精髓,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

第四篇:《爱如茉莉》教案

《爱如茉莉》教学设计南阳路第一小学魏丽平

1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教学重点: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感人的真爱。 教学难点:结合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 “爱如茉莉”的内涵。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茉莉实物或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活中有一种爱,像茉莉一样平淡,像茉莉一样纯洁,也像茉莉一样散发着缕缕幽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爱如茉莉》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读题)

2、茉莉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平淡无奇、缕缕幽香、袅袅清香、洁白纯净等,随机板书)

二、自主品读感悟爱

1.师:同学们,阅读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静静地用心去阅读,去关注细节,去品味语言。爱就蕴藏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的眼神„„无不渗透着茉莉般淡淡的爱。而这些细节又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因此我们要抓住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来仔细咀嚼,直到嚼出味。

2.真爱就像茉莉花一样,星星点点散落在文章中。请同学们自主品读,在你能感受到爸爸妈妈之间的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悟。如果完成了就面带微笑看着我看着我。

三、精读细节品味爱

1.学生交流自读体会,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处你最能感受到如茉莉一样的爱的细节,把它读给大

2 家听,注意要读出你的感情,读完之后说出你的感悟。

细节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师:不管对错,要敢于表达。(教师鼓励) (指名说)

生:第一篇(页)最后一个段落……我感到妈妈对爸爸的爱,平淡无奇却又是真挚的爱,善意的谎言表现了真挚的爱。

师:还有补充吗?在妈妈心里,生病与包饺子哪一个重要? 生(齐):饺子。

【小结】这就是妈妈爱爸爸,她的表现是煮一碗饺子,她的表现是用虚弱的声音嘱咐。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这就是爱!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练读。 细节2: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此刻,爸爸虽然人在家里,但心早已飞到了医院。出示字幕 出差归来,

爸爸顾不得整理行囊, 便直奔医院;

他顾不得

, 便直奔医院;

他顾不得

, 便直奔医院;

他顾不得

3 我们读懂了爸爸的焦急,读懂了爱就是爸爸匆匆赶往医院的脚步。让我们一起读出爸爸的焦急。

【小结】这一切是那么平常,没有轰轰烈烈,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简单而真切的爱。

细节3: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 学生抓住“紧握”谈感受。

细节4:师:同学们,我们再读课文时,不仅要关注作者写了什么,还要关注作者是怎么写的。这里有两句景物描写,看似与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无关,但我们却可以从中感受到。

出示: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师:这里有一个动词用的特别好,特别传神,你能找出来吗?指明读。 师: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照” “ 射”和“穿”,而要用“探”呢?(探的动作更轻,拟人,阳光被爸爸妈妈之间的真爱感动了,只悄悄地探出头,不愿意惊醒爸爸妈妈)读到这个“探”字,你仿佛看到了——(太阳公公悄悄地伸出头来,微笑着看着爸爸妈妈)这叫“人有情,景有语”。在读文章的时候,仅仅关注文章写什么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关注作者怎样写。这阳光温柔的一“探”,“探”出了阳光的情感,“探”出了我们丰富的想象。

【小结】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表白都是那么苍白无力。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诵读这情景交融的一段。

细节5: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4 妈妈说:“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小结】细微处体现真爱,对话中洋溢真情,这份真爱表现得还是这么简单!但是,在简单中我们感受到一种更加可贵的东西——妈妈想到的永远是爸爸,爸爸想到的永远是妈妈,但是却永远没有想到自己,哪怕自己生病了,哪怕自己出差刚刚回来。这就是无私,真爱无私!此时,相信这段话你会读得更好。

细节6:课文10——16节中的相关语句,“睡眼朦胧”“轻轻放下妈妈的手”“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憔悴的脸和布满血丝的眼睛”等词语。

【小结】细节中流淌真情,细节中体现真爱。文章中还有很多的细节,当我们用心去阅读,用心去品味的时候,你就越会感到这份真爱的强烈。

总结:这就是他们之间的爱,是那么普通平凡,但是却又是那么的真切感人。(板书普通平凡、真切感人)

四、总结全文回味爱

师:细节中流淌着深情,细节中洋溢着真爱,目睹这问心的一幕,作者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最后一节。)“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1、师:仔细品读这句话,作者明白了什么?

