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感悟

2023-04-01

第一篇: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感悟

用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文明城市建设

□杨福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会议和重要场合,就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比如在地位作用上,总书记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在根本任务上,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方针原则上,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组织领导上,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负主体责任,统筹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言,比如强调“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革命理想高于天”“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中国共产党要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载体,承载着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的使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如果用一幅图画来描述,就是人处在一种很光明的状态下的生活境态,这种境态就是道德状态。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明说得很通俗,他说道德是一种活法,是一种走向平安、顺利、吉祥的人生活法。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因此,中央文明办《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17版)设置了“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长效常态的创建工作机制”三大板块,其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是目标,环境和机制是保障。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作为永恒的主题,以“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

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的坚定信念,紧扣“四个聚焦”,推动深度创建和持续创建,从而涵养好城市气质,培养好道德品质,厚养好文明素质,滋养好城市颜值,努力创造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城市美好生活。

聚焦“四个自信”,武装好头脑。一段时间以来,国民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导向产生了偏差,我们的社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人包括少数党员干部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深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思想决定方向,理想引领新风。面对思想领域的种种思潮,我们必须弄懂是什么、为什么和做什么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今后一段时间重中之重的大事。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强认知认同、形成共同思想。夯实这个基础,首先要用新方法持续宣传阐释。最近,中央电视台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在网络和荧屏形成热播,反响强烈。在时隔两百年之后的中国来谈马克思主义,用创新和智慧,让观众在轻松愉快之中重新建构人生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着一场精神文化的洗礼和浸润。我们应该运用新技术新方式,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广大群众知道新思想、尊崇新思想、信仰新思想。其次,要用新成果擦亮大众眼睛。一种思想能根植于群众心中,是因为其生命力的伟大。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正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上了强起来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宣传好这一成果,要用好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技术新手段。要运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式传播中国故事,引导广大市民更加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聚焦“铸魂工程”,引领好方向。中华文明的熏陶与浸润,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价值体系。例如,先秦儒家提出了以“仁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西汉以后儒家建构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价值学说体系,称为“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纵观中国历史,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仁义”始终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要义,对忠孝、智勇、诚信、廉耻、勤俭等其他伦理价值规范具有统领作用。本着继承与发展、扬弃与创新的原则,我们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贯彻十九大精神,必须运用多种方式和渠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叫响做实、落地生根。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在人的头脑中搞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融入生活、融入法治,必须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追求是宏大、高远的,其要求又是具体、实在的。落细,就是坚持大处着眼、细处入手,把原则要求变成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把目标任务变成实实在在的工程项目。落小,就是坚持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从生活小节抓起,引导人们多做举手之劳的善行义举,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落实,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之中,渗透到各项规章制度之中,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聚焦“文明礼仪”,滋养好习惯。陋习与文明新风格格不入,特别是生活陋习,既有碍城市观瞻,又影响市民健康;

既阻碍文明进步,又损害市民气象。例如,焚烧纸钱烟绕城、乱穿马路闯红灯、垃圾乱扔不入箱、推挤争抢乘公交、举止不雅讲粗话、随地吐痰擤鼻涕、不守秩序不排队、随时随地大小便、狗吠扰人屎成患、穿着随便逛大街、禁烟场所照吸烟、乱涂乱画乱张贴等方面的生活陋习,已成为国民普遍厌恶的恶习。恶习不除,文明难为。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大国需要大国的涵养,大国需要大国的气象,大国需要大国的魅力。在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我们必须培育具有大国礼仪、和谐包容的谦谦君子,改陋习就是弘扬时代新风的应有之义。改陋习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久久为功;

不只是空喊口号,还要标本兼治。必须运用舆论引导、文明劝导、文化疏导和执法督导等方式,堵疏结合,方能奏效。舆论引导,就是充分发挥媒体的先发优势和辐射优势,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讲策略、讲引领、讲方法,对违法闯红灯、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垃圾等不良现象要坚决曝光,真正起到“杀一儆百”的功效;

对穿着不雅、吃喝不雅、言语不雅的现象,要通过访谈、辩论、评议等互动节目,发掘“小节酿祸”的鲜活事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催人警醒。文明劝导,就是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优势,组建文明劝导团,深化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群众性劝导活动,引领文明风尚。文化疏导,就是发挥文艺作品教育人、感染人、熏陶人的作用,搭建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平台,让人们在体验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执法督导,就是要发挥法治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健全各类公共场所文明行为守则,奖惩并重,多措并举,营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守序之风。

