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素质教育论文

2022-05-12

小编精心整理了《我谈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梳理及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关键,其中包括确保党的领导不动摇、维护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坚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等。以上三者的关系中,欲使依法治国获得有效保障,必须首先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第一篇:我谈素质教育论文

数学教学管理艺术之我谈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所追求的都是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来自什么?来自于课堂教学管理,来自于课堂教学效率,即来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里,我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即数学教学管理艺术。

一、有效利用表扬和鼓励,唤起学生学习自信心

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是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自信心。我教过的于同学,父母离异,父亲经常不在家,家境贫寒,据说一直生活在他大伯家,班内同学也对他另眼看待,这位看似貌不惊人的学生行为习惯很差,经常大喊大叫,好动,爱打架且脾气倔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时候很少,可以说是学生和老师认为的最难管的学生了,对班级的影响很坏。后来,我故意接近他,观察他,找到他多次跟他谈心,关心他的生活,从正面、侧面去了解他的闪光点,只要他取得点滴的进步,我都及时进行表扬,经过一段时间后,他渐渐对我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也愿意与我交流,行为上也发生了变化,觉得他从思想上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逐渐改正错误。我也有意识地多给他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使他消除了自卑的心理。同学们也都说:他变好了,变成好同学了。于是,在班内我就运用于同学做改正缺点的例子,去感染和他有类似毛病的同学,带动他们改正缺点,取得了以点带面的作用,使得我们班级气氛融洽和谐。

二、欣赏学生,巧妙运用学习优势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教师双对接远程研修学习,收获颇多。其中,“优势学习理论”对我的触动很大。通过学习,我不仅明白了许多道理,而且,对于我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顿恩教授对这一理论概括为:“学习优势(Learning Styles),是学习者在吸收、理解、记忆和表达知识的时候,所采取的最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方式。”而“学习优势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优势,只要善于运用學习优势,顺应个人偏好的学习方式,就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观察,通过对学生学习优势的检测、分析和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优势状况,扬长补短,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学习优势,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会欣赏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1. 学会欣赏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我们都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成人也有不懂的地方,也会犯错误,何况成长中的学生呢?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懂得尊重学生,学会欣赏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允许学生在探究中“犯错误”。这样,不仅能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优秀的学习品质。

2. 运用辩论,引领学生自悟。“作为教师,不仅要理解、宽容学生的错误,更要用指点迷津的智慧去化解、点拨学生的错误。把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思维发展的教育资源,巧妙地加以利用。”下面是一位老师在上“轴对称图形”时的一个片段。他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的处理,不是急着解释、下定论,而是要把错误抛还给学生,“将错就错”,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给他们一些探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在争论中分析、反驳,在争论中明理,在争论中领悟、内化知识。请看:

教师:其实,同学们对于轴对称图形应该不会感到陌生。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我们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出示图形)你能很快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然后发表个人的见解。

“学生:我觉得这个平行四边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因为如果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的话,长方形肯定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我觉得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因为它无论怎么折,两边都无法重合,所以我认为不是。

学生:我们组将这个平行四边形对折后,发现无论怎么对折,两边都无法重合,所以它不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我们组将这个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而长方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所以我们认为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我们反对。因为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看对折后两边能否完全重合,而这个图形显然无法重合。

学生:而且你们将这个图形剪拼后,已经改变了这个图形的形状和性质,所以我们认为它原本不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经过上述争论后)学生:现在我也同意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了。

在这个过程中,这位教师“通过引导、激励,把学生的辩论不断引向深入,使学生明确轴对称概念的本质属性是“对折后两部分能完全重合,而‘剪、拼’其实已经改变了图形的性质”,从而达到“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形成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观点。”

作者简介:刘玉华(1963-),女,山东省淄博市文昌湖旅游度假区萌山小学,小学高级。

作者:刘玉华

第二篇:我谈依法治国

摘要: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梳理及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关键,其中包括确保党的领导不动摇、维护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坚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等。以上三者的关系中,欲使依法治国获得有效保障,必须首先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历史及实践已经证明,走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需要,这就需要始终确保党处于领导的地位,确保人民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当家作主,在实践中强化依法治国,且促使这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关键词: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地位;人民当家做主;民主执政

