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

2022-08-04

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

核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乡建档立卡对象财产检索结果核查情况统计工作,根据《xx市xx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核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财产检索结果的通知》要求,上级已完成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财政供养,拥有车辆、房产、土地,开办经济实体和养老金等情况的检索,现将检索家国反馈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抓好核实统计工作,并将核查情况及时报送乡脱贫攻坚站。现将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核查内容

对检索出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疑似财政供养、拥有车辆、房产,土地、开办经济实体和养老金等情况进行核实。情况属实的要区分清楚是XX年佳0月精准识别前发生,还是精准识别后发生的;精准识别前发生的情况中哪些符合八个“一票否决”,哪些情况虽符合“一票否决”情形但因家庭确实困难不予以否决。精准识别后发生的情况不适用“一票否决”。

二、核查流程

检索结果下发与核查。乡脱贫攻坚工作站将检索结果转给各挂点领导,各挂点领导将有关信息分别下发对应的村委,负责组织开展核查工作。并填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财产检索结果核查表》。此前已核实过的,如工商、财政供养等方面信息,直接采用已核实的结果。

(二)行政村核查评议。行政村组织评议会,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猜准识别贫困户贫困村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x发[XX]x号)的否决情形,以XX年10月26日作为识别前后时间节点,对识别前存在否决情况的,提出否决或不否决的意见和理由;识别后发生的情况不适用“一票否决”。按评议结果填写《建档立卡对象财产检索结果核查处理意见表》(附件2)。

(三)乡审核并上报。乡审核汇总行政村的核查评议结果,并填写《建档立卡对象财产检索结果核查情况统计表》(附件3)报区扶贫办存档。

四、核查要求

(一)各村委在组织核查和评议过程要做到公平、公正,严禁暗箱操作,隐瞒情况,优亲厚友。

(二)各村委要按“谁核查,谁保密”“谁泄露,谁负责”的原则,做好数据安全保密工作。

(三)未尽事宜,请与乡精准脱贫攻坚站联系。

第二篇: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徽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扶贫办〔2014〕27号)和颍上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的通知》(颍扶贫办〔2014〕11号)文件精神,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皖扶贫办〔2014〕27号)和颍上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的通知》(颍扶贫办〔2014〕11号)精神,按照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今年8月底以前全面完成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任务。

建档立卡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通过建档立卡,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开展考核问效,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监测和评估,分析掌握扶贫开发工作情况,为扶贫开发决策和考核提供依据,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

二、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工作方法

1.标准与范围。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

2.建档立卡规模。按照上级要求以现有数据为基础开展建档立卡。根据统计调查数据2013年底全镇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为5863人。

3.识别方法。采取规模控制,逐级分解。由镇将贫困人口识别规模分解到村居。贫困户识别要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整户识别。

4.逐户调查登记。《扶贫手册》包括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等六个方面内容。登记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由镇政府按照上级扶贫部门的统一安排,负责组织各村有关人员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入户调查填写。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步:规模分解。

镇政府分解建档贫困人口的规模。按照镇分解到的建档规模,在2013年贫困检测的基础上,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建档立卡规模分解到村居。此项工作在2014年5月15日前完成。

第二步:初选对象。各行政村按照分解到村的贫困人口建档规模,在2013年贫困人口调查统计的基础上,依据农户申请情况,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镇政府审核。

第三步:公示公告。镇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镇扶贫户名单,在各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复审,复审结束后在各村公告。以上工作在2014年5月30日前完成。

第四步:结对帮扶。镇政府将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按照“统一识别、突出重点、先难后易”的原则,研究提出对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

第五步:制定计划。在镇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结合贫困户的发展需求与实际,制定对贫困户的帮扶计划。此项工作在2014年7月20日前完成。

第六步:填写手册。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镇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此项工作在2014年7月底前完成。

第七步:数据录入。在县扶贫办指导下,镇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将《扶贫手册》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贫困户、村委会各执一册《扶贫手册》。此项工作在2014年8月20日前完成。