2、你明白了吗?学生结合板书说。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3、 师:此时此刻,我找到了爱。(课件播放轻音乐) 出示:爱 爱是什么? 爱是妈妈的牵挂; 爱是爸爸的叮嘱;

爱是妈妈嘴角挂着的微笑; 爱是爸爸紧握着妈妈的那双手; 爱是清晨淡淡的阳光;

5 爱是病房里那簇芳香的茉莉; 爱是

你能说几句吗?(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 作业设计(任选其一):

1、以“爱是 ”为内容,写一首小诗,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和同学听。

2、读有关爱的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记录爱的感言。

板书设计 爱如茉莉

平凡简单

平淡无奇 真切感人

缕缕幽香

第五篇:爱如茉莉教案

一、教材简析

《爱如茉莉》是„国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语句平实但又感人至深的记叙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文章笔触细腻,选材典型,看似平淡的文字却蕴含着人生基本的哲理和情感。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教学重点

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感人的真爱。 教学难点

结合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 “爱如茉莉”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茉莉实物或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品味茉莉花,感悟其平淡与芬芳

1.同学们,欣赏过《好一朵茉莉花》吗?在大自然中,每一种花都有花语人们赋予花不同的语言,用来美好的情感与愿望。比如莲花是象征高洁在(出淤泥而不染),那么茉莉又是怎样的一种花?(茉莉花的花语是爱情和友谊。)

师:在这里飘浮着橘黄色光影,浸润在优美的音乐中,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听着这悦耳的乐曲,你能描述一下你记忆中或想象中的茉莉花是什么样子的吗?

(师生交流)(幻灯出示图片)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小小的茉莉花,这是茉莉花,也就是茉莉花。

2、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爱,像茉莉一样平淡,像茉莉一样纯洁,也像茉莉一样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意。茉莉 (板书课题,读题)(这样创设情境,使学生浸润在优美的音乐中,融入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课文的情感基调。)

二、初读课文感知爱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讨论题)

2)文中有几处描写茉莉花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感受茉莉花洁白纯净、芳香怡人特点。

(3)茉莉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用哪些词概括呢?(平淡无奇、缕缕幽香、袅袅清香、洁白纯净等,随机板书)(设计意图:从整体来把握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抓住“茉莉花”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感受茉莉花的特点,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三、自主品读感悟爱

1、指导品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让步我们静静地用心灵去阅读,去关注细节,去品味语言。爱就流淌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一句感人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动作、一个恬静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无不渗透着浓浓的爱。而这些细节又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因此我们要抓住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来仔细咀嚼,直到嚼出味。

2、真爱就像茉莉花一样,星星点点散落在文章中。 请同学们自主品读,在你能感受到像茉莉一样的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悟。如果完成了就用你那清醒含笑的眸子看着我。(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记下自己的心得,“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只以“你从哪些词句能感受到如茉莉一样的爱”统领全文学习,突出重点。)

四、精读细节品味爱

1、学生交流自读体会,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处你最能感受到如茉莉一样的爱的细节,把它读给大家听,注意要读出你的感情,读完之后说出你的感悟。

细节品味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学习方法】抓住“虚弱”和妈妈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感悟。

【小结】这就是妈妈爱爸爸,她的表现是煮一碗饺子,她的表现是用虚弱的声音嘱咐。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这就是爱!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练读。

细节品味2: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学习方法】抓住“直奔”想象画面。指导奔(bèn)的读音,理解意思,体会爸爸焦急的心情。

【小结】一个“虚弱”我仿佛看到了妈妈虽憔悴却再三嘱咐“我”的面庞,一个“直奔”我仿佛看到了爸爸疲惫却匆匆赶往医院的身影,这一切是那么平常,没有轰轰烈烈,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简单而真切的爱。

细节品味3: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学习方法】抓住“紧握” “恬静的微笑”“探”等词与学生交流感悟,反复诵读景物描写的句子,感受这静谧、温馨的画面,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情境。

