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概论读后感

2023-05-31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概论读后感

政治学概论

一、政治的本质

1、政治是一种特殊是社会分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方式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3、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4、政治的基本问题和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5、政治是一种高级的政治活动

6、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它集中体现为一定社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经济利益的分配,即社会公共权力的阶级属性

7、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诸方面关系的集中表现

二、政党制度

(一)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1、两党制

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有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上台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 代表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

2、多党制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有两个以上的政党并立,参与竞选,有竞选获胜的政党组织政府的政党制度。

代表国家:法国、德国

3、一党制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一个政党掌握国家政权,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不允许其他政党与之竞争、角逐政权的政党制度。

代表国家:法西斯国家、亚非拉部分民族独立国家

(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特点

(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基础是四项基本原则

(2)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活动准则是宪法和法律

(3)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合作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

(4)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担负共同任务

2、作用

(1)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各方面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有利于国家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3、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

(1)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

(2)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3)政党的职能不同

(4)政党关系不同

三、政治权力结构的类型及其构成要素(P66)

(一)政治权力的结构类型

1、高度集权型政治结构

2、分权制衡型政治权力结构

3、议行合一型政治权力结构

(二)构成要素

1、立法权

2、行政权

3、司法权

四、政治管理的方式(P112)

1、政治领导

国家政权的拥有者用权力和权威,通过对政治客体施加影响力,确定社会政治生活的性质、目的以及政治统治相关的原则和方向。

2、政治决策

执政党和政府等政治管理主体为实现国家的根本利益和特定目标而做出的全局性重大决定和实施过程。

3、政治协调

政治管理主体调节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矛盾,维持社会生活和谐稳定发展的过程

4、政治监督

政治管理者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是公共权力机关在所掌握职权的正当范围内活动,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等活动的总称

五、政治参与的作用(P133)

1、政治参与影响经济发展

2、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稳定

3、政治参与影响社会公平和社会流动

4、政治参与影响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合法性

5、政治参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六、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和特征(P151)

政治体制改革是统治阶级中主张改革的政治领导集团为巩固和改善其政治而对现有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以及整个政治体系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政治运动。

(一)性质

1、政治改革是统治阶级对现有政治关系、政治制度以及整个政治体系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革新

2、政治改革是介于政治革命与政治改良之间的一种政治变革

(二)政治改革的特征

1、政治改革以统治阶级中主张改革的领导集团为主体

2、政治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存的统治为目的

3、政治改革以不损害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现存的基本制度为前提

4、政治改革操作的难度大

5、政治改革持续时间长

七、政治社会化的含义(P184)

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学习并接受主导政治文化并加以规范化,使自己成为有政治信念,掌握政治评价标准,持有与政治决策当局一致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个人社会政治行为社会化的过程。

八、国际政治的含义和特征(P188)

(一)国际政治: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其他行为主体之间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过程的总和。

(二)国际政治的特征

1、具有特定的自身利益和利益追求

2、具有特定的行为能力

3、具有特定的组织形态

九、民主政治的实现途径

(一)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建设

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民主政治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确立和发展商品经济,是确立和完善民主政治的必要途径。

2、保持特定的社会共同体的统一;消除政治差别;正确处理社会的重大矛盾分歧,不断调整利益关系格局。

3、破除封建政治意识和政治心理,消除非理性的、狂热的、偏激的或冷漠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

(二)民主政治的制度性建设

1、加强政治制度建设,在确立民主政治基本制度和原则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2、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形成统

一、完备、严格的法律体系;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接受人民监督

(三)公民的民主政治教育

1、提高社会教育水平

2、对公民进行必要的政治知识、法令、制度、规则、程序和政治技能的教育、传授和训练,使公民熟悉政治生活,了解民主规则和程序,掌握民主生活技能,从而直接参与民主政治的过程。

3、使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真正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以及自身利益紧密联系,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参与政治生活,实现政治权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十、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前提与保障条件。具体而言,没有改革,中国就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没有发展,中国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并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没有稳定,中国的改革发展就没有保障,已有成果也将会付之一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期就会错失。因此,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关系,实现动力、目的、前提的统一,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