一、前言

党处于领导的地位,其在带领人民成功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道路的同时,也坚持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历史机遇期,民主政治建设越来越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指出:“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符合国情及人民利益的需要,而想要实现民主政治,则要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地位,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以及落实依法治国,把这三者进行有机结合。”[1]关于这方面,在党的十七大中又再次进行重申:“我国要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之路,这条路不好走,需要党在这过程中始终处于领导的地位,在实践中真正体现人民得以当家作主,以及从始至终要坚持依法治国,这三者相互之间要实现有机统一……。”[2]基于此,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提升认识,以便促使在实践中确保三者之间的有效统一,这是激活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保障。

二、党的领导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及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在我国,不仅革命时期党的领导绝对处于核心地位,而且在走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道路中也同样处于核心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磨练及积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上更加如鱼得水。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更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我们党处于领导地位并非偶然性,而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进行的正确选择。前国家领导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在中国,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个是要坚持下去的,不能动摇,否则,国家的发展就会倒退,人民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实现现代化更是变得遥遥无期。”[3]在推进依法治国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需要确保党处于领导这个核心地位,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成功的长期领导了中国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不断的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心愿的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有新的突破,且获得备受世人认可的成绩,整个中国焕发出发展活力,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各项民主权利也逐渐获得保障,使得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获得提升。历史已经向国人证明:如果缺乏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新中国就不可能获得诞生,社会主义民主更是无法获得实现。邓小平就曾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想要把各个民族的人民团结起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果缺乏党的领导,那国家就会衰退,无法实现发展。因此,而在促使人民的团结及社会的安定等方面,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依靠党的领导是国家的需要,是民族的需要,也是人民的需要。”[4]在这方面,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就是一个反面教材,我们需要吸取这方面的教训。

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在进行宗旨的定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其根本宗旨。党在成立之后,一直把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放在第一位,且尽心尽力为人民提供服务,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获得凸显。而党在进行领导的过程中,则要依靠于人民群众,只有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及支持,所实施的领导行为才会有效,才能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为人民民主保驾护航。不管在进行党的路线及方针的制定上,还是政策及相依法律法规方面的落实上,都要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简单来说,是人民的意志体现。为此,这就需要党能真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落实好为为人民服务的相关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需求。党的领导,从本质上来说,实际上就是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驾护航,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党始终追求的一个目标便是实现人民民主。不管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或是改革时期,我们党都非常注重发展人民民主,并为此进行不懈奋斗及努力。我们党深切意识到,只有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能让人民真正实现当家做主,且发扬人民民主,人民才会认可党,愿意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有效激活人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及潜力。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确保党的领导地位,与人民当家作主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没有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则会困难重重,而反过来说,一旦人民无法实现当家做主,必然会质疑党的领导,进而对党的领导不会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党的领导地位则无法获得有效保障。我国是世界上认可最多的国家,即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当前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在各个方面还需要提高,这就更加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把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从各个方面促使我国实现发展。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原则。

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前提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使得党处于领导的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同于资本主义法治之处,也是两种体制国家的的本质区别。一旦缺乏党的领导下的法治,则与社会主义法治存在本质的区别。当前,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相应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为实现依法治国奠定厚实的政治根基。由此可见,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前提,也是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则。江泽民也曾提出,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即其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专门对此进行阐述。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然要求我们党依法执政、依规管党治党建党,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而在党的领导要求下,进行法治国家的建设。我们党在进行领导的过程中,是一种科学性的民主的领导,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领导的核心思想。依法执政并不是一种口号,也不是仅仅停留在形式层面上,而是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体现,即需要在实践中真正获得落实,此外,党的领导保证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循序渐进。邓小平同志早就告诫我们:“实现民主和法制,同实现四个现代化一样,不能用大跃进的做法,不能用‘大鸣大放’的做法。就是说,一定要有步骤,有领导。否则,只能助长动乱,只能妨碍四个现代化,也只能妨碍民主和法制。”[5]因此,党的领导保证了民主的循序发展。法治社会需要靠党来进行领导和推动,党从不同社会阶层、利益群体的各种要求出发,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利用国家强制力来实施。在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之际,首都各界开展纪念活动,习近平就在纪念活动大会上指出:当前,在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挑战仍然严峻,党作为执政党,需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作用,这就需要党落实治国理政。而在依法治国方面,党要起到带头作用,在这基础上促使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

三、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人民民主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标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民主,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自身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从本质上来说,实际上体现的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政治理念。只有发挥人民的监督角色作用,注重对政府进行监督,政府在落实服务职能工作的过程中才不会也不敢松懈。而在这方面,我国宪法已经进行明确的规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凸显人民当家作的地位,这也是国家性质及方向的具体体现。