【小结】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表白都是那么苍白无力。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诵读这情景交融的一段。

细节品味4: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妈妈说:“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学习方法】抓住爸爸、妈妈的语言,体会妈妈不敢动,爸爸不敢睡的原因,原来爱需要付出,爱是彼此间体贴入微的关怀。

【小结】细微处体现真爱,对话中洋溢真情,这份真爱表现得还是这么简单!但是,在简单中我们感受到一种更加可贵的东西——妈妈想到的永远是爸爸,爸爸想到的永远是妈妈,但是却永远没有想到自己,哪怕自己生病了,哪怕自己出差刚刚回来。这就是无私,真爱无私!此时,相信这段话你会读得更好。

细节品味5:课文10——16节中的相关语句,“睡眼朦胧”“轻轻放下妈妈的手”“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憔悴的脸和布满血丝的眼睛”等词语。

【学习方法】抓住词句理解课文,感受真爱,领悟爱的真谛。

【小结】细节中流淌真情,细节中体现真爱。文章中还有很多的细节,当我们用心去阅读,用心去品味的时候,你就越会感到这份真爱的强烈.(设计意图:以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为主,教师只做简单引导,引领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抓住能表现爱的重点词句品味语言,体味文章所传递的那种淡淡的如茉莉一样的爱,培养学生对语言独特的感受能力,在思考与交流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五、总结全文回味爱

冰心奶奶说过:“有爱就有了一切”,父母间的爱情,家人间的亲情,朋友间的友情,就像课文描写的一样,蕴藏在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杯茶水的细节中。让我们每一个人在享受爱的同时,也做一个真正拥有爱心的人,对亲人、对朋友、对不认识的人。 作者说:“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探讨:你是如何来理解这句话的?为什么要“哦”?作者的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吗?为什么要重复说“爱如茉莉”?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曾经,当妈妈告诉我真爱就像茉莉时,我“差点笑出声来”。那是因为我觉得真爱太难寻,而茉莉太普通。现在,我认为真爱就如茉莉一样,这是因为我明白了真爱不需要豪言壮语,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但真切感人,芳香怡人。这句话照应前文,点明主旨。) 师:我找到了爱。(课件播放轻音乐《茉莉花》) 出示:爱,是妈妈虚弱却不忘再三嘱咐的身影;

爱,是妈妈生病时,爸爸那紧握的大手;

爱,是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

爱,是一夜又一夜的守候;

爱, 是轻轻的脚步;……

你找到了吗?你能接几句吗?(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悟,表达自己的理解,既立足于文本,又超越了文本。)

六、拓展延伸升华爱

1、师:其实,身处这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不仅有父母儿女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之爱,也有相濡以沫、相扶相伴的归于平淡的爱,还有作为人生同路人的彼此关心与帮助的爱,更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更为博大无私的爱。

2、师:在爱的人生征程中,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者认为爱如茉莉,你认为呢?

3、学生交流:

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



爱如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

爱如大海,宽广无边。



爱如阳光,给我们光明。



爱如春风,温暖和煦。

爱如茶,只有细细品才能品出其中的味。

爱不是茶,越冲越淡,爱如酒,越陈越香。

爱如彩虹,只有经历风雨才能展现绚丽的色彩。

爱如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每天沐浴其中。

爱如水,平平淡淡却不可缺少。……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品味了那如茉莉一般的爱,领悟了至纯至美的爱的真谛,就让我们做一个懂得爱、珍惜爱,并且能够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的人。因为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只要人人都献出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设计意图:把爱的范畴由一己私爱扩展到更为博大无私的爱,眼界开阔了,心胸开阔了,情感升华了,对爱的理解更深入了。体验情感与运用语言有机融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习课文让我们也明白人生的哲理、做人的道理,体现了文道统一,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七、板书设计

16爱如茉莉

简简单单

平淡无奇

真切感人

缕缕幽香

博大无私

洁白纯净

上一篇:爱婴医院培训内容下一篇:澳洲技术移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