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清华读后感范文

2022-06-04

第一篇:余清华读后感范文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余旖旎)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幸福的方法》该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我们每个人如何幸福,是幸福个人的方法论,我读了前两章便爱不释手。 什么是幸福,我觉得幸福应该是源于人本身的感受,是自己体验,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可能把幸福感等同于别人眼中的幸福感,因此盲目去追求别人眼中的幸福,在这个过程中就迷失了自己,忘了自己的初衷,就算最后得到的也不是真正的幸福。 我是否幸福?这个问题我想大多数人都对自己或多或少地问过?可能当你长久以来的某种诉求或愿望在某一时刻达成时,你感觉很幸福。但是你回想一下,有没有曾经在达到某一个重要目标之后,却没有得到你预期的愉悦?幸福是什么?这是作者摆给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一种情绪?就像快乐一样?还是没有痛苦?还是好运气?快乐、运气、满足等字眼经常被当做幸福的代名词,但是这些情绪上的东西都会像时间一样飞逝,感觉很好,却无法成为幸福的标准,更不能成为幸福的支柱。书中阐述一个汉堡模型,四种汉堡类型代表了四种人生模式。即享乐主义型、忙碌奔波型、虚无主义型和幸福型。享乐主义注重的是眼前的快乐,不为任何可能发生的负面后果而担忧。忙碌奔波型是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幸福。虚无主义型是既不享受眼前的幸福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而幸福型则是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动为他们获得更加满意的未来。前三种是与幸福相对立的三种人生态度,我们肯定不能要,而幸福的人生态度就是为了有意义的目标奋斗,既享受当下又为了更加满意的未来,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我们能这么自如的做到吗?

幸福是一个长期追求、永不间断的过程,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幸福是成长,是一种习惯,幸福就在你身边。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的游逛,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看了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之后,想到许多,学到许多。我觉得这的确是一本让我们可以触摸到幸福的书。这本书让我从追求幸福的迷茫中猛然清醒,就像沙漠里的一滴水,解了我一时之渴,但我知道,幸福之路仍然需要我自己去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绿洲,真正的幸福,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去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瞎转;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幸福的方法》这本书的名字具备充满让人去深入阅读的理由,有很多科学研究和实验的结论,里面的很多事实都是我们一直知道或是听说过的,配上相应的小故事,读起来不是很累。全书共分三个篇章,第一篇分为5章,介绍了什么是幸福,以及幸福生活的重要方面;

在第二篇里的第6章到第8章中,讨论了如何把这些想法应用到教育中、工作上以及家庭生活里。最后一篇则包括了七个冥想练习,提供了一些关于幸福的本质,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位置的洞见。 其实,幸福很简单。只要你留意,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幸福里。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健康的体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样都可以是幸福的源泉。只是,世俗繁杂蒙蔽了我们看幸福的晶亮眼睛。藏于浓雾背后的幸福,需要一颗平和安逸的心和一双清丽无埃的眼睛才能看清。

曾经有个寺庙的僧人在他们的师祖传衣钵时说道:

心似菩提树(就是心就是佛)

身如明镜台(身体想明镜清澈)

时时勤拂拭(就是长观照内心)

莫使尘埃染(别让外在的东西污染)

另一位僧人对道:

菩提本无树(菩提比作“心”,就是在明心见性后知道“心”是没有的)

明镜亦非台(明镜台是纯净的心,这里是纯净也是不纯净)

本来无一物(本来心里就什么都没有)

何处染尘埃(没有东西可以污染)

我认为这两首诗(当然现在我们认为这是诗,当时只是他们的禅悟)从佛学的角度告诉了我们幸福的真谛,简而言之就是凡事不要想太多,要坐到清心寡欲,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已经无欲无求了,那还会愁这愁那呢,况且任何事物都是虚幻的,没不要执着于他们的形态。做到这些,自然不会被外界的一切影响,也不会有贪心,不会自私,自然会体会到幸福跟快乐。 幸福是一份闲适,一份轻松,一种放弃,一份超然和豁达。幸福是口渴时,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幸福是疲惫时,一个可以休憩的港湾;幸福是悲伤时,有人听你倾诉;幸福是快乐时,有人一同分享。 归根结底,幸福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超越物质的。用心感受生活,悦纳自然,体会生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用感恩的心善待他人,幸福就会悄然而至,这就是幸福的真谛。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只要你有信心,幸福就在你我手中!所以说,幸福就在我们大家身边,用豁达的眼光去看待人与事物,用广阔的心扉去容纳万物,这就是幸福的源泉!