聚焦“移风易俗”,培育好乡风。十八大以来,文明城市创建呈现新的态势,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已从单纯的城市创建延伸至乡村创建,从城市文明扩展到全面、全域、全员、全体文明。今年中央文明办部署的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任务,是文明城市测评的重点内容。我们必须悟透政策,把握好“风俗”与“风尚”的关系,进而推实这一行动。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婚礼、嫁娶、丧葬、饮酒、节日等风俗,有些风俗起到了规范和约束行为的作用,但也有不少风俗不适宜了,需要及时的“移风易俗”。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风俗差异相对较大。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尽管如此,但相当多的地方,风俗存在许多共性。像红白喜事随份子、人情钱这些东西,基本相同。特别是在当代的农村,富起来的群众沿袭旧风俗越演越烈,大操大办、炫富攀比、聚众赌博、奢靡浪费等现象,让群众有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人情礼金“还不起”、赌博败家“富不起”的感慨。党的十九大确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所谓的自治,就是动员群众,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城乡社区普遍组织制定市民公约、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广泛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让群众自我制定道德准则,自我约束规范行为。自治需要基层组织畅通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心关切,及时调查处理不良风气行为,树立正气,匡正歪风。所谓法治,就是发挥法规制度规范约束作用。近日,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明确了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立法,把社会信用、公民文明行为、移风易俗等列入规划。各地可探索婚丧嫁娶、殡葬改革等方面的惠民政策和措施,形成推动移风易俗的法治环境和制度支撑。所谓德治,就是发挥道德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大强调,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动移风易俗,重在家庭,重在个人。广泛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孝心子女等家庭角色评选,把移风易俗的要求落实到文明家庭建设之中。深入挖掘传统节日蕴含的道德内涵,突出价值引领,组织好以“春节之和谐、元宵之欢乐、清明之缅怀、端午之追忆、七夕之忠贞、中秋之团圆、重阳之敬老”为主题的节庆文化活动,以此培育家庭美德。突出倡导雷锋精神,抓好文明市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乡贤等典型引领,不断积聚移风易俗的正能量。

新的时代,文明城市属于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时代新风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人心齐,泰山移。建设文明城市,弘扬时代新风,需要每一人!

第二篇:解读 新党章拥抱新时代引领新征程

解读

新党章拥抱新时代引领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总书记所作的政治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开篇,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收尾,高瞻远瞩、举旗定向,高屋建瓴、气势磅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开篇之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之作,通篇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超政治智慧,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通篇充满着强烈使命感和强大正能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入党的指导思想这个纲,将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转化为全党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通过修改党的根本大法来确认和巩固党的十九大重大政治成果,这既有利于贯彻十九大、开启新征程,又为党章注入新时代血脉,实现了党章的与时俱进,是党章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新时代需要新党章、铸就新党章

总书记指出:“党章是我们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最基本、最重要、最全面的行为规范。”制定和修改党章,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基本职权,也是每次大会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大制定第一部党章。从党的三大开始,除了党的五大因特殊环境未对党章进行修改、后由中央政治局对党章作出修改外,其他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均对党章作出不同程度的修改。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皆修改党章,将大会主要精神转化为党章规定,这种政治惯例保证了党章与时代同行并进。党的十九大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新党章提供根本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为党章修改提供了直接渊源。

(一)修改党章以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修改党章是最重大的党的制度变革,必须有足够成熟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提供支撑。在这个意义上,修改党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修改内容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对现实成果的确认和反映。如果没有党的建设和工作的重大成就、成功经验提供源头活水,党章制度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从这个角度看党章,党章堪称一部高度浓缩的党的奋斗史,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取得的重大成就、创立的重大理论。从这个角度看党章修改,每次修改都是对党章这本“大书”续写新的篇章,都是在党章这棵“大树”中留下新的年轮,都是为党的建设和人民事业这艘“大船”增添新的制度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同时,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5年来的成就来之不易、弥足珍贵,确认和巩固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的最重要方式,就是将其载入党章。通过修改党章,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体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将其转化为全党共同意志,转化为全党根本遵循。

(二)修改党章以适应进入新时代的现实需要

修改党章需要“瞻前顾后”,既要正视过往、总结提升已经取得的重大成果,更要直面未来、把握大势,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为今后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事业提供总依据总遵循。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标明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走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全面部署。

新时代需要新党章,新党章要回应新时代。对党章作出适当修改,这是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是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现实需要。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在党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通过修改党章,将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政治观点、重大政治原则、重大战略部署载入党章,转化为全党一体遵循的刚性规定,为引领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提供根本遵循,这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三)党章修改重在体现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增一句减一字、加一条去一款皆事关重大,党章修改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审慎稳妥。党章高度凝练、篇幅有限,修改党章既不可能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所有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都写进去,也不可能将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理论观点和战略部署都写进去,只能择其要者而入之。

在这次党章修改工作启动之初,党中央就明确了党章修改原则,为党章修改定向定调。我理解,这次党章修改综合考虑“大、新、高、慎”4个字。所谓“大”,是指视野宏大、内容重大,涵盖发展党的指导思想、推进党的事业、加强党的建设方方面面,把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进党章,至于比较具体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工作要求不写进党章。所谓“新”,是指紧扣新时代之“新”来推进党章制度创新,保证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体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所谓“高”,是指对照党章作为党的根本大法、效力位阶最高这一定位,将涉及党的性质和宗旨、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基本路线和行动纲领、党的基本组织制度、党员基本义务和党的干部基本要求等内容写进党章,至于比较具体的事项不写入党章,可在条例等其他党内法规中规定。所谓“慎”,是指审慎而为,保持党章总体稳定、仅作适当修改,只修改那些成熟的、在党内已成共识且必须改的内容,至于不成熟的不改,不太成熟尚需实践继续研究探索的也不改,而可改可不改的原则上不改。

