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的调查报告

2022-08-26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生态保护的调查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生态保护的调查报告

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社会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社会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

关键字:保护生态合理开发旅游价值可持续

引语: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

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1、为了让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

3、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众所周知,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对于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以及对于旅游人群的承接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一旦游客人数过于拥挤,人流疏散不开,必然会产生践踏风景区的绿化地、花圃、园林,甚至也往往会造成对旅游设施、荷塘水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破坏。同时,游人过多伴之而来的,是抛撤的垃圾狼籍满地,噪声超过标准等。为了顺利地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必须加强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根据每个风景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可容纳游客的最大限量指标,来控制门票的出售量,以确保风景区环境的良性循环。同时要设法维持旅游区道路的通畅,以便及时疏散人群,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并做好旅游指导工作,使游客的不规律的活动,变为比较易于控制的行动,以缓和旅游人群对旅游热点的冲击。总之,为了让的海内外游客都能饱览我国风景旖旎的自然环境和奇妙绝伦、丰姿绰约的旅游资源,必须保护好我国的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不受污染,璀璨文化不受破坏,这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所以,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意抓好环境的保

护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为迎接的国际旅游者,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应有的贡献。保护旅游资源、创造优美的生活娱乐环境,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也是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左玉辉,《环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马光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科学出版社,2001

董建辉,《旅游资源开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第二篇:关于我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城市现代化、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生态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制约着扬州生态市建设的整体进程。为贯彻环保优先原则,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我会成立专题调研组,从8月中旬开始,会同市环保、建设、卫生、农林、水利等部门,先后深入到高邮、江都、邗江等县(市、区)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近几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生态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成绩喜人。扬州先后荣获全国环保模范城、全国生态示范区以及联合国人居奖等光荣称号。这些都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工作密不可分。

一、科学制定规划,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九五”以来,我市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的方针,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几年来,在《扬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指导下,全市形成了由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乡(镇)域规划——小城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构成的小城镇规划体系。围绕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已有30多个乡镇编制了环境保护规划,区域性基础设施如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等在规划中得到普遍重视,太阳能(热水器)等新能源的利用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十五”期间,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宝应县建成了以湖泊湿地生态农业体系建设为主体的生态示范区;江都市形成了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的江淮平原发达地区生态示范区;高邮市建成了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为特色的湖泊水网地区生态示范区;仪征市形成了集绿色化纤、生态修复、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示范区;邗江以其宜居型住区建设特色,被誉为“古城新区的生态示范模式”。2005年,扬州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区(地级市)。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十五”期间,扬州农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市新增集镇道路687公里、桥梁147座、路灯13524盏。小城镇拥有水厂137座,比“九五”新增供水管道719公里、日供水能力5.47万吨、自备水源日供水能力2.11万吨、年供水总量1472万吨,新增排水管道539公里,新增环卫机械134(车)辆、公厕201座,普遍配置了垃圾箱、果壳箱,部分集镇已具有规范的垃圾中转站。新增绿化面积597公顷、园林绿地面积532公顷、公共绿地面积24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22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村集镇环境的改善和小城镇各类创建工作的开展。

三、全面实施“碧水工程”,积极整治农村水环境。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列入东线治污规划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计划的项目共22个,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6个、城镇垃圾处理场2个、工业污染防治项目9个、截污导流工程1个、区域综合整治4个。目前,整个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项目16个,在建项目6个,完成投资近10亿元。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仪征、江都和宝应三县(市)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高邮、江都临江四乡镇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年底全部投入试运行。仪征、江都均建成了无害化生活垃圾填埋场。与此同时,全市大力推进“碧水工程”,对境内所有河道进行清淤、驳岸、治污,并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结合小康村建设,全市农村“村庄河塘疏浚整治”的“十一五”规划已经编制完成,随着这项工作的实施,扬州农村的水环境必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自2003年起,全市大力推广了麦套稻等生态农业实用技术。目前示范乡镇数已达76个,基本上做到了乡乡有示范。“十五”期间共推广应用新农药新剂型品种20多种。测土配方施肥普及工作正在全市范围内组织推广。“十五”以来,市政府分别出台了《关于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建设的意见》、《关于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知》、《扬州市无公害蔬菜管理试行办法》和《扬州市无公害农业投入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减轻土壤和水体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指引作用。全市初步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建设的组织管理、标准质量、监督检测和产品认定体系。共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30万亩,家畜8.4万头,家禽641万只。拥有无公害农产品246个,绿色食品131个,有机食品26个。

