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经济增长率范文

2022-06-10

第一篇:各国经济增长率范文

欧元区各国经济增长差异明显

2013-3-31 5:57:56来源:2013年03月30日19:32商务部奥地利媒体综合报道, 周四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报告称,美国和日本正在引领经济反弹势头,而欧元区则相对落后。预计七国集团(G7)第一季度经济增速为2.3%,第二季度为1.8%。欧元区几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增长率仍存在明显差异。德国经济有显著增长,预计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经济增速分别可达

2.3%和2.6%。相反,法国和意大利的经济数据较为负面,法国从第二季度起才能实现正增长,预计增幅为0.4%,意大利今年上半年将始终身陷经济衰退。鉴于欧元区经济依然比较脆弱,经合组织建议欧洲央行继续下调利率,刺激经济复苏。

第二篇:GDP增长不等于经济增长

随着金融危机的来袭,越来越多人已经对许多经济名词并不陌生。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并且大多数人都常常把经济增长理解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划上等号。在今天的各行各业里,GDP的增长都是深入人心的一件事情,我们的眼睛都关注着GDP每年增长多少。但是真正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一个长期现象,是指一个经济在长期所能维持的增长。它牵涉到人口的变动、资本的形成、教育、制度变化和开放政策等多个方面。不能简单的把GDP增长当做经济增长。

大家一般比较熟悉的是短期经济的发展问题,怎么保持今年GDP比去年的有所增加,这是当前地方政府工作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但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会计含义的增长。因为GDP实际上是指这一年里面各个行业所创造的新的价值的总和,但是统计所有行业的增加值在现实中是很困难的,通常情况下采取估算法。比如,28大类行业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增加值。而增加值基本上是用总产值乘以增加值率得到。比如服装这个行业,增加值可能占总产值的比重根据以往的经验大概推算出,比如40%,60%都是人家转移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所以,一旦我们过分关注GDP,我们就自然会去关注总产值。这一来,事实上就可以先确定GDP的增长率目标,然后倒算出行业的总产值必须实现多少才能保障GDP增长目标的实现,这就必须有多少投资项目下去才行。

可是产值增加的多少从长期来看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当年增加的产值完全可以变成日后的库存。这就是增长目标短期化的问题。

再有,增值税在中央和地方分享以后,刺激了地方去搞制造业,因为增值税主要来自于制造业。做大制造业产值最方便可行的办法就是做投融资项目,而在现阶段做项目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招商引资,项目来了就万事大吉了。这样就形成了今天短期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范式。这样一个发展的范式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和我们对GDP的核算方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还有,很多人认为既然GDP总值不能很好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那么平均一下算出的人均GDP应该能够很好的反映了,其实并不然。人均GDP对于居民收入差异不大的地区进行衡量时还能够较真实的反映,但现在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悬殊,沿海和内陆城市发展不平衡,算人均GDP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所以,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增长,衡量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并不能仅仅盯住GDP不放,而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评价。

第三篇: 按均衡理论分析各国经济

包海松

经济理论只有能与现实相对应或得到实践检验才能得到认可。我认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个体均衡与社会整体均衡的协调问题。个体均衡是指社会个体得到充分就业收入后出于利益最大化原则作出消费与储蓄安排;社会整体均衡是指社会的消费与投资总需求能实现充分就业状态。换言之,如果社会个体在得到上一期充分就业收入后作出的消费与储蓄安排能使本期继续实现社会充分就业,则表示个体均衡与社会整体均衡实现了协调;否则,失业将会出现,个体均衡与整体均衡就不协调,经济将出现失衡。实现个体均衡与整体均衡协调的条件充分就业意图储蓄等于社会合意投资。一旦充分就业意图储蓄超过社会合意投资,经济将收缩,以使实际储蓄等于投资。因此,现代经济的核心就是如何缩小或弥补这一缺口,以实现较充分就业。