十一、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

1、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四分开” 政府通过推进财税、投资、金融等方面改革,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通过规范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完善市场运行规则,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通过大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明显增强;通过规范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市场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加快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使市场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能承担起政府转移出来的专业性、技术性职能。

2、加强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决策

科学化决策:建立决策的中枢系统、参谋咨询系统、信息情报系统、监督反馈系统。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民主化决策: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广泛征询意见,充分协商和协调。同时,开拓多种渠道,倾听民众呼声,从民众中吸取智慧,使政府决策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建立在深厚扎实的群众

基础之上,真正做到顺民心,合民意,建立和完善决策的公开听证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法治化决策:政府决策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建立政府决策的法律制度,以便依法约束政府决策主体的行为,实现政府决策机制和决策全过程的法治化。

3、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明确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2008年通过《国务院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了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

4、推行行政问责制度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5、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性

2007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确立了“公开是原则,保密是特例”的理念,首次从法律上对政府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使广大群众对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信息能够一目了然,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多次发文,要求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公布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都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其他形式,强化政务公开,实行阳光行政。

6、 探索省直管县(市)体制

7、构建政府应急管理体系

8、 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9、积极推进机构改革

10、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十二、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外交的重要论述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

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孙关宏 政治学概论 第八章 政治发展

第八章政治发展

名词解释:

政治发展:广义上,政治发展是政治体系向更高级形态的变迁过程;狭义上,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学化、合理化。 政治改革: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革,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过程。 政治革命: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政治民主:是一种社会政治形式,以特定政治统治关系的确立为前提。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以多数决定为基本的规则,通过间接民主或直接民主的形式实现其价值与内容。 了决定性的作用,即政权内部发起的民主化,很少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三、政治反对派力量在终结权威主义政权、设定民主的框架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简答:

一、 什么是政治发展?

广义上,政治发展是政治体系向更高级形态的变迁过程,如从封建国家到绝对民主国家,从分散、多元的政治形态到同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从资本主义民主向社会主义民主的演进等等;狭义上,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如从习俗、惯例、传统治理向法律、制度治理的转变,从政治、行政合一的体制向官僚行政体制的变迁,从全能、集权政府向有限、分权政府的转化等。

二、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有哪些模式? 第一种是渐进—妥协的发展道路,以英国为典型。 第二种是激进—革命的发展道路,以法国为典型; 第三种是保守—改良的发展道路,以德国为典型。

三、简要叙述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共同特征? 与早期现代化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政治发展的进程中具有较大的特殊性,总体特征表现为后发性。首先,发展中国家由于启动政治发展的时期较晚,面临着时间与问题的巨大压力。其次,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是一种被动型政治发展,即由于在现代化的历史上属于晚来者而不得不具有某些特殊的发展逻辑。此外,发展中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它们的历史、文化传统因素等也对政治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政治民主的内涵是什么?

民主政治,是凭借公共权力,和平的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民主政治的核心内涵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

一、 选举。

第二、 各政治主体的专门化、自主化及其相互关系的

制约化。

第三、 不同意见的合法化。

五、 政治民主化的路径有哪些?

从政治转型的现实中可以归纳出多种民主化的路径,按照民主化的推动力量为标准,可以划分出如下几种类型。

一、战争、征服在民主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国内的社会、经济、政治力量在民主化进程中起到

第三篇: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B暴力强制即暴力机关(如武装力量、瞥察、法院、监狱)对居民中那些危害国家安全、侵害人民生命财产,破坏公共事业的刑事犯罪分子依法予以打击、惩治。

D单一制将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又可分为中央集权型和地方分权型两种。

多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各政党都可以依法单独或联合其它政党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 大国沙文主义大国在对待小国的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反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它抱着大国的民族优越感,把本民族本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粗暴地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人民的利益,所害他国的利益和主权,甚至进行侵略颠覆控制干涉和侮辱。

E二元君主制指君主拥有较大的实际权力的立宪君主政体。君主通过掌握内阁的任命权而控制着国家爱的行政权,因此内阁向君主负责,与掌握立法权的议会构成两个权力中心。

F复合制由若干国家或地区作为成员单位通过协议组成的联合体,其结构形式有邦联制和联邦制。 法西斯国家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它是垄断资本所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统治地位所实行的公开的恐怖专政。