第八步:联网运行。省扶贫办将录入数据在全省试运行,并在2014年10月底前完成。

第九步:数据更新。贫困户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苦户动态调整。此工作由镇政府组织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在次年1月底前完成。

三、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工作方法

1.标准。贫困村识别原则上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进行。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县贫困发生率,行政村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行政村无固定性集体经济收入(或者固定性收入低)。

2.规模。按照省市县要求,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我镇贫困村识别规模确定在3个村以内。

3.做法。按照镇分解的规模进行控制,将贫困村识别规模逐级分解到村居。按照贫困村识别标准,符合条件的行政村采取“村委会自愿申请、镇人民政府审核、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的流程进行。

4.登记内容。《贫困村登记表》包括基本情况、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情况、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等七个方面内容。登记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步:规模分解。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贫困人口、行政村数量等因素,在4月底前将贫困村规模分解到村。

第二步:初选对象。镇政府向各村宣传贫困村申请条件和工作流程。各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村级组织充分讨论基础上,自愿提出申请,报镇政府审核,形成贫困村初选名单。

第三步:公示公告。镇政府对贫困村初选名单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进行公告。以上工作在2014年6月20日前完成。

第四步:结对帮扶。贫困村由省直定点帮扶单位和市、县、镇的单位及企业结对帮扶;非重点县(包括继续享受扶持政策的县)的贫困村由市、县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帮扶单位,落实结对帮扶措施。

第五步:制定计划。在镇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结合贫困村需求和实际,制定帮扶计划。以上工作在2014年7月20日前完成。

第六步:填写登记表。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镇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对已确定的贫困村填写《贫困村登记表》。

第七步:数据录入。在县扶贫办指导下,镇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将《贫困村登记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以上工作在2014年8月20日前完成。

第八步:网络运行。全省网络运行在2014年10月底前完成,全国网络运行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

第九步:数据更新。贫困村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困村信息动态管理。此工作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镇政府组织帮扶单位、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在次年1月底前完成。

四、贫困村建档立卡方法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主要用于扶贫开发工作考核、资金绩效管理考核、片区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并为扶贫开发决策提供依据。《贫困县监测表》包括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帮扶情况和扶贫成效等六个方面内容。监测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五、工作要求

坚持扶贫开发到村到户与镇区发展相结合,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资金分配与扶贫瞄准及成效相挂钩,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并建档立卡,并将其作为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建档立卡领导小组,各村也要设立相应机构,精心组织部署,加强指导协调,抽调责任心强的人员从事此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强化宣传培训。各村要统一部署,召开会议,把建档立卡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识别标准、识别程序、结对帮扶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农户和每个行政村,做到家喻户晓,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要认真组织各类业务培训,确保建档立卡工作规范有序、数据真实。规范操作程序。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识别工作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贫困户识别要做到“两公示一公告”,贫困村识别要做到“一公示一公告”,要有相关记录和档案资料,要全程公开,接受监督,确保结果公正。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提供虚假信息,严禁拆户、分户和空挂户,杜绝平均分配。落实工作经费。镇政府将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用于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必需的宣传培训、材料印制、数据录入及信息化建设等支出。

(五)严格督查考核。镇政府适时组织开展建档立卡工作专项督查。以抽数据质量作为考核工作的重要依据。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手段,以适当方式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程序公开透明、信息真实可靠、群众认可满意。要及时解决因宣传不到位、程序不规范、操作不透明等印发的矛盾纠纷;对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第三篇:赛什斯镇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赛什斯镇2013年度扶贫对象建档立卡

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天祝县委办公室、天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天祝县2013年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县委办发„2014‟5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扶贫工作实际,特制定赛什斯镇2013年度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建档立卡对象包括贫困户、贫困村。通过建档立卡,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实施动态管理。2015年1月底前,建立全镇贫困户、贫困村电子信息档案,并向贫困户发放•扶贫手册‣,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

二、贫困户建档立卡方法和步骤

(一)工作方法

1.标准。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

2.规模。我镇贫困人口统计数在2013年减贫133人后为3492人。 3.做法。采取规模控制,在县扶贫部门的指导下,将贫困人口识别规模分解到村(附件2)。贫困户识别要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农机具、耐用消费品、教育、健康等情况,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整户识