(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其实质上就是要求人民当家作主。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实现当家作主之梦,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让全体人民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权力,即能参与到国家的管理中来,真正享有各项相应的民主权利,而不是被动的参与。积极强化做好民主和法制的健全工作,从各个方面促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获得实现,对人民要尊重,要注重确保人民享有相应的政治权益,此外,还有经济权益以及文化权益,这也是党进行执政的根本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民主热情普遍高涨。这势必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快形成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及程序化,积极为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等创设平台,使得人民群众能真正参与到社会各项事务的管理中来,让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当家做主。而在确保人民当家的这一项权利上,还要积极深入到民众之中,与民众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了解民意,并对这些民众的真实声音进行收集,作为党制定相应决策的依据。同时,还要积极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提升对公权力的监督力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的发挥作用,为人民服务,最大限度的为人民谋取利益。

(二)人民当家作主是出于社会主义法治要求的需要。

人民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是主体,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进行依法治国,其目的在于为人民服务,以便确保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获得保障。而在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过程中,则要确保人民群众能获得参与各项权利的机会,其中包括保证人民能获得政治等方面的权利,具体体现在确保其能行使民主选举及民主监督等方面的权利。依法治国就是要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处理国家各项事务。事实上,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和根本利益并且逐渐完善和发展。我们党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坚决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脱离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就无从谈起。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归根到底是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保障。因此,进一步促使及拓宽人民民主的范围,激活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愿望;不断开拓人民民主参与的新途径新形式,为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提供制度保证;“注重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且吸引其参与到基层民主的实践中来,让其依法享有相应的各项权利,其中包括行驶民主选举的权利、行驶民主决策的权利、直接行驶民主管理的权利、真正能行驶民主监督等权利,在这过程中强化发挥社会的自治功能,积极为实现人民民主创设条件。”[6]而一旦社会主义民主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能大大的激活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并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及高速发展。

四、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一旦没有依法治国作为支撑,想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真正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则显得困难重重,事实上,依法治国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具体途径和根本保障。这是我们党不断总结探索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结合当前形势的需要需要加强对党的领导方式及执政方式进行改革及完善,以便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保障。民主与法制之间联系紧密,这在社会主义民主及社会主义法治也是一样的道理,两者之间联系紧密,相互保障。从法治的层面上来说,民主是其内容及基础,而从民主的层面上来说,法制则是其保障。民主需要有法制作为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能真正获得实现。试想,如果社会陷入混乱,没有相应的法治进行规范及约束,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谈不上还能实现民主。

我国坚决实行依法治国策略,确保人民民主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体现,不仅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对于促使国家各方面实现健康发展也非常有利。不可否认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被统治的对象,而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实施依法治国,归根结底则是为了确保人民的利益获得保障,是人民的意志体现,实现对人民利益的维护,且自觉接受来源于人民的监督。当然,在推行依法治国这个基本方略的过程中,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推进,强调要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维护好及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基础上,强化进行科学立法及民主立法。在实践中,真正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宗旨,维护好法律所具有的权威性,防止法律的效用被弱化。同时,还要确保执法机关做到公正执法,把各种滥用公权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注重对政府职能进行更新优化,强化要严格进行行政执法,积极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工作,促使监督渠道实现拓宽化,加强建设监督制约机制且发挥其监督效用。此外,还要从加强进行法治教育及宣传方面进行着手,通过相应渠道促使公民的法律意识及法治精神得到提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确保党的领导、实现人民真正意义上的当家作主,强化依法治国,这三方面的思想有机统一起来,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和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集中反映,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我们要深入学习其科学内涵,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总之,一切都是为了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随着时代的发展,结合当前的具体形势建设及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化,且要梳理及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地位,这也是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及实现依法治国的根基及保障。在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需要始终融入这三者的思想,以便为党实现长期执政及国家实现长治久安奠定根基。只有这样,中国各项事业才能更加顺利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2年11月8日.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7-268页.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41-342页.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页,1983年版第176页.

[6]白钢,潘迎春.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1期.

