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做大做强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完美做大做强范文

宝钢必须做大做强

——访宝钢股份公司董事长谢企华女士本报记者西方

昨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CEO论坛“资本市场与企业发展”研讨会上,记者有幸采访了宝钢股份公司董事长谢企华女士。

谢企华董事长说,当前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作为钢铁业下游的汽车、住宅、造船、装备制造等新的高增长行业正在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和主导力量,市场普遍认为,到2010年,我国的钢材消费量将可能突破3亿吨大关,到那时中国的钢铁产量将占世界产量的1/3。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必须清醒看到钢铁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国内钢铁市场需求旺盛和国际钢铁市场产能严重过剩,国际钢铁业整合已成潮流,无论国际国内,钢铁上下游的集中度远高于钢铁上,集中度过低已成为我国钢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障碍,伴随下游行业国际跨国公司对中国资本输出的强化,大用户对钢铁企业在质量、价格、交货期、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等等,中国钢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启示我们:“宝钢必须做大做强”。

如何把宝钢股份做大做强,谢世华董事长认为,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是关键。宝钢股份自2000 年改制上市以来,收购了成长起来的宝钢集团三期优质资产,在实现规模扩张、品种结构优化和持续降本增效的基础上,2002 年以来经济效益的增长尤其突出。近几年来,宝钢股份的主要产品主导了国内板材精品市场,如轿车用钢、家电用钢,高级管线钢的市场份额占到50%左右。

不断超越自我,向世界一流钢铁企业进军,是宝钢股份做大做强的又一关键点。谢企华说,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宝钢就已提出实现“三高”(质量、效率、效益)、“一流”(队伍、作风、技术、管理、产品)的战略目标,宝钢股份成立后,明确提出了“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的战略目标。为进一步发展宝钢的优势,宝钢股份正在投资建设 1800汽轮,宽厚板等重大项目,形成中国最大的钢铁精品基地,形成汽车板、家电用钢、高级管线钢、造船用钢、高标建筑用钢、电工钢等新一代主导产品。

谢企华说,长期以来,宝钢一直把浦项、新日铁等世界一流的著名钢铁企业作为赶超的标杆。2000年前宝钢系统开展了向世界一流进军的对标管理,将此作为增强国际综合竞争力,实现高远抱负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宝钢股份建立了专门的对标工作小组,坚持常年不断地密切跟踪了解企业竞争对手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的进步,形成了系统的对标方法,建立了与国际钢铁行业接轨的核心技术经济指标对标体系,并学习应用先进企业指标控制的新方法。通过对标,鉴别、分享、利用知识,形成了一种推动学习创新的先进管理文化。通过对标,公司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设备功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高炉的硅含量、高炉利用系数、焦比、煤比、工序能耗等指标目前已列在世界一流水平范围。宝钢股份在完成由生产管理阶段向经营管理阶段的跨越后,进行全面的面向用户、面向流程的创新活动,制定和实施六年经营规划,构建起战略管理功能,正在进行由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向以竞争力管理为中心的战略管理阶段新的跨越。

第二篇:做大做强水泥产业

华润:“大物流+大区域” 做大做强水泥产业

时间:2009-03-13 02:14来源:

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14次

广西市场拥有丰富的石灰石

资源、电力资源以及良好的西

江水路运输资源,成为了各大

具有战略眼光水泥大企业的

布点之地。根据数字水泥网统

计,截止2007年底,广西水泥行业拥有23条日产1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含鱼峰集团2300t/d湿磨干烧一条),总熟

广西市场拥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电力资源以及良好的西江水路运输资源,成为了各大具有战略眼光水泥大企业的布点之地。根据数字水泥网统计,截止2007年底,广西水泥行业拥有23条日产1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含鱼峰集团2300t/d湿磨干烧一条),总熟料年生产能力2500万吨。2007年,广西水泥熟料年产能前5位水泥生产企业分别为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465万吨)、华润水泥(贵港)有限公司(400万吨)、扶绥新宁海螺有限公司(400)万吨、广西华润红水河水泥有限公司(177万吨)、华润水泥(南宁)有限公司(155万吨)。从企业集团看,华润以1100万吨的熟料总产能位居广西水泥行业首位。2008年上半年,广西水泥熟料产量前5大水泥企业如下表示。