- 1

带头人、驻地企业等帮扶力量与其结成帮扶对子,务必使每一户建档立卡审核确定的贫困农户有一名帮扶人,明确结对关系和帮扶责任。

第五步:制定计划。由村两委会、镇扶贫专干、包村干部和联户干部结合贫困农户需求和实际情况,共同帮助制定贫困户帮扶计划。以上工作在2014年7月底前完成。

第六步:填写•贫困农户登记表‣。由村两委会会同镇扶贫专干、包村干部对已确定的贫困农户填写•贫困农户登记表‣(附件4)。

第七步:填写•扶贫手册‣。由村两委会会同镇扶贫专干、包村干部对已确定的贫困农户填写•扶贫手册‣(附件5,统一印制后下发)。

第八步:数据录入。组织村两委会、镇扶贫专干、包村干部将•贫困农户登记表‣和•扶贫手册‣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对相关数据审核汇总后上报县扶贫办。•贫困农户登记表‣和•扶贫手册‣由县上统一印发,贫困户、村委会各执一册。以上工作在2014年8月底前完成。

第九步:联网运行。2014年10月底前将对录入数据试运行。 第十步:数据更新。贫困农户信息要做到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困农户动态调整。由村两委会会同镇扶贫专干、包村干部在次年1月底前完成。

- 3

第三步:公示公告。镇政府对贫困村初选名单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审定。以上工作在2014年6月底前完成。

第四步: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双联行动资源平台优势,动员协调联村单位与建档立卡审核确定的贫困村对接,积极参与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

第五步:制定计划。由村两委会会同镇扶贫专干、包村干部和帮扶单位结合贫困村需求和实际,共同帮助制定贫困村帮扶计划。以上工作在2014年7月底前完成。

第六步:填写登记表。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村两委会会同镇扶贫专干、包村干部和帮扶单位对已确定的贫困村填写•贫困村登记表‣(附件11)。

第七步:数据录入。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镇扶贫专干、包村干部将•贫困村登记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以上工作在2014年8月底前完成。

第八步:联网运行。2014年10月底前将对录入数据试运行。 第九步:数据更新。贫困村信息要做到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困村信息动态管理。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镇政府组织帮扶单位、村两委会、镇扶贫专干和包村干部在次年1月底前完成。

贫困村建档立卡参考文本及工作示意图见附件

10、12。

四、工作要求

- 5

附件:1.赛什斯镇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赛什斯镇2013年贫困人口及脱贫人口规模分解表 3.贫困户申请书 4.贫困农户登记表 5.扶贫手册

6.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 7.贫困户参考文本

8.赛什斯镇贫困村规模分解表 9.贫困村申请书 10.贫困村参考文本 11.贫困村登记表

12.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

- 7

周有海 野狐川村包村干部 赵寿海 拉干村包村干部 岳元湘 上古城村包村干部 来建文 下古城村包村干部 杨得智 阳屲村包村干部 王金财 克岔村包村干部 张甲成 大滩村包村干部 顾玉宝 先明峡村包村干部

刘 珍 镇农技农经站站长、东大寺村包村干部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刘延宏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

负责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日常事务。

第四篇:全县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灵扶办发„2012‟1号

灵台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关于开展新标准下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

各乡镇人民政府:

全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报后,对今后十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已初步确定,为了认真核实扶持对象,瞄准目标,夯实基础,促进“工作到村、扶贫到户”措施的落实,按照省扶贫办《关于抓紧开展新标准下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通知》(甘开发„2011‟127号)精神和市扶贫办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为尽快对我县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新贫困标准下的贫困人口逐户建档立卡,逐户落实扶贫政策和逐户考核扶贫成效,实行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现就全县开展新标准下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安排如下:

一、目的意义

新阶段前十年扶贫开发工作已经结束,后十年要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十分繁重,以贫困村为基础,以贫困户为扶持对象,是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开展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

