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完美版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七律长征完美版范文

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闲、磅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全诗所写的内容。背诵课文。

3、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全诗所写的内容。

2、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长征背景资料及毛泽东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解题导入。

1、播放《长征》歌曲。

师激情解说:同学们,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叫“长征”。在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说:“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的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神话”。

2、板书课文题目。(生三次齐读课文题目。每次齐读前引言:这是地球的红飘带;这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这是前所未有的神话。)

过渡: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而毛主席仅用56个字就概括了这其中的一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毛主席的满怀豪情吧!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思考:听了这首诗,长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结合诗中具体词语交流感受:“万水千山”体现红军长征非常艰难„„)

1 / 7

2、学生自由朗读诗文,再谈读后感受。(联想画面试谈感受。)

3、学生结合自学提示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4、出示学习课文的要求:

(1)轻声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互评,纠正读错的字音。同桌试着解答一下对方不懂的问题。 (3)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

(4)指导书写。(“崖”字下部里面是两个“土”;“岷”字的“山”要适当地往上靠一点。)

(5)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逶迤、磅礴、等闲、乌蒙、细浪等)

(6)全班大声齐读一遍生字。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指名朗读,师生评价。(评价角度:字音、语调、韵律。)

6、默读课文,思考:诗中描写了长征的哪些场景?有哪些疑问?做出标注。

三、熟读全诗,了解文体。

1、学生自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并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着理解,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3、师生共同交流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长征期间,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他满怀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

4、了解文体。

教师介绍文体:“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

二、

四、

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诗中四大句也叫做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四、朗读全诗,理解诗歌。

1、指导朗读:教师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2、学生练习,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 / 7

3、教师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

五、总结全诗,积累语言。

1、师总结:这首《七律长征》气势磅礴,格调高昂,向我们展现了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一幅幅图画。下节课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

2、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诗歌,感情朗读。

1、引问:上节课同学们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谁愿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上节课的收获?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研读全诗,感悟情感。

(一)学习前两句诗。

1、导学:快速扫读课文,用一个字概括红军长征给你的印象。 生扫读后汇报。(难)

2、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指名回答。(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可以断定红军面对困难没有退却,体现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3、导读:你能带着对红军战士的无比崇敬来读一读前两句吗? 学生练习朗读这两句诗。

4、“等闲”是什么意思?加上一个“只”使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生练习朗读。

6、抓住“万水千山”体会难。

(1)导学:经历万水千山只当作是平常事,那“万水千山”是一万条河,一千座山吗?诗中写了哪些山,哪些水呢?在诗中圈一圈,把山、水圈出来。

师生交流。(作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山和水,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2)(出示地图)学生观看地图,教师指出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

3 / 7

岷山。

(3)指生读前两句,读出红军的英勇无畏。(生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7、导学:红军把什么当作平平常常的事呢?谁能把整句话连起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学生交流后总结。(体会到红军不怕困难、轻视困难的精神。)

过渡:这“万水千山”真的是等闲小事吗?让我们读一读下面的诗句,一边读一边想,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9、全班同学带着自己的体会练习朗读前两句诗。

(二)理解第三

四、五六句诗。

1、学生自读第三

四、五六句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利用工具书试着理解,并在组内交流。

2、指名读第三四句。

3、出示五岭的图片。

(1)导学:你们看,这就是红军要攀越的五岭,绵延数千里,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逶迤)

(2)理解“逶迤”。指导朗读“五岭逶迤”,体会红军的难。

(3)提问:诗中说“五岭逶迤腾细浪”,“细浪”是什么样的呢?在纸上画一画。 (请一生到黑板上画“细浪”。)

结合图片对比逶迤的五岭和细浪,提问:你体会到了什么? (4)教师指导朗读。

“五岭逶迤”要读得重而缓,突出红军长征的“难”。“腾细浪”要读得轻快而高昂,让人感觉到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信心。

(5)学生借助图画,带着感情练习朗读。

4、通过查字典、画一画的方法理解“乌蒙磅礴走泥丸”。 (1)指生读“乌蒙磅礴走泥丸”。

(2)(出示图片)导学:这就是高大的乌蒙山,可在红军的眼里,它只是脚下的泥丸。谁能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4 / 7

(3)师导读:再大的困难都被红军当作等闲小事,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教师指导朗读。