福利国家20世纪3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基本形态。它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进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G公共权力(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共和制资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较为普遍的政权组织形式。它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理想形式。 国度在国际交往中,无论国家性质如何,都需要按一定地域、居民和政权构成的政治单位,即政治地理意义上的国家相往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称这种地理意义上的国家为国度。 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一般认为,其主要是国家之家难道法律,是在国家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规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调整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家的关系,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和活动原则、规章和规章制度的综合。

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组织体系和行为体系,是国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体系,是国际社会政治关系体系的总和。

国际政治格局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通常表现为一定的国际政治结构或体制、体系。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又称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活动中都应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体现为国际政治活动中的一切成文和不成文的原则、规则和规章。

国家形式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国家机构国家机关体系的综合,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在现实上,它是体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日常活动的组织体系。

国家的结构形式处理国家政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基本模式,也是一个国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 国家职能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表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国家的社会职能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执行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意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国家的政治职能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律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以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国家元首不是个人权力的体现,而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功能是在实际或形式上充当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最高政治领导者。国家元首依据国内法处于国家爱最高领导地位,根据国际惯例享有最高规格的国际礼遇,充当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国家利益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国家需求的满足,包括国家生产利益和国家发展利益。

国际条约由两个以上主权国家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正式达成的协议。

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即国家对内的最高权力和对外的独立权力。 J君主制

凡是最高权力集中于君主,其产生方法为世袭及无任期限制的终身任职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统称为君主制 L

罗斯福新政

立宪君主制称有限君主制,是资产阶级类型国家的一种政体。它是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君主的权力按宪法规定受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两院制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一种组织结构,即议会由两院组成,一般称为参上议院、众下议院,两院的权利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下>上。

两党制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爱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生理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资产阶级国家。它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立法机关是指有权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国家机关。

M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不可分割的领土之内,在最高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墓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以实行自治的民族成员为主组成自治机关,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行使自治权利,遵照国家总方针、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务,并积极参加全国的政治生活。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自决权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反映在国家结构上,它可以同其他民族一起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可以建立联邦制国家,或者完全分离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

Q契约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有代表性的国家起源论。它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以此说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合理性。它否定了神权论,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但缺乏科学的根据,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变成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武器。卢梭

权利结构问题一个国家如何统治或管理的问题,是一个国家如何行使政治权力或形式政治权力的形式问题。

R人民民主专政对人们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的国家政权,它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S神权论又称君权神授,主张国家来源于神或上天的一种理论。它是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国际典型的政治思想理论,其实质是维护专制权利。托马斯阿奎那 社会主义内容的民族化实现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任务的唯一正确途径,包括民族政权机关的民族化、经济发展的民族化、语言文化民族化。

社会发展指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运动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和发展过程;横向,指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一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各方面整体地运动和发展过程。 氏族是原始社会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原始公社制度的基本社会经济单位和基本社会组织。

社会主义国家,也叫做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它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在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国家。

T弹劾权是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监督政府的一项职权,即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个人的犯罪或严重失职行为进行报告和制裁,追究法律责任,罢免其职务或判罪。 W

王道孔孟提倡的为国以礼、为政以德,归结为以德行仁即为王道。

无为而治要求国家爱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但并非意味着统治者应该放弃对国家的治理。 委员会制国家的最高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体行驶的一种制度,称合议制。

X行为主义方法20实际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行政机关 负责拟定和执行法律、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对内对外事务的机关。 “小政府、大社会”指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要求政府少干预具体的经济活动,这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Y议会共和制凡是政府(内阁)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

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称为议会制共和国。 一党制是一个国家由一个政党独占政权的政党制度,法律上和事实上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与之争夺政权。

压力集团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政府施加影响和压力的利益集团。

Z政治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象,是以政治权利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政治价值评价人们对政治世界的看法,它包括人们对待、评价某种政治系统及其活动的标准,并由此形成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