以上观点实际上也是凯恩斯理论的部分思想。对于凯恩斯理论,许多人被其复杂的理论体系所迷惑。事实上,凯恩斯的核心思想并不复杂,只是他的书写得不好(表达不好加上部分论点错误)才造成了误解。我将凯恩斯理论简单概括如下:由于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使充分就业意图储蓄超过社会合意投资,于是失业出现。为了弥补这一缺口,凯恩斯认为应该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来实现。

我认为,经济体应该从内部均衡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使这一缺口趋向于零。凯恩斯的主张虽然能够暂时解决问题,但决非长久之策。事实上当今的债务危机是过度使用财政政策的结果。假如经济失衡是暂时的,那么凯恩斯的主张具有合理性。但如果失衡是长期的,财政政策就不具有可持续性,而必须要从内部平衡这一缺口。我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总体趋势是这一缺口的会越来越大,当然前提是在其他政策不变的条件下。据此,我提出了解决失业及债务危机、经济危机的办法,一是降低边际储蓄效用;二是缩小贫富差距;三是减少法定工作时间。(具体参见“失业与债务危机”, http://bbs.pinggu.org/thread-1424210-1-1.html)

我将这些观点称为“均衡理论”(目的是为了方便),按照这一理论,下面分析一些国家当前的经济。

一、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及解决办法

1、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

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充分就业意图储蓄远高于社会合意投资”,由此造成的潜在危机日益加重。中国处于充分就业意图储蓄远高于社会合意投资的主要体现是储蓄率居高不下,而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及消费率持续走低。2007年中国的储蓄率为52%,2008年至2010年这三年的储蓄率都是53% ,而同期世界平均储蓄率仅为20% 。世界上其他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值一般在0.6以上。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根源有三个:边际储蓄效用过高、贫富差距及国企,下面分别进行论述。

(1)、边际储蓄效用过高。消费的决定因素是边际消费效用与边际储蓄效用对比。在消费效用不变的条件下,边际储蓄效用是消费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经济多年高速发展使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民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随着收入提高、消费增长,居民的边际消费效用也随之递减。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与福利水平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相应改善,使得中国居民的边际储蓄效用处于很高的水平。这样,中国居民从不断增长的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过高,用于消费的部分过低。使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据著名市场调查机构尼尔森公司的报告,2010年中国储蓄总额达到GDP的50%,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其中家庭储蓄占GDP的比重在16%左右 。尼尔森公司报告称,医疗和退休后的预防性储蓄是中国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该公司的报告还认为,结婚、购房、子女教育、赡养父母等各生活阶段花费的高成本,导致家庭预防性储蓄居高不下。

(2)、贫富差距。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储蓄率上升,原因是贫富差距越大则少数富人获得的财富越多,但由于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换言之即是边际消费效用较低),因此会将增加收入中的大部分用于储蓄,从而进一步扩大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之间的缺口。显然,贫富差距越大,则储蓄率越高、消费率越低。中国目前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成了储蓄率高企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因此使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3)、国企。国企为何导致中国消费不足?原因在于国企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比例,而国企收入没有进入经济的消费环节。2011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2万亿元,实现净利润9173.3亿元。截至2011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8万亿元,净资产10.7万亿.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市场中每个人的收入都来源于别人的消费,同时每个人的消费也都成为别人收入的一部分。假如部分人在得到收入后几乎不消费,则其他人的收入会因此下降。还是拿鲁滨逊的海岛社会来说,当鲁滨逊决定将部分收入储蓄起来时,他的同伴将因少了鲁滨逊的需求需减少产出。反过来,他将因使收入下降而减少对鲁滨逊产品的需求,这又导致鲁滨逊收入下降。因此,鲁滨逊的储蓄将使自己及他人的收入都下降。显然,社会的每一分产出都必须成为下一期消费或投资的一部分,否则社会产出必将下降。