“乌蒙磅礴”要读得比“五岭逶迤”语调稍高而缓,突出再大的困难红军都遇到过,“走泥丸”要带着不屑一顾的语气去读,让人感觉到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

5、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理解:“金沙”指金沙江,“云崖”指高耸入云的山崖。

过渡:水拍山崖怎么会暖呢?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2)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狂妄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过金沙江的吗?(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战士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另一面我军主力部队悄悄到绞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3)指生再读第五六句。

(4)导学:此时此刻你心情怎样?那是什么暖?(心暖) 生交流后师领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5)领读:我们胜利了(读)——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峻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过渡: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但红军巧妙地渡过了,所以感到了“暖”。那么跨越大渡河呢?泸定桥上的铁索给了红军什么感觉呢?

(6)出示: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

师简介:这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铁索桥,木板都让敌人抽掉了,过这样的桥谈何容易。你们看(夺桥片段)夺桥的勇士冒着敌人的枪弹前进着。看着这样的桥,看着这样的画面,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词语?写在诗句旁边。(心惊胆寒、惊心动魄、枪林弹雨、浴血奋战)

5 / 7

(7)师引读第五六句。

如此惊心动魄的战斗,你能读好吗?(指名读)

当时夺桥的22位勇士真是勇敢,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惊胆寒。(指名读) 一暖一寒,一个是胜利的喜悦,一个是战斗的惊心动魄。(指名读) 一暖一寒,这是两种不同的战斗,在毛泽东的诗中浓缩成一暖一寒,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齐读)

(8)引读第一二句。

同学们,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泪,不正体现了——(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过渡: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是战胜敌人的豪情,那么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

6、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指名读。

(2)指生交流。(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是胜利、兴奋、信心„„) (3)导学: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能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吧!

(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齐读全诗。

三、拓展文本,延伸诗情。

1、交流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交流,并能讲出大致的故事情节。

2、故事中的困难在这首诗中是用哪个词表达的?(远征难)

3、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生交流、总结: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4、师导学: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想一想长征宣传了什么?播下了怎样的种子?

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感受。

5、总结:短短的56个字,就让我们重走了长征路,可见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

6 / 7

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七律·长征》是毛主席在长征即将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这里还有两首词,分别是《念奴娇·昆仑》和《清平乐·六盘山》,希望同学们课后阅读一下。

7 / 7

第二篇:人教版(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

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预习单课件相关资料

学习流程:

一.课前准备,检查交流

1.结合课前预习单,交流搜集的长征的资料和读过的关于长征的故事。 (1)学生交流

(2)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

师简介长征(出示地图,了解长征路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他们一路跋山涉水,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越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整个行程约二万五千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解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七律·长征》)谁来读读课题?

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七律是这首诗的体裁,长征是这首诗的名字。所以在读的时候,中间应略有停顿。谁再来读?

师简介七律. 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体会律诗特点。

教师小结: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4.通过交流,我们简单了解了长征,谁能再读课题?

5.长征,这究竟是一段怎样的征途呢?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读得不错,你们看,这几个字音不容易掌握,谁来读?谁还想读?课件出示:

逶迤磅礴岷山

师:同学们,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要读得有板有眼。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出诗的节奏来?

生自己练读。 师指导读。 生齐读。

6.质疑:预习时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提出来,我们共同交流解决。

二.品读体验,随文得法

1.这首诗是围绕哪句来写的?这两句诗又让你读成了哪个词?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

一、二句,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交流

2.红军把“难”看成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

3.红军战士把什么困难当成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红军遇到的困难画出来。

交流

4.对,他们就是把这万水千山都只当成是平平常常的事情。然而,果真如此平常吗?

课件出示:逶迤磅礴。(变红)

4.自己先读读这两句,再看看这两个变红的词,你发现了什么? 5.都是写山,那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逶迤的五岭呀,想象一下,这会是一道道什么样的岭?磅礴的乌蒙山呀,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同学们,逶迤的五岭山脉,横跨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省,绵延几千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山势陡峭,让人望而生畏啊。想象一下,红军战士走在这样的岭,这样的山上会遇到什么困难?

其实,红军战士不光要面对这恶劣的自然条件,还要随时应对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仅湘江战役一战,红军战士就由原来的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人,可见长征是多么艰难呀。

可是,这样的岭,这样的山,在红军战士的眼中又是怎样呢? 6.多么强烈的对比呀!那应该怎样读呢? 男生读,女生读。

7.此时,在你的心中,这是一队怎样的红军呀?