2017年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党的十九大报告3.24万多字,写进党章的约2800字,虽然不及整个报告篇幅的9 %,但是集中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较之党章历史上的前16次修改,这次党章修改是介于改变框架结构的“大改”与修改具体文字的“小改”之间的“中改”。总共修改107处,其中总纲部分修改58处、增加了2个自然段,条文部分修改49处、增加了2条。经过修改,党章总纲由28自然段增至30自然段,正文由53条增至55条,篇幅由1.73万多字增至1.94万多字,增加了2100多字。党章的每一处修改,都凝结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丰富实践探索,蕴含着对新时代党的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昭示着党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经过修改,党章面貌焕然一新,内容规定更加完善、时代特色更加鲜明、规范指引功能更加强大。新党章应新时代之运而生、顺新时代之势而立,必将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最鲜艳的旗帜引领和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新党章面向新时代、回应新时代

这次党章修改点多面广,画龙点睛之笔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统领整个党章修改,辐射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纲举目张、逻辑严密,实现了党章制度创新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方位对接和结构性耦合,保证了新党章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一)新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依靠伟大思想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非凡的政治智慧、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发生历史性变革,赢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度评价和衷心爱戴,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在领导全党全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在这次党章修改征求意见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一致建议,对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行提炼概括,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日益显现,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广泛认同和拥护,列入党的指导思想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为此,这次党章修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党章列入党的指导思想,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性贡献,这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同时,在党章总纲中专门增加一个自然段,增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定位,这更加有利于增强全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并将其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二)新党章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战略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党的根本大法上系统阐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主张,推进伟大事业谋篇布局,描绘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壮丽蓝图,这是党章的一个重要任务。这次党章修改,着墨最多之处就是调整充实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部署,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写入党章总纲部分,统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一,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此,在党章总纲中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同时,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后,增写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三大历史任务之后,增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实这些内容,有利于全党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定力,为实现党的伟大目标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第二,调整充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方面的内容。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大依据。党章据此作出相应修改。同时,在总纲中增写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内容。把新世纪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调整为: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三,充实完善党的基本路线方面的内容。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既要长期坚持不动摇,又要与时俱进深化认识。为此,对党章总纲相关表述作了调整。包括: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而奋斗”调整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增加了“美丽”,实现了五大目标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对接;将“国家”调整为“强国”,与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要实现的目标相一致。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在原有总纲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上,增写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七大战略”。增写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的内容。将“又好又快发展”修改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增写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内容。

第四,充实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并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祖国统

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作出全面部署。这次党章修改体现问题导向,积极回应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吸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发展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更好地凝聚力量,完成新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经济建设方面。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等内容。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全党凝心聚力朝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奋进。

(2)政治建设方面。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增写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增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纳入爱国统一战线范畴。这样修改,有利于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和形式。

(3)文化建设方面。把“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修改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作这样的充实,有利于促进全党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社会建设方面。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修改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增写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写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内容。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全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有力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维护国家安全,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良好条件。

(5)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增写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内容。作这样的充实,有利于全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同心同德建设美丽中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此外,这次党章修改还对国防和军队、外交两方面内容作了充实。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增写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切实保证人民解放军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等内容;增写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将条文中相关内容修改为“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军队中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对军队中党的组织体制和机构作出规定”。在外交方面,增写的内容主要有: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三)新党章充分体现加强党的领导新要求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持党领导一切。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只能是空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确立的。我们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必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针对过去一段时期党的领导弱化这一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旗帜鲜明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第一条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次党章修改的一大亮点,就是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方面的内容作了充实,特别是强调要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更高站位上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则,将原总纲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一句“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修改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相应地,对总纲和条文中有关党的领导内容作了充实。主要有:在坚持党的政治路线中,增写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内容;在文化建设中,增写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将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中的“领导”修改为“绝对领导”;在党的基层组织制度中,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在党组的职责任务中,增写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并将党组指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中的“指导”改为“领导”。通过修改,提出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重大政治原则,更加明确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有利于强化党的领导,确保党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另则,在党章总纲部分增写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写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作这样的修改,对于推动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意义。