如果把国企看作一个特殊人,则这个特殊人不但占有巨额资源,而且只生产不消费。一方面,这个特殊人占有较多资源在社会产出中分得的比例就较高;另一方面,这个特殊人不需要消费,每期利润全部储蓄下来投入下一期产出,这就使其在下一期的产出中能分得更多。于是这个特殊人越来越富,而普通人则越来越穷,形成“国富民穷”。特殊人获得越多,其他人所得就越少,从而使消费需求下降、失业增加。经济的本质是生产与消费的循环,但这个特殊人只参与了财富生产环节而没有参与财富消费环节,这就使得生产与消费之间出现不平衡,产出高于消费。为了弥补消费不足造成的总需求不足,只能加大投资需求。于是中国的投资总额逐年大幅上升,而国企这个特殊人为政府扩大投资提供了资金支持。换一种思路看,投资实际上也相当于这个特殊人的“消费”。也就是说,在中国这个市场里,普通人消费一般意义上的消费品,而这个特殊人消费“铁路、公路、桥梁、基建”等特殊消费品。如果将这两种消费相加,则调整后的总消费占GDP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到接近其他同等发展程度国家的水平。

然而,过度的特殊消费并不会为国民带来福利,仅仅起到了弥补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之间的缺口、平衡产出与消费的作用。同时,政府过度投资事实上也带来了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因此,要真正实现经济平衡循环,必须要使国企这部分财富分配(体现)到每一个国民手上。也就是说国企的所得要变成国民的所得,并通过国民消费实现社会消费与产出的平衡。在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国企的问题首先在于如何使这部分财富合理分配到每一位国民的手中,在此基础上谈国企的改革才是正确的思路。

2、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

危机的缓解。既然充分就业意图储蓄远高于社会合意投资,按理经济将收缩,失业率会大幅上升。但这些目前在中国并没有发生,原因在于中国通过大规模投资来弥补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合意投资之间的缺口。同时,房地产热暂时放大的市场需求,使总产出趋向于充分就业产出。另外,净出口这些年来对弥补这一缺口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很显然,中国正是通过增加投资与扩大出口来填补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合意投资之间的缺口。但是这必然会导致经济过于依赖投资与出口。投资过多的后果必然是产能过剩,这就是中国产能过剩的主要根源。与此同时,过于依赖投资的增长方式又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很显然,中国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之间缺口的不断扩大是导致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的主要根源。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潜在就业危机的根源都在于此。贫富两极分化扩大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之间的缺口,而中国采取的解决措施又导致两极分化进一步扩大,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缺口。

问题的解决。本质上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与其他国家债务危机都是同一根源,也就是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缩小(如果不能完全使之相等的话)两者之间的差距,减少储蓄,增加消费。由于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储蓄的决定因素是边际消费效用与边际储蓄效用对比,而边际消费效用相对稳定,因此就必须降低中国居民的边际储蓄效用。降低储蓄效用的根本办法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稳定居民的收入与支出预期。同时,从整个社会来说,在产出一定的条件下,贫富差距越小则充分就业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之间的缺口也越小,这表明必须适当缩小中国贫富差距。另外,在经济循环中所有的产出都是要对应所得者的,而国企在经济循环中的地位不清晰,这是导致中国消费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3、中国经济简单前瞻

如果中国不在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及国企改革上做文章,那么用额外需求弥补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缺口的措施不具有可持续性。换言之,只要政府投资行为走到了尽头、房地产泡沫破裂,那么中国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之间的巨大缺口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黑洞。在这一黑洞的作用下,中国的居民消费会螺旋式下降。可以预见,在经济收缩的压力下,政府会想办法激活房地产市场、放松银根、加扩大政府投资。然而,这些行为如以往的任何调控一样,只能暂时起一定作用,过后又会使矛盾加倍激化。在此呼吁:中国应该立即降低边际储蓄效用、缩小贫富差距、合理分配国企财富。

二、日本经济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失败之后,日本出人意料地在短短不到三十年时间内迅速崛起,很快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股突如其来且异常强劲的“日本冲击波”迅速影响着全球市场,改变了世界经济竞争的大格局。