我们可以看到,华润水泥自1998年进入水泥行业以来,凭借良好的发展思想、精辟的战略,成为了广西水泥行业发展的排头兵;2008年上半年,其旗下的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华润水泥(贵港)有限公司、华润红水河水泥有限公司的熟料产量分别位于该区第

1、

2、4位。

从华润水泥“两点一线”的发展路线图可以看出,华润水泥的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广西西江沿线。华润水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便利水运条件,已在上述区域建成大型现代化水泥生产线8条,分布于贵港、平南、南宁和宾阳等地,熟料总产能达到了1,100万吨;并通过“一线”——西江黄金水路,进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水泥消费量最为集中的城市群之一,水泥需求旺盛,是华润水泥的核心目标市场。

为进一步做强做大水泥产业,“十一五”期间,华润除在广西平南、南宁地区扩建生产线、还将在桂平、武宣、贺州、上思、田东新建生产线,广泛布局广西,依赖西江,发展大物流形成“集中 + 分布”式的布局,将熟料外运到广东、海南、福建等地,勾画大区域市场版图。

海螺水泥、台湾水泥“大物流+大区域” 的布局和华润如出一辙:海螺水泥目前在广西桂林、北流、扶绥、兴业四地共建有5条5000t/d生产线;台湾水泥的布局和海螺水泥类似,但更加集中,目前在广西贵港投产2条6000 t/d生产线,2008年将投产另外2条6000 t/d生产线,并通过公路、水路和铁路三个通道向周边地区延伸。上述3 家大企业集团在广西的重量级布局,依赖西江良好运输条件,向其他地域拓展,将成为两广、海南、福建地区的主导企业,华南地区水泥产业“大物流+大区域”的趋势正在形成。

第三篇:青岛啤酒做大做强

从目前来看,虽然市场参与各方对主导股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是业绩还是资金,仍然存在着极大分歧。但是,就短线而言,尤其是在公布半年报期间,我们发现,凡是业绩预喜的个股仍然会出现强势特征,比如说航天晨光、ST渝开发等,而青

岛啤酒在本周的重心上移走势更是强化了这一预期。因为该股在本周三公布了预喜公告,从此公告中可以看出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因有三个,一是2002年上半年啤酒产销量和销售收入较2001年同期有较大增长,二是青岛啤酒主品牌的销量同比增长约40%,三是对子公司的内部整合初见成效。

由于青岛啤酒是通过大规模的购并方才完成了由一个地方性的啤酒品牌逐渐成为全国性的品牌,但公司管理层也意识到了快速扩张背后的隐患,故把“做大做强”的战略调整为“做强做大”,放慢扩张步伐,进行内部整合消化,从“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向“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转变,加快由“粗放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青岛啤酒再次飞跃的基石更坚固了。

由此可见,该公司又有进一步扩张的可行性。6月25日,公司发布公告称,股东大会已授权该公司董事会增发不超过公司已发行H股股份面值总额20%的H股股份,但公司在增发公告出来之后,没有大幅下跌,反而重心上移。而同样有着增发H股公告的中兴通讯出现了重心大幅下移的走势特征。这有几个原因,一是青岛啤酒属于低价股,而中兴通讯属于高价股,市场往往有避高就低的投资思路;二是中兴通讯属于绩优股,而青岛啤酒属于绩平股,前者引发的业绩稀释效应相应较大;三是青岛啤酒是通过增发来实现规模扩张,所以,市场的免疫力大一些,而中兴通讯的增发是走出去进行海外并购,前途如何,投资者心里无数;四是行业因素,啤酒在我国仍然需求量很大,与经济周期波动关系不大,而中兴通讯行业景气度有所下降。

更要注意的是,青岛啤酒还具有了目前市场极为流行的外资购并与合作题材,因为该公司在7月31日的公告中称,与世界最大啤酒生产商———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A-B公司)签订了协议,双方将就结成战略性伙伴关系进行排他性商讨,我们知道,A-B公司生产的啤酒就是国际著名品牌百威啤酒。从目前盘面来看,外资购并已成为主流题材,作为外资购并题材这条主线索上的青岛啤酒,自然会

