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022-07-02

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堂教学设计略谈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学对《信息技术基础》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适合未来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所以笔者将对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具体论述。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

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课堂也开始使用大量的计算机网络和多内体技术来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虽然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不算重要的科目,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已经被列为高中必修课之一。这一新兴的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有着他特有的学科特点,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科独有的特点来创造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还要进行合理适当的教学设计,是我们的课堂更加适合学生学习。

1.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

在我国,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掌握理论知识为目的,以“满堂灌”和“大运动量训练”为基本方法。虽然我们的国家教育部门已经针对上述现象,进行了一些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但是我国的教学模式当中还存在一些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缺点。另一方面一些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急于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没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条件,就盲目的套用或模仿当下流行的一些教学模式,但由于他们不明确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目标以及对教学、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缺乏令他们的教学实验往往以失败告终。据笔者了解国外的信息技术教学,比如,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他们的小学毕业生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就已经基本上具备了较高的自我完善能力。与此相比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还相之甚远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所以面对新的教育环境,改变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实施创新教育与研究探索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

追溯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历史,我们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算机课程”(或称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阶段,这一阶段大约是从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中期:进入第二阶段之后(大概是从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才改称之为“信息技术课程”。特别是从2003年2月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信息技术作为技术领域的科目内容并以国家课程形态被确定下来。这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以及国家的发展都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由此看来,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模式呈上升趋势。

2.《信息技术基础》内容的分析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必修课程为《信息技术基础》,它的主线是信息的处理与交流,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主要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相互作用,是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重要学科,而且它还能够有效利用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高中三年当中高一的《信息技术基础》采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它以“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发布和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为主线,从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到如何查找、检索信息再到信息的加工,最后进行信息的集成和交流。信息的加工可分为四类,即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教材的内容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能够充分与生活联系,并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和分析的能力。

3.信息技术课堂常见的教学策略

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中,有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师当中被广泛应用,即“讲演练”和“任务驱动”相结合,但大多数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将受相关的知识点,演示有关的操作,然后布置相关的练习任务让学生去操作上机,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教师在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时一般会让学生在听完教师讲解后,直接进入到完成学习任务的阶段。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此模式已经很是熟悉。但是此模式的一个弊端是对于有几年学习信息技术的学生来说,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吸引力已经大大下降,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会觉得老师讲解的内容枯燥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老师的讲授过程往往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思维和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我们就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探索。

4.《信息技术基础》课堂教学策略的创新

随着新课标的逐渐推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也在随之不断提高。这是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极为有利的一面,也是社会数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与此同时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教师课堂的要求自然而然的也就提高了。所以我们应当怎样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课堂氛围呢?笔者认为应做以下创新:《信息技术基础》课堂学习网模式。

所谓的课堂学习网是基于WEB的方式开发出来的,它是根据《信息技术基础》的内容来制作的,其模式关系是: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课堂学习网、教师、多媒体网络教室四者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它很好地利用学生喜欢浏览网页的特点,将每节课相关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实践和扩展实践制作成网页形式,斌通过WWW服务发布出来,让学生一打开IE就能够进入“《信息技术基础》课堂学习网”。学生完成的相关实践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或者“网上考场”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课堂教学调整,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信息处理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尝试同时也是一种创新,它有它独特的特点,但也有它还值得去探讨区发展的地方。

5.结束语

对于《信息技术基础》的课堂教学设计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创新,才能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创造更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仇利敏.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2):102-103. [2] 王亮. 浅谈如何上好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J]. 中国文房四宝,2013,(5):52-53. [3] 于宏江. 关于信息技术基础的网络化教学问题探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1):12-13.