第二篇: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

读完《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之后,我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

这本书语言简洁朴实,内容浅显易懂。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展示了精彩的理论依据,为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策略。

大家都十分清楚,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二、有效指导。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

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

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五、注重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着。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

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六讲

《有效教学十讲》的第六讲主要讨论教学的规律,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分别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第一条铁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的时候,必须先学后教。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两种发展水平的思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水平。只有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推动发展,从而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并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

区。先学之学具有三个特征:超前性、独立性、异步性。后教之教具有三个特征:针对性、参与性、开放性。“先学后教”为教学理念和教学特征的著名教改实验:

1、尝试教学;

2、洋思模式;

3、杜郎口模式;

4、卢仲衡老师指导的“自学辅导教学”;

5、黎世法老师倡导的“异步教学”。

第二条铁律“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

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就是教师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最主要最根本的也就在于促进和完成从教到学。先教后学的本质就是把教转化为学,具体来说,也就是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的主要措施是学法指导,学法指导的主要教学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1、坚持传授

知识与传授方法相结合。

2、注重学习过程本身的教学。

3、坚持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同步进行。以学法指导和培养自学能力为重点的著名教改实验:

1、钱梦龙老师的“语文导读教学法”;

2、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

3、浙江省金华一中的“学案教学法”;

4、江苏省东庐中学的“讲学稿”。

第三条铁律“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告诉我们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新知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转化而成的。美国布鲁姆的“掌握学习”和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的“成功教育”就是这一规律在教学实践中的创举。“掌握学习”的核心策略:

1、目标导向;

2、反馈纠正;

3、循序渐进。“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是“低,小,多,快”四字要诀。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有感

南通陈厝小学翁丽云

回想自己毕业后的几年,在教学上就是一个茫茫然的迷途者,不明白一堂课中该教什么,怎么教,只知道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更未曾反思过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近日,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心中感慨良多,在读的过程中,有不少收获,但也涌起丝丝惭愧,虽然不能说自己的教学是无效的,但起码是一直处于低效状态,现在才更清楚地意识,教学必须有效,追求高效教学。说说自己的一点点体会吧。

在这本书中,余文森教授就把教学的有效性放在第一讲,过玉米地掰玉米的隐喻形象地对应学习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指标:

一、学习速度;

二、学习结果;

三、学习体验。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余教授也理出了低效教学的几个表现。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众所周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参加小语学科工作室课题研讨

会议时,张校长就点出了:很多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可以从第一课复制到最后一课,从一年级复制到六年级,成为雷打不动的铁三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语句懂得……道理

而目前教学,我们部分老师恰恰忽略了这点,上课时存在随意性、盲目性,以致于出现课文中该教的内容没有教,有些内容却一再重复等现象,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明确了教学目标,就会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实际上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余教授又“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的论述,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也是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更是每一名教师的发展方向,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了。

随着课改的深入,再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渐渐发现,由于过分注重情境

的创设,课堂热闹了,但教学效率却低下了。记得一次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课堂上也出示有关图片的辅助教学,老师极力用慷慨激昂的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但学生却反应平淡,最后也勉强上完了课文。课后一位老师的点评一针

见血:这篇课文时代背景十分重要,背景知识了解不充分,仅靠几张图片,阅读也是没法有效进行。在第四讲中,余教授就说:“你不能绝对化,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情境只是学习的凭借或工具。”一个形象的比喻又点出了情境的价值: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是呀,既然要创设情境,就得有效地辅助教学,而不能成为摆设,否则,就不值得我们花心思,就让学生直接把“盐”吃进去了。

余教授还归纳出了几种教学情境,

并结合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想起了曾看过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秋天的怀念》,窦老师就巧妙设置了教学情境。开始上课,窦老师就说:“今天课上,要为同学们带什么礼物呢?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一位校友,他叫史铁生。这位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已经54岁了,21岁的时候,突发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在这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双重灾难,并没有让他倒下去,他顽强地活了下来。这么多年来,他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你读到了什么。”

简洁的语言所描述的作家不幸的遭遇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介绍作者的同时也介绍作者的作品,把“情”激发了出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也把那种“境”创设出来,带领学生进入那种情境,整堂课的教学也就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进行,课堂效率怎会不高呢?