五、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强调乡镇企业达标排放。全市已有30个乡镇园区(工业集中区)编制了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合理布局,指导镇、村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小区集中,乡镇域内工业集聚度有所提高。按照国家、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要求,全市先后出动8678人次,检查企业3844厂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225份,重点监管的企业稳定达标率90%以上。先后投入治污资金近7500万元,完成了1725家乡镇企业的污染治理任务;取缔关停了179家治理无望的“15小”企业;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淘汰了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设备;20家乡镇企业获得“清洁文明生产企业”称号,46家乡镇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计,12家乡镇企业通过了ISO14000论证;80%以上的建制镇建成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空气质量基本稳定在II级水平。

六、注重自然保护区建设,抓好生态修复工作。在加强江都渌洋、宝应运西自然保护区及仪征铜山森林公园、扬州西郊森林公园建设、管理的基础上,新建了高邮渌洋湖自然保护区、凤凰岛森林公园和润扬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占全市总面积的15%以上。围绕建设农田林网、里下河滩地速生丰产林、江滩“兴林抑螺”林、围庄林、丘陵地区经济林等林业工程建设,致力森林资源的扩张,初步形成了“点、线、片、网”相结合的林业生态体系。全市有林地面积从“十五”期初的48万亩增加到82.8万亩,增长了72.5%;森林覆盖率达14.5%,比“九五”提高了6个百分点,成为扬州林业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与此同时,在扬州城市的东西两翼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努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东翼对淮河归江水道区域河湖水体、湿地严格保护,维护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恢复退化中的生态系统;西翼利用生态技术措施努力恢复本土绿色景观和生态与生产服务功能。

我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城乡环境质量差距呈扩大的趋势,农村小城镇污染加剧、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民的饮用水安全令人担忧以及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生态保护能力薄弱等。

一、农村及小城镇污染仍在加剧。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环境污染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由开始时以乡镇工业污染为主转变为乡镇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并重的态势。加之农村及小城镇环保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入河,人畜粪便直接入河,垃圾倾倒入河等,农村河道水体污染严重。小城镇生活垃圾在逐年增加,目前仅扬庙、汊河、青山等少数几个城郊乡镇就近利用了城市垃圾填埋场,多数小城镇均没有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填埋场,一般简单填埋于河塘、凹地,有的甚至随意倾倒,不少河岸、水面垃圾成堆,造成河湖淤积和水体污染。工业污染仍较严重,全市乡镇工业企业年排放废水7600多万吨,排放COD约13000吨,由于乡镇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加之不少企业污染治理仍不到位,有些企业虽有治污设施,但运行不正常,偷排现象时有发生,不少乡镇河道成了排污池。调研认为,在各乡镇普遍缺乏污染治理设施的情况下,工业集中区势必成为“污染集中区”,集镇也将成为“污染集合地”。

二、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药、化肥及农膜的大量使用,使农产品的污染居高不下,“白色污染”有增无减。加之村镇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垃圾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以及粗放型养殖带来的污染等,城镇、农村及农业污染日益加重,农业面源污染比重逐步上升。目前我市化肥使用量近40公斤/亩,肥料利用率只有30—35%,比国外低10—20个百分点。全市农村绝大部分使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只占6%左右。化肥、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持续下降,土壤板结、土地质量下降;农膜带来的“白色污染”,造成农田土壤结构破坏、地力下降;秸杆焚烧等,则影响大气质量、交通环境,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健康。农村环境呈现出空间、地表和地下立体污染的态势,造成农产品品质低劣、营养缺失,市场竞争力差。