作者简介:周璇(1984-),女,汉,重庆,硕士研究生,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政治学。

作者:周璇

第三篇:小学学困生英语教学对策之我谈

【摘 要】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针对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教师需要对症下药,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有利辅导。

【关键词】学困生 原因 措施

一、分析现状,把握实际情况

学困生一直以来是众多教育园丁的一块心病。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上升,知识难度的不断加深,原本英语成绩差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差,而有些中年级成绩还算不错的学生到了高年级后随着内容的增多和知识难度的加深,再加上态度的不端正,并且在英语考试中连遭打击,因此,丧失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信心。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字母教学的影响。汉语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字。有几个汉语中的成语充分说明了汉字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汉字,那么,汉语就成了“无本之木”“无米之炊”和“无源之水”。同样,在英语语言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单词。足见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在整个英语学习中的地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字母又是构成单词的最小单位,字母教学是学习英语的根本,字母教学是英语入门阶段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打扎实的英语基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成败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的质量。可是,当学生们刚开始接触英语时,有些学生实在是记忆力太差或实在是不肯记忆这痛苦的26个字母,有的学生让他们唱ABC之歌都能机械的唱出来,但是当字母与字母拆开来认时又不认识了。因此,有的老师在繁忙之余就放弃了这仅有的几个学生。往往这样,导致了学生英语成绩从一开始就差,甚至到毕业了英语成绩都没有及格过,仍然处于26个字母的原始阶段。

2.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如父母亲的矛盾或离婚导致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不能按正常的轨道进行,有些家长工作繁忙,把孩子寄托在别人处看管;有的家长特别喜欢打麻将或打游戏,导致孩子受到家长的影响,整天沉溺于游戏中不肯自拔,回家作业不愿做,上课不愿认真听讲;还有的则是教材的难度大,内容多,父母本来就对英语知之甚少,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英语学习是一条漫长的路程,同时也是一门语言工具,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记忆和运用,学困生主要是在初学阶段,因学习方法不得当,不主动,怕吃苦,且提不起兴趣。因此,作为英语老师,我们需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成因,采取不同的有效措施。

1.趣味教学字母。要记住26个字母,单纯的认读、记忆和反复拼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在教学方法法上来一点“添加剂”,在教学中插入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各种生动的形式来加快认读,促进记忆,熟练拼读。通过激烈的竞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学习26个字母就像是一年级小朋友学习汉语拼音一样,必须要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教学中,通过用“小组比,个人比,比比谁的音发得最准”的竞赛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养成仔细听音、观察口形、认真模仿的好习惯。

2.构建师生之情。“学困生”,我们又可以称为“差生”,不管如何称呼,我们都不应该歧视他们。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和这些学困生走的比优等生更加近,对他们了解得也更多。他们对我也特别的信任,也特别亲切。尽管他们在学习上有了困难,需要我们老师的帮助。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尊重,鼓励,帮助他们,并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和他们敞开心扉的洽谈,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和希望。我们要主动去接近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微笑去鼓励他们,对他们进行外语学习辅导,分析他们学习外语的状况,并找出成绩差的原因。把我们的情感带入课堂,用爱去浇灌学困生的心田。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爱师的感情。只要学生对老师也充满了爱的话,学生就会以这门学科的优异成绩来报答老师。加强情感教育,耐心指导,不厌其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要对各个学生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较自卑,性格孤僻,我们老师要给他们以母亲般的爱,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找他们的父母交谈,指出孩子的未来也是他们的希望,还要注意了解每位差生的情况。决不把他们当作包袱,不鄙视他们,不放纵他们,了解他们特长,爱好。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放学后,对于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及时的疏导,巩固。

3.辅导持之以恒。学困生一般表现为基础打得不够扎实,成绩差,遗忘性差,记忆力差,思想品德差,或是双差,家长不够重视其学习等等综合因素。面对“学困生”,我们需要有一定的耐性,因为有些“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并不快,有些知识并不是学习一两次就能掌握,有些可能要七八次或更多。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中的学困生不会很多,对于一些比较文静,品行比较好的学困生则是采取优秀生与学困生“结对子”的方法,让这些做事认真的优等生对他们进行一一辅导,以此推动优等生的责任心和促进学困生的上进心。这样经过帮学,找出差距,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有利于消除“学困”现象。而对于成绩和品行双差的学生,我则通过自己的空闲时间让他们到办公室给他们一一辅导。

4.建立家校联系。在英语教学中,有些学困生成绩差,究其原因家庭方面的影响还是占很大比例的。但换言之,基本上每个家长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较好的成绩的,因此,我们应抓住家长这一心里特点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电话联系以及家访,争取他们的合作。

总之,学困生的转换是漫长的,必须要教师持之以恒的不断努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他们对于学英语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上进心,不断引导,鼓励。

作者:陈婷

上一篇:时尚专业毕业论文下一篇:创新思维与创业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