但是,从1991年开始,日本经济骤然减速,经济长期停滞。自此开始,日本政府不断采用大规律刺激措施,力度一次比一次大。然而,虽然刺激政策超过了二十年,经济始终未见起色,反而是政府债务越来越重。每当经济有千分之一的增长时,日本政府就会兴奋地宣布经济将走出衰退,迈向增长(这一幕现正在欧美上映)。但是,迎接日本人民的不是经济增长,而是债务增长。日本国债超过GDP200%,是发达国家中债务占GDP比重最高的国家。然而,与日本政府债务增加对应的是日本国民储蓄的增加。在这里,假如日本的国债与储蓄都平均分配到国民手里,则人们将发现日本既没有巨额的政府债务,也没有大笔的个人储蓄。换言之,只要调节好消费与储蓄,日本经济完全可以不依赖债务。

日本为何这些年来经济停滞?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充分就业意图储蓄超过合意投资。一直来日本的储蓄率在发达国家是最高的。在经济起飞阶段高储蓄率可以转化为高投资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这能很好地解释了日本等东亚国家为何经济能够快速增长的原因。然而,一旦经济增长到一定水平后,对投资的需求会稳定下来或会略有下降,而产出的增加会使储蓄增加。同时,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福利水平又是比较低的。这样一来就使得日本的边际储蓄效用过高,造成充分就业意图储蓄就会超过社会合意投资,使失业出现。为了弥补这一缺口,日本只能不断通过财政赤字向市场增加需求。这自然使得日本对债务的依赖无法自拔。可以说,只要日本不调整充分就业意图储蓄与社会合意投资之间的缺口,日本的债务就将不断上升,直至某一天轰然倒下。

第四篇:各省对一带一路各国经济贡献

中国各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经济贡献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依赖程度在加深。然而这种采用进出口总额对依赖程度的刻画并不全面,而通过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的方法可剔除出口中的进口中间投入的影响,有利于真实反映出口对本地GDP增长的实际贡献。以下将对30省(市、区)出口“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地区进行详细解析。

(1) 蒙俄地区。出口到俄罗斯和蒙古国对各省(市、区)GDP增长的贡献程度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及东部沿海地区。其中,黑龙江出口蒙俄对GDP增长的贡献最大,达到2.62%;其次是浙江,达到1.29%;广东、上海、河北、新疆出口到蒙俄对GDP增长的贡献也都超过了0.5%.蒙俄地区地广人稀,经济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加之经济总量并不大。因此,出口到蒙俄对中国大部分省份的GDP增长的贡献较低。由于东部地区具有海运优势,黑龙江、新疆与蒙俄具有地缘接壤优势,使得东部沿海省份和黑龙江、新疆出口到蒙俄对GDP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大。

(2) 中亚5国。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中国与中亚5国经贸发展迅速,从2001年的15.09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449.7亿美元。但各省(市、区)对中亚5国出口对GDP贡献的空间分异也十分明显。其中,新疆出口到中亚5国对GDP的贡献率高达8.18%,其他省份出口到中亚5国的GDP贡献均不大于0.5%.中亚5国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国家,新疆与中亚5国地理位置毗邻,且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相互之间在资源条件、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经贸往来频繁。相比中国其他省(市、区),新疆对中亚地区出口占有绝对的资源、区位、产业、政策以及文化认同优势等,因此新疆是对中亚5国开放的前沿地区。

(3) 东南亚11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 东南亚11国与中国与贸易联系紧密。其地缘、亲缘、文缘优势使得沿海省(市、区)对东南亚11国的出口对当地GDP的拉动比较明显;尤其是广东和上海对东南亚的出口拉动贡献程度分别达6.4%和4.5%。此外,福建、浙江、江苏、天津以及云南对东南亚的出口对其GDP增长的贡献也较大。东南亚国家多数为沿海国家,整体经济总量较大, 沿海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各国贸易往来密切,对东南亚地区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云南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与东南亚的缅甸等国接壤,因此与其贸易具有较大的地缘优势。