— 1 —

元(2010年不变价)新贫困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分清全县农村扶贫和低保两类贫困对象,建立“乡有册、村有薄、户有档、人有卡”的贫困档案,对于逐户落实和考核扶贫工作,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对贫困户建立卡的基础上,科学安排和规划今后的扶贫攻坚工作,着力瞄准扶持对象,确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创新连片开发整村推进和到村到户项目管理机制,真正使贫困村、贫困户得到有效的扶持,并将进一步加强整合资源,促进“工作到村、扶贫到户”措施的落实,为新一轮扶贫基数核定打好基础。

二、对象范围

对象:以2010年全县农村登记户籍居民中,统计监测调查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且具备劳动能力的户籍人口为对象。

范围:以全县8个扶贫乡镇为重点,本着摸底的原则,并对全县整体纳入六头盘山片区后的其余5个乡镇及万宝川农场,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一并纳入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范围。

三、工作任务

实事求是的摸清底子并识别贫困人口,除把全县2010年底统计部门监测的5.64万农村贫困人口具体落实到村到户外,同时将贫困标准提升后新增加的农村贫困人口一并识别并落实到村到户,包括2000年底省上核定全县的108个(合并后为9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和面上的89个非重点村,据实调查登记,突出2010年贫困村选定后今年县上初步测算上报省市的135个行政村(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详见《灵台县农村基本情况统计表》),分别按建档立上卡建立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其中电子档案以纸质档案为基础,录入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后形成电子档案。

四、基本原则

1、坚持明确工作对象的原则。本次建档立卡的主要对象是对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2300元(含23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调查统计,建立相关档案,包括重点村和非重点村。其中上报省市的汇总统计数以乡为单位原则不突破《灵台县农村贫困人口基本情况统计表》—

2 —

初步测算数字,但具体到村可据实参照附表5的测算适当调整。

2、坚持村、户结合的原则。本次建档立卡要以乡为单位,逐村组织识别贫困人口并建立相关档案,乡镇要对各村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情况进行汇总,最后由县上汇总各乡镇的情况后上报省市。

3、坚持实事求是、动态管理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识别统计范围,建立信息档案。即对于收入在农村低保标准以下的,按低保程序适时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于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低保标准的,按照规定办理退保手续,做到应退则退; 对于收入在扶贫标准以下的,按扶贫程序及时纳入扶贫范围,做到应扶尽扶;对于收入超过扶贫标准的,经民主评议和公示后,逐步减少扶持项目或退出扶持范围,做到应退则退;对于返贫的,及时纳入农村扶贫对象。

4、坚持统一规范的原则。省上对本次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设计下发了专门的软件、调查表、登记表样式,并参照去年贫困村选定时行政村贫困系数计算的办法,要求对乡、村、户的各类调查表、登记表、汇总表在填写审核结束后,分别按照统一规范的样式,由乡、村两级负责人和调查人员签名,加盖相应的印章履行生效手续,逐级上报汇总。因撤乡并村使2000年核定的重点村合并的,分别按合并后的重点村进行监测数内的调查登记;原重点村和非重点村合并的,按合并后的村名称进行登记。贫困人口识别工作必须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严格执行指标识别与民主评议相结合以及公开公示制、民主听证制等监督机制,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杜绝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行为。

5、坚持公正、简明、实用的原则。对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是一项面广量大、具体务实的工作,为了便于操作管理,借鉴省市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中采取入户调查、审核确定、公示公开的办法,逐级识别汇总并建立档案。搞好村户调查和贫困人口识别,要广泛吸收群众代表特别是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致富能人、复转军人、教师、妇女代表和不同层次的贫困户代表参加贫困户选定和贫困

— 3 —

户收入核实工作,乡村调查人员和村干部要认真组织好群众代表会议,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宣传工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6、坚持符合条件、群众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将符合条件且愿意接受救助和扶持的低收入人口确定为扶持对象;对不愿意接受救助和扶持的不能强行纳入范围。