三、农村饮用水安全令人担忧。水源污染导致农民的饮水不符合卫生标准,鱼塘、农田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加之酸雨频发和区域供水覆盖面不广,农村饮用水安全令人担忧。近年来,我市农村婴儿发生亚硝酸盐中毒或变性红血素症,以及成人由于消化道内形成亚硝胺而致癌的现象呈上升趋势(近几年,农村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江苏省全国第一),这些都与长期饮用严重受污染的水密切相关。一是水质达标率低,水环境质量达不到要求。全市境内受监测的46条主要河流,有些河流不符合功能区域要求,有的甚至严重超标,但一直作为饮用水源使用。二是农村水环境恶化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一些水源控制区内存在污染源,有的污染还相当严重,饮用水源地水体生态功能退化。三是饮用水源地管理不够规范。乡镇水厂在经营过程中重经济效益,轻管理和投入,不达标供水并非个别现象。加之水厂众多,单一供水量不大,水质监测能力薄弱,饮用水源地经政府规范审批的较少,不少水源保护区连标志牌也没有。四是码头和造船业污染问题突出。全市水源保护区内码头较多,近的距取水口仅几十米,船只的生活及油污染直接影响着饮用水水质和水源地沿岸的生态环境,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四、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我市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缺乏对环境保护等公益事业投入的实力。不少基层财政维持吃饭尚且艰难,投入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明显不足,直接影响着各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县(市)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由于财税改革,尤其是省里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后,扬州作为苏中,享受省级以上对我市农村投入的扶持政策逐年减少,农村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投入缺少一些应有的政策支撑和资金支持。此外,农民群众自主办公益事业的意识不强,农村基层集体的筹资能力弱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举步维艰。

五、农村生态环保工作力量普遍薄弱。全市77个乡镇中,配有专职环保员的只有六分之一,其余都是兼职。这些专、兼职环保员有的依附于村建办,有的挂靠于工业办。兼职环保员主要精力不在环保工作上,多数是兼而不管,有的甚至只挂挂名;专职环保员也常常因为乡镇中心工作而抽调他用,从事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力量严重不足。加之有些基层干部对环境保护工作认识不足,基层环保力量现状与日益繁重的农村环保工作要求不相适应。据介绍,全市各县(市、区)每年的环保信访中,农村环境投诉占40%以上,在乡镇的新建项目被投诉的更是高达60%左右。如此面广量大的工作,靠县级以上环保部门显然力不从心。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由于基层力量的缺失常常“横难到边,纵难到底”。此外,农村基层环保管理经费严重缺乏,环保机构相当一部分管理经费要靠征收排污费解决,其协助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更是一项为民谋利的系统工程。努力把扬州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调研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尽快形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浓烈氛围。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有个渐进的过程。少数领导、部门和农民群众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防治措施不力,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一是领导重视,提高认识。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工作的具体体现。农村生态环境上不去,农民的小康就是一句空话。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二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多年来,由于农民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农村环境问题和农民环境意识积弊很深。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向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宣传农村生态恶化对农民生存环境的危害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教育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地爱护环境、珍爱生命,不断提高农民群众主动维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权益的自觉性,形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氛围。三是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农村自然经济为主的特征以及环保工作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领导的难度。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县(市、区)是重点,镇、村是基础,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是关键。市委、市政府要将环境质量变化和环境保护工作列为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领导和组织保障。要加强调查研究,找准突破口,集中力量抓好如农村水环境、垃圾治理等

一、两件事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难事,确保见成效。各级要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本着为民谋福祉的态度,做过细的工作,努力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力避“人造环境美化,自然环境退化;城市环境优化,农村环境恶化”的不和谐现象发生。

二、政策引导,技术推广,努力走生态农业之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根本出路在生态农业。如提高太阳能等自然能源的利用与转化率,提高生物能源的利用率和农业废弃物的再循环率;保护自然资源,多施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用地养地,精耕细作,改革农业结构等,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一是根据农业产业政策,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注重资源重组,生态恢复和重建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以及耕地数量、质量持续下降和土壤退化、毒性化的趋势,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大力推广高新农业技术,努力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充分利用扬州大学等科研技术优势,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加快研究和大力推广污染土地的治理修复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采取扶持政策,推广秸杆还田、麦套稻、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农药等成熟农业技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倡导和推行生态农业,全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三是加强农村再生能源建设。再生能源不仅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而且关系到退耕还林、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加强对沼气、秸杆的能源化综合利用,加快太阳能等农村再生能源技术、产品和示范项目的宣传推广,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企业、社会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再生能源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率和农村清洁化生产水平。四是加强农业环境和生态系统建设。加强农业环境监测,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和生态农业技术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农业生态、环境、生产、经济系统的信息预测预报,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现代科学和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生态农业的管理水平。