(四)新党章充分体现加强党的建设新部署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针对过去一段时期党的建设缺失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系统阐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严肃正风肃纪、大力反腐惩恶,党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这次党章修改吸收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和党的建设实践创新成果,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健全党的建设体制机制,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一,调整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总纲中明确提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一党的建设指导方针,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修改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根据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重大决策部署,把政治建设、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形成“5 2”的总体布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同时,增写“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内容。作这样的修改,使党的建设布局更加完善、要求更加全面,有利于全党以更加科学的思路、更加有效的举措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第二,充实党的建设基本要求。将党的建设基本要求从4项拓展为5项,整合相关内容、增加新的要求,形成第五项“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第三,充实党的组织方面的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组织建设及相关制度建设取得重要成果。这次党章修改吸收这些成果,进一步完善党的组织方面的制度。主要包括:

(1)在党的组织制度一章,总结5年巡视工作的丰富实践经验,新增一条规定实现巡视全覆盖、中央单位巡视、市县巡察等内容。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落实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为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党章依据。

(2)在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两章中,将党的代表大会对同级纪委报告的“听取和审查”修改为“审查”。作这样的修改,主要是考虑到实践中是以书面形式审议的。

(3)在党的基层组织一章,顺应基层呼声,着眼于增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稳定性和工作连续性,将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调整为“三年至五年”;充实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任务;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增写一条规定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表述为: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4)在党组一章,增写讨论和决定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和发展党员、处分党员等重要事项的内容。

第四,充实党员和党的干部方面的制度。充实党员义务和发展党员标准等内容,增写党员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勇于揭露和纠正违反党的原则的言行,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内容。同时,为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质量,强调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作这样的充实,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合格、品德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这次党章修改,将原有总纲中“选拔使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修改为“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同时还将“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二十字”标准,以及反对“四风”等内容充实进相关条款。

第五,充实党的纪律和党的纪检机关相关内容。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这次党章修改吸收近年来纪律建设和纪检体制改革的新成果,对党的纪律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两章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党的纪律一章,明确党的六大纪律;提出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处分、组织调整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手段,严重违纪、严重触犯刑律的党员必须开除党籍。”同时,补充给予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轻处分的程序。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一章,完善了纪检机关双重领导体制、全面派驻机制的内容,进一步明确纪检机关的职责定位,将党的各级纪委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协助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等内容写进相关条款;完善各级纪委对同级党委委员进行执纪审查的程序规定。充实这些内容,规范了给以党纪轻处分的权限,填补了纪律处分程序的空白。 新征程依据新党章、依靠新党章

党章的权威在于集中反映全党意志,党章的生命在于全党尊崇一体遵循。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要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要求,新时代呼唤着新气象新作为。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党章意识,以新党章为根本遵循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依据党章履职尽责、依靠党章开展工作,确保新征程行稳致远、一路辉煌。

(一)新征程要以新党章为总依据和总遵循

这是由党章的崇高地位决定的。总书记强调指出:“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全党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真正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作为指导党的工作、党内活动、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把党章各项规定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各项事业中。”新党章作出的新规定是根本性规定,新党章提出的新要求是根本性要求,新党章提供的新保障是根本性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新征程上,要时时处处事事以党章为总依据和总遵循,自觉同党章对表对标,确保各项工作和活动符合党章要求,始终按照党章标明的正确方向前进。

这是依规治党的必然要求。“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党的十九大创造性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新党章要求“依规治党、标本兼治”,总书记作出了“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这一重大判断。依规治党,就是要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把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依规治党首先是依据党章管党治党。总书记指出:“建立健全党内制度体系,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判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要以党章为基本标准;解决党内矛盾,要以党章为根本规则。”因此,在新征程上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事业,坚持党的领导、开展党的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依规治党,坚决将党章当作管党治党的总依据和总遵循,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次党章修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的指导思想,将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转化为党章内容,可以说,党章修正案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最集中体现。在这个意义上,总书记强调指出:“全党同志要把学习贯彻党章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在全党形成自觉学习党章、模范贯彻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坚决维护党章的良好局面,切实把党章要求贯彻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二)新征程要充分发挥新党章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一方面,要自觉在新党章引领下开展工作。新党章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确保新征程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新党章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和大政方针,为确保新征程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提供了有力战略支撑;新党章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为确保新征程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我们在新形势下作出新部署、提出新目标、推进新工作、续写新篇章,要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新党章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以新党章确立的重大战略目标为努力方向,以新党章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行动依据,在新征程上始终以新党章这面光辉旗帜为指引奋勇前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新党章的根本保障作用。党章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根本制度,是全党意志的集中体现,在党内具有最高权威和最高效力,为全党在新时代下新征程上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制度保障。充分发挥新党章的根本保障作用,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敬畏党章权威,模范贯彻党章、严格遵守党章,用党章治党管权治吏,只能在党章之下、不能在党章之上党章之外活动,始终在党章设定的轨道上前行、不能越轨脱轨;要自觉运用党章、努力用好党章,始终高举党章、善于依靠党章,根据党章规定和党章精神建章立制、决策部署、谋划工作,从党章中找到源头、找准依据、汲取强大力量;要坚决维护党章权威,维护党章权威就是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加强对遵守党章、执行党章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党章意识不强、不按党章规定办事的要及时提醒,对严重违反党章规定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全党共同来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新征程要全面贯彻严格落实新党章