政治社会化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政治发展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促进社会关系和政治结构向前发展的运动过程。 政治改革在政治发展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治关系的调整过程,其目的是根据变化的宏观环境解决或缓解各种新出现的矛盾,理顺各种关系,实现政治体制的自我完善。

政治总格局一个国家中代表各阶级、阶层以及其他利益群体的政治组织之间与国家政权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

政治团体是指在现代政治生活中那些不同于政党和国家政权机关、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决策形成过程的利益群体。

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它是国家形式中最主要的内容,主要涉及中央政权机关的设置、权利配置和相互关系等,决定了国家机关设置和权利配置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利结构和权利分配关系。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 主权国家的最高统治权,是指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即资产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它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最完善的民主制,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代议制、普选制、多党竞争制和分权制。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也即列宁所说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它是与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发展阶段联系在一起的。

专制君主制又称绝对君主制或无限君主制,是奴隶制、封建制国家所盛行的一种郡主制政体。典型特征是君主独立掌握最高统治权,君主拥有绝对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权力,也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在这种制度下,君主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大权于一身,通过直接对他负责的官僚机构进行统治。

质询权是资本主义国家监督政府的职权之一,即议员对政府的政策和政府成员所管理的事务提出口头或书面质询,要求有关者做出解释和答复。

第四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概论(多页版)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概论

1. 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指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

团,为着实现自身的政治目标,用反映本阶级或政治集团利益和意识形态,对人们的思想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转变其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促进其思想行为身着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方向变化发展的社会活动,它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

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学说)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启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我们科学地制定教育目标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一,此理论阐明了人的发展的社会制约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必须从人们现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出发,从现实社会的发展善及其发展要求出发,而绝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

第二,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必须自觉遵循这一历史的必然性,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去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三,阐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长期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必须坚持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既要坚定地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理想目标前进,又要从我们现阶段的实际出发,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和人的发展的现实可能,实事求是的确定人们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各个方面所就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3. 如何理解“灌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论。

第一,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产生来看,“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

第二,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作用来看,“没有革命的理论,就还会有革命的运动。”

第三,从两种思想体系的斗争来看,“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由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历史久远、全面加工、传播工具广泛,如果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它对工人阶级所起到的作用将是很危险的。

(2)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论

一方面更新灌输新的内容,内容要与进俱进,另一方面,改变灌输的方法,方法要不断改进。

4.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

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决定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原则,也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所遵循的发展原则 。

5. 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

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1)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普遍的意义:

它贯穿于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

之中,在一切工作领域都有其特定的

地位,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服务的性质,

它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提供

服务保证。

(3)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决定性的意

义,它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提

供的服务和保证,直接关系各项工作

的方向和进程。

(4)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渗透性的特

点,它只有渗透到经济工作和其他一

切工作中去,结合业务工作一道去

做,才能取得其应有的地位,发挥其

应有的作用。

6. 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保证,在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1)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

道德建设的基本手段。(2)思想政治

教育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思想保

证。(3)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

义新人的基本措施。

7. 如何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

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体作

用辩证统一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以教育影响为

中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双向性活动过程,是实施

教育、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结

合。

一方面,由于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代

表者,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是受教

育者自我教育积极性的激发者,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

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受教育者是能

动地认识并影响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的,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因此在思想