(4) 南亚8国。南亚8国毗邻中国的云南、西藏、新疆等西部省份,但出口到南亚8国对其GDP增长贡献程度高的省(市、区)则主要为浙江、广东、上海、江苏等沿海省市,其贡献程度分别达到1.83%、1.42%、1.12%、1.02%.由于地理条件的局限(喜马拉雅山地),南亚与中国经贸联系的主要通道还是以海上通道为主,主要是依赖穿越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比中国到澳大利亚的运输距离还要远;陆上通道较少,限制了中国西部省(市、区)与南亚8国的经贸联系。

(5) 中东欧19国。中东欧国家主要由东欧各国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等组成,目前部分中东欧国家又是欧盟成员国。空间距离上,中东欧19 国是在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离中国较远的区域,海路运输、陆路运输都不太便利。此外,中东欧国家对中国双边贸易中商品结构的高度相似性导致了挤出性竞争关系,使得中国与中东欧19国贸易增长相对缓慢,中国各省(市、区)与其贸易联系也相对不够紧密。其中各省(市、区)出口到中东欧19国对GDP增长贡献程度大于1%的只有浙江省,也仅为1.25%。从出口到中东欧19国对各省(市、区)GDP 增长的贡献程度的空间格局来看,沿海省市占据相对优势。但是,中国与中东欧19国的贸易中,海路运输距离却远大于陆路运输距离,因此随着通往中东欧的货运班列开通,陆路运输所占份额明显上升,由此带动了西部省(市、区)与这些国家的货物运输、经济往来,提高西部省(市、区)出口中东欧19国对GDP增长的贡献程度,缩小各省(市、区)之间当前的空间差异。

(6) 西亚、中东19国。该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新兴出口市场,与其贸易联系紧密程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仅次于东南亚11国。由于西亚、中东19国与中国的贸易呈现出较强的互补性,中国主要对其出口机电产品,从其进口石油等矿产品,因此,对其出口对中国各省(市、区) GDP增长贡献程度较高的省份仍以沿海地区为主, 其中浙江、广东分别达到3.86%和3.28%;此外,福建、上海、江苏、天津也都在1%以上。除沿海省(市、区)外,仅有重庆出口对其GDP增长贡献达到1%以上。其他省份的贡献相对较低。西亚地区与中国距离较远,主要货物运输渠道为海上运输,因此沿海各省(市、区)与其贸易联系相对紧密,对其出口对本地GDP增长贡献更高。

第五篇:转变经济增长观念

转变经济增长观念,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又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该矿依靠自身优势,在稳定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型的生态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矿井效益最大化。

(一)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固体废弃物实现综合利用。该矿立足煤炭资源优势,建立了一座坑口电厂,将煤矸石、煤泥等劣质燃料作为原料进行发电、供热,再将发电产生的烟灰、炉渣作为水泥、空心砌块砖等的制作材料,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该矿分别于2003年7月、2005年9月分二期工程兴建了总装机容量为24兆瓦的综合利用电厂,被山东省经贸委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电厂。电厂一期两台35t/h锅炉和二期一台75t/h锅炉,年消耗洗矸石16万吨、煤泥8.5万吨、中煤4万吨,每年减少洗矸石储运费、占地费、环保费等费用348万元。电厂二期工程投产后,通过配套煤泥输送管道能够全部消化矿井洗煤产生的副产品。电厂锅炉产生的灰渣卖给水泥厂、砖厂,变废为宝,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避免了二次污染,实现了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

(二)发展煤炭资源深加工,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该矿坚持品种增效、提质增效理念,通过加大煤炭洗选力度,变过去单纯卖原煤为现在入洗原煤卖精煤、副产品用于发电的循环利用模式。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对原洗煤厂进行了改扩建,使煤炭入洗能力由原来的90万吨/年提高到现在的180万吨/年,实现了煤炭的全部洗选。通过对煤泥水系统进行改造,将洗煤厂煤泥直接用于电厂发电,有效降低了发电成本。该矿洗煤厂2006年被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山东省煤炭运销协会评为“全省十佳选煤厂”。