第二篇: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6.2 信息发布 教学设计

6.2 信息发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了解信息发布的多种方式,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发布信息,通过发布网站、维护网站和宣传网站理解信息发布的过程,掌握信息发布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发布信息,并体验局域网发布和因特网发布的过程,掌握发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交往能力;要求学生网上发布信息要建立自我保护、自觉文明用网意识;通过发布自己的网站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网络信息发布的方法。 难点:信息发布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自主学习、小组协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制作了一个网站,想要让别人看到,就得将它发布出去。发布就是把信息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渠道传播出去,和他人分享,根本的目的是借此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经过集成的信息也需要通过发布实现其价值。

二、教学活动一:信息发布的类型

1、学生自主学习,整理信息发布类型 按不同的发布的主体分为三种: ①个人信息发布

②行业信息发布

③官方机构信息发布

2、实践:倡议全校同学为希望工程募捐,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发布?比较不同发布方式的成本、效果,填写教材P122表6-7。

三、教学活动二:网络信息发布

1、检查网站:

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链接、预览网页、检查下载时间等

检查方法:在frontpage中查看站点总览、所有文件、类别等报表;直接浏览网页,测试下载时间。

2、网站发布

网站发布有三种方式: ①在网上邻居中发布

方法:将站点所在目录设置为共享。

操作:a.在本机上将网页所在的文件夹设置为“共享”;b.的局域网中的其他计算机上进入 “网上邻居”,选择你的计算机名称;b.进入网站目录,即可浏览网页。

②在本机上发布

方法:通过FrontPage中的“发布站点”功能发布。

操作:点击菜单“文件→发布站点”,在弹出的发布站点窗口中,选定网页文件所在的文件夹,再点击“发布”按钮即可。

③在因特网上发布 在因特网上发布需要有互联网服务商(ISP)提供的主页空间才行。因此在因特网上发布网站要分两步走:首先要申请主页空间,然后上传网站至主页空间。

方法:向ISP申请主页空间后上传网站至主页空间

操作:首先调查几个因特网上的ISP,了解其网络接入带宽、提供的网站容量及收费情况,选择合适的ISP申请主页空间。申请成功后,利用FrongPage的站点发布功能将网站上传到主页空间即可。

3、网站的维护

主是内容的更新,其次是阶段性地调整网站的整体风格

4、宣传网站

为使网站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关注,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对网站进行宣传。常用的宣传方法有:将网址分享给朋友;在BBS发贴;与其他网站交换链接;到搜索引擎登记。

四、教学活动三:实践

1、在网上邻居中发布网站

①学生独立在自己的电脑上,将网页文件所在文件夹设置为“共享”,完成网站的网上邻居发布。

②通过网上邻居浏览其他同学(最好是不同组)的电脑,打开到网页所共享文件夹,浏览其中的网页,注意从index.htm/index.html文件开始浏览。

2、在本机上发布

①以小组为单位,使用FrontPage发布站点

②在本机上,尝试使用浏览器浏览网址127.0.0.1,试试能不能成功访问。 板书:

因特网上的ISP 接入带宽 提供的网站容量、收费情况 ISP申请主页空间 FrongPage 主页空间

第三篇: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5.3. 图像信息 教学设计

5.3.1 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像的类型与格式,知道常见图像格式。 过程与方法:了解点阵、矢量两类图像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克服学习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图像的分类,认识常见的图像格式 难点:点阵、矢量图像的区分及其适用范围 【教学方法】讲授、实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电视娱乐节目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两位嘉宾为一组,主持人给其中一位嘉宾一个成语,要求这个嘉宾用绘画的方式来描述这个成语,由另一个嘉宾通过看绘画来猜出这个成语。

这说明了什么?

图像也是人们彼此交流信息、沟通思想的一种媒介。与文字相比,它可以跨越地区和文化,不同语言文字的人群都能感受到它向我们传递的信息。

下面图像包含了什么信息?

二、教学活动一:图像的类型 计算机中常见的图像类型有位图和矢量图。

1、位图

位图定义:位图又叫点阵图,它是一种由许多点(称为像素)排列组合成的图像。

位图特征:

①位图文件容量较大;

②放大位图文件会产生边缘锯齿、图像马赛克化现象;

③色彩丰富,自然。其效果受图像采集、输出设备及图像文件本身的分辨率影响。加工位图图像的软件有PhotoShop、图画等。

2、矢量图

矢量图定义:矢量图以数学的向量方式来记录图像内容。

矢量图特征:矢量图文件容量小,放大或缩小时不会失真;缺点是不易制作色彩变化太多的图像。加工矢量图图像的软件有Flash、CorelDraw 等。

3、实践

学生打开计算机自带的画图工具,用画笔画图像,再放大看看效果。

三、教学活动二:图像的格式

1、什么是图像格式

计算机中的图像都是以文件形式存在的,原始图像文件都比较大,通常会经过压缩再存储。不同的压缩、存储方式就产生了不同的图像格式。

2、认识常用格式

学生阅读教材P94,了解常见的图像格式

四、课后实践: 打开“画图”软件,执行“图像/属性”命令,在打开 的对话框中设置图像的宽度、高度和颜色,绘制P94页表5-4所要求的文件,以不同格式分别保存,并将各文件的存储容量填入表中。