对,他们就是这样的乐观,无畏。读出你的感受,齐读

8.这就是我们的红军战士,面对山,他们不怕;面对水,他们会怎样呢?对于这一“暖”一“寒”你是怎么理解的?

同学们,你们看“金沙水拍云崖暖”,这描写的是哪场战役?

(课件出示金沙江图片)你们看,这就是金沙江。它是长江的上游,水流湍急。谁能说说巧渡金沙江这场战役?

课件出示:1935年5月,中央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战略转移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史料称之为“巧渡金沙江”。 万里长征红军战士经历了无数恶战。这一战却如此轻巧地取得了胜利。如果你身处其中,你的心情怎样?

这就是暖呀。来,让我们读出来吧。 可是,这样令人欣喜的战斗太少了。

(课件出示泸定桥图片)你们看,这就是泸定桥,它仅有十三根铁链组成,桥面9根,两侧桥栏各两根,桥下就是湍急的河水,两岸是悬崖峭壁。站在这样的桥上,你有什么感受?

不仅如此,在泸定桥之战时,就连桥上的木板都被敌人撤掉了。 (课件播放录像)敌人的疯狂扫射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来,只能用双手双脚向前挪动。十米、二十米,一个战士中弹了,但他咬紧牙关,继续前行。五十米、六十米,一个战士跌落河中,其他的战士毫无畏惧,仍旧向前挪进。九十米、一百米,敌人在桥头点起了熊熊烈火,战士们毅然冲过火海,夺去了战斗的胜利。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

战斗惨烈,战友牺牲,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寒光闪闪,寒气逼人哪!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9.从这一“暖”一“寒”中,你看出这是一群怎样的红军战士? 10.就是这样的红军战士,之后又爬过了岷山。岷山你了解吗?

补充资料:岷山,自中国甘肃省南部延伸至四川省西北部的一褶皱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全长约五百公里,主峰雪宝顶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海拔五千五百八十八米。

11.就是这样一座连鸟都飞不过去的大雪山,红军战士却说──“更喜岷山千里雪”,喜什么呀?

多么乐观的精神呀!所以才──“三军过后尽开颜”。 “开颜”是什么意思?大家做个动作表演一下。 生做动作。

你笑了,我笑了,他笑了,我们都笑了这就叫“尽开颜”。 12.此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

13.能背过的同学,我们一起背一背。

14.同学们,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对比),通过强烈的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同学们,五岭、乌蒙、金沙、大渡,还有那皑皑的岷山,一幅长征的画卷缓缓地在我们眼前展开。长征不仅是一段征途,更是一曲精神的赞歌。毛泽东在长征途中还创作了许多壮丽的诗篇,课后同学们可以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进行欣赏。

三.类比阅读,领悟异同 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1.用简洁的话复述四渡赤水的经过。 2.体会毛泽东用兵如神。 ▲学习《翻雪山过草地》 1.说说红军翻雪山过草地时经历了哪些困难。

2.体会毛泽东的敢想敢做。 四.实践体会,学以致用

1.课外搜集整理毛泽东其他诗词佳作,加深对毛泽东的认识,办一期专题手抄报。

2.课外阅读关于毛泽东的有关故事,为故事会做准备。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只等闲

千山{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岷山——千里雪 万水{金沙江——暖 大渡河——寒 尽开颜

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1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和搜集的阅读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尤其是“逶迤、磅礴、等闲、泥丸、暖、寒”的意思。

2、正确、流利、发自内心地朗读、诵读、背诵诗文。

3、借助语言情感铺设、想象画面、视频资料和反复诵读感悟红军的英勇和乐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2、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像。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解题。

教师简介这首诗写作的历史背景。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示范朗读、教读。

1、老师先示范朗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一些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的词语。

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读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欣赏歌曲《长征》。

七、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八、扩展阅读。

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

第四篇:小学语文:2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用具: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

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

一、

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

(五)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

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

(2)交流。

(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

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欣赏歌曲《长征》。

七、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八、扩展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 娄山关》。

第五篇:1、《七律 长征》

五指山市实验学校2017-2018学第一学期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课堂指南(A卷)

课题:《七律 长征》

备课人:黄静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预习课(40分钟)

流程:

一、安排基础过关任务,利用评价机制激发学习欲望。(3分钟)