(三)改造污水处理系统,实现矿井水循环利用。2007年该矿投入专项资金450万元,对矿井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改扩建,对矿井水、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设施进行了全面更新改造,采用了先进的生化+好氧水解酸化处理工艺和重力式全自动无阀滤池处理工艺,污水经处理后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污水处理后,全部作为电厂锅炉循环冷却水、锅炉软化水及绿化冲洗用水等水源用,实现了生活污水零排放。矿井水经处理后,广泛用于选煤厂生产用水、井下洒尘、工业场地绿化、井下消防等,全部实现了零排放。通过对矿井和生活污水处理的分类循环利用,达到了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有效解决了“三废”污染,每年可节约水资源费53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环保效益。

二、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矿井节能减排工作

该矿把节能减排作为矿井实现低成本、高产出的有效途径,按照增收节支、节能降耗的原则,积极推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节能管理模式,狠抓节能减排体系建设,确保节能减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着力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领导、工作和监督“三个”机构。该矿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机构,设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配齐了专兼职人员,主要负责统筹解决矿井的节能减排工作。并成立了节能减排监察执法队伍,负责矿井节能减排各项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的监督。专门制定了《古城煤矿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古城煤矿能源计量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明确了要求,划分了责任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着力建立完善节能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三个”体系。该矿认为,节能减排体系不完善,各项工作就难以落实,各项制度就会流于形式,指标、监测和考核三个体系缺一不可。在节能方面,该矿完善了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和方式方法,为节能目标制定、任务考核和责任追究提供了依据。在减排方面,该矿改进了统计和考核方法,形成科学的环境统计体系,实现了重点污染源排污数据的统一采集、统一核定、统一公布,实时掌握污染源增减动态变化情况。

(三)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和培训“三项”机制。该矿充分利用《古煤信报》、矿电视台、广播、网络等媒体,不厌其烦的宣传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意义。利用周

二、周五职工学习日,加强节能减排教育,提高职工的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利用矿安培中心,先后对22人进行业务技术培训,业务和管理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三、整合内部资源,努力构建生态文明矿区

该矿按照构建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积极围绕整合内部资源、优化结构做文章,坚持多措并举,全力构建生态文明矿区。

(一)坚持精收细采,努力提高煤炭回收率。该矿在下达生产计划的同时下达采区煤炭资源回收率考核指标,并与当班工资、奖金直接挂钩,保证了煤炭资源最大限度的回收。通过加强采煤方法研究,发明了双轮放煤和多架联合放煤技术,使煤炭回收率提高8.5%,每一个月多回收矿产资源1万多吨。为减少残留煤的流失,建立了矸石筛选系统,将原本放弃的掘进矸石进行筛选,使矸石中的残留煤得到了有效回收,一年可增加效益200多万元。

(二)坚持热电联产,推广余热利用技术。该矿针对电厂富余蒸汽,2004年下半年投资1100万元配套建设了兖州城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主管网6公里,管网供热能力可达120t/h,年供热量56万吉焦。城市集中供热的实施,取代了分布在城区内的5-10t/h小型锅炉9台、“黑烟囱”4座,解决了城区环境污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实现了热电联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落后生产能力。该矿聘请具有资质的监测部门进行能耗检测,对不合格、不符合规定的坚决淘汰及更新,积极推广技术工艺改革,淘汰高耗能机电设备,杜绝了“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一是地面扇风机电源由低压供电改为高压供电,提高了系统功率因数、降低了损耗,同时选用轴流式高效风机电机,每年可节约用电量34万度。二是对电厂内一台200KVA变压器及主扇风机房2台400KVA变压器进行淘汰,可节约电量2万度。三是对电厂内1#、3#风机进行改造,安装了变频调速装置,提高了风机效率,减少了用电量,每年可节约近17万度电量。四是对矿井原有压风机进行更新改造,将原来L-22/7型空压机改为现在的MLGF-20/8-132G型移动式双螺杆压缩机,同时安装无功就地补偿装置,每年可节约电费约19.43万元。五是将井下原JKY2.5/2.0BS型2.5米液压绞车改造成为现在的2JK-2.5×1.5/20E型绞车,使用6KV高压电机低频变速驱动,提高了安全可靠性,每年可节约用电量41.6万度。