当然,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这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因人因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以上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写得并不周全,但看了这本书确实带给我不少收获。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不断学习,把收获播种入教学行为中,来获得更多的收获!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十讲

《有效教学十讲》的第十讲主要讨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实践形式问题。校本研究即校本教研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习型教研。

教学型教研是以教为着眼点,研究直接服从、服务于教学的需要。教学型教研一般以“课例”为载体,研究的成果主要呈现样式的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教学型教研在课例研究方面

的运用多于它在课堂和案例方面的运用。课例主要涉及与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有关的课堂中具体的教学事件、教学行为,与完成教学任务直接相关。课堂则不单是教学活动的场所,而是师生活动的综合性环境。案例是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的,是以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讨论为线索的。在教学型教研中的课例模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

1、一人同课多轮;

2、多人同课循环;

3、同课异构;

4、互助式观课;

5、邀请式观课;

6、反思式观课。反正,无论是哪种课例研究,都应具有教学性、研究性、实践性。

研究性教研以研为着眼点,这种研究一般以“课题”为载体。从教师角度而言,研究课题的确立要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考虑:学科背景、经验基础、兴趣爱好、教学意义、实际可能。课题有不同的类型,比如规划课题和个人课题。其中,个人课题是指有教师个人独立或教师小组合作承担的课题。“个人课题”具有以下特征:

1、从研究目的看,主要

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从承担者的角

度看,由教师个人自己确定并独立承担。

3、从研究内容看,一般是小课题。

4、从研究方法看,主要采用适合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

5、从研究成果看,强调“做得好”还要“写得好”。确定课题后,就要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成因,规划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在开展研究后,要注意课题研究方案的验证性、探索性、教育性。最后,总结研究成果时,要整理和描述、评价和解释、重新设计。总而言之,一份相对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其构成主要包括: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已有研究成果;

4、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

5、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6、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学习型教研,是以学为着眼点,旨在通过学习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学习型教研在

广义上可以被看作一切有利于教师教学的直接或间接的准备性研究活动。教师学习的意义:

1、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为学生而学习;

2、对教育教学的意义——为教学而学习;

3、对教师个人的意义——为自我而学习。教师学习可以采取读书、读“图像”、读“人”、“第三条通路”。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七讲

《有效教学十讲》第七讲盘点了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及对问题反思,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三维目标确立与教学目标虚化;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学生主体化的凸显与教师使命的缺失;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教学过程的形式化。

三维目标确定与教学目标虚化分析上,在传统教学中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受到了冷落和忽视。因此,为了让三维目标有机整合,要把过程和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关注学生

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可是因为对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使教学目标虚化,表现在:

1、知识和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

2、过程和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

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的分析上,说到课程资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课程意识的确定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但是,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突出表现为:

1、教材受到了冷落;

2、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

3、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

学生主体化的凸显与教师使命的缺失的分析上,虽然新课程改革下使教学进步很大,但也有些问题不容忽视,表现在:

1、强调了学

生的独特见解,却忽视了对文本的

基本尊重;

2、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即自主建构,却忽视了教师的引导,即价值引领。

3、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教学过程的形式化的分析上,提到学习方式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教学方式上面出现形式化,盲目化,具体表现在:

1、“对话”变成“问答”;

2、有活动却没有体验;

3、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

4、课堂有温度却没有深度;

5、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

第三篇:清华“馒头神”读后感

一、做事要处处做个有心人

当他在广州打工时,接触到包装纸箱外的唛头都是英文,他就萌发出想搞懂唛头的内容,经常查字典、回想温习初高中时所学的英语,以便更有利于工作。当看到有位美国客商来厂里谈业务,因叽哩咕噜地说了一大通英语,在场的厂领导们硬是没有一个人能听懂,后来女翻译闻讯赶来后,马上就用英语和洋客商有说有笑地愉快交流起来,这让他万分羡慕和佩服,他就暗暗下决心开始学习英语,别人打牌、喝酒、聊天,他捧起书来啃英语。在学习中也一样,处处留心,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学习的“材料”,每一块广告牌,每一个路标,每一座饭店名称,每一个地铁站口,只要有英文,张立勇就记。甚至泡一袋方便面,他都能学5个单词。滴水穿石,这名切菜工的英语大厦就这样一砖一砖地堆砌了起来。

