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群众路线内容

2022-08-28

第一篇:我们党群众路线内容

田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田局授课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一、中国共产党这次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次党内整党的活动,非常必要。

二、现在“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不但人民群众不满意,就是党内的多数党员也不满意。

“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有几个方面:

形式主义:知行不

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等;

官僚主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等;

享乐主义: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逐名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等;

奢靡之风: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等。

总书记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三、国共两党的历史、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制胜法宝就是群众路线、群众基础牢固

国民党脱离群众,丧失信仰。

第二篇:深刻理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摘自贺同新同志在集团党组理论中心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学习会议上的发言 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通过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历代领导人关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有关论述,通过学习党的章程、党的理论、党的历史,我们对总书记上述科学论断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和体会。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在党的工作中的运用和体现,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1943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决定中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初步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着重从党对群众的基本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1956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上所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作了全面精辟的阐述,认为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先后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重要观点和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创新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综合有关论述,党的群众路线,一方面是从党的性质、宗旨上讲的,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另一方面是从党的基本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上讲的,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党的宗旨、任务和实现宗旨、任务的手段、方法的有机统一。实行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核心是牢固树立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团结带领群众一道前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一切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对于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有效履行使命、不断发展壮大具有重大意义。

群众路线是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贯彻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必然要求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在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体现和运用。

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宗旨、履行党的使命、完成党的任务的根本遵循。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完成革命、建设、改革各项事业,创造幸福生活。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在一切工作中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凡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有效实现对群众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则不可能实行正确的领导,不可能很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群众路线是党形成正确的方针政策并实现既定目标任务的必由途径。人民群众最了解实际情况,只有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集中群众意见建议才能形成正确决策;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只有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其中才能取得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脱离群众,既难于形成正确决策,也难以把决策付诸实施,终将一事无成。

二、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逐步形成、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的历史,实行群众路线是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把教育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时刻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自己身边。党成立之初面临的环境异常恶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复强调动员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深入发动、组织、引导工农群众参加革命运动,历经艰难曲折,找到并坚持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在此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和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在全国范围取得执政地位以后,加强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严重背离党的群众路线、严重脱离客观实际的情况,使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过拨乱反正,党的群众路线等优良传统重新得到重视和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壮阔历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出并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可以说,党的90多年光辉历史,就是同人民群众生死与共、同甘共苦的奋斗历史,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历史,是形成和发展、贯彻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能真正做好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工作就胜利,党的事业就发展;什么时候背离了群众路线,脱离了群众,党的工作就遭受挫折,党的事业就受损失。

三、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对于我们党应对风险挑战、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新世纪新阶段,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特别是在有的领导班子、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如不予以坚决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紧紧围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才能防止和消除脱离群众的危险,才能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从而为党长期执政奠定深厚群众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正如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所指出的: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

四种“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显得更加重要而紧迫。

党的建设现状对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提出了新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其中脱离群众就是一大危险。一是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理想信念滑坡,甚至腐化堕落,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服务功能不强,党员管理方法滞后,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不强。三是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干群沟通交流机制、群众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疏远了与干群关系。

国内外环境变化给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提出了新挑战。一是从国际环境上看,冷战结束后,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如何防止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二是从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上看,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如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课题。三是从社会利益格局调整上看,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贫富差距拉大,部分群众被弱势化和边缘化,滋生了他们的不满情绪。四是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看,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移民迁建等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极易引发干群矛盾和冲突。

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给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群众民主意识增强,对基层工作透明度和参与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些基层组织仍然存在不民主、不公开等问题。二是群众民生要求更高,由过去解决温饱到现在要求教育、卫生等资源均衡,一些优抚、惠民等政策不公或执行偏差,导致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认同感下降。三是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一些地方治腐不力,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公信力”。

解决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县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法宝。事实证明,一个地方干部作风好,干群关系就好,社会风气就好,发展就有活力;干部作风差,矛盾问题就多,工作局面就不容易打开。

因此,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始终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作风特别是“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摆问题不捂、不盖、不拖,要让群众看到敢于正视问题的决心。整改措施和结果要及时向群众公布,改什么,怎么改,要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顺应群众期待,路才能越走越远。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真正“沉”下去,与群众面对面、征求意见、换位思考,才能及时准确地把好群众需求变化的“脉搏”,切身体会群众所想、所盼、所急。

坚持群众路线,要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切关心群众疾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贴心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最大程度满足群众要求。