新党章博大精深,贯彻落实必须在“全面”上下功夫。一要把贯彻落实新党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通起来,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党章修正案的直接来源,只有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才能做到准确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新党章。二要把新党章确立的行动指南和战略部署贯通起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下,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三要把新党章中提出的“四个伟大”相关要求贯通起来,将它们当作一个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的整体加以全面贯彻落实。四要把新党章总纲中阐述的大政方针和条文中作出的具体规定贯通起来,全面把握这次党章修改的思想创新、战略部署、制度安排。五要把新党章提出的新要求和既有规定贯通起来,二者在党章中融为一体,既要突出重点、聚焦新内容,又要将新党章当作有机整体来学习贯彻。

新党章大道至简,贯彻落实必须在“严实”上做文章。党章是党的总章程,内容规定比较原则相对抽象,只有狠抓贯彻落实,才能避免束之高阁、形同虚设。一方面,要以最严的标准狠抓新党章的遵守和执行。要教育引导全党同志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党章;要健全抓党章执行的督查机制,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严格按党章办事,确保各级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严格依据党章用权,决不允许在遵守执行党章上做选择、打折扣、搞变通,决不允许规避党章、背离党章、突破党章,切实维护党章权威和尊严。另一方面,要以最实的举措狠抓新党章的落实和落地。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作重大政治任务,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各级党组织要以新党章为根本依据,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积极建章立制并严格执行,特别是有党内法规制定权的党组织要对照新党章提出的新要求抓紧制定出台配套法规制度,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各类党组(党委)要结合自身职责确保新党章提出的要求落实落地,特别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的党组(党委)要积极领导和推动立法工作,通过法定程序将新党章提出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转化为国家法律法规和政令,充分释放新党章引领新征程、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强大制度动力。

第三篇:新思想引领我们踏上新征程

——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是我党历史上、新中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史上,乃至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数社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会,全党关注、全民期待、全球瞩目。总书记的报告举旗定向、引领复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是我党不忘初心的政治宣言,是续写新篇章的行动纲领,是亿万人民的幸福指南。特别是习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对今后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越读越觉得很清醒、很兴奋、很提劲、很给力,深有感触。

体会一:学习好十九大精神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是勤学多思,深学深悟

学好悟透会议的精神实质,一要牢牢把握会议召开的历史阶段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二要深刻领会大会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动力之源;“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在重申我们党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主义道路走下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到2020年前必须完成的任务;“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要继续努力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前进。三要全方位深刻认识过去五年里我国在十个方面骄人成绩是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的,充分说明了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体会二:学习好十九大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立足岗位,指导实践

百年大计,在于教育。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通过优先发展教育,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至关重要。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激发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要靠教育。我们要不忘初心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自觉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自觉主动地将“四个自信”贯彻落实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以坚定的政治理想,饱满的热情,创新的思想,敬业的精神,奋发图强,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体会三:学习好十九大精神的闪光点和出彩点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习总书记在报告中对全体党员提出了“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明确要求,落实到每名党员身上,同样要立起新形象、新作风。要立起求实务实的形象,端正政绩观,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筹划工作出实招、用实劲、求实效,抓工作落实扑下身子,深入一线,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定无法落实的措施。要立起担当负责的形象,担起本职岗位之责,视责任重于泰山,干工作不遗余力,担起攻坚克难之责,敢接“烫山芋”,敢啃“硬骨头”,积极主动帮助解决问题。要立起严格自律的形象,慎独慎初慎微,时时处处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政治规矩思考处理问题,处事公正、遇事公心,讲自己所信的,做自己所讲的,把人前与人后、对人与对已一致起来,以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立起党员好样子。

第四篇:后危机时代:IT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

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与数字中国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10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于3月28日在深圳五洲宾馆隆重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是“后危机时代:IT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IT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全局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以下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演讲实录:

马云:各位嘉宾早上好!特别荣幸能够有这个机会参加IT领袖峰会,我自己觉得这个峰会在这个时候开的正是时候,我看主题是后危机时代,我一直在想也许我们永远走不出危机,我在亚布力的时候我觉得人类要么走向危机之中,要么在危机中走。因为我觉得危机会一个接着一个,金融危机过后,有大自然危机、产业危机,危机其实会越来越多。

假如我们把危机作为借口,在危机中也有好的企业,没有危机的时候也有坏的企业,我们如果说把危机作为我们没有发展好、没有对未来有信心,不去创新的借口的话,我们这些人就在制造未来的危机,或者说我们这些人就是一些危机。

我个人认为今天的危机,我们今天在欢呼说我们金融危机走了出来或者说至少有了一些抬头,我觉得并没有。前年可能是最危险的一年,在所有人没有看到危机的时候,危机降临的时候是最黑暗、最危险的时候。