二、敢于做梦,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方向,抱定信念不放松

和别的农民工不同,张立勇并不想做一台挣钱的机器,工作之余他心里还鼓胀着强烈的求知欲,他坚信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有了这个信念,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他抓住点滴的时间,把业余的极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学习上,甚至在工作时还用英语与他人交流、交谈。他在清华园当厨工时,为自己制定了一份近乎残酷的作息时间表——每天5:00起床,刷牙洗脸后花半小时去跑步,5:40--7:20背英语,7:30分上班。食堂规定,在给学生开饭之前,厨工们先吃,吃饭时间只有15分钟。为了能让自己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张立勇规定自己必须在7分钟之内吃完饭,挤出8分钟躲到食堂后面一个放碗柜的地方背英语单词。很多同事都难以理解他这种“怪异”的行为,“一个切菜 工,学这有用吗?如果这小子没疯,肯定是我疯了!”一名厨师揶揄说。

三、不追求眼前的利益,着眼学好过硬的本领

当他听说亲戚介绍的这份工作是在清华大学的食堂当厨工,不由精神一振,欣然同意了!厨工月工资只有200元,而广州的月收入有1000元啊!而他想的是清华大学这所百年名校一直是他心底的麦加圣地。“别说当厨工,就是到清华园做个清洁工,哪怕不给工资我都愿意去!”

在一考成名后,他淡定而从容,并没有给国外的任何一所院校寄留学申请材料,他考托福只是想验证自己的英语水平。面对教育机构开出七八千元月薪请他去工作,小伙子竟然拒绝了。张立勇不忍告别清华,是因为这里拥有良好的自学环境,同学和老师们都那样平易近人,学习上遇到什么难题,他可以随时“逮”个人滔滔不绝地发问,他还想继续深造。于是,张立勇在工余时间开始自学大学课程。一年后,他拿下了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的大专文凭;隔了两年,他又拿下了北大国际贸易专业的本科文凭,终于圆了一个迟到10年的大学梦。

第四篇:从清华园到未名湖读后感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正值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拥有独特视角,常常想他人不敢想,说他人不敢说,做别人不敢做,用“浑身是胆”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他爱看杂书闲书,精通各种经典著作,鉴古至今。出乡关后,外出求学,在东山学堂意气风发,大气磅礴的文章层出不穷;豪迈之下,求学救国的建国之才日益成长。“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之际,他开始认知社会,真正投身实际,接触革命思想,于革命斗争潮流中跃跃而试;投笔从军,感受军旅生涯,借和他们的交谈机会,一点点地解放他们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新视野,给他们注入新时代的思想活力。

半年的从军生涯结束后,转而继续投身到日常的学习中。此一篇《商鞅徙木立信论》,竟然被传观于全校。观之,“吾读史之至商鞅系木立信一事,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沧亡之惨境有由来也”。如此精辟之见解,也难怪他的国文老师柳潜阅称赞其“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侯,吾不知其所至。才气过人,前途不可限量。”“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遵循老师教诲,注重把读书、思考、记录、批注结合起来,写成了繁多的读书笔记,并把这种习惯一直坚持到晚年。

不满足博览群书,毛泽东与萧子升两兄弟于假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们走访贫苦农民,拜访饱学之士,亲身真实考察社会现实,进行感知探索。身无分文,却心忧天下。对此,我不禁感慨,现在的大学生乃至现在那些自称学术来源于生活的学者们,他们中有谁能笃定这般坚毅的意志呢?又有谁能突破重重阻碍,一心只为更好的学术研究?