坚持群众路线,要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要以加快发展和服务民生为方向,切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分担群众疾苦、解决群众问题。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还存在,一些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为民服务,要帮助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尤其是努力满足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理要求。要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群之所为则事无不成,众之所举则业无不胜”。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正确认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与促和谐促发展的关系,把群众的智慧、力量和干劲凝聚起来,真正实现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的目标,才能真正加快建成幸福美好的新铜梁。(文/闻琼)

浅谈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按照部署,我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中央和省、市委部署,牢牢把握总体要求,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联系实际,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和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把改进作风的成效真正落实到党的基层组织和“末梢神经”。所谓“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通常还说明此步骤充满困难。“最后一公里”,凸显了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善学善思的鲜明导向。善始善终,这是党开展一切活动、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完美的结束。“最后一公里”走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整个事情的成败。水果蔬菜从产地到百姓餐桌经历很多程序,往往“最后一公里”坐地涨价,老百姓苦不堪言。再比如,如何解决好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解决群众出行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等等。诸如此类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看似小问题,实则是造成“末梢堵塞”的大问题。人的身体一旦“末梢堵塞”,则身体有病,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末梢堵塞”,且不“通瘀”,则危及党的肌体和执政能力。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本目的就是要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端正对群众的态度,端正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态度。“最后一公里”为开展活动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打了一剂“强心剂”,是一个响亮的警钟和严肃的要求,为保证活动的最终成效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当前,不少党员干部的上班场所仅在机关,对基层的情况了解甚少,一些人只停留在看材料,听汇报阶段,与基层群众的鱼水情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负面例子时有发生,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要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动走进乡村社区,串门入户、嘘寒问暖,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主动听取基层群众的难事、烦心事,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善待基层群众,为民排忧解难,唯有这样,党的群众路线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掌声。走群众路线,最害怕的是“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最期盼的是基层领导干部能“常来走,多来看”。我认为群众路线绝不是空口白话谈出来的,而是靠脚踏实地干出来的。群众路线教育的生命和灵魂就在于一个“实”字,重在以具体举措落到实处,才能取得实效。要解决这些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粗浅认识,希望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

一、认清“四风”问题对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带来的危害

反对“四风”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和主要任务,核心问题还是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群众路线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是考验党员干部的关键期。群众路线需要走好,“四风”问题是群众路线“最后一公里”的最大拦路虎。形式主义的主要根源是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官本位”思想。弄虚作假,不求实效;好大喜功,欺上瞒下;脱离实际,照搬照套。官僚主义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不愿和群众“坐同一条板凳”,怕给自己添麻烦;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享乐主义主要表现在精神状态上,思想空虚,精神萎靡,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在价值取向上,把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事情多做一点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满腹牢骚;在工作态度上,怕苦怕累,逃避责任,得过且过,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工作,更不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不重实效;在生活方式上,追求"贵族化",吃喝玩乐,沉湎于花天酒地、声色犬马。奢靡之风表现为金表华服、珍馐佳酿、豪宅别墅、名车美人。把牢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员干部是排头兵,是突击队。只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推动自己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才能进一步密切,基层基础才能进一步夯实。

二、在解决服务群众最后有一公里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认真排查和发现“最后一公里”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排查问题环节要求非常明确,把查摆问题贯穿始终,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切实找出部门和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要尽心尽力,要促进进村入户体察民情常态化,不仅身到,更要心到。要以心换心,真正放下姿态、俯下身子体恤群众、关心群众,切实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下基层联系群众,应多临时停车,多不请自来,多走泥泞的路,多进漏雨的屋,尝尝群众锅里的饭,品品群众碗里的水,切实体恤群众疾苦,了解群众所想所期所盼,俯听群众所恨所怨所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果不到群众中听意见,听不到真心话,不认真排查,或是视而不见,或是熟视无睹,或是夸夸其谈,避重就轻,怎能发现自身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二,深入查找造成“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那就是要抓住基层,基层与群众接触最多,涉及的群众问题,很多都需要基层去解决和落实。基层是党和群众联系的最后一个环节,党的政策需要基层去落实完善。基层要坚持做到问题排查不到位不放过,问题解决不到位不放过。要善于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想群众之所想。如果党组织建设薄弱,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没能配强配优,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也就难以发挥,这就在党组织和群众之间无形中产生了一堵墙;有的单位、镇、街道和社区便民服务跟不上,有的便民大厅虽已建成,但人员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在心或服务态度生、冷、硬,便民大厅成了摆设,人民群众依然办事难;有的基层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差,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养老、医疗等惠民政策总是“走在路上”,就差那么一点点,造成“近在咫尺,远隔天涯”瓶颈。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各种“疑难杂症”,就必须找清“病根”才能追根溯源,寻找到根治的“良方”,而如何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则是干部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至关重要的一步,那么干部要如何迈好这一步呢? 多走土路讲土话,多接地气才能做好群众工作。磨破嘴皮不如走破脚皮,说得再好都不如多走走“小路”,多看看民情,多听听民声,才能汇聚民意,才能与群众接上气,多说土话才能做好群众的“亲戚”,才能密切干群之间的联系,群众才愿意向干部敞开心扉,才能让干部寻找到“病根”。勇于担当,狠抓落实,提高干部的办事效率。走进群众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群众,了解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难题,面对问题干部就是要勇于担当,有直面矛盾的勇气,敢于走在前头,把工作做细、做深、做到实处,不断地转变作风,提高执政水平,才能提高办事效率,赢得群众的好评。