政治教育过程又发挥主体作用。

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

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受教

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育者

的激发与引导。另一方面教育者主导

作用的实现离不开受教育者主体的

发挥。

8. 思想品德:指人们在一定的思想体系

指导下,按照社会的言行规范行动

时,表现在个人身上的相对稳定的特

点和倾向性。这是以心理因素为基础

的思想与行为的统一体,是知、情、

信、行的统一。

9. 内化:在教育者的帮助和各是受者对

教育所传递的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

和行为规范和认可、筛选的接纳,即

将其纳入自身思想品德结构之中,变

为自己的观点和信念,成为支配、控

制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内在力

量。

10. 外化:就是在教育者的帮助下和促进

下,受教育者把自身已经形成的思想

观念和信念自主地转化为自己的行

为,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

11. 青年心理特点和思想特点 1心理特点 开拓创新。 (1)智力发展达到高峰 (2)情感(3)示范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丰富而又强烈 (3)自我意识显著增作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处强 (4) 性意识逐渐发展成熟 处以身作责,为人师表。 2 思想特点 (4)长期性: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1)敏感性 (2)多变性 (3)差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长期的坚异性 (4)矛盾性 持不懈的努力。 12. 青年的思想特点表明,青年思想的主启示:过去特点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流是积极的,向上的,但也存在着明育者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包括政治素显的缺陷和不足。同时,他们的思想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尚未定型,仍具有可塑性。针对青年和能力素质等五个方面,在加强知识的思想特点,切实加强青年的思想政素质方面,要求工作者要具备扎实的治教育,引导他们充分发扬积极因马克思主义知识,系统的思想政治教素,克服缺点和不足,把自己塑造成育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27. 16号文件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和建设者,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的一项重要任务。 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13. 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是:社会要求 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要及其思想品德发展善和发展规律。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14.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含义:是人们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15.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党性原则、疏导原则、求实原则、民主原则、激励原则、层次原则和渗透原则。 16. 什么是疏导原则,为什么要坚持疏导原则,如何贯彻。 含义:疏导,即疏通和引导,疏导就是广开言路,让人们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意见引导就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循循善诱的说理教育和善意的批语帮助人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积极健康的方向上来。 原因:(1)坚持疏导原则是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决定。(2)坚持疏导原则是由人们思想认识的规律决定的。(3)坚持疏导原则是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贯彻:(1)正确处理疏通和引导的关系 (2)正确处理疏通和灌输的关系 (3)正确处理疏通和规范约束的关系 17. 什么是激励原则,为什么要坚持激励原则,怎样贯彻: 含义:激发和鼓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科学的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并使它们有机结合,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人们在生产、劳动、和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人们奋发努力,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原因:(1)坚持激励原则,是由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决定的。(2)坚持激励原则,是由人的行为规律决定的。 贯彻:(1)坚持把物质激励与精神鼓励结合起来。(2)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3) 坚持以表扬为主。 18.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含义:是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采取的影响和培养人们思想品德的各种方法的总和,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活动方式和受教育者的活动方式。 19. 说理引导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常用的方法,第一,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不可能在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中自发产生,也不能用强制的手段向人们硬灌,只有紧密联系人们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通过系统的深入的说理引导,才能使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第二,品相品德认识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通过说理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品德认识,往往就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起点。第三,人民群众中所产生的思想问题一般都属于思想认识问题,所以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说理引导 20. 情感陶冶法的概念:是利用各种情境中的教育因素,特别是教育者自觉创设的教育情境,对人们进行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的培养人们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人们思想觉悟和品德水平的方法。 21. 自我教育法的作用:第一,自我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关键,第二,运用自我教育法有助于培养人们自我教育的能力。第三,运用自我教育法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22. 实践锻炼法的重要性:实践锻炼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在于:第一,实践是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第二,引导人们“按共产主义的真正要求去行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23. 16号文件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请运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论分析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理论表明,说理引导和实践锻炼未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便利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1)说理引导法的作用。(2)实践锻炼法的作用。 24. 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的重要性: 第一,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是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 第二,加深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是改善党的领导的关键措施。 第一,加深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证。 25. 为什么要发挥行政系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的作用: 第一,结合行政管理开发思想政治教育,是行政系统的重要职责。 第二,发挥行政系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条件。 26.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创造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善于

第五篇:政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精选)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1.政治的含义:

(1)政治是一种对道德的追求和实践 (2)政治是一种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一种管理众人和管理社会的活动 (4)政治是一种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5)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2.政治学研究对象

(1)政治学是研究国家问题的科学 (2)政治学是研究公共事务管理的科学

(3)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获得和维持的科学

(4)政治学是研究社会价值和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科学 (5)政治学是研究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6)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的科学

3.政治学研究方法:

古今中外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在当代中国,研究政治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1,,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科学的根本方法,也是研究政治学的根本方法。它要求我们辩证地,客观地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揭示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具体地说,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必须坚持以下的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经济分析方法 (3)阶级分析方法 (4)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2,,采用和借鉴西方政治学的方法: (1)政治行为研究方法 (2)政治系统分析方法 (3)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 4.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1)哎呦,,,,好多好多 第二章 阶级与国家

1.阶级是什么?