三、总量控制,达标排放,继续抓好乡镇工业企业的污染防治。“十一五”期间,我市化学需氧量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要分别比“十五”削减18.3%和15.6%,总量分别控制在5.1万吨和8.44万吨以内。因此,乡镇企业的污染治理和达标排放十分关键,它不仅影响着全市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还直接制约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一是要加强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规模经济的内在动力使乡镇工业在空间集聚上具有相当的可行性,设置乡镇工业集中区是顺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但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先行,重污染企业坚决不允许进工业集中区,污染严重的项目坚决不得上马,杜绝“饥不择食”,将工业集中区搞成“污染集中区”。二是严格乡镇工业企业达标排放。要在严格现有乡镇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严把环保审批关,凡是对农业和农民生活环境有破坏的项目,一律不批不建,全面否决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搞“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末端环保。各级党委、政府要支持环保依法把关,对经过批准的建设项目严格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坚决执行“三同时”,从源头上控制住乡镇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三是依法加强监管,严肃查处不法行为。坚决取缔和关停“十五小”及重污染和治理无望的乡镇企业,严格排污证管理制度,限制规模不经济的企业发展,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着力解决部分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事件,努力将环境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把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

四、重视基础,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效能。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按有关规定,各地每年的环保投入应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各级财政要安排到位。为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设立农村污染防治基金,专门用于农村污染防治科技示范和重点示范点、示范项目的建设补助,将投入向农村环保重点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倾斜。乡镇土地有偿使用费中也要安排适当比例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二是鼓励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对农村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禽畜粪便综合利用、沼气工程、河道清淤等重点农村环境工程建设项目,从土地、水电、税收、金融、信贷以及项目实施的经济补偿等给予扶持,引导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逐步走产业化发展道路。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城镇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收费制度,探索农村公益事业市场化,解决农村生态环保管理、运营经费不足的问题。三是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公益事业建设。要把广大农民吃上“干净水”作为一件实事,下大力气尽快抓出成效。在编制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上,依法调整和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取缔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所有排污口、码头和畜禽养殖场,集中整治保护区周边新批项目。进一步理顺农村水厂的管理体制,尽快建立起责权利对等的管理关系,实现对农村水厂的长效管理。逐步打破现有小而散的供水格局,大力推进区域集中供水,从根本上确保农村供水和农民饮水安全。四是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镇与农村之间区域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及配套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区域基础设施共享,不断增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效能。在有条件的镇、村尽快实行垃圾“村收集、乡集中、县(市)处理”管理试点,条件成熟时全面推开,切实解决农村的“垃圾靠风刮”现象。

五、整体推进,以创促建,促进全市农村生态环境尽快上一个台阶。一是要抓紧制定生态功能区规划。目前,全市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已初步划定,共有保护区54个,生态功能保护区总面积1265.06km2,占全市国土面积19.07%。各级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结合开发现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发展潜力等要素,加紧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并进一步做好细化和落实工作,引导各地按照生态功能区划进行经济建设、沿江、沿河开发和空间布局。二是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管理。各级要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切实加强农村垃圾、粪便管理,污水治理,改水改厕及河道疏浚、管护等工作,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并以生态县(市)创建为契机,通过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控制面源污染,进入农村生态的良性循环。三是进一步加强生态县(市)、环境优美乡镇和小康村的争创工作。要把创建生态县(市)、环境优美乡镇以及小康村和对各级干部的政绩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措施落实和实绩考核等,层层落实责任,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促进全市农村生态环境尽快上一个新的台阶。

六、健全队伍,依法管理,不断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一是积极推进环保体制改革,理顺环保管理机构,增强基层环保工作活力。要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认真落实苏编(1995)6号、苏编(1996)103号、苏编(1996)95号和省委、省政府苏发[2006]16号与苏政发[2006]92号文件精神,明确基层环保机构及人员,让乡镇环保工作职责能够落到实处。二是提高农村基层环保人员的素质和依法管理水平。市、县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基层环保工作的指导与督查。并在明确乡镇专职环保员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对乡镇环保员的业务培训和法律法规学习,使基层环保员尽快熟悉业务、掌握环保法律法规,为农村基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法实施提供可靠保障。三是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要赋予基层环保机构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并由县、乡(镇)两级明确资金或相应政策,帮助乡镇环保机构配备必要的监测、监察和应急处置设备,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努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水平。

第三篇: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自查报告

**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中心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自查报告

县环保局:

按照《**县环境保护关于提交环保工作自查报告的函》(溪环函[2018]72号)文件要求,根据市环境保护集中督查工作安排,现就我单位2018年下半年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承担起政治责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开展“五大环保行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整改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市委市政府关于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部署

多次召开国企领导班子会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市委市政府关于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部署,每季度组织召开环境保护专题会议。利用标语、广告等多种形式宣传,同时充分利用网格的作用,开展环保进社区的活动,印发宣传资料,切实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大力营造