二、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在课本上完成即可)(34分钟)

1、轻声朗读课文。(4分钟)

2、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多音字。(10分钟)

3、扫除字词障碍(查字典完成),并作上批注,给生字组词。(8分钟)

4、再读课文,归纳课文内容。(5分钟)

5、找出文中重点句子,并作好批注。(5分钟)

6、找出文中疑难句子,并作好批注。(2分钟)

三、检测。(3分钟) 基础过关课

一、 激趣导入(1分钟)

1、 关于长征,你知道哪些?(让学生交流已有的资料)

2、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

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毛泽东主席,刚到陕北的第二天,就在全军排以上的干部大会上,满怀激情地朗诵了这首诗。“长征”是本诗的题目。

二、 爬板(6分钟) 内容:默写《七律 长征》 方法措施:(1)所有C类生爬板。

(2)组长批改点评

奖罚:过关的同学每人加2分,未过关的抄写2遍,下午第三节课后找组长

过关。

三、字词过关(检测题) 内容:

音: 岷mín山 难 nán 困难,难能可贵 横 héng 横竖

nàn 苦难,难兄难弟 hèng 蛮横

更 gèng更加 蒙méng 乌蒙,蒙昧,蒙混过关

gēng更新 mēng 蒙骗,欺上蒙下

měng 内蒙古 磅 páng磅礴 尽 jǐn尽管

bàng磅秤 jìn尽心 形:崖 悬崖 岷 岷山 逶 逶迤

涯 天涯 泯 泯灭 诿 推诿

睚 睚眦必报

萎 萎缩

义: 等闲--(把困难、复杂的事物看得)平常、寻常

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地翻腾

方法措施:(1)各种形式的诵读记忆

(2)所有C类生爬板。 (3)组长批改点评

奖罚:过关的同学每人加2分,未过关的抄写2遍,下午第三节课后找组长过关。

三、 朗读训练(10分钟)

内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方法措施(1)听范读朗诵,划分朗读节奏、停顿、重音;教师出示节奏表,供学生修正 (2)齐读、对子读、开火车读等 奖罚:诵读有情感的加2分。

四、 理清层次(5分钟) 内容

(1)、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

(2)、律诗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律诗格律较严,偶句要压韵,颔、颈两联要对仗/对偶(即两句中的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同,相互成对),字的平仄(平[阴平、阳平]、上、去、入[仄])也有规定。 方法措施 (1)、对子互学 (2)、查阅工具书 奖罚:先完成的加2分

五、 检测(5分钟)

内容:内容:默写《七律 长征》 方法措施:(1)所有C类生爬板。

(2)组长批改点评

奖罚:过关的同学每人加2分,未过关的抄写2遍,下午第三节课后找组长过关。

六、 布置作业 内容:背诵课文 方法措施:独立完成

奖罚:完成的加2分,未完成的课外时间完成。

阅读指导课

一、 激趣导入(1分钟) 今天我们具体来学习这首诗。

二、 复习爬板(6分钟)

a) 内容:默写《七律 长征》 b) 方法措施:(1)所有C类生爬板。

(2)组长批改点评

3、奖罚:过关的同学每人加2分,未过关的抄写2遍,下午第三节课后找组长过关。

三、 出示目标(1分钟)

1、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独立思考(3分钟)

内容:这首诗展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精神? 方法措施:独立思考 奖罚:认真的同学加2分

五、合作探究(6分钟)

内容:

1、用现代汉语翻译这首诗。

2、全诗的总起句是哪句?具体写了哪些山和哪些水?

3、请你用” 图”的表述形式概括一下颔联、颈联、尾联中展现的红军征服困难的场景,并选其中你

最喜欢的一幅谈谈感受。

4、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

5、整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方法措施:小组讨论

奖罚:按完成的先后顺序分别加6—1分

六、阅读交流(20分钟)

内容:

1、用现代汉语翻译这首诗。

2、全诗的总起句是哪句?具体写了哪些山和哪些水?

3、请你用” 图”的表述形式概括一下颔联、颈联、尾联中展现的红军征服困难的场景,并选其中你

最喜欢的一幅谈谈感受。

4、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

5、整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方法措施:小组展示

奖罚:按各组的表现具体加分

七、 课堂小结,谈收获。(2分钟)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八、 布置作业(1分钟)

上一篇:亲属关系公证词范文下一篇:全科医生演讲稿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