阶级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些稳定的社会团体,这些集团由于它们在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共同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意识形态,彼此发生着特定的关系。

2.国家起源:

国家的起源问题就是国家的产生问题。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连的,是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恩格斯:确切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身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3.国家的本质:

在国家问题中,最首要的问题就是国家的本质。

(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是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因此,它也必然在生产高度发展的基础上,随着阶级的消灭而逐渐灭亡。 (2)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

国家是占有生产资料的那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实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它的基础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3)国家是特殊的暴力机器

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因为它有公共权力。这是国家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国家有一整套有组织的暴力机器,如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等。

4.国家的职能:

国家的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国家职能表现出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和基本目的,是由国家本质决定的依赖于国家权力的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1)从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来看,国家的职能分为内在职能和外在职能:

内在职能:国家依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和强制机关来镇压被统治剥削的阶级。

外在职能:表现为防御外来侵略和战争,保护国家免受外来侵犯,保证国家安全的功能。

(2)从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上看,国家职能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政治职能: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

社会职能: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利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

政治职能和社会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A.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

B.政治职能又必须以社会职能为基础,因为国家只有有效地实现了社会管理职能,政治统治才可以得以持续。

5.国家的形式:

国家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国家形式内容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二是国家的结构形式。

(一)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政体

政体:表明一定社会中的统治阶级采用何种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组织,安排国家权力以此来保护本阶级的利益不受侵犯。

国体:国家的性质,反映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关系,一国的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了该国的国体。

一方面,国体决定政体,国体对政体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政体必须要依附于国体。 另一方面,一定的国体要通过一定的政体形式来表现,政体作为国家的外部表现形式,它在实现和保证,巩固统治阶级的权力,维持良好的统治秩序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四章 政党和政治社团 1.政党的含义:

(1)具有某种共同价值观的人所组成的团体 (2)政党是为选举而建立的组织

(3)政党是候选人以它的名义去竞选公职的组织 (4)政党是一种操纵政治权力的机构和组织

总结: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根本利益,为取得,维持或影响国家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政治组织。

2.政党的特征:

A.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政党是一定的阶级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政党集中表达了本阶层的利益 (3)政党是阶级的核心领导力量

B.政党具有明确的目标性

政党的政治目标一般总是通过其政治纲领展现出来的 C政党有特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3.政党的类型:

好多好复杂哦~呼呼呼呼~ 4.政党的功能和作用:

(1)主导或影响政治过程 (2)制定目标、

(3)利益聚集和表达:

政党提供了一种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是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之间联系和沟通的桥梁,也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的表达渠道。 (4)社会化和政治动员

政党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政治社会化工具盒最重要的政治动员组织。 (5)政治的精英的形成和推选

5.呼呼呼呼~ 第六章 政治心理和政治文化

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政治心理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政治社会化是实现政治文化的重要手段。

1.政治心理的含义:(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信仰)

作为主体的政治人在特定的生存环境,地缘亲疏,政治制度,社会历史与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下,对政治活动以及政治现象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感觉,直觉,情感,意志,态度和信仰等。

2.政治文化的定义:

思想家们围绕着政权问题而形成的政治思想,特别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即通常所说的意识形态)是政治文化的最重要的内容。

政治思想是人们对政治生活进行的有意识的理性认识(反思),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阶级性。 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不仅对于人们如何认识政治起着思维上的规范作用,而且对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起着支配作用。

政治思想对政治心理意识有一定的制约因素。 政治思想对政治心理意识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政治思想引导着政治心理意识的形成,而政治心理意识又反过来支持政治思想的实现。 政治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有其漫长的过程。 就影响政治文化形成的要素:一是传统的因素。二是现实的因素。

3.政治文化的功能:

(1)政治文化为政治统治提供合法性论证。

(2)政治文化为政治统治的稳定有序提供思想,意识上的支持。 (3)政治文化为政治社会化提供基础。

(4)政治文化为政治统治体系的发展提供指导。

4.政治社会化:

(1)从个体学习方面界定政治社会化 (2)从社会教育方面界定政治社会化

(3)从文化维持,变迁以及传承方面界定政治社会化 (4)从政治角色获得方面来界定政治社会化

5.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一方面,由于政治文化具有规定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指导和规范政治行为,影响治过程,维系和变革政治制度的功能,使得政治体系必须根据自身的政治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手段,使得符合统治阶级意志的政治文化在社会成员中得到传播。这种政治文化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影响社会成员,从而使得社会成员认可,支持和维护既有的政治体系,以实现维护阶级利益的目的。 另一方面,政治社会化是实现政治文化的手段。只有通过政治社会化的机制才能灌输,渗透,普及到全体社会成员中去。

6.政治社会化的意义: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开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对社会成员个体和政治整体两个层面上。

1) 政治社会化在个体层面的意义

塑造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培育社会成员的政治技能,使之能够适应,参与政治生活。

2) 政治社会化在宏观层面上的意义:

有助于政治文化的维持,改变和发展;有助于政治体系的维持和运转;有助于促进政治的发展。

第七章 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1. 政治革命的定义:

是指以顺应历史潮流的阶级为领导,以暴力夺取政权为首要标志,以快速实现政治体系的新旧更替为基本内容,以推翻阻碍社会发展的政治统治为目的而进行的激烈社会变革。

2. 政治革命的条件:

1) 新的生产力因素发展壮大与现存的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矛盾,是政治革命发生的内在始动性条件。 2) 不断高涨的革命形势是政治革命发生发展的客观性条件。 3) 革命者的主观努力是政治革命不可或缺的主观性条件。 4) 每一次具体的革命,往往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条件。

3.政治改革的含义:

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政治权力的要求,以现在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为前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政治变革过程。

政治改革是社会利益群体分化的要求,是利益格局对比变化的需要。

4.政治改革的内容:

政治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涉及包括权力的分配和制衡,组织人事制度调整,民主与法制建设,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等诸多方面的调整。

1)维护和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威,进行权力合理分配与制衡

2)组织人事制度调整

3)民主与法制建设

4)行政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

5.政治改革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政治改革有利于调整政治结构,理顺政治关系,推动经济的发展。

无论是激进式政治改革,还是渐进式政治改革,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政治权力进行重新的划分,对政治关系进行重新的界定,梳理和调节,使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和机制得到清理和调整,从而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减少甚至扫清障碍。

2)政治改革有利于平衡统治阶级内部利益集团间的利益关系,更好地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政治改革正是根据权力关系的变化和利益分化的力量对比,对政治权力结构和政治体系,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等,不断进行和平改造和革新。

3)政治改革有利于医治政治弊端,提升政治管理效能,维护政治统治

政治改革是通过统治阶级领导层可控的自上而下的和平改造和革新,以调整政治机构和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方式,改革管理形象,使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政治体制和机制得到清理和革新。

4)政治改革有利于优化政治环境,推进政治文明的发展进步

较好地缓解或消除社会矛盾,使民众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使政治环境得到有效优化,政治文明得到进一步地推进。

6.政治改革的方式:

激进式政治:渐进式政治改革。

激进式政治改革一开始也会坚持以现有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为前提。但是这种激进式的政 治改革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涉及的范围很广,影响的程度较深。

渐进式改革一般要求政治改革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总体的目标和总体原则的基础上,将政治改革内容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项,然后分期分批的加以实施的方式。有很好的可控性,可以不断的纠正改革中的失误与偏差,较好的避免改革中出现的较大的社会动荡,比较容易取得预定的成效。时间缓慢,需要长期的持续的推进措施和思想准备。

成功的政治改革领导者往往会把激进式政治改革和渐进式政治改革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八章 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

1.什么是政治权利?