加强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通过深入学习宣传,各县属国有企业抓环境保护的政治站位更高、思想认识更统一、行动步调更加一致。

(二)担负主体责任,切实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始终亲自抓、带头抓,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认真对标对表,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县委要求,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体系。要求各国有企业必须重视环境保护,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谋发展,同时把环境保护纳入国企年底综合目标考核,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秉持绿色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转型

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坚决把不损坏、不损害并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着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要求各县属国企认真贯彻落实环保政策,秉承绿色发展的理念,同时以此为契机推动国企经济发展转型。

(四)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环保监督

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由环保分管领导牵头,扎实推进涉及环境污染的问题,认真组织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对县属国企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专项检查,深入推进环保工作的落实,同时加强信访投诉处理,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重庆要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要求,深入推进“五大环保行动”,

全面贯彻落实“大气十条”“水十条”“上十条”坚持综合整治和专项治理并重、常态治理和集中整治结合,集中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一是思想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少数企业干部对环境保护认识还不够,未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刻进骨子里、融入血液中,对环保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学习不够,重当前轻长远、重发展轻保护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二是生态环保主体责任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少数企业依法保护环境意识不强对生态环保投入重视不够、力度不大,企业环境风险应急处置能力较弱。我单位积极参与“四项创建”等系列宣传教育、群众性创建和评比活动,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群众文明卫生习惯明显改变,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但少数市民生态环保意识仍然不强,自觉参与、支持环保工作的主动性还不高。

(二)环境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环保队伍建设相对薄弱。

环境保护众多领域,监管要求越来越严、越来越细,工作量大幅增加。目前我单位人员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日常监管需要。二是环保人员业务能力有限,环保工作要求从业人员知识既要广又要专,环保人员对专业法律法规知识认识薄弱,需要进行大量培训。三是环境执法手段运用还不够到位,因我单位不具有执法权限,对一些行为只能依靠其他部门执行,存在环境执法未能落到实处的情况。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环保工作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工作思路,增添工作举措,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整改落实,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一)在强化责任担当上下更大功夫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强化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在压实国企环保领导责任,把环境保护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二)在抓好问题整改上下更大功夫

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本次市环保集中督察发现问题整改,确保按时按要求整改到位,让人民群众在环境保护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在推动经济绿色发展上下更大功夫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努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严守生态红线,进一步强化环境准入,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真正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今年以来我单位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必将提高站位,工作中对标对表、全面落实,切实推动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四篇:生态环境保护的调查与思考(整理)

生态环境保护的调查与思考

篇一:县级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调查与思考

县级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要]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近年来,XXX县环境保护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环保局的关心和指导下,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仍离人民群众的期盼有不小的差距。为更好的了解和掌握XXX县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笔者通过查阅资料、走访有关企业和部门,对XXX县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力图为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美好XXX县提供参考。

[关键字] 生态环境 污染防治 基础设施 环境质量 环保意识

1 XXX县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1.1 污染源现状

1.1.1 重点工业污染源

2010年,我县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南广河流域共有86家工业污染源,其中重点污染源18家,涵盖了造纸、化工、酿造、能源、建材、轻纺、铸造、采矿、医疗、食品等行业。86家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总量为6464404.6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623.39吨/年,氨氮排放量60.09吨/年。

- 12?2011?57号)。该工程完成后公司全年共

计减少燃煤消耗量21275吨,可减少二氧化

硫排放409.5吨,氮氧化物削减量12.03 吨。

XXX县顺康养殖

场 完成了沼气化粪池的建设,场内建设雨污分10万元 流沟,实现了的雨污分流,完成畜禽养殖限

期治理任务

通过调整投料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参

2012年 宜宾欧圣化工 50万元 数减少废气在生产过程中的产生量,并改进

了引风系统、密闭系统和吸收系统,提高了

废气收集和吸收率,减少了废气排放量。

对原有的治理设施进行改造并新建配投药

2012年 两河口煤矿 120万元 系统、集水池、污水干化池等,治理后该矿

废水能实现达标排放。

2012年 XXX县大容和酒

XXX县力富生猪 养殖有限公司

宜宾久凌化学

有限公司

蜀酒酒业

有限公司 180万元 新建100m3/d废水处理设施一套 完成新建200立方米沼气净化池一口,养殖25.8万元 场内采用雨污分流、粪便干湿分离等处理工艺,建立防雨、防渗干粪堆放发酵间一间。 140万元 建成三甲胺废气处理设施一套,处理能力为11000m3/h。 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极大地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