随着外资购并题材热浪而热起来,由此,也就使得该股在近期出现了重心上移的

走势。

有意思的是,目前盘面显示,近期有着外资购并与合作题材的个股大多体现在行业龙头股身上,青岛啤酒如此,兰州铝业与法国铝业的合作亦如此,丰原生化与英国泰莱公司的合作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对行业龙头股要予以高度关注,说不定,哪一天此类个股就会公布一个外资合作题材消息,从而使它们的股价也出现高开高走的走势。与其到那时追高,为何不在此类个股的股价尚处在底部区域时逢低吸纳呢?

而且,青岛啤酒属于带有H股的大盘国企股,而在6.24行情中大出风头的也正是此类个股,所以,如果青岛啤酒能够持续走高,必定会刺激上述个股的走势,至少不会出现再度下滑的趋势,那么,这对于大盘的后续走势也将带来积极的影响。

具有百年历史的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新路子的同时,制定科学的公司发展战略并大力拓展市场,使企业在1996年至2003年的7年间,总资产由31亿元增长到100亿元以上,啤酒产销量由35万千升增加到326万千升,稳坐国内同行业头把交椅,并实现了跻身全球啤酒企业前十 名的百年梦想。制度创新为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计划经济年代,青岛啤酒供不应求,是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最高的产品之一。进入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啤酒市场完全对外资开放,国内中小啤酒厂也遍地开花,一度使青岛啤酒在高低档两个市场上两面受敌。对于一个老牌国有企业来说,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质,进而形成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摆在青啤人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课题。

10年前,青啤就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在一个资产百分之百国有、经营长期按政府计划运行的老国有企业里,第一次掺进了归属不同的国有资本。但股份制改造并不是万能的,1994年和1995年青啤的效益又连续两年出现下滑。现实

让企业的决策者们明白一个道理:观念不转、机制不改,国有企业还是会“穿新鞋,走老路”,最关键的就是要把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建立起来。

1999年青啤结合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增加了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的比重,在国内上市公司中率先搭起了由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架构。董事会决定干什么,总经理研究怎么干,监事会监督哪些不能干,清清楚楚。

在青啤的改革与发展中,青岛市委、市政府该帮忙的时候帮忙,该放权的时候放权。过去副总经理都是市里定的,现在提名权给了总经理,然后由董事会聘任。逐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所带来的高效、科学的决策机制,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保障了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去年10月,青啤与美国最大啤酒企业A一B公司签署了“战略投资协议”,实现了产权改革的突破。根据协议,青啤将向A一B公司发行总金额为1.82亿美元的定向可转换债券,这些债券在规定的年限内转换为股权后,A-B公司将最终拥有青啤公司27%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在第一批债券转股之后,根据协议,A-B公司将顺理成章地派出与股权相称的第一批董事和监事进入青啤的决策层。如此大胆的动作,意味着青啤的企业制度将进一步得以完善。

公司总裁金志国认为,吸纳外资入股是优化股权结构、实现资本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必要手段,是公司资本社会化运作的“神来之笔”。更为重要的是,它将为青啤带来更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

为彻底转换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青啤对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原先公司20多个部门、300多名管理人员,被精简到了9个部门、82个岗位。竞争上岗的中层管理人员必须进行每年两次集团内部的述职和民主评议,不称职的就下岗。在青啤的待岗中心里,现在就有7名子公司的领导每月只拿基本生活费,等待新部门的选择。

在人才的选用上,青啤把视野扩展到公司以外。1999年他们面向全国招聘人才,选择曾任广东珠江啤酒集团董事、副总经理的严旭女士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将整个华南市场的生产、经营、管理交其统辖。由此,华南市场的局面迅速打开,啤酒产销量从1999年的4.8万千升迅速提高到2002年的59万千升。青岛啤酒从品种到包装,过去一直“乏新可陈”,公司从上到下养成了孤芳自赏的习惯。如今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没有了,他们制订了3年至5年的发展规划,确定了新的CI标识系统,很快形成了四大系列15个产品。北方冬天的啤酒市场过去一直很淡,为打开市场,青啤推出了姜啤、暖啤等品种,让消费者在严寒的冬日里重新燃起了对啤酒的兴趣。