五、方法步骤

1、分析情况,确立工作重点,分解贫困人口。各乡(镇)要结合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具体分析,明确工作重点,确定哪些村是是重点贫困区域,哪些村是一般工作区域,将县上初步调查测算到乡镇的贫困人口科学合理地分解到村。分类、分解工作由各乡镇熟悉情况的同志和乡镇干部进行,要广泛征求相关方面的意见,紧密结合乡村实际,切忌闭门随意分解。在分解贫困人口时,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既要注重重点村、已搞过整村推进和得到项目扶持的村,又要兼顾面上的贫困人口,分类区别对待。

2、培训工作人员。县上将采取集中督查、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各乡镇分管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及业务主办人员组织进行培训,各乡镇在县上的集中培训结束后,要尽快抽组一些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本乡情况的乡村干部担任调查员,并及时组织培训,统一调查口径,做好各项指标的解释、建档立卡的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全面开展调查登记工作。

3、开展村级状况调查排序。按照省上下发的《贫困户登记表》、《行政村登记表》设定贫困状况识别指标,参照2010年贫困村选定时省上制定的《行政村贫困指数计算表》,填写村级指数计算表,计算出各村的村级贫困指数。村级指数确定后,将其由小到大依次排序,确定分类临界指数,把所有村根据村指数大小分为最贫困、较贫困、中等、中等偏上、上等村五种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村确定识别人口规模。

4、开展对象识别工作。各乡镇要严格农户申请、村民大会评议—

4 —

和村民小组评议的程序进行(主要目的在于监督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是否按标准如实登记填写计算表,有无弄虚作假、优亲厚友问题,而不是直接评定识别对象),村、乡、县自下而上逐级审核并张榜公示,对农村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进行识别,确定低保人口和扶贫人口。对个别不符合条件但又强烈要求纳入农村低保对象或扶贫对象范围的人员,工作人员要帮助测算家庭经济收入,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1)确定村级识别户。由村民代表大会按照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根据各村的识别对象规模,推选被识别户,再按照识别指标予以初步确定,进行第一次张榜公示。特别是对2000年、2005年扶贫系统建档立卡信息中的低保户、贫困户和残疾贫困户(重点是一户多残、残老一体及重度残疾户)要进行全面调查,不能遗漏。(2)入户识别。根据农户贫困识别指标和农户家庭收入核算情况,结合贫困农户排除指标等,对推选的被识别户进行调查核实。核查以户为单位,坚持做到核查户收入与综合评估家庭实际生活状况相结合。对调查数据核算排序,将农户分为“五保户、低保户、扶贫低保户(交叉户)、扶贫户”4类,分别就家庭人员情况、贫困状况、需求情况、受扶持情况等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五保户,是指按照《甘肃省农村五保供养办法》已纳入五保供养范围的农村“三无”人员;低保户,是指按照《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行办法》纳入低保救助范围的对象;扶贫低保交叉户,是指收入低于低保线并已纳入农村低保、但有劳动能力者;扶贫户,是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但有劳动能力者,包括低保户中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

5、民主评议。对于按指标要求识别出的低保户和扶贫户,由村评选领导小组集中进行民主评议、组织评审、进行第二次张榜公示。村级评审有异议的,应重新组织调查核实,直至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对上报的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及时进行审核后、进行第三次张榜公示。无异议后,分别报县民政、扶贫部门审核备案。

6、建档立卡。对最终确定的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由村评选领

— 5 —

导小组登记造册,乡级汇总、统计后,由乡镇组织填报行政村和贫困农户登记表、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汇总表,以实名制录入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要注意表格之间内容衔接、数据相互支撑,识别人口一律填写公安部门认定的身份证号。同时,对识别贫困户中“两后生”的情况一并统计,实名制动态管理。乡镇按规定的表格样式建立相应的纸质档案2份并备份电子档案,报县扶贫办审核汇总。所有表册统一使用A4纸张打印,逐乡镇使用硬质纸封皮装订,最终建立乡级和县级贫困农户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六、时间安排

全县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从1月5日开始,利用10天时间全面完成任务。1月9日前完成到村到户调查登记工作,1月12日前底乡镇汇总结束,1月13日前上报县扶贫办;1月15日前县扶贫办汇总结束并上报市扶贫办汇总。所需表册由各乡镇按统一下发的样式翻印;建立电子档案所需的《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由各乡镇同县扶贫办联系提供。