修建约265立方米沼气净化池一口,防雨防

2013年 XXX县科达养殖

场 32.6万元 渗干粪堆放发酵屋一间,修建雨污分流管道

约800米,排污管600米。同时建消毒室2 间,配备相关防疫卫生器具

2014年 四川中电福溪电

力开发有限公司

国富养殖场 3000万元 对脱硝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脱硝效率达98%。 新建沼气池4口共210立方米,管网260 米,雨污分离沟160米,干粪堆放场1个共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3年 78万元 2014年 40万元

- 45 - 篇二: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社会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社会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

关键字:保护生态

合理开发

旅游价值

可持续

引语: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

1 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1、为了让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

3、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众所周知,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对于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以及对于旅游人群的承接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一旦游客人数过于拥挤,人流疏散不开,必然会产生践踏风景区的绿化地、花圃、园林,甚至也往往会造成对旅游设施、荷塘水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破坏。同时,游人过多伴之而来的,是抛撤的垃圾狼籍满地,噪声超过标准等。为了顺利地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必须加强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根据每个风景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可容纳游客的最大限量指标,来控制门票的出售量,以确保风景区环境的良性循环。同时要设法维持旅游区道路的通畅,以便及时疏散人群,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并做好旅游指导工作,使游客的不规律的活动,变为比较易于控制的行动,以缓和旅游人群对旅游热点的冲击。 总之,为了让的海内外游客都能饱览我国风景旖旎的自然环境和奇妙绝伦、丰姿绰约的旅游资源,必须保护好我国的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不受污染,璀璨文化不受破坏,这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所以,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意抓好环境的保

2 护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为迎接的国际旅游者,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应有的贡献。保护旅游资源、创造优美的生活娱乐环境,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也是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左玉辉,《环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马光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科学出版社,2001 董建辉,《旅游资源开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 篇三:关于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

关于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展开,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剧烈。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加重,城市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也越来越恶劣。如何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生态 环境保护 思考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城市的面积也在逐渐增大。城市的增长以及工业的进步对于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恶劣的环境不但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每年世界上都会有城市的居民因为环境污染问题而换上疾病甚至死亡。因此,加强环境保护,优化城市生态成为了人类发展的当务之急。

1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与经济中心以及世界人类居住聚集地,城市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全靠城市的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有史以来就是一个困扰着人类的矛盾。自然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物质来源,但是在人类进行工业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城市的建造以及交通道路的铺设对于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干涉,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开始对城市的生态产生严重的影响。城市人口增加导致城市的物质资源消耗量增大,逐渐造成资源匮乏的现象。而人口的增加又造成了交通的拥堵,越来越多的汽车的投入使用导致废气排放量增大,大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不仅城市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制约,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因此,城市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应该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以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城市的发展,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生态环境是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支撑,城市也就谈不上发展,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了意义。所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城市的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放在同样的高度,两者相辅相成,全面发展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营造一个优美、清洁、宜居的城市环境,使人们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进行生产与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可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我国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所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国民经济正在以加速状态持续增长着,而人口的增长也在三十年时间里增长了几亿人。城市的发展正在随着工业的发展而稳步向前,而城市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社会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的物质需求越来越大,而自然资源的消耗无法满足城市的需求,城市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城市的环境也面临着很多严峻的问题。

2.1城市空气污染严重

我国城市目前空气污染严重,最近几年出现的雾霾现象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出行都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影响。城市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灰尘、二氧化硫等由煤炭燃烧造成的烟尘污染以及降尘和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北方城市在冬季进行供暖时会燃烧大量的煤,产生的煤烟会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投入城市交通中的汽车在逐年增长,汽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也严重地影响到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南方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在汽车尾气污染上的问题尤为严重,甚至产生了类似光化学烟雾的现象。城市中居住的人们在这样恶劣的空气环境之下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空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烃类等有害化学物质会使吸入的人罹患癌症的概率增加,据统计,广州人口肺癌死亡率在二十年内增长了近四倍,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另外,空气污染引起的酸雨现象也对土壤以及农业造成了严重影响,成为城市生态问题的罪魁祸首。