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青岛啤酒操作法”成为中国啤酒的技术经典,目前的国标实际上就是青岛啤酒的标准。但公司领导层认为,达标并不应该成为青啤的唯一目标,他们提出了质量要最好的、口味也要最好的口号,而评判的标准掌握在消费者手中。

科学的公司发展战略为开拓市场导航

带有预见性、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为青啤的市场拓展找到了正确的方向。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青啤就实施了“大名牌战略”,通过与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合资,新建了深圳青岛朝日有限公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符合国际消费潮流的瓶装纯生啤酒,成功地实现了青岛啤酒的异地生产。

与此同时,他们抓住一些国内啤酒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和部分外资在我国市场遭遇严重挫折、有意退出的机会,发挥青岛啤酒的品牌、技术、人才、管理等的优势,对其进行整合。青啤购并的企业包括上海嘉士伯啤酒、北京五星啤酒、广东强力啤酒等知名企业,使得青啤由一个青岛本地企业成为一家全国性生产和销售的大型企业集团。到2003年底,青啤已在全国17个省市拥有48家啤酒生产厂和3个麦芽厂,形成了以青岛、山东为中心,北至黑龙江、南到深圳、东到上海、西至陕西的全国性生产布局。

对于那些被购并企业,青啤及时注入自己的品牌、技术、管理机制和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企业文化等。如他们投入8000万元控股的西安汉斯啤酒曾经每年亏损3000万元,青啤对其进行了管理改革及技术改造后,企业原有的僵化体制得以改变,啤酒年产销量由原先不足3万千升一下子增至20多万千升,年实现利润突破7000多万元。

如今,青岛啤酒的国际声誉有了新的提高。在我国目前的啤酒出口中,青岛啤酒占据了半壁江山。

最近,一个被称为“爱迪斯企业生命周期”的曲线图摆上了青啤决策层的案头。这个状似抛物线的图形,清晰地勾勒出了企业从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到贵族期、官僚期一直到死亡的周期。在企业第一个百年过后,青啤人意识到,今天的青岛啤酒又面临着新的更为严峻的挑战,一种持续创业的壮志正在青啤人胸中升腾。

第四篇: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人民日报记者在广东与专家学者的交流探讨

记者 彭国华 杨学博 李林宝

2013-4-28 6:00:38来源:《 人民日报 》( 2013年04月28日 05 版)对话人:

人民日报记者 彭国华 杨学博 李林宝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蒋述卓

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

广州大学现代产业学院院长张仁寿

成功之路

规划政策引领,集聚发展筑基,科技创新带动,体制改革保障

记者:近年来,广东文化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请各位专家谈一下广东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做法和亮点。

张仁寿:广东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做法,从大的方面讲有4点:一是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先后制定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广东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等;二是着力打造文化会展、交易和投融资三大平台,完善文化产业服务体系;三是积极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四是落实和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强化政策保障。

蒋述卓: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和管办分离,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例如,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将所属的出版社、企

业和杂志社全部划转省出版集团公司主管主办,并下放部分行政许可权;全省广电系统实现机构分设、管办分离。2009年,广东在全国率先成立省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广州、深圳、惠州、肇庆、陆丰等市县成立专门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机构,其余一些市县也在积极筹备成立相关机构。

向晓梅: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四大特征。一是创新性。广东不断拓展文化产业新领域,发展文化产业新业态,数字出版、网络游戏、动漫制作等发展势头强劲,文化创意产业异军突起。二是融合性。新兴文化产业同传统文化产业融为一体,在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集聚性。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完善会展交易平台,文化产业集群化特征明显。四是引领性。努力发挥文化产业对文化消费的引领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升级之困

长远规划不够,集约程度不高,布局不尽合理,市场发育不全

记者: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对此,应增强忧患意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现转型升级。

蒋述卓:是的。随着形势的变化与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一是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现实结合不够紧密。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一些文化产业园区一直不能固定下来,持续发展受到限制。二是文化企业税负较重。一些职能部门认为文化产业是非常赚钱的行业,对文化企业的税收过高。三是对文化创意人才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这方面的问题广东注意到了,并且已经做了一些工作,比如给好剧本支持40万元,但这还远远不够。