狭义的政治权利:各个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享有政治权利的主体是公民。

广义的政治权利:公民所享有的,通过国家政治权力来保障的,由法律规定的一切权利,其中包括了公民在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等各种领域享有的权利。 政治权利是社会公民成员的一种特定的身份性规定,是他们参与政治活动的资格,实现自己利益要求的途径,中介和手段。政治权利是以一定的政治权力为前提和保障的。如果一个阶级或民族的政治权力失去了,其成员也就失去了(根本的或大部分的)政治权利。

2.政治权利的一般特征:

(1)阶级性 (2)规范性 (3)自主性 (4)手段性 (5)发展性

各种社会形态中政治权利的特点:

(1)原始社会:普遍性,平等性,非正式性,权利和义务的无差别性。 (2)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专属性,宗法等级性,权利和义务相分离

(3)封建社会:权利的地主阶级专属性,权利在君主手中的集中性,与官僚或僧侣等级制相联系

(4)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权利在形式上,法律上的平等掩盖着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代议制等民主制度建立起来,承认每个社会成员的独立人格和平等的政治权利,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5)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权利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具有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不成熟性等特征。

3.政治权利的作用:

(1)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和条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2)有利于维护和发展民主,实现科学决策。

(3)为政治统治提供合法性基础,有利于维护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4)有利于防止政治腐败

(5)是实现社会精神文明,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基本条件。

4.政治权力的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

(2)凝聚和管理社会:政治权力是社会的纽带和黏合剂,具有凝聚社会的功能。 (3)反作用于经济:

体现在两个方向:

正方向:政治权力可以引导,促进,支持,保护先进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负方向:政治权力可以延缓,禁止,破坏,阻碍先进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 (4)影响思想文化:

首先,社会思想文化需要借助政治权力来支持和保护,以促进其得到发展和传承。

其次,政治权力总是主动的引导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

最后,思想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思,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5.如何对政治权力进行制约:

(1)以权力制约权力:三权分立

(2)以法律,制度制约权力:任期制,责任制,弹劾制,轮换制

(3)以经济利益制约权力:国家供给和拨付经费,可以加强对其的控制 (4)以精神力量制约权力:道德,宗教,舆论监督,思想政治工作等

第十章 政治决策和政治参与

1.政治决策的含义:

国家政治体制制定相关公共政策的过程,即政党和国家机关选定国家发展的方向,目标,以及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步骤,方法和手段。

2.政治决策的原则: (1)民主原则:

民主原则要求决策的大众性,针对决策组织内部成员而言的大众性,针对影响范围内群体成员而言的大众性。

(2)科学原则:

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持有科学思维,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采用科学组织管理方式来对关系国家和社会的重大政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判断,抉择的实践活动。

3.政治决策的模式:

(1)理性决策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相对于非理性决策模式而言,强调政治决策过程中始终运用理智,理性分析,处理问题,选择正确的政治方向,目标,途径和方法。

(2)渐进决策模式:

渐进决策是以现代政策为基本方案,在于其他新方案相互比较,权衡利益得失以后,对现代政策进行修改,补充,删减。 (3)综合决策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决策模式都有其局限性。前者过于理想化,后者趋于保守。综合性决策模式就是为了克服这两者的弊端,又汲取其优点而提出的。综合决策模式要求政治决策主体在进行决策时,灵活运用理性和渐进两种决策模式的基本方法。

4.政治参与的含义:

~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性途径介入政治生活,参与和影响政治体系运行,尤其是政治决策过程的活动。

5.政治参与的作用:

政治参与是民众试图影响政治决策的活动,必然对政治体系的运作产生影响。 (1)政治参与对公民的作用:

是公民的基本权益得到伸张和保障,自身的尊严和价值得到维护。 (2)政治参与对政治发展的作用:

增强政治决策主体的合法性,提升其工作效绩的重要途径,也是政治体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政治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离不开政治参与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政治决策的民主化本身就是以政治参与状况来衡量的。

(3)政治参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就是要使政治决策和管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有助于协调政治机构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增进彼此了解,化解因隔阂带来的矛盾,冲突,及时反映和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社会稳定,繁荣和发展。

6.政治参与的方式:

(1)政治投票和选举

(2)政治结社:参与政治社团活动是指公民自由组织而后参与维和自己利益的政治团体。 (3)政治接触:信访,上访,座谈,面对面对话等形式与国家机关有关人员沟通 (4)政治表达:集会,游行,示威,发表政治言论等

上一篇:转正报告总结自我评价下一篇:专职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本站热搜