(四)推广煤矸置换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开采。自2007年开始,该矿大力推广应用置换开采新技术,自行成功研制了抛矸系列设备,对矸石集中运输系统、回填系统进行了完善。目前,该矿-505水平充填系统已经形成。 2007年上半年,已置换出原煤3.5万吨,不仅做到矸石不升井,节约了提升运输时间和费用,还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回收率。

(五)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构建节约型企业。该矿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工艺和技术装备,对各种大型耗能设备采用电机调速技术,节电率达到16%以上。采用了低损耗新型变压器,优化变压器的运行方式,应用高效电机及变频调速技术提高用电效率,采用动态无功补偿技术,提高系统功率因数。积极推广使用LED冷光源节能照明灯技术,节能灯具普及率达到100%,实现绿色照明。电厂积极采用了脱硫效率在75%以上的石灰石炉内高效脱硫法、除尘效率在99.7%以上的高压静电除尘设备等节能环保新技术,锅炉烟气、烟尘实现达标排放。今后,该矿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本质安全型、节约环保型、和谐发展型”现代化矿井为目标,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狠抓节能减排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南屯煤矿开展"艰苦奋斗 创建节约型矿井"主题教育活动纪实 2007-5-18 13:29:53国际煤炭网 网友评论

今年年初,兖矿集团南屯煤矿把“艰苦奋斗,创建节约型矿井”主题教育活动作为矿党委贯穿全年各项工作的一条主线,制定下发了主题教育活动意见,多措并举,引导职工树立了由增产增效转变为节约挖潜增效、“要我节约”转变为“我要节约”的观念。一季度,这个矿坚持抓大不放小、既拣“芝麻”又不丢“西瓜”的原则,通过强化教育、严格管理、科技创新、修旧利废等措施,严把节约各个关口,实现了修复材料460万元,完成利废总额455万元。强化教育提意识

为提升职工节约意识,这个矿党委下发了主题教育活动宣传提纲,在全矿征集“我身边的浪费现象”1000余条,节约小窍门100余个,并成立了主题教育活动督导组,对全矿开展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综合分析;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提纲、标语等多种形式,加大力宣传教育力度,大力营造“节约无处不在”的浓厚氛围。同时,这个矿分层次创新活动载体,在全矿党员中开展“大家向我看齐”和“艰苦奋斗、廉洁从业、和谐发展”教育活动;在职工群众中开展“节约从我做起”活动;在团员青年中开展“团员先行一步”活动;在青少年中开展“争当节约小能手”活动;在离退休职工、家属中开展“发挥余热献良策”活动,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人人讲节约、事事讲节约、处处讲节约、时时讲节约的良好风尚。狠抓管理促节约

这个矿各单位不断加大生产经营管理力度,科学合理组织生产,向管理要效益。掘进三区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优化爆破、支护、设备三个参数,提高炮眼利用率,提高光爆眼痕率,提高材料回收复用率为主要内容的“三优化三提高”活动,有效降低了材料消耗。综掘准备队组织职工开展“我为节支降耗做贡献”活动,每月评出一名节约型能手进行奖励。洗煤厂深入开展“节约型车间、班组”和“节约型职工”竞赛、“节约材料十个一”等活动,并把实现节支降耗与“红旗车间”评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完善生产组织、优化产品结构、调整运输方式、努力改善现场环境,着力抓好现场各个环节的控制管理,实现了提质增效。运转工区严格执行避峰填谷的政策,避免设备空载运行,提高设备运行质量。煤质发运科通过控制井下头面、装载运输系统的源头、严格化验和抓好产品合理搭配等措施,提高了煤炭质量。机厂定期研究分析经营运行和材料节约情况,算好收入、支出、成本“三笔帐”,并从施工工艺、人员组织和设备使用三方面入手,加强对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严格监控,对材料的单位重量、厚度、长度进行严格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材料消耗。掘进二区建立“浪费行为和浪费现象”档案,坚持开展QC小组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创效活动,共收