而去近百年来从来没有一次危机得到各国领导人、企业界、各界人士高度关注,一个危机得到所有人关注的时候,危机并不是真正的危机,而变成一种机会。但是大家认为我们做了这个工作,出现一些好的情况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一些其他工作,或者我们是不是应该放松的时候,这个时候危机才真正起来。

下雪天并不冷,融雪的时候最冷。从今天来看,我个人认为今年、明年、后年才是危机最严峻的时刻。我们今天讲的最多的方式是改变明天,而我们没有创造明天,创造明天除了改变自己以外,最重要是改变思想,通过改变思想创造明天。

改变自己还需要外来动力,可能互联网就是外来动力。我们这些人非常庆幸活在今天的时代,尽管我们不断抱怨这种危机、这种麻烦、这种痛苦,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很幸运,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

我们公司内部分析了很多,为什么互联网发展这么快,他贯彻了几个价值体系,第一,他比以往更为开放,更懂得分享,更懂得承担责任,更是透明。所以它是一种价值,它是一种文化。我坚信如果这种先进的价值体系、先进的文化、先进的产业技术,它一定会引领外来,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这个产业,我为我们这个产业感到骄傲、感到荣幸,我们一定能够通过技术、思想、勇气去改变世界、去完善未来。

我今天也是这么觉得,我们讲的最多的改变,改变因未来而变,因问题而改。我们很多是因为昨天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改变。我认为因为明天有这样的事情,我们去变化,因昨天的问题我们去改。对任何国家来讲,任何行业来讲,我们都是说展望的未来是怎么样。昨天我们在上海我们发现企业家讲话越来越政治,政治家讲话越来越企业家。我们向政府汇报工作,我们汇报了5分钟,他教我们一个小时怎么做企业。

行业发展越来越快,我们忘记自己是做政府的,忘掉自己是做企业的,忘掉自己做建筑,忘掉自己做学术,我们回到一个普通的人,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只有共同达到一种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价值体系,我们才会分工合作、互相合作。今天人类需要恢复到最初的价值体系,回到本来,我们是普通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未来,根据未来我们制定战略,根据战略我们制定规划战术,逐步逐步实现。

所以我觉得对我来看,我永远坚信未来超过今天,我永远相信方法比问题多。就像我父亲说我不如他,我父亲超过了我爷爷,那个时候观点很有意思,爷爷说你不如我们,是因为毛笔字写得不如我漂亮,现在没有人写毛笔字了。

我父亲说我不如他,他说你早出生20年,这样想问题早就枪毙掉了。我觉得我们争论了很多,但是还是一带超过了一代,我儿子1.82米,我爸爸说我把儿子教成这样,谁厉害。我也坚信80后、90后是不是有问题,当然有很多问题,但是我坚信80后、90后远远超过了我们,很多问题我们懂的,他们不懂,但是他们懂的东西,我们真的不懂。

我们也了解很多人非常艰难,现在网上做决策,网上确实很值得研究,很多人讲倾听网民、倾听网上声音,我也很郁闷,我感觉中国上网的人的素质总体来说要比不上网高,但是在网上发表观点的人,总体是网上水平最差的那一帮人。

假如我们去替这些人制定国家政策、制定未来的话,麻烦就大了。最流行的是那些愤青、愤知,我觉得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对今天的问题不用你讲问题,我们问题是怎么解决问题,怎么创造未来、怎么创新。所以我对80后、90后,我爷爷这一代是看报纸,我父亲听的是广播,我孩子说我谁都不相信,我愿意参与。

时代在发生很大变化,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真正每天花的时间是通过互联网做交易,有多少人花时间在电影电视上。刚才讲了王中军,投资电影很重要原因是因为

5、6年前我们公司年轻人在讲话,他们在笑,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后来我知道他们从电视剧里听,这就是未来。80、90后他们一定超越我们,花点时间在他们身上,他们喜欢看电影,我们应该在电影,他们喜欢上网,我们应该让他们上网。他们才是我们的未来。

另外一个,在经济危机有没有过去的重要标志是人们有没有恢复信心、恢复希望。上一个世纪企业对于大规模、大产业、大格局、大流水线来做,未来是信息化出现,企业一定是小企业取胜,假如还是抱着上一世纪的思想,你不管怎么转都会失败。今天解决绝大部分就业问题的企业是小企业,今天解决创业的问题是小企业。

国家给了国企这么多资源利润还不够,还做得不够好,我们应该给年轻人多一些机会。我自己觉得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腾讯这样的企业、百度这样的企业,我们都是诞生在90后以后,我们95%员工是90后、80后,这些人创造了我们父辈们不可想象的企业,他们更透明、更承担责任。

我在公司里讲,我现在出任美国大自然保护基金会全球董事会董事,全体员工是真心的鼓掌,他们觉得你是在关心未来、关心环保,而年轻人认为未来、生活,这些才是我们真正关注的。所以我觉得请大家关注小企业,关注小企业就是关注创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经济有没有恢复,就像一个人愿不愿意生孩子,就是对未来有没有信心,如果没有信心,我不会养孩子。当然养孩子,不等于对未来有信心。