板书:

图像都是以文件形式存在的,原始图像文件都比较大,通常会经过压缩再存储。不同的压缩、存储方式就产生了不同的图像格式

5.3.2 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制作,体验photoshop的神奇功能。

过程与方法:了解PS的基本概念(选区、图层等)、常用工具(选框、移动、套索、魔棒等)、常用操作,能使用Photoshop制作简单的合成图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刘羚羊、周老虎事件,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图像处理技术。

【重点难点】

重点:使用Photoshop加工图像 难点:图像的剪切

【过程方法】讲授、演示、实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图像的采集、图像加工工具以及图像设计方面的知识。

图像采集:手机、数码相机、扫描仪、视频截取、网络搜索等 图像加工工具:画图、Flash、Photoshop、AutoCAD、CorelDraw等 图像设计:目的是传达信息,总的原则是要用形象、生动、易被视觉接受的形式来表现主题。

2、导入课题

通过来说,越是专业的的软件,操作就越复杂,需要学习的时间就越长。Photoshop虽然是一款专业的图像处理工具,功能非常强大,是专业人员的首选,但它的入门却十分容易。

这节课,我们就来试试,用Photoshop设计一张海报。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Photoshop的神奇之处。

二、教学活动一:神奇的Photoshop 课件展示用Photoshop制作的作品,让学生体会到Phososhop的神奇魅力。

三、教学活动二: Photoshop合成演示

1、出示素材图片,根据图像设计的目的与原则想想可合成为什么样的效果。 源图片:

2、教师演示:用Photoshop合成上面三图 合成后的图片:

四、教学活动三:设计并完成作品

1、发布素材图片到学生机

2、课件展示操作步骤

3、学生尝试将“灯泡”与“海面”合成为一张灯光装海水的图片

4、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针对较普通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

5、展示学生作品并点评

五、教学活动四:拓展

1、出示“刘羚羊”、“周老虎”图片及事件简介

2、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正确使用图像信息加工技术

六、课后练习:

继续完善课堂中的作品,向“灯泡”中添加更多的元素,并于下周上课前提交。 板书:

采集:手机、数码相机、扫描仪、视频截取、网络搜索等 加工工具:画图、Flash、Photoshop、AutoCAD、CorelDraw等 设计:目的是传达信息,总的原则是要用形象、生动、易被视觉接受

第四篇: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1.1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设计

1.1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持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组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介绍“信息技术”这门课在高中阶段的概况,信息技术对我们今后学习、生活的帮助;我校“信息技术”科目的相关的硬件、软件方面的情况及课程安排。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活动一:什么是信息?

1、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以下问题:

①从图1-1以及下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些都是信息吗?

②小组合作,提取生活中的“信息”实例。 要求至例举四条,组长提交实例,集体评论。 ③什么是信息? 学生举手回答。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也就是说,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称为信息。

教学活动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情景描述:因计算机房维护无法使用,老师想请你通知班上同学,下周信息技术课要在教室里上课,你会怎么做?

(口头通知、黑板上写通知、贴纸条等)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中,“知己知彼”是什么意思?“百战不殆”能说明什么?(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3、分组探讨:信息还有哪些特征?请举例说明,填写下表。

教学活动三:实践

完成教材P4 实践活动(1) 填写下表:

填写完后,进行组内自评和小组互评。 课后练习:教材P4 实践活动(2)

板书:

信息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

第五篇: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4.1文字处理 教学设计

4.1.1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汉字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汉字编码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总结需要利用文字处理技术解决的问题,并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让学生体会信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愿望。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 难点: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有谁曾经在电脑上处理过文档? 点名回答,并进行评价

2、展示上届学生的文档作品

提问:你觉得这些文档怎么样?你能做得出来吗? 引出课题

二、教学活动一:体验文字处理技术

1、阅读资料P57 资料一:汉字的造字法有四种:

象形:用一个图画来表示有形可见的事物,如“日”、“月” ;

指事:借助抽象符号来表示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如:本、末。

会意:用几个象形字拼成一个字。

形声:字的一部分是“形旁”表示字义,一部分是“声旁”表示读音。 资料

二、书法是一种凝结了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特殊的艺术形式 。 资料三: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简史

2、自主体验:电子东巴

实践活动:使用共享软件“电子东巴”,输入汉字,体验东巴象形文字。完成下表:

三、教学活动二:汉字的编码

1、学生阅读教材P60资料,了解字符编码的概念、汉字编码的种类

2、介绍汉字的编码

1)用于汉字输入的编码——输入码(外码):

计算机上输入汉字的方法有多种,有键盘编码输入,语音输入法,手写输入法,扫描识别输入,最常用的是键盘编码输入。

汉字输入码是指直接从键盘输入的各种汉字输入方法的编码,属于外码。如智能ABC、五笔等。

2)用于储存汉字的编码——机内码(内码):

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而统一使用的代码。如国标码(GB)、BIG5码。

3)用于输出汉字的编码——输出码(字型码):

在屏幕上显示或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的点阵存储信息,由汉字的字模信息所组成。(有16X

16、24X

24、32X

32、48X

48、64X64点阵) 现在打印所用字模基本不再使用点阵字模,而是True Type曲线字库。

3、汉字的处理过程

基本过程:键盘输入(输入码)——编码转换(机内码)——编辑与输出(字型码)

演示:分别用五笔输入法、拼音输入法输入文字,让学生观察输入法提示条上的编码提示

四、课后实践:

1、尝试使用Windows附件中的“TrueType造字程序”(Windows7中的“专用字符编辑程序”)造字。

2、打字员曾经是一门职业,现在打字则是一个人的基本技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说你的观点。

板书:

输入的编码——输入码(外码) 储存汉字的编码——机内码(内码) 输出汉字的编码——输出码(字型码)

4.1.2 文字处理软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特征;能利用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字处理软件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软件;掌握WORD2000的常用功能使用方法,学会知识迁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不同字处理软件加工处理信息方法的探索,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 难点:围绕主题加工文本信息。 【教学方法】演示、实践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教材p63-64,完成下面导学案的习题。

(一)、字处理软件基本特征

1、文字处理就是对文字类稿件 输入 、 编辑 、 排版 和 发布 。

2、常用的字处理软件有( 记事本和写字板 )( word )( wps )

3、字处理软件的特征是

1、图形用户界面(GUI) :简单易学 ;

2、功能丰富:个性选择;

3、变化迅速:易于迁移

(二)、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

1、 Windows 操作系统附带有“”和“”两个应用程序,使用它们可以进行简单文字处理。

2、__________是Microsoft Office套装软件之一,也是目前功能最强大的字处理软件之一,据有良好的国际通用性。_________是我国金山公司自主开发的优秀字处理软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更加符合中文用户的使用习惯。

3、 网页制作工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稿演示工具(如____________)等也可以用来加工文本,还可以把它们当作文字处理工具来使用。

二、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习题一,幻灯片展示答案。

2、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习题二,幻灯片展示答案。

三、利用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

1、根据某某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了字处理软件有着不同的加工表达特点,因此,我们在加工文本信息时,必须根据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

字处理软件,初中的时候同学们就有学过,它的一般操作(同学们自由回答):有撤销、重复、新建、打开、关闭、保存、文字的剪切、复制和粘贴、设置字型、字号等等。 应用字处理软件可以编排出美观的版面,设计出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满足我们对文本信息加工的需要,因此,明确需求是信息加工的前提。

四、课堂探究

任务:教师展示节日画报,同学们探讨,画报的主题是什么?它的制作需求是什么?它的构成元素有哪些?如果让你来做这个海报,你会选用哪个字处理软件来完成任务?