第三,认真剖析整改“最后一公里”问题。剖析和整改是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问题要查得“水落石出”、自我批评要“体无完肤”,道理分析要“鞭辟入里”,整改问题要“入骨入心”。剖析要从深处挖,危害要从大处想,病根要从痛处找,诊疗要对症下药,从重从快,药到病除。要认真分析产生“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体制机制原因,切实加以整改。对体制机制上出现的问题,要从深化改革入手,对极少数人恃权弄权而使政府的惠民举措落不到实处,形成“末梢堵塞”的必须严肃问责。

第四,严格建立严防“最后一公里”长效机制。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不是唱高调、走过场、摆样子,也不是活动一结束就不再联系服务群众,而是新形势对于党员干部的高要求,要在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上下功夫,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使广大党员能够坚持尽职尽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加强党建创新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要配优配强党组织书记,要加强基层便民办事大厅建设,让便民利民设施真正为民服务,要从体制机制上着手,建立长效机制,严防“最后一公里”现象改头换面,披上“马甲”以新面目出现。切实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惠民措施真正送给群众,把党的惠民政策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实惠。

第五,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本领过硬的党员骨干队伍,是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首要任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通过教育和实践“两手抓”,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就要大力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领导班子,按照“选优、育强、聚能、引智”的思路,选拔培养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花大力气建设作风过硬、甘于奉献的党员骨干队伍。要通过学习教育等多种方式提高干部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其“愿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相关技能培训,使其“懂服务”;努力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和水平,使其“会服务”;采取督促推动和监督检查等措施,保证其“服务好”。由他们来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才能落到实处。

第六,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是基层党组织开展服务的必备“硬件”,也是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依托。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快服务场所建设,建立和完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站、点)。深入了解群众需求,进一步强化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与便民服务、公共服务等有机融合,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探索信息化服务新方式,建设以工作网站为重点的服务信息发布平台、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重点的党员教育平台、以手机党报为重点的党内信息互通平台、以微博和微信等为重点的党群即时互动平台等,通过网络阵地为群众提供服务。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和上级党组织要求,积极创新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和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抓手,把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工作细化、深化、具体化。

三、怎样做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在1月21日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指出中央关于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十分明确,关键是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四风”查找问题、解决问题。要根据第二批活动单位的特点,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基层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是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也是走实、走稳、走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这“最后一公里”涉及领域广、事务多,问题更具体、更庞杂,同时与群众贴得最近,群众感受最为直观。一些事可能看似不大,但桩桩件件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百姓的生活质量。基层“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如果基层服务做得不好不细,不仅大大伤害群众感情、影响群众生活,还可能损伤整个“肌体”的健康;如果基层工作不扎实,顶层设计制定得再好,都可能沦为空中楼阁、一纸空文。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强调要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好作风出战斗力,出凝聚力。走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尤为需要优良的作风。作风看似无形,却又无处不在,而广大群众往往就是通过观察身边党员干部的所言所行来给我们的党风政风打分的。基层党员干部作风过硬,党的方针政策就能真正落到实处,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就能闯关夺隘、善作善成。基层党员干部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及时回应群众的呼声,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就能与群众打成一片,获得群众真心的支持。