向晓梅:当前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完全适应”:一是文化产业整体实力还不够强,文化产品种类、内容和生产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完全适应;二是文化企业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还不够,与快速发展的现代传播手段不完全适应;三是文化产业经营单

位规模偏小,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大型骨干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不多,缺乏“走出去”的雄厚实力,与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不完全适应。

张仁寿: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广东文化产业,可以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是家底不清。广东文化企业名录库调查虽已完成,但调查方式还比较落后。二是缺乏绩效评估。广东从2009年开始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2亿元,现在已将近10亿元,但专项资金对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到底有多大,现在还没有科学评估。三是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不很合理。应充分调研、核查,构建合理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四是文化产业市场发育不完善。尽管成立了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和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但相对缺乏好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产品作支撑。

应对之策

加强理论研究,完善法规政策,深化区域合作,培养高端人才

记者:各位专家刚才提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不仅广东存在,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大家有哪些好的对策和建议?

蒋述卓: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加大法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文化产业规划与现实之间应更紧密结合。例如,应制定长期性的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使入驻企业能安心发展、做大做强,从而使园区提高层次,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对文化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在文化企业起步阶段,应通过不征税或少征税来扶持其发展。三是加大对文化创意人才的支持力度。重视文化创意人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加大对音乐人才、动漫制作人才等文化创意人才的资助力度。

向晓梅: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应在推动创新、扶持新生业态方面加大力度,通过技术创新和传播手段创新,带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延伸文化产业链,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对广东来说,可以利用区位优势,加强粤港澳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推进广东与香港的合作和错位发展,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广深港创意产业带”,推动广深佛创意产品制造业升级换代;建立促进文化人才流动及合作的体制机制,大力培养、引进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

张仁寿:两位的建议都很好。除了这些,我认为还应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首先,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程度研究。应通过加强研究,了解全国及本地区文化产品生产、制造、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发展状况。其次,加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研究。一些地方对文化产业进行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这不利于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应组织专家学者加强对文化管理体制的研究,进一步理顺关系、提高效率。再次,加强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研究。现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处于缺失状态,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尽快出台保障和促进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法律法规。最后,加强文化产品传播方式研究。目前,我国演出业、影视业、出版业等大都停留在传统传播方式基础上,技术创新不够,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为此,应进一步培养国际视野,加大研究力度,吸收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进一步创新我国文化产品传播方式。

第五篇:做大做强职工服务品牌

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最大优势。几年来,辽阳市白塔区总工会牢牢把握密切联系职工群众这一工会工作的生命线,找准工会坚持服务大局和服务职工群众有效结合的连接点,以服务职工“五项工程”创建为核心,创建全方位服务职工的新模式,让广大职工享受到工会组织实实在在的服务,让职工深切地感受到了工会组织是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

专业便捷的法律援助

区总工会一直把专业法律援助服务项目和关爱职工服务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已建立面向全体职工的法律援助服务平台。以办理咨询、协调及讼送援助案件和法律知识为主线,整合区域法律服务资源,为职工免费及时提供法律咨询、代写诉状等服务。4月16日,区总工会在鸿飞电器集团举行了服务基层推进“五个重点服务项目”启动仪式,向11名法律援助志愿者和12名社会化工作志愿者颁发了聘书。各基层工会主席和职工代表80多人参加会议。会上,向各单位职工发放了《白塔区总工会法律援助和社会化工作职工服务手册》2000多册。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定向提供法律咨询,以及政策解读提供援助等形式,为全区广大职工提供更加便捷、专业、高效的服务,及时有效地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

工会温暖送到家

关爱职工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工会组织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

首先,把爱送到一线职工心里。区总工会多次走访慰问一线职工,向他们发放慰问品、慰问金。不少普通的一线工人深受感动,“我们没有为企业做出多大贡献,工会组织却这样关心我们,使我们受之有愧”。收到慰问品的一线工人还特地给工会组织写了感谢信,并表示将用实际行动回报工会对他们的关爱。