(一)教师展示重阳节画报,师生共同探究它们有哪些的组成元素以及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进行制作。

(回答包含有: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可以用word、wps、和、Powerpoint来制作。)

探究活动:中国还有很多节日,请学生任选一个节日为主题,按小组探究,制作出一张电子画报,并把作品保存到:

路径:我的电脑的G盘——学生作品——班级文件夹中。 文件名:同学自己的姓名.doc (画报素材在:我的电脑—G盘—节日素材文件夹中,也可以自己搜集素材) 学生活动:

自由选择一款字处理软件,进行探究活动。如果有困难可以小组讨论或向老师求助,完成任务后,按要求及时保存文件并举手示意完成任务。

(时间约十五分钟)

2、教师将选出优秀作品,同时请制作者讲述创意思路和制作过程; 3、请同学们通过操作实践,归纳出制作电子报刊的一般过程。 教师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对操作有疑问的同学及时纠正指导,对有创意的同学给以肯定。在大部分同学完成制作时,利用教学系统大屏幕展示同学作品,共同选出优秀作品后,请同学讲述创意思路和操作方法。

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通过刚才的操作实践,归纳出制作电子报刊的一般过程。 生:(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帮助归纳) 制作电子报刊的一般过程:

1、确定主题

主题明确,内容健康,选题时要开阔视野,树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意识。

2、收集与选择素材

围绕主题内容选择和收集,素材类型包括文本、图片等。

3、设计版面

(1)版面设计要点:确定版面尺寸大小和页边距;确定版面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确定版面结构

(2)报刊的版面结构:报头、报眉、标题、正文、图片、装饰图案 (3)排版的一般要求:区域划分清晰、版式美观、易于理解;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合理 ;布局平衡合理、易于观看和检索

制作作品

页面风格与主题相符、形式新颖;背景能很好地衬托出主题; 图片、艺术字使用合理,能提高访问者兴趣并有助于理解相关文本。

5、评价修改

评价方法:自我评价、小组互评、老师点评 评价标准:思想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

五、拓展提升:以校园生活

(展示电子报“校园生活”),老师在这里抛砖引玉,请同学们以“校园生活”为主题,制作一张电子报刊。

(素材在:我的电脑——G盘—— “字处理软件素材”——“校园生活素材”文件夹里,也可以自己上网搜集素材)

板书:

确定主题 收集与选择素材 设计版面 制作作品

4.1.3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及形象化。

过程与方法:用所学知识对文本进行结构化与形象化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对文本信息进行多种形式的加工,达到理想的效果。

【重点难点】

重点: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 难点: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信息的选用范围 【教学方法】演示、实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各位同学都是今年考入我校的新生,还记得你们从填报志愿到取得录取通知书的过程吗? 学生写出自己经历的录取过程。 教师收集不同的描述方式。

二、教学活动一: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

1、展示同学们的描述方式 教师针对描述内容设计流程图

学生对比原来的文字描述方式与流程图方式的优缺点 引出“结构化表达”

2、实践

阅读P67“实践”资料,了解常见的结构化表达方式。 a. 文字表达 b. 项目式表达 c. 表格表达 d. 结构图表达

e. 流程图表达

教学活动二:文本信息的形象化表达

1、定义: 形象化表达方式是指借助生动的图形、图像表达信息,强化表意效果。达到增强文本信息的可读性,超越语言文字壁垒,实现更深刻意义和更广范围的信息交流。

2、实践

比较文字表达、结构图表达、图形化表达 a. 文字表达

北京时间 2000 年 10 月 21 日凌晨,第 12 届亚洲杯小组赛全部结束,八强全部产生,四分之一决赛的具体对阵形势为:中国队对卡塔尔队,日本队对伊拉克队,两组胜者将在半决赛中相遇;伊朗队对韩国队,科威特队对沙特队,两组胜者进入半决赛。

b. 结构图表达

c. 图形化表达

课堂小结:

1、字处理软件既是一种信息加工工具,也是一种信息表达工具。

2、文字是很好的信息表达方式,但有时可能会显得不够直观。

3、结构化和形象化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要作出适当的选择。

4、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同时具有结构化和形象化两种特点。

四、课后实践:

今年的高三篮球比赛已经结束,参赛班级、比赛流程、结果等资料已经通过文件、宣传橱窗等进行了公布,请同学们通过本节课学习到的各种表达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制作更好的公布告示。 板书:

字处理软件 信息加工工具 表达工具。 有时可能会显得不够直观 结构化 形象化

上一篇:工作疏忽自我检讨下一篇:工作一年教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