从国家来讲,你会发现很多企业在注册,每年有新的企业不断注册的话,说明对未来有信心,我相信这样做将来有赚钱,这是希望的象征,是信心的象征。假如说对未来没有信心,是不可能成立企业,不可能创业。

另外一个指标,每一个城市每年死去的小企业是不是在增加,如果死去的企业在增加,死去的小企业在增加,说明环境有问题。经济恢复重要标志是小企业的恢复,解决问题几百万个大学生我们一定要靠小企业,今天的小企业可能在居民区里,可能在小巷子里,他们一定是未来的百度、未来的腾讯。

小企业的问题都是差不多的,融资的问题,技术的问题,管理的问题,我们政府应该做宏观的事情,给大家搭一个平台。我感谢互联网,互联网把创业成本降低,使得我们企业不仅仅可以在中国做生意,可以在全球做生意。

最后,我希望通过IT峰会提醒大家高度关注我们的地球,我觉得地球真正在痛苦,我们说人类在痛苦,其实地球比我们更痛苦。我个人觉得地球养30、40亿人是最舒适,而地球现在却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我们不断在毁坏森林,如果森林是地球汗毛的话。

我相信今天把它砍掉,铺上水泥地,我们甚至在地里面挖一个洞,搞核实验,地球很痛苦,他一定会报复。所以一系列地震、一系列水灾,我希望在座年轻人、所有人关注未来、关注年轻人、关注小企业、关注地球,这样才能真正回到人的思想,创造未来,改变今天。谢谢大家!

第五篇:用新课程理念引领思想品德课教学

摘 要: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实施新课程,必须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淡化倡导合作交流、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教学方法。积极构建思想品德学科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主题词:新课程理念 引领 教学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初中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新课标、新教材,既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本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高的要求。

怎样贯彻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精神,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一个高起点呢?在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学改革要想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首先必须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标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用新课程理念引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以就教于广大同仁。

一、坚持“一个观点”----育人为本,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读者》上有一段利奥·巴恩格利亚先生写的话:“我们整天在干些什么?我们如此忙于传授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教莉亚妮任何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地生活着,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教给她如何读书、写作、算题、背诵,这又有什么用呢?”教学过程若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这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的最大失职。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就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其人格得以尊重,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主体地位作用得以发挥。即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本领。要通过教育,使学生逐渐成长为有个性、有适应性、幸福愉快,有智慧、有意志、有品德、有追求的人。这就要求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核心”“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新理念,要把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不仅看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使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主体性增强的过程;要把自己视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即要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使师生得到共同的成长与发展,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品德学科价值。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实行“微笑教育”,理解生命的生成性。人的生命总在不断生存新的生命,生命本身不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历程,生命一直在产生新的意义。要育人为本,就要热爱生命,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长的情景,以微笑传递爱心。有人说,教育的真正秘诀就是“爱”,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以心换心。课堂上把对学生的期望以微笑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蔼,为此受到鼓舞,进而协调好学习生活中的生命状态,把生命力量引出来,使学习的过程成为生命成长的历程。

2、实行“尝识教育”,尊重生命的独特性。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不同的“样子”,尊重生命的独特性,教师要能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珍惜学生的奇思妙想,宽容学生在学习中的失误,细心呵护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对学生要学会欣赏和赞美,让成功和自信伴随学生一生。故此,上课时要多赞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从不吝啬任何一句赞扬的话,如:“你的提问太棒了”、“你的回答很有创新”、“你的这次小组活动比我组织得好,我祝贺你”…….每一个表扬和鼓励都是发自老师的内心,是真诚的。而这种真诚、欣赏和赞美,犹如温暖的阳光洒遍每个学生的心田,使他们打消了顾虑,发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不用同一个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独特的自我,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3、实行“平等教育”,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每节课无固定讲台,而是巡回于学生之中,彻底改变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的灌入法,实行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合作探究,教师由指挥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徒关系变为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和学生将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和教师式的学生,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诱发其学习热情,以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自主发展的目标”。

二、营造“一种氛围”----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愉快、轻松、和谐、有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中学思品教师必须从自身的学科实际出发,尽力营造“五动”的教育教学氛围。这就是:

“学生求知主动”----教师要积极营造融洽、活跃的学习氛围,就要求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友好、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己和朋友,成为学生最可依赖的支持源,要以满腔的热情去感化每一位学生,以父母般的情怀去善待每一位学生,以合理而科学地举措去帮助每一位学生。例如,可尝试将课堂的排列方式由“秧田式”变为圆桌式来开展小组讨论,利于信息的多向传递和师生间、学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教师从积极的旁观者的身份予以指导;也可直接改变谈话的语气,使自己以朋友、知己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只有如此,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与探索,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课堂教学生动”----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环节灵活多样,形式多变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课堂更加生机盎然,使不同才能、特长、兴趣和性格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其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师要主动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研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则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习中的各种情况,预期好下一步的指导方案。