其次,把关爱送给农民工子女。区总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金秋助学”、走访慰问建筑工地农民工等活动。

此外,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加强职工的心理疏导,成立以12名有资质的社工师为主的关爱职工服务小组,为企业和职工提供政策咨询、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等服务。

文化服务构建和谐家园

一是建立和完善企业和社区职工书屋。目前,全区61个社区分别建立了职工书屋、书吧、书角;部分规模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工书屋。“职工书屋”在100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已全面铺开,有50种近万册图书下发给10家非公规模企业和部分社区工会,区职工书屋藏书量达20多万册。以“职工书屋”为平台,广泛开展了读书知识竞赛、主题征文等活动,部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有的在辽阳日报和《白塔工会》上予以刊登。

二是建立完善区、企业和社区文化体系建设,打造精神家园。在全区范围开展了以“文化凝聚力量,歌声唱出和谐”为主题的寻找白塔最美歌声活动,组织14场专题演出,参与职工达3000多人。爱民社区工会开展了“阳光家园”系列活动,开通了“心理咨询驿站、缘牵玫瑰家园、法律服务快车、书法绘画园地”等。公路社区建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制作了“便民卡”,无偿为困难职工提供电器维修、家政保洁等系列服务1400多次,省、市、区多次在此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

三是开展“我到社区当义工”,工会主席亮身份、做表率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了职工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对于构建幸福和谐的精神家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技能大赛提高职工素质

紧紧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活动,为职工提升素质搭建平台。制定下发了《“当好主力军、奋战‘十二五’,我为白塔经济发展做贡献”竞赛实施方案》,在全区30多个规模企业中开展了劳动竞赛、技能大赛,参赛职工达3000多人。

在打造“平安白塔”活动中,区总工会为提高全区保安队伍的职业技能,推进保安队伍职业化规范化建设,树立保安队伍的良好形象,打造我区一流的保安服务队伍,区总工会隆重举行了首届白塔区职工技能大赛暨保安技能比武大赛,来自全区11个代表队300多人参加比赛。陈阳等10名保安获技术能手,获个人第一名的陈阳荣获“辽阳五一奖章”。区总工会还先后举办了辽阳市技能比赛白塔赛区美发大赛、职工编织大赛、计算机攒机比赛,大赛冠军王德文被授予“辽阳五一奖章”。辽阳开关厂电装车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6个规模企业分别荣获省、市工人先锋号,在全区职工中掀起了比学习、比技能、比争先、比贡献的劳动热潮,有力促进了职工立足岗位强本领、献良策、创纪录、做贡献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各种竞赛和“创先争优”活动,有16个单位、20个班组、35名同志被评为“先进基层工会”、优秀班组和优秀工会工作者, 充分展示了白塔职工的主力军风采。

多层次全覆盖的职工帮扶

近年来,白塔区总一方面将“送温暖”、“送清凉”、“金秋助学”“子女就业”、“农民工帮扶”、“困难劳模帮扶”等工会帮扶品牌做大做强,一方面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寻求职工利益诉求的关键点、工作机制方法的创新点和拓展服务职能的切入点,让工会服务帮扶工作渗透到职工工作生活的各个层面。建立和完善企业和社区职工服务站。61个社区全部建立了职工服务站和“爱心超市”;20个规模企业建立了职工服务站和职工书屋。为6000名职工办理了企业在职职工VIP服务卡。有的基层工会成立了“爱心基金”,专款专用,专门帮助有困难的职工。同时,建立了困难职工家庭档案等。宏大集团工会创办了自己的“爱心超市”, 制作价值60万元“爱心卡”1000张,每张面值600元,分发给1000户贫困家庭。

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也增强了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五项服务职工活动把工会组织与企业和广大职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不仅提升了工会组织的知名度、影响力,同时为广大职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赢得了广大职工的信赖。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完美做大做强范文】相关文章:

企业做大做强范文05-30

做比不做强范文05-22

白鹅完美范文05-15

完美逃亡范文05-17

乌塔完美范文05-17

完美真相范文05-17

完美约会范文05-17

完美婚礼范文05-17

完美的群体范文05-21

完美的团队范文05-21

上一篇:武松打虎故事范文下一篇:外墙保温图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