七、工作要求

一要积极做好建档立卡的宣传动员工作。农村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是新阶段搞好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工作,要从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建档立卡的目的和意义,要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这项工作,通过深入细致地开展进村入户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认清扶贫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明确扶贫开发的路子和方向。要对农户要做好耐心细致地说服动员工作,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增强群众参与的自觉性。

二要实事求是的搞好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摸清贫困户底子,将符合标准的贫困人口落实到村到户,是这次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主要目的。因此,搞好贫困户的选定是这次建档立卡工作的关键环节。各乡镇一定要统筹兼顾,科学分类、评估识别贫困人口,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认真开展好进村入户的调查工作,摸清真实情况,综合评估识别贫困人口,健全相关调查、—

6 —

记录、公示等档案资料。

三要做好数据的上报工作。各乡镇调查的各项数据一定要按照统一的表式进行建档立卡,建立的电子档案(包括户表、村表、乡汇总表)要按照市县统一要求录入,所有档案务于1月13日前以纸质和电子档案两种方式专人上报县扶贫办审核汇总。

四是要认真搞好建档立卡工作总结。整个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结束后,各乡镇要对建档立卡工作的基本情况、具体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建议等进行系统总结,形成总结报告上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县上综合汇总后将作专题上报。

附:

1、贫困农户登记表;

2、行政村登记表;

3、灵台县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汇总表;

4、灵台县农村贫困人口基本情况统计表;

5、灵台县农村基本情况统计表。

二一二年一月五日

主题词:扶贫

贫困人口

建档立卡

方案

抄送:市扶贫办,县统计局、民政局。

灵台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2年1月5日印

— 7 —

共印20份

8 —

第五篇:文明铺镇农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湖南省面上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湘扶办发[2014]32号《关于印发(湖南省面上县农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及《祁阳县农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镇农村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示,打通专项扶贫到户通道,为“大扶贫”格局搭建通用平台,加快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减贫进程,明确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积极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为官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不懈的努力。

二、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农村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对全镇农村贫困户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识别出农村贫困户,建立健全农村贫困户档案,为开展直接帮扶提供依据。另一个是构建通用的扶贫工作信息平台,引导民政、交通、教育、卫生、住建、农业、林业、水务、国土、旅游、文体、工信、广电、电力等部门资源及社会各界力量向农村贫困户倾斜。

(一)目标任务。农村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由省统一组织,按照“省级统筹、市负总责、乡镇落实、规模控制、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识别出的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并每年实行动态调整。在2014年8月底前完成全镇农村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并录入全国农村贫困户信息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市下达我镇的识别人数为:1224人,以2014年4月民政局发放的低保人数和五保人数为基数,识别的五保人数为271,低保人数为883人,扶贫人数为70人。

(二)总体要求。对每个农村贫困户建档立卡,5月底前完成识别工作,6月底前完成建档立卡工作,8月底前完成信息录入工作。

三、基本原则

(一)严格对象标准。农村贫困户包括扶贫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和五保户。民政部门已识别登记的低保户和五保户,这次全部纳入贫困户一并建档立卡。扶贫户必须是以户为单元,家庭主要劳动力在60岁以下、有劳动能力和较强的脱贫愿望、处于扶贫标准线下的农村家庭居民。从2014年6月份开始,新确认的农村低保户对象原则上在识别登记出来的贫困户依规依程序纳入。

(二)规范识别程序。要分别召开村、组会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确保政策精神家喻户晓。要按照“户主申请、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和票决、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核、市审批”的程序进行。村上要有10名以上代表参加评议小组,包括驻村干部、村支两委、村民小组长、每组2户以上群众代表参加进行评议、票决。村委会要有贫困户民主评议和票决的会议记录及代表签名,镇扶贫办要有贫困户审核的相关记录和档案资料,确保没有争议或争议解决后报市农村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三)公平、公正、公开。农村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全程实行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对民主评议,票决结果,要按入选户得票多少排序,并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七天,没有异议上报镇扶贫办审查。