到合理化建议37条。综采准备队开展了党员干部下井人人背“节约包”活动,随时随地捡螺杆、螺丝帽、“U”型销、密封垫等小物件,形成了全员抓节约的良好风气,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刘光福的背包里常备维修专用工具,随时处理支架滴漏跑冒现象。一季度,仅他一人回收利用的材料就达5万多元。

科技创新增效益

这个矿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通过不断创新技术和技术革新,向科技要效益。皮带工区鼓励“五小”发明和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经多方调研和实验采用磁敏开关利用涨紧绞车的固定方式实现了两项保护功能,降低了材料费用。综采队对设备、配件等进行合理改造,减少了损坏率,延长了使用寿命。房采队积极鼓励倡导技术革新,每季度组织一次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征集、评比活动。机厂应用技术革新,改造烘干系统,采用液化气烘烤替代电烘干,每月能节约用电3.6万余度。掘进二区通过长期开展 “五个一”等活动和小改小革、技术革新,将“节约型矿井”创建活动延伸到班组和个人,并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通过优化支护参数,加大间排距,适当减少锚杆支护数量,每月可节约锚杆3.4万元,大大降低了支护成本。掘进四区在打眼放炮时,严格控制巷道成型,采用光面爆破的施工工艺,避免出现无效断面,并加快新材料的推广运用,分步骤淘汰高耗能、低效率设备和产品。运搬工区利用报废矿车改造花车,改造后每辆花车节省资金7100元。综掘准备队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竞师学技等活动,为节支降耗提供智力支持;供电工区积极联系设备厂家为职工进行授课,使每名职工都能熟练掌握锂电矿灯、适配器等设备的结构、性能及维修方法,利用“模拟实验室”对各供电设备进行修复再使用,设计制作出铜铝过度平垫和穿墙套管连接装置,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修旧利废保节约

这个矿各单位注重加强对各种设备的维护和修旧利废,以节支降耗确保节约目标的实现。综采队层层设立包机制度,检修责任到人,按要求对设备进行日检、周检、月检,最大限度地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完好率,从源头上减少了材料消耗,并坚持修旧利废制度,对工字钢、板梁等轨道、各类液压胶管材料进行回收后优先复用。洗煤厂不断强化维修人员的责任心,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实现了由“事后维护”向“超前预防、定期维护”的转变,由原来的“维修工单一巡检”向“岗位工多方巡检”转变,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减少了材料、配件的消耗。皮带工区为每条皮带机建立了设备档案和设备“病历”,定期检查、紧固、润滑,降低了设备的事故率,并开展“废料堆里挖金子”活动,利用更换掉的旧皮带加工成挡煤板皮子和清扫器皮子使用,用旧托辊轴做钎子,节约了大量材料费用。通防工区充分利用机械加工设备齐全的优势,对钻探、防灭火设备、钻探工具、风筒等零部件进行及时维护,降低了通防工区主体材料费用投入。掘进四区严格落实包机责任制,加强对皮带的日常维护保养,杜绝磨、卷皮带的现象,延长皮带的使用周期和反复使用率,降低皮带消耗及新皮带的投入。综采准备队在生产过程中,剪开两端头老空网放煤,彻底清理架间、架前浮煤,实现了煤炭资源回收率大幅度提高和增产增效。回收队大力开展修旧利废工作,组织职工利用报废“U”型钢、路轨等制作铁道板、铁托盘等,一季度全队利用废料制作铁道板3150付,铁托盘1100个,修旧十字顶梁和排形钢700多架(根),铁托盘24000多个。

上一篇:广告公司的简介范文下一篇:供货协议书免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