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焦裕禄就是一位好榜样。焦裕禄在兰考工作只有一年多,却在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他对群众始终怀有深情,“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廉洁奉公,量身定制“干部十不准”,约束自己、约束身边人;他总结出“十条工作方法”,迎难而上治“三害”„„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是我们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教育实践活动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高度契合。焦裕禄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向导,更是一种工作方法,照着这种方法做,就能够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就能够更好地解决基层的问题。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来说,服务群众,改进作风,一定要将焦裕禄精神当作一面镜子,当作行为标杆,进一步夯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基础。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今天世情、国情、党情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联系服务群众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面对日益复杂的基层工作,面对日益多元的群众诉求,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始终保持想去干事、愿意干事的热情,更要提高能干好事、能干成事的素质和本领。有些干部抱怨“压力山大”、“问题总出现在能力之外”,也有人不解“群众怎么越来越难沟通”,还有人感叹“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这里头,其实就是服务群众能力高低的问题。发展日新月异,能力不进则退。如何让教育实践活动掷地有声、见物见人,做到既解决实际问题,又提高自身本领,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认真对待。 服务群众要靠实干,服务本领也要在实践中磨练。说一千道一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从老实人张思德,到好干部焦裕禄,再到“草鞋书记”杨善洲,时代不同、岗位不同、领域不同,但他们凭借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实现了自我价值,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大潮已经起势,广大党员干部不能观望、不能拖宕、不能犹疑,一定要切实行动起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使我们的方针政策符合实际情况、符合群众诉求,使我们的作风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不断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和干事创业新成绩取信于民。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总目标。应该说,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取得了联系服务群众的初步成效,但离“让人民完全满意”还有一定的距离。现在正在开展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参与的层级更多、领域更广、对象更复杂,面对群众也更近,能不能取得让人民满意的实效,关键看能否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要发挥领导带头作用。领导带头,万事不愁。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全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责任明,方向正、作用显,特别体现在各级党组织的责任落实和一把手的作用发挥上,“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始至终把责任扛在肩上。

要始终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四风”问题,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终的落脚点是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始终突出问题导向,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加大改进作风的成效,真正让群众受益。要坚持问题排查不到位不放过,问题解决不到位不放过,坚持开门搞活动,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以问题整改注入动力,以问题整改交出答卷,坚持标准,严格把关,不断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确保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要坚持深入基层一线。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首先要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一线,了解群众所急所需所盼。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杜绝宅在办公室里想问题、造思路、搞指挥,要坚持到一线去接地气、知民情、找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深入基层一线的过程中,不但要“身入”更要“心入”,要带着感情下去、带着问题下去、带着责任下去,要能够与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连成一体,将基层一线作为改进作风、解决问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主阵地,帮助群众解决发展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作风问题易反复,服务群众无止境。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并且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不能大而化之,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从而以问题的真解决,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活动带来的作风新气象。

总之,面对范围广、领域宽、数量大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每一个干部都身肩重任,践行群众路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因此要强化干部的预见意识,防患于未然。一名好的医生不但能治病救人,更在于他能提前防范,作为一名好干部,也应当时刻绷紧为民的弦,提高对问题的预防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要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不但要认识到他的重要性,更需要干部常怀为民的热情,坚持依法行政,勇挑重任,立足本职,做一名人民爱戴和喜欢的“良医”。

第三篇:党群众路线

大学生党员如何实施群众路线 会展二支部 会展1102 高子茵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党员中坚强的后盾,也是最靠近基层的党员,因此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为党的建设作出自己的努力,下面主要围绕大学生党员如何实施群众路线,发挥先进性进行阐述。

(一)扎实开展学习培训,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辅导、集体研讨、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利用论坛、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教学等多种途径,组织和引导学生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总书记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讲话精神、中央八项规定、《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资料。通过学习培训,使广大学生党员深刻理解群众路线的本质和内涵,深刻理解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我认为,应该结合暑期学生时间安排,以党支部、班级为单位,在社会实践、生产实习等过程中做好理论自学与交流研讨。理论学习结束后,学生党员要以党支部为单位撰写学习心得,并按照学校教育实践活动总体要求为学校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

(二) 深入开展实践调研,强化教育实践效果

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参加以党的群众路线为主题的实践锻炼活动。在低年级中做到全员覆盖,重在教育;在高年级中做到突出重点,多做贡献。即在本科生低年级中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组织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在本科生高年级中,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开展“红色1+1”、到基层挂职锻炼等活动。通过实践锻炼,引导学生党员在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教育效果。同时,通过深入社会、深入基层调研,了解校友、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为向学校建言献策做好材料准备。

开展学生党员“走进群众”活动,在日常学习中,要求党员骨干和校级团学干部有计划、有层次地走进基层、走进学生中间,实施基层联系“10+10工程”,即结交10名青年良师益友、开展10项深入联系基层工作。通过“走进群众”活动,切实了解和掌握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等问题,关心学生所想,了解学生所需。

(三)积极组织建言献策,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根据学校教育实践活动总体安排,认真组织学生党员及学生代表参加学校党委统一组织的座谈、调研等活动,及时准确汇报学习情况和调研成果。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学习和调研成果为依据,通过支部组织生活、座谈研讨、撰写调研报告等方式,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与困难,为学校及机关各部门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各部门改进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方式,促进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组织开展“我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活动,激发学生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围绕学校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内部改革、社会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扬民主,吸收广大学生党员和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听取学生以及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广大师生校友智慧,形成事关学校发展的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出谋划策。