(四)直接到户到人。要把政策宣传、对象申请、情况调查、评议会议落实到每个农户家庭,确保贫困农户的参与权、表达权。严禁民主评议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农户申请要由户主提出,严禁亲友代替和提供虚假承诺。要杜绝平均分配,务必突出重点、整户入选,严禁拆、分户和空挂户。到户调查要直接到达预选对象,严禁口头调查或推测估计,登记的贫困户要有相关影像资料。

四、实施步骤

(一)对象识别阶段(2014年5月底前)。

1、指标分解(2014年5月10日前)。根据市下达的贫困户指标,镇扶贫办已经将指标分配到各村,在分配指标的时候,镇扶贫办根据民政部门的低保人口和五保人口的分配比例、贫困户的分布、贫困人口的相对集中密度进行了综合考虑后进行了分配。各村要根据下达的贫困户人数指标,召开相关工作会议,确定本村的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办法,将贫困户指标分配到村,切忌搞平均化,突出重点。

2、宣传发动(2014年5月15日前)。各村务必在5月15日前要认真开好村组动员会议,产生村级评议小组并进行公示,一环一环搞好衔接,一级一级抓好落实。

3、群众评议(2014年5月20日前)。以村为责任主体,同步在本辖区开展群众评议。要开好村民代表评议会议,以申请农户得票多少决定其是否成为预选贫困户。村级投票情况和贫困户审核结果要分别在分开栏公示7天,镇扶贫办要加强对村级评选对象的情况审查,严防条件不符者入选。

这次识别要杜绝、禁止以下情况出现:

撤户。有的村为了搞平均主义,多搞几户贫困户,本来这户有5个人,只登记2-3个人。

拼户。以一个户主的名义把几个不相干的人加在一起,拼成贫困户。

空挂户。把一个有名有姓的非贫困户通过组里、村里研究把它说成是贫困户。

拼爹拼妈户。本来这个家庭儿孙满堂,有的有3-4个儿子,家族势力大,儿子们经济状况也可以,但都不赡养,把60-80岁的老爹老妈单列出来,使他们成为贫困户。这是对养儿防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讽刺。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非贫困户。本来这个家庭在外面有房甚至有车,可有时为了照顾某个人的面子,通过关系搞成贫困户。

严禁搞假识别。严禁利用派出所的户籍资料,几个人在电脑房里指鹿为马,胡编乱造扶贫对象户资料应付上面需要与检查。另一方面又怕群众知道,虚假资料又不敢与群众见面。这种现象影响很坏,后患很多。

4、汇总上报(2014年5月30日前)。对确认的贫困户,村委会造具花名册,村委会和驻村干部签字后报镇扶贫办审核。

(二)建档立卡阶段(2014年6月17日前)。各村要按照全省统一制定的表格,采集汇总贫困户家庭情况,做到一户一卡、一村一册,档案资料要做到真实、全面。

(三)信息化管理阶段(2014年8月底前)。农村贫困户档案数据由镇扶贫办录入人员按时录入全国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市建立汇总分析、动态管理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村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工作。各村要从思想上、认识上深刻领会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是“向贫困宣战”的总动员,是“真扶贫、扶真贫”的新要求,是推进扶贫工程工作体制创新的新举措。要切实加强领导,村主任为直接责任人,要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确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确保农村贫困户识别建档立卡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检查督促。采取领导联村、驻村干部包村,村级干部包户的原则,开展贫困农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明确操作程序,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全面核实,及时整改,不留死角。

(三)加强人员培训。根据工作需要,按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镇扶贫办对村级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切实让各村全面、准确掌握相关政策原则、指标要求、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级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作用,共同做好农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

(四)严肃组织纪律。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村一定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严明工作纪律,确保农村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落实到位无偏差,政策执行到位无偏差,杜绝违规操作和“富人戴帽,穷人落榜”现象,凡发现弄虚作假、工作不力、群众意见大,程序不到位的,引发群体性事件物,严肃追究责任人员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上一篇:村居党支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常见常考近义词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