2.2城市水源受到污染

城市工业污水的排放对于城市水源的污染极其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排放的380亿吨工业废水中,城市工业排放量占其中的4/5,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城市周边的江河湖海中,导致城市周边水源几乎全部受到污染。水中污染物严重超标还会对水系中的生态造成破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中鱼虾等生物无法生存,全部死亡。地表水的污染恶化还会造成地下水污染。根据调查,我国城市地下水污染率高达百分之八十,水源的严重污染会使城市在饮水以及生产用水上发生危机,如果不能加强治理,还会威胁到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是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的又一大问题。

2.3城市废弃垃圾污染

我国很多城市中都有着生活垃圾以及建筑垃圾露天堆放的现象,垃圾处理的不及时会导致二次污染。乱堆乱放的垃圾还会影响城市的市容,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我国目前在垃圾处理方面缺乏先进的技术,不能将垃圾高效地回收利用,有害垃圾堆放不但会影响美 观,还会产生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病菌污染等。露天垃圾堆放所占用的土地对于城市的土地利用率也造成了影响。城市垃圾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3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3.1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

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对自然环境以及人口特点进行综合的考虑,并保证城市的美观与交通的便捷。因此,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要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将城市分为几个功能区,将居住区、工业区以及经济区等进行分区建设,保证各个功能区之间互不干扰而又相辅相成,将城市构建成一个有条理功能分明的有机体。合理的城市布局可以减轻城市环境的压力,要根据自然环境的现状来确定城市的布局,对工业区的规划与建设要重点加强,控制工业的发展速度以及人口的增长速度,减轻城市的压力。

3.2加强对城市污染的治理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政府应该对城市中的污染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对环境的破坏及污染进行提前预防,从而改善城乡的生态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城市中的工业集中于人口集中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要对城市的工厂进行重点治理,控制工厂的污染物排放量,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污染破坏环境的企业进行经济上的处罚与对负责人的责任进行追究,加大整治力度,从而提高污染治理效果。

3.3合理开发资源提高利用率

城市工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之下,目前我国的工业水平还比较落后,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利用率较低,工业废弃物产生的量较大,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工业技术,力图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对工业废料进行循环利用,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还要对新能源技术进行重点开发,减少城市煤炭的使用量。要大力发展节能设备,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3.4加强城市绿化工作的开展 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大可以对城市的污染进行治理。加大城市绿化工作的力度,可以优化城市的空气,减少空气污染。绿地面积的增加还可以使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可以提高城市的亲和力以及环境友好度,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4结语

总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以自然持续发展作为基础,将经济的持续发展作为基础,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进行保护。同时要加强城市的绿化,并对污染环境的工厂进行治理,从多方面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营造 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使城市与自然和平共处。

【参考文献】

[1] 杨士弘.试论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中国城市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1):62-68. [2] 赵其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土壤(Soils), 2003(6):441-449. [3] 张娅.关于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8):92-92.

《生态环境保护的调查与思考》

第五篇:关于保护环境的调查报告

关于保护环境的调查报告

星期天下午,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和姐姐对小区的草坪、垃圾筒和宠物大小便等小区环境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下:

1、草坪上有明显的踩踏痕迹,一些为了走近路的人们自私地踩踏着无辜的小草。使得生机勃勃的小草变的奄奄一息。

2、个别住户为了自己的“方便”,在路上乱扔垃圾。严重的破坏了小区的环境。并且在一些垃圾桶周围,垃圾桶旁边的垃圾都堆起来了,垃圾桶却没满。

3、在一些角落可以看见宠物的大小便,严重的破坏了小区的形象和坏境。

4、在水池里可以清楚地看见人们乱扔的一些小垃圾。

5、一些爷爷奶奶带着自己的孙子在小区的公共场所抓鱼。

针对以上问题,我想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脚下留情,请勿踩踏小草。

2、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地小事做起,垃圾分类,不随便乱扔垃圾。

3、禁止宠物随地大小便,主人应该肩负起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4、保护坏境人人有责,大力宣传保护环境。

如果不保护好环境,守护不好我们的家园,那么我们的河会越来越脏,我们的空气也越来越不好,美丽的城市将变得阴暗无比,我可不希望我们生活在一个丑陋不堪的地方,阴暗无比的地方是遭人厌弃的。反之,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我们自己做起,保护环境,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守护属于我们的蓝天,让草地变得更绿,让天变得更蓝,让河水变的更清澈,让空气变得清晰!加油!

上一篇:税收意义上的大企业下一篇:设施农业用地的规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