“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教师要自觉创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提高”的教育环境,要通俗易懂地指导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不断地勤于反思,勇于探索,敢于批判,逐渐培养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落实行动”----教师要不断创设学生知、行转化的教育条件。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活动,使学生日益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理想。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对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三、着力“三个环节”——创设教学情景、引导主体探究、组织实践活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学中应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联系,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宽松、平等、愉悦的情景氛围中去感受、去思维、去认识、去实践,达到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要的教学目标。教师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新体验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活动探究,并通过有效组织和适时点拨,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这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环节。

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点燃的火把。”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通过展现教学情景,创设教学情节,营造一种特定的教学氛围,以唤醒学生的激情,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产生思想意识的创造体验。如在进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框节的教学时,教师播放了两组画面,一组是火星与地球的画面:火星上是一个荒凉的星球,冰冷的岩石、干涸的土地,没有生命,毫无生机;而地球上有山河湖泊、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生命自由生活,充满活力。同是太阳系里的星球,却显示出不同的生命景象。在情景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到生命如此精彩,生命值得我们尊重与关爱,生命值得我们歌颂与赞美,地球——这个缤纷美丽的世界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所有生命的摇蓝。此时,一个有声有色的学习场景展现在学习者面前,学生思维的火种已“熊熊燃烧”,学习的热情大大提高,学生这个主体已“活”了起来。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情绪和情感时,必定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紧接着教师又展示了另一组现实生活画面:地球上物种在消失,环境被污染,生命受威胁,地球这个湛蓝色的星球已是危机四伏。让学生在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中,了解生命的脆弱,体验生命的可贵。通过这种循循善诱或疏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自由设疑、自由思维、自由讨论和自由选择,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善于探索,通过对过去已有的经验回忆和对当前情景新信息的整合,迁移上升为理性知识,然后转化为各种能力。

最后,教师组织开展“编织生命网”活动,让学生扮演“人、牛、羚羊、兔、狮子、鹰、草”等各种生命角色,将比较抽象的食物链方面的知识,通过游戏方式与学生一起编织,激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让“枯燥”的思想品德课堂“鲜活”起来,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到:大千世界,每一个生命之间只是这其中的一个“结”,生命与生命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当其中某一个“结”消失的时候,整张网就坍塌了……。这不仅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而且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使思想品德课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创设教学情景、引导主体探究、开展实践活动三个环节,符合思想品德课新教学理念的要求,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并将课程的情意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赋予其重要的价值取向,使学生通过“(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运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教师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使教育目标在学生身上得以实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真正实现从“感知→概括”、从“概括→应用”两次飞跃,圆满完成教育目标。

四、强调“综合评价”----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倡导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质性的评价方法,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作为“德育功能”突出的思品学科应尽量减少量化结果,多多采用质性评价手段,在注重过程的同时,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去年秋我市政治学科采用新评价模式,传统纸笔考试占40%,而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执行测评、社会实践活动测评、家中表现测评等质性测评各占20%,这种新的评价收到良好效果。在实践中我认识到其好处在于充分调动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家长及其他育人的积极性,各司其责,形成完善的育人网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的“综合评价”观,要使教学不局限于认知的目的,它还关注学生态度的发展、情感的滋养、信念的形成、人格的完整,关注学生整体生命的健康成长;教师不只是严谨地执行写得详细、系统而完整的教案,而且根据教学实况随时改变原来的计划、调整教学活动和进程;教科书不被当做金科玉律,教师不只是“吃透”教科书、准确无误地宣讲教科书,而是把教科书当做与学生进行交往、对话的部分材料,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来改变教科书中的次序或在内容上有所补充和舍弃;教学过程不只是准确、计划周密、环环相扣、层次清晰,而是有着一些松散、一些随意、甚至一些杂乱以及在这种松散、随意、杂乱的情景中师生智慧、情感的真切流露;教学气氛不是刻意营造、而是在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共同合作的活动中自然形成;教师的活动范围不只是在讲台,而是经常走到学生中间,以朋友的身份给予学生关怀和帮助;教师不只是精心设问、接连发问,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有时间自由提问;教学不把学生的活动安排得又多又密以显示教学的形式多、容量大,而是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留些空白让学生有自主活动的时间;教学不一定每堂课都很完整、都完成了预定的任务,但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临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不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或是鼓励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学进展,而是出自内心的热望与欣赏;教师把眼光放在每个学生身上,对每个学生都充满着期待,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喜;教学更多显示的不只是教师自己的能力而是学生尽情施展的才华;师生双方都沉浸于教学活动中忘掉了各自的角色,共同感受到生命力量的涌动和生命质量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从这样的角度来评价教和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发展性评价。

总之,素质教育观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是一种完整的育人的教育。它的真正意义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真知,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这就是我们广大思品课教师的新理念;而一马当先、与时俱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则应是我们广大思品课教师的新作为。

上一篇:学生暑假实践活动报告下一篇:销售人员年度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