(四)提高党员能力素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将提高学生党员个人素质与发挥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并重,在学生党员中实施先锋引领计划。

一是学风引领,要求3至5名学生党员组成引领团队,“1+1”结对帮扶学习困难同学,帮助同学培养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针对近年高校出现的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抄袭剽窃等不良风气和不端行为,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相结合,举办“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活动”,通过树立和宣传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典型,在全校学生中掀起加强学术道德修养、自觉践行优良学风的风气。

二是行为引领。要求学生党员在同学中带头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风气,带头开展节约用纸、节约水电、“光盘行动”等活动,继承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服务班级宿舍建设、帮扶困难同学等,切实增强学生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树立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

(五)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战斗堡垒作用

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作风建设对学风校风建设起到不可低估的示范和榜样作用。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做好基层党组织的问题查摆工作,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学生党员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加强党支部书记培训,提高党支部书记综合素质,强化党支部书记开展支部工作的能力,通过支部骨干的有效组织,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是按照学校教育实践活动总体安排,认真召开组织生活会,要求学生党员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引导学生党员认真查找自身在学风建设和党员模范作用发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是依托网络平台,开展“党员述责测评”特色工作,要求试点单位的所有学生党员面向支部覆盖班级的全体同学述责,通过网上提交述责材料、群众打分测评等环节,评选优秀党支部、党员,同时将测评结果反馈给党员本人,帮助学生党员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结合网上“党员述责测评”,进一步优化学生党员民主评议工作的程序与实际效果。

第四篇: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经过认真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群众路线的论述,使我深深认识到,我们做工作,办事情,必须自觉坚持和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法,就能无往而不胜。

群众路线是我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经验。回顾我党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发源于农村,成长在农村。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满意拥护的领导干部,就必须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贴近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加强与群众的亲密联系。我们党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就是因为走群众路线,团结争取全国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这个道理。

群众路线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形势下,我们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要善于做好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开展,就是省委关心群众疾苦的具体体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群众路线是我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党执政的最大危险。当前,利益关系调整、社会矛盾凸显的情况下,遗留问题和现实问题相互交织,合理诉求和无理诉求相互叠加,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的相互纠结,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在联村联户过程,当得知我们的干部是帮老百姓来脱贫致富,是帮助该地区的发展而来,他们是无比的高兴,就把我们当亲人,当朋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使我党在任何考验和危险面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党群众路线学习心得

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几点心得体会

近期在水利局和处机关的统一部署下,我学习了《各地联系服务群众经验做法选编》、《论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明读本》、《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等一系列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也进行了社区走访、闸所互动等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学习活动,加强了理论水平,提高了实践能力,主要心得体会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更深刻了解了群众路线的内涵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它要求党在一切工作中,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并组织群众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党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要取得正确的领导意见,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这就是说,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的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循环往复,使领导的认识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第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第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各级党员应充分准备,抓好落实,要切实认识到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有的党员和干部专横跋扈、说一套做一套、阳奉阴违、发生角色错位,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贪污腐化、包养情妇、滥用权力、自认为高人一等、官僚主义严重、看不起群众;有的党员道德低下、职业素质差、管理能力严重不足、作风粗暴、对群众颐指气使、苛刻严责、对己放纵甚至放荡、对上奴颜卑膝、一副奴才相、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与民争利,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在阵营上推开了群众„„,虽然,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汤”、少数“坏马”祸害“马群”,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启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断部署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及时、相当关键,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战略性工程。

第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系列办法举措,让党员干部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知道“我是谁”;让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明确“依靠谁”;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将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固化为党员干部的常态行为,一切为了群众着想,弄懂“为了谁”。 通过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第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因此,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让群众说话管用。群众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它必须落实到党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

第六,群众路线在自身工作实践中的落实 (1)进入单位以来,在处领导的关心下和同事们帮助下,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自觉学习水政执法文书,下载水政执法案例分析,提高自己理论水平,为处理群众举报,涉及群众切身合法权益提供智力保障。

(2)注重每次群众来电举报和现场水事案件处理,听取群众建议,协调群众与群众之间,群众与企业之间,渔民和企业之间的矛盾。公平,公正的保障群众和企业共同利益。并将涉水案件及时行归档,积累自身办案执法经验。

(5)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广泛征求民意,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让群众说话管用。多次去闸站、社区、休闲农庄了解情况,排忧解难。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下一篇:五年级科学教案下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