“愿嘤鸣以求友,敢不将伯之乎。”毛泽东迫切想广交志同道合之友,共同追求真理,研究救国救民。他们这些进步青年“结管鲍之谊”,常于平浪宫,橘子洲等风景名胜聚会,或臧否人物,或登高吟咏、斗韵唱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等的豪迈人生,实乃令人感叹,不觉神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群学而聚友,则人生之乐自此有。清风明月,醉酒吟诗,如此种种,更那堪人间仙境?此等的举措,观之科院,我不知道有没有,但是至少我没有看到这等巨大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抱负。即使时代不同,但爱国情感的本质应该是一样的,不应该随时代进步转而消褪的,它的存在依旧是永恒的主题。反观之,当代的大学生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副天似乎永远不会塌下来的样子,总指望别人为他挡着那层会倒的墙。麻木、没有思想的生活着,如一具行尸走肉;灵魂一词对他来说,形如废话;迷茫穿梭于自我的模糊世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若是此等惨境继续蔓延,毒害着一代又一代大学生以至更多的有志青年,那么国家的发展还有希望吗?

没有人能永远为我们挡风遮雨,保驾护航,同样也没有人能永远支撑着国家,国家之兴衰全系于你我。而作为国家未来的我们,如果连民族复兴的任重而道远都感受不到,那么国家的未来还能依靠谁?国家的兴旺发达、欣欣向荣之日,我们还能看得见吗?国家的明天没了,又何来的个人的发展?若我的猜想与他们的行为当真是不谋而合,想那国家之衰败恐怕不久矣!

“欲文明其精神,先其野蛮其体魄。”从日光浴、风浴、长途跋涉、登山到露宿,毛泽东堪得上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徒步野林,绕山爬城,,渡江过河,“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从组织新民学会,办夜学,湘江风雷,驱张运动,到长沙建党再到智斗赵恒惕~~~~~~作为农民运动的王,润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给农民和工人争取权益权利。他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让解放激情蔓延全中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凭四渡赤水,毛泽东将军事指挥才能演绎的淋漓尽致,不愧为其得意之笔。“红军远征不怕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巧渡金沙,强渡大渡河,毛泽东再一次打破了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五岭逶迤腾细

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堵桥横铁索寒。”

红妆素裹,纵使分外妖娆,也比不过润之“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决心。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与毛泽东同行,在他的如此多娇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江山里畅游。于此,我们真切地看到他绝非大放厥词,的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创造了他的神话,缔造了不朽传奇,而你我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年代,同样也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实现我们的梦想,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风采更应该不亚于润之。要知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唯有当代你我奏绝唱,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华绝代,梦之启航于此。感润之之豪情,聚吾之激情,自科院扬帆,再做一个唯一的“己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第五篇:胡主席在清华大学校庆中讲话 的读后感

4月24日,胡主席在庆祝清华大学100周年校庆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以及对广大青年提出了长远的建议和殷切的希望。

胡锦涛主席从清华大学的建校历史谈起,充分肯定了清华大学在现代历史中发挥的重大历史作用。从前身的清华学堂,到革命时期的清华大学,再到建国后大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到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胡锦涛主席就我们现在处在的环境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长远的建议。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也在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所以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院校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胡锦涛主席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并提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的长远目标。

我联想到这次我们山东大学的110周年校庆,徐显明校长提出到建校120周年时,把学校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我感受到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到社会各个层面,都对高等教育建设的重视,对人才培养的加强。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已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人才的发展和培养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高等院校承担的。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的去世在整个科技界和经济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在新闻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便是创新,对于乔布斯的去世,在更大程度的上可以说是人们对于创新的渴望和倡导,而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创新的差距。我们高等教育应该更多地承担起社会创新风气建设的任务,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胡锦涛主席还就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胡锦涛主席讲到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深有感触。在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大的今天,作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我深感到就业的压力。而胡锦涛总书记在这一时期讲出这句话,指出了我们广大学生要转变自己的择业观。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社会有很多的岗位需要人才,我国西部地区以及广大的农村地区需要我们去建设。我们需要树立艰苦奋斗的决心投身于社会建设之中,相信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会找到自己的一片天。胡锦涛主席还特别强调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联系到当今社会中诚信的缺失,种种不堪的事件的发生,我感受到社会风气的建设刻不容缓,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需要时刻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努力投身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一篇:孕前孕后准备范文